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记录延安从黄到绿

延安市

延安市摄协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拓钰东:我从学生时代就用手中的相机记录延安,见证了延安从黄土地到满目苍翠的变化。要保护黄河生态流域,让延安的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1

1944年6月,中国共产党邀请21位中外记者赴延安采访,xxx亲自担任新闻发言人,接受连珠炮式的提问。 美国记者爱波斯坦赞叹说,中国的新闻之门正在打开!在这之后的70年间,从这扇门走出来的一代代新闻人在激情、担当和梦想的照耀下,脚步稳健,愈行愈远。 记者,在笔下坚守道义,在前行中彰显正义的力量!我从事新闻工作二十多年,始终认为:选择了记者,就是选择了一种使命。 因为记者,是社会的良心!

十四年前,我负责南昌电台温馨港湾节目的采编播工作。 有一天接到一位听众的求助电话。 她声泪俱下告诉我,她两个儿子患上血友病,大儿子刚刚病逝,还来不及悲痛,小儿子又因为出血不止造成左腿感染,需要截肢。 现在医药费又告急,她完全陷入了绝望。 放下电话,我带上采访机直奔九四医院血液科。 来到病床前,看到的是一张青春却苍白的脸。 二十岁的小伙儿虚弱的眼神里只剩下对生命的渴望,蓬勃的生命就要在最好的年华凋谢,让人心疼!来到医生值班室,我了解到小伙危急的治疗状况:左腿感染坏死,必须尽快截肢。 虽然血友病人手术风险极大,但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谁也不愿放弃!

随后我和孩子母亲来到他们的家,位于永外正街一处狭小拥挤的房子。 桌上的咸菜剩饭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家庭的窘迫。 临走时,我将随身带的四百多元钱全部塞进了孩子母亲的手里。 在当晚的节目里,我播放了采访录音,讲述了这个家庭的遭遇。 节目播出后引起极大反响,当晚就有的哥的姐开车把钱送到电台。 当我们筹集到八千多元善款送到医院时,母亲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当时就要跪下。 儿子及时手术了,整整五个小时,我一直陪着母亲守候。 孩子活着被推出来,母亲又是哭又是笑。 然而,三天后,孩子最终没能闯过术后危险期,走了。 得而复失的母亲撕心裂肺地哭喊着:我没有儿子啦,什么都没了!望着悲痛欲绝的母亲,我感到自己是那么无助、无能和无奈。 我默默地陪着她流泪,不忍也不能打扰一个母亲失去儿子的悲痛。

故事并没有结束。 之后的日子,我有空就去看望这位母亲,带她一起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正能量的影响下,孩子母亲逐渐走出了阴霾,2004年开始她主动参加志愿活动,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7年她成为一名遗体器官捐献者,2008年又成为一名无偿献血者。 她总是说,我已了无牵挂,也没有别的办法感恩,只有用血肉之躯去回报社会!

用镜头记录延安从黄到绿

这是一个悲喜交加的故事,在我们的报道中,生命重新有了一种姿态。尽管每个新闻工作者的力量是微薄的,但力量可以汇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无限延伸!

在我们这行,贫困出新闻,大难易成名。 但切肤的伤痛岂能成为煽情的工具,悲惨的灾区怎能成为个人的秀场!我不愿在灾难中做个新闻狂欢者。 曾经,我跑过监狱,看望死缓的罪犯,告知对他家人的帮助,让他安心改造。 曾经,我跑过医院,抚慰产后抑郁的母亲,让她快乐起来。 曾经,我跑过妇联,给遭受家暴的农妇寻求司法途径,为她捍卫尊严!

记者,用忠诚记录时代,服务人民。 我们有信念,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我们有力量,充分发挥新闻工作的正确舆论导向作用;我们有责任,保持媒体公信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因为记者,是社会的良心!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2

延安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根本指针。 对于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我们这些常年奋斗在基层一线的记者也许说得不太准确全面,但是我们却一直满怀激情,担当使命,用行动在努力回答这个问题。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灵魂,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的工作作风。 对电视新闻而言,画面是证明新闻真实性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电视新闻记者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在每一个新闻报道中扛着沉重的摄像机亲临现场,用镜头记录新闻过程。 无论雨雪风霜,不怕艰难凶险,只要有新闻需求的地方,就有电视记者忙碌的身影。 电视新闻播出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可是在这一两分钟的背后,往往是电视记者付出的数十倍的时间和努力。

20xx年正月十五,XX遭遇五十年不遇的大暴雪,我拍摄了市交通部门及时清理公路干线积雪的情况,通过画面向群众传递了出行信息。 在采制这条新闻时,我所乘坐的采访车被一辆厢货严重追尾,坐在后排的我,脑袋撞在车窗上,磕得又青又肿,头昏眼花了好一阵子,可是为了心中那一份责任,我强忍着痛苦,做到了及时发稿。 20xx年我的电视新闻短消息《钻井平台升起五星红旗》获得XX好新闻一等奖,在这条仅一分钟的新闻里,庄严却又激情澎湃的升国旗画面表达了钻井平台上石油工人对祖国的热爱。 但是它的背后是我和一名同事接到采访任务后,顶着七级的海上大风,乘坐颠簸不已的快艇来回行驶3个小时,站在只有几根绳子牵引的吊台上,带着几十斤重的摄像机和三脚架,在风浪中飘摇着登上亚洲最大的深海钻井平台的过程;是强烈的晕船反应让我晕头转向,呕吐不止,回到陆地上走路腿脚发软的感觉。 20xx年8月,盘锦防汛进入关键期,我和同事采制了机关干部在大堤上抗洪的新闻,画面展现了一幕幕抗洪防汛的真实场景。 为了采制这条新闻,我和两名男同事们在风雨交加,泥泞不已的防洪大堤上跋涉两个多小时,全身湿透,满身泥浆的走进各个单位的防汛帐篷,进行采访和拍摄。 当时雷电轰鸣,身上的手机响了多次,都不敢接,回来时实在走不动了,几乎瘫坐在泥水中,幸好遇到了来给抗洪人员送东西的一台越野吉普车,我们才得以搭车返回。 当时在很多艰难环境中采访时,不觉得有什么痛苦,因为有一种工作的信念在支撑着;而现在想来虽然多少有些后怕,却依然感谢那些难忘的经历丰富了我的人生。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石;把这两点结合好的就是关键要把人民作为新闻报道的主体。 多年来,我始终坚持新闻三贴近的原则,不怕辛苦劳累,深入到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采访拍摄基层群众。 田间地头、厂矿工地、郊区野外是我经常出入的新闻现场。 每天早出晚归,节假日加班自然平常,有时大年三十也在工作中度过。 过年当天我在寒风刺骨的滨海大道写过稿子;在年三十晚上的路灯下采访过守护绿地的园林工人;在春节晚会直播出时,在市民家里拍摄过人家四世同堂、欢度春节的画面。 工作中,我在以群众为主体的同时,也始终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把做好主题宣传当成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有效方式。

因为我知道,作为电视台这个主流媒体的记者,传播正能量,推出有利于团结稳定,加油鼓劲,正面宣传又深受群众欢迎的作品,这是我的责任也是义务。 20xx年初,我开始创办电视新闻专题栏目《在基层》,在主导思想上开创了省内以电视媒体引导领导干部到基层去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新闻报道形式。 伴随着《在基层》栏目走过的路程,上百个涉及百姓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和关注。 通过我们节目的拍摄,蓝色康桥小区H区两栋廉租楼被砸的对讲门得到了修复;XX县XX镇XX村的歪脚丫女孩马XX得到了政府送来了的电脑,为自己与外界沟通架起了一道崭新的桥梁;XX镇居民于XX一家五口终于申请到了梦寐以求的廉租房;告别了以往住大棚的日子;大伙房水库饮水工程异地交税,非常麻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盘锦港设备检测进展顺利,保证了港口的顺利运行;身有残疾的外来务工人员“赵虎姐”姐妹俩在盘锦落了户口,办理了低保边缘户救助证,解决了一连串的烦恼,对生活也充满了希望。

在工作中,作为电视新闻记者,我们每天都要面临“如履薄冰、如坐针毡、如释重负”三种状态。 在采制新闻时,身上担负着沉甸甸的责任,要考虑新闻的客观性、时效性,权威性等因素,所以如履薄冰;在新闻播出时,生怕有遗漏和差错,有对不住观众的地方,所以如坐针毡;在新闻播出后,如果没有什么负面声音,也没有什么批评指责,效果不错,才能如释重负。 我们每天都要在这种压力和煎熬中度过,虽然也有过抱怨,有过委屈,但是却从未有过甩手不干的想法。 这样的坚持不是为了那微薄的薪水,而是心中永远存在一份对于新闻事业的热爱,敬畏和执着。

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女记者,对于工作,我总是满怀激情和责任,不辱使命。 但是对于家庭我却亏欠很多,因为工作关系,每当年迈的父母或公婆因病住院时,我是那个只有晚上才能到医院照顾他们的孩子,白天病床前的悉心照顾和嘘寒问暖全部落到了丈夫和弟弟等其他家人的身上。 因为工作关系,我没参加过一次儿子幼儿园的亲子活动;他每天上学放学的接送基本上由丈夫全权负责;他去上辅导班,大部分都是爸爸或爷爷奶奶陪同;我许诺过节或者假日带他去玩儿的诺言往往都成了空话。 我从小由奶奶带大,和奶奶感情无比深厚。 在奶奶去世一周前,我回老家伺候她,她拉着我的手对我说的:“我好些了,你工作忙,快回去吧!”我当时以为奶奶会真的会好起来,就赶回了单位。 可是20xx年7月6日,当我在参加宣传部组织的去辽东湾新区集体采访时,奶奶与世长辞了。 她对我说的那句“我好些了,你工作忙,快回去吧!”成了她留给我的最后一遗言!!!

多年来,在长期忙碌的工作中,采访对象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让我感受到了被人信任的温暖;一个个获得省市大奖和观众认可的新闻作品让我享受到了敬业的成果;“辽宁省十佳新闻工作者”等荣誉让我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回顾往事,酸甜苦辣品尝过,悲欢离合经历过,但是对于新闻事业,我也从来不曾后悔过,更不曾放弃过。

黄河

因为我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情就是“我是一名电视新闻记者”!谢谢大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3

在得知这次演讲比赛的内容要求时,我不禁想起在从业之初就不停地追问的一个问题,也有刚入行的年轻记者问过我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怎样成为一名好记者?怎样写出一篇好新闻?”我想,这个问题一方面证明了我们对于新闻事业的热爱与激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面临最紧迫和焦虑的问题,无从化解。 所以我天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个人的体会。 我演讲的题目是汇聚正能量,讲述好故事。

从一名记者成长为记者站站长,梳理自己走过的从业历程,我个人认为一名好记者,要把“民之所需”和“党之所愿”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 换言之,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立场,坚持群众喜闻乐见的标准。 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就要坚持“四用”,也就是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客观世界,用自己的耳朵倾听人民的呼声,用自己的双脚深入基层,用自己的思考把握时代的脉搏,让采写的新闻“带着露珠”。

XX新区是全市向海发展的龙头。 我从新区成立之初,就一直在采写关于新区发展建设的新闻。 2007年5月,XX船业首艘大船下水,这是全省“五点一线”开发开放战略实施以来首次产出的成果,意义非同凡响。 大船下水之前,我和同事再次深入XX湾新区,对管委会领导、船厂职工和当地群众进行了详细的采访。 凭着几年积累的素材和敏锐的观察,写出了《“宏冠”高度:借“五点一线”转身向海》,获得了当年市“主题新闻宣传”特等奖和全省好新闻一等奖。 2010年我和同事驻XX新区采写出版《滨海专刊》,我们每天坐着30路公交车奔波于辽东湾新区和单位之间,深入到建设一线寻找最鲜活的新闻。 我们坚持高策划、新视角、深解读,一方面关注新区的发展建设,另一方面挖掘、整理辽东湾新区的历史,让人们在今昔对比中感受到辽东湾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坚定向海发展的信心。 疏港铁路通车后,我以《穿越百年的汽笛声》为题梳理了辽东湾新区的铁路发展史,让读者通过铁路的变迁了解XX的发展史;XX港建设升级,我们整理了新区的航运历史;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开学,专刊从1918年建成的扶轮小学入手,回顾了辽东湾新区百年教育史……还有XX新区的鱼雁文化、稻作文化、芦苇文化,我们不仅在真实客观地记录着辽东湾新区当下的发展,也在对XX新区的人文历史进行着整理和传承。 《滨海专刊》的出版得到了上下的认可,XX新区曾把《滨海专刊》寄到省沿海办作为成果汇报。 我想《滨海专刊》的成功,找准了“民之所需”和“党之所愿”的结合点。

再来谈谈我对于好新闻的一点浅薄的看法。 新闻学者李XX认为好新闻的标准是:清澈、简练、聚焦、有细节、有诱惑力、能唤起人们的好感。 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好新闻,就是把故事讲得精彩。 写好新闻的秘诀是什么?就在于讲故事。 故事讲精彩了,新闻就精彩了。

我在采写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好干部——周XX同志的先进事迹时,深刻感受到了这一点。 进入正式的采访之前,我做了大量的外围采访,包括周恩义同志当年的战友、曾经的同事、现在的下属、指导过的企业家、帮扶的贫困户,尽可能收集更多的素材。 在采访过程中,我一次次被感动着。 最初我是被周XX一个人感动着,随着采访的深入,我听到了他的同事、朋友身上的感人故事,并在他们发现了周恩义的影子,我被这个群体感动着。 我想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采访结束的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一遍一遍翻看采访笔记,梳理周恩义的事迹,用平等视角的“体验式”报道,选取鲜活的人物、生动的语言、难忘的场景讲述周XX的故事,还原一个忠于事业、勇于创新、扎根基层、淡泊名利的宣传干部形象。 功夫不负有心人,四篇通讯陆续发表之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我也在周XX的事迹宣讲中收获了精神上的洗礼和成长。 在这之后,我学习着一边“看见”和“记录”,一边“思考”和“沉淀”,让自己渐渐成为一个带着故事的人,一个能说出好故事的好记者。 ”

当代著名新闻记者穆青曾说过:“身处这样波澜壮阔的时代,如果能深下去,不怕吃苦,有为党和人民奉献的精神,用心去讴歌伟大时代的激情,就不怕写不出好东西来。 ”这句话适用于当下的XX,和身处其中的我们。

秋毫虽细握非轻,记者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录着,记录的是沉甸甸的责任。 我,还有我们,将继续记录时代大变革,见证城市新发展,传递社会正能量,把更多的人间故事,众生梦想讲给大家听。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4

接到这次“好记者讲好故事”的任务后,我一直在想:今天这个场合我应该讲什么样的故事?“好记者”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标准,但“好故事”应该有一个标准,那就是首先它能感动自己,其次这些故事能够传递一种精神、一种正能量、一种能代表这个时代的东西,我觉得这样的故事才是“好故事”!

从业15年,一直工作在新闻一线,接触了很多人,也看到了许多事,但是真正让我刻骨铭心的一次采访是2010年甘肃舟曲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现场。 为期10多天的采访让我对生命的价值、人性的力量和媒体人的责任和担当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2010年8月8号凌晨,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作为甘肃广电总台广播应急报道组成员,我于当天凌晨5点从兰州出发。到达舟曲后,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呆了!整个县城被几百米宽的泥石流给“豁”开了个大口子,临河建筑的二楼以下全部被水浸泡,县城很多街道塞满了淤泥……

当天下午,在三眼峪泥石流救援现场,我采访到了武警舟曲中队副中队长王伟。 这位后来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武警军官全家5口人遇难,这其中就包括他的妻子和腹中还未出生的孩子。 当晚那场罕见的山洪泥石流灾害袭来时,王伟带领战友舍生忘死,第一时间奋力抢救出23名遇险群众,但是他却没能回去看看离他们救援地点仅有500多米的家。 我采访他时,这位七尺男儿几度哽咽,采访过程中他接到了陕西老家姐姐的电话。 电话中,王伟一直叮嘱姐姐,千万不要让妈妈知道,能瞒一天是一天。 王伟告诉我,父母一直盼着能抱上孙子,妻子怀孕的时候就给孩子做了很多小衣服和虎头鞋。 母亲心脏不好,他生怕老人知道后会受不了。 王伟说的一句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他说:“当晚泥石流发生前我媳妇打给我的那个电话我没有接到,这是我终身的遗憾,现在我手机24小时开机,真希望有一天手机会响起来,而电话那头是我的家人。 ”说完他擦去眼泪,转身又钻进了身后的废墟。

事后,我不止一次在想,从人性的角度、从感情的角度出发,如果他撇下正在呼救的乡亲,直接奔回家里救援,毕竟只有500多米,那么被他一趟趟背出来的可能就是他怀孕的妻子、他的岳父岳母。 但是短短的500多米,王伟没有迈出脚步。 军人的职责,让他义无反顾地先抢救身边的遇险群众。 当时在现场指挥的甘南支队的支队长让王伟下去休息,王伟说:“队长,你就让我在现场参与救援吧,能多救一个老百姓我心里就好受一些……”

之后两年我又先后3次采访了王伟,其中有一次我和王伟一起去舟曲的追思园,1000多名遇难者的名字都刻在一面墙上,王伟妻子的名字在最下面一排,但是字体颜色和别的名字都有些不一样了。 后来我才知道,王伟一有空就来到这里跟妻子说话,不停抚摸妻子的名字。 铁骨铮铮的背后是一份深深的男儿情怀……

舟曲县月圆村,这是一个遭受了灭顶之灾的村落,整个村庄被泥石流夷为一片平地。 全村700多人,算上在外地打工和求学的,总共幸存59人。 老党员何建舟的妻子、两个孩子以及哥嫂全家共8位亲人遇难。 他强忍悲痛带领全村幸存群众冲上救灾第一线。 每天老何都玩命地干,把自己累到麻木,累到躺下起不来为止。 他说这样才能暂时忘记失去亲人的痛苦。 一周后,在村委会的废墟上,何建舟带领入党积极分子火线入党,面向党旗庄严宣誓时,在场的11名党员全都泪流满面,因为他们家家都有亲人遇难。 在现场我采访了入党积极分子李彦平,我问他为什么要入党?李彦平说:“没别的,这些老党员每天干的事我都看在眼里,我想跟着他们干!”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是却道出了当时老百姓的心声:“党员永远是灾区群众的主心骨!”

在舟曲,我每天都被人性的光辉所感动,也被各种场景所震撼。 在三眼峪,近2万人的救援场面让我震撼;在白龙江,爆破堰塞湖升起的巨大水墙让我震撼;在县城外,各种救援车辆排了十几公里的场景让我震撼。 子弟兵的绿色、消防战士的橙色、防疫人员的白色、特警的黑色、交通警察的蓝色,还有国旗、党旗、军旗、团旗、党员的袖章、志愿者的丝带这些在灾区随处可见的红色,在这个时候显得那么鲜艳。 在救灾现场我看到了从兰州赶来的回族群众,也见到了从甘南周边县区寺庙里前来救灾的藏族僧侣,还有那些每天来回奔波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

黄土地

说到志愿者,我给大家讲述一个来自重庆的22岁志愿者的故事。 在舟曲,有一天已经凌晨1点多了,我写完稿件去上卫生间,在走廊过道的一个角落里坐着一位瘦弱的小伙子,地上铺着两张报纸,他卷着裤管、光着脚在那坐着。 直觉告诉我他应该是个志愿者,当我想采访他时,小伙子很抵触:“我刚到,什么都没干,你别采访我。 ”我说那你讲讲你是怎么到舟曲的吧。 小伙子告诉我,他来自重庆,是一个汽车厂的装配工,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要去灾区当志愿者,家人极力反对没有去成。 2010年4月玉树地震,他们的车到西宁又被劝返。 小伙子说这次舟曲我一定要去志愿者!他从网上约了7名同伴一同前往舟曲,当车行至四川北部时突遇暴雨,许多道路被冲毁,同行的7人都打了退堂鼓。 但是小伙子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翻山!他走进大山一天一夜,绕过那段被冲毁的道路,然后又搭了6趟顺车来到舟曲两河口镇。 当时因为交通管制,非救援车辆不让进城,小伙子就硬生生走了17公里走进了舟曲县城。 当晚我见到他时,他因为脚疼得睡不着,所以才坐在那里。 听完他的叙述后,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们常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90后是没有长大的一代,可我想说的是,80后、90后一样能挺起中国的脊梁!

当记者十几年,地震、滑坡、泥石流、矿难、火灾、毒气泄露、暗访……这些采访我都是冲在第一线,常有朋友问我:你哪来那么多的热情?我觉得,首先我非常感谢记者这个职业,因为它给了我一个平台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对生活的感悟,他们生命中的闪光点,都在滋养着我,让我永远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我很庆幸我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也庆幸我从事了一个我非常挚爱的职业,今后再有任何急难险重的事情发生,我依然会义无反顾地冲上第一线,因为我是一名记者!

在你旅游的时候,有哪些好看的旅游景点照片

祖国那么大,美丽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在我所去过的地方里,最美的是祖国最南端,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远离城市,海水透明度可达40米,海水在阳光下,不同深度呈现不同颜色,浅绿色,浅蓝色,深蓝色,非常美丽。 另一个美丽的地方就是云南梅里雪山脚下的雨崩村。 雨崩村被群山环抱,与世隔绝,风景超级漂亮,被称为离天堂最近的地方,现实中的世外桃源。 神仙居住的地方。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每当节假日或休闲时便喜欢到外地去 旅游 。 在旅行中不仅观看美景,而且喜欢把美景拍下留作美好的记忆,是每个旅行者喜欢做的事情。 我也喜欢欣赏美景,喜欢把自己装入美景中,留下永远美丽的画面,所以旅行中会拍下很多照片,并时常翻出来观看和欣赏。 在旅行中拍照时,即可拍下美丽的风景,又可拍下人物环境照,这样在日后欣赏时既知道是在什么地方?也知道自己看到什么样的景色? 拍摄环境人像照时,可使用九宫格拍摄环境人像,而且画面不要太满。 要选择好背景画面将人物放在九宫格的焦点,或画面的三分之一处。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助你。 难得的秋色,在我人生的旅途上,记下了浓浓的底色。 我翻了又翻,它们是那样的沉稳,又是那样的丰厚,夺目而感人。 大自然给了我无尽的深思。 想想那些树,想想那些颜色,想想那些远处的牛羊,人群,茅屋,是多么的让人回味呀!他们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画的世界里,那么自由奔放,无拘无束,听着落叶的跑声,以及它们的欢唱,你不醉才怪。 我真的醉了,为秋色所醉,为眼前美好的景色所醉。 人到了这样一个世界,被秋色灌醉之后,自然而然就会吟起诗来。 我在为秋色吟诗,而秋天的树叶,衰草不断地为我鼓掌。 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就是我在旅行中,拍下最美的照片的真实感受。 旅行的时候,你是不是经常在担心旅行怎么拍照,是不是脑子里想来想去都想不出有多少个拍照姿势,所以一般用来用去都是那些剪刀手或者嘟嘟嘴啊,这些拍照姿势怎么够呢,为了不想让大家的旅程有所遗憾,今天我就用7张照片告诉大家旅行拍照的7个拍照姿势,告诉你怎么在边旅行的过程中边拍拍拍。 1、美好放肆的笑容旅行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既然是美好的事情,那就该美好的笑,肆无忌惮的笑,让你的照片变得有光彩,让看照片的人也感受到你内心的喜悦。 2、不看镜头、打死都不看镜头首先说说不看镜头的好处,第一:不看镜头就不紧张,所以就不存在表情不自然紧张等问题;第二:拍出来的效果也更加自然;第三:还有就是意境很是显逼格。 3、用你的背景说你的旅行故事拍旅行照片的时候,不想被拍脸,又想拍出旅行的感觉的话,你可以背过身去,让你的背影融入风景,用神秘的背景说说你的旅行故事。 4、拥抱好看的风景每到一个地方、感受山河秀丽、大好风景,你都可以大胆的张开双臂,拥抱她、感受她,做陶醉享受的样子,哈哈哈。 5、逆光照旅行和逆光照似乎成为了绝配,所以怎么可以少得了在旅途中来一张唯美的逆光照,把自己放在美美的风景里、陶醉在柔和的光线里,浪漫极了。 6、走路的感觉旅行就是一个走走停停的过程,要想拍出好看的旅拍照,就一定要拍一张你走在风景里的样子,那是表情最自然的展现,也是最最简单的拍照姿势,只要记住不要太夸张或者低着头就好了。 7、开心跳动每到一处好看的风景,有时总是抑制不了心中的兴奋,蹦蹦跳跳,所以,这时候,你就可以让帮你拍照的人开启连拍模式,来几张跳动时的连拍总有一张是你最满意的。 好了,以上就是我翻看很多喜欢旅行爱好者的朋友圈总结出来的7个拍照姿势,虽然只有简单的7张照片,但是,学好这7个,就不愁旅行不知道怎么拍照了,保证你也能拍旅行高格调的照片。 这个问题,想必很多人都能给出令题主满意的答案。 因为每个人每一次出去旅行,都会有自己最爱的照片,可能一张、两张,可能许多张。 而这些照片,正是记录了旅行中美好的瞬间和美好的回忆。 其实,旅行中我最爱的照片也有很多,但既是自己最爱又具有 社会 意义的照片,却并不多。 所以,我选出的这三张,不仅记录了我旅行中的美好,也反映了景区当地在生态环保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先简单科普一下:湿地、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 所以,我挑选的照片与它们有关。 我的最爱照片之一:拉姆央措湖湿地 2017年秋天的一次旅行,我来到香格里拉的拉姆央措湖。 湖并不大,仿佛一眼可以望尽。 中午阳光很好,甜甜地穿过树梢,时而蜜一般沾在我身上。 彼时,游客稀少。 我沿着湖边漫步、拍照。 这里的安静是我所喜欢,所爱的安静。 我记录下与湖有关的景致,通过指示牌了解到,拉姆央措湖湿地和香格里拉的其他湿地一样,生态功能齐全,不仅高原湿地特征植物种类丰富,而且也是高原水禽的栖息乐园,不仅有改善周围环境和小气候的作用,还是松赞林景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的最爱照片之二:属都湖的莽莽森林 属都湖位于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内,海拔3600多米,围绕湖的周边全是莽莽森林,满眼苍翠,绿得养眼。 当我们从景区的交通车上下来,立刻觉得来到了世外桃源一般。 蓝天上,白云如棉花糖,蓝天下是完美得一丝不苟的森林,森林脚下是绿油油的草甸,草甸上是四散的马儿在低头吃草。 环湖栈道上,时而跑出来一两只小松鼠,如同迎宾欢迎我们的到来。 可以说,是这一山又一山的森林,养育了黑颈鹤、藏马鸡、猕猴这些珍禽异兽,调节了香格里拉的气候环境。 我的最爱照片之三:攀牙湾的大海和红树林 攀牙湾,有泰国“小桂林”之美誉。 山峰耸峙,怪石嶙峋,星罗棋布。 我们乘坐在“长尾船”上,机动船乘风破浪,一路高歌。 阳光茂盛,海风习习。 大海深蓝,漂亮的水母,引起大家的惊呼。 鱼儿跃出水面,你追我赶。 一路上旅行体验非常好。 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上,竟看见了成片成片的红树林。 这是继海南之后,我第二次遇见这种神奇的植物了。 总结 综上所述,这就是我旅行中最爱的三张照片,记录了我旅行中的美好,并与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有关。 这些照片分别呈现了景区当地对湿地、森林和海洋(以及海洋中的有关植物)的保护情况。 我也希望通过这些照片,能增强 社会 各界对地球三大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 希望我的这一回答,能让您满意!手机相册里有一组心仪的照片,这组照片拍摄于贵州桐梓娄山关。 娄山关也是2020年贵州之行的其中一站。 桐梓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娄山关可是名闻遐迩,而娄山关就深藏于桐梓的大山之中。 《忆秦娥 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相信毛主席的这首《忆秦娥娄山关》很多人都读过甚至会背,但是你知道毛主席的这首词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吗? 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定了毛主席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随后毛主席指挥红军在娄山关打了第一个大胜仗,并写出了这首荡气回肠的《忆秦娥 娄山关》从此中国革命一个胜利接着另一个胜利,最终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 娄山关奇峰突起,峭壁悬崖,密林遮日,风光绮旎,已经成为红色 旅游 的重要目的地。 这里同时也是气候凉爽的避暑胜地。 这里是重庆进入贵州的第一站,虽然离重庆相隔很近,但是气候却是截然不同。 盛夏酷暑下的重庆市民纷纷来到这里避暑,特别是一些重庆的退休老人,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 这里好不好?您看了文中的这些照片,见证了娄山关景区的美好,相信可能就会有一些了解。 娄山关,如此美好的的红色 旅游 胜地你喜欢吗? 2012年6月12日,第一次来到珠穆朗玛峰前,仰望心中一直神往的圣山。 多少年的期盼,多少次在心中默默祈祷,今天,终于如愿。 在静默中等待着落日余晖待你而归,等待着夕阳燃烧染红山尖的那一刻。 可能是因为激动而莽撞,我竟然仅仅穿着一条薄薄的单裤上珠峰。 咧咧的寒风撕扯着天黑前的高原,残暴地撕裂着我颤抖的肌体。 我只好利用一堆玛尼石做掩体,减少寒风对我的撕割。 当夕阳抹红珠峰山尖的瞬间,我毅然决然爬出掩体,端起相机,以绒布寺的白塔为前景,拍下了这张终身难忘的照片。 红叶王国乌旦塔拉 额尔古纳湿地蜿蜒的河流。 呼伦贝尔大草原大地的柔美曲线。 海河日出 老边沟的秋色 神奇的波浪谷 展现北国山岳之美的兴隆山 展示森林、草原之美的桦树沟 雾漫小东江的神韵 震撼人心的大峡谷 最美海湾石梅湾 华北最美的草原 阿尔山森林公园之美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用我美好旅程记录的照片是否能满足您的问题呢?一段旅程,照片是最好的回忆,即使随手拍的,都会留下众多美好的回忆,现在就将去年云南-广西-海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一行的美好回忆与大家一同分享。 广西百色的百色起义纪念馆,中心花园是邓爷爷的雕塑,到这里缅怀革命先烈,照片中提黄色袋子的老人刚烧完纸,可能家里有亲人在起义中牺牲了。 再次向所有的革命先烈致敬。 广西东兴市的万尾金滩,云层中透出夕阳,沙滩的水不是很干净。 大清国五号界碑,东兴口岸旁的北仑河大桥下,清光绪十三年(1890年)钦州知州李受彤所立,距今已有100多年的 历史 了,这里曾经是代表中越边境的界碑。 北仑河畔的一幢毁坏的房屋,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战争遗址,虽已进入和平年代,战争的创伤要永远铭记。 防城港的白浪滩,只记得前面凉棚里卖的冰椰子清凉解渴。 开着小车搭轮船,跨海去海南,当时总是担心轮船颠簸怎么办?车会不会都撞做一团。 其实,船很平稳。 台风来的时候,风浪太大,会停航。 海南儋州的海花岛,这个岛是人工填海造地开发的房地产。 海口的骑楼老街,是海口市一处最具特色的街道景观。 其中最古老的建筑四牌楼建于南宋,至今有700多年 历史 。 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也是航天科普中心,在这里发射长征5号和长征7号运载火箭。 这里是文昌一处小众景点,二十世纪初,文昌松树下村的符氏三兄弟在家乡无立足之地,为了生计,三兄弟远涉重洋,赴新加坡经商,符氏三兄弟在橡胶行业发了大财。 发迹后于1915年,符氏三兄弟回乡开始建造这间房屋。 一直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海南也遭殃,符氏三兄弟为避祸乱,举家迁往新加坡。 从此这栋东南亚风格的豪宅开始逐渐破败,以至于有了鬼宅的称号。 海南万宁希尔顿酒店的游泳池非常棒,可惜的是因为靠海,房间非常潮湿,被子和枕头都有潮湿发霉的味道。 三亚亚特兰蒂斯棠岸民宿,公寓下就是游泳池,远眺大海,到海边步行不超过10分钟,这是整个旅程住的最舒适的地方,只是吃饭麻烦一些,需要点外卖,或自己开车出去。 三亚免税店,其他景点没有见有多少游客,只有免税店里人山人海。 琼海市的红色娘子军纪念园,阴雨绵绵,也代表了缅怀革命先烈时的沉重心情。 从海南岛返回大陆,进入湛江后第一次见到紫金花。 广西北海的银滩,人很少,不过海水还是比较清的。 广西桂林的日月塔又称金塔银塔、情侣塔;日塔别名叫金塔,月塔别名叫银塔,所以也有金银塔之称。 记得上次来的时候还只有一个塔。 广西阳朔西街,又是一个完全商业化的古镇,街口的啤酒鱼最便宜的鱼也要我185一斤,果断转身离去。 刀太快,我反应更快! 贵州的双龙古镇,怎么看这都是人工古镇,玩了这么多古镇,也许已经古镇免疫了。 回答了! 我在国内国外各地的旅行途中,见过不同地域,不同季节,不同文化的风景名胜,印象最深的就是以下几组照片,它记录了我在 旅游 中所看见的最美风景,有雪山,河流,沙漠,湖泊湿地,名山大川,也有不同风格的建筑物等风景名胜, 图一,是新疆吾尔自治区博乐市境内“赛里木湖”景区拍摄的雪景照。 图二,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景区拍摄,也是宁夏平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图三,是新加坡城市像征,狮城拍摄的地标建筑狮。 图四,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著名古迹比萨斜塔。 图五,是江西庐山风景区啥潘口拍摄的日出。 图六,云南石林主要打卡点 图七,重庆綦江高庙纸片岩 图八,是山东省烟台市海边拍摄的日出东海。 图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天池风景区 图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可可托海风景区的神钟山。 图十一,山东省大连市海边拍摄的海鸥。 图十二,河南太行山 回答完毕,谢谢!

延安的女儿导演简介

1958年,池谷熏(kaoru ikeya)诞生于繁华的东京,她的学术之旅始于同志社大学文学部,专攻美学。 毕业后,她凭借对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洞察,选择了电视纪录片作为她的创作舞台。 从90年代起,池谷导演的目光聚焦于中国,积极地在那里进行实地采访和创作。

黄土地

1997年,她创立了Production Ren Universe Cor.,这个平台成为她展现中国题材作品的舞台。 她的作品丰富多样,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有电影作品,如揭示历史故事的《延安的女儿》和探讨社会现象的《蚂蚁部队》。 在电视纪录片领域,她更是成果累累,如1990年的《告白・迷路者》,1991年的《唐人街》和《独生子女》,以及1992年的《客家圆楼》等,每一部都深入剖析了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

特别是1994年的《黄土地的今天》,这部作品荣获了第35届蒙特利尔国际电视节的金奖,这是对她对中国土地和人民深刻理解的最好肯定。 接下来的岁月里,她继续创作如1995年的《广州青春留言》和《从福建出发去欧洲》,以及1999年的《通往中国巨大市场的风波》等作品,每一部都承载着她对中国独特视角的探索和表达。

池谷熏,这位以中国为灵感源泉的导演,用她的镜头记录下了中国的故事,她的作品不仅是视觉的艺术,更是对人性和命运深度解读的见证。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huangtou/26640.html
自贸区升级将更好促进中国东盟互利共赢 和音
何以中国·五星出东方丨吐鲁番民间舞蹈纳孜库姆 感受新疆人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