理想汽车的多事之秋

斑马消费 范建

一部MEGA,似乎已消耗了李想和理想汽车所有的好运。

今年以来,销量的高增长不再,过去尤其强势霸占的增程市场,正在遭遇各种对手的猛烈攻击。

最近,境外投资者的证券诉讼,以及内部的裁员传言,又从四面八方袭击理想汽车。

2024年,注定是理想汽车的多事之秋。

证券诉讼突袭

一向大嘴的李想,已保持了长久的沉默,试图为理想汽车换来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奈何,树欲静而风不止。

理想汽车美股那些个境外的投资者,真没有我们大A股的股民老实本分。大概是因为最近几个月买理想的股票,遭遇股价大跌,投资受损,于是指责理想汽车和部分高管进行虚假陈述,违反了当地证券法令。

已有投资者着手向法院申请,判令理想汽车因违法行为导致股价下跌,赔偿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

问题的核心,还是在理想MEGA身上。

MEGA推出前后,理想汽车对这款产品的起调很高。3月1日的产品发布会当天,公司CEO李想信心满满,“MEGA将是理想汽车的下一个爆品,成为50万以上销量第一的产品。”只有一种配置、55.98万元的售价,理想对MEGA的自信爆棚。

作为“微博之王”的李想,将微博这个宣传阵地发挥到了极致,MEGA上市之前,就为其卖力吆喝。

他曾在自己的微博上多次发文造势,称5000元小订MEGA的用户数量,已远超2022年理想L9的同期表现。同时,他还公开呼吁,合作伙伴和供应商保证产能供应。

在长期高预期的烘托之下,MEGA上市发布会召开之前,理想汽车的股价也达到了阶段性的高潮。

然而,随后到来的现实,却给了李想和理想汽车的投资者沉痛的一击。

MEGA引以为傲的“公路高铁”设计,被扭曲成了“殡仪车”。在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中国,还会有多少人愿意花50多万,买这么一个大忌讳摆在车库里呢?

上市首月,MEGA狭义批发销量为3229辆,首个完整的4月,销售数据大跌至1145辆。

对于境外投资者的诉讼,理想汽车第一时间向媒体确认属实,但表示指控毫无根据,会全力保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裁员风波缠身

理想汽车的这一波情绪过山车,影响的不只是公司、投资者,还有在理想汽车工作的数万名员工。

今年2月,理想汽车-W(02015.HK)披露2023年业绩,引发了一场空前的狂欢。公司全年营收破千亿,盈利过百亿,更是储备了上千亿现金。公司成为继特斯拉、比亚迪之后,全球第三家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中国首家,实现盈利的造车新势力。

取得了如此理想的成绩,一向抠门的理想汽车,给所有员工发放了令人惊喜的“大礼包”。

然而,随着MEGA的失败,理想汽车频频传出裁员的消息。

几天前,21财经独家发文称,五一小长假之后,理想正在进行一场全员优化,整体比例超过18%。以2023年末3.16万人的员工总数计算,理想汽车的这一轮人员优化,将涉及约5600人。

过去,在造车新势力中,理想汽车一直对人员的扩张比较谨慎,员工人数的增长控制得比较严格。

但随着公司产品销量的增长,又有更高销量预期的驱动,这些,都需要足够的人员配备来完成。

据了解,去年9月的秋季战略会后,理想汽车启动了一轮大规模的人员招聘,全年公司员工总数猛增 63%,而同期蔚来、小鹏员工的同比增长分别是 23%、17%。

甚至,已有媒体详细披露了理想汽车此次员工优化的细节:销售服务运营部门优化超过400人;招聘部从原来的200多人缩减至40—50人;智驾团队会缩减至1000人以内。相关工作已于5月第一周启动,预计将在5月底前完成。

不过,对于以上细节,媒体并未得到理想汽车官方的证实。

脉脉等平台上,已有一些认证为理想汽车员工的用户,证实了公司人员优化的真实性。

一位目前在职的理想汽车员工,对斑马消费关于裁员的相关问题表示“不予置评”,因为,公司内部已对此提出了相关要求。

预期急速走低

2023年,理想汽车共计销售37.6万辆,同比增长183.1%。公司顺势给2024年定下了略显“保守”的目标——80万辆,同比增长112.77%。在理想的规划中,MEGA应该全年贡献7-8万辆的增量。

1月的“稍事休息”,MEGA又远不及预期,理想汽车突然发现,现实似乎与目标越来越遥远。

此前,理想汽车给出的Q1销量预期为10万-10.3万辆,而实际交付量仅为8.04万辆。面对现实,理想汽车也做出了自我反思,决定降低对销量的预期,将全年目标下调至56万-64万辆。

理想汽车降速,并不是公司和产品本身出了什么大问题,而是市场已经出现了巨大变化。

2023年,理想汽车产品矩阵丰富,在30万元以上增程SUV市场,几乎没有强有力的对手。

而今年的开局,问界已将理想死死按在了身下。1-3月,问界持续霸占新势力销量榜榜首,Q1以85842辆的销售成绩,首次登上了新势力季度榜冠军,比理想多卖了5442辆。

在取得领先的情况下,问界仍没有放松警惕。

4月初,问界的主力车型M7宣布官降:M7 Plus大五座后驱版降价2万元,起售价进一步下调至22.98万元;新M7 Max五座后驱智驾版降价1万元;新M7 Max大五座四驱智驾版降价1万元。

销量的重压之下,理想汽车也选择了跟进。于4月22日,宣布全系降价1.8万-3万元,降价幅度最大的,正是刚刚上市的MEGA。

据媒体统计,仅在4月,中国就有数十家车企超过百款车型宣布降价,今年以来车型降价的次数,已超过去年全年。中国车市,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理想L6是理想旗下首款30万元以下车型,于4月18日上市,全国统一售价24.98万元-27.98万元,承担着品牌跑量的重任。

L6上市72小时订单破万,至5月5日的首期累计订单为4.1万辆。这一成绩看似还算亮眼,但实际并不如理想旗下其他车型(除了MEGA)上市之初的表现。

市场形势极为严峻。就在理想L6发布之后,特斯拉全部全系降价,Model Y 售价降至 24.99 万元;晚于L6上市几天的问界新M5,起售价也是24.98万元。

还有零跑C10、哪吒L、星纪元ET等新车型的不断加入,将5米以内增程SUV的售价大幅拉低。

资本市场对理想的预期也在急速走低。理想汽车-W股价从2月28日高点的182.9港元/股,直降至上周五收盘的95.9港元/股,不到两个月时间,超过1500亿港元市值灰飞烟灭。


理想2022年交卷:亏20.3亿元,2023年就是抢市场

在过去的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说是风起云涌。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高,汽车市场已成诸侯混战之势,自主、合资、豪华和新势力品牌越过各自的封地,蚕食争抢着市场份额,燃油车和新能源市场的边界也越发模糊,竞争也是愈发激烈。再加上随着国补取消,叠加经济预期让消费者对价格高度敏感,车企的盈利压力越来越大。特别对于新势力品牌来说,能够把亏损降到最低,就已经是胜利了,而理想汽车的2022年答卷可以说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日前,理想汽车发布财报显示,去年四季度营收176.5亿元,再度实现单季度盈利,净利润则达2.65亿元。由于四季度超预期营收表现,美股盘前理想汽车一度涨逾6%。不过,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新能源车市竞争,从去年全年财报数据看,理想汽车研发、销售等费用涨幅均同比超六成,净亏损增幅也扩大至20.3亿元,较2021年的3.2亿元扩大逾6倍。

营收大增,毛利率下滑

去年12月,理想的交付量超过2万,创理想汽车和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历史新高。出色的销量也体现在了财报数据上,理想汽车在去年第四季度的扭亏为盈,结束了理想此前连续三个季度的亏损趋势,当然这也是国内造车新势力们梦寐以求的。另外,452.9亿元的全年营收也创下理想营收的历史最高纪录。

不过出色的营收成绩背后,却是毛利率的下滑。在毛利率方面,理想汽车2022年汽车毛利率为19.1%,而2021年为20.6%。理想方面表示,车辆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于库存准备和与2022年理想ONE车型相关的采购承诺损失,部分抵消了理想L9系列从2022年第三季度开始交付的更高的车辆利润率。

虽然相较自身略有下滑,不过这样的毛利率在新能源市场还是佼佼者般的存在了,比如蔚来2022年Q3单车毛利16.4%,小鹏2022年Q3单车毛利11.6%,而行业标杆特斯拉2022全年单车毛利是28.5%。

对于毛利率下滑,理想汽车首席财务官李铁表示,我们的毛利率是健康的,目前,大部分的销量来自于 L9、L8,这两款车型都在产量爬坡阶段。我们的供应链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来完成产能爬坡,毛利率和降本情况下一季度才会公布。未来,考虑到每月材料交付的情况,我们 L 系列的产品整体的毛利率水平会在25%左右。

2021年,理想汽车仅有理想ONE一款车型,而在2022年内先后交付L9、L8两款车型,今年初又推出L7车型,连推三款新车无疑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金额。对此,理想汽车方面认为,理想汽车始终重视研发投入占收入比,坚持10%以上的研发投入用以支撑企业长期自研技术发展。

汽车行业分析师刘强表示,年销超10万辆后,理想汽车欲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继续完善产品布局成为当务之急,这也让其研发等资金投入只增不减。

从全年来看,2022全年研发费用为67.8亿元,全年费用占比15.0%,较2021年研发投入费用翻倍,同比增长106.3%。而在成本管理方面,理想汽车还是一如既往地“抠门”。理想汽车2022年第四季度的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为16.3亿元,季度费用占比为9.2%,较2021年第四季度的11.3亿元增加44.8%,较2022年第三季度的15.1亿元增加8.1%。

在新品提速的同时,理想汽车也持续提升智能驾驶的研发速度。李想表示,理想汽车计划将导航辅助驾驶能力拓展到城市场景,预计在今年四季度理想AD Max将开放城市NOA的早鸟用户内测。此外,理想汽车计划到2030年在人工智能领域(软件2.0)构建完整的体系化能力。

崔东树认为,在高速公路辅助驾驶逐步普及、城市辅助驾驶加快落地情况下,市场竞争也从功能普及切换到交互和用户体验上,理想汽车“补课”智能化提升交付量最终走向盈利。

今年的任务就是抢市场

巨大的研发投入,带来了全新的产品矩阵与技术,这也让李想对理想汽车提出了新目标:2023年,理想汽车将挑战30万元到50万元价格区间全部豪华SUV市场20%的市场份额。

李想表示,2022年,理想汽车在30-50万SUV市场份额是9.5%,今年我们对于市场的预测大概会是在140万辆到150万辆之间。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市场份额翻倍。20-30万的市场对我们而言难度相对较大,我们需要有更强的规模效应以后,再进入到20-30万的价格区间。

李想此前在社交媒体表示:“没有L8 Air和L7 Air,2.5万辆/月交付保底,Air开始交付后,3万辆/月交付保底。”而在财报会后的电话会上,李想透露上述目标争取在今年第二季度达成。

理想汽车方面表示,目前理想L7的销量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爬坡。而关于第一季度的销量指引,其预计会包括几千辆的L7在其中,更多的交付主要还是集中在L8和L9上。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一些L7 Air车型的订单,但是试驾车还没有进店,很多消费者要等到试驾之后才会下单。

据悉,理想汽车在今年1月的交付量为辆,在L7系及非空悬版本的Air开启交付后,L789 三台车的交付量稳定在2万辆以上应该问题不大。同时面对供应链问题,理想汽车表示,随着产业成熟度逐步提升和上下游供给情况逐步改善,对今年零部件供应保持信心,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强供应战略感知与规划、风险管理及成本管理,以积极应对各自潜在的供应挑战与风险。

通过理想汽车2022年的财报来看,理想汽车凭借着20%的高毛利、爆款策略、高效的直营体系、极低的销管费用占比让理想财务上的盈利显得经典且顺理成章。

并且随着研发的不断投入,其带来的全新产品与技术在2023年也会进入收获期,其今年的交付量数据应该也会很好看。不过理想的这种“大单品”战略也有其局限性,最明显的就是其产品线的单一,随着市场内卷,先发的理想势必会面对许多竞争对手的挑战,未来能否让消费者保持持续的新鲜感与品牌黏性将是比实现盈利更为重要的事。

驰援“战疫”,造车新势力可能掏出了“救命钱”

2020如约而至,一场史无前例的新型肺炎袭击了武汉,继而迅速扩散至全国,让本该喜庆热闹的春节变得异常的冷清萧条。

在疫情快速爆发的影响下,各地方政府开始相继公布延迟复工、开学的决定,更采取了封路、封路等严格的疫情管控举措。

而由于人员流动性被大大限制,市场犹如被按下“暂停键”,更进一步对企业资金链等各方面的挑战。

在汽车圈,首当其冲的,便是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未有一家实现扭亏转盈的造车新势力。

过去一年,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们遭遇销量下滑、融资困难、强敌入场,普遍陷入多事之秋,如今更面临着疫情带来的剧烈负面影响。

在这样一个困境之下,相比于有着充足现金流支撑的传统车企,早已经资金告急的造车新势力企业又将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呢?

抗击疫情,造车新势力纷纷“解囊”驰援

据功夫汽车统计,截至2月2日,国内已有六家造车新势力驰援武汉等疫情严重地区,分别是蔚来汽车、威马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哪吒汽车和新特汽车。

在造车新势力中,蔚来汽车率先行动,第一时间便驰援武汉,捐赠了价值30万元人民币的医疗物资,包括口罩、医用帽和手术衣等。随后,蔚来汽车捐款加码,借助蔚来用户信托筹集500万元人民币专项资金用于抗击疫情。

紧接着,1月28日,总部位于广州的小鹏汽车也启动援助行动,决定向武汉等地医疗机构捐赠价值300万元人民币的医疗物资、车辆与服务,支援一线防疫工作。

同日,哪吒汽车宣布,决定紧急向湖北省慈善总会捐款100万元人民币。

1月29日,威马汽车官方宣布向湖北省黄冈市捐助400万元人民币物资,包括口罩在内的医护用品、防疫工作用车以及现金款项等,全力驰援当地防疫工作。

1月30日,理想汽车也宣布已通过湖北省慈善总会捐助资金200万元人民币,用于支援武汉等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

同时,去年7月份遭遇工厂“停工”的新特汽车,也在此次疫情中捐赠套防护物资,并提供支援车辆随时待命。

显然,国难当前,即使是尚未脱离困局的造车新势力,也都尽己所能,陆续加入抗击疫情的队伍,表现出令人钦佩的一面。

“战疫”之下,造车新势力何去何从?

功夫汽车梳理各省市政策发现,疫情对于汽车行业最显而易见的影响是企业复工延迟,无法投入生产。

目前,丰田、本田、特斯拉、福特、东风汽车已确认延迟复工,行业大范围陷入临时停产。

丰田发言人MakiNiimi表示:“考虑到各种因素,包括地方和地区政府的指导方针,以及零部件供应情况,截至1月29日,我们决定暂停在华工厂的运营,直到2月9日。我们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从2月10日起就行动做出进一步决定。”

特斯拉方面则表示,上海工厂的Model3生产工作预计将推迟一到一周半。

如果说高歌猛进的特斯拉、丰田、本田们尚且有按下“暂停键”的资本,那么对于本就步履维艰、资金紧张的国内造车新势力而言,这样的情况足以令其夜不能寐。

在过去的2019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补贴腰斩,光环不在,自六月之后迎来空前的6连跌。

来到2020,在“融资难”的现状下,国内造车新势力不仅要面临销量下滑的处境,更要迫于资金的压力。

而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爆发,将不止于对造车新势力形成资金链的巨大压力,还牵扯到量产交付、新车计划等多方位的问题。

以理想汽车为例,其2月3日发布公告称,受全国及各地疫情防控影响,针对于原预计交付时间为2月份、3月份的用户,将延期交付,具体时间待定。

此外,由于防止疫情蔓延所采取的封城、延期复工等方式,也进一步导致造车新势力的新车计划被打乱。

根据功夫汽车统计,零跑T03将在2020年一季度上;小鹏的第二款新车将在2020年3月上市,而拜腾的M-byte将在2020年年末上市。

但目前看来,如若疫情一天得不到控制,那么造车新势力便无法按照正常的工作轨迹推进。

显然,此次疫情,不仅是对造车新势力内部调整能力的一次“附加题”,更是对其企业抗风险能力的一次“大考”。

功夫拍案

不可否认,即使在销量下滑、资金紧迫的情况下,国内造车新势力还是愿意拿出“救命钱”来支持国家的疫情防控,这种行动应该值得社会肯定。

在危难之际,作为已经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国内造车新势力,对于国家疫情的爱心捐助,数字背后体现的,不仅是一份爱心,更是一种企业社会责任的担当。

而与此同时,2020年对于处于发展初期的造车新势力,将是生死攸关的一年。

新车型的落地、资金链的维持、特斯拉的入场、补贴退坡的冲击,在面临来自这各方面的挑战之时,造车新势力接下来的每一步极为关键。

理想月交付破3万辆背后,成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引言:2023年7月1日,理想汽车公布6月交付成绩辆,在新势力品牌中率先月交付突破3万。有人提出“凭什么是理想”的疑问,有品牌开始学习李想本人通过社交平台频繁发声,也有品牌无数次在内部产品相关的会议上一次次提及理想L7、L8、L9……

一时间,理想汽车和李想本人成为行业内争相研究的对象。此篇根据公社长期以来对理想汽车的跟踪关注,尝试对大家的疑问和困惑,做出一些我们的解读。

事实上,李想本人的微博营销是表象,强大的产品力是行业共识的真正竞争力,而高组织效率更是背后打通各环节的核心驱动力。

还记得3年前车圈的“桃园三结义”吗?

李斌、何小鹏、李想三人勾肩搭背,艰难中寻求着谋生之道,于是兄弟三人喜提“电动三傻”之号。

3年时间过去了,目前来看,从“月销1万辆”和“持续亏损”的漩涡跑出来的,暂时只有理想。

2023年7月1号,理想创造了中国造车新势力新的里程碑——交付量突破3万辆。

最可怕的是,理想还不是“攒一波大的”才冲到的辆这一高度的,而是从今年年初的1.5万辆一路持续爬升上去的。

在这个BBA“人人喊打”的年代,真正打得过BBA的没几个,如今理想却真的威胁到了BBA的地位。

6月的前两周,理想仅通过三款车型,就超过了BBA任一品牌、同一时间段内、在中国市场全部SUV的总和。

对于理想来说,销量就是最拿得出手的“法宝”,屡试不爽。

4月12号,理想汽车凭一己之力,在车圈掀起了一股内卷的邪风——每周公布上险量。

一个月时间里,理想连续发了4次周度上险量,每次都是榜单中的第一名。

理想这波操作可让公社编辑们开心坏了,省得每家都得各查各的了。

但行业里有些人就不开心了,尤其是对于李想口中销量“仨瓜俩枣”的品牌来说,相当于公开处刑的频率从每个月1次变成了4次。

结果谁也没料到,“不讲武德”的理想,仅仅漏发了一个星期,就开始按部就班地继续发周度上险量了,重新定义了什么叫“暂时不发”。

不仅如此,还转载其他平台的销量统计数据、对细分市场进行各种拆分再做新表……

除了销量以外,最让蔚来和小鹏羡慕的,莫过于——理想赚钱了。

从今年年初的月销量突飞猛进的过程中,理想的规模效应已经开始显现。从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理想净利润已经从2.57个亿,扩大到了9.3个亿,成为了继特斯拉以后,第二家纯卖新能源车实现盈利的车企。

股价也从年初的19.5美元增长至35.1美元,增幅超过80%,总市值达到了365.8亿美元,跃居中国车企第二位。

理想为何能率先脱颖而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01. 微博之王,流量不愁

6月初,理想汽车被友商长城汽车封了独特的外号,名为——“微博之王”。

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很认同理想“微博之王”这个外号,因为李想确实是全中国最爱发微博的车企CEO,没有之一。

光是今年6月,李想就发了80多条微博,几乎每天都会来上3-4条。

李想的微博不仅密度高,有时“味”还冲。

无论是友商、媒体、甚至是网友,只要戳中李想的“爆点”,他必会站出来怼上一番,时不常还会曝出点不为人知的行业内幕,有时还会带点黑色幽默。

总之,对于喜欢“吃瓜”的群众而言,李想非常对“味”。

正因如此,李想微博拥有200万+粉丝,毫不夸张地说,把除他之外全中国汽车CEO的微博粉丝量全加起来,还不到李想粉丝量的一半。

也怪不得好多人误以为,李想成天除了发微博其他什么都不干。

在这个万物信息互联互通的时代,流量即财富。

相比请明星代言、投公交地铁广告板等等相对传统的传播方式,微博这个天然免费的流量池,用好了之后就是省钱又省力。

但,身为堂堂车企CEO,如果只是每天发发微博就能做好的话,那真就“我上我也行”了。

实际上,李想运营微博,除了获取流量以外,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在里面——通过网络与用户接轨。

比如,网络上经常有人抱怨,增程模式“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

对于这些诉求,李想真的去和工程师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了。

今年5月,李想就透露下一个OTA版本将通过功率并联技术,解决增程车型低电量时加速性能差的问题。

距离李想首次说这件事仅仅过去了半个月的时间,理想就落实了4.5版本OTA,理想全系车型的加速能力均有提升。

其中理想L8车型在高性能模式下,低电量时的零百加速成绩提升了20%之多。

理想产品定位精准,把“奶爸车”做到了极致,进而打造出了爆款产品,这已经是行业普遍共识了。

但,理想汽车是如何做到的呢?

其实一句话就能总结:理想汽车没有“闭门造车”。

李想本人是干汽车媒体出身,从创办媒体到离开的这10年间,李想比某些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车企高管,跟用户接触要深得多,所以他更能理解用户到底需要什么。

而现在的李想“高强度冲浪”,高频发微博,正是为了更敏锐地get到现阶段的用户诉求,从而更快速、更准确地定义下一款产品。

相比早期雷军造手机“用户要什么,小米给什么”的策略,理想“超越用户需求”的造车追求更进了一步:用户要什么,理想给用户更多。

有意思的是,我近期接触过几个理想内部的员工,无论是负责工厂生产端的还是一线销售人员,都不约而同地跟我调侃道:“想哥在用微博指导我们工作。”

理想内部员工大都是比较认可这件事的。

02. 李想“嘴快”,理想“手快”

能做到get用户诉求,精准定义产品……就能复制理想汽车的成功吗?

很难,因为这两件事仍然浮于表面。

李想本人近期不止一次地向外界透露“理想成功学”时,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叫——组织效率。

换而言之就是,光李想“嘴快”是不够的,理想团队“手快”同样关键,这在许多地方都有所体现。

有次公社编辑小哥去北京蓝色港湾逛街,吃完饭顺便逛到了理想商超店,当他脚踏进店的那一刻,立刻就有店员进行热情的接待。

当他看车过程中,临时起意想试驾一下理想L7的时候,并没有遇到像很多传统4S店一样“见人下菜碟”的回应,说“您必须得预约才能试驾”,而是热情的回答“当然可以”。

然后,这位销售立马拿来了试驾登记簿让编辑小哥签字,紧接找了把车钥匙就带编辑小哥往地下车库走,在去下地库的路上也没闲着,拍了一下编辑小哥的电子驾照作为留存。

从编辑小哥提出“试驾”两字,到完成登记,再到坐到试驾车里,整个过程仅仅用时2分钟不到,体验非常丝滑流畅。

销售端是如此,研发、供应与服务端亦是如此。

在理想4月份上海车展上首次对外宣布开启“双能战略”,即将在今年正式迈入纯电领域。

看似理想在纯电动作上“慢人一步”,但技术研发上,理想一点也没闲着,落地就是800V高压平台+超充,领先于市面上绝大多数400V车型一个代际。

更离谱的是,理想进军纯电这事刚发布不久,就已经有人在高速服务区拍到已经建设完成的理想超级充电站了。

据理想汽车官网显示,<strong sty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aijing/8668.html
其中一人伤情严重 五人夜宿北京箭扣长城未开发区域遭雷击
雏田井野很美 水门换上了玖辛奈的丝袜 火影 当忍者们互换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