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带来哪些影响 贯彻新 李湛 国九条

李湛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国九条”),促进程序化交易规范发展,维护证券交易秩序和市场公平,证监会制定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管理规定》),自2024年10月8日起正式实施。

此前,4月12日,新“国九条”提及将加强交易监管,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并要求出台程序化交易监管规定,加强对高频量化交易监管。

对于《管理规定》如何解读?对各方带来哪些影响?本期首席瞭望台聚焦新“国九条”下的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

李湛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

一、《管理规定》发布的初衷是什么?有何指导意义?对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程序化交易是证券市场的重要方式,有助于提供流动性和促进价格发现。然而,高频交易相对中小投资者具有明显的技术、信息和速度优势,一些时点还存在策略趋同和交易共振等问题,加剧市场波动。在此背景下,《管理规定》出台,旨在贯彻《证券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规范程序化交易,确保市场公平,维护交易秩序。

《管理规定》坚持“趋利避害、公平监管、规范发展”的监管思路,对程序化交易监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与指导,提升了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地,该规定强调建立报告管理制度,实施实时监测,并对高频交易制定特别规定,以增强市场透明度,规范交易行为。 这些措施预计将有效增强投资者信心,吸引长期资金入市,为资本市场的稳定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二、《管理规定》预期带来哪些影响?对资本市场、对机构量化交易,以及投资者各有哪些影响?

《管理规定》的推出,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它通过规范程序化交易,防范违规行为对市场秩序的干扰,为平抑市场波动、增强稳定性提供支撑。同时,新规的实施也进一步强化了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这不仅将提升市场透明度,也将加深监管机构对市场动态的洞察与理解。此外,新规对信息系统和监测监控机制的规范,将大幅提升监管效率,加强对市场异常的快速响应与处置。

对机构量化交易而言, 针对对高频交易的差异化费用将直接影响其策略的收益,促使机构降低交易频率,推动投资行为更加审慎。实时监控和严格管理异常交易行为的规定,也将进一步规范交易秩序。

对广大投资者, 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来说,《管理规定》的出台通过减少市场操纵和不公平交易行为,保护了投资者利益,压缩了程序化交易尤其是高频交易的信息和速度优势。此外,更加规范的市场环境将提升投资者信心,吸引长期资本,改善投资环境。

三、相较以往的程序化交易,此次《管理规定》有哪些新要求和提法?和此前《征求意见稿》有何差异点?

本次正式出台的《管理规定》与《征求意见稿》内容大致相同。对比2023年9月证券交易所发布的《关于股票程序化交易报告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与《关于加强程序化交易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新规在定义和内容上保持了一致,同时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和深化。

首先, 新规新增了重点实时监测监控情形,要求证券交易所对程序化交易实行实时监测监控,对异常交易行为重点监控。 其次, 新规对程序化交易系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技术要求,包括验资验券、阈值管理、异常监测、和应急处置等功能。 第三, 新规明确了合规风控要求,要求机构建立专门的业务管理和合规风控制度,同时要求合规风控人员对机构及客户的程序化交易合规性进行审查、监督和检查。 第四, 针对高频交易,《管理规定》作出了特别规定,明确了高频交易的标准,并授权交易所实施差异化收费政策。最后,新规明确了北向程序化交易的管理原则,要求按照内外资一致性原则,纳入报告管理体系。

四、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接下来如何践行《管理规定》?

基金公司应从技术提升和管理优化等方面积极践行《管理规定》。 在技术层面, 基金公司需优化数据管理和算法策略,确保其程序化交易系统不仅安全稳定,还能实现高效的数据处理和智能化的交易决策。同时,基金公司需严格按照规定,准确及时地报告交易信息,包括账户、资金和交易策略等。 管理方面, 基金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合规与风控制度,设立专门团队对程序化交易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识别和处理潜在风险,并与监管机构保持紧密沟通,保证所有交易指令的生成、执行和监控符合规定。此外,公司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对《管理规定》的理解和执行能力,确保内部整体操作规范化,防范潜在的合规风险。通过这些措施,基金公司在有效落实《管理规定》的同时,有助于提升市场信誉和竞争力。

五、程序化交易未来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向?

程序化交易未来需在技术安全、透明度和跨市场监管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技术层面, 交易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仍需提升,特别是在高频交易环境下,需开发更先进的风险监测和应急处理系统,保障交易连续性,确保技术故障不会影响市场秩序。 透明度方面, 信息披露机制需优化,确保投资者及时、准确地反馈交易信息;监管机构需加强实时监控,防范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 跨市场监管方面, 应建立高效的跨市场信息共享和监测机制,强化国内外市场的监管协调,确保一致性和信息共享。此外,高频交易的监管需更加科学化,制定合理的识别和监控标准,平衡市场效率与风险控制。 通过技术创新、监管优化和国际合作,程序化交易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注册制股票有哪些规定?

注册制股票交易规则如下:1、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之后股票的涨跌幅限制为20%;2、在以前交易时间的基础上,引进了盘后定价交易方式,即每个交易日的15:05至15:30为盘后定价交易;3、盘中停盘,在涨跌超过30%、60%两档停牌指标时,各停牌10分钟;4、委托单限制,设置单笔最低申报数量为100股,单笔最高申报数量不能超过30万股。 补充资料:1、注册制是股票发行时的一种制度,注册制审核机构虽然只对注册文件审核,不进行实质判断,降低了上市门槛。 目前,我国A股市场中,上交所科创板和深交所创业板实施注册制。 2、虽然都实施注册制,涨跌幅限制均为前五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第六个交易日开始实施±20%的涨跌幅限制,但科创板和创业板在交易规则上有所不同:3、科创板:(1)申报买入时:单笔申报数量应当不小于200股,超过200股的部分,可以以1股为单位递增,如201股、202股等。 (2)申报卖出时:单笔申报数量应当不小于200股,超过200股的部分,可以以1股为单位递增。 余额不足200股时,应当一次性申报卖出。 4、创业板:创业板交易规则和主板市场一样,申报买入时:必须是100的整数倍;申报卖出时可以不用100的整数倍,但低于100股要一次性卖出。 扩展资料:一、注册制股票是什么意思?1、注册制是股票发行时的一种制度,即审核机构只对拟发行上市公司的信息进行审核,只对上市公司披露文件的真实性负责,而不对其好坏进行评价。 简单来说注册制股票就是上市门槛降低,当前市场科创板和创业板实施注册制。 2、即科创板和创业板的股票就叫做注册制股票。 注册制股票上市门槛要求低,未盈利也可以上市,并且还可以以存托凭证上市,所以这类股票的风险比核准制股票的风险大,因此相关条款也和主板核准制的股票有所不同:3、涨跌幅限制:主板核准制股票上市首日股票最高涨跌幅为±44%;而科创板和创业板的股票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置涨跌幅限制,第6个交易日开始实施±20%涨跌幅限制。 4、因此,炒作科创板和创业板的股票需要分别满足:日均资产50万、10万的资金门槛和2年的交易经验才可以购买。

深圳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促进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把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建设成为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基地,规范高新区的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特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高新区的管理。 本规定所称高新区,指深圳市人民政府根据特区发展需要提出申请,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设立的经济性区域。 第三条 高新区应成为大规模、高效益的高新技术产业区,高新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区,高新技术企业运行机制试验区,国内、国际经济技术的合作区及高新技术人才的培训教育区。 第四条 高新区由市政府统一领导、统一政策、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 第二章 管理体制第五条 市政府设立高新区领导协调组织、高新区行政管理机构、高新区服务机构,施行对高新区的管理。 第六条 高新区领导协调组织由市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高新区领导协调组织行使下列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市政府有关建设高新区的方针、政策和决定;(二)审查高新区发展规划、项目、土地、资金和管理制度;(三)协调解决高新区开发、建设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四)完成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七条 高新区行政管理机构是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市政府具体管理高新区各项相关行政事务。 高新区行政管理机构行使下列主要职责:(一)组织拟定高新区的总体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设计规划、信息化建设规划和有关政策、法规、规章,报市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监督实施;(二)负责入高新区项目、企业的资格审查;(三)负责高新区内项目用地、改变土地用途、红线调整、房地产转让和拍卖的初审;(四)参与高新区内建筑单位设计方案、户外广告设置的初审;(五)负责政府通过该机构投入高新区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六)参与高新区环境保护规划与管理;(七)组织高新区内招商引资及技术交流与合作;(八)受高新区领导协调组织委托,协调政府各有关部门解决高新区建设和发展中的有关问题;(九)市政府和高新区领导协调组织授予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 高新区服务机构受高新区行政管理机构领导,对高新区的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监督和提供有关服务,具体内容如下:(一)负责高新区物业、水、电、路、气、通讯、绿化等公共设施的协调管理;(二)为高新区内企业、事业单位提供员工的招聘、培训、会议展览、信息、安全保卫等服务;(三)完成高新区行政管理机构交办的其他事务性工作。 第九条 高新区服务机构应按照社会化、规范化、公开化、程序化的原则进行管理和服务,各项管理和服务规定应予以公布。 高新区服务机构有权对其提供的管理和服务按市政府统一规定的收费项目及标准收取费用。 第三章 产业导向和入区条件第十条 高新区鼓励下列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电子信息;(二)生物工程;(三)新材料;(四)光机电一体化。 第十一条 入高新区的企业与项目,应具备下列条件:(一)符合高新区产业规划、土地规划和环境保护要求;(二)具备足够的资金保证,且资金来源明确;(三)高新技术企业与项目须具备市政府科技部门认定的文件和证书。 第十二条 除市政府规划确定之外,高新区禁止新建商品住宅、通用厂房和商业楼宇。 第十三条 高新区内禁止兴办污染环境、高耗能、高耗水或劳动密集型项目。 第十四条 在高新区设立的企业及拟进入高新区的企业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企业设立和变更的有关规定并符合下列规定:(一)外商投资项目的申请者须到外资管理部门办理审批手续,高新区行政管理机构参予联审;(二)内资企业的申请者须到高新区行政管理机构进行资格审查。 高新区行政管理机构认为申请者申报的项目不适宜进入高新区的,有关部门不颁发有关的批文、批准证书或有关许可文件。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不符合上款规定的,不予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第十五条 高新区行政管理机构应和进入高新区的单位签订入区协议,根据协议进行规范管理。

企业的制度管理有哪些?

企业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在生产运作、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等各方面进行规范管理的规章准则。 企业制度包括产权制度、运行制度和管理制度。 其中,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基础管理不可替代的工具。 制定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员工的行为,使企业内各项活动行之有效地进行,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日新月异以及企业发展壮大,过于陈旧的“硬”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需求,越来越多的制度应逐渐“软”化,符合企业的变革与创新。 一、 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和现状 (一) 强制制度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天生是懒惰的,没有责任心,只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而劳动,甚至不愿意工作。 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管理者在制定管理制度时,也只会考虑到以怎样的方法强迫员工进行劳动。 所以,在工业经济初期,管理制度是强制性的“硬”要求,严格规定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甚至对员工完成某项工作的动作都有要求。 这种程序化的管理制度完全没有对员工的关心,只是一味地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的,员工迫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只能服从这种强制制度。 (二) 约束制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周围环境的改变,员工渐渐会反抗过于苛刻的制度,争取自己的权利,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修改的制度,改善工作条件、制定童工法、缩短工作时间等管理方法,都是前所未见的。 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些措施的提出,已经不再把人当作“经济人”,而是一种“社会人”来看待了。 此时的管理制度已经开始对人本身有了关心和思考。 现在国内大多数企业都是采用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制度。 从员工来看,管理制度就是一只无形的手,约束他们的行为,若有违反便会受到处罚;但另一方面,员工对这种约束制度并不是特别抵触,制度中也有对人际关系的关注和对劳动环境的改善。 从管理者的角度而言,管理制度对员工的约束不能过紧,否则会如强制制度那样压榨员工,使员工心存不满。 此时的管理者不再把人和机器等同,管理制度也不会像机器的使用说明书那样严格教条了。 可以说,现在的这种约束制度在管理制度上还是有一定的软化的,但无论从力度还是范围的角度看,都有一种“杯水车薪”的感觉。 二、 软化企业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随着企业的发展,陈旧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看似“严格”的管理制度却不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制度。 国企改革几经波折,终于逐渐确立了以“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责权明确”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 作为企业制度的一种,管理制度也将随着企业制度的发展而发展,沿袭了多年的管理制度终究不能再顺应企业的需求,而将渐渐成为企业的绊脚石。 因此,软化企业制度、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 企业环境的变化决定了软化制度的必要性 1. 外部环境。 企业如同生物体的细胞,不是孤立存在的,并且,它的生存和发展还必须紧密依赖外在环境的变化。 近几十年来,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科学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能再用一成不变的制度管理企业,否则企业必将被错综多变的外部环境所淘汰。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的超市都是用电脑结算,顾客不必等很长时间,收银员也比较轻松。 但如果某个超市仍采用20年前商店的收款方式,要收银员用算盘一项一项地算,那这家超市恐怕是无人问津的。 2. 内部环境。 企业内在的环境是指企业自身的各种内部因素。 如果说外部环境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影响作用,那么内部环境对企业来说则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决定作用。 同时,内部环境也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这种变化同样要求管理制度的软化。 例如,库存是企业生产运作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库存管理制度不能适情况而定,则要么付出不必要的成本,要么影响生产,导致流水线的停工。 所以,内部管理制度也是一定要软化的,根据内部环境、条件的不同而随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人需求的改变决定了软化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5种需求,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经济人”的假设仅仅为了满足人的生理需求,而“社会人”的假设最多也只满足到人的社会需求。 如今,现代人追求的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求。 人首肯的是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在现代社会中有一席之地,这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想法促使现代人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 在现代人这种自我实现需求的影响下,企业管理制度也必须有逐渐软化的趋势。 如果还是以一种硬制度强制员工的行为,员工则要么消极怠工,要么抗议,甚至跳槽,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没有任何促进作用的。 正是由于需求引发动机,动机又决定行为,如此看来,只有满足了员工的需求,才能促使员工真正地发挥才干,为企业服务。 (三)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了软化制度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制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由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逐步向厂长制发展,以前的政企不分、企业完全是一个行政单位的企业制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长期发展中,体现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具有独立财产权力、以公司制为主要形态的新型企业制度。 同时,“质量为上、效率优先”逐渐成为各个现代企业追逐的目标。 在生产方面,企业希望的上是降低成本;在销售方面,又希望提高利润。 兼顾两者的企业,必须以适应其目标实现的制度做为指引企业行动的“风向标”。 制度不是僵硬的,而是应该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创新,制度制定地得体,进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 一个企业的发展,成败不仅仅在于它的技术,而在于管理制度,因为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核心竞争力,只有制度合理,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 引入“引导”机制的实现方式 企业管理制度的软化,实质上是要求企业引入一种“引导”机制。 现存的企业管理制度,“强制”也好,“约束”也罢,都是对员工行为的束缚,说到底还是由管理者制定并要求员工无条件服从。 而现代企业倡导的应该是这种“引导”机制,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既不是生产的指挥者、调度者,也不是人际关系的调节者,而是一个引导者、领路人,他们的主要任务在于向员工说明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引导员工向规范的行为方向发展。 在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只需要“抛砖引玉”,真正实现管理体制创新的还是员工。 企业对于“引导”机制的引入,应视环境、发展状况而定,总的来说,是让员工体会到一种氛围。 这里对于“引导”机制的引入方式有几点建议: (一) 以道德为导向,倡导人文精神,实现人性化管理 1.以道德为导向。 管理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管理中不仅有理有法,更要体现情的存在。 正如现在倡导由以法治国向以德治国转变一样,企业的管理制度也应以道德为导向。 管理者犹如一场音乐会的指挥,在工作中只有统筹各方、协调发展,才能使工作顺利进行。 2.人性化管理。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是综合运用各种资源,使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管理过程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人,任何工作都无法进行,更谈不上管理了。 正如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说:“企业是否对社会有所贡献,从而蓬勃发展下去,关键取决于人”。 所以,人的作用是万不可忽视的。 在倡导人文理念的今天,对企业的管理更要提倡一种人文精神,强调人性化管理的方法,甚至可以说,人本管理意识是企业的管理之本。 企业管理实际上是一种综合管理,它必须调动人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对人的关注去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 人性化管理便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制定新的管理制度,将现有的“约束制度”甚至“强制制度”软化,让员工在企业中切实感觉到有“人情味”的管理制度,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才干。 这种人性化管理在企业内不难做到,现在许多公司都会在员工生日时送上一份礼物,这一小小的举动便会让员工倍感温暖,因为他认为收到的不仅是公司给予的礼物与祝福,更是公司对自己的肯定,在日后的工作中定会更加努力地回报公司。 相反,强制的硬制度会让员工对工作失去耐心,甚至对企业失去信心。 (二) 员工参与制度的制定,实行自我管理 1.标志着员工地位的提升。 现代企业中,员工的地位越来越高。 工业经济初期,员工只是企业的受雇者,甚至仅仅被看作是劳动机器,而现在许多企业认为员工是企业的主人。 这种地位的提升,一方面是企业倡导的,另一方面是员工希望得到的。 然而这种变化不应仅仅是口头上说说就了事的,员工的确从内心希望成为企业的主人,这不仅是一种地位的提高,同时也是企业对员工自身价值的肯定。 因此,让员工参与制度的制定是大有裨益的。 2.制度制定妥当,便于自我管理。 以往的制度由管理者制定,但实际的一线工作中必然有一些困难是管理者了解不到的,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容易让员工认为管理者不了解一线员工的疾苦,对制度不免产生抵触情绪。 如果让员工参与到制度的制定中,便可以使各种难处得以体现,制度制定地恰如其分,员工也便于自我管理。 在制定制度时,可以向企业内的员工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或是成立一个由员工组成的制度委员会,及时了解员工对制度的感受。 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让员工更容易接受。 (三) 营造良好氛围,创建优良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 企业文化不单单是指企业提倡的厂旗、厂徽之类的表层文化,更应该是一种深入人心的精神。 对于管理制度这种中层的企业文化而言,倡导通过明确员工的职责来推动文化的进步。 企业不是在真空中发展,员工亦不是在真空中存在,只有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导致一致的行为规范,即良好制度的产生。 (四) 及时修改不合适的制度 企业是在发展的,是不断变化着的,制度也不可能是静止的。 用新的情况去套用旧的制度,必然会约束企业的发展。 只有按照企业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管理制度,才能使之与企业的运行相适应。 远大集团的制度化生存,崇尚的是制度,提倡的却是创新,任何员工如果发现制度有不合理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改正。 这种制度的改变也是人本管理的一种,更新制度的过程体现出的是企业民主管理方式和随机应变的管理方法。 当然,管理者在决定充分引导员工的时候,还应做好一些前提工作:设法为员工发挥才智创造适宜的条件,消除员工的心理障碍等等,这样才能使员工在进行管理与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才能。 而前面提到的“人性化管理”、“员工自我管理”等软化企业管理制度的一系列方法,是引导机制的具体表现形式,只有将这些具体的工作做到位,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制度的创新和变革。 四、 软化企业管理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一) 视企业发展情况而定 这里倡导的软化企业管理制度,前提是运作了一段时间、管理制度已经比较完备的企业,并不是说任何企业都应采取软制度。 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企业,在制定制度时就不能一味追求宽松,否则不仅制度不能建立起来,反而使管理者日后的工作难以开展。 所以,在企业文化尚未初步确立,员工还没有形成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时候,最好不要软化制度。 (二) 采取逐渐软化的方法,适可而止 企业管理制度的软化也不是说今天还在强制管理,明天就撒手不管放任自流。 软化管理制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管理者不仅要明白何时软化制度,更要清楚软化的程度。 软化的力度不够,相当于没有做工作,软化地过分,则对管理制度是一种破坏,以前建立的制度体系不仅会土崩瓦解,更会让企业呈现出一盘散沙、无人管理的局面。 只有管理者把握适度,软化地恰倒好处,才能使制度真正地为企业服务。 (三) 不能脱离科学管理的大前提 制度软化,并不是说要脱离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一切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前提。 从现代企业的角度看,科学管理理论是有一定的弊端,它过于忽视人本身的感受,但其提出的作业管理、组织管理等许多理论在当今的管理工作中仍应严格遵循。 如果抛开科学管理谈“人性化管理”或是“自我管理”,无异于不打地基直接建高楼,其结果是不得而知的。 综上所述,企业制度的建立,就是为了规范企业的管理,使工作有效地进行。 在管理工作中引入“引导”机制,逐步实现管理制度的软化,必然符合知识经济时代下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实现企业的全面进步。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huangtou/10564.html
南禅寺两座唐代古建有了 防火墙 佛光寺
才明白最厉害的人从来都不是庆帝 庆余年 看懂陈萍萍自寻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