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到端大模型上车 何小鹏此前宣布 小鹏汽车股价大涨!一季度业绩超预期 一度涨超26%

北京时间5月21日晚,美股小鹏汽车(XPEV,股价9.299美元,市值87.86亿美元)股价大涨,一度涨超26%,截至发稿前公司股价上涨12.31%。

5月21日,小鹏汽车公告, 2024年第一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65.5亿元(9.1亿美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62.3%, 较2023年第四季度下降49.8%,预期为61.1亿元;第一季度净亏损为人民币13.7亿元(1.9亿美元),相较而言,2023年同期净亏损为人民币23.4亿元,而2023年第四季度净亏损为人民币13.5亿元。

今年第一季度, 小鹏汽车的毛利率为12.9%,上年同 利率期为1.7%, 2023年第四季度为6.2%;汽车毛利率为5.5%,上年同期为-2.5%,2023年第四季度为4.1%。

2024年4月,小鹏汽车共交付新车9393台,同比增长33%,环比增长4%。其中, 小鹏X9交付1959台,上市四月累计交付近1万台,持续领跑纯电MPV、纯电三排座车型市场。 2024年1月-4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共31,214台,同比增长23%。

5月20日,小鹏汽车举办AI Day发布会。会上,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宣布端到端大模型上车。何小鹏表示:“AI如何改变汽车,今天是发布的第一步。这个第一步代表着巨大的变化,意味着汽车将从过去的功能汽车时代向AI+智能的全智能汽车时代转变。”

何小鹏表示:“此前的智驾方案从技术上说,汽车在感知、定位、规划、控制方面都是分开处理的,每一个环节并没有关联。因此车辆在遇到一些场景的时候会因为人类写入的规则互相博弈而产生犹豫。端到端大模型上车后,车辆可以直接通过传感器输入的内容来输出对车辆的控制,智驾会更加‘类人’。”

小鹏汽车在发布会上表示,端到端大模型上车后,18个月内小鹏智能驾驶能力将提高30倍,每2天内部将做一次智驾模型的迭代。

小鹏汽车预计,到2024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将实现全面无图、全国每条路都能开;将在2025年在中国实现类L4级智驾体验。

据中国证券报,按照小鹏汽车规划,将于6月发布子品牌MONA,首款车型将会在今年三季度开始上市和交付。

然而,在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背景下,MONA胜算如何?

在今年北京车展上,何小鹏表示,子品牌MONA寓意Made Of New AI,定位全球AI智驾汽车普及者。 该全新品牌定位10万元-15万元级别,今年下半年,该款车会比小米SU7的销量好。

5月21日,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MONA产品系列的首款A级纯电轿车将会在今年6月份亮相,并且在三季度正式上市跟规模交付。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中国证券报、公开信息

每日经济新闻


小鹏汽车:“智驾红利”即将爆发

“客户选择智能辅助驾驶的拐点比计划来得更快更猛烈。”

小鹏第二季度财报,数据不好看,意料之中。重要的是何小鹏在财报会上的只言片语,让我们看到触底反弹之后的小鹏汽车,终于要迎来坚持智能驾驶标签的自证时刻。

这样的判断来自于何小鹏分享的两则信息:

一是与大众的合作和战略投资,智能驾驶技术是重点之一;二是小鹏G6首月订单,70%以上是带城市NGP功能的MAX车型。

这也意味着,从行业到消费者,小鹏长久以来坚持投入、并作为核心竞争点的智能驾驶,正在被认可和接受。过去为人所质疑的智能驾驶标签,小鹏终于可以初步自证。

自证之后,是价值兑现。何小鹏表示,期望通过核心领域的全栈技术创新,把竞争力领先的智能电动车产品普及到全球更广大的客户群,并且在更高量级的规模上,打造可持续的由硬件、软件、运营以及赋能合作共同支撑的商业模式。

简单翻译一下,在技术兑现价值这件事上,同行和用户的钱,小鹏都想挣。

智驾价值初步兑现

在小鹏第二季度财报会上,何小鹏在开始的演讲中分享了小鹏汽车近期的一些重大进展。核心事件有两个,一是与大众的合作,二是关于小鹏G6的产销进展。

何小鹏与大众中国CEO贝瑞德合照

何小鹏表示,7月份小鹏与大众集团正式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在纯电平台和智能化软件技术上全面合作,长期共赢。同时大众集团将战略投资小鹏汽车约7亿美元,成为小鹏的长期战略股东。双方会通过全球汽车行业首创的软硬件全栈技术合作的商业模式,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智能化软件技术的合作,决然少不了小鹏坚持自研的智能驾驶技术。

这次合作为什么受到整个行业的关注?

一方面,小鹏与大众的合作,是最近一段时间本土车企向国外同行反向输出技术的一个典型案例。如何小鹏所说,这不仅仅是小鹏汽车,也是中国汽车行业的一个里程碑。

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小鹏将会借此成为全球第一个向行业输出智能驾驶技术方案的车企。

智能驾驶方案开放的想法好多人有,比如前不久马斯克曾表示愿意向全球车企开放FSD智能驾驶方案,但没想到第一个做成这事儿的是小鹏。

小鹏G6

关于小鹏G6,何小鹏则是分享了一个数据:在G6上市首个月的订单中,可以实现城市NGP功能的MAX车型比例占到70%。

显然,这样的状况是在小鹏管理层预料之外的。何小鹏表示,客户选择智能辅助驾驶的拐点比计划来得更快更猛烈。

虽然是意料之外,但分析下来也在情理之中,从G6的整个价格设置来看,580 MAX版本价格已经下探到22.99万元——这应该是整个市场中,我们所能找到最便宜的可以实现城市NGP功能的车型了。

不管是与大众的合作,还是G6 MAX订单的状况,都说明了一件事——小鹏长期以来坚持智能化标签,尤其是在智能驾驶方面的长期投入,已经迎来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拐点。这个拐点,就是长期的投入转为价值兑现的时刻。

什么是价值兑现?

小鹏智能驾驶技术方案在同业得到认可,因为大众以投资换技术合作,本质上还是花钱买技术;同时在用户端,车主有了为智能驾驶付出更多成本的意愿。

此外,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是,根据小鹏内部的用户调查,影响用户购车与否的因素中,智能驾驶能力从过去的8-9名开始上升到第4名左右。

这也说明,整个市场大环境是,用户对智能驾驶的认可和需求正在提升,智能驾驶已经与舒适性、经济性这些买车刚需一样,成为买车比较靠前的考虑因素。

对于小鹏来说,智能驾驶的价值兑现现在才刚刚开始,往后还有更大的市场潜力可以挖掘。

降本、普及

讲到技术的价值兑现,往往离不开一个话题,就是围绕着技术的一套商业模型。所以在智能驾驶这件事儿上,小鹏想怎么赚钱?

何小鹏的选择是,降本和普及。

小鹏最新驾驶辅助系统XNGP

根据小鹏的计划,支持无高精地图的XNGP将在今年10月份OTA上车,届时城市NGP的落地将会加速,年底铺开50城是小鹏此前就给出的承诺。

无图之后的下一步规划,是高阶智驾方案的市场下沉。2024年小鹏计划通过技术创新使XNGP的BOM成本降低50%,让行业最先进的智能驾驶硬件成为全系标配。

除了硬件还有软件,前小鹏智能驾驶负责人吴新宙此前也有过只言片语的透露。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小鹏将整合LCC/ACC这类L2级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到XNGP系统当中去,也就是用一套算法搞定不同的功能,而这种整合将会持续到明年。高速NGP、泊车域功能、城市NGP也将被整合到一起,真正实现端到端的全场景高阶智能驾驶。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

何小鹏这次在沟通会上透露,小鹏智能驾驶前沿技术成果将会在15万元级别车型上应用上车,与此同时,小鹏也将探索软件订阅的灵活付费方式。

最终,小鹏将打造一个由软件、硬件、运营以及赋能合作共同支撑的商业模式。

根据以上信息,小鹏围绕着智能驾驶价值变现的故事,最终变得清晰。

面向C端,智能驾驶以服务变现的方式进行收费,创造营收。在此之前,小鹏的智能驾驶也曾有过付费订阅的过往,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在智能驾驶需求顺位还不够高,且硬件成本还没有大幅下降,无法成为标配的时候,付费订阅率并不理想,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智能驾驶的普及。

但是现在,C端用户的智能驾驶需求已经成为显性购车条件,剩下的工作就是降成本,争取将智能驾驶的落地车型价格边界尽可能的扩大。

在To B端,则是赋能合作,说简单点就是全栈技术方案变现。在这方面,大众与小鹏的合作算是一个开始。

这套打法看下来,是不是有点熟悉?没错,这拿的大体上就是特斯拉之前写下的剧本,车企的生意从单纯的卖车变成卖车+卖服务,延长价值链条。

不出意外的话,这套商业模式的“样板间”就是当下红得发紫的小鹏G6。

小鹏G9获得广州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剧本是特斯拉写的,小鹏在进度上却是先于特斯拉,比如技术方案的开放和变现,再比如广州街面上跑的G9 Robotaxi车队。

AI定义汽车

在这次财报会上,除了对于小鹏本身的业绩说明和规划,对于整个汽车行业的下一步新动向,何小鹏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核心的内容是:

“在全球范围内,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将成为历史,AI定义汽车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而小鹏对自己的定位是,这一浪潮的主要推动者和受益者。

如何推动,小鹏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何小鹏表示,公司下一步将建立公司级的智能化研发、规划和运营团队,其本人将会亲自带领这个“大智能”团队,统一规划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电子电气架构,以及多个智能创新技术的演进。

至于更加细节的东西,何小鹏并未在财报会上有更多的透露,但今年的小鹏1024科技日可以期待一下。这里要探讨的问题是,AI定义汽车,何小鹏的判断是不是符合当下行业技术发展的事实?

从行业最新的技术动向看,智能驾驶软件方案上,端到端大模型算法的应用成为主流,各家的方案深究起来大差不差,技术的考验从算法变成数据闭环能力和方案迭代速度。

智能座舱方面,有一个最新的动向是,自语言处理大模型ChatGPT问世之后,各家车企都开始将语言处理大模型在座舱、尤其是交互层面上的应用进行尝试,比如理想此前家庭科技日发布的Mind GPT,极越文言一心上车等等。

这是软件层面的动向。硬件层面,大模型的两个典型特征,一是吃数据,二是吃算力,所以最近两年我们能看到的是,车载AI芯片算力越卷越高,智能驾驶和座舱芯片均是如此。

英伟达雷神芯片,算力卷到2000TOPS

抛开汽车行业,AI并非是一个新的概念,只是随着技术风向的不同而有了不同的内涵,在现在这个阶段,大模型的广泛应用几乎等同于AI概念本身。事实上,大模型也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不同行业解决方案的通用解,不管是智能驾驶,还是AIGC这类内容生成皆是如此。

从这个角度来说,AI定义汽车并没有错,而且是一个正在发生的过程,对比之下,上一个时代,即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更像是为今天的进程完成技术上的准备和探索,比如软硬解耦的电子电气架构,或者是智能汽车的范围定义等等。

AI定义汽车的终局什么样?这个问题很难想,毕竟在iPhone 4出现之前,没有人想过手机会以这样的形式存在,也没想过基于智能手机生态,衍生出的无数改变行业的应用。

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AI定义汽车的将来,一定会是汽车行业的iPhone 4时刻,而在这个过程中,以小鹏为代表的具有未来观的车企,已经开启探索了。

下半年现金流转正

最后,小鹏第二季度的财报数据以及下季度的指引,我们也简单的盘一盘。

小鹏二季度财报部分数据

财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小鹏总营收为50.6亿元,较去年减少31.9%,环比上个季度增加26%,其中汽车销售收入为44.2亿元,同比下降36.2%,环比增加25.9%。

营收增长与交付量基本同步,今年4-6月,小鹏累计交付量为辆,较去年同期减少32.6%,环比上个季度增加27.3%,顺利完成了上个季度给的交付指引。

从营收和交付来看,小鹏已经初步抑制住了下滑的趋势,不过在盈利端,情况并未有好转。

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小鹏销售成本达到44.2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6.2%,环比第一季度增加25.6%。总体毛利率为-3.9%,较上个季度减少5.6个百分点,汽车销售毛利率为-8.6%,较上个季度下降6.1个百分点。

小鹏的一季度:现实比夜更黑,但改革初见成效

辆的月交付目标,这颗子弹将在第四季度飞到结局。

美东时间5月24日纳斯达克一开盘,小鹏股价报8.31美元/股,跌幅近10%。不过,这波颓势小鹏背的不冤。

就在开盘前,小鹏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不出意外的是,小鹏今年前3个月的基本面并不乐观,基本上所有的数据指标同比&环比都在下跌。

这其中,毛利率的下降趋势说是让人心惊肉跳也不为过。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小鹏毛利率跌至1.7%,同比下跌10.5个百分点,汽车利润率则是直接由正转负,跌到了-2.5%。

除了毛利率,其他财报数据,交付、营收、净亏损……一眼看去也都是“跌跌不休”的状态。

简而言之,小鹏还没有走出改革前阵痛。不过即便如此,在何小鹏看来,这一切都是黎明前的黑暗,并且扬言,要在今年第四季度,把月交付水平拉高到辆。

辆月交付拿什么保证?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整个小鹏内部无疑是清晰而统一的:

用G6、P7i,用智能驾驶,以及当下小鹏火线改革的成果……

小鹏财报基本面,不容乐观

小鹏汽车刚刚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数据,阐述了小鹏今年前3个月的经营状况,概括而言,小鹏的黎明仍然未到,甚至对比去年第四季度还在向下而行。

具体来看,今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营收规模缩减至40.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5.9%,环比上个季度减少21.5%;其中,汽车销售业务营收为35.1亿元,较去年同期降低49.8%,环比上个季度降低24.6%。

营收规模的大幅收缩,源于交付水平的降低。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小鹏整体交付量为辆,同比下降47%,环比上个季度下降17.9%。

显然,营收和交付环比下降的幅度并不完全同步,对此,小鹏将原因归结为新能源汽车补贴的终止。

当然,随着营收的降低,小鹏销售成本也呈现下滑趋势,今年第一季度下降至39.7亿元,同比减少39.4%,环比上一季度降低15.5%;其中,汽车销售成本3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3%,环比上一季度降低30%。

体现在毛利率上,第一季度小鹏毛利率跌至1.7%,同比下跌10.5个百分点,汽车利润率则是直接由正转负,跌到了-2.5%,真“卖一辆亏一辆”。

这也是小鹏在2020年第三季度毛率转正之后,第一次经历这样的颓势。

小鹏在日常运营上也在有意识的控制支出项目。财报显示,小鹏第一季度的销售、管理和行政费用为13.9亿元,较去年同期降低15%,环比上个季度减少21%。

但同时,小鹏的研发支出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太大影响,反而在投入上还略有上升。财报显示,第一季度小鹏的研发投入为1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1%,环比上个季度增加5.3%。研发投入的增加,主要是因为新车型的开发所致。

亏损方面,小鹏第一季度环比略微收窄,3个月累计亏损23.4亿元,较上个季度减少0.8%,但仍然高于市场预期的18.98亿元。

至此,小鹏账上的现金也较上个季度进一步收缩,截至到第一季度末,小鹏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41.2亿元,较去年年末减少41.3亿元。

以上就是小鹏在今年第一季度交出的成绩单,单从数据看,并不好看,也在意料之中。

从去年G9上市公司内部问题集中爆发之后,小鹏正处在一场深彻改革之中,与此同时,也是其车型更新换代的关键时刻。

改革必然是混乱的,而车型换代则意味着产品的空窗期,往上溯源,产线、供应链的准备,营销、渠道的变动等等,也都集中摆在了小鹏桌面上。

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随着改革成果的显现,新产品的上市和陆续交付,当下的至暗局面终将得以扭转。

至少在何小鹏自己来看是这样的。

他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交付量2.1万至2.2万辆,同比减少36.1%-39.0%,低于市场预期的2.78万辆;环比增长15%到21%,收入预计约为人民币45到47亿元。“从交付量来看,从2022年去年第三季度开始小鹏会有连续4个季度挑战期。我始终认为‘危’和‘机’并存,促使我们更早思考如何打赢2025年淘汰赛,如何进入2027年的准决赛。”

小鹏改革,成果初现

在随后的第一季度财报会上,何小鹏及公司的核心高管团队也对最近一段时间小鹏的一些进展进行了分享,能够看到的是,过去半年小鹏紧锣密鼓的改革,当下已经有一些成果显现出苗头,比如产品生产方式和逻辑。

在G6之前,小鹏所有车型,包括G3、P7、P5以及后来引发争议的G9,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是平台化生产做的并不到位。

反观同期的理想和蔚来,一个拿出L系列套娃,一个在紧锣密鼓的做第二代产品平台迁移。由此,一系列产品的电子电气架构、智能化平台方案乃至是产线和机械零件,都能做到最大化的复用,这种复用能力落到产品上,就是包括成本和服务在内的多重优势。

而随着G6的出现,小鹏SEPA2.0扶摇技术架构的应用,也标志着自此之后,小鹏后续的所有车型,都将在一套技术体系下进行研发生产。

何小鹏表示,在这套技术架构之下,未来小鹏新车型的研发周期将缩短20%,架构部分的零部件通用化率最高可达80%,从而实现新车型研发费用和BOM成本的大幅下降。

相比之下,小鹏这套架构来得有点晚,但也有话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扶摇架构之于小鹏,意义就在于此。

同样是产品层面,一个肉眼可见的进步是,小鹏产品的SKU设计开始向着理想靠拢,主打一个简单明了。小鹏此前的车型版本有多复杂,业内人尽皆知,G9上市碰壁,主要的导火索就是这个问题。

简单的产品SKU就一定对吗?不好说,但理想的成果已经摆在那里了,至少说明,对于家底薄的新势力来说,用相对简洁的SKU体系,确实在成本把控和用户友好度上都有优势。

另外,从P7i开始,小鹏开始真正的将外观设计、操控体验,座舱舒适度这些用户相对感知更为直接的元素作为核心卖点,至少在宣传口径上如此。

在营销和服务方面,何小鹏也肯定了入职4个月的王凤英,其主导的营销服务改革中,核心关注的指标NPS(净推荐值,又称净促进者得分,是一种计量某个客户将会向其他人推荐某个企业或服务可能性的指数),到4月份已经恢复到行业前列的水平。

作为小鹏一开始就贴在自己身上的标签,智能驾驶依然被其看作是产品最核心的竞争力。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小鹏也并未因为公司陷入多事之秋而减缓步伐。

何小鹏表示,在第一季度,小鹏已经在广州、深圳和上海全量推送城市NGP,且从用户的反馈来看,智能驾驶对产品竞争力的提升相当显著,城市NGP推送后首月的里程渗透率超过60%,在广深沪三城的小鹏门店,4月份P7i和G9订单中,Max版本(具备城市NGP能力的版本)的占比显著提升至超过50%。

同时小鹏也透露,不依赖高精地图的XNGP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末陆续铺开,到今年年底,预计将会在国内数千座城市提供XNGP服务。

这可能是当下行业内喊出的最激进的一个目标,当然,目前能否成真,效果是否让人满意,子弹还是要再飞几个月的。

也因此,在财报最后的预期中,何小鹏认为,在上述改革成果的加持下,到了第三季度,随着P7i以及G6进入大规模交付,小鹏终将迎来黑暗与黎明的拐点时刻。

而到第四季度,小鹏内部给自己的KPI是,月交付达到辆。

市场竞争激烈,小鹏前景未到揭晓之时

对于小鹏来说,当下纸面上全线飘红的财报数据可能并非是值得关注的焦点,毕竟随着组织改革进入深水区,小鹏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需要面对的,是内部和外部双重的挑战。

就内部来说,据何小鹏在财报会上给到的信息,目前小鹏核心团队已经进行了一波换血,并且从外部和内部补充了一批新的力量。

这也意味着,新老血液之间的磨合将进入到一个高峰期,这种磨合会不会出现新的问题?小鹏内部如何将这些问题限制在可控的区间内?

这些都是小鹏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需要思考和回答的课题。

当然,更大的挑战来自外部,何小鹏透露,小鹏未来深耕的市场主要集中在20-35万元这个价格区间内。而这个细分市场,也是目前国内车企卷得最厉害的一个领域。

以比亚迪最新上市的对标车型汉DM-i冠军版为例,直接将价格下探到19万元以下,而小鹏P7i超过24万元的起售价格,能否抗住比亚迪这一波收割,不确定性很大。

小鹏内部对此显然也做了考虑,何小鹏表示,小鹏未来的定价策略,按照竞争的逻辑,希望可以实现有竞争力的定价,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稳定这个价格,归根结底,就是要以规模优先。

从何小鹏本人的态度来看,G6的定价大概率不会太高。

不过对于小鹏来说,一个比较低且长期的溢价,对当前毛利的改善并非好事,尤其是在汽车销售毛利率已经由正转负的前提下,小鹏的毛利挑战不小。

最后,还是要回到智能驾驶上来,从行业整体的进度来看,小鹏XNGP确实在落地方面走在了行业头部,但现在这个节点,有2个问题需要小鹏去考虑。

其一,行业头部并不代表在体验层面有代差级别的优势,进入2023年以来,城市领航辅助驾驶成为各家研发的重点,包括华为、毫末等一批有竞争力的玩家也在同步规划落地,进展(至少是口头上的目标)并不比小鹏慢多少,蔚来、理想的城市领航方案,也将在不久之后进入到测试阶段。

除此之外,比亚迪、上汽等一批传统车企,目前也在积极布局,按照时间表,仅比亚迪旗下包括仰望、腾势、以及个别王朝系列车型,高阶智能驾驶也将会在今年上车。

其二,从真实的用户反馈来看,智能驾驶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很难成为车主购车的首要甚至是决定性需求,这也意味着,小鹏现在顶着的智能驾驶卖点,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销量还比较难。

同时,这也给友商追赶小鹏留出来一定的缓冲时间。

所以对于小鹏来说,前面的路还未照亮,变数依然存在且充满荆棘,至于前景揭晓的时刻,或许如何小鹏所说,是触到年销量300万辆车企入场券的那一天。

不过在当下,小鹏恐怕还想不了那么远,年底辆的月销量目标,才是实实在在有可能抓住的那根稻草。

7亿美元入股小鹏汽车,大众打的什么算盘?

车评观察《车评社》

前言:要说这两天汽车圈里的大事,非“大众7亿美元入股小鹏汽车”莫属,负责任的说,何小鹏终于可以长舒一口起了。而从另一面来看,这也预示着一个“新合资时代”或将开启。

据车评所了解,7月26日,大众集团发布了一份公告,其中放出了两个消息:

其一,奥迪与上汽展开合作,双方要共同开发智能电动车,目前已经签署战略备忘录;

其二,就是“大众7亿美元入股小鹏汽车”,大众和小鹏达成了技术框架协议,将共同开发两款中国市场专属的大众品牌电动车,并计划于2026年走向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大众集团将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收购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并将在交易完成后获得一个小鹏汽车董事会观察员席位。

“大众入股小鹏”这条消息相当炸裂,资本市场更是闻风而动。美东当地时间(7月26日),小鹏汽车盘中股价一度涨超40%,截至收盘,小鹏汽车美股股价上涨了26.69%,报19.46美元。7月27日,小鹏汽车港股股价也在快速拉升,截止12点前,小鹏汽车港股股价涨幅超过32%。

对此,何小鹏也难掩激动的心情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这张照片拍了很久了,一直没有放出来。”与此同时,一张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和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贝瑞德同“秀恩爱”的照片放出。很显然,何小鹏很早就与大众接触了,此时放出有官宣的味道。

大众为什么投小鹏?

我们知道,“蔚小理”虽是新势力的代表车企,但其中的小鹏汽车目前的销量及经营状况相比理想汽车差了不少。

据最新的数据显示,6月份小鹏汽车共交付8620辆新车,同比下跌43.6%,环比增长15%,在五大造车新势力中销量处于垫底位置。小鹏汽车今年1-6月小鹏汽车累计销量为辆,与去年同期的辆相比,同比下跌39.9%。也就是说小鹏汽车连续6个月的销量未能破万辆,这样的成绩确实不理想。

但是大众看中的确实小鹏手里的技术资源,其在与小鹏汽车的合作官宣之前,大众集团动作不断

,“与国产车载智能芯片企业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在合肥投资约10亿欧元设立新公司”、“与上汽集团重金合作”,其实大众通过新的合资业务,就是要依靠中国市场加速智能化、电动化转型的意图,再到入股小鹏一系列的动作也就不奇怪了。

小鹏手里有什么资源?

众所周知,小鹏汽车在新势力车企中的标签就是“智能化,智能座舱、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这是其一大优势。

比如,小鹏汽车的 XNGP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ADAS ) ,从 2019 年起开始研发,并于今年 3 月进行了升级,如今已经能在北上广深四座城市实现城市和高速的领航辅助。

与此同时,小鹏汽车还专门打造了一个算力规模达 600 PFlops 的智能驾驶计算中心。再比如,小鹏的G9、800V的快充等产品技术已经处于成熟阶段。

反观大众,软件系统开发缓慢,大众汽车集团高层不满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此外,2023 年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华纯电动车销量只有 6.24 万辆,同比下降了 2%,如果按照贝瑞德预测的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在 2025年达到 50%

如今大众汽车也意识到,自己长时间去开发,不如与条件技术已经成熟的中国企业合作是绝佳途径。因为好处太多了,不仅能实现软件上的突破,还能快速合作开发出新产品。

总的来说,一个有钱,一个有技术,两者的合作是各取所需。

有消息透露,大众汽车和小鹏汽车合作的首款车型将基于小鹏G9的电动车平台和软件联合开发;双方合作中,小鹏汽车将贡献整车平台,以及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系统,大众汽车则提供全球领先的工程和供应链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以前是自主以市场换技术,而现在是技术换市场,可谓是一个新的合资时代到来了。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huangtou/10781.html
! 这家车企国内 借壳上市 欠薪至今未付 旗下公司却要掏一千
什么叫做一双耳朵毁了一条德牧犬 主人 它是怕吓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