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把ESG融入业务 还得靠OKR

文 | 雪小顽

编辑 | 苏建勋

企业如何把ESG融入业务,是ESG圈讨论最多、也最头疼的问题。

“ESG战略制定得很好,但落在业务上推不动。”不止一位ESG从业者表达过这种无奈。

有一种解决办法正在流行——把ESG作为绩效考核,和高管薪酬挂钩。换句话说, ESG,成了企业高管身上的OKR。 很多大公司,尤其是外企和互联网大厂,已经在做这件事。比如最近一个月内公布把ESG指标和高管薪酬挂钩的,就有乐高和蚂蚁。

乐高5月宣布,从2024年起,把范围1和范围2的碳排放,以及一小部分范围3(商务旅行),纳入包括公司高管在内的全体员工奖金考核机制。公司之后对范围3的考核类别还会扩大。

乐高2023年可持续报告截图

蚂蚁集团也在6月最新发布的《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提出,首次将风险管理和ESG可持续发展纳入公司年度考核并与高管薪酬挂钩。

想让ESG落地,从一个部门的事变成所有部门的事,不能指望员工们为爱发电。从OKR切入,是推进ESG执行的关键一步。

从悬浮的战略,到关系个人利益的OKR, 这股ESG风潮势必会在企业内部掀起一场组织管理变革。 无论是管理层、ESG团队还是业务部门,都需要做好准备,迎接这场变革中的考验、质疑、阵痛,以及新的机遇。

01 像管理业务那样,去管理ESG

CEO坐镇,用5个多小时开会,逐个过每一位业务高管在ESG方面的OKR。

这是企业里真实发生的场景。高管们都很熟悉业务,可当业务关联起ESG,他们对OKR的表述则不够成熟: 有的只谈愿景、价值观,有的直接照搬业务指标。 这反映出,身处这场变革中心的企业高管们,他们对ESG的认知和态度,进而把ESG融入业务的能力,都尚在早期,需要一个调试升级的过程。

这也情有可原。无论对企业还是高管个体,推行ESG,都没有太多成熟先例可以直接抄作业。大公司普遍用OKR、薪酬考核这种方式,是参照了相对成熟的业务管理方法去做ESG管理—— 切换到业务的视角去打开ESG,二者才会有更多融合的可能。

过去几个月,国内ESG政策标准密集出台,这波确定性趋势下,企业端频频发力ESG管理。其中一个最明显的现象是,新成立的ESG委员会数量显著增加。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今年一季度有36家A股公司新设ESG委员会,或将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变更为ESG委员会。

ESG带来了企业组织架构上的改变,但外界更关注的是,设立新机构是一纸表面文章,还是真能推动ESG落地。有多位专家学者建议, 评判ESG委员会是空架子还是真起效,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建立ESG绩效考核体系。

对企业来说,把ESG指标和高管薪酬挂钩,正是建立这套新绩效考核体系的第一步。

02 别让完美成为ESG的敌人

变革难免引发争议甚至抵触,尤其是涉及个人的钱袋子。

36碳曾了解到,有的企业ESG团队想说服业务高管接受ESG指标,会经历一场艰难的谈话: 业务方会质疑减碳绩效为什么要压在自己身上,ESG和业务有什么关系。

这种情况有所改变。ESG的确定性趋势越来越明显,各行业对ESG与业务融合的讨论越来越多,ESG的商业效益逐渐显露……这些都让业务部门看到了ESG在更多维度的价值,也看到了它和自己业务的相关性。

反映在实践中,业务方对ESG工作的配合度比之前更高:会更主动地提供数据、更关心公司的ESG报告编制进展,也希望自己的工作有机会被写入报告。

从更新治理架构、结合业务设定ESG指标,到改变发生,一些企业正慢慢趟出了一条ESG落地之路。 但更多企业还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没有系统性地推进ESG工作 ,ESG还被认为是某个团队一家的事情没有和业务部门、公司日常运营真正结合。

各大公司相继将ESG绩效与业务高管的薪酬挂钩,这给很多想做好ESG,却苦于门道难寻的企业打了个样,提供了更有实操性的方法论。

当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ESG变成一种OKR薪酬考核,或许有人会觉得这种执行方式简单粗暴。但现实中,企业做ESG不可能一步到位,用完美主义的高标准去要求企业,未免有些苛求。 从制定OKR开始先迈出一步,是企业管理好ESG,进而推动ESG真正落地的有力抓手。

企业做ESG,先完成、再完美。


KPI和OKR,绩效管理到底怎么做

随着谷歌独特的OKR考核方式被硅谷不少高大上的公司运用,OKR一下子被许多企业热捧。 OKR不是聚焦于目标,而是更加聚焦于个人的重要领域。 OKR不再像一个传统的绩效考核工具,而更像是一个目标管理工具:OKR要求雇员在与组织目标保持一定的前提下,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而KPI是在组织目标下,完成自己岗位所要完成的绩效部分,可见立意没有OKR高。 但OKR绝不是简单的“自我完善”,它与KPI不同的是,OKR要求员工走出“舒适区”,最好超出能力范围。 它是一个挑战自我极限的指标,是需要个人不断追求的精深领域,只有这样的“精、专”才能有更多的上升空间。 一个100%被完成的OKR几乎没有任何推动作用,而完成了70%的OKR才近乎完美——知道极限在哪里,才有更大的进步。 那么,OKR对于绩效管理的意义何在?谁也无法回避这个时代人的特质:自我管理。 而“KR”(关键结果)是可量化部分,是对前面设定好的Objective过程性或结果性描述。 比如,我们常会描述一个结果即“下半年要取得成功”,但是何时、保种程度算是成功完全没有清晰量化。 因此,如果说“12月1日以前,用户量达到50万”,这就是一个“KR”。 因此,OKR是一个先有O(目标),再量化KR(关键结果),最后去实现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OKR表现出的效果是更加公开透明,因为目标和结果就是那么一目了然,而OKR打分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公司用分值打分,还有的公司是用颜色来打分等等。 我们以往常说,“目标是要跳起来够”的取法乎上,因此,OKR不一定要拿满分,因为满分说明你目标制定的野心不够,下期OKR制定则需要调整。 而分数太低的话,要通过分析工作数据,找到下期的OKR改进办法。 从来都没有完美的工具完美,一直都存在于想象里。 如果真有一个完美的绩效考核工具出现,相信你的员工也会崩溃,“那太让人窒息了”。 KPI和OKR作为如今常用的两款绩效工具,并无孰优孰劣。 如果是完全工业化时代的工种,像饭店服务员、流水线工人、客服人员、银行柜员等工种,KPI就是最适合的绩效工具,清晰量化,因为目标和结果一目了然。 而对于工程师来说,用KPI衡量工作可以吗?有的公司会将写出多少行代码作为KPI指标,但代码量能代表目标和结果吗?事实上,还要聚焦于重要领域和项目成果。 因此,KPI,可以说是一个行动导向的工具,即要我做的事;而OKR,致力于一个结果导向的“监控我要做的事”。 其管理初衷和方式有异,但依然离不开“过程和结果”。 因此,当我们大喊去KPI之时,不妨先想想我们企业的业务单元,到底适合用KPI还是OKR,亦或不再一刀切。 考核回归本质现代的绩效管理的工具,最知名的莫过于MBO(目标管理)、BSC(平衡计分卡)、KPI(关键绩效指标)了。 而如今流行的OKR搅动了无数HR的神经,使HR们如坐针毡。 可事实上,真有这么悬吗?难道,用传统的考评方式就无法激励员工吗?当然不是。 方法是传统的,但考评的要素和指标,却在随着时代的变化、企业的战略目标等变化而不断的调整。 当企业都在云组织化,人力资源部门被打散、冲击,甚至可能被取代时,你是否想过,在这种组织变革之下,发生变革的何止HR部门一个?而HR不仅不会成为炮灰,反而会像蒲公英一样,渗透到组织的每一个小的生命体中,或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业务伙伴。 人力资源管理者请沉下心来,利用好新兴的技术手段,不求最好但求最适合的方式,始终不忘以实现提升绩效为目标。 不以绩效改善及组织目标实现为根本的绩效管理,就是耍流氓!别再为考评工具纠结,勿忘绩效改善的初心。

okr与kpi对组织员工有什么要求

一、OKR定义。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全称为“目标和主要成果”,是企业进行目标管理的一个简单有效的系统,能够将目标管理自上而下贯穿到基层。 这套系统由英特尔公司制定,在谷歌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被投资者约翰·都尔(John-Doerr)引入谷歌,并一直沿用至今。 二、制定OKR的基本方法首先,要设定一个“目标”(Objective),这个目标不必是确切的、可衡量的,例如“我想让我的网站更好”;然后,设定若干可以量化的“关键结果”(Key Results),用来帮助自己实现目标,例如“让网站速度加快30%”或者“融入度提升15%”之类的具体目标。 OKR既有年度OKR,也有季度OKR,年度OKR统领全年,但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以及时调整;季度OKR则是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的。 从公司、团队、经理到个人都有不同层级的OKR,所有这些OKR共同确保公司按计划正常运营。 每季度可制定4到6个OKR,目标太多也会令人焦头烂额。 到了季度末,员工需要给自己的关键结果打分——这个打分过程只需花费几分钟时间,分数的范围在0到1分之间,而最理想的得分是在0.6到0.7之间。 如果达到1分,说明目标定得太低;如果低于0.4分,则说明工作方法可能存在问题。 三、OKR的基本要求1、最多5个O,每个O最多4个KRs。 2、所有人都必须协同,不能出现任何命令形式。 四、OKR对组织员工的要求 1、所有人都必须协同,不能出现任何命令形式。 2、百分之六十的O最初来源于底层,下面的人的声音应该被听到,这样大家工作会更有动力。 3、OKRs并不是绩效评估的工具。 对个人来说,它起到很好的回顾作用。 能快速明了地让自己看到我做了什么,成绩是怎么样。 4、可设置一个 联合会组织来保证每个人都朝同样的目标行进。 (事实上OKRs实施过程中,你能够获得大家的认可和帮助,这是很有趣的事情)

我想成为企业策划人,应该学什么专业好?

营销专业和广告策划专业都非常重要,我本人是学广告策划的,曾在大型企业做过四年企划。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chuangtou/34321.html
女司机致1死7伤案 不宜评定刑责能力 不构成精神疾病 重新鉴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