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效果堪比降糖药!血压血脂也更好! 吃饭一个改变

一提到高血糖、糖尿病,大多数人首先想到依赖降糖药物。没错,我们除按医嘱药物治疗外,也更应注重生活方式的调整与饮食方式的优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 在日常饮食上做出一点改变,也能起到一定降糖的效果,并且效果还不错,可谓是堪比降糖药

董乃德 摄

吃饭一个改变,降糖效果堪比降糖药!

想要更好地降血糖,可以在饮食上适当做出一个改变: 一周7天里有2天少吃点,对控制血糖效果更好 。2024年6月21日,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郭立新教授等人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 JAMA Network Open 上发表了一项随机临床研究发现: 与降糖药物相比,“5+2轻断食”即一周7天里有2天少吃一点,血糖水平下降幅度最大,体重减轻幅度最大,或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早期2型糖尿病干预方法 。 ①

研究截图

这项研究共纳入我国405名成年参与者,他们平均年龄为45.5岁。并且他们在一年内诊断为2型糖尿病,且在过去的3个月内未使用过降糖药物。然后按1:1: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降糖药物“二甲双胍、恩格列净”,或“5+2轻断食”,治疗期为16周。

第一组:降糖药二甲双胍组134人第二组:降糖药恩格列净组136人第二组:“5+2轻断食”组135人

在“5+2轻断食”组,参与者一周里有不连续的2天减少热量摄入(食用鸡蛋、蔬果和代餐),女性每日能量摄入量500千卡,男性每日能量摄入量600千卡。在一周剩下的5天里,早餐和午餐正常吃,晚餐食用代餐适当减少热量摄入。

在16周治疗结束后,研究结果大大出乎意料: “5+2轻断食”组的患者血糖水平下降幅度最大,降低了1.9%,明显高于降糖药二甲双胍组和降糖药恩格列净组

此外,在第16周结束时,“5+2轻断食”组的患者体重减轻幅度最大,且实现体重减轻的比例更大。“5+2轻断食”组的患者在16周内平均减重达到9.7公斤,远远超过另外两组5.5公斤和5.8公斤的数据。同时还改善了血压、甘油三酯和“坏胆固醇”(HDL-C)水平。

研究截图

最后,在16周又进行了8周的跟踪随访发现: “5+2轻断食”组有76.6%的参与者维持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6.5%,这也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二甲双胍和恩格列净组的比例则为60%和55% 。 ②

健康时报图

每周有2天少吃点,好处不止一点点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指出,“轻断食”又叫间歇性能量限制饮食。 “5+2轻断食”则是指每周5天正常吃,选择不连续的2天将能量摄入限制为平时饮食的25%,也就是500千卡~600千卡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每周有2天少吃点,好处不止一点点。

1. 减缓大脑衰老

2024年6月19日,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细胞代谢》期刊上发表的一项随机临床试验显示, “5+2轻断食”和健康生活饮食可以减缓老年参与者的大脑衰老,并改善记忆力和执行功能 。而且,“5+2轻断食”组的某些认知指标更有益。 ②

研究截图

2. 减重改善代谢

不仅如此,美国国家老龄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还发现,两种饮食方案还改善了全身和外周的代谢指标,包括体重、BMI、腰围、循环脂质和外周胰岛素抵抗指标,与健康生活饮食相比, “5+2轻断食”的BMI、体重下降得更多 。 ②

3. 增强抗癌免疫力

NK细胞是我们体内一种先天免疫细胞,可以杀死异常癌细胞。2024年6月14日,《免疫》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显示, 每周有2天少吃点,可以提高NK细胞活性,让NK细胞分泌更多的干扰素,进而改善抗肿瘤能力 。 ③

研究截图

4. 帮助改善脂肪肝

2024年5月,《细胞代谢》上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 “5+2轻断食”饮食方案能够预防和改善脂肪肝以及肝脏纤维化,阻止肝细胞癌的发展 。研究指出,“5+2轻断食”的健康益处并非源自“吃得少”,而是因为存在更长的空腹时间。 ④

健康时报图

协和医生给出5+2轻断食食谱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最多的就是想要通过调整饮食来达到减重目的。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2020年发文介绍的“5+2轻断食”方法,平均一个月减5斤。

陈伟医生介绍, 一周7天,5天正常吃饭,非连续的2天的轻断食。注意,这个轻断食可不是什么都不吃,而是限制食物的摄入量,四大类营养素中微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都要按比例摄入 。非断食日适当控制热量摄入,女性推荐总热量为1200-1500千卡/天,男性为1500-1800千卡/天,非断食日根据比例自行搭配调整。 ⑤

这样的间歇性科学轻断食不仅不会有害健康,还可以“重启”身体的部分功能,有益身体健康。

5+2轻断食食谱参考表

【非断食日:5天】

早餐7:30:

主食50克粗细搭配;

蛋白质食物 (1个鸡蛋+牛奶/豆浆250毫升) ;

一片复合维生素。

加餐10:00:

脱脂酸奶150克。

午餐12:00:

主食50克粗细搭配;

蛋白质食物100克 (瘦肉50克+1个鸡蛋或豆腐100克或豆干50克);

蔬菜250克。

加餐16:30:

水果200克。

晚餐18:30:

主食50克粗细搭配;

蛋白质食物100克(瘦肉50克+1个蛋白或豆腐100克或豆干50克);

蔬菜250克。

【断食日:非连续2天】

早餐 7:30:

鸡蛋1个;

脱脂牛奶/低脂酸奶100克;

一片复合维生素。

午餐12:00:

水果150至200克。

晚餐18:30:

主食25克;

水煮蔬菜200克;

蛋白质食物50克。

全天饮水量 2500毫升。

最后,也提醒大家不论是采用轻断食,还是其他治疗或干预方法,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精选

文章

本文综合自:①Guo L,Xi Y, Jin W, et al. A 5:2 Intermittent Fasting Meal Replacement Diet and Glycemic Control for Adults With Diabetes: The EARLY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Netw Open. 2024;7(6):e2416786.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4.16786②Brain responses to intermittent fasting and the healthy living diet in older adults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4.05.017③Fasting reshapes tissue-specific niches to improve NK cell-mediated anti-tumor immunity https://www.cell.com/immunity/abstract/S1074-7613(24)00275-9④Gallage S, Ali A, Barragan Avila JE, Seymen N, Ramadori P, Joerke V, Zizmare L, Aicher D, Gopalsamy IK, Fong W, Kosla J, Focaccia E, Li X, Yousuf S, Sijmonsma T, Rahbari M, Kommoss KS, Billeter A, Prokosch S, Rothermel U, Mueller F, Hetzer J, Heide D, Schinkel B, Machauer T, Pichler B, Malek NP, Longerich T, Roth S, Rose AJ, Schwenck J, Trautwein C, Karimi MM, Heikenwalder M. A 5:2 intermittent fasting regimen ameliorates NASH and fibrosis and blunts HCC development via hepatic PPARα and PCK1. Cell Metab. 2024 May 2:S1550-4131(24)00135-9. doi: 10.1016/j.cmet.2024.04.015.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8718791.⑤2020-12-18北京晚报《北京协和医院分享减重秘籍,进来抄食谱!》

编辑:鲁 洋


我妈妈糖尿病有快三年了,最近一段时间,手脚经常没什么力气,头顶感觉很重很沉,左眼也会痛,

您好。 患者出现手脚无力,左眼疼痛以及头痛这些问题不仅仅要重点关注本身血糖的问题,要进一步注意糖尿病并发症的问题,有些症状是并发症的前兆,所以,要提前防治。 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糖的含量高,并且血液相对粘稠,在心脏的驱动下血液不停输入与输出都无形中在血管壁上形成一种粘稠的沉积,一圈一圈的不断沉积附合在血管壁上,从而越发的流通不畅,血液流速会越慢,其中微血管阻塞危害很大。 因为毛细血管本身太细,肉眼无法看到,并且一个小部位就成千上万条。 离小心脏越远的地方越是因阻塞血液无法到达,从而长期血液不良循环,而造成神经、以及器官部位的病害。 初期会出现手、脚无力,发麻以及肿胀,随着阻塞的严重还会出现部位的针刺以及烧灼感等等。 随后引发神经病变或者着不同程度的足(手)、眼、肾等等的并发症。 为什么我提示你家老人要警惕是否是并发症前兆呢或者并发症已经出现呢,因为并发症多出现在手足、眼部、肾部支端的末梢神经等等一些毛细血管多并非中心血管多的环节。 1.2亿糖尿病患者,其中7000万具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发病率比较高,你说的症状是并发症的一些早期症状。 首先说一下手部,血液通过动脉留到支端时因为血管阻塞而血液流速减缓流通不畅。 就像是一棵大树,通过运送给养和水分的主干道运输向枝节末节时出现问题,无法顺利运送到末节将枯黄脆弱。 人也是一个道理,长时间的血液不通畅,不能良好的进行血液循环,从而引发引发并发症的进一步症状,初期是没有什么明显感觉的,当接近百分之六十的阻塞,将会出现手脚无力、发凉、发麻,并开始慢慢肿胀,皮肤破损后不愈合。 阻塞再进一步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手脚感觉针刺、灼痛感、因麻木而重心不稳。 假若随着微血管循环的障碍,病情再加重将出现神经坏死,手脚基本无任何知觉,并且会出现糖尿病坏疽,出现手足溃烂。 眼部,也是并发症高发的四个重要部分之一,是因为晶状体视网膜等眼底部分因为血液不畅通引发眼底出血,首先是疼痛或者随即的视力模糊,因此眼部也是比较敏感的。 应当往并发症方面注意,毕竟多检查一下有利于老人身体。 至于头顶说到的问题估计是综合反映,糖尿病人伴随着血压血脂的问题比较多,应当系统检查一下。 我看到你在楼上基层追问的问题,是关于胰岛素与并发症的问题,我想解释一下,一道只是控制血糖,而并发症的问题则在于支端毛细血管血液循环不畅通,血管阻塞的问题。 是两种原因。 但是后者形成的原因却是有糖尿病直接引发。 并发症如果一旦形成,危害性是非常巨大的。 导致的后果比较严重,然而一旦形成了并发症或者有了一些轻微症状,治疗并发症的根本点在于毛细血管的疏通。 这是根本解决的问题也是医学上比较棘手的问题。 控制血糖等等也是预防的手段,避免的是通过并发症以及其他器官机能而对身体造成比糖尿病本身更大的危害。 综上所述,要从并发症入手,您家里老人的症状,应该是因血糖控制不佳而引发的并发症的一类,但是相比而言不是特别严重,及时治疗控制才可以。 因为一旦形成了并发症,那将会越来越重,恶性循环,多种症状会出现。 平时也要改善饮食格局和饮食习惯,才可以预防减缓并发症的危害。 一旦形成,对于并发症征的治疗还是从打通微细血管入手这才是关键。

新型降糖药层出不穷,谁能替代二甲双胍?

故事的开头,传奇的主角往往平平无奇。 欧洲中世纪的农民肯定没想到,他们当时给牲畜催奶的植物——山羊豆,含有一种叫做山羊豆碱的化合物,之后还被合成一种治疗糖尿病的神药——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步步封神在人们发现山羊豆和二甲双胍的联系之前,就有植物学家提出山羊豆有抗糖尿病的功效。 据说当时有人用山羊豆做茶饮,治疗多尿症状,而多尿正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之一。 山羊豆,原产欧洲南部和西南亚。 |图1921年,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首次合成了二甲双胍。 或许「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二甲双胍的传奇之路开始得并不顺畅。 二甲双胍合成后的第二年,胰岛素问世了,当时的医学界认为胰岛素几乎能解决所有的糖尿病问题,二甲双胍就这样做了陪衬。 当人们都意识到胰岛素的不足,比如更适合1型糖尿病,比如只能注射使用,不能口服,二甲双胍的春天终于来了:1957年,二甲双胍在法国开始应用于临床。 但,没想到这个春天倒春寒了。 二甲双胍被用在临床后,先是被自家兄弟苯乙双胍更强大的降糖作用比下去,还没等二甲双胍拿出更多证据证明自己的能力,这个兄弟又被指控会增加乳酸酸中毒风险。 有福没能同享,但有难必定受牵连,谁让你们都是「胍」族呢!苯乙双胍在20世纪70年代末几乎完全退出了市场,二甲双胍也被建议退市。 还好,UKPDS研究(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救了悲催的二甲双胍!这项从1977年开始、跨度30年的研究用强大的证据证明,二甲双胍不仅能控制血糖,还有心血管保护作用! 以此为起点,二甲双胍一步步登上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的宝座!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指南确立了二甲双胍首选用药和基础用药的地位;2010年开始我国糖尿病指南也确定二甲双胍是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用药;据米内网数据,2017年二甲双胍片的全国销售额为44.26亿元! 真正让二甲双胍成为神药的是降糖之外的意外功效。 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22次全国学轿仔链术会议期间,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梁瑜祯主任 用20分钟介绍了二甲双胍在联合治疗的诸多神奇功效—— ● 与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相比,胰岛素治疗者骨折风险升高; ● 能抑制PM2.5引起的血栓的形成; ● 可降低所有癌症风险39%,结直肠癌风险降低36%,胰腺癌风险下降62%; ● 减小胰岛素抵抗患者甲状腺结节体积; ● 可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月经周期; ● 可减少非糖尿病孕母体重,降低子痫前期风险; ● 可降低老年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 从最基础的降糖功效到抗衰老、预防肿瘤,二甲双胍之「神」,堪比心血管界的神药前辈阿司匹林。 新型降糖药,混战700亿市场二甲双胍虽神,但并非万能,也有禁忌症,比如中重度慢性肾脏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易发生蓄积乳酸性酸中毒。 更重要的是,2005年二甲双胍原研药的专利到期后,国内外众多企业涌入这块市场争抢蛋糕,利润受限,每家药企都希望有一款可以比拟二甲双胍的新药,最好取而代之! 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后二甲双胍时代,降糖药物层出不穷,但谁会是下一个「二甲双胍」呢?39深呼吸做了一个列表汇总: 39深呼吸根据公开资料整理汇总。 二甲双胍之外,其他降糖药的命运也并非一帆风顺,比如磺脲类降糖药之一的罗格列酮2010年就因为严重心血管风险而全球退市。 近些年 ,DPP-4 抑制剂、SGLT-2 抑制剂、GLP-1 受体激动剂等新型降糖药则大受欢迎。 GLP-1受体激动剂和DPP-4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殊途同归,均是从肠道入手和高血糖斗争,有效降糖的同时,还可降低低血糖的风险;SGLT-2抑制剂是降糖界的后起之秀, 我国2017年才批准首个SGLT-2抑制剂类降糖药——达格列净上市,它主要从肾脏着手降糖,既能帮糖尿病患者控制低血糖,还能减轻体重。 新药从肾脏、肠道等身体部位入手,不再局限于胰腺,可谓开启了控糖新思路。 2017年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超过700亿美元,新型降糖药的表现也不俗。 GLP-1受体激动剂2016年全球市场销售额达69.22亿美元;2017年版《国家医保目录》收录了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和阿格列汀5种原研药,2017年国内市场的销售额达到了2.81亿元,2018年最终数据也被普遍看好。 SGLT-2抑制剂的「格列净」类降糖药格列净类降糖药的2016年全球销售额合计达到45.8亿美元,2017年在国内的销售额约为人民币535万元。 虽然不及DPP-4抑制剂的数据好看,但被认为尚未放量,市场潜力巨大,有预测认为,到2022年,SGLT-2抑制剂将超过DPP-4抑制剂成为第一大口服降糖药。 溴隐亭这一本来治疗高泌乳素血症和震颤麻痹的经典药物也用于降糖,虽然在国内很少用,但也为降糖提供了一个额外的补充。 因为新型降糖药全新的作用机制,每每有新品问世都很容易被冠以「开启降糖新时代」的标签,但似乎并没有一个能像二甲双胍一样引领一个时代。 39深呼吸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22次全国学术会议期间采访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陆颖理教授,她表示,二甲双胍作为经典药物, 历史 悠久,在聚光灯下受到了更多关注和研究。 「GLP-1类似物在降血压、降体重等方面或许有机会替代二甲双胍,但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老年痴呆等作用上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所以二甲双胍的位置依然无法撼动。 」降糖药江湖,人丁兴旺的大家庭时至今日,二甲双胍依然是评价其他降糖药功效的标杆。 糖尿病现代奠基人E.P.乔斯林在20世纪20年代评价二甲双胍的悲催遭遇时所说的:「随着饮食治疗和胰岛素的应用,现今糖尿病治疗得到了明显的改观,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评价其他任何一种新的治疗手段的价值都极其困难。 」 在医生拥有众多降糖武器的今天,新的治疗药物想突出都不容易。 或许如今的新型降糖药就像刚开始的二甲双胍一样,还有太多没有被发现的优点,需要投入更多时间来证明。 种种原因,原因种种,药物经济学是不得不提的一个。 在2018糖尿病大会期间的口服药综合管理分论坛上,一位医生感慨,出现的新药能保护心脏和肾脏,「医生也是喜欢的,但太贵了,也有点不喜欢。 如果医生都开这些贵的药,医院发现药占比太高,一定会反对,患者想用也没有了。 」 用药治病除了看效果和安全性,也要考虑成本,选择新药当然可以,继续吃「胍」也不过时。 对于患者而言,降糖药的世界并不是打打杀杀、你死我活的江湖,而更像是一个人丁兴旺的大家庭。 虽然繁花渐欲迷人眼,偶尔选择困难症,但无论是单独用药,还是互相联合,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如此,很好。

糖尿病人吃粽子升糖高不高?

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 美食 ,到了这一天,大家都要吃点粽子来应个景。 健康 人吃粽子没什么问题,但糖尿病人吃粽子需要特别注意。

粽子一般都是糯米做的,糯米的粘性比大米大,这是因为糯米里的是支链淀粉,而大米里的是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顾名思义就是分支比较多,吃进肚里和淀粉酶接触比较充分,消化吸收特别快, 因此,糯米做的粽子升血糖速度很快,堪比白糖。

特别是圆粒糯米,血糖指数高达93,远远超过了绵白糖的血糖指数84,即便是长粒糯米的升糖指数也达到了85。 因此,糖尿病人吃了粽子后,血糖上升会很快,而且在下一餐之前降的特别猛,不利于血糖控制。

除了白糯米做的粽子,现在市面上的粽子多种多样,比如加了糖、豆沙、枣、果干的甜粽子,加了油、肉、蛋黄的咸粽子, 这样的粽子也不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一是含糖量高更容易升高血糖,二是高油高脂容易增加热量,对糖尿病人的 健康 不利。

那么糖尿病人还能吃粽子吗?糖尿病人吃粽子,有几个注意事项:

1、可以选择包含了豆类、杂粮的粗粮粽子,比如加了红豆、绿豆、燕麦、紫米的粽子,这样的粽子相对来说,升血糖速度没那么快。

2、在粽子前,先吃点蔬菜、豆制品、牛奶之类的食物,然后再吃粽子,这样就能延缓血糖上升的速度。

3、吃粽子要严格控制好量,可以尝几口,或者最多吃半个就可以了,不要贪多,同时要相应减少主食的量。

糖尿病患者吃粽子还真对血糖影响挺大的,所以对于糖友来说日常最好少吃粽子,过节的时候少吃点过过瘾就行。

为什么粽子的升糖速度这么快?

制作粽子用的米大家都知道是糯米,相对于我们平时吃的稻米来说,糯米的升糖速度就更快,糯米中淀粉的形态是“支链淀粉”,而一般大米基本是“直链淀粉”,顾名思义,支链淀粉的形状都是那种枝枝丫丫的,因此接触面积广,在被我们摄入之后,和淀粉酶的接触机会就更多,更容易被分解为葡萄糖被吸收,因此更多葡萄糖可能在短时间进入血糖,升糖速度就会更快。 用糯米做的食物,如糯米饭、甜烧白、珍珠丸子、酒酿元宵等食物都有升糖速度快的特点。

除了做粽子的主要材料糯米,一般来说肉粽子还含有较高的油脂,糖友除了避免精制糖的摄入,还应当清淡饮食,包括控制油脂、热量摄入,不然会造成肥胖、高血脂等问题,加剧并发症发作几率,而且还可能增加胰岛素抵抗,同样对控糖是不利的。

除肉粽子外,还有甜粽子,其中可能添加了豆沙等馅料,相当于精制糖了,这必然对血糖是直接的影响。 粽子自身的热量也是较高的,对于应当控制热量摄入的糖友来说,特别是二型糖尿病患者,同样是不利的。 如果糖友一定想吃点粽子,推荐一次性摄入不要超过半个,多选择用杂豆做的粽子,对稳定血糖稍微要有利一点,吃粽子不要吃急了,慢慢吃,可搭配其他肉菜来吃,这样有助减少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的速度。 如果血糖上升较快,最好通过运动的方式来平稳血糖,不要轻易更改降糖药、胰岛素用量。

对于糖友来说,米饭类的选择就最好避开糯米了,但平时的大米其实也属于“细粮”,也就是出厂前经过精细加工的粮食,它们虽然除杂做得很好,比如我们平时煮饭的时候基本都吃不出什么砂石杂质,即便是不淘米,但10年前我们不淘米可没有这样的效果。 虽然条件更好了,但相对也损失了一些优点,例如谷物类食物天然携带的麦麸成分也会大量损失,随着麦麸成分流失的就是大量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是无法直接被消化吸收的物质,混合食物一起能拖延消化速度,有助葡萄糖更缓慢进入血液,因此有助提高饱腹感平稳血糖,但现在由于膳食纤维的损失,米饭消化速度快,葡萄糖也更容易进入血液,我们吃了“细粮”后,血糖一般同样会大幅上升,例如白米饭,精白小麦粉做成的包子、馒头等等。

对于糖友来说,主食可以选择“粗细搭配”的吃法,比如在细粮中添加杂豆、杂粮混合,做成粗粮饭、杂豆饭,还可以是用黑米、紫米、糙米做成的饭,这些饭都含有更高的膳食纤维,对平稳血糖更为有利。 我们还可以用薯类食物、淀粉类的瓜果代替米饭,比如土豆、山药、紫薯,玉米,这些食物自身含有部分碳水化合物,而且自带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平稳血糖,又能补充能量。 爱吃面食的朋友可多选择用粗粮粉、杂粮粉做成的面食,比如荞麦面、窝头、杂粮馒头等。

还有1个月就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了,除了期待可以外出游玩的“小假期”外,还有各种各样美味的粽子等着我们,有甜甜糯糯的北方蜜枣豆沙甜粽,还有香香糯糯的南方咸蛋黄肉粽,糯叽叽的口感,再配上各种各样的馅料,是不是听起来就流口水了!

然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就面临好多问题了:

“到底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粽子”

“吃粽子升糖高不高、快不快”

“糖尿病患者能吃什么样的粽子”

“怎么能既吃到吃到粽子又能控制血糖稳定”

等等……

先来说说粽子,粽子大多是用糯米制作而成,而糯米几乎都是支链淀粉,消化速度很快,会导致血糖很快升高,而且我们平时吃的粽子会添加很多蜜枣、豆沙或者猪肉等,会使粽子含有过多的脂肪、油、盐和糖。

不仅糖尿病患者要谨慎食用,普通人在食用的时候也要注意。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食用粽子,如果不加节制,容易损害胰岛功能,引起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中毒的症状。

对于平时血糖控制得不好并出现了一些并发症的糖尿病人,还是不吃为好;如果血糖控制得还可以,适当吃一些也无妨,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1.改变粽子馅的料

在包粽子的时候坚持“少油少糖少盐多纤维”的原则,适当添加一些菌类以增加纤维的含量,将纯糯米替换成少量糯米加多种谷物,以降低粽子的升糖指数。

2.减少主食

因为粽子本身是就是糯米等材料做成的,食用的时候就不要再进食主食了。

3.按时服用降糖药

糖尿病患者在吃粽子时也需要按时服用降糖药,帮助稳定血糖,不会因粽子的摄入造成太大的影响。

4.及时监测血糖

糖尿病人吃了粽子,建议在进食两小时后用血糖仪监测血糖。

5.选择对的时间

尽可能选择在早餐或者午餐时间食用,晚上的时候胃肠道蠕动减慢、消化液的分泌减少,所以粽子就不适合在晚餐食用。 放凉一些吃,放凉后会产生抗性淀粉,抑制淀粉吸收,对血糖的影响相对小。

6.先吃点蔬菜

如果与其它食物一起吃,按饮食的顺序淀粉类食物最好放在最后吃,可以延缓吸收。 糖尿病患者在食用粽子前,最好先吃点蔬菜、牛奶类食物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血糖升高。

最后提醒所有人:“粽子好吃,可不能贪多哦。”

文:焦薇薇/王传航教授

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糯米由于淀粉结构不同,升糖速度要比我们常吃的白米饭快。 再加上制作粽子时通常会加入白糖、豆沙、红枣等升糖食材,所以粽子升糖还是很快的。 对于血糖控制不好,尤其是餐后血糖在11点以上的糖友,不建议吃粽子。

但粽子也并非一口也不能吃,糖友们在血糖控制较好时,并掌握一定技巧的前提下,吃粽子也能维持血糖稳定。

糖尿病人吃粽子有哪些技巧?

1.控制总量

粽子属于主食,吃了粽子就要相应减少米饭、馒头、面条等主食,每吃一个拳头大小的粽子,大概就要少吃半碗米饭,否则容易导致热量过剩而引起肥胖。 而且粽子不太容易消化,吃多了还可能引起腹胀、消化不良。

2.选择种类

糖尿病人不宜吃豆沙粽、肉粽、蛋黄粽等高糖高脂的粽子,可以选择没有额外添加糖的粗粮粽,比如红豆粽、紫薯粽。 如果自己做粽子,不妨将多油肉粽改为清淡鱼粽或鸡肉粽,增添五谷糙米。 可以在粽子中放瘦肉、蛋黄、虾仁等荤食材料,同时增加一些素食材料,比如蘑菇、香菇、竹笋、海带等。 做法上建议先将五谷糙米煮熟,然后将肉类、菌菇等包入粽子内,这样就不需太长的蒸煮时间,还可以保留内馅的鲜美。

3.合理搭配

糖尿病人可以吃粽子,但不要一餐只吃粽子,一定要搭配蔬菜(最好是绿叶菜,淀粉类蔬菜除外)食用。 蔬菜尤其是绿叶类蔬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增加饱腹感,避免一旦开吃就刹不住,也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高峰。

4.监测血糖

每个人对食物的反应程度不一样,有些糖友平时饮食习惯较好,偶尔吃一个粽子不会影响到血糖。 而有的糖友本身血糖就控制不佳,吃粽子又没有讲究技巧,就很容易造成餐后血糖飙升。 建议糖友们在吃粽子前后各测一次血糖,看自身对粽子的耐受如何,决定下次是否要吃,或者吃多少,如果吃一点血糖就明显上升,那最好还是不要吃了。

这还用问,肯定高!最好管住嘴,不吃。 实在太馋了就吃半个或一个。 千万不要多吃。 吃粽子就要相应减少其他主食的数量,控制摄入的总热量。 预祝糖友们端午节安康!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通常是不建议吃粽子的,因为常见的粽子的主原料是糯米,而糯米对血糖的影响甚至会高于白米等精细米面,同时南北方的粽子制作会有些许不同,北方偏向甜粽子,而南方以咸肉粽子居多, 但不论是添加了大枣的甜粽子还是加入了动物油脂和肉、蛋黄等的咸粽子,都不太适合糖友们食用。

如果特别想吃,或者为了迎合端午节的节日氛围,可以少吃一些应应景,控制在50克左右为宜,同时为了降低其对血糖的影响,可以注意以下小技巧:

1、条件允许,在家自制粽子,在糯米的基础上,增加小米、赤小豆、藜麦等粗粮 ,比例可以大概控制在4:1:1:0.5,这样的粽子血糖反应会相对低一些。

2、避免吃添加了糖、蛋黄、猪油等动物油的粽子, 可能有朋友会说,缺少了它们粽子就没有灵魂了,可以与血糖相比,孰轻孰重自己斟酌。

3、吃粽子就相当于主食了,同时要搭配蔬菜、豆类或少量肉类来吃, 综合下血糖反应,避免餐后血糖大幅度升高。 对于平时血糖控制不太理想的朋友,粽子还是尽量不吃,如果血糖控制达标,那么偶尔少吃一些也可以,注意监测下餐后的血糖反应,如果升高幅度较大,那么粽子这种食物以后还是尽量远离吧。

谢谢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糖尿病人绝对不能吃粽子,为什么这样说呢?白粽子,豆沙粽子,肉粽子,蛋黄粽子全部不能吃。 糯米加大米的葡萄糖糖分百分之壹百胰腺内分泌不能分解产生抵抗,糖分流入血液,打针吃药形成抗耐性,本来胰腺细胞还能保存一点,吃下去粽子强行分解不掉葡萄糖,胰腺受到损伤大门关闭,胰腺会发炎,急性胰腺炎会威胁人的生命(死亡),也会得胰腺癌,糖尿病人本身肠胃功能很容易产生腹泻,吃了棕子后更严重会不消化不良产生腹泻。 慢性腹泻产生也就是得了慢性肠胃炎,一句话,糖尿病人不要吃粽子嘴馋非要吃那也没办法,只有自己负责。

粽子由糯米做成,粘度高,不易消化,并且缺乏植物纤维,含有较多的脂肪,盐,还有糖。 拿一个咸粽子举例,含米量约一碗米饭,热卡400-500卡。 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餐后血糖高的患者,不建议吃。 原因如下:1.粽子含有红枣,豆沙等等,易导致血糖增高,不利于疾病控制,长久以往,会损伤残存的胰岛细胞功能;2.糯米本身属于淀粉,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与普通大米或粳米相比,其不易消化,更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的时候食用。

在讲粽子对血糖的影响之前,给大家科普一个概念:血糖负荷(GL值),大家可能对血糖指数(GI值)很熟悉,但对GL值很陌生,那什么是GL值呢?

血糖负荷(GL)=GI/100*碳水化合物含量,GL 10为低GL食物,GL 20为高GL食物。 GL值比GI值更能准确反映一个食物对血糖程度的影响。 GL值越高,说明该食物对血糖的影响越大。

那粽子的GL值是多少呢?

粽子的GL值为30.2,属于高GL食物,也就说明粽子对血糖的影响是很大的。

有些人和我说,我感觉粽子很难消化,为什么会对血糖影响那么大呢?

因为粽子的支链淀粉含量比直链淀粉高,所以感觉难消化吸收。

直链淀粉可以比作是一直线,只有两个作用位点(头和尾)。 但支链淀粉像有很多小叉的树枝,能够作用的位点很多(释放糖快)。 但是树枝分叉的地方我们没有淀粉酶能够拆开,最终并不能把整个树杈拆开(卡在节点),所以并不能消化完全,所以感觉难消化。 然而直链虽然慢,但总归会拆完。

但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都会被酶分解,引起血糖升高。 难消化的只是支链淀粉的节点。 所以,难消化并不影响其对血糖的影响。

那糖友如何吃粽子会减轻对血糖的影响呢?

1、粽子尽量不要作为加餐食用,建议作为正餐代替主食食用;

粽子和主食如何交换?

35克白粽 40克赤豆粽 50克咸肉粽 60克白米饭 35克馒头(均指熟重)

2、粽子尽量放在一餐的最后食用

每餐建议先吃蔬菜、再吃荤菜,最后菜和粽子一起吃。 因为先吃蔬菜,蔬菜中的膳食纤维可以有效包裹碳水化合物,减缓餐后血糖的波动。

3、餐前半小时喝200毫升纯牛奶

餐前半小时喝200毫升纯牛奶,可以产生餐前负荷的作用。 餐前负荷法能够增加胰岛素释放并降低餐后高血糖反应,这种方法适合用于早期2型糖尿病的患者及妊娠糖的患者。

糖友们如果很想吃粽子,可以按照我的方法吃粽子,相信您的餐后血糖可以控制的棒棒的!

糖尿病的特点之一就是高血糖,治疗重点也是要控制好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人在饮食上,要求比较严格,饮食治疗在糖尿病人的治疗中与药物治疗占有同等地位。 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端午节的传统之一就是吃粽子。 粽子的原材料主要是糯米,糖尿病人可以吃粽子吗?

无论是南方的粽子,还是北方的粽子,其主食食材是糯米。 糯米中所含有的支链淀粉比较多,支链淀粉在身体中更容易被吸收,也就造成餐后血糖的升高速度比较快,很多糖尿病患者也就对粽子产生了望而却步的心态。 唯恐吃完粽子之后,餐后血糖出现飙升。

粽子中的糯米,血糖指数比较高,属于高血糖指数的食物,因此也被高血糖的人列为饮食禁区。 其实,粽子也可以变换一下制作方法。 就像是馒头,用小麦粉制作而成。 也可以掺杂粗粮,做成粗粮馒头。

糯米的升糖指数高,在包粽子的时候可以加入花生米,红豆、黑米、玉米等粗杂粮,做成杂粮粽子。 杂粮的加工度较低,能够保留较多的膳食纤维。 而膳食纤维可以增加饱腹感,延缓餐后血糖的升高速度,有利于调控血糖。

杂粮粽子,掺杂了粗杂粮,营养素含量也会有所提升。 再加上花生、腰果等坚果,还可以提高粽子的蛋白质含量。 糖尿病人不能糯米粽子,却可以吃杂粮粽子。 这样的粽子对于高血糖的人来说,不仅可以满足自己想吃粽子的欲望,也能够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

饮食治疗对于糖尿病人来说非常重要,有些血糖指数高的食物并非完全不能吃,学会合理搭配食物,才能够让饮食起到调控血糖的作用。 其实,不仅仅是馒头和粽子,米饭如果搭配合理,糖尿病人也可以放心吃。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chuangtou/38484.html
比亚迪将推纯电小钢炮 GT 续航超600公里 或定名海豹06
王菲有多美 那年24岁 气质非凡 清冷脱俗 93年她和朱茵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