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书记 落马的南阳 栽在了文旅上

近日,南阳文旅不断走入公众视野,先是5月11日河南南阳开会纪念诸葛亮仙逝1790年被指巧立名目,后是5月14日市委书记朱是西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朱是西主政南阳近三年来,大力推广发展文旅产业,曾因多次因“南阳挣钱襄阳花”、迷笛音乐节接粉丝、带病工作等动作出圈,被网友称为“网红书记”。

据搜狐旅游不完全统计,仅2023年,南阳市开工文旅项目预计总投资便超过120亿元,是政府全年收入的一半。

伴随着南阳文旅动作不断,一笔政府债务也随之被摆到台面上来。2023年,南阳市全市政府债务余额 1235.34 亿元,而全年收入仅 245.1亿元。从2021年到2023年,朱是西主政三年来,南阳债务增长率近150%。

事实上,举债发展文旅现象在我国早已屡见不鲜。欢迎来到搜狐旅游本期「行业观察」。

举债吹响文旅强市冲锋号

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南部,素有“四圣故里”之称(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商圣范蠡,智圣诸葛躬耕处)。多年来,南阳、襄阳民间和官方围绕“诸葛亮躬耕地之争”争论激烈。

近年来,南阳在文旅方面不断增加投入。2021年至2024年,朱是西担任南阳市委书记以来,其本人及南阳数次出圈。

2023年初,朱是西的“南阳挣钱,襄阳消费”言论引发热议。起因是襄阳华侨城给南阳人民写了一封信,因为南阳禁放烟花爆竹的原因,邀请南阳人民可以到襄阳华侨城看烟花。他感慨“这件事对他刺激很大,为什么在南阳挣钱,在襄阳消费?说明南阳的服务业、文旅文创产业落后。”

去年十一期间,南阳举办中原迷笛音乐节,朱是西身穿志愿者服去南阳火车站粉丝。虽然音乐节现场因偷盗事件尴尬收场,但朱是西表示, 要将南阳打造成“音乐之都”,通过音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实现激活扬名南阳,推动文旅产业和高质量发展。 朱是西也被不少南阳本地市民称赞为 “思路开阔、敢于直面问题的一把手”。

淄博烧烤火爆后,南阳召开“烧烤出圈”现象研讨会并派出考察组实地考察。此后,南阳加速文旅招商的步伐:2023年,南阳市领导与华侨城、华强方特、常州恐龙园、锦上添花文旅集团高层进行密集会见。华侨城项目从第一次接洽到正式签约,尚不足6个月。

雷厉风行的动作背后也伴随着争议之声:通常大型文旅项目覆盖半径在200至300公里,而距离南阳100多公里的襄阳早有已运营成熟的华侨城度假区,在此情况下再建设同质化项目,南阳此举被外界质疑项目的盈利能力。

据搜狐旅游不完全统计,仅2023年至今,南阳市过亿投资文旅项目便有八个开工。其中 申伯公园从开工到完工,仅用8个月;中华恐龙园项目开工从签约到开工,仅用6个月。

从南阳文旅宣传来看,近年来南阳多次强调“加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吹响文旅强市冲锋号角”,朱是西在座谈会上也曾多次表示,“文旅是朝阳行业”“大抓项目,主动对接国内外大型文旅企业,招引一批具有标志性、引爆性的重大文旅项目,每年谋划实施十大文旅项目”。

南阳大刀阔斧发展文旅产业的同时期,市政府债务也在一路攀升,自2019年至今,南阳市政府债务余额年年增长,进入2022年以后,债务余额增速提高,至2023年,已达1235.34亿元。 2021年至2023年,南阳市债务增长率近150%,而政府全年收入仅 245.1亿元。

近年来,南阳市不断增加第三产业投资,文旅产业是典型的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行业,疫情期间更是难以依靠旅游收入满足其发展需要。

事实上,不仅仅是南阳市级政府举债发展文旅,其下辖县同样跟紧步伐。

2018年,社旗县与中国绿地博大绿泽集团签订赊店古镇景区一期项目合作协议,总投资15亿元,将其打造为“中原第一古镇”,同年,社旗县财政收入仅6.14亿元。

彼时,社旗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在2020年才摘掉这顶“帽子”,系河南最后一批“脱贫摘帽”的地区。目前在社交平台上,赊店古镇的收入、接待人次没有明确公开数据。

“文旅项目见效快,出政绩”

今年年初,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推出的电视专题片《持续发力 纵深推进》,披露了贵州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再勇,在担任六盘水市委书记时,为了自身政绩,违规举债的情况。

据报道,李再勇在2013-2017年担任六盘水市委书记,推动兴建了23个旅游项目,其中有16个已被贵州省列入低效闲置项目。在任期间,政府债务新增1500亿元,给当地留下了沉重的包袱。

公开信息显示,李再勇的文旅投资决策具有两大特征: 一是不顾当地财政实际承载能力,二是不顾当地生态环境现状。 换句话说,这些文旅项目没有科学规划作为依据,也难以产生市场收益。

盲目举债的是政府,埋单的往往是百姓。举债30多亿打造的六盘水梅花山滑雪综合体项目,每年除了一个多月的雪季可以经营,其他时间“游客稀少,举步维艰”。

六盘水梅花山国际滑雪场 图源视觉中国

近年来,地方举债发展文旅、最终项目烂尾的现象并不少。比如湖南益阳市的“江南古城”项目,原本按照5A级标准打造具有江南特色文化的标志性景点,计划总投资约75亿元、规划用地面积约3500亩,如今,已建成项目大面积闲置荒废,未销售面积高达95%左右。

四川德阳的“古名天下”景区,自2022年6月闭园以来,已荒废近两年,建造的历代帝王雕像和兵马俑淹没在荒山中;江苏一地号称要“打造全球规模最大、世界第一的顶级乐园”,但因开发企业爆雷,项目闲置多年。

古名天下景区 图源南方周末

对于为何官员对文旅项目情有独钟,即使负债也要“勇往直前”?一位贵州省官员对《南方周末》的解释比较有代表性:

“比起工业发展,文旅项目见效快,出政绩,建成初期有一定人流量”。

将政绩留给自己,把烂摊子交给下一任,几乎是盲目举债建设文旅的通病。

据统计,2023年度全国代表性文旅集团签约投资的重大文旅项目有143个,其中公布投资金额的94个项目,合计投资额约达2970亿元。这其中,还有多少不必要的“政绩工程”正在寅吃卯粮?

警惕文旅“新形象工程”

为持续推动文旅业良性增长,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有针对性的规范措施。

5月11日,南阳市南召县发出公告称,将在全县整治“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新形象工程”问题,倒查期限推至2016年以来,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地方明确的整治范围里,都包含了“文旅”这一重点整治类型。

所谓“新形象工程”,是指在地方财政吃紧的情况下,仍然在搞花样繁多的非必要、非急需项目。与传统的形象工程相比,这类工程形式更隐蔽,而且往往隐藏在看似是为推动经济发展、打造地方名片这样的“好事”面貌下。

事实上,这一轮整治“新形象工程”的行动正在波及全国。其源头则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发出的《关于坚决纠治部分地方基层搞“新形象工程”问题的工作提示》,文件明确了8类典型的“新形象工程”,而其中有2类都直指“文旅”:

一个是: 为追求短期拉动效益、表面风光,盲目上马大型景观项目,脱贫县大肆举债建旅游区、“借新债还旧债”维持日常运行,资金投入、运营服务等跟不上导致倒闭或烂尾。

另一个是: 豪华“办节”,片面追求“人气”,不计成本跟风大办音乐节、以城市命名的论坛、旅发大会等,为场地建设、乐队出场支付高额费用。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表示,“各地要避免文旅投资项目'带病上马',首先相关部门在选人用人方面就需要端正导向,地方政府也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在文旅投资项目的决策论证、评估审批和监管等方面,要探索建立全链条的监管体系,加强对这些项目的监督。”

在今年5.19全国旅游日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 “加快建设旅游强国”的重要指示 。如今文旅“新形象工程”的红线,也为各地敲响了警钟:需要切实寻找有内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文旅项目,真正重视高质量发展,短视而短暂的“红火”反而会成为地方和当政者的隐忧。

联系我们 | contentlvmei@sohu-inc.com


文旅部门回应南阳挣钱襄阳花:正在拿方案引入新项目

微博截图1月7日,河南南阳市两会上市委书记朱是西关于“南阳挣钱、襄阳消费”的发言引关注。 1月10日,南阳市商务局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科副科长王琳告诉@紧急呼叫,南阳和襄阳距离近,襄阳也经常有市民来南阳玩。 两地文旅风格不同,襄阳更有现代感,南阳更偏传统。 南阳市文广旅局负责人任永亮近日称,2023年要从外地引进新项目,建好游乐城、文化城、娱乐城。 文广旅局工作人员田丹称,2023年春节期间发布优惠活动,推广本地旅游。 相关报道市委书记这一问,扯下了谁的“遮羞布”?“为什么在南阳挣钱、在襄阳消费?”南阳市“两会”闭幕当天,市委书记朱是西在发言时突然提及“老邻居”襄阳,发出这一“灵魂拷问”,直言“对我刺激很大”、“我们应当感到羞耻”。 视频截图图片来源:极目新闻就在不久前的跨年夜,不少南阳居民前往襄阳华侨城观看烟花秀,据《襄阳日报》报道,“一路上满眼皆是‘豫R’”。 随后,襄阳华侨城发出《给南阳人民的一封信》中提到,“超3万名河南南阳的朋友,跨越138公里赶赴湖北襄阳”,这被人总结为“南阳挣钱,襄阳消费”。 作为近邻,南阳和襄阳从不缺互相造访的游客,也一直是彼此市民的旅游目的地。 几天前襄阳唐城还发出通知,将推出“南襄一家亲共庆新春盛会”活动,新春期间南阳游客门票为45元,其他游客则为60元。 两市关系正处于“升温期”。 去年,《加强两市交通基础建设一体化发展框架性合作协议》签署,襄阳还借鉴现有经验,提出跨省共建襄南“双城经济圈”,“以城市组团之力构筑中部万亿新支点,引领汉江流域高质量发展”。 如今,南阳市委书记的一番讲话,再次将两地间的竞合关系摆上台面。 襄阳的“优势”?据朱是西分析,南阳人民到襄阳过节,暴露了南阳服务业、文旅文创产业的落后。 就跨年夜来看,两市确实存在差距。 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首个跨年夜,全国各地均出现人潮聚集,“禁鞭”使南阳市民只能“借道”襄阳感受节日氛围;而相比于尚无大型主题乐园的南阳,襄阳的华侨城就成了极具吸引力的“打卡地”,新的商业模式给了南阳人民更多造访襄阳的理由。 襄阳华侨城《给南阳人民的一封信》图片来源:襄阳华侨城奇幻度假区官微但这是否足够构成襄阳旅游业的绝对优势?在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看来,这可能只是一次性、偶发性的现象。 多位专家指出,尽管南阳和襄阳发展各有侧重,但旅游业其实是“半斤八两”的状态。 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秦尊文长期关注襄阳、南阳两市的发展,据他观察,就过去两市之间的旅游来看,同样有不少襄阳人会前往南阳,并没有形成绝对的“一边倒”态势。 图片来源:襄阳华侨城奇幻度假区官微从过往旅游数据中也可见一斑。 去年,南阳共接待旅游人数7371.0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318.76亿元;同期,襄阳共接待游客6338.0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为496.47亿元。 而在疫情前的2019年,南阳、襄阳接待旅游人数分别为7476万人次、6029.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488.2亿元、448.98亿元。 总的来说,南阳旅游人数保持对襄阳的优势,差距在1000万人次级别上,而在人均旅游收入上,南阳则一直不敌襄阳,疫情期间,襄阳总收入甚至超越南阳。 在各有优势的情况下,二者旅游表现并未出现大规模的差异。 放在更大层面上看,两市的旅游业均属于“跛脚”的一项。 以襄阳为例,秦尊文指出,尽管其为湖北副中心城市,且GDP常年居于全省第二,但制造业才是其强项,旅游业发展不敌宜昌、十堰,甚至是省内GDP排名仅位于第十的咸宁。 数据显示,2021年咸宁接待游客649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319.3亿元。 更确切地说,襄阳的“优势”,是更早地向前迈出了一步。 刘思敏分析指出,过去城市旅游更注重远程市场,襄阳、南阳打造了不少以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为底色的景点,但往往陷入“近处吸引力小、远处吸引力不够”的“尴尬”境地。 襄阳率先引进大型主题乐园,将着力点收回至更近的客源半径内,使两市所在的区域实现了一定突破。 那些看够了老景点的游客、追求参与感的年轻人,极易受其吸引。 从全国发展趋势来看,主题乐园正不断下沉至三四线城市,“不能指望依靠一个华侨城,就能让襄阳旅游业实现突飞猛进”。 南阳的“攻势”襄阳向前一步,南阳也要跟进一步,反之亦然;这几乎已成为两市多年形成的发展“定式”。 但对于南阳,旅游业似乎是其更希望实现“引领”的领域。 过去十余年间,南阳多次向“落后方”滑落。 秦尊文提到,在普铁时代,两市交通区位原本大致相当,但步入高铁时代后,随着郑万、武十高铁的先后开通,襄阳先一步形成高铁“十字”格局。 去年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楼阳生作报告时提出,加快南信合高铁建设。 “郑州发布”发文指出,南阳亟需这样一条高铁新线,以形成高铁十字交叉。 更令南阳“扼腕”的是GDP被襄阳赶超。 2012年,襄阳GDP首次超过南阳,并一路突飞猛进,到2021年差值已扩大至967.21亿元。 在两市的“十四五”规划中,2025年GDP的目标分别为6000亿和7000亿元,差距已拉开一个档次。 为何南阳会被反超?据秦尊文回忆,10年前就有人提出,在湖北省的支持下,襄阳于2003年就被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并在多年政策加持下得到迅速发展,基于此,2013年,呼吁河南省支持其建设省域副中心的声音就开始出现,直到2021年,南阳终于实现“升格”。 与“迟到”20年的“副中心”定位相比,河南省对南阳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则显得更为迅速。 去年11月,河南省文旅厅印发《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支持南阳推进文旅融合加快建设副中心城市的意见》,提出将“优先将南阳优质文旅资源、重大文旅项目纳入高质量发展规划中,加强对文旅产业的政策支持”。 秦尊文认为,此举对于南阳而言支持规格很高。 南阳自身亦早早谋划文旅产业的升级。 同样在去年11月,南阳召开“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市委书记朱是西提出,要把南阳全域当作一个“大景区”来打造,打造特色鲜明的“超级IP”,推动文旅向“全域、全季、全民、全业态、全要素”迈进,并喊出南阳新文旅品牌——“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 图片来源:南阳市政府官网对文旅业重视有加,基于朱是西这样的判断:文旅产业是绿色朝阳产业、扬名富民产业,文旅市场反弹爆量潜力巨大,只要疫情形势出现好转,“刚性”需求就迎来井喷。 从南阳的经济特点来看,“三驾马车”中消费的拉动力相对较强,但基于南阳较大的人口基数。 数据显示,南阳2021年常住人口为962.9万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196.3亿元,相比之下,襄阳两个指标分别为527.1万人、1966.1亿元以文旅产业推动形成消费升级的“引爆点”,是南阳希望在疫情政策调整“窗口期”内,率先实现反超的“隐藏牌”。 突围的新“招式”在外界一种主流的评价声中,朱是西更多是“以网络热点激发南阳干部干事创业的心气”。 南阳市委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在回应媒体时也指出,朱是西是想鞭策与会人员,要铆足劲,求发展。 南阳确实有被“鞭策”的需要。 在官方的宣传中,南阳并不乏旅游资源,最出名的莫过于当地总结的“四圣”——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 作为其故居所在地,南阳打造了不少历史人文景点,目标受众不言而喻——以“打卡”为乐的跟团游客。 为了“留住”诸葛亮品牌资源,南阳不惜卷入长达数十年的“争斗”,对手正是襄阳。 最出名的两次,一次是关于“三国”主题邮票首发地之争,一次是对教材中南阳注解为襄阳一带的签名抗议活动。 回头去看,这不失为一种“剑走偏锋”的营销策略,让南阳与诸葛亮在大众心目中更深度地加以捆绑。 但对资源的过度强调,反而可能让优势成为南阳旅游业发展的劣势。 这并非南阳一城面临的问题。 刘思敏提到万里长城的旅游开发,沿线的多个城市和城区在其市域内的一段设置卡口、收取门票,希望以此作为城市旅游业的一个项目。 但到目前为止,仅延庆的八达岭最为著名、昌平的居庸关也尚有一定知名度。 而怀柔的慕田峪,尽管北京曾花力气打造,并在《非诚勿扰2》等电影中出镜,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再往外,位于河北的部分就更鲜为人知了。 在刘思敏看来,一个主要原因在于传统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活化。 相反,即便缺乏资源基础,通过有效的、符合当下市场需求的运营方式,同样可以“突出重围”。 刘思敏说道,即便没有恐龙化石等实体资源,常州通过“无中生有”地打造的恐龙园,仍然成为业内成功案例。 但在知名度更高的“恐龙之乡”自贡,却并未能诞生更有显示度的旅游项目。 而进入时下“网红时代”,老牌旅游之都以传统资源置换流量的逻辑又被进一步“颠覆”。 重庆洪崖洞正是一例。 作为仿古新建筑,洪崖洞的营销并未强调其“古”的属性,反而通过场景化打造,与知名动画电影《千与千寻》的名场面进行嫁接,游客不仅忽略了仿古建筑带来的不良体验,反而更愿意作为“打卡”的一环,置身于动画世界当中。 而后期网红业态的植入,更迎合了当下年轻人对消费的新需求。 重新审视南阳所拥有的旅游资源,最出名的诸葛亮品牌,即便经过多次“争夺”,在全国范围内,论名气不及成都,论历史不及汉中,影响力并不算出众。 在刘思敏看来,要用好当地资源,还需进一步策划、梳理,用更时新的方案加以运营。 与襄阳合作打造、运营旅游IP,则是一条更有效的路径。 秦尊文指出,襄阳和南阳地理相近,交通便捷。 若能共同发展,南阳也可借襄阳的高铁之便,吸引更多来自外地的游客,共同做大“蛋糕”。 这涉及到如何让今年跨年夜备受关注的“短距离旅游”,再次回到“远程旅游”上来。 刘思敏指出,按照现在旅游业的认知,一个高水平错位发展的旅游业集群,将更能吸引远程游客,在同样的交通成本下,他们可以一次性到更多旅游景点。 “扎堆才是最好的。 ”他说。 文章来源:杨弃非

文旅部发文严禁“网红儿童”牟利,这种啃娃的行为有何危害?

在刷视频或者是某些短视频的平台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打扮得非常可爱非常乖巧懂事,从而博取他人的流量和眼球。在博取了相应的流量和积攒了一定的热度之后,这些家长就可以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来通过自己的孩子宣传自己的童装品牌而从中获利。所以有很多小孩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成为了父母的摇钱树。

有一些正常的家长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并且很愿意向全世界来宣传自己的孩子,于是就会在某些短视频平台上来发布自己和自己孩子的日常,但是并没有任何做广告或者营销的成分。但是有一些家长的思想非常的扭曲,他们会利用自己的孩子的天真可爱来帮自己获取更多的流量和关注,从而让自己的童装品牌获得巨大的利润。也有些家长会非法售卖一些孩子不能吃的食物,并且将这些食物先假装给自己的孩子吃再推销给他人。

所以有些不负责任的家长,在这个时候一定要为自己的孩子的生命健康做出非常谨慎的考虑,一定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受到非常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危害。对于孩子而言,在成长发育的过程当中,接触到的东西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我们做家长的不能够及时的给孩子进行一个正确的引导,那么就很容易导致在孩子成长发育的过程当中走不少的弯路甚至有可能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利益。

前段时间有关新闻也报道了一些家长在直播卖货的过程当中,叫醒了自己凌晨已经在睡觉的孩子给大家助兴来博取相应的眼球和流量。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当中休息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没有休息好,就会导致孩子的大脑发育受到非常严重的遏制。所以对于有些不负责任的家长来说,这些家长都应该受到相应的制裁。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huangtou/13244.html
卫龙就 致歉并自查!辣条曾涉嫌低俗营销 魔芋爽克重不足
球队两年大赛空窗期怎么破 中国女足新帅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