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端午

大蒜 家乡的端午

□孙克艳

我的家乡在山西,过端午节,似乎没什么别样的新奇。艾草到处都是,端午前一两天,大家都会拿着镰刀,去田边地头割上一束,拿回家绑上几枝系在屋檐下。香囊嘛,多是鸡心形的,里面装上艾叶,既清香又防虫,再加以五彩璎珞装饰,孩子们喜欢得不得了,一戴上就疯跑出去,互相攀比谁的香囊好看,谁的母亲手巧。手巧的媳妇们,会特意给婴孩做一对小辣椒香囊戴在手腕。小辣椒里装着芝麻,不足二寸,一红一绿,相互映衬,甚是好看。皮肤白皙的婴孩,因为那对小辣椒而增添了几分可爱和活泼。他们啃食小辣椒的模样,甭提有多乖了!相比香囊,五色线是最常见也最简单的端午饰品。母亲们会在端午前一夜将五色线准备好,放在窗台上过夜,等到第二天早上再给孩子们系在手腕和脚腕上。传说,端午前一天晚上,月宫里的月兔会将捣了一年的药洒到人间,帮助人们祛除灾邪。故而,五色线要放在窗台上晾一夜。如此,五色线就有了避邪驱灾的功效。也因此端午那天,母亲们会早早地唤醒孩子,带他们去附近的池塘或溪流边洗脸,以求祛病除灾。端午那天早上,每家每户都要吃煮鸡蛋和煮大蒜。这倒是容易,乡村里谁家都会养鸡,谁家的菜园里都会种蒜。端午早上为何吃煮大蒜,却不得而知了。孩子们在家吃过一个鸡蛋后,在离家上学时会带上一个鸡蛋。遇到同行的同学,各自拿出鸡蛋“碰架”,看谁的鸡蛋结实。于是一路上,总能看到输了的孩子在吃鸡蛋。赢的人开心,输的人也开心。这大概是最令人愉悦的比试了吧。至于粽子,却成了“稀罕”物件。原因很简单,我的故乡不产糯米,也甚少吃到糯米。要吃粽子,得去集市上买糯米自己来煮。至于买现成的粽子,村民们大都不舍得。我家就不一样了。多年来,外婆每年都要煮上一锅粽子,盛在一个盆子里,亲自端到我家。我妈总要说外婆拿来的粽子太多,怕吃不完。外婆坐在椅子上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声如洪钟地对我妈说:“又不是给你一个人吃的,你们吃不完,可以分给你家公婆和几个兄弟家,再吃不完,还可以给邻居们尝尝……哪怕是吃上一个,这个端午就算是过了。”一年又一年,母亲和外婆的端午对话,总是重复了一遍又一遍。若是没有外婆,我们这些孩子的端午,怕是要增添一些遗憾吧。离开家乡后,我就缺席了故乡的端午。不知道端午那天上学的路上,孩子们是否还会拿着鸡蛋“碰架”,不知道谁又能吃到母亲做的粽子。


写一篇以“我家乡的端午”为话题,字数400字以上,可从节日起源、习俗、过节感

端午节我家乡的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到了,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认为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天才的我,不学自通。 谁知,当我真正去包时,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能包得漂亮而结实非常不容易。 初四下午,我就跟着妈妈学包粽子,妈妈拿了一张粽叶,用手一卷,粽叶便成了一个空心的圆锥 形。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了一张粽叶,想 把它卷成圆锥形,可就是卷不好,卷来卷去还是一个直筒。 妈妈见了,就在旁边指点:“左手捏住粽叶一角,右手将粽叶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紧,上面放松一些。 ”在妈妈的指点下,我卷好了粽叶。 接着,妈妈在空心圆锥形的粽叶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调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匀地摇动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紧紧的。 我也在粽叶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 可摇动筷子时,不是把粽叶弄破了,就是糯米包不紧。 妈妈说:“摇动筷子的时候要轻一些,把粽叶捏紧些。 你看――”妈妈边说边示范,我边听边学。 哈哈!我包的粽子像点样子了。 最后一道工序捆绳。 只见妈妈两手捏紧粽叶,用绳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缠了两圈,结上绳头,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 吃着自己包的可爱的粽子,幸福极了。 通过这次包粽子,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学好一种本领,就必须诚心、细心,还要有恒心。

糯米

家乡的端午节400多字

家乡的端午节是有很多讲究的。 包粽子,粽叶有要求,新鲜的芦苇叶,碧绿碧绿的,或者是槲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准备到位,洁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饱满的蜜枣,花生仁,葡萄干,都早已泡好,勤劳的女主人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再用丝线层层缠绕,一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 煮粽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爱用火炉,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炉子上,能焖整整一个晚上。 第二天孩子们一起床,揭开锅,就是热腾腾的粽子,屋子里,院子里顿时都弥漫着芦苇叶和粽子的香气。 除了吃粽子,还要吃煮熟的大蒜,鸡蛋。 这几种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扁圆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红色的椭圆的鸡蛋,碧绿的不规则形状的粽子,从颜色的搭配到形状的组合,都煞是好看。 熏艾蒿,我们这里离山远,艾蒿都是从集市上买的,在端午节这天挂在门楣上,过几天干透了,取一两只在屋子里点燃熏一下,至于熏的目的是什么,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说是熏蚊子的,我想可能还有更多的东西,比如蜈蚣,蝎子什么的,大概类似其他地方的熏五毒吧。 带香包,鲜艳的布料做成各种形状的饰物,里面放上香料,就成了孩子们心爱的饰物,挂在脖子上不时的嗅一下。 系五色线,手腕脚腕都要带。 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却是黎明时分却去田野里拔“圣草”了。 这里说的圣草,加引号,是我实在想不出当时大人们怎样说的。

粽子

说说端午家乡哪些习俗

香囊 鸡蛋

端午节的一般习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 而后又详细介绍了家乡特有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进而引出家乡的特产——高邮鸭蛋和“挂鸭蛋络子”的习俗。 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求生活平安、幸福的愿望。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huangtou/22736.html
18好消息 等级限制森严! AI功能全面升级!坏消息 苹果i
阿兰 三叉戟呼之欲出 国足赛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