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车厂逐帧学习 小米雷军抖音开播

出品|网易科技《态度》栏目

作者|丁广胜

小米 北京交付中心,小米创始人 雷军 在抖音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万万没想到》的直播。

这场一镜到底的直播,最高在线人数超过10万人,直播点赞超过1.8个亿。作为汽车营销新的膜拜对象,雷军的抖音直播备受关注。

雷军直播回应一切谈撞衫 马斯克

直播开始,雷军和正在接受交付的车主问候、合影,这些车主的背景都非常优秀,一位来自航空航天制造业、一位是计算机系准博士生,一位是分析师。

雷军还回应了外界关心的相关话题,交付上,雷军表示, 小米汽车SU7创世版交付已经结束,现在产能爬坡特别快,将加快交付节奏。

在车主把SU7开上赛道这件事上,雷军称,这个事情他非常焦虑,虽然小米SU7性能非常强悍,但提醒车主一定不要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上赛道,安全第一,不要超速,遵守交通规则。

雷军还披露了车型颜色销量情况 ,霞光紫和雅灰是销量最高的su7车型,女生最喜欢的是霞光紫,最受男士欢迎的是雅灰色。“本来熔岩橙色是主打色,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最后选择了海湾蓝,但橙色依然非常受欢迎,开这个车一定是街上最靓的仔。”

小米雷军抖音开播,其他车厂逐帧学习

作为爽文男主, 雷军还首次回应说自己“卡里没有冰冷的40亿”, 说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学生,也不是高考状元。谈及“许愿池”, 大家希望出小米相机、小米鞋子、小米食堂连锁店,他说这些创业项目很好,“但我不做了,汽车是我最后一次创业。”

提及撞衫马斯克和乔布斯,雷军说 :“我没有模仿马斯克,就是西装撞衫了,之前我还撞衫乔布斯,但其实也是无心之举,都是我平时穿的衣服,如果真要模仿,我明明可以模仿的更像。”

总结小米SU7过去20天的表现,“现在谈成功虽为时过早,但确实太火了,火到我每天都提心吊胆,用放大镜来看,我们现在的办法就是不断的答网友问,我认为,我们在高强度的全民公测下,我们扛住了。造车周期特别长,我们会持续认真的做下去。”

雷军还表示,小米汽车工厂也是非常强大的产品,未来,在不影响生产制造的情况下, 希望可以开放给普通市民来参观。

SU7营销成行业案例 大佬们都下场了

小米SU7虽只发布了20天,但发布前的预热期长达三个月,雷军造车的故事更是被大家讨论了三年之久。

在这期间,全民的讨论、无数的热搜、以及开售后令雷军都意料之外的受欢迎程度,都成为汽车行业的营销研究案例。

在过去的一个月,不论是否承认,其他车厂的营销策略都在学习小米的方法论,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大佬下场。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甚至将自己的网络首秀定在了小米SU7发布会场,他和雷军互换礼物,后续频繁互动,并就此宣布开启首场直播,在保定进行城市道路的智驾测试,借此打破外界认为传统车厂做不好智驾的论调。

也有反面案例,比如智已汽车L6上市发布会,因为全程对标小米SU7,甚至错标小米汽车参数,引发小米方面和网友的围攻,并三次致歉。

百度和吉利合作推出的极越汽车,其CEO夏一平就对首款车型的营销进行了反思。“作为一个新的品牌、新的品类产品,当一个用户进入门店,思考的第一个问题不是我要买车,而是这是什么品牌的时候,这就需要我们解决问题了。”

其后,极越的营销被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夏一平多次出镜直播、与蔚来CEO李斌互动,近日还邀请了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上直播间站台。

不仅如此,还有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都加入了直播交流。而余承东、俞敏洪、梁建章、 周鸿祎 等,本来就都是“带货顶流”。

是的,在2024年如此内卷的电动汽车市场,营销被看作是一款车型成败的关键。

不过,不是谁家都有一个IP,这个IP叫“雷军”。


雷军此次直播带货和网友都分享了哪些产品背后的故事?

小米十周年演讲结束后,雷军没有闲着,8月16日晚8:00,雷军通过抖音平台“小米直播间”迎来自己的直播带货首秀,成绩似乎也不错。

继罗永浩、董明珠、李彦宏等大佬入局直播带货后,雷军也在抖音上开启了直播首秀,数据显示,截至雷军离开直播间,也就是当晚10点半左右,直播预估销售额为1.02亿元,销售订单32.06万,音浪值为670.48万。销售额最高的产品是价格为5599元的至尊纪念版小米10,预估销量为1.02万台,销售额达5391.2万元。包括1000台售价元的透明电视在内的商品一推出便“秒光”售罄。

雷军表示:我是被销售部门逼过来的,其实并不擅长直播带货。

雷军在微博表示,本场直播主要是给大家介绍20款他最喜欢的产品,“聊聊产品背后的故事。还有,和大家聊聊天,送一些福利。”

有直播电商业内人士表示,雷军这场直播的布景、机位、镜头等都是行业内顶配,雷军本人还对产品进行了多角度的讲解,可见做过很多功课,“同时小米产品很少打折,而这场直播的价格确实很吸引人。”

被问怎么保养头发?

雷军称本次直播是自己首次直播带货,自己很紧张,为了避免出现“翻车”,自己带了一摞小炒,如果待会翻车,大家鼓掌就好了,笑一笑。

直播中,很多网友都在疯狂刷礼物,助理称,看看哪位朋友送大的礼物。雷军批评助理:“我们不能这样要礼物,我们来这里主要是送礼物的”。

想代言小米:不要代言费,市场部都不让

在直播中,有网友称想要雷总签名,以后能不能出一款雷总签名版手机。

雷军笑着说道:“我有这么多粉丝,如果你们想要雷总签名版手机,请在抖音里面打出来,让我也高兴一下。”

作为企业家,雷军的直播带货几乎上的是末班车,但他这次尝试借着十周年和发布新产品之际,区别于董明珠甚至张朝阳、丁磊等大佬,似乎有了新的探索意义。

此次直播之后,不懂带货的“雷布斯”坦言:“这么多产品这么快被抢光,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他还表示,自己会考虑进行第二场直播带货。

大半个车圈为小米“发烧”,谁来承载雷军的造车梦?

文 | 彭斐

运营 | 宋宋

小米集团高速发展时,雷军曾称自己“行程密时,平均一天有11个会议,每天平均吃饭时间只有3分钟。”而如今对于“押上人生全部声誉而战”的小米 汽车 ,雷军的忙碌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宣布造车至正式成立公司的5个月间,雷军频繁走访比亚迪、一汽集团、长城 汽车 、长安 汽车 、东风、恒大 汽车 、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集团、北京现代、博世、宁德时代等企业,并时不时与北京、吉林、上海、天津、武汉、合肥多等多个地方政府传出“绯闻”。

几乎大半个 汽车 圈都在为小米 汽车 “发烧”。随着小米 汽车 落户北京亦庄,其业务开展也将从前期考察逐步进入到实际运营阶段。

下一步,围绕工厂落地何处,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激烈争夺。小米 汽车 终会花落谁家?

收购宝沃 汽车 工厂?

雷布斯的光环不亚于华为。9月13日,一汽解放开盘股价一度逼近涨停,创年内新高。涨势的背后,是一则“雷军一行到中国一汽集团就合作事宜进行深度对接洽谈”的消息。

可股民只狂欢了一日,一汽解放便于9月14日跌至11.63元/股,跌幅约4%。外界又将之归因于“雷军有了新欢”。

一则“小米 汽车 或将通过收购方式以获得产能和生产资质”的消息开始在业内发酵。同时,宝沃 汽车 作为小米的“新欢对象”也浮出了水面。

“即使向下放到省级发改委和工信局申请新工厂生产资质,也是需要较长的流程和其他配套手续的。” 汽车 行业分析师钟师向车市物语称,“收购别家车企主要是可以节省时间,一步到位,代价就是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

小米造车需要抢时间,与特斯拉、蔚来等造车新势力相比,小米进入 汽车 行业时间比较晚,花钱买时间,对于手握千亿资金的小米 汽车 而言,是比划算的买卖。

如果回顾小米从成立至今,之所以在高速发展,雷军认为最核心的原因则是效率高。而北京密云的宝沃 汽车 ,拥有新能源及传统能源的双生产资质,具备年产能36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这对于小米而言,确实有很大的吸引力。

据相关报道,宝沃 汽车 生产已进入停滞阶段。即使在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行业内早已100%复工复产情况下,密云工厂仍处于停工状态,且时间已长达一年。2020年工厂产能利用率仅有4.83%。

而3个月前,就有曝出小米与宝沃 汽车 有过深度洽谈的消息,当时因双方对宝沃 汽车 估值差距悬殊,谈判戛然而止。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雷军出价极低,远远低于陆正耀为宝沃付出的代价。”

陆正耀是瑞幸咖啡、神州优车、神州租车和宝沃 汽车 的董事长。虽然他于2018年年底,收购了北汽福田手中宝沃 汽车 67%的股权,但陆正耀却没有太多资本与雷军谈判。

对目前的宝沃 汽车 来说,最值钱的资产是其位于北京密云的智能工厂和土地资产。当时,福田对宝沃北京工厂项目“砸”了47.24亿元,其4.0智能工厂甚至获得工信部颁发的“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称号,而这些资产并没有被陆正耀收于麾下。

据车市物语查阅,2019年1月,福田曾发布一个公告称,“由于宝沃 汽车 工厂所占用的土地被纳入怀柔科学城规划中,北京市政府考虑到科学城未来规划的需求,要求福田承诺宝沃 汽车 的土地使用权留在福田,并在北京市要求时将土地交回政府。”

这也意味着,密云工厂背后的实际所有权不在福田,也不在神州优车,而是北京市政府。目前,北京市政府只是依照市场价格把土地和房产租赁给宝沃 汽车 使用。

为了吸引小米 汽车 入资,北京市政府要求收回厂房,这也非不可能之事。既然小米 汽车 总部选址在北京,那制造工厂落户北京的可能性更高。

“北京市有关方面正积极推动小米通过收购宝沃 汽车 获得生产资质,应该很快就会有结果。”有消息人士称。

眼下,重组电动 汽车 制造产能也是国家所倡导。“目前市场上的电动 汽车 企业太多,相对分散。未来要做大做强,电动 汽车 企业需要进行兼并和重组,在先进技术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日前表示。

理论上,有产能过剩问题的车企都希望与小米“沾上关系”,宝沃 汽车 并非小米 汽车 的唯一选择,但从近期的信息推测,虽然雷军近阶段“打卡”的车企不低于数十家,但一些车企已明确辟谣或官方回应不卖工厂。

小米选择宝沃 汽车 工厂代工这条线显得更为明朗。能造车的车企有很多,但真正能和小米 汽车 谈拢的车企不见得多。这一点从苹果 汽车 项目受挫中可得知。

同样马不停蹄的苹果CEO库克,近段时间不断与现代、日产、大众等车厂洽谈Apple Car整车代工,但意外的是,至今还没有一家车企明确愿意给苹果造车充当代工厂。

原因也很简单,有点实力的传统车企,不想因为与苹果合作成为苹果的代工厂,从而“稀释”了自己的品牌价值。

“诸如比亚迪、长城和一汽集团等有实力的车企,与小米 汽车汽车 深度谈判的,是希望将自己的平台共享,或是其它方面深入共同造车,而不是沦为代工厂。”业内人士向车市物语表示。

激烈的小米 汽车 工厂“争夺赛”

业内人士分析,通过收购工厂获得造车资质,只是短期战略,未来也不排除小米会多点布局,在其他城市自建工厂和研发中心等。无独有偶,9月13日便有消息称,小米 汽车 或将采用“双工厂”模式。

“自建工厂肯定是最符合自己满意的地点和环境,能保证永续发展。”在钟师看来,未来的大本营一定放在自建工厂里。当然,如果收购工厂所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一直稳定,车企也会乐见其成。“一般还是做两手准备为妥,吉利都做了N手的准备。”

小米造车的野心很大。有消息称小米计划在 2024年出第一款车,每年推出一款新车,三年的总销量达到90万辆。雷军曾在内部表示,小米 汽车 计划“3年出车,第一年卖10万台”。

业内人士向车市物语分析,“一年10万台,目标很大,但也非不切实际的空想。‘蔚小理’造车新势力都是从零做起,一开始没有品牌价值,但小米不同,巨大数量的小米产品的数据库沉淀了未来小米 汽车 潜在用户群。”

“如果小米 汽车 在三年后量产,可大胆猜测小米面对的第一难题,不是销量,而是产能不足。”基于这种忧虑,假使36万年产能的北京密云工厂被小米收购,那小米也会遇到产能不足的问题。提前布局“双工厂”,逻辑也显得顺其自然。

曾经投资过造车新势力的雷军,无论是代工或自建工厂路线,都有不少经验可以借鉴。

小鹏 汽车 一开始由海马 汽车 代工生产,但2020年3月间接收购广东福迪 汽车 ,获得了生产资质。目前,小鹏G3的改款车型G3i车型尾标已从“海马”标识改为了“小鹏”,小鹏 汽车 肇庆工厂二期也已经动工。

小米 汽车 的最佳选择或是遵循类似小鹏 汽车 的多地布局路线,前期通过收购快速获取生产资质,后期通过自建工厂扩大产能。

自雷军正式宣布小米造车后,各地方政府马上行动起来,想尽一切办法拉小米到自家城市落地。北京、上海、武汉、合肥、西安、成都等城市纷纷抛出过橄榄枝。可以说,工厂选址的竞争,远比小米 汽车 总部所在地的竞争更加激烈。

“小米 汽车 落户哪个城市,便会为这座城市带去投资,更重要的是能带去 汽车 相关产业链和智能 汽车 方面的人才,有望引进整个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业内人士称。

据汉南区官方介绍,该区有8家整车企业和13家整车生产工厂,包括小鹏 汽车 、东风本田、神龙、东风乘用车、吉利路特斯、吉利商用车等,重点发展锂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等领域,同时是智能网联 汽车 测试示范区,具备良好的产业优势。

同时,武汉和雷军也有很深的渊源。武汉大学培养了雷军,雷军也在武汉有产业布局。小米 汽车 在武汉自建工厂的可能性很大。

尽管有“最优”对象,但雷军仍在为造车选址四处奔走。9月11日,据吉林省政府网站消息,吉林省高层领导在长春会见雷军一行;8月31日,天津市高层领导到小米集团走访调研,就进一步深化市企合作与雷军座谈交流。

(图:吉林省高层领导在长春会见雷军一行)

“最后,小米可能会比较各地的优惠土地政策、税收减免等,并考虑当地的产业链和产业环境等,以此选择自建工厂落地何处。”分析人士称。

拼命奔跑的小米 汽车

造车并不容易,既然是雷军压上了所有的声誉,小米造车自然要慎重得多。

但雷军对于小米发展的观点一直是,“大方向选对后,一定要保证奔跑的速度,奔跑本身即可解决问题。”

雷布斯造车的奔跑速度不可谓不快。早在2014年便传言发起“泰坦计划”的苹果项目,至少已经酝酿了6年,而小米 汽车 入局不到6个月,便有一系列实质性进展。

眼下,新能源 汽车 最难的不是制造出一个像样的产品,而是能把一款产品卖到什么销量。用户认可的销量决定产量,产量规模决定供应链和资金链的永续。对于小米 汽车 而言,没有销量,车企就命悬一线,“双工厂”模式也是其前期的一场赌博。

对于小米造车的优势,钟师评价,“小米最有信心的不是能圈多少投资资金,而是原先庞大成熟的小米生态圈已经建立起来,往下 汽车 产品的集客、营销、推广成本,要比任何新生的车企强得多。这是小米造车宝贵的‘无形资产’。”

不过,小米 汽车 作为后来者,需要补课的内容也非常多——智能驾驶就是一门大课程。从目前小米申请的专利来看,主要集中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上的专利要远远少于华为、网络、滴滴等 科技 企业。

从近几个月来看,“不缺钱”的小米正不断对自动驾驶领域企业频频出手。先是抢下对纵目 科技 、禾赛 科技 两家自动驾驶厂商的投资,随后还参与DeepMotion(深动 科技 ),智慧互通(爱泊车)的战略投资。

当然,自动驾驶的技术壁垒并不是收购几家公司就能弯道超车,算法的深入研究,以及真实数据收集都是小米 汽车 无法绕过的一座大山。

深谙此道理的小米 汽车 ,最近也在高薪挖自动驾驶领域的人才,但要找到心仪的人才太难了。虽然小米的薪资比市面高出近20%-30%,小米官方还透露小米 汽车 收到的简历已超过2万份,但最后完成入职的仅有300余人,步伐仍然慢于外界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小米 汽车 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当天,小米官方还晒出了雷军与其他16位团队骨干的合照。而在外界剖析了这16位骨干的“身份”时,不免让人降低了期待值。原因是小米 汽车 高层都是“门外汉”,仅一位成员是 汽车 行业背景,并且是名外饰设计师。

人才的缺失或将拖累小米造车的进度。此前,盛传原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将加盟小米 汽车 ,但最后或因竞业协议的规避,加入了顺为资本;也有消息称,原福特 汽车 (中国)电动车事业部首席运营官朱江已提出辞职,下一站或是小米 汽车 ,但消息传了有一阵子了,似乎没有最终成行。

2024年,小米能否造出一台让人“尖叫”的车?答案很悬。仅从造一辆车的角度来看待小米 汽车 的未来,小米 汽车 的价值或许不会很高。面对未来强大的竞争对手、复杂的供应链管理,缺少 汽车 产业技术储备的小米要从造车上获得利润非常难。

但换一个角度,从造一个“移动终端和数字空间”来看,如果小米造车,真能像雷军所想那样“是给手机和一整套智能体系加上四个轮子”,小米 汽车 的价值是否会变得不一样?核心前提是,小米能将电子产品生态链成功复制到 汽车 上。

小米“抄越”保时捷,雷军“吊打”马斯克

出品|虎嗅汽车组

作者|李文博

编辑|周到

头图|小米汽车发布会

德国豪车保时捷怎么也没有想到,已经反复被各路中国造车新势力吊打了一整年的自己,圣诞节假期还得出来加班。

这一次,让保时捷“被迫上钟”的,是名中带电又带车,天命所归、注定造车的雷军。

在2023年仅剩三天时,雷军终于召开了小米汽车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场公开发布会。这一回你拍的照片和视频,可以尽情往外发,不仅不用赔300万,日后说不定还有机会进账30万。摆脱了《保密承诺书》的困缚后,国家会议中心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不过,第二次说车的雷军,看起来,远不如台下说了一辈子车的媒体朋友们快活。造车是54岁的雷军,赌上自己人生所有战绩和声誉的“最后一次创业”,紧张在所难免。

在今天这场号称“只发技术,不发产品”的发布会之前,雷军已经开过150台车,小米汽车3400多名技术人员,已经花掉100多亿元人民币,全力研发1003天了。

再不交卷,有点说不过去了。

给中国汽车人上上课

这场史上第一次不穿牛仔裤登场的发布会一开始,雷军先回顾了自己前一天在社交媒体上对部分中国汽车公司的“批发式致敬”。然后,回应了一项“别有用心”的质疑:

为什么不向一汽、二汽、长安、上汽、广汽、北汽、长城、吉利、奇瑞致敬?

雷军表示,当自己决定做车之后,第一时间就逐家登门拜访了这些中国汽车行业的先行者,当面表达了敬意。

我是不怎么瞧得上这种“区别对待”。高情商的说法是:尊重老前辈。低情商的说法是:见人下菜碟。

有话题的车企,就在微博上搞一波虚头巴脑的“赛博致敬”,收割一波流量。没话题的车企,就线下见面,发布会的时候提一嘴,再收割一波流量。

里外做人不吃亏,口碑流量双丰收。

这个小插曲让小米汽车看起来不如小米手机真诚,不过雷军接下来关于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这五大块核心技术的详细解析,让我又重新对小米汽车的真诚度建立了信心。

因为,在 PPT 上的它们,实在是太硬了。

首先来看电驱。

虽然号称“超级”,但小米汽车的电机设计思路,也没有跳脱出业内常见的“卷转速”:即通过提高转速,来增强永磁同步电机的性能。

比如特斯拉 Model S Plaid 将电机转速拉到 转,极氪 001FR 把转速做到 转,华为直接将智界S7上的新一代电机的转速做到 转,其实可以升到 转,为安全起见保留了 3000 转。

小米汽车此次公布的三款电机,V6、V6s的转速为 转,比保时捷Taycan Turbo强不少。其中,V6超级电机的最大功率为220kW,峰值扭矩400N·m,采用400V架构打造;V6s超级电机的最大功率为275kW,峰值扭矩500N·m,采用800V架构打造。V6、V6s电机已经实现量产,将在小米 SU7 上搭载。

另外一款是V8s,转速做到 转,单从账面上看,确实是业界第一。我们知道,提升电机转速,需要更高强度的转子,更高速的齿轴、轴承和极致高效的散热。小米汽车的做法是采用 960MPa 的高强度定子硅钢片和双向全油冷散热,使散热效率提升 50%。

超高转速下,小米超级电机 V8s 的纸面数据惊人:峰值功率 425kW、峰值扭矩 635 牛·米、转换效率 98.11%、功率密度 10.15 kW 每公斤,远超特斯拉 Model S Plaid 的 6.22 kW 每公斤。V8s 会在 2025 年量产上车。

当然,还有在实验室实现预研的碳纤维激光缠绕工艺电机,其转速达到 转。目前没有确定的量产上车时间表。

再来看电池。

作为一台电动车上单价最昂贵的零部件,电池包要占电动车整车成本的40-50%。想造好电动车,要先造好电池包。

小米汽车首先使用最高电压 871V 的真·800V 碳化硅高压平台,为超级快充打好基础。其次,采用与宁德时代合作共建的 CTB 一体化电池包,电池包加地板厚度只有 120 毫米,线束减少 91%,线束减少了 3% 的整车空间。

在电池技术上,小米电池包具备高度延展性,现在的化学体系上限容量是 150 度电,CLTC续航1200公里,但价格非常昂贵,只能作个 demo 电池包。大规模销售电池包,成熟技术,132 度电,CLTC续航 1000 公里以上。用到了宁德时代麒麟电池上的电芯倒置技术,在极端情况下,泄压阀向下释放热量,保证安全。

雷军表示,小米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方车企,立志成为“冬季电车续航之王”,所以采用双模热泵,既可以单独为座舱内供暖,也可以同时为座舱、电池包供暖,具备更高的热管理效率。

小米 SU7 到底是不是冬季续航实测之王,现在谁也无法给出定论。但在 PPT 上,它绝对是。

再看大压铸。

作为特斯拉在 2020 年开启的汽车制造新时代标志,一体式压铸早已成为高端智能电动车的生产标准。小米超级大压铸的锁模力为9100吨,超过特斯拉上海工厂的6000吨和特斯拉美国的9000吨,且该大压铸的设备集群系统,全部由小米自研。

为了解决一体式压铸“不经撞”,碰撞后维修难度高、价格贵的缺点,小米汽车在结构上设计了三段式防撞设计,即低速溃缩区,中高速溃缩区,一体式压铸后地板。发生轻微或中度碰撞时,不需要更换后地板,降低维修成本。

再看智能驾驶。

这是小米汽车重点投入的技术赛道,雷军的目标是2024年进入智能驾驶行业第一阵营。

在感知上,小米自研了变焦 BEV 技术,可像人眼一样对近、中、远三个范围进行动态调节感知,高速看得远,地库看得近。在智驾硬件上,小米汽车搭载两颗英伟达 DRIVE Orin 芯片,总算力 508TOPS,整车1 颗激光雷达、11 颗高清雷达、3 颗毫米波雷达、12 颗超声波雷达,总计 27 个感知硬件。其中激光雷达采用的是禾赛科技的一体化激光雷达,瞭望塔式位置安放,鹅卵石式外观造型。

基于芯片和感知硬件,小米智驾采用最新一代的底层算法:BEV+Transformer+占用网络,并将大模型技术全面融入。其中,自研端到端感知决策大模型,全球范围内首次应用到量产车上,两者结合,实现精准泊入0.05m的机械库位。

在智驾能力上,雷军信心非常强,他表示小米从小就是被卷大的,要干就干到行业第一。

最后看小米的看家本领:智能座舱

从硬件上,小米 SU7 搭载 16.1 英寸 3K 超清中控屏,超大 56 英寸 HUD ,翻转仪表屏。单看确实没什么亮点,但雷军的思路是超大平板上车,直接解决兼容性问题,让用户拥有和手机平板一致的沉浸式交互体验,手机用户不用学习,直接快速上手。

举三个例子:

车机界面的的多任务柔性框架,支持调整窗口大小;副驾能从右侧下滑控制中心,直接调整副驾座椅、空调,很人性化。

手机与车机跨端无感连接,手机上看了一半的视频,可以在车机直接全屏续播;用习惯的导航应用,呼出手机,可拉满全屏展示。手车互联,妙享桌面,屏幕共享,导航流转,主打一个“一拉”

可以将任意手机应用“Pin到车上”,直接以原生卡片形式呈现。你可以把它简单理解为 Mi CarPlay。此外,还能外接小米 Pad 生态拓展屏,打造车内五屏联动空间。

同时,小米还展现了对苹果用户的格局:小米汽车全面支持无线 CarPlay 车载,还可以基于 AirPlay 实现影音流转,以及 iPad 后排拓展,控制空调、音乐和座椅。

实现这一切的背后,是小米全栈自研的摩德纳技术架构。雷军对该架构的信心爆棚,他表示“有了这个架构,被友商提前截胡都不是事儿。”

这话我不同意,是不是事儿的,得看友商是谁。

年轻人的第一台“宝马 5 系”

有了架构、技术、创新,最终还得落到实车,即 SU7 上。雷军将这台车定位为:C 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

这个定位,我们得倒着看。

为什么是轿车,雷军认为轿车是汽车工业的时代精神,所以坚定地选择做轿车。而且造低车容易,造高车难,所以小米一定是选择难而正确的道路。

科技的话,太多了,我们挑个大部分人都不怎么注意的前备箱容积作为例子:小米 SU7 的前备箱容积为105L,超过了 Model S 的 89 升和 Taycan 的 84 升,可能是目前中国市场前备箱最大的纯电轿车,其背后的技术功臣是一体化压铸铝三角梁结构,将十余个零件一体式铸铝开发,充分释放前备箱容量。

生态的话,米家设备同账号免密连接,无感上车。中控大屏、储物台、座椅后背等位置支持硬件拓展,即插即用。而且,小米CarloT生态面向全球生态开发者开放,提供统一标准化接口、通讯标准协议、以及系统底层。

高性能可以说说,小米 SU7 搭载前后双电机,四轮驱动,最大马力673PS,峰值扭矩838N·m,零百加速2.78秒,最高车速265km/h,全面超越保时捷Taycan Turbo。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CDC减振器+空气弹簧,100-0km/h制动距离为33.3米。

有趣的是,小米 SU7 支持包括加速、转向、悬架高低、悬架阻尼、前后驱动分配比例、能量回收比例等十项自定义,挡位精度高达100级,所有参数组合可提供16.8亿种驾驶模式。

在续航上,小米 SU7 采用宁德时代 101度电池包,CLTC 工况续航 800 公里。在 800V 超级快充加持下,充电 15 分钟续航 510 公里。

C 级是最有意思的部分。雷军表示,SU7 是宝马 5 系的尺寸,本来叫 SU5,但感觉这样命名会被友商占便宜,所以改叫 SU7。

设计团队负责人都有豪华品牌工作经验,首席设计师李田原(前宝马全球首位中国设计师,代表作:BMW iX)带领的设计团队、外饰设计负责人仇臻(前奔驰德国总部高级外饰设计师,代表作:奔驰VISION EQXX)、内饰设计负责人Shin Muto(前宝马高级内饰设计师,代表作:宝马Z4)。

他们共同努力,让小米 SU7 实现了目前全球量产轿车中最低风阻:Cd 0.195。

风阻高低我不关心,我比较关心的是,这些设计师都是宝马、奔驰出来的,怎么合一起画个车,就一股子扑鼻的保时捷味儿。后来精神导师的一句话给我点醒了: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jinrong/1062.html
...... 代号 白 电影 伊姐五一热推 完美世界 间谍过
应注意四点 职能上 最后贷款人 央行在履行增强型 人大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