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恶!蔡明的这节目早知道留着春晚看了!

老艺术家里能这样的,只有蔡明了。

papi酱和蔡明的“好物分享视频”都看了吗?没看留着春晚看吧,23分钟没有一秒不好笑的。

蔡明老师,年轻人没法不爱你啊!!!

两个字总结这期视频: 轻盈

梗和笑 点是轻盈的、关系和氛围是轻盈的,嘴角不自觉就悄悄上扬了,轻盈地。

怎么粘穿戴甲更方便、DIY了小手链给自己“开运”、为了抢购设置了免密支付……这些看似不属于老人家的话题,非常自然地被蔡明分享了,代沟完全不存在。

“我买的不是表,是主播给的福利。”

“到了一堆狗粮,发现家里没狗。 ”

从业几十年的老艺术家也会在直播间抢昏了头,这种反差给蔡明老师加了一层萌感 。听她分享故事就会觉得特别可爱。

面对小辈的调侃,蔡明坦然接受并且自然接梗,从不以身份和年龄自恃高贵。

当蔡明说自己的手表是直播间抢到的福利,原价3999现在499,papi第一反应是:是不是被骗了?蔡明没有恼火也不纠缠于真假,只说:你这还有打假的功能啊?

蔡明分享今年是“九紫离火”,穿紫色有好运,papi玩笑说涉及封建迷信了。蔡明也只是说给自己一点积极的心理暗示会过的开心一点。

当分享首饰环节,papi团队的裙裙分享了发绳,蔡明无语但接受,用可爱的方式调侃。

裙裙还送给她一根“南瓜马车”然后发生了以下对话:

papi:这个当手链好像有点紧。

蔡明:没事儿那就拽一拽。

裙裙:拽了隔夜就复原了,复原了得接着拽它。

蔡明:我每天就有事干了。

几句话就能看出来,蔡明的接梗完全不靠拆台和怼,也不以身份压迫,是“yes and”,而不是“no but”。 尊重年轻人爱好,爱蔡明老师像呼吸一样简单。

甚至蔡明也允许裙裙把小风车发夹卡在她头发上,当papi疑惑裙裙为什么买这些不寻常的首饰,蔡明直接回答:喜欢呗~

这期视频让人看完觉得浑身轻松,原因就在于蔡明把自己平等地放在小辈之中。

她调侃别人,也接受被调侃,接受夸赞也夸赞别人。所有梗都像朋友间的插科打诨和小幽默,分享是分享本身,玩笑是玩笑本身。

许多节目惯用的以身份年龄差距带来的所谓“犀利”与“压迫”的玩笑,在蔡明这里失灵了。老人不用刷威风或扮演“落后”,年轻人也不用小心翼翼,做卑微状。

就如papi对蔡明的开场介绍一样:这是一位受全国人民喜爱的,我的邻居。

papi在 视频中说,蔡明老师是她见到的第一个事业有成、有非常高艺术地位但是还能愿意并且顺利走到年轻人的老艺术家。

蔡明有多走入年轻人呢?

或许你不知道,蔡明已经做虚拟偶像四年了,B站up主“菜菜子Nanako”就是她本人。

直播玩游戏、讲故事、和别的up主联动,甚至还出了单曲。潮啊,太潮了蔡老师。

从这不难看出,蔡明对新鲜事的接受程度相当高,并且愿意融入其中和年轻人一起获得快乐,她不给自己和年轻人设限。她对待年轻人一直是不争对错,不占高地、始 终关怀的态度。

奇葩说上,蔡明给选手们准备的礼物治愈了众人。傅首尔小时候很想要个洋娃娃,但是家里穷,买不起,外婆只能她缝了一个很丑的。同样是因为小时候家里穷,席瑞想要一个橘子罐头,奶奶知道他很喜欢,一咬牙买了下来,然后告诉他这是一家人一顿饭的钱。于是,蔡明分别送给了他们精致的洋娃娃和大罐的橘子罐头。

她说:“我们童年的遗憾就在那儿了,没有办法弥补了,就让它翻篇过去吧。特别由衷地希望你们今后的日子是温暖的,是有爱的。”

非常真诚的祝福,非常温暖的长辈。

说到这里,总是会不自觉联想到著名的“桃花坞篝火晚会”事件。同样存在代际差异,为什么给人的情绪感受如此不同?根源或许就在年长一辈的姿态不同。

蔡明与宋丹丹都是经过历练的成熟喜剧人,对待如何营造节目效果都凝练出了一套方法论。而不同的是,宋丹丹认为她的方法论是唯一正确的,年轻人应该听她的。

而蔡明是地位和身份经验并不代表正确本身,甚至生活就没什么正确标准与否。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么多老艺术家中,只有蔡明还在不断地尝试新事情并且享受其中,包袱少一点,带给自己和观众的快乐就会多一点。

蔡明老师,真正称得上心态年轻的人,蔡老师,年轻人爱您!!


从“小品女王”到被骂“滚出春晚”,60岁的蔡明到底经历了什么?

2017年,郭冬临和“姥姥”孙桂田表演了小品《取钱》。

在小品中,骗子在电话中说的是“河南话”,

因此,在小品播出后,有人指责这是“地域黑”,

甚至,一位在西安的河南籍律师也表示:

自己会起诉,要求郭冬临和小品编剧向河南人民道歉并赔偿每人一元钱。

当时,河南省的人口大约在一亿左右,

所以,有网友称,郭冬临因为一句台词,要赔偿1亿,而且还“被央视封杀”。

对此,郭冬临一再辟谣:

自己没有说过任何“地域黑”的话,而且,也没有所谓的“封杀”。

如今,央视春晚开始了大联排,有人晒出了郭冬临参加彩排的照片。

照片中,郭冬临身穿绿色大衣,戴着鸭舌帽和口罩,步履匆匆。

有网友调侃: 看这表情,好像是没想好表演什么啊。

还有网友提起了同样是“春晚钉子户”的蔡明阿姨。

作为春晚舞台上的“小品女王”,蔡明一共上过27次春晚,

只是,这些年里,已经60岁的蔡明似乎“口碑逆转”了——

在舞台上,她的打扮越来越新潮,用词越来越“毒舌”,面部越来越像“整容脸”,

从“小品女王”到被骂“滚出春晚”,蔡明到底经历了什么?

1961年10月,蔡明出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她的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一名医生。

这一年,远在东北黑龙江的潘长江已经4岁,

跟同龄的孩子不同,他特别喜欢喝水,

唱评剧的父母感到奇怪,带他到医院检查,被告知:这是尿毒症。

后来,幼小的潘长江被父母带着四处求医,最后虽然治愈,但身高却无法增加了。

还是在这一年,远在黄土高坡的郭达已经6岁,

这个孩子上午爬树,非常淘气。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几十年后,这三个人先后成为春晚舞台上的搭档。

小时候的蔡明,特别喜欢表演,

她在街边看到话剧表演,会驻足久久停留,直到天黑父母喊她回家。

小学的时候,蔡明被选入中央电视台银河少年合唱团,

在合唱团,她遇见了只有7岁的蔡国庆,

后来,王菲、大张伟都曾被选入进来。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蔡明遇到了一个机会,

当时电影《海霞》剧组到小学里挑选“小海霞”的演员,

12岁的蔡明一下被选中了,

在电影中,蔡明饰演的“小海霞”灵气十足。

电影播出后,蔡明成了远近闻名的“小明星”,

这也让她坚定地选择了演艺之路。

在父亲的支持下,蔡明初中毕业后就进入了北影剧团,

并到北京电影学院学习了2年。

那段时期,蔡明先后出演了《戴手铐的旅客》《捣蛋部队》《恋爱角》等影视作品。

这些作品虽然没有太大反响,但却为蔡明的表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生从来没有虚度,每一步都算数。

1990年,蔡明和朱时茂、陈佩斯合作,在北京电视台表演了小品《普拉尼特的长发》。

彼时的朱时茂和陈佩斯,是有名的 “小品演员”,

他们在春晚舞台上表演了第一个小品《吃面条》,

彩排时,台下的观众乐得前仰后合,主持人问:这算是什么节目?

朱时茂回答:就叫小品吧。

29岁的蔡明一登台就和朱时茂、陈佩斯合作,这让她在小品界打开了名声。

第二年,蔡明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

她和巩汉林表演了小品《陌生人》。

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

1993年,蔡明和郭达第一次在春晚合作,两人表演了小品《黄土坡》,

这一个小品,成了“蔡郭”这一对黄金搭档合作的起点,

这一年,在央视35周年台庆上,

蔡明、郭达和赵丽蓉一起表演了小品《追星族》。

那一年,蔡明青春洋溢,满身灵气,而赵丽蓉奶奶,一脸慈祥。

那一年,距离“小个子”潘长江带着小品《过河》第一次登上春晚,还差3年。

接下来的那些年,春晚舞台上精彩纷呈:

巩汉林和赵丽蓉成了“黄金搭档”,

他们的每一个小品,都会力压赵本山,

赵本山在采访中都无奈感慨:

只要赵丽蓉在的舞台,自己就得靠边站。

而郭达和蔡明,则成了观众心中的另一种期待,

两人合作了15年,在春晚舞台上,陆续推出了《机器人趣话》、《北京欢迎你》、《幻梦家园》等小品。

这些小品,如今看来,都是经典:

1996年的《机器人趣话》,蔡明饰演了机器人,这样的作品在当时其实很“科幻”;

2008年的《梦幻家园》,蔡明饰演了一个房产中介,那一句 “为什么呢” 成了金句。

因为郭达和蔡明在舞台上的合作默契,

有一段时间,观众们都认为这两人是“两口子”,

甚至有人编出“蔡不离郭,郭不离蔡”的顺口溜,

这样的笑谈也给两人带来了困扰,

毕竟,两人那时候都是有家室的人了。

郭达曾和倪萍有过一段感情传闻,但最终,他娶了比自己大1岁的吴芳,

郭达经常调侃:女大一,抱金砖。

夫妻两人感情一直很好。

而蔡明,其实在1985年就已经结婚。

结婚的理由,是因为她被老公写下的100封信打动。

那时候,蔡明还在北影剧团,长得水灵的她经常收到“表白信”,

据说当时同宿舍的姐妹都调侃: “咱们小明这么多追求者,该选哪个好呢?”

但一心扑在表演上的蔡明根本没理会那些来信,

她用麻袋将信一装,丢在一边。

当年的喜剧演员梁天都给蔡明写过信,一连写了7封,

后来因为没有收到回复这才作罢。

但缘分这事,一旦来临,往往让人猝不及防。

1983年,蔡明参加一次活动,

在现场,一位叫丁秋星的粉丝见到蔡明非常高兴,

他想写一张纸递给蔡明,但摸遍全身没找到纸,

情急之下,丁秋星拿出自己新买的止痛膏药写上自己的名字和电话,

“啪叽”一下子糊在了蔡明衣服上。

事实证明,追求女生一定要出奇制胜。

因为这张膏药,蔡明给丁秋星打了电话: 这衣服怎么赔吧?

丁秋星趁机邀请蔡明一起吃饭,

虽然蔡明一直不冷不忍,但丁秋星却细心又热心,

蔡明去拍戏时,他几经周折打听到蔡明拍戏的地址,

一天一封手写信寄给她。

拍戏时的蔡明是孤独而脆弱的,所以看到信她很开心,

等到拍完戏,蔡明一数,刚好100封信。

因为这些信,蔡明答应了丁秋星的追求,

两人热恋2年之后,走进婚姻的殿堂。

结婚一年,两人的儿子出生,因为着急落户口,

蔡明给儿子取了一个简单好记的名字:丁丁。

这个儿子长大后成了编剧,他参与编剧的一部电影叫 《泰囧》。

在儿子出生之后,家庭生活压力倍增,

为了能够专心工作,丈夫丁秋星做了“蔡明背后的男人”,

在丈夫的支持下,蔡明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演艺事业中。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努力打拼打的人,或许都是心中有一处柔软需要守护。

在春晚舞台上越来越闪亮的蔡明,其实内心也感觉愧对家人,

因为每一年的春晚表演,她很少有机会陪家人一起吃年夜饭。

2010年之后,郭达慢慢从春晚舞台消失了,

而蔡明的新搭档,慢慢就变成了潘长江。

据说,赵丽蓉老太太在去世前曾告诫“干儿子”巩汉林:

表演要讲究,不能将就。

在表演中,蔡明也是一个认真且不愿重复自己的人。

因为经常在春晚“露脸”,很多观众也开始“审美疲劳”,

有时候看到蔡明的小品,有人吐槽:

为了给观众带来新鲜感,蔡明不断调整自己的表演方式,

于是,在春晚舞台上,蔡明就变得“毒舌”了,

2013年,在小品《想跳就跳》中,蔡明变身成了“毒舌小老太”:

或许因为反响不错,从此之后,蔡明的表演,就跑骗到了“毒舌”上。

对于这样的风格,很多观众表示接受不了,

而更让观众接受不了的,是蔡明那张变得越来越僵硬的“整容脸”。

据说,蔡明对自己的身材和容貌一直非常在意,

而且,虽然已经五六十岁,但她还是想要尝试年轻人的生活,

于是,她用整容来维持容貌的事,就成了众人吐槽的槽点。

有人说, 已经60岁了,那种浓妆艳抹的谣言扮相,实在与年龄不符啊。

面对网友的吐槽和反感,蔡明在《吐槽大会》上曾经自嘲:

或许,这何尝不是蔡明阿姨的心声呢,她是真的愿意保持年轻的心态啊。

遗憾的是,他们似乎注定会被嘲笑。

和蔡明搭档的潘长江,因为转身投入直播带货,一直被调侃成了“潘子”,

“潘嘎之交”一度成为笑谈。

其实,在潘长江拼命带货背后,会不会也有其他苦衷呢?

对于因为时间产生的隔阂,根本没法用语言来消解。

或许,蔡明的“口碑逆转”在于这些年她的“过度曝光”,

有一段时间,似乎每一个节目中,都能见到蔡明的身影:

2017年,蔡明参加了比赛《笑声传奇》,她给出的2理由是:挑战自己。

但最终,她留下的感慨是: “心酸又无奈的人生,十有八九。”

2年后,蔡明参加节目《声临其境》,

在节目中,她给《白雪公主》配音,可爱善良的白雪公主和恶毒的皇后,

在两个人物的声音转换中,让人惊叹:

“想不到蔡明老师还有这样一面!”

其实,蔡明何尝不是在努力过好自己的这一生呢!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1961年出生的蔡明阿姨,已经60岁了,

但即使如此,她还是努力想要进入年轻人的世界,

这样的人生,才是精彩的吧。

这些年,她遭遇了太多的非议,

有人说,从“春晚女王”走到今天,蔡明该怪谁呢?成于自己,却败于“整容脸”。

但这真的重要吗?

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只有一次,

每一个人也都可以选择,努力过这热气腾腾的一生。

对此,蔡明阿姨做到了。

愿你风情万种,与世无争。

历年春晚小品回忆杀!蔡明潘长江开心麻花金句频出,看一次笑一次

2021年了,

还能看到蔡明在坚持不懈的怼潘长江。

“这个(大水壶)应该送给潘长江,他可以拿这个洗澡。”

(哈哈哈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

(怼潘长江成了蔡明的肌肉记忆)

这是昨晚《奇葩说》中的一个片段,

目前已经被哈哈哈哈好几页了。

忍不住从往年春晚里扒了个 蔡明怼潘长江合集给大家看看

2013年的《想跳就跳》。

蔡:你在这儿干吗呢?

潘:跳国标啊。

蔡:国标?我看你像鼠标。

蔡:真是相由心生,你人是微缩的心还是猥琐的。

(这都不是内涵了,是明涵啊)

潘:你这老太太比慈禧都难伺候。

蔡:你伺候过慈禧啊?

潘:人必须得接地气,得下地磨磨,越磨越 健康 嘛。

蔡:越磨越短吧!

(附送一个白眼)

潘:我艺名叫小陀螺。

蔡:怪不得我那么想抽你呢。

(这个小品里蔡明就没正眼瞧过潘长江)

蔡:就你那舞跳得,是恶心他妈给恶心开门,恶心到家了。

(太狠了太狠了哈哈哈哈)

真的是连环毒舌吐槽,高能金句频出!

还有2015年的《车站奇遇》。

蔡:呦!这还蹲着一位。

潘:谁蹲着呢?我站着呢!

蔡:我说你怎么不系安全带呀。

潘:我不用。

蔡:怕勒脸吧。

蔡:开点暖风。

潘:没有暖风,你要是冷的话我把棉袄脱下来给你。

蔡:不用不用,我不穿童装。

感觉潘长江每年不被蔡明损一句就难受~

还有2016年的《网购奇遇》。

潘:我歌唱的不好听吗?

蔡:哎呦你那歌唱的跟吃了塑料袋似的。

潘:还有我那霹雳舞...

蔡:你那个霹雳舞跳的,离远看还以为衣服架疯了呢。

2017年的《老伴》。

潘:我当年可是号称人称小费翔,不像吗?

蔡:像一半。

潘:哪一半?

蔡:翔。

(哈哈哈看给胡歌乐的)

潘:现在我就是个窝囊废。

蔡:别这么说...你原来也是。

学到了学到了!

以后吐槽的素材有了!

你说说这前几年的春晚小品多好看啊,

可现在......

蔡明的节目连续被毙两年了。

今年被毙的还有开心麻花......

(听闻消息时心凉了)

热评一说出大家心声:

“我倒要看看留下的小品能多好笑。”

我尝试着去期待。

但不得不说的是,

这几年的小品确实越来越差点意思了。

不敢讽刺反而越来越说教,结尾还得煽个情......

(我笑着去看,你非得让我哭着出来)

你瞅瞅早些年的时候,

就是单纯用 搞笑 基调来反映(内涵)一些 社会 现象。

即便是放到现在也不过时

像 1993年反映追星女孩疯狂的《追星族》 ,

郭达、赵丽蓉、蔡明主演。

郭达饰演爸爸、赵丽蓉饰演奶奶,

蔡明饰演一个走火入魔的追星族女儿。

走火入魔到

等偶像下班被他的车溅了一身的泥,

还能开心地说出:

“您知道这是多么珍贵的泥点子吗?”

(反讽反倒骨子里了)

走火入魔到

父母不支持自己追星或者点评自家爱豆时,

立刻威胁地说到:

“你可以打我、骂我,绝不允许你侮辱我心中的偶像,再这么说我就离家出走。”

太真实不过了。

而且即便到最后,

也没有强行将“走火入魔”升华成“追星意义”。

还有1996年讽刺无良商家粗制滥造哄抬物价的《打工奇遇》,

赵丽蓉、巩汉林、金珠主演。

讲的是老太太外出打工遇黑心总经理,总经理让她扮成慈禧拉客人吃饭的故事。

最后用唱的形式一一揭穿:

“什么东西加了宫廷就值钱了。”

“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这酒怎么样?听我给你吹。”

“其实就是那个二锅头兑的那个白开水。”

这小品都成为讽刺“黑心价格”的经典了。

还有2001年的《卖拐》,

赵本山、范伟、高秀敏主演。

(当年小品一等奖)

忽悠人的套路:

“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伙夫!”

“走两步、走两步,没病你走两步。”

没瘸也给忽悠瘸了。

说的不就是现在网红直播间的“剧本式卖货”吗,

好作品真的是咋都不过时。

还有2007年反映送礼成风现象的《送礼》,

郭达、蔡明、句号主演。

为孩子上学问题给领导送礼

“每个成功的主任后面都有一个漂亮的女儿。”

“每一个成功的领导都有一个锃光瓦亮的脑门。”

以及2009年反映“好面子”和“托关系”现象的《不差钱》,

赵本山、小沈阳、毕福剑、毛毛主演。

(刚又看了一遍,24分钟也没觉得长)

为了套近乎的爆笑台词

“你看他这一笑跟你姥爷走的时候那张照片多像啊!”

“哎呀不笑的时候更像了!”

还有2014年的《扶不扶》,

沈腾和马丽主演。

经典台词:

“农夫与蛇,东郭先生与狼,郝建与老太太。”

听这名你们应该就懂了,

就是把当年老人倒了应不应该扶搬上了春晚舞台。

都是能让大家回味无穷的经典小品。

但现在呢?

也有好的,只是越来越少了......

去年唯一一个可以称得上好看的小品是 开心麻花的《走过场》 。

反讽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多勇)

你听听多真实

给山刷绿漆的员工甲醛中毒明明痊愈,但为了让沈腾饰演的科长能表演一场探望员工的好形象戏码,玩装病弄虚作假。

“领导还没有来探望,你(病)怎么能好了呢!”

“有什么问题你就提!我来,就是来解决问题的!”

“那我就不提了,回头您给我剪个问题吧。”

“不收就是嫌钱少。”

嚯,一句比一句敢说。

当时的热评一:

“这个小品让我成功笑出来了,好久没看到不煽情全带讽刺的小品了。”

谁不是呢。

今年连开心麻花这个盼头都没了。

还有还有,

之前的小品是通篇妙语连珠,爆笑金句频出。

《功夫》

“猪撞树上了,你撞猪上了,追尾了是不是?”

“苍天呀、大地呀,这是哪位天使小姐给我出的这口恶气呀!”

《昨天今天明天》

“我叫白云,我叫黑土。我71,我75。我属鸡,我属虎。这是我老公,这是我老母。”

《策划》

“下单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欧耶!”

《小崔说事》

“没有新闻的领导不叫领导,没有绯闻的名人那算不上名人。”

“做人难,做女人难,做一个名老女人,难。”

白云黑土系列在我这里是yyds!

一举一动都好笑的程度

10秒一个笑点,句句都是包袱。

《开锁》

“ 汽车 撞墙你知道拐了,股票涨价你知道买了。犯错误判刑了你知道悔改啦,大鼻涕都流到了嘴里你想起来甩了你!”

《送礼》

“癞蛤蟆插鸡毛掸子冒充大尾巴狼。”

“癞蛤蟆爬在公路上冒充迷彩小吉普。”

《不差钱》

“世界上最悲哀的是,人死了钱没花了,世界上更更悲哀的是,人活着钱花没了。”

“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

《今天的幸福2》

“打败你的不是天真,是无邪。”

很多都是现在拿出来还能对得上暗号的。

但现在呢?

能让大家记住的金句不多了,反而是网络用语造小品。

网友甚至都开始猜:

“今年小品会说到哪一个网络用语呢?”

什么“奥利给”、“我可太南了”等等......

就这...能给大家带来惊喜吗?

而且不光是观众,喜剧演员也烦了......

赵本山觉得做小品越来越累心了:

“(因为)说教式的是最累的,一旦作品在教育人,人家还笑得出来吗?”

小沈阳说不再演小品了:

“(因为)小品现在都是喜头悲尾,我不喜欢,我喜欢逗大家笑,从头到尾让你们笑的开心。”

贾玲也在节目上说过:

“哪怕是在煽情的时候,我也不希望它太煽情。”

对啊,煽什么情呢?

大家都是喜剧人,又不是悲剧人,何必呢?

过度升华就没意思了。

这几乎是所有人的心声吧:

“什么时候看小品从头笑到尾也是一种奢侈了?”

让喜剧纯粹点吧。

春晚十大经典小品

1、1990年《相亲》

1990年赵本山黄晓娟小品《相亲》,讲述了双方家长替孩子相亲,发现彼此竟是多年好友,由此产生的爆笑故事。这是赵本山首次登上春晚舞台,这个节目夺得了当年戏曲类节目的第一名。此后,赵本山年年上春晚,年年抱奖回,且有15次获得了小品类一等奖。

2、1994年《打扑克》

侯耀文和黄宏的组合,改编自王明义在《读者》杂志上刊登的小小说《新式扑克游戏》,讲述了一位采购员在火车上偶遇的老同学记者,为了消遣,他们用手里的名片打扑克的故事。

3、1995年《如此包装》

巩汉林为给赵丽蓉拍评剧MTV,要给她进行包装,而在紧随而来的1996年的春晚中,赵丽蓉和巩汉林这对老少搭档演出了他们最经典的小品《打工奇遇》,且荣获了当年春晚小品类一等奖。

4、1996年《机器人趣话》

蔡明1991年首登春晚舞台,最让人惊艳的节目当属1996年和郭达搭档表演的《机器人趣话》,她在里面表演一个机器人,各种性格无缝转换,当时的蔡明当时非常前卫。

5、1999年《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今天明天》《小崔说事》《火炬手》是赵本山和宋丹丹、崔永元搭档的“白云黑土”系列,也是赵本山的里程碑之作。赵本山和宋丹丹将一对东北农民老夫妻日常斗嘴表现得入木三分,也让人看到了近几年的社会变迁以及携手到老的爱情的美好。

6、1984年《吃面条》

“词儿,说词儿!”“你着什么急嘛,等我一会儿。”当年的“陈小二”形象,太过深入人心,陈佩斯与朱时茂一个古灵精怪,一个传统正派,两个人搭配的喜剧小品总让观众们捧腹不已。

这部作品使“小品”正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表演形式,按1984年春晚导演黄一鹤的评价来说:“《吃面条》是我们国家晚会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小品。”它的意义重大自然不言而喻。

7、1990年《相亲》

那年,赵本山老师才刚刚登上春晚,徐老蔫儿和马大哈的爱情故事让无数人捧腹后陷入深思,赵本山老师也凭借这部《相亲》拿到了“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一等奖。从那以后,本山老师风格的小品便走入了我们的眼中。

8、1995年《如此包装》

赵丽蓉:我叫啥“丝”儿来着?巩汉林:玛丽姬丝!赵丽蓉:玛“勒”姬丝!巩汉林:记住了?赵丽蓉:记住了,“麻辣鸡丝”!

这部小品使赵丽蓉成为当时小品届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同时将巩汉林捧到了高处。只可惜,老艺术家赵丽蓉老师已经离我们而去。

9、1998年《拜年》

赵本山:既然这大侄儿从乡长一下变成三胖子了,咱就不要照头再给一棒子了,对不?这时候的人,最需要理解,需要安慰,是不?谁一生还还还不犯点错误啊?犯错误就改,改完再犯呗。

范伟:嗯?

赵本山:不是啊犯完再改,改完再犯,千锤百炼么!没事!这个,老姑父陪你沟通沟通,我也没吃饭咱俩整两盅呗?

这是卖拐三人组的第一次合作,其中的爆笑台词层出不穷。

10、2000年《钟点工》

“睡的腰上疼,吃得直反胃,脑袋直迷糊,瞅啥啥不对。追求了一辈子幸福,追到手明白了。幸福是什么?答:幸福就是遭罪。”

“有人花钱吃喝,有人花钱点歌,有人花钱美容,有人花钱按摩,今儿我雇个好活,有人花钱,雇我陪人儿唠嗑(lào kē)。”

“把大象装进冰箱,总共分几步?”

“小样,你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走了,太伤自尊了。”

这个小品中有太多经典台词,至今依然脍炙人口,也不由让年轻人们反思,是否对老人们的关心不够。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huangtou/16425.html
OpenAI被曝重组计划!与苹果达成关键协议 微软谷歌哭晕
将中巴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独家视频丨习近平会见巴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