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绝望 27岁画师逝世 留下一面治愈

物久保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日本插画师,年纪轻轻却才华横溢、成就斐然——

先后出版了6本画册,展览不断,作品亦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得到世界各地粉丝的喜爱。

这样的他,在任何人看来,都有着光明未来,前途无量。

但遗憾的是,一切美好,一切想象,都在他27岁的那一天,戛然而止。

一个个巨大的拥抱

治愈了无数人

窝在狐狸怀中小憩,做一个柔软的梦:

一头扑在猫咪肚子上,舒缓一天的疲惫:

你可能没听过物久保这个名字,但肯定眼熟他的画。

《巨大的拥抱》,应当是其流传最广、获赞最多的一组作品:

在这些画里,人类几乎总是显得孤独和疲惫。

有些人,看起来像是度过了漫长的一天,几近崩溃。

有些人,看起来好像无处可去,也没有人可以交谈、倾诉。

但幸好,他们可以把东西扔到一边,脸朝下,毫无保留地趴在巨大的动物身上。

物久保用画笔,将很多日常生活里我们都熟悉的动物放大,将我们平常习以为常的主从关系颠倒过来,让人从被依赖者变成了依靠者。

每幅插画都展现了动物与人类同伴的甜蜜时光,像童话一样美好,充满了疗愈人心的力量。

与猫咪一起躺在屋顶上晒太阳,和柴犬一起在大草原上散步,跟可爱的兔子一起赏月......

每只放大的动物都像一个温柔的巨人,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渺小人类,或用毛茸茸的爪子鼓励他们,或用鼻子亲昵碰触他们,依偎在一起。

在他的作品前,“巨物恐惧症” (一看到巨大的动物或建筑,就会心生恐怖)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踏实的平和,温柔的治愈。

“在正在努力着的人身边出现,为他们提供一个毛茸茸的依靠。”

物久保就这样用可爱温柔的,被无限放大的动物们,陪伴无数人度过那些难熬的、渴望安全感的瞬间。

从今往后

我不会再画巨大动物了

物久保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从记事起就已经开始画画。

他曾经想考美术类大学,并特意去绘画班学了素描,但发现这种方式并不适合自己,于是便通过网络自学成才。

他在采访中坦言,自己是个三分钟热度的人,能坚持画画,更多的是因为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喜爱:

小时候,他画的画就经常被父母和祖父母夸奖;

等到长大了,将作品分享到网上,也能收获很多鼓励与点赞。

特别是在观看了宫崎骏的动画《龙猫 》、《幽灵公主》后,他受到启发。

抱着“如果可以治愈其他人就好了”的念头,开始创作以巨大无比的动物为主题的插画。

“如果大家看了我的作品后,能感觉到生活稍微变得美好了,心情稍微变得愉悦了,那对我而言就是最好的奖励。”

这些动物看上去熟悉又陌生,它们如同一个个治愈的化身,巨大柔软,把人类与日光,一股脑拥入怀中。

那些悲伤、孤独、疲惫,统统都被融化。

很快,物久保的这些画作在全网爆红。

无数人从这些巨大的拥抱里获得治愈,就像在苦硬残酷的现实中,寻得一块柔软缓冲地。

但也有人得到的却是截然相反的感受,在他们看来,一幅幅“渺小人类与温柔巨兽的画卷”,透露出来的,并不是单纯的温暖和治愈:

“像是一个梦想着得到爱和温暖的脆弱小孩,把自己沉溺于美好得不真实的童话世界里。”

“我想画中人应该是他自己吧,瘫倒、疲惫、蜷缩、孤独、渴望快乐、渴望被爱,却不知道怎么让自己好起来。”

有人则从物久保偶尔发布的阴冷黑暗,甚至有些诡异恐怖的画作中,嗅到一丝丝不安的气息。

终于在某天凌晨,物久保毫无征兆地发布博文,告知大家:

“如无意外,从今往后我不会再画这些巨大的动物了。”

“如果你是因为它们才关注我,那为了身心健康,现在可以取关了。”

断更一个月

他的死讯突然传来

在那之后,物久保的画里,不再充满阳光与柔软。

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阴冷与黑暗,透出浓浓的暗黑和神秘味道。

《不安的村落》接替《巨大的拥抱》,将一个个瘆人的画面展现在人们面前:

蓝色的防水布、生锈的锌铁皮、浑浊的老水池、怪异的巨大生物......

画面阴暗恐怖,让人不敢多看一遍;风格变化之大,让人一时难以接受。

不了解物久保的人,大概都无法相信这些作品是出自同一个插画师之手。

“我听着乡野传说长大,乡村对我而言,是怀旧、孤独和空虚的。它不是一个可怕的地方,只是有点奇怪和寂寞。”

“我只是把浮现在脑海中的画面画出来而已,很少会为了表达某种主张而创作。”

就跟毛茸茸的拥抱是他“把浮现在脑海中的画面画出来”一样,诡异恐怖的世界也是他心中事物的投射。

物久保还透露,这些画是受自己高中时就喜欢的波兰“地狱画家”济斯瓦夫·贝克辛斯基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恐怖大师在其即将76岁生日的前两天被人杀害,死前身中十几刀。

济斯瓦夫·贝克辛斯基作品

不止画风巨变,物久保创作时的想法,也从“如果可以治愈其他人就好了”变成“现在我很难受,想画出来发泄一下”。

2022年1月16日,物久保写了一段话:“我希望每个人,至少除了我之外,都是尽可能幸福的。”

之后,其账号就断更再无新动态。

就在粉丝们对他的状况感到担忧之时,噩耗传来—— 2月27日,其账号突然转发了一篇讣告。

原来这是解锁了电脑,登录他的账号后,告诉人们:

物久保已于2022年1月24日去世。

她的姐姐还写道:“愿物久保的作品,继续安静地生活在每个人内心的角落。”

一时间,无数人感到震惊、诧异,亦为之心碎、可惜。

再回看他通过账号发布的最后一幅画:一个黑翼天使被捆绑双腿,倒吊空中。

许多人这才后知后觉,恍然大悟,原来曾温暖过很多人的他,不知不觉间已被黑暗吞噬。

物久保曾经在采访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最终都是旁观者,既不会真的理解彼此,也无法明白对方心底最深处的想法,但是现在我们互相为伴,如果都能为对方着想,就可以共享彼此的心情。”

“多谢你们,来过我的世界。”

物久保因何离世,又经历了什么,外人已经不得而知。

但我想,他或许只是回到了那个阳光明媚、花开灿烂的世界,与毛绒绒的巨大伙伴们暖洋洋地依靠在一起,无忧无虑地坠入一场美梦。

| 赛事速递 |

第三届CIAC全国插画扶持计划

4大赛道,28个大奖席位,16w+奖金


上海母亲因新冠去世,女儿未见到最后一面,这对女儿来说是种什么样的遗憾?

世间之大殇者,莫过于生离死别!当人们面对死亡而无能为力时,往往寄希望于能见死者最后一眼、送对方最后一程,聊以自慰。一来,可以聆听或者见证逝者最后的愿望,可以帮助弥补对方的愿望。二来,能不让自己后悔,至少也可以安慰自己已经尽了力。

据新闻报道,上海一位65岁老人去世时,因为疫情,女儿没能赶到上海见母亲最后一面,甚至连后事都是医院代办的。不得不说,这是个巨大的遗憾。

首先,这种遗憾无法弥补。人的一生,难免会有遗憾,但唯独面对死亡的遗憾是绝对无法弥补的,因为对方不在了!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待”,你再有想法,再有愿望,也于事无补。尤其是临终告别,因为不可能让人再来一遍。

其次,这种遗憾会反复出现。亲人的去世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萦绕在人们的心头,因为悲伤总是比喜悦持续时间更长一些的。尤其是在看到遗物和熟悉的环境时,难免会想起已经逝去的亲人。而一旦想到亲人,就难免会想起没有见最后一面、没有说最后一句话这回事。在每年的清明节以及亲人的忌日,也会想起这个问题。因为遗憾没有办法弥补,它就会一直存在,直到自己走出来,或者是遗忘。

再者,这种遗憾会让人自责。相对于面临去世的亲人,我们自己总是有更多行动能力的。如果没能见上最后一面,人们往往会把这种缺憾归结为自身的不作为,不努力,不上心,会去假设各种情况,忽视其中的客观原因,从而陷入深深的自责中,自己折磨自己。

其实,如果真的无法预知意外何时到来时,我们应该要在平时多下点功夫,多陪陪家人,多倾听他们的诉求,尽量减少这种缺憾出现的可能。而一旦真的出现了遗憾,其实也不必过分自责,相信亲人们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

比起自责和愧疚,遗忘才是亲人最大的遗憾。

简要介绍下梵高的励志故事

梵高生前不被人理解,直到他死后,他的作品和才华才真正为人所知。世人才真正知道一副《向日葵》倾注了他的多少热情和希望。形成极大对比的是他生前只卖出了一副画,而死后却是追随者无数,听起来令人讽刺。

艺术家,很少有精神比较正常的,当然,梵高也不例外。说到梵高,人们不仅会想起他的画作的超凡表现力,同时也会想到他怪异、疯癫的性格。梵高的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但也由于他的作品色彩太过强烈、色调过于明亮,而因此很难被世人接受。

癫狂的他,创作的作品当然也是癫狂的,他的画作及其抽象,以至于直到他死后,人们才开始关注这位绘画艺术界的天才,才发现他画作中表现出的强烈的内心情感和意识。梵高的故事十分励志,尽管精神已经失常,但却是一位真正具有使命感的艺术家,在谈到他的创作时,他这样总结道:“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梵高很晚才成为一个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而崭露头角,他的励志故事让我们明白即使刚开始世人无法理解,只要我们专注于自己的梦想,专注于自己所爱,终有一天世人会理解。

拓展资料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

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 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已经摆脱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响,走到了与之背道而驰的境地。

网络百科_梵高

吴一峰的生平

1915年:8岁开始临摹《芥子园画谱》。 1920年:13岁入上海澄衷中学读书,从高晓山习中国画,从余天遂习书法,从翁子勤习篆刻,开始接受全面系统的书画艺术教育;反复临摹珂罗版《中国名画集》和摹刻《十钟山房印举》;反复阅读《徐霞客游记》,立下将来用绘画作品去探索、表现徐霞客足迹的终生宏愿。 1922年:15岁与同班同学陆俨少因对中国书画、篆刻艺术的共同爱好而结为终生挚友;到上海嵩山路 “嵩山草堂”,向冯超然老师行拜师礼。 冯超然取“立马吴山第一峰”之义,赐名“立”,字“一峰”,遂以字行,并将该年定为自己的“艺术元年”。 1923年:16岁在“题襟馆”参加许铸成主持的“青年画会”,并结识吴昌硕、王一亭、任堇叔、俞语霜等书画界前辈。 1924年:17岁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受业于刘海粟、朱天梵、郑午昌、方介堪、潘天寿、姜丹书、丰子恺、黄葆戉、陈摩;遍临刘海粟“存天阁”珍藏之历代名画原作;课余问道黄宾虹,为其私淑弟子。 1925年:18岁结识张善孖、张大千昆仲;因“五卅”事件,美专停课。 请假休学半年回平湖老家专力向乡儒张咏清学习古文、诗词。 1926年:19岁在平湖学习古文、诗词;经朱天梵推荐,在松江县泗泾镇小学任教一年。 1927年:20岁秋,辞去教职返上海美专恢复学业,常往上海愚园路拜访郑午昌、谢公展、楼辛壶诸师,获教益良多,尤以郑午昌、朱天梵师指点最勤,点拨最精。 1928年:21岁由江小鹣推荐,镌刻南京中山陵 “仰止亭”石碑,碑文由叶恭绰书写;六月,以春、夏、秋、冬山水四屏及《匡庐瀑布》参加“天马会第九届美术展览”;于上海美专毕业。 1929年:22岁。 作品《蜀道图》参加“中华第一届全国美展”;冬,参加由郑午昌、孙学泥、谢公展、商笙伯等人发起组织的“蜜蜂画会”。 1930年:23岁7月,为于右任治印,发表于《蜜蜂画报》第十二期;10月,步行往浙江海宁观钱塘江潮,归作《钱塘江观潮》图册; 1931年:24岁6月,数幅作品参加“上海名人合作书画折扇”展览;10月,徒步浙江东西天目山、富春江等名胜游览写生,搜集创作素材。 行前得黄宾虹、郑午昌、朱天梵、刘海粟、黄葆戉等题辞壮游。 1932年:25岁1月,以浙西旅游写生题材所创作的《天目山》、《莲花峰》等,参加“岁寒合作画展”;5月,与徐悲鸿、郎静山、吴湖帆、谢稚柳、李秋君、郑曼青等人,前往西门路张大千寓所,为其34岁生日祝寿;9月,随黄宾虹由上海入四川到成都讲学。 行前海上诸师友谢玉岑、张大千、陈定山、钱瘦铁、经颐渊、、俞寄凡、马万里、贺天健等赠以墨宝壮行;9月15日与黄宾虹在上海登“永年”号轮船,溯长江西行,于9月27日抵达重庆。 数日后,由重庆乘船至宜宾,再经岷江乘船抵乐山,与黄宾虹同游峨眉山。 于11月6日乘汽车到达此行的目的地成都;四川艺术专科学校聘请黄宾虹任该校国画系主任、教授,经黄宾虹推荐任该校及东方美专教授。 1933年:26岁立春日,成都书画界人士于市内少城公园通俗教育馆,欢迎黄宾虹、吴一峰入蜀讲学,并摄影留念;参与创办成都书画界社团组织“蓉社”;3月,在成都举办自己的首次个人金石书画展,售画所得全部捐济东北难民;8月,赴川北绵阳、梓潼、三台、射洪及涪江流域写生并考察古迹;11月,再赴川北游历写生。 1934年:27岁在川北剑阁、广元、阆中、昭化、苍溪等一带游历写生,创作多幅反映蜀道及嘉陵江风光的作品;12月,返浙江省亲,在汉口举办“吴一峰个人书画展览会”。 在武汉结识陶北溟。 1935年:28岁5月,在四川三台结婚。 婚后迁往重庆;秋,返成都,受聘于四川艺专,教授国画; 1936年:29岁5月,赴乐山写生游览,在凌云山乌尤寺拜识晚清名士、著名诗人、书法家赵熙。 赵熙为其《壮游图》题诗。 1937年:30岁4月,东下省亲。 在南京以写都江堰风貌的国画力作《离堆》图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第二届美术作品展览”;在南京期间,与张大千、谢稚柳、方介堪等重逢。 并结识黄君璧、于非闇等人;5月,以描绘蜀中风光的80余幅画作,在杭州市内湖滨体育馆大楼举办“吴一峰蜀游画展”,潘天寿、姜丹书出席画展。 7月2日,“吴一峰蜀游画展”在上海市南京路大新公司美术厅举行。 刘海粟、郑午昌、朱天梵、张大千、张善子、黄葆戉、谢公展、徐郎西等出席祝贺。 郑午昌、张大千等为画作题辞,郑午昌为“画展”作序。 中国画会编辑珂罗版《吴一峰蜀游画集》发行,郑午昌、朱天梵撰序;12月,四川省抗战动员委员会成立,聘为干事,讲授运用国画知识于抗战宣传之需要,参加抗战宣传。 1938年:31岁2月,在报纸撰文,呼吁在抗战时期加强对艺术和文物的保护;4月,被聘为四川省政府咨议;11月,专程往青城山上清宫看望刚从沦陷区回来的老友张大千,并与在成都迎晤避难入蜀的画友黄君璧、叶浅予、、郎静山、谢稚柳等。 1939年:32岁4月1日,《吴一峰画展》在成都春熙路举行,展出吴一峰所作南京、上海、杭州以及四川等地风景名胜画100余幅;4月21日,与黄梦元、屈义林、谢趣生、牟定文发起组织“四川美术研究会”;9月1日,以“川康绥靖公署参事”身份,奉命陪同苏联大使潘友新从成都前往峨眉山洪椿坪向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递交国书。 送走大使后,独游峨嵋诸胜景。 12月,于成都西郊修建斋堂“一峰草堂”。 1940年:33岁日军逼近湖北三斗坪,满怀激愤创作的《夔门风雨》图。 在蜀中与董寿平相识,并为董氏治印。 年末,“一峰草堂”落成; 1941年:34岁3月,在蓉迎晤关山月、赵少昂、赵望云等画友。 为关山月治印;4月,“四川美术协会”在成都祠堂街成立,任交际组组长,负责省内外画家的联络工作;冬,在重庆南岸第二十兵工厂,与在此供职谋生的老友陆俨少相晤。 1942年:35岁1月4日,“吴一峰四川名胜国画写生展览”在重庆夫子池新运服务所大厅举行,郭沫若、黄君璧、陆俨少等前往观赏祝贺;2月,为郭沫若治印;郭沫若为所绘工笔重彩《剑门行旅图》题诗;2月6日,应由各国驻渝大使馆妇女组成的“国际妇女会”之邀请,在重庆康宁路5号作了《国画之价值》的讲演。 6月,在宜宾举办画展;9月,陆俨少由重庆来成都举办个人画展,下榻于“一峰草堂”。 陆俨少为“一峰草堂”撰题楹联两幅,并为吴一峰夫人骆禧懋作水墨山水。 秋,在绵阳举办画展;与谢无量同游窦圌山; 1943年:36岁1940年创作的《夔门风雨》被选送英国伦敦展览,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并刊于《中国与不列颠》(英文版)一书中;吴作人至蓉,常相过从,并为吴作人治印;4月,在雅安举办个人画展;9月,陆俨少寄赠所作《一峰草堂图》。 1944年:37岁1月22日,“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在成都提督街豫康银行举行,前往参观并祝贺画展成功;3月25日,四川美术协会在祠堂街举行庆祝首届全国美术节纪念大会,参与策划了本次大会的筹备工作;7月,“吴一峰纪游画展”在成都举行,陆俨少为画展作序;秋,“吴一峰纪游画展”在重庆举行,郭沫若、黄君璧、李可染、陆俨少等对展出的作品均极推崇。 1945年:38岁夏,在青城山整理历年画稿;秋,吴一峰在成都祠堂街四川美协展厅举办“吴一峰四川名胜国画写生展览”,结束后往赴重庆,拟往云南追循徐霞客游踪作滇西游历。 1946年:39岁1月,在重庆举办“吴一峰四川名胜写生画展”;2月,抵昆明。 开始其独步追寻明代徐霞客足迹的滇西游历,在当时条件下,堪称惊世绝俗之艺术壮举;2月23日,在云南昆明举办《吴一峰四川名胜国画写生展览》;4月5日,以《徐霞客游记》为向导,只身独步,由昆明沿滇缅公路西行,一路风餐露宿,结伴马帮,探点苍之胜,寄玉龙之奇,泛澜沧、渡怒江,历时八个月。 沿途考察,写生绘图,对滇西奇异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民风民俗等获得大量珍贵资料,满载而归;12月12日至18日,《吴一峰画展》在昆明南屏街重庆银行大楼举行。 反映滇西风情的200幅国画,在这次的画展中亮相后,引起了轰动,画展办得极为成功。 云南《正义报》对画展的盛况作了连续的报道及评论。 1947年:40岁春夏,在成都“一峰草堂”整理滇游画稿及游记;秋,为追循徐霞客游踪,再次出游。 由川黔道经桐梓、松坎越娄山关往赴贵阳,与宋吟可、王渔父等画界朋友相识并交流画艺;独往安顺、镇宁,考查溶洞,观赏黄果树瀑布,创作有《安顺粮仓洞》、《黄果树瀑布》。 返归贵阳后,晨游黔灵山,沿途写生勾画,直至夕阳西下,偶得奇景,触发灵感,遂创作了自己的名作《黔灵夕照》;冬,“吴一峰中国画展”在贵阳艺术馆隆重举行。 1948年:41岁春、夏,在贵州黔西北各地游历写生、举办画展;秋,“吴一峰西南纪游画展”在成都春熙路青年会隆重举行,全面展示其入蜀十五年中反映川、滇、黔名胜风景、风土人情的水墨、设色、工笔重彩、青绿没骨山水画共200余幅;与瑞典青年学者,现为国际著名汉学家马悦然认识,并结下深厚的友谊。 1949年:42岁春、夏,在一峰草堂整理入蜀十五年来大量写生画稿、游记;10月10日,“吴一峰画展”在成都春熙路青年会展出,被誉为国画山水写生大师,本次展览为吴氏在建国前最后一次画展。 1950年:43岁为生计所迫,自1950-1956年春在一家汽修厂任仓库保管员。 在此期间,仍埋首创作,潜心作画,写诗治印,勤耕不辍。 1951年:44岁在汽修厂上班,业余时间作画。 1952年:45岁开始构思创作反映岷江全流域风光的大型手卷《岷江胜概》图。 1953年:46岁业余时间创作反映描绘滇西风情的青绿山水《点苍胜集》;“全国第一届国画展览”在北京举行,以《点苍胜集》和《黔灵夕照》参加展览。 展毕,《黔灵夕照》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1954年:47岁历时数年,长1900厘米、高17厘米的《岷江胜概》图手卷完成。 手卷从岷江之源起,沿其流域至宜宾汇入长江止,举凡山川风景、古迹名胜、风土人情、市容城建、四季变化,都细致入微地收罗于图中;谢无量为手卷《岷江胜概》题写引首。 1955年:48岁3月,“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在北京举行,《岷江胜概》手卷被推选展出,所获评价极高;4月,按中国美协安排,受四川省文化局派遣,沿修建中的宝成铁路线体验生活,实地写生,产生了一批反映成都至秦岭山川新貌的作品;5月,从广元乘舟沿嘉陵江顺流而下,经广元、阆中、南部、南充、合川、北碚而达重庆。 这次沿嘉陵江写生旅行的最重要成果,是描绘宝成线建设及嘉陵江全流域风光的巨型手卷《嘉陵山色》图;《黔灵夕照》由朝花美术出版社单幅印制,在全国公开发行。 1956年:49岁4月,落实高级知识分子政策,调入四川省文化局,归队从事专业美术创作。 并任群众文化工作室国画组组长;在成都迎晤老友李可染。 李可染为吴夫人绘赠《看山图》;谢无量为《嘉陵山色》手卷题引首;冬,应成都军区政治部邀请,前往川陕革命根据地通江、南江、巴中体验生活,搜集素材,为解放军建军30周年作画。 《进军大巴山》被选参加1957年8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周年全国美术展览”,旋又归由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1957年:50岁1月,吴一峰携近作前往西安举办个人画展;6月,老同学、老朋友朱屺瞻、钱瘦铁从上海来成都,下榻于“一峰草堂”。 临别,朱屺瞻以“一峰草堂”园中蔬果为题材,作《蔬果图》赠念。 钱瘦铁则为其篆刻题辞;8月,重庆美协主办的“柯璜、吴一峰、王渔父、杨济川、钟道泉国画联合展览会”在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以反映现实题材的40余幅作品参展。 1958年:51岁4月,因建议成立“四川国画院”被划为右派分子;被迫放下画笔,下放崇庆县大炼钢铁。 与同为“右派”的流沙河在一个小组,负责砍伐木材供高炉燃料。 此后,又被调到新繁县禾登场新民公社劳动改造。 1961年:54岁被调回成都原单位四川省文化局,摘去了右派分子帽子。 被派往艺术馆建设工地看守工地。 1962年:55岁《黔灵夕照》图等数幅作品,参加了四川省举办的《建国十三周年美术优秀作品展》。 展毕又到自贡、宜宾、万县等地巡回展,随展往行,旧地重游,写生作画;12月,四川省文化局美术工作室举办“冯灌父、吴一峰、伍瘦梅、周抡园、陈子庄”五人画展。 1964年:57岁被借调至四川省博物馆复制馆藏古画。 1966年:59岁“文革”爆发,受冲击被抄家,珍藏字画、创作资料损失巨大。 1969年:62岁运动中被定为“历史反革命,不戴帽子,由群众监督改造”;10月~12月,随省博物馆疏散到四川阿坝州茂汶羌族自治县,利用劳动之余写生作画,创作出反映羌族民族风情的《羌寨金秋》等一批新作。 1970年:63岁由省博物馆调回四川省文化局,庚即被下放至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米易县湾丘五七干校劳动。 两年之间,体力劳动之余,仍禁不住此地青山绿水的诱惑,寻找间隙写生勾稿,创作了《五七干校全景图》、《木棉花开》、《五七干校医院》、《五七干校宿舍》等一批反映干校生活的新作品。 1972年65岁由干校回成都,被审查。 1973年:66岁其“历史反革命,不戴帽子,由群众监督改造”的决定撤销。 1974年:67岁成昆线体验生活,重游昆明。 1977年:70岁老友赵望云在西安逝世,赋诗致奠。 1978年:71岁出席成都市国画工作者座谈会。 1979年:72岁3月,落实政策,恢复名誉。 以喜悦之心情,绘工笔重彩大青绿绢本山水图《峨嵋祥云》。 又作《总理遗爱》图在《四川日报》发表。 1980年:73岁4月,四川电视台录制了专题节目《千里江山气势磅礴-介绍国画家吴一峰的手卷{嘉陵山色图}》;邓小平来川视察,以昔年在广安写生时所得之画稿,精心作画,在成都金牛宾馆面赠邓小平以志敬仰。 与邓小平合影留念;10月,以73岁之年,从所在单位四川省群众艺术馆退休;11月,被刚成立的“成都画院”聘为画师、顾问。 1981年: 74岁4月,与从广州来成都办画展的老朋友关山月两度相聚,并发表《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关山月画展观后》的文章;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来成都,与吴一峰在成都画院相晤,并互赠翰墨。 1982年:75岁9月,由重庆登舟东下,开始其退休后历时半年的旅游、写生。 重游长江三峡,并游览大宁河小三峡,连续游览庐山、九华山、黄山等名胜,将沿途所见胜景,写生收入画稿,先后创作了《万州江畔小景》、《黄陵庙》、《三游洞》、《石钟山》、《黄山宿雾》等作品;11月,旧地重游了杭州众多名胜古迹,均写生为图,有《西湖春色》等多幅作品;与老朋友陆俨少等相聚,陆俨少为《嘉陵山色》手卷题跋;应邀前往浙江美院国画系作“山水画创作”的专题讲座;12月,应邀赴南京,参加南京艺术学院(上海美专为其前身)70周年校庆活动。 拜访老校长、时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的刘海粟;在南京往清凉山拜谒了钦慕已久的明遗民画家龚贤(半千)故居以及中山陵、明孝陵,游览了玄武湖、燕子矶、栖霞山、莫愁湖;往游扬州、镇江、无锡、苏州等地名胜;12月28日,回到已阔别45年的故乡平湖,与昔年老友和同胞姐妹会晤团聚。 1983年:76岁1月,由平湖至上海,与谢稚柳、程十发、曹养吾、胡倬云等会晤相聚。 以次出游沿途写生画稿达上百幅,风景名胜游记上万字,归后所绘作品新材新景,画风嬗变,由清丽奇秀而为深厚雄浑,更时时透出 “华滋”的消息;谢稚柳为《嘉陵山色》手卷题跋;夏秋之际,复游都江堰、青城山,又复游峨眉山,为峨嵋文管所作《峨嵋胜概》图留藏;8月,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吴一峰画选》正式发行。 老朋友赵少昂题写书名。 1984年:77岁5月,陆俨少夫妇到成都,陪同陆俨少前往都江堰写生作画,探讨艺术;夏,六登峨嵋,且以77岁之龄徒步再登金顶;8月,《大渡河放筏》、《偶入青山》、《东坡诗意图》,选送至马来西亚参加《四川名画家作品展览》;10月,当选为四川省政协委员。 11月受聘为新成立的四川省诗书画院画师,并与老友朱屺瞻、唐云、尹瘦石等在成都相晤。 1985年:78岁8月,往游距成都100公里的岷江上游支流皮条河两岸的卧龙自然保护区,探幽穴,钻险洞,观奇异各状的石钟乳、石笋,于深山绝壑之中,又获新的感受;9月,香港《新晚报》的“中国美术”第十四期上发表题为《踏破千山吴一峰》的专稿,专题介绍其绘画艺术;10月,前往岷江上游松潘、黄龙、九寨沟及南坪县、、江油县、德阳市等写生采风。 在若干写生画稿的基础上,创作出《九寨沟天鹅湖》、《九寨沟五彩池》、《长海》等面目一新的作品。 1986年:79岁7月,应北京圆明园基金会之邀,参加了在山东济南召开的“中国圆明园首届全国著名书画家联谊座谈会”,会后游览了泰山、孔庙、青岛、崂山,最后继住北京游览了长城等名胜;10月,以《峨岭祥云》和《大理杨升庵写韵楼》两幅作品,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四川省诗书画院书画作品展览》。 在上海与上海画院的画家们广泛交流,并与老画友、老同学朱屺瞻、吴青霞愉快会晤。 1987年:80岁为四川省政府外宾接待室作气势磅礴的巨幅国画《峨嵋胜概》图;6月18日,《中国四川吴一峰书画展》在新加坡总商会展厅举行,展出80幅作品,其中尤以表现四川、云南、贵州的风景名胜最受瞩目;在新加坡期间,与潘受、王瑞璧、上海美专同学黄葆芳等相晤,并巧遇同时在此举办画展的老校长刘海粟。 1988年:81岁。 6月,四川电视台以《千山万壑笔底来》为题专题再次介绍《嘉陵山色》手卷。 1989年:82岁。 3月,以《峨嵋积雪》图获《四川中国画大展》丹青寿星奖;4月,被聘任为中国民主同盟四川省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及联络委员会委员。 1990年:83岁1月,往日本山梨县甲府市参加《吴一峰、李焕民二大巨匠美术展》,有80幅作品参展;5月,应邀赴香港,参加由香港书画学会主办的《四川与台湾同乡书画展览》,在港与赵少昂久别重逢。 老友黄君璧专程从台湾飞抵香港相晤,香港《文汇报》对此特作报道。 1991年:84岁8月,应邀回家乡浙江平湖市参加庆典活动。 以巨幅画作和书籍、画册留赠家乡。 平湖市委宣传部特主持召开了“欢迎吴一峰先生艺术座谈会”;11月,应邀往珠海参加书画交流活动;专往深圳看望陆俨少。 此次相聚为两位相交几十年的老同学、挚友的最后见面。 陆俨少 以自己新近出版的画集濡笔题字相赠;从珠海返广州,专赴广州美院看望老友关山月,随后又往访画友黎雄才。 1992年:85岁由刘海粟题写书名,陆俨少作序的《吴一峰画集》出版。 6月5日,在广州举办“吴一峰画展”。 关山月亲笔为画展题字并到场祝贺;6月17日,《吴一峰画展》在珠海举行;9月、11月,与四川省诗书画院摄制组人员先后前往江油窦团山、成都望江楼拍摄外景,配合完成由四川省诗书画院策划,前后历时10年之久的《吴一峰电视美术资料片》的全部摄制工作;11月14日,《吴一峰艺术生活七十周年书画展览》在成都市中心四川美术馆开幕,各界人士近千人到场参加开幕式并观展,关山月、李琦等老友致电祝贺。 1994年:87岁初夏,由家人陪同前往四川省诗书画院附近的成都百花潭桥头扶病现场写生,创作《诗书画院全景》图被四川省诗书画院收藏并刊载于建院10周年纪念册中。 此画为其最后一次外出对景写生。 1995年:88岁因病在家休养。 1997年:90岁8月,“吴一峰九十回顾展”在四川美术馆开展,同时发行画册《大走客吴一峰九十回顾画集》,传记《大走客吴一峰》,诗文选集《远行集》。 1998年:91岁1月,在成都逝世。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chuangtou/9958.html
四部门发文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部分楼盘 人山人海 楼市新政后 有楼盘周末开盘卖了近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