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连线 安居乐业 外国青年观中国

原标题:全球连线|外国青年观中国:安居乐业

来自马达加斯加的里亚娜已在中国生活十余年

身为池州学院法语教师的她

和同样来自马达加斯加的摄影师丈夫

生活在风景秀丽的安徽省池州市

工作之余,他们已在中国近20座城市旅行打卡

里亚娜说,她的家人也一直喜爱并向往中国

希望通过语言培训为中国和马达加斯加两国间搭起“桥梁”

并计划着把家人接来中国旅游观光、长久居住

“我会继续探寻、发现这个国家的更多美好。

留在这里有无限的可能性,未来就在这里。”

监制:李云路、郭鑫、陈尚营

记者:马欣然、何曦悦、戴威、胡锐、白斌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中国的人均GDP不高,但生活水平高,美国专家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GDP是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我国的GDP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建设一直就处于一个快车道上,因此国内生产总值也进一步的提高,不过中国的人均GDP就并不怎么样了?主要也是因为中国人口巨大的基数,造成这样一种现象的,中国人口无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但过多的人口也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压力。

不过西方外国人来到中国,总是会为中国城市建设的繁华而感到赞叹,尤其是个人消费水平,西方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人均GDP虽然不高,但是其消费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为何中国人均GDP不高,但是人均消费水平高,这在世界经济范围内,也是一个独特的难题,但是美国一部分经济学家有这样几个认识。

首先就是中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比较高,这一点毋庸置疑,中国是现代化城市建设最快的国家之一,比如近些年来的高铁、高速公路等等建设方面,中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而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且中国城市交通,尤其是公交、地铁的建设,也逐渐走上了快车道使得人们在出行以及消费上拥有极大的便利性,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前往各个地方,购买产品,为生活服务。

还有中国的网上购物,中国是网络购物发展最快的国家,各种各样的渠道以及保障服务,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加上商品种类的繁多,极大的刺激了消费水平,这一点也让西方国家望洋兴叹,中国生产的产品价格低廉,但是结实耐用,使得中国人虽然收入不高,但是基本的物质生活都能得到一定的满足。

中国人在娱乐上的开销一直都比较小,这一点比起西方国家来说一直都有很大差距,但是不得不说,西方一些国家中,人均花费在娱乐上的费用更多,而这一部分也是会被记入GDP,但是在中国,对于知识付费的观念尚且不新颖,我们大多都是通过购买版权,然后免费提供给大众服务,这样中国人在娱乐上的消费就会很低。达到人人都满足的特点。

实际上这也是中国为什么GDP不高,但是消费水平高的原因,但总体来看,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值得赞许的地方是,中国在经济建设上的成就,尤其是在城市化建设的道路上,中国人始终秉持埋头苦干的精神,使得我们的国家进一步发展壮大,这其中,离不开每一个国人辛勤的劳动和努力。

外国人最羡慕中国哪一个朝代,正式官员每年可享休假77天,而且还很富有?

说到放假,大多数人最想做的事情便是睡他个三天三夜吧,吃了睡,睡了吃,这样的生活堪称幸福吧!而在我国宋朝,尤其是北宋时期,凡是朝廷的官员都可以享受假期带来的快乐,据史料记载,凡是朝廷的正式官员均可以享受77天的假期生活,除此之外还有特别的假期。看到如此长的假期,不禁让外国人羡慕。

宋真宗,宋朝的第三位皇帝,据史料记载,在他的统治之下,经济发展的井井有条、社会的发展也比较安定,百姓的生活出现了咸平之治。而《清明上河图》所显示的内容就是北宋时期,经济的繁荣,老百姓的安居乐业。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首诗,对于现在的我们耳熟能详吧,这首诗便是出自于宋真宗赵恒之手。宋真宗在当时不仅政治颇有建树,文学上也是很有造诣的,宋朝的官员在赵恒的带领下,官风一片清廉。

在古代,大都认为,为官者难,当着官者累,为了自己的官职,不仅要日夜奔波还要每日牵肠挂肚,自己稍有不好,可能乌纱帽就没有了,那些朝廷的核心官员,生活的更如狗一样,没日没夜的操劳。可是在宋朝的官场虽然严格但是并非如上述那般可怕,在宋朝,除了皇上规定的法定节假日,如果特殊安排,还会有一些其他的假期。就朝廷的正式官员来讲,他们的休假一般为77天,若赶上特殊时期,假期还会延长,除此之外,全国还有一些其他的除了朝廷的官吏有假期外,那些基层的工作人员也是有假期可以享受的。

生活在宋朝的官员,不仅拥有属于自己的黄金周还可以享受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欢乐,而生活在宋朝的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更是每个人布的向往。经济发达、政治廉明、百姓安居乐业,可谓是天上人间,个有逍遥。也是如此,不得不使外国人羡慕中国的生活。

有人说中国的年轻一代已不再崇洋是真的吗?你怎么看?

中国的年轻一代正在跳出西方话语体系的框框,依照现实发展的逻辑来考虑“我们怎么样”“中国需要什么”,而不是“西方怎么看”自信,如今正成为新时代青年身上越来越闪亮的“光环”。

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则报道,称如今中国的年轻人不再崇洋,他们对祖国的发展和前景普遍自信,在这一代人看来,当下的中国已经成为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里“力量与稳定的灯塔”。

无独有偶,英国某基金会发布的一项调查也显示,中国青年对未来最为乐观自信。29%的中国受访者表示,他们觉得中国是安居乐业之所,因为在这里“只要勤奋就能出人头地”。约93%的中国受访者还因为医药、可再生能源和计算机等技术的进步而对未来充满希望。相比之下,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青年则相对较为悲观。

观察国内舆论中的年轻人形象,会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年轻人的形象越来越转向积极正面。昔日被加诸年轻人身上的“叛逆”“自我”等标签逐渐被“自信”“担当”等正面评价取代。特别是年轻一代对西方的态度,更耐人寻味:面对西方的一些“傲慢与偏见”,他们不再卑怯、沉默,而是理直气壮地“怼”回去;有的更以“自黑”的方式调侃——这种“回怼”和“自黑”不仅仅出于自尊,更是发自肺腑的自信。

年轻一代的“集体自信”,无疑来自于中国的日益发展和强大。由于近代的屈辱史,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不少人在如何面对西方这个问题上,是缺少点自信和底气的。即便是向西方说“不”,在方式上也往往是激烈多于平和——这似乎成了一种饱受创伤后的应激反应。而如今,以9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年轻人,或许可以称之为近代以来最能“平视”西方的一代。他们生活和成长的时代,物质条件更加优渥、信息获取更加便利、眼界视野更加宽阔,这让他们并不天然认为“西方比中国好”,也因此更加自信平和,更加懂得把这种自信、平和与爱国、自强有机结合起来。

这种心态和观念的变化,无疑将深远地影响中国的未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中国正在从一个“追赶者”逐渐转变为“开创者”,接下来的路怎么走?西方可资借鉴的经验越来越少,只有依靠自身的创造力,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路。令人欣喜的是,中国的年轻一代正在跳出西方话语体系的框框,依照现实发展的逻辑来考虑“我们怎么样”“中国需要什么”,而不是“西方怎么看”。这种发自心底的集体自信,必然有助于弥合心理卑怯,重建中国自身的话语体系。从这方面说,年轻一代的“集体自信”,正是当下中国最为需要的精神。

年轻一代正自信地走向舞台中央,时代也正为他们供给越来越多的机会,方方面面都在呼唤年轻力量的加入,丰富多彩的世界在等待年轻人去探索。一个古老国度正以独有的航线驶向现代化,而她的年轻人们,正满怀自信,走在建功立业的大道上。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chuangtou/3179.html
市场推算日央行已投入8万亿日元干预汇市
五一! !深圳车市火爆 实探丨车展 一位难求 决战 多家车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