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际社会上岛审查 炮制黄岩岛海洋环境遭破坏 菲要求中国开放

近期,菲律宾民间组织“这是我们的”张罗大量渔船进入黄岩岛附近海域,彰显所谓的“主权”。对此,中国海警立即出动了3502号船等多艘海警船只对菲船进行拦截,双方在离黄岩岛50多海里外经过短暂对峙后,菲方船只随即撤离。

即便菲方的此次挑衅行为以失败而告终,但“这是我们的”组织发言人艾曼-希宗依然大言不惭地表示:我们的船队已经抵达黄岩岛海域,并向在那里进行捕鱼作业的菲方渔船提供了补给,这是我们所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这个所谓的“胜利”就是在外围都不算的位置,逛了一圈后,自我宣布取得胜利,让人贻笑大方。

另外,“这是我们的”组织其中一位负责人在事后就宣称,部分船员亲眼目睹了,中国工程船正在黄岩岛潟湖铺设管道,并使用武力驱赶靠近的菲律宾渔船,这或许是在为填海造陆工程做准备。

但事实上,就如上面所说菲律宾船只在距离黄岩岛50多海里时就遇到中国海警船的跟监驱离,他们声称目睹了中国工程船,这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毕竟距离过于遥远。而且菲方至今也未公开佐证这一观点的证据和照片。

但这却并不妨碍菲律宾继续造谣生事。 比如5月20日,菲律宾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马拉亚就睁着眼睛说瞎话地称,菲律宾对黄岩岛遇到的情况感到震惊和担忧,他们的渔民粗心大意,不在乎海洋环境,导致珊瑚礁遭到破坏。因此,中方应该开放黄岩岛,接受国际社会的审查。同时,马拉亚还半威胁地称菲律宾政府日益倾向于认为,有必要对中国摧毁南中国海珊瑚礁提出国际诉讼。言外之意就是,若中国不开放国际审查,那菲律宾将提起国际诉讼。

众所周知,黄岩岛位于中沙群岛,根据我国史料记载,早在元朝时期此岛便已是中国领土,按照《联合国海洋法》相关规定,中国也享有对黄岩岛不可争辩的主权。

上世纪末,菲律宾在美国驱使下,派出武装力量前往黄岩岛,并炸毁中国树立的界碑,甚至在1999年,菲律宾还公然把“黄岩岛是菲律宾领土”写入本国宪法。由于当时中国海军尚未发展强大,对于南海实在有些力所不能及,因此菲律宾上蹿下跳的行为我们只是掏出小本本记上一笔。一直到2012年,中国海军和海警相互配合,一举收回了对黄岩岛的实际控制权。

面对中国海军的日益强大,菲律宾侵占黄岩岛的计划已经是彻底失败了。如今菲律宾小马科斯政府为了在南海搞摩擦,为自身政治利益服务,不断冲闯仁爱礁和黄岩岛,但在中国强大实力面前显然没用。所以菲律宾转而开始借助国际舆论炮制所谓的“海洋环境遭破坏、中国渔民过度捕捞”等说辞,妄图借助国际舆论和国际组织对华施压。

如今,菲律宾之所以炮制错误谬论,并提出“由第三方上岛审查”,主要目的是想将黄岩岛问题国际化,淡化中国对该岛的主权控制,所谓“破坏海洋生态环境”不过是为上述目的服务的说辞罢了,属于凭空捏造。

那菲律宾为什么一直对黄岩岛耿耿于怀呢? 除了附近海域丰富的渔业资源和自然资源之外,黄岩岛的战略价值同样不容忽视。由于距离菲律宾本土较近,一旦我国对其填海造陆,并在岛上修建军事基地,部署战机、雷达等装备,整个菲律宾都将会在我国空军打击范围内,当然也包括美军驻菲部队和军事基地。

菲律宾一直拿海洋生态问题来指责中国,其实菲方才是真正不在乎海洋生态的一方。近年来,菲律宾渔船屡次侵入黄岩岛海域进行挑衅,最开始,中国海警只是派出海警船和无人机进行监视和警告,只不过后来菲方行为越发放肆,中方才祭出水炮。

另外,通过无人机传回的照片我们可以清晰看出,菲方渔船所到之处,海面上漂浮着大量废品袋,渔船上装载的也是被所有人无比痛恨的“绝户网”。

除此之外,菲律宾“坐滩”在仁爱礁的“马德雷山”号登陆舰也是一样,守舰人员每天都在制造生活废品,他们大多采取的是直接往大海一排了之,而这些废料基本都是不可降解物质。另外,菲律宾“坐滩”破船目前正在风化解体,相应的锈蚀船体掉落海里,其也会对海洋生态环境带来重大影响和破坏。所以菲律宾若是真的在乎海洋生态环境,那就应该兑现对华承诺,拖走破舰。

由此可见,关于海洋生态问题,菲律宾明显有些“双标”,其实菲方屡次炒作海洋生态问题,就是为了掩盖他们侵占南海的野心,但显然菲律宾的野心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实力,在中国强大实力面前,菲律宾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如何维护国家周边安全 捍卫海洋领土

近年来,我国周边安全形势面临挑战。 例如,中日钓鱼岛问题,这是中日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隐患。 尽管1978年签订中日和平条约时,双方曾达成过“搁置争议”的共识,但日本毫无信义,在实际占领的前提下,加速了钓鱼岛的国土化进程。 日本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实地考察活动,在岛上建立了若干设施,其中有25平方米的房屋,供水用水槽,石碑标记等,还修了直升机机场。 更有甚者,日本还对我国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作业的渔船和科学考察船进行武力威胁和驱赶。 除此之外,菲律宾公务船射杀台湾渔民事件,2013年5月9日上午10时左右,在屏东县鹅銮鼻东南方约180海里处发生一起台湾渔船遭袭事件。 台渔船“广大兴28号”遭菲律宾公务船开枪射击,当场造成一名船员死亡,菲船追击、射击达1小时左右,导致船只漏油,丧失动力。 这样的事件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这一系列事件,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周边安全形势面临挑战,捍卫海洋领土成为我国周边安全中的焦点。 那么如何维护国家周边安全,捍卫海洋领土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周边安全将面临的四大挑战以及我国周边环境的两大趋势。 我国周边安全将面临的四大挑战:一是如何应对中美政府换届后双方的试探期。 二是如何应对来自海上争端的挑战三是如何应对来自中南半岛的挑战四是如何应对朝鲜半岛潜在的不确定性。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两大趋势:其一中美之间的竞争加速周边国家的分化其二海上争端推动中国海洋政策的调整。 通过对我国周边安全将面临的四大挑战以及我国周边环境的两大趋势的分析。 我国目前面临着复杂的周边形势,我国应该采取怎样的外交策略来维护国家周边安全呢? 外交策略一、中国周边外交“两个不动摇”面对中日钓鱼岛事件,日本肆无忌惮地不停地干着破坏、损害中国近海海洋领土安全的罪恶勾当,对中国近海海洋领土安全形成了不断恶性膨胀的巨大的现实威胁。 之于长期以来持友好态度、对日本宽容大量的中国,日本的行为可以说是以怨报德。 “钓鱼岛之争”考验着中国周边外交。 针对挑衅,中国展开了有力、有理、有节的斗争,向世界传递出明确的外交信号——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的信念坚决不动摇;与邻为善、睦邻友好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不动摇。 所谓有力就是针锋相对果断反制。 在钓鱼岛海域中国展开维权巡航活动目前向海空立体化、军民联手和常态化发展打破了日本的所谓“实际控制” 所谓有理就是以理服人以事实服人。 2012年以来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中方发布白皮书公布领海基线声明向联合国提交东海部分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划界案摆事实、讲法理有力地争取了国际社会和国际舆论的支持。 所谓有节就是讲究策略和技巧适度克制秉持积极维护主权、不让中国和周边环境发生恶化的处理原则。 中国在黄岩岛风波中始终保持自我克制不推崇武力介入。 巡航钓鱼岛海域的是中国海监船和海监飞机体现出了中国政府的克制态度。 理、力、节构成中国“度”的把握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外交的明确信号——尽管少数周边国家借“岛争”制造紧张气氛中国仍始终致力于妥善管控和处理好分歧与矛盾始终着眼于区域和平稳定的大局把地区繁荣、互利共赢作为自身海洋战略的出发点。 外交策略二、多管齐下化解风险对于如何应对海上争端除了设计海洋安全战略、增强海军实力外还应吸取2012年经验完善“多管齐下、多手段并用”的应对模式。 2012年中国在海上争端中化被动为主动的方式可供将来参考。 由于日本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对中国妥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这一背景下统筹国家海洋战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主动出击都非常重要。 牢牢掌握捍卫中国近海海洋领土安全的主动权。 外交策略三、大国自信化解风险针对目前周边安全情况我国应以“大国自信”来看待问题这对于化解风险、面对挑战至关重要。 中国从世界第六大经济体跃升至第二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倍多,大大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军队进行了现代化建设。 而且还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 这一切例子都成就了我国的大国自信。 中国如果能以大国自信的心态看待中国周边邻国的国际关系发展就会发现这些关系并非都对中国不利。 我认为中国在坚持这三条外交策略下,来处理周边安全形势,维护国家周边安全。 如何来捍卫海洋领土?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的重要标准。 只有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捍卫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斗争中,掌握主动权,在公正合理的基础上解决与有关国家的争端 二、走向海洋,培育全民族海洋意识 牢固树立海洋国土意识、海洋环境意识、海洋资源意识、海洋产业意识形成全民族的“海洋自觉”。 加强海洋意识,树立海洋安全观,一定要像保卫每一寸陆地国土那样保卫每一寸海洋国土。 三、强化海防,坚决维护国家权益只有有效维护国家海洋主权保证海洋国土完整保证航运安全、科学考察安全、资源开发安全、产业发展安全才能拥有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 因此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作为一个海洋大国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便成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第一要务。 只有加强海防,才能更好的处理在类似于菲律宾公务船射杀台湾渔民等事件。 四、完善我国的海洋立法 完善我国的海洋立法,在钓鱼岛事件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除此之外,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和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海洋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海洋环境保护法》《海上交通安全法》《渔业法》《领海及毗连区法》《涉外海洋科学研究管理规定》《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等。 可以说,上述法律法规,覆盖了我国管辖的所有海域,使得《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沿海国在其管辖海域的各项基本权利在我国国内立法中都得到了具体体现。 五、建立多边合作安全机制,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沟通。 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沟通与合作交流是维护和稳定我国海上安全的重要举措,临时安排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维护海洋权益的基本方针。 六、加强我国海上执法力量建设 随着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海洋开发的深入以及对外合作交流的增加,外国船只进入我国管辖海域的活动也越来越频繁,而现代高科技探测手段的使用已经使得外国船舶从海上获取沿岸国的具有重要军事价值的海洋信息变得轻而易举。

中国和菲律宾为什么在黄岩岛发生争端?

1898 年美西战争结束时,以东经118度划界,以东为菲律宾领海。 黄岩岛的位置约为117°48’,所以在法理上不属于菲律宾的国土。 1947年11月,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收复西沙和南沙群岛主权之后,对南海诸岛及海上疆界线进行重新修正。 黄岩岛曾一度称为“民主礁”,国际上称之为“斯卡巴洛礁”,当时明确划在“断续国界线”中国疆界内。 自古以来,黄岩岛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 黄岩岛的领土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管辖属于中国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 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天文学家郭守敬进行“四海测验”,郭守敬在南海的测量点就是黄岩岛。 黄岩岛海域是中国海南渔民的传统渔场,中国渔船一直进入泻湖及周围海域进行渔业活动。 1935 年1月,中国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将黄岩岛(当时称“斯卡巴洛礁”)列入中国版图。 1947年底,中国内政部正式编制出版的《南海诸岛位置图》将黄岩岛(当时称“民主礁”)划在“断续国界线”内。 该线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历史性界线,中国对线内的岛、礁、滩、沙洲拥有主权。 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受权公布的《我国南海诸岛部分标准地名》将黄岩岛定为标准名称。 依据1898年的《巴黎协议》、1900年的《华盛顿协议》、1930年的《英美条约》,东经118°线为菲律宾领土的西部边界,而黄岩岛在此之外。 1935年颁布的菲律宾《宪法》和1961年的菲律宾《领海基线法》中菲律宾政府均重申了这一界线。 1990年以前菲律宾出版的地图均未将黄岩岛列入其领土,国际社会(包括菲律宾)对中国拥有黄岩岛主权也从未提出任何异议。 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际社会对中国拥有黄岩岛主权从未提出任何异议,不存在对该岛的主权之争。 黄岩岛整个事件上世纪90年代以前,国际社会对中国拥有黄岩岛主权[2]从未提出任何异议,不存在对该岛的主权之争。 1992年以来,菲律宾前国家安全顾问戈勒斯声称黄岩岛是菲律宾国土,挑起争端。 从1993年起,菲律宾对该岛进行勘测、考察和巡逻。 1997年,菲律宾海军毁坏了中国主权标志;当一艘载着中、美、日三国无线电爱好者的中国船只抵该岛考察时,菲律宾竟在外交场合称中国“企图占领黄岩岛”,还制定了作战原则以维护其“主权”。 1998年,菲律宾成立了包括舰艇部队、航空分遣队和情报部队的专门机构。 1999年,菲军舰多次驱赶、撞沉中国渔船。 并特意将淘汰的军舰“BRP Benquet ”搁浅在黄岩岛(11月3日)上。 中国要求菲律宾拖走。 作为总理朱镕基正式访问菲律宾的前提,12月5日“BRP Benquet”被拖离了黄岩岛。 2004年菲律宾又将其置于南沙中业岛。 依据1898年的《巴黎协议》、1900年的《华盛顿协议》、1930年的《英美条约》,东经118°线为菲律宾领土的西部边界,而黄岩岛在此之外。 1935年颁布的菲律宾《宪法》和1961年的菲律宾《领海基线法》中菲律宾政府均重申了这一界线。 1990年代以前菲律宾出版的地图也未将黄岩岛列入其领土,国际社会(包括菲律宾)对中国拥有黄岩岛主权从未提出任何异议。 但当时黄岩岛处于美国的控制之下。 2009年3月10日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不顾中国的反对,正式签署“领海基线法”,将中国的南沙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入菲领土。 据菲媒体报道,菲总统府文官长埃尔米塔2009年3月11日宣布,尽管中国抗议并坚称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但阿罗约还是于前一天签署了第9522号共和国法案,即“菲律宾领海基线法”。 他告诉媒体,“领海基线法”并未特别宣称斯普拉特利群岛(指南沙群岛)和斯卡伯勒浅滩(指黄岩岛)归属菲,因为菲对这两个岛屿的主权主张“已经在现存法律中得到体现”,“不需要再在新签署的法案中得到体现了”。 黄岩岛守护者埃尔米塔声称,该法案的通过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并且“新的法律并不是要扩张领土,只是要对领海基线进行技术上的调整”。 注意事项目前中菲两国在岛上都没有永久设施或主权标志。 中国主权标志于1997年被菲军破坏。 截止到2008年,黄岩岛地区还是被菲律宾海军实际控制。 旅游潜水(1998)和业余无线电探险(1994,1995,1997 和2007)也是允许的,但会受到菲律宾海军的监视。 望采纳!!

黄岩岛的历史

岛礁介绍黄岩岛所处位置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黄岩岛[1]自古就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最早发现、命名黄岩岛,并将其列入中国版图,实施主权管辖。 黄岩岛是中国海南省南海中沙群岛中唯一露出水面的岛屿。 东距菲律宾苏比克湾约126海里。 四周为距水面半米到3米之间的环形礁盘。 礁盘外形呈等腰直角三角形。 月湖东南端有一个宽400米的通道与外海相连,中型渔船和小型舰艇可由此进入,从事渔业活动或者避风。 黄岩岛位于东经120度以西(东经117°51′),北纬20度以南、10度以北(北纬15°07′),正好夹在2条纬线的正中间。 北距广州600海里,东距菲律宾苏比克湾约126海里。 黄岩岛四周为距水面半米到3米之间的环形礁盘。 礁盘外形呈等腰直角三角形,其内部形成一个面积为130平方公里、水深为10—20米的湖。 编辑本段地形概况地形及地貌南中国海地图黄岩岛位置图黄岩岛四周为距水面0.5米到3米之间的环形礁盘,礁盘周缘长55公里,面积150平方公里,礁盘外形呈等马尼拉海沟腰直角三角形,其内部形成一个面积为130平方公里、水深为10~20米的潟湖。 黄岩岛发育在3500米深的海盆上,是深海平原上的一座巨大的海底山峰露出水面的部分。 黄岩岛潟湖东南端有一个宽400米的通道与外海相连,这条水道水深9~11米,宽360~400米,中型渔船和小型舰艇可由此进入,从事渔业活动或者避风。 从天空俯瞰,黄岩岛宛如一个巨大却不标准的“C”字图案。 一条椭圆形的礁盘与珊瑚礁组成一道巨大的链条,链条长度约55公里,把一个150平方公里大小的澙湖包含其中。 链条缺口在东南角。 组成链条的,是一个个相距或几百米,或几公里的礁石。 这些礁石大小不一,露出海面的高度一般在0 .5至3米,礁块表面大小一般为1至4平方米。 以北、南两端的礁块最为密集,北端者称为北岩,南端者称为南岩。 退潮时,站在澙湖口,最多可以看见上百块礁石露出水面,它们多以土黄颜色为主,偶有黑色———也许,这就是“黄岩岛”名称的来历。 环礁四周有星罗棋布的礁块露出,礁块表面大小一般为1—4平方米。 以北、南两端的礁块最为密集,北端者称为北岩,南端者称为南岩。 南岩是在礁盘上露出海面的巨大的礁石之一,形似大石柱,上部面积约3平方米,海拔1.8米。 站在岛上环顾四周,礁盘许多地方水深仅一、两米,好像是个浅滩。 但是如果从海里看,黄岩岛却是一座陡峭的高山。 只要离开礁盘十公里,就是3000米的深海。 每年四、五月和十、十一月,风平浪静的海水清澈、浅兰、透明,水底彩色珊瑚在明朗的阳光下清晰可见,突起的礁盘四周形成了一道看不见的环型水下屏障,海水冲击向上翻腾,拍出一线延绵十公里的白浪,十分美丽。 然而在六到九月的台风季节这里将会怎样就难讲了。 地质构造从地质构造上看,黄岩岛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 黄岩岛以东有幽深的马尼拉海沟,海沟最深处水深5377米,是南中国海水深最深的地区之一,马尼拉海沟是中国中沙群岛与菲律宾群岛的自然地理分界。 黄岩岛涨潮时有多大环礁四周有星罗棋布的礁块露出,礁块表面大小一般为1—4平方米。 以北、南两端的礁块最为密集,北端者称为北岩,南端者称为南岩。 南岩是在礁盘上露出海面的巨大的礁石之一,形似大石柱,上部面积约3平方米,海拔1.8米。 站在岛上环顾四周,礁盘许多地方水深仅一、两米,好像是个浅滩。 但是如果从海里看,南中国海地图黄岩岛位置图黄岩岛却是一座陡峭的高山。 只要离开礁盘十公里,就是3000米的深海。 每年四、五月和十、十一月,风平浪静的海水清澈、浅兰、透明,水底彩色珊瑚在明朗的阳光下清晰可见,突起的礁盘四周形成了一道看不见的环型水下屏障,海水冲击向上翻腾,拍出一线延绵十公里的白浪,十分美丽。 然而在六到九月的台风季节这里将会怎样就难讲了。 从地质构造上看,黄岩岛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 黄岩岛以东有幽深的马尼拉海沟,海沟最深处水深5377米,是南中国海水深最深的地区之一,马尼拉海沟是中国中沙群岛与菲律宾群岛的自然地理分界。 黄岩岛不是一个点,而是一片方圆十来公里的区域。 其中大部分为礁,只有百十来块在涨潮时也能露出水面的岛石,少数几块大个儿的十来平方米,小者如同倒扣的脸盆。 与西沙南沙岛礁密集不同,黄岩岛是周边数十万平方公里海域内唯一露出水面的礁盘,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而且这个礁盘面积巨大,达到 150平方公里,超过了南沙任何一个单独的礁盘,为南沙美济礁面积的3倍,可以说中沙黄岩岛是”少而精“的岛礁。 黄岩岛整个礁盘浅水区(水深1米左右)面积广阔,开发建设十分方便。 礁盘口门宽大,经过疏浚深挖建设后可以进出大型舰艇。 由于有一圈完整的环礁阻挡,礁盘外风浪无法进入泻湖,一直是渔船的避风良港。 编辑本段地理概况黄岩岛地理位置黄岩岛位于东经117度51分、北纬15度07分,而手持GPS在三个操作点实测的位置分别是东经117度47分56秒、北纬15度05分55秒,东经117度48分02秒、北纬15度05分56秒,以及东经117度49分09秒、北纬15度05分55秒。 多种不同数据的原因是,黄岩岛不是一个点,而是一片方圆十来公里的区域。 其中大部分为礁,只有百十来块在涨潮时也能露出水面的岛石,少数几块大个儿的十来平方米,小者如同倒扣的脸盆。 根据联合国的国际海事公约,无论涨潮落潮都是干地者为岛,否则为礁。 中国人自古称之为黄岩岛,而美国人叫“Scarborugh Shoal”,其它西方人叫“Scarborough”,翻译过来都是“斯卡巴洛礁(Scarborough Reef)”,中国在四十年代也曾一度改称为“民主礁”。 从整体讲究竟该叫岛还是礁,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编辑本段天然避风良港黄岩岛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 对于每年4月至5月和10月至11月在南海进行渔业作业的中国渔民来讲,黄岩岛是深海渔业捕捞的重要渔场和热带风暴降临时的天然避风良港。 但是,国内有关在黄岩岛建立永久性渔业基地的呼声其实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经济背景:那就是黄岩岛渔业捕捞区的具体渔业资源水平其实并未明确。 造成这一盲点的原因,恰恰是因为包括黄岩岛在内的周边海域离菲律宾本土甚近,长期以来菲律宾刻意放任的渔业政策,使大量菲律宾渔民进入黄岩岛海域盗捕而其确切捕捞量难以统计。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黄岩岛并不位于目前已勘测证实具有丰富油气资源的中菲争议地区之内,被菲律宾非法占据的礼乐滩和巴拉望西北盆地(该盆地位于中国传统海疆线上)在经济意义上的重要性远大于黄岩岛。 巴拉望西北盆地目前已经成为菲律宾最大的油气田,而菲律宾在礼乐滩海域的油气勘探同样十分活跃。 如果把其他争议海域算在内的话,有关国家在我传统国界线内已经钻井1000多口,每年开采油气5000万吨以上。 黄岩岛对中国深海渔业未来规划有重要意义。 我国南海渔业捕捞目前集中于3大渔场,即北部湾大陆架渔场、大陆架渔场、西沙渔场。 其中,前两个渔场开发的潜力已明显下降,渔业资源结构出现退化,目前已经开始控制捕捞作业规模。 西沙渔场的开发潜力充沛却部分位于中越争议海域,中国渔民的捕捞作业面临着与黄岩岛同样的困境。 这意味着中国渔业已经走向转型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进一步开拓南海传统海疆线,发展远洋渔业,中国渔业走向萎缩已成必然之局。 因此,黄岩岛对峙的背后其实关乎中国渔业资本的整体走向。 而目前菲律宾在经济价值相对较弱的黄岩岛与中国争执,既有事先低估中国决心的因素在内,也不乏在次要问题上与中国争议进而模糊双方争议焦点的考虑在内。 [2]编辑本段中国传统渔场盛产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让海南琼海市潭门镇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潭门镇位于海南岛东部沿海,是海南岛通往南沙群岛最近的港口之一,也是西沙、南沙、中沙、东沙群岛作业渔场的后勤给养基地和深远海鱼货的集散销售基地。 在西沙、南沙作业的中国渔民、渔船,超过90%来自潭门镇,其余的是来自三亚和广东的渔民。 “我们镇有3.2万人,出海捕捞作业的就有五千到六千人。 ” 这五六千人是让海南岛其他地方都佩服的一群人,他们吃苦耐劳又敢闯,世世代代驾乘着百十来吨的渔船,闯荡浩瀚南海,是最了解这片神秘海域的一群人。 潭门镇渔业协会的工作人员说,当地有将近150艘船,60%到70%的船都去过黄岩岛,经常去的有20艘,“根据记载,从明朝开始就有我们的渔民在那里打鱼了。 ” 潭门渔民闯南海,为的是苏眉、石斑、龙虾、海参等珍贵鱼虾贝类,这些只有南海的珊瑚礁盘上才有。 黄岩岛的石斑鱼和苏眉鱼很多,还有丰富的贝类,“没有人比这些渔民更了解南海。 ”黄岩岛捕鱼是海南传统从潭门镇出发,将航向调到东南110度,3天3夜后可到达黄岩岛,这是“琼琼海”号渔船船长许卫再熟悉不过的路线。 他是地道的潭门镇人,16岁开始出海捕鱼,每年2至6月和9至12月,他都要去黄岩岛,这是当地多少年来的传统捕鱼地点之一。 去黄岩岛的渔民中,90%都是潭门人。 说起黄岩岛,许卫胸脯一挺,骄傲地说:“那当然是我们的。 ” 由于黄岩岛周边没有避风的场所,每年台风季节,100多吨重的渔船都不敢前去捕鱼。 鱼类有了几个月的喘息期,长得又大又好,数量繁多。 只要台风季节一过,渔船立刻启程前往。 平时出一次海去南沙,得花个1个月至45天的时间才能满舱返航。 而台风季节过后去黄岩岛,十几天就能满载而归,赚个盆满钵满,几十公斤重的大鱼一条能卖一两千元。 返航休整没几天,渔船就又出发了。 编辑本段战略价值黄岩岛礁块出水图与西沙南沙岛礁密集不同,黄岩岛是周边数十万平方公里海域内唯一露出水面的礁盘,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而且这个礁盘面积巨大,达到 150平方公里,超过了南沙任何一个单独的礁盘,为南沙美济礁面积的3倍,可以说中沙黄岩岛是”少而精“的岛礁。 黄岩岛整个礁盘浅水区(水深1米左右)面积广阔,开发建设十分方便。 礁盘口门宽大,经过疏浚深挖建设后可以进出大型舰艇。 由于有一圈完整的环礁阻挡,礁盘外风浪无法进入泻湖,一直是渔船的避风良港。 黄岩岛的地理位置,对于中国神圣领土的完整性,对于开发南海的经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黄岩岛的战略位置同样对菲律宾至关重要,它离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仅300多公里,曾是驻菲美海军武器试验场。 如果说西沙扼守南中国海的西门、监控越南的话,那么黄岩岛就扼守南中国海的东门、监控菲律宾。 编辑本段法理依据黄岩岛黄岩岛属于我国中沙群岛的组成部分,位于东经118°以西,与菲律宾隔海相望,是我国东南沿海渔民的传统渔场。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黄岩岛是在涨潮时高于水面、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而不是终年隐藏于水底的沙洲或暗礁。 从地质构造上看,黄岩岛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而不是一个游离的海岛。 中国对黄岩岛的领土主权拥有充分法理依据。 一、中国最早发现、命名黄岩岛,并将其列入中国版图,实施主权管辖。 “领海基线”的划法据史料记载,1279年,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测验”,在南海的测量点就在黄岩岛。 这说明,至少在元朝中国就已发现了黄岩岛。 1935年1月,中国政府由内政部、外交部、海军部和教育部等官方机构派员组成的水陆地区审查委员会公布的南海诸岛132个岛礁沙滩中,黄岩岛以斯卡巴罗礁之名,并作为中沙群岛的一部分列入了中国版图。 1947年10月,民国政府核定和公布的南海诸岛新旧名称对照表中,将斯卡巴罗礁改成为民主礁,列在中沙群岛范围内。 1983年中国地名委员会授权对外公布“我国南海诸岛部分地名”时,将黄岩岛作为标准名称,同时以民主礁为副名。 中国历代政府出版的官方地图均将黄岩岛标为中国领土。 黄岩岛一直不间断地在中国广东省、海南省的管辖下。 中国政府关于南海诸岛主权公告和声明中均指出黄岩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 二、中国一直对黄岩岛进行长期开发和利用 黄岩岛海域是我国渔民的传统捕鱼场所。 自古以来,我国渔船就经常赴黄岩岛海域进行渔业生产活动。 中国国家统计局、国家地震局、国家海洋局等多次对黄岩岛及附近水域进行科学考察。 三、地理分界 黄岩岛与菲律宾岛屿之间有一个自然形成的且极深的马尼拉海峡,是菲律宾与我国领海的天然分界。 马尼拉可以从谷歌地图上清楚的看到。 四、对菲律宾声索黄岩岛的几点评论 菲领土组成和范围是由一系列国际条约确定的,其中无一涉及黄岩岛,无一将黄岩岛纳入菲领土范围。 1898年《美西巴黎条约》、1900年《美西华盛顿条约》和1930年《英美条约》等明确规定了菲领土界限西限以东经118度为界,黄岩岛在此范围之外。 1935年菲宪法、1947年美菲一般关系条约、1952年菲美军事同盟条约、1961年6月17日菲关于领海基线第3046号法令和1968年菲关于领海基线的修正令等都先后重申了三个条约的法律效力,再次明文确定了菲领土范围,菲领海基点和基线均未包括黄岩岛。 1981年、1984年菲出版的地图也都将黄岩岛标绘在菲领土界限之外。 上述事实充分证明,黄岩岛处于菲领土范围之外,根本不是菲领土。 菲在1997年以前从未对中国政府对黄岩岛行使主权管辖和开发利用提出过任何异议,并且还多次表示黄岩岛在菲领土范围之外。 菲驻德国大使比安弗吉尼在其1990年2月5日致德国无线电爱好者迪特的信中,明确表示“据菲国家地图和资源信息部,黄岩岛不在菲领土主权范围以内”。 在1994年10月18日菲国家地图和资源信息部及1994年11月18日菲业余无线电协会向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出具的文件中,均确认“菲领土边界和主权是由1898年12月10日巴黎条约第三款所规定,黄岩岛位于菲领土边界之外”。 陆地统治海洋是国际海洋法的基本原则。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允许沿海国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但沿海国无权因此而损害其他国的固有领土主权。 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去改变领土主权归属的想法和做法是违反国际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宗旨和原则的。 编辑本段主权争端上世纪90年代以前,国际社会对中国拥有黄岩岛主权[3]从未提出任何异议,不存在对该岛的主权之争。 1992年以来,菲律宾前国家安全顾问戈勒斯声称黄岩岛是菲律宾国土,挑起争端。 菲学者:黄岩岛确属中国[4]从1993年起,菲律宾对该岛进行勘测、考察和巡逻。 1997年,菲律宾海军毁坏了中国主权标志;当一艘载着中、美、日三国无线电爱好者的中国船只抵该岛考察时,菲律宾竟在外交场合称中国“企图占领黄岩岛”,还制定了作战原则以维护其“主权”。 1998年,菲律宾成立了包括舰艇部队、航空分遣队和情报部队的专门机构。 1999年,菲军舰多次驱赶、撞沉中国渔船。 并特意将淘汰的军舰“BRP Benquet ”搁浅在黄岩岛(11月3日)上。 中国要求菲律宾拖走。 作为总理朱镕基正式访问菲律宾的前提,12月5日“BRP Benquet”被拖离了黄岩岛。 2004年菲律宾又将其置于南沙中业岛。 中国常规导弹潜艇南海巡视依据1898年的《巴黎协议》、1900年的《华盛顿协议》、1930年的《英美条约》,东经118°线为菲律宾领土的西部边界,而黄岩岛在此之外。 1935年颁布的菲律宾《宪法》和1961年的菲律宾《领海基线法》中菲律宾政府均重申了这一界线。 1990年代以前菲律宾出版的地图也未将黄岩岛列入其领土,国际社会(包括菲律宾)对中国拥有黄岩岛主权从未提出任何异议。 但当时黄岩岛处于美国的控制之下。 2009年3月10日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不顾中国的反对,正式签署“领海基线法”,将中国的南沙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入菲领土。 据菲媒体报道,菲总统府文官长埃尔米塔2009年3月11日宣布,尽管中国抗议并坚称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但阿罗约还是于前一天签署了第9522号共和国法案,即“菲律宾领海基线法”。 他告诉媒体,“领海基线法”并未特别宣称斯普拉特利群岛(指南沙群岛)和斯卡伯勒浅滩(指黄岩岛)归属菲,因为菲对这两个岛屿的主权主张“已经在现存法律中得到体现”,“不需要再在新签署的法案中得到体现了”。 埃尔米塔声称,该法案的通过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并且“新的法律并不是要扩张领土,只是要对领海基线进行技术上的调整”。 注意事项 目前中菲两国在岛上都没有永久设施或主权标志。 中国主权标志于1997年被菲军破坏。 截止到2008年,黄岩岛地区还是被菲律宾海军实际控制。 旅游潜水(1998)和业余无线电探险(1994,1995,1997 和2007)也是允许的,但会受到菲律宾海军的监视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huangtou/11139.html
为遏制油价出新招 拜登政府宣布将出售近100万桶汽油储备
锁定退市! 又一A股 不死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