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 我想说 大结局 看完 王倦这一局 又赌赢了

请允许我以剧中的一句台词,作为开头。

“将人心做战场,才是最惊心动魄的。”

《庆余年2》这部剧,可以说是完美将这这句话的深意给演绎了出来,让人拍案叫绝。

你们对《庆余年2》今晚的超点大结局,还满意吗?

依我看来,是好坏参半。

好的地方在于,王倦将第二季故事止于范闲下江南与明家过招,三大坊被烧,大宗师叶流云出手又放过范闲,是戏剧冲突累积之后爆发的高潮。

同时,也为故事接下来呼之欲出的大东山之战,完成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不太好的地方在于,5年等待,半月追剧,剩下的八集一夜播完,如举杯饮残酒,有种还没过瘾就饮尽的感觉,可还有那么多原著名场面,没看。

虽然如此,看完《庆余年2》大结局后,我还是感慨万千,难掩激动。仿佛酒尽壶倾花事了,一场盛宴就此结束,恍惚间不知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在我看来,剧集虽然多少引发了一些争议,但仍是一部极优质的古装权谋轻喜剧。

剧集开播已拿下15个单日热度冠军,几乎打破鹅厂所有能打破的收视纪录,单日有效播放量市占率达到惊人的50%,也就是全国观众看网剧,一半在看庆余年。

央视收视率峰值接近破2,也算是对这部剧王的认可。

看完大结局,再回望之前的剧情,更是别有一番味道。

刚开播我也曾觉得,这一季变成了更直接的古装喜剧。大家笑笑也就过去了。

可继续看下去。

才发觉那逗趣的喜剧外衣下,那层权谋计算和人心勾勒,其实已呼之欲出。小范大人,没那么简单。

1:关于大结局

《庆余年2》最后一集,范闲对三皇子说: 这世间常有人说,对错并不重要,但如果对错一直不重要,一直没有人尝试去改编,那三大坊的火,史家镇的火,就永远也不会熄灭。

而当叶流云执剑向苏州城,一路而来。

范闲终于面露紧张之色。大宗师,的确打不过。

却让我想起林相告老前对范闲说的那句:“陛下让你把我逼走,就是要你做孤臣。”

好一句,孤臣。

从悬空庙赏菊遇刺到范闲下江南,叶流云终于出手,看似范闲步步为营,其实一直有双看不见的手,在推着范闲向前走,这双手就是庆帝。

现在让我们看看大结局,还是分为两部分,一是事,二是人。

先说事。

第二季大结局的大事件,就是范闲重伤未死,下江南。

庆帝邀范闲赏花,范闲借势发库债解了两千万两的危机,但也为救庆帝重伤失去真气。

要救,需要一个练相同真气的人,消耗真气相救,整个世上,只有庆帝。

庆帝犹豫再三,人都走了,

又忍不住回头,输给儿子一丢丢真气,这真是泼天的待遇,换另外四个儿子,想都别想。

这下总算救了范闲半条命,剩下半条,还是范若若的开膛手术救回来,关键一刀,还是庆帝帮忙挥出。

活下来的范闲,决定下江南,剑风所向,江南明家。

明家在江南根深蒂固,怎可能束手就擒,更何况还有二皇子送来的——断了后路。

范闲刚到江南,明家母子就向他请罪,

言语间不是不放三大坊,而是不敢放,因为明家是替皇家看门的狗,而狗最重要的,是忠诚。

范闲顺藤摸瓜,查出明家蛛丝马迹,却被明青达甩出了一个家族替罪羔羊。

这边还没解决,那头三大坊火起,人、账、器物,都随着转运司这一把火,消失殆尽。

但范闲却看破手脚:烧的,只是名义上的三大坊。

另一方面,五竹与神庙使者死战,虽然杀死神庙使者,但自己也重伤系统紊乱,无力保护范闲。

而大宗师叶流云受命一路直奔苏州而来,一叶小舟,穿云过水,但却在展示了惊人功力的一刀之后,放过了范闲。

自然,是因为叶家,有范闲,叶家只被流放,没有范闲,只怕是万劫不复。

叶流云挥出一剑,剑气将整个楼宇,拦腰截断,随后转身离去,只撂下一句话,你娘当年,可没这么矫情。

再说人。

第二季大结局,显然并非众多人物命运最后的终点。

范闲重伤后下江南,虽然功成,但他命运最大的挑战,在接下来的第三季。

二皇子再度算计范闲失败,日益癫狂的他,开始一步步迈向第三季自尽的结局。

太子和长公主的私情还未曝光,但已经开始显山露水,大东山之战一起,京都之乱就无可避免,两人的命运就如悬崖边停不下来的奔马,注定坠落悬崖。

而陈萍萍为范闲用出影子这步棋,已经在庆帝面前亮了底牌,惨烈结局,已浮出冰山一角。

至于庆帝,工于算计,看似牢牢把控人心的棋局,但终究有些棋子,不是他能控制。

有些棋子,终有一日变成棋手,有些变局,终究要来。

《庆余年》最后的对决,看似是武学对决,其实真实的博弈,是“将人心当作战场”。

庆帝的算计,终究敌不过人心。

这段剧情一出来,我不知道大家什么感觉,我当真是感慨万千,对于陈萍萍警告范闲那句,“不要相信庆帝”和帝王心术,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其实范闲下江南,也不过是庆帝的,另一个局。

2:关于第三季

王倦早就说过,第三季已经开始动笔,而第三季,也就是全剧最终季。

既然《庆余年》第二季已经彻底完结,那它留下的3个疑问,也到了该解开的时候了。

1、“大东山之战”去哪了?

其实我原本以为,第一季若以庆帝带百官去往大东山,引出各方布局,三大宗师齐聚,在这里结束,留下一个悬念也挺好。

谁知道,王倦给《庆余年2》留下的这个结局,压根没怎么提大东山之战。

那么问题来了,“大东山之战”去哪了?

答案很简单,就是王倦把它留给了第三季的开篇。

大东山之战,是庆帝布局多年后的一战定乾坤,堪称庆余年的巅峰之战,是庆帝人生的巅峰,也是他和范闲关系急转直下的开始。

以它为第三季作开篇,以庆帝和范闲、五竹的最终之战结尾,虎头龙尾,打个痛快,也是过瘾。

第二个疑问:第二季为第三季铺了多少伏笔?

从故事结构来说,整个第二季,都在为第三季做伏笔。

第一季靠“六父”组团助攻的范闲,一路还算顺利。但第二季中,范闲一路都在吃瘪。

家宴跪求彻查,跪了个寂寞。

以都察院查贪一案出手,却导致赖名成惨遭廷杖下线。

林相本可以成为范闲在朝中长久的靠山,却被庆帝借力打力,废相告老回乡。

悬空庙刺杀,陈萍萍已露出手脚,离下线也不远。

正如林相说的,庆帝就是要让范闲,做孤臣。

他用二皇子制衡太子,纵容长公主和二皇子走私,廷杖赖名成、逼走林相。

高明之处在于,棋子总以为自己在走棋,但一切连环布局下来,每个角色之间的博弈,其实都在他的棋盘之中,棋局之下。

所有这些,都在不断积累和放大庆帝和范闲的矛盾,而最终矛盾的导火索,也已经点燃,就是叶轻眉。

庆余年还有一个真正的隐形主角,就是叶轻眉,庆帝的忌惮,长公主的陷害,陈萍萍等人的辅助,都是源于叶轻眉为这个世界带来的改变,“有多少人爱她,就有多少人恨她。”

而叶轻眉虽死,却也为范闲留下了杀死庆帝的大杀器:五竹,和范若若开始练习的巴雷特。

第三个疑问:第三季要讲多少故事?会保留原班人马吗?再等五年?

编剧王倦曾将自己规划的《庆余年》三部曲总结为:第一部,融入世界。第二部,寻找真我。第三部,最终挑战。

显然,第三季,是庆余年系列的最高潮。

虽然国剧续集换人常毁剧,《庆余年》第三季是否会保留原班人马,还是一个未知数。

但以第二季来看,大概率不成问题。

至于等多久,肯定不是五年。

但最关键,可能还是取决于,王倦剧本要写多久,这个第三季,肯定是不好写。

因为要装进去的名场面,实在是太多了。

以40集为限,大东山之战多少集,京都之乱多少集,陈萍萍之死多少集,庆帝之死多少集。

看到了一个乐观网友有趣的评论:

第二季等完,我才三十岁,等得起第三部。

3:关于《庆余年2》

到底如何评价《庆余年2》?

关键就在于,写出过《舞乐传奇》、《木府风云》,凭《庆余年1》封神的王倦。

第一季大获成功,但是这部《庆余年2》,却褒贬不一。

在我看来,王倦对于原著小说主线的梳理,以及人物的动机和行事逻辑的改编,依然到位,虽然也有拉胯之处,比如二皇子稍显过多的戏份。

而《庆余年2》最被人诟病的,就是搞笑戏。

比如开场的范闲模仿秀、“范闲的灰”等等,也不是不好笑,就是看多了有一种cosplay+剧本杀的综艺感。

但以此认定第二季剧本失败,我认为是没有真正看懂王倦的落笔。

《庆余年2》看似搞笑不断,但处处埋下伏笔。那两个字,王倦没有忘:权谋。

尤其是4集之后,你就会真正入戏,越看越上瘾,越看越觉得好看。

只不过相比第一季,重点是范闲与两位皇子的争斗,从头到尾都在见招拆招。

第二季,与皇子争斗、抱月楼迷局、春闱危机、悬空寺刺杀、下江南,只是明面上的热闹。

真正惊心动魄的。

却是范闲与庆帝之间的,人心暗战。

当草蛇灰线的朝堂布局逐渐显露出来,人心战场中,范闲和自己博弈,与他人博弈,说到底,是和庆帝对弈。

这层“智斗”才是《庆余年第二季》戏剧张力的主线。

比如赖名成与范闲的朝堂激辩,是明面上的较量,而二皇子的伺机而动,林相的暗中安排,秦将军的推波助澜,庆帝的乾坤独断,是朝堂之下的暗涌。

还有范闲与长公主精彩的花车嘴炮。

内库两千万两亏空,很多人都要问:怎样亏的,庆帝不追究吗?

但这根本就是庆帝,故意挖的坑,解决方案早给范闲准备好了,

就是让范闲拿出叶轻眉留给他的家底来补这个亏空,彻底去除叶轻眉留下的威胁。

没想到范闲不接茬,于是又有了悬空庙刺杀。

大家发现没,范闲追刺客到花海中,花海的布局、两人的站位,从镜头上方看不就是两枚棋子。

庆帝让急得火急火燎的范建好好赏花,从他的角度居高临下,赏的哪里是花,是棋局。

也是这一个名场面,王倦做出了修改,原著中直到在大东山被宗师围攻时,庆帝才展露功力。

这是庆帝以一己之力单挑3大宗师的绝妙底牌。

但这一次,悬空庙刺杀,范闲为救三皇子闪开一招,庆帝被迫出手杀了一个杀手,随即也不装了,从座椅上起身,霸气外露看呆了一众皇子。

从利用范闲做局,绊倒林相,到借力削弱叶家,收回江南明家财权,庆帝这一局,走的真精。

虽然王倦的变,引来不少争议,也会让不少人觉得没第一部斗酒诗百篇的“爽”得那么直接。

但整部剧看下来,剧情依然节奏紧凑,几个关键的冲突节点,也是渲染得十分动人。尤其几个演技名场面,再是把计谋拍出了人性细微幽暗之处。

爽剧桥段好写,但如何在人心的战场里写出多方角逐,这才更难。

要说可惜,那就是进入第二季结尾,整个故事,才渐入佳境。

但故事却在这里嘎然而止,大高潮,还得等。

4:关于演员演技

《庆余年2》整部剧看完,最稳定发挥的,还是演员的演技。

新角色中,最亮眼的,当属余皑磊的邓子越。

邓子越是王启年的老友,看似臭味相投,不仅会拍马屁,人也非常机灵,余皑磊那小眼神,一瞥一看,简直不要太传神。

但演下去观众才发现,角色内有乾坤,他本是个清官,出身寒门,发现边军都尉贪官银,仗义执言,却被一降再降贬为小主簿。

没想到多年后,已经“与光同尘”的他,被范闲激出热血,我想很多观众再次被剧情燃起来,也是邓子越以血引雷霆那段。

演的太绝了。

还有王建国的老金头,一个卖菜的小角色,一场抱月楼的戏,一道后背上鲜血横流的伤口,就升华了剧情,让人过目难忘。

毛晓彤的北齐大公主,付辛博的大皇子,毕彦君的赖名成,也是出人意料的亮眼。

老角色中,很多角色依然精彩,比如过了五年更年轻美貌的李小冉长公主,跟范闲像是一对儿说相声组合,一个捧哏,一个逗哏的田雨王启年。

但要说最精彩的,还是两位。

一个陈道明的庆帝,真是演出了君心似渊,叫人看不透,却尽显君王的专制、狠厉、无情。

一个是于洋饰演的林相。

第一季这个角色已经很出彩,第二季则是一整个炸裂。

既有作为权臣的杀伐决断,也有作为父亲的温柔耐心,最后叮嘱大宝那番话,我相信很少观众能不动容,从此他不再是百官之首,但永远是一个心系孩子的父亲。

人性两个字,被这位老戏骨演到骨子里。

当然还有一个始终出彩的角色,那就是最重要的——范闲。

5:关于剧王

在国产续集和经典改编频频翻车的情况下,《庆余年2》总体依然成功,剧集的爽感、情怀、批判的锋芒,刀锋仍在。

但真要看懂庆余年,重点不在那些喜剧梗,也不在于那些谋略有多精巧。

而在范闲。

因为从猫腻原著到王倦改编,整部剧的核心主题,都在范闲身上藏着。

他拥有现代人的思想,本想在这个世界里,苟活就行。

但第一季滕梓荆的死,让他想为这些人,跟世上的道理斗一斗,告诉那些大人物他们不是草芥。

到了这一季,开场老金头的死,后来赖御史的死,都在强化一个动机——范闲为什么要站出来?

因为“如果没有人站出来,这些人就只能忍着受着,可是谁能站出来呢?谁能让这些人见识见识什么是真正的王法呢?”

到最后,面对这个没那么公平的世界,官家对各种不公平装聋作哑的世界,2000千万两亏了都不重要,一个小镇的人命说杀就杀的世界,他无法做到独善其身,所以范闲走上了和母亲一样的道路。

他带伤下江南,可不是为了庆帝收内库,平明家,而是为了“无不白之冤,无强加之罪,遵法如仗剑”。

他知道王权棋局难破,那就走商道。用钱,另起一个他的棋局。

不得不说,张若昀的表现真是大大出乎我的预料,不夸张的说,他已经彻底融入了范闲。

日常嬉皮笑脸,沉着淡定,但看到被剥削和压迫的普通人,那种悲天悯人的同情,转化为对当权者的怒火,雷霆万钧,又给人一种与生俱来,舍我其谁的霸气。

他的演绎会让你觉得,这个人,是真的存在。

你会相信真有个叫范闲的人,在一个奇幻的后人类世界,想要告诉天下人,人命,不该被无声无息地掩埋。

这世上不只有高低贵贱。

相比于逗趣的风格与轻喜的桥段,这才是《庆余年》系列最打动人心之处。

只要小范大人依然在努力实现人间正义,让人们重新看到王法真正的样子。

庆余年系列,就依然有的看。

第三季不远,我们大东山再见。


《庆余年》大结局,二皇子多给范闲一夜考虑,难道不怕发生变故?

在《庆余年》的大结局,给观众留下来了许许多多的悬念:

言冰云为什么要将剑刺向同伴范闲?

范闲是真死还是假死吗?

在范闲面对围剿,命悬一线的时候,王启年到底去哪了?

这些未解之谜,只能等待编剧王倦在第二季给出答案了。

不能上班的日子,相信不少朋友复刷了这部2019年底的爆款剧,莞萱也是。之前给大分析过了大结局王启年到底去哪?(链接:《庆余年》大结局王启年去哪了?这就是王倦说的隐含信息)这次想给大家分析一下大boss二皇子派谢必安拦截使团,威胁范闲的时候,为什么会选择给范闲一夜的考虑时间呢?范闲机灵狡猾,二皇子不是不知道,难道就不怕期间发生什么变故,让自己的努力功亏一篑吗?

勾结长公主李云睿,走私钱财养自己的武力,迫害鉴察院的人和使团,桩桩件件都是让二皇子永无翻身之日的大罪。可是就像他自己的说的,生在皇家不似平常人家,输了还能保命,输就意味着死。

因而二皇子最后的这一拦截行动是一场殊死搏斗,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行动,他又怎么会没有考虑到把风险降到最低。他给范闲一夜的考虑时间,那是基于以下两点。

第一:对于范闲这个人才,他是真的很在乎很珍惜,还是想最后再拉拢争取一下。

范闲是怎样一个人?

他有四个爹(庆帝、陈萍萍,范建和林相)一个师傅(费介),一个叔(五竹)。母亲叶轻眉出自神庙,智谋超群帮助一个不得宠的皇子成为庆帝,还创建了内库和鉴察院以助他守住自己的天下。无论是她的能力还是思想都是超前的,而叶轻眉的一切最后都会由范闲继承了。这样强大的背景让一个私生子比东宫太子活得还硬气。

范闲修炼的“霸道真气”让他遇强则强、武艺超群。拥有现代人记忆的他才华横溢,默写出来的《红楼梦》流传坊间令世家贵族热捧。一首杜甫的《登高》让他在京都名声大燥。斗诗宴上一口气背出了百篇诗词更是让他成了轰动国内外的“诗仙”。这让一贯武强于文的庆国也有了像庄墨韩这样引以为傲的大文豪。

既有背景,又才华,能力还超强,谁见了范闲不想拉拢过来成为自己阵营的强劲助力呢?这样的人中龙凤倘若不为自己所用,他日必将成为大患。对于范闲的争夺恰如《琅琊榜》里太子和誉王对“得之可得天下”的梅长苏的争夺。

所以,太子和二皇子为争夺范闲都抛出了橄榄枝,开出来丰厚的条件。如果说太子那边畏畏缩缩要顾忌李云睿,怕暴露自己一贯给大家制造出的庸懦的假象,那二皇子对范闲的拉拢是毫无顾忌的,几次三番的地劝说游说,就在使团出使前他还努力了一把,只可惜范闲一直不为所动。

正是基于对范闲这样一个人才的珍惜,才决定多给他一夜的思考时间,最后再争取一下。假如他能识时务,认清现实,加入自己阵营,那二皇子不仅可以隐瞒了所有的罪恶,在夺嫡上几乎就相当于稳赢了。

第二:手握三大把柄,直插范闲的软肋,他非常自信不会输,范闲只是瓮中之鳖。

惜才用真心去感化范闲,把他拉入伙就行了?当然没这么简单,否则二皇子早就说服成功了,何至于走到这一步。

范闲是一个宁折不弯,刚正不阿,爱憎分明的人,当他知道了自己这一路走来遇到那么多的刺杀和嫁祸都是二皇子指使的,他若还能不计前嫌那就不是范闲了。范闲的个性二皇子怎会不清楚,所以他派谢必安前去说服威胁范闲之前做了二手准备,让他带着三样砝码一同前去,那就是滕梓荆孩子,范思辙和费介三个人的命。

范闲认死理可也是一个极重情谊的人,这一点二皇子也心知肚明。他以为拿住了范闲在乎的三个人的性命,就是抓住了他的软肋与命脉,范闲必然会缴械投降。况且二皇子派去截杀的人都是精锐之人,早就把使团围得个水泄不通了,经历沈重一众刺杀后,使团已经受创,又怎么可以和谢必安一行相抗衡。此时范闲就如同瓮中之鳖,稳操胜券的二皇子怎么能不自信满满。

《琅琊榜》中的麒麟才子梅长苏曾这样说过:

“如果我们把成功的机会,都押在对手的选择上,那便是下策,只有无论当对手做出何种选择,我们都有应对之道,那才能算掌控住大局。”

二皇子最后对范闲采用的是软硬兼施,双面包抄的手法,在他心里一定已经认为自己掌控住了大局,无论范闲怎么选择,自己都会成功。因而多给他一晚上考虑时间又怎样,料范闲也跑不出自己的手掌心。

奈何他高估了自己的段位,终是不及梅长苏,他以为的万无一失也只是他以为了。

如何接受庆余年的狗血结尾?

《庆余年》结局中,言冰云捅范闲那一剑,留下了极大的悬念。不过电视剧中,类似主角“假死”的情况,“圆谎”的招术,观众们也都见怪不怪了。现在就是好奇,王倦还能编出什么“新花样”。

经常看香港的枪战片或者国产的谍战剧,中间主角“假死”,早就不稀奇了。

一般情况下,主角被人开枪打死,子弹必须射进左胸,而他的心脏,原来天生有异,长在右边的。

还有一种情况,主角被人捅死。但是下手之人学医多年,精通人体解剖学,因此刀子恰好捅到距离他心脏0.001公分的位置,就是没捅得死。

又有一种情况,主角被人乱刀分尸,结果镜头一晃,恶梦一场。不过这一招比前面两招用得还烂。

再有一种情况,主角练就不死之身。多见于奇幻剧。你不给他的“内丹”扎出来,万箭穿心也杀不死他。

之前,有观众分析了《庆余年》。想起六处的“大师兄”曾经给了范闲一件刀枪不入的护衣。并告诉说,除了“开山斧”,一般刀划不破。因此觉得他靠着这衣服,不会死。

不过剧情中,言冰云的刀扎穿了范闲身体。也就是说,那衣服早就破掉了。那么,还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不让范闲死呢?

又有人说,五竹把范闲复活了。但是他没有说,五竹是通过什么方式让范闲活的。总不能是把他也改造成生化机器人吧。

其实我觉得,他的确是被扎穿了。然后王启年神兵天降,赶走谢必安,救下了他。然后把他治好了。

不管怎么样,编剧的这个“狗血”结局,的确达到了他想要的效果。他就是想让观众心痒痒,想知道后续的故事发展。

就算有一部分观众,只是想看这个编剧如何出丑,也会追到第二季去。

《庆余年2》大结局庆帝被杀,范闲为何不自己当皇帝?

《庆余年2》大结局庆帝被杀,范闲也终于击败了他的终极对手。作为庆帝的儿子,在庆帝被杀之后,他完全是可以以皇子的身份,君临天下的。

他不想做皇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范闲是一个穿越者

范闲是一个现代人,他经过穿越到了古代。他是一个拥有着现代人思想的人,也是一个不拘泥于封建思想的人。

范闲穿越到古代之后,带着现代人所有的习惯。所以,他见到古代的封建礼俗,不仅没有遵从,他甚至对封建王朝的那一套东西嗤之以鼻。

范闲第一次见庆帝,也没有下跪。庆帝也特许他,可以不用下跪。这是他作为一个未来者,受到的特别礼遇。

范闲不仅不对庆帝行跪拜礼,即便是见到庆帝之外的任何高官,他从来都不去行礼。因为,他一直把自己当成是现代人,骨子里连基本的古代封建礼俗也难以接受。

对自己讨厌的东西,范闲又怎么会接受它呢?

这就好比让一个人去玩网游,这个人对网友一点都不感兴趣,就算你送给他再顶级的装备,让他去游戏里任意驰骋,他也不会心动,道理是一样的。

二、范闲深受母亲叶轻眉的影响

范闲的母亲是叶轻眉,她同样来自未来世界。而且叶轻眉用未来思想,彻底改变了整个庆国。也正是因为这样,庆帝才对叶轻眉动了杀念。

庆帝与叶轻眉的矛盾就是现代思想与封建思想碰撞的结果。庆帝好不容易成为了权利巅峰的王者,而叶轻眉却告诉世人,这个世界上,人人平等。

当年,叶轻眉成立监察院,在监察院门口竖起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的一段话耐人寻味:

这段话里,有着满满的,对皇权的挑衅,有木有?

皇权本来就是高高在上的,古代帝王统治下的子民,一切要顺从皇权。可是,叶轻眉却告诉庆国的子民,要做“不羁之民”,在受到压迫的时候,要懂得反抗。这不是成心拆庆帝的台吗?

石碑上的这段话,范闲也是看过的。范闲看后,立刻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找到了来到古代以后的人生方向。这是叶轻眉通过石碑,传达给范闲的思想。所以,有着“人人平等”的思想的范闲,不做皇帝比较正常。反过来说,如果他像庆帝一样,打败所有对手以后,到皇位上那么一坐,那么这部作品的结局,就不是一般地失败。

三、范闲自己并不贪恋皇权

其实,包括在封建社会,不是所有人都贪恋权位这种东西的。我们看所有小说,在等级森严的小说结构里,人分三六九等,有尊有卑。很多人渴望皇权,为了做皇帝,甚至不惜屠戮兄弟。但有人,他对皇权却殊无好感。

这就好比我们看武侠小说。金庸武侠著作《神雕侠侣》结尾,有这样一段。第三次华山论剑,要评出新一代五绝高手。五绝高手有五个人,五个人分为东西南北中,占中位者,武学地位最高。

这时候,大家选来选去,却故意不选周伯通。周伯通也不着急,他认为选谁都合适,自己进不进五绝名单他完全不在乎。黄药师一瞧,周伯通真了不起,我黄药师不太在乎武学地位的高低,而你周伯通却压根没有把武学地位高低看在眼里。黄药师淡泊名利,与周伯通心中不存名利,境界差了好多。于是,黄药师在佩服之下,甘愿推荐周伯通做五绝之首。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有的人淡泊名利,而有的人心里根本就不存有名利。我认为范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他穿越到古代,知道自己的身份以后,没有骄傲,也不存卑微。他和比自己身份低微许多的滕子京成为最要好的朋友,在滕子京死后,拼上性命为滕子京报仇。心中怀着母亲留给他的信念,一路大踏步向前,所以他终将无往不胜,最后击败了庆帝。

这样的一个范闲,又怎会贪恋皇权呢?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chuangtou/15126.html
录取分数却较低 就业率很高 安徽被严重低估的两所大学
首发全焦段人像 2499元起 vivo S19系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