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7人死亡 以军突袭杰宁

参考消息网5月21日报道 据路透社5月21日报道,以色列军队21日突袭约旦河西岸被占领土杰宁。巴勒斯坦卫生部门说此次行动导致包括一名医生在内的七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另有九人受伤。

以军方说,这是一次针对“好战分子”的行动,一些“巴勒斯坦枪手”被击中。

报道称,官方的巴勒斯坦通讯社引述了当地卫生部门对伤亡情况的描述。杰宁当地医院负责人说,被打死的巴勒斯坦人中有一名外科医生。这名医院负责人说,他在该医院附近被打死。

报道提及,约旦河西岸是以色列在1967年中东战争中夺取的地区之一。巴勒斯坦人希望它成为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的一部分。(编译/杨新鹏)


中东战争论文

1、空中偷袭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出动了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发动了大规模的突然袭击。 这是一个星期一早晨,当开罗时钟的指针指向8点45分的时候(以色列时间7点45分),尼罗河三角洲和苏伊士运河上空云雾刚刚消失。 埃及空军基地里,一切象往常一样,军官们正在上班途中,许多雷达值班室正在进行交接班。 突然,空中响声四起,以军飞机闪电般袭来,打得埃及空军措手不及,大批飞机还未起飞,就被摧毁在地面。 这一天,以色列空军几乎倾巢而出,甚至连教练机也投入了战斗,对阿拉伯国家25个空军基地进行了袭击。 从早晨到下午18时,以色列空军对阿拉伯各国进行了四波突袭,第一波袭击了埃及10个机场。 第二波主要袭击埃及的轰炸机基地和混合机种的8个机场。 第三波攻击了约旦、叙利亚和伊拉克的空军基地。 最后,在完成了对阿拉伯空军25个基地的攻击之后,17时15分到18时,开罗国际机场和另一个空军基地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就这样,在开战后60个小时,以色列共击毁阿拉伯国家飞机451架,其中埃及就损失飞机336架,叙利亚损失60架,约旦损失29架,伊拉克损失25架,黎巴嫩损失1架。 埃及作战飞机损失了95%,整个埃及空军陷于瘫痪,而以色列只损失了26架飞机。 为实施这次空袭,以色列进行了长时间的侦察、准备。 基本上摸清了阿拉伯各国军队的情况,尤其对空军的情况十分清楚,如空军基地的位置,跑道状况,雷达设施等,甚至连埃及军官的活动规律也了如指掌。 以色列飞机从特拉维夫和以色列中部机场起飞以后,保持四机编队,向西面地中海出航。 以色列飞行员巧妙地利用朱第安山阻挡,夺过了约旦雷达网的搜索。 随后,飞机在离海面不到10米的高度飞行,进入陆地后,升至20米,又夺过了埃及雷达的探测。 他们没有直飞所要攻击的目标,而是尼罗河三角洲北面,突然折转向南,从埃及后方发起进攻,攻击高度只有100—150米。 攻击中,以军飞行员都遵循“先打跑道,后打飞机”的原则。 在这次空袭中,以军选择在星期一早上7点45分(开罗时间8点45分),也是煞费苦心。 以往战争中几次成功的偷袭,多选择在周末或星期日,而以色列却打破常规,选择在星期一。 埃及军队总以为以色列在拂晓发动进攻,因此,在进行战争动员以来,每天拂晓,埃及空军都派出两架飞机进行巡逻。 每天5点,有5分钟警报时间,这时雷达全部打开,到7点半左右解除警报。 按埃军惯例,开罗时间9点正式上班,8点45分,正是交接班的时间,也是巡逻机着陆的时间,大多数军官正在上班途中,大约有15分钟的间隙可以利用。 从气象情况看,开罗时间8点45分正是尼罗河三角洲和苏伊士运河雾气消散的时刻,能见度好,便于对地面实施攻击。 2、西奈半岛的战斗 1967年6月5日,在以色列实施空袭后的半小时,其地面部队5个师以坦克装甲车为前导,自加沙、阿里什和阿布奥格拉大举进攻。 当时,埃军在西奈半岛有5个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共约12万人,分别据守在各个战略要点上。 以军在反复攻击后,占领了加沙地带,进入了西奈半岛的阿里什、阿布奥格拉等地。 接着,以军兵分三路,向苏伊士运河地区进犯:北路攻打坎塔腊,中路指向伊斯梅利亚,南路对准陶菲克港和苏伊士城。 为了挽回败局,埃军顽强抵抗,反动了两次反攻,终因没有空军支援而失败。 7日,北路以军攻抵坎塔腊附近;中路以军越过比尔吉夫贾法;南路以军进抵吉迪山和米特拉山口,堵住了埃军退路。 于是,埃军不得不封锁苏伊士运河。 到6月8日,以军全歼了埃及在西奈半岛上的5个师,一直进犯到苏伊士运河东岸。 仅仅三天时间,西奈半岛就全部落入以军之手。 3、进攻约旦 在对埃及进攻后不久,以色列又发动了对约旦河西岸的进攻。 约旦军队在约旦河西岸南北两个主要地段设置了防御阵地,北部防区以纳布卢斯、图姆卡尔姆和杰宁等城为主要依托,南部防区沿丘陵的山脊从腊马拉往南至耶路撒冷和希布伦一线布置。 约军在以上阵地部署了8个步兵旅和2个装甲旅。 以军向约旦河西岸发动进攻的部队有9个旅兵力,其中有3个装甲旅。 进攻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占领杰宁地区,解除约旦炮火对以色列马特戴维居民点和空军基 的威胁,攻占拉特伦到腊马拉的公路,第二阶段目标是占领包括耶路撒冷旧城在内的整个约旦河西岸。 以色列中部军区司令员乌齐.纳尔斯基少将负责指挥进攻耶路撒冷及周围地区。 他派米.阿里的第10机械化旅控制耶路撒冷走廊,切断该城与腊马拉之间的公路,古尔上校指挥的伞兵旅负责占领旧城。 5日夜,以军开始猛攻耶路撒冷。 6日晨,古尔伞兵旅越过曼德尔鲍姆门和警察学校之间的地区。 6日上午,以军夺取了耶路撒冷旧城至以色列占领的斯科普斯山之间的地区,古尔伞兵旅在山下占领阵地,并与山上取得了联系。 7日,古尔伞兵旅开始向耶路撒冷城内进攻,很快占领该城。 在北部的纳布卢斯和杰宁方向,5日,以军在空军的配合下,首先进攻杰宁以西约军炮兵阵地。 接着,巴尔.库奇瓦指挥的以军装甲旅卡巴蒂亚,切断了杰宁与纳布卢斯和约旦河西岸其他大部分地区的联系。 约军装甲部队进行反击双方展开了一场坦克战。 库奇瓦部队突破约军防线后与一个步兵旅汇合,然后分两路进击杰宁,并占领该地。 6日,以军向东西两翼进攻纳布卢斯,并于当晚占领该城。 7日,以军占领了耶路撒冷东区和约旦河西岸约旦管辖的全部地区。 当日20时,约旦和以色列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

以色列为什么要发动新的中东战争

第二次中东战争之后,美苏在中东的对抗更加激烈,以色列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而苏联则资助阿拉伯国家。 苏联向埃及、叙利亚等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以色列也从美国得到先进的武器装备。 1958年2月,埃及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61年9月又取消联合),使以色列感到了来自南北夹击的威胁。 1964年,阿拉伯国家出现了团结合作的局面,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在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利用约旦河的问题上达成协议,并得到埃及等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持,阿方计划改变约旦河上游的流向,使之不被以色列利用。 1964年11月,以色列出动空军对约旦河上游的阿方工程进行轰炸,迫使阿方取消此次计划。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后,成为以色列的心腹之患。 1964年5月28日至6月4日,巴勒斯坦各界代表在阿拉伯联盟的支持下,在耶路撒冷东城区举行了第一次巴勒斯坦国民大会,确定组成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建立了巴勒斯坦武装力量“法塔赫”。 从此,法塔赫为了把以色列赶出巴勒斯坦收复失地,不断的袭击以色列,这支力量在六.五战争前已初具规模,对以色列构成了威胁。 所以,要削弱阿拉伯联盟的力量,消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彻底独占巴勒斯坦,成为以色列发动第三次中东战争的重要原因。 [编辑本段]后方援助 美国对以色列第三次中东战争场景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对以色列的支持是显而易见的。 战争期间,美国给予以色列36亿美元的资金补给,仅1967年3月至5月,就廉价向以色列提供了400多辆坦克、250架新式飞机,并派遣了1000多名空军人员参战督战,使以色列空军和装甲部队战斗力大大增强,直接促使以色列几个月后向阿拉伯国家发动第三次中东战争。 美国队以色列的支持不光限于成品武器,各方面的技术支持使得以色列的军工得以较快发展。 苏联对阿拉伯 苏联对阿拉伯国家的援助十分有限,基本仅限于成品武器,很少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 所以阿拉伯国家发展军工仅能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较慢。 [编辑本段]战争经过 空中偷袭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出动了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发动了大规模的突然袭击。 这是一个星期一早晨埃及,当开罗时钟的指针指向8点45分的时候(以色列时间7点45分),尼罗河三角洲和苏伊士运河上空云雾刚刚消失。 埃及空军基地里,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的阿拉法特一切象往常一样,军官们正在上班途中,许多雷达值班室正在进行交接班。 突然,空中响声四起,以军飞机闪电般袭来,打得埃及空军措手不及,大批飞机还未起飞,就被摧毁在地面。 这一天,以色列空军几乎倾巢而出,甚至连教练机也投入了战斗,对阿拉伯国家25个空军基地进行了袭击。 从早晨到下午18时,以色列空军对阿拉伯各国进行了四波突袭,第一波袭击了埃及10个机场。 第二波主要袭击埃及的轰炸机基地和混合机种的8个机场。 第三波攻击了约旦、叙利亚和伊拉克的空军基地。 最后,在完成了对阿拉伯空军25个基地的攻击之后,17时15分到18时,开罗国际机场和另一个空军基地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就这样,在开战后60个小时,以色列共击毁阿拉伯国家飞机451架,其中埃及就损失飞机336架,叙利亚损失60架,约旦损失29架,伊拉克损失25架,黎巴嫩损失1架。 埃及作战飞机损失了95%,整个埃及空军陷于瘫痪,而以色列只损失了26架飞机。 为实施这次空袭,以色列进行了长时间的侦察、准备。 基本上摸清了阿拉伯各国军队的情况,尤其对空军的情况十分清楚,如空军基地的位置,跑道状况,雷达设施等,甚至连埃及军官的活动规律也了如指掌。 以色列飞机从特拉维夫和以色列中部机场起飞以后,保持四机编队,向西面地中海出航。 以色列飞行员巧妙地利用朱第安山阻挡,躲过了约旦雷达网的搜索。 随后,飞机在离海面不到10米的高度飞行,进入陆地后,升至20米,又夺过了埃及雷达的探测。 他们没有直飞所要攻击的目标,而是尼罗河三角洲北面,突然折转向南,从埃及后方发起进攻,攻击高度只有100—150米。 攻击中,以军飞行员都遵循“先打跑道,后打飞机”的原则。 在这次空袭中,以军选择在星期一早上7点45分(开罗时间8点45分),也是煞费苦心。 以往战争中几次成功的偷袭,多选择在周末或星期日,而以色列却打破常规,选择在星期一。 埃及军队总以为以色列在拂晓发动进攻,因此,在进行战争动员以来,每天拂晓,埃及空军都派出两架飞机进行巡逻。 每天5点,有5分钟警报时间,这时雷达全部打开,到7点半左右解除警报。 按埃军惯例,开罗时间9点正式上班,8点45分,正是交接班的时间,也是巡逻机着陆的时间,大多数军官正在上班途中,大约有15分钟的间隙可以利用。 从气象情况看,开罗时间8点45分正是尼罗河三角洲和苏伊士运河雾气消散的时刻,能见度好,便于对地面实施攻击。 并且以色列战机背光攻击,埃及防空火力根被对着阳光无法准确射击。 [3] 激战西奈半岛 1967年6月5日,在以色列实施空袭后的半小时,其地面部队5个师以坦克装甲车为前导,自加沙、阿里什和阿布奥格拉大举进攻。 当时,埃军在西奈半岛有5个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共约12万人,分别据守在各个战略要点上。 而且埃及根据第二次中东战争的经验,将大量兵力部署在尼罗河三角洲一带,西奈半岛上兵力空虚。 以军在反复攻击后,占领了加沙地带,进入了西奈半岛的阿里什、阿布奥格拉等地。 接着,以军兵分三路,向苏伊士运河地区进犯:北路攻打坎塔腊,中路指向伊斯梅利亚,南路对准陶菲克港和苏伊士城。 为了挽回败局,埃军顽强抵抗,反动了两次反攻,终因没有空军支援而失败。 7日,北路以军攻抵坎塔腊附近;中路以军越过比尔吉夫贾法;南路以军进抵吉迪山和米特拉山口,堵住了埃军退路。 于是,埃军不得不封锁苏伊士运河。 到6月8日,以军全歼了埃及在西奈半岛上的5个师,一直进犯到苏伊士运河东岸。 仅仅三天时间,西奈半岛就全部落入以军之手。 进攻约旦 在对埃及进攻后不久,以色列又发动了对约旦河西岸的进攻。 约旦军队在约旦河西岸南北两个主要地段设置了防御阵地,北部防区以纳布卢斯、图姆卡尔姆和杰宁等约旦河城为主要依托,南部防区沿丘陵的山脊从腊马拉往南至耶路撒冷和希布伦一线布置。 约军在以上阵地部署了8个步兵旅和2个装甲旅。 以军向约旦河西岸发动进攻的部队有9个旅兵力,其中有3个装甲旅。 进攻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占领杰宁地区,解除约旦炮火对以色列马特戴维居民点和空军基地的威胁,攻占拉特伦到腊马拉的公路,第二阶段目标是占领包括耶路撒冷旧城在内的整个约旦河西岸。 以色列中部军区司令员乌齐.纳尔斯基少将负责指挥进攻耶路撒冷及周围地区。 他派米.阿里的第10机械化旅控制耶路撒冷走廊,切断该城与腊马拉之间的公路,古尔上校指挥的伞兵旅负责占领旧城。 5日夜,以军开始猛攻耶路撒冷。 6日晨,古尔伞兵旅越过曼德尔鲍姆门和警察学校之间的地区。 6日上午,以军夺取了耶路撒冷旧城至以色列占领的斯科普斯山之间的地区,古尔伞兵旅在山下占领阵地,并与山上取得了联系。 7日,古尔伞兵旅开始向耶路撒冷城内进攻,很快占领该城。 在北部的纳布卢斯和杰宁方向,5日,以军在空军的配合下,首先进攻杰宁以西约军炮兵阵地。 接着,巴尔.库奇瓦指挥的以军装甲旅卡巴蒂亚,切断了杰宁与纳布卢斯和约旦河西岸其他大部分地区的联系。 约军装甲部队进行反击双方展开了一场坦克战。 库奇瓦部队突破约军防线后与一个步兵旅汇合,然后分两路进击杰宁,并占领该地。 6日,以军向东西两翼进攻纳布卢斯,并于当晚占领该城。 7日,以军占领了耶路撒冷东区和约旦河西岸约旦管辖的全部地区。 当日20时,约旦和以色列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 占领叙利亚戈兰高地 安理会通过了“立即实现停火”和“限期停火”的决议,以色列8日同意“停火”,然而到9日,以色列又开始向叙利亚发动大规模进攻,进攻方向指向戈兰高地。 戈兰高地是叙利亚西南边境内一条狭长山地,海拔600—1000米。 从北部的谢克山到南面的雅穆克河,长60公里,中部最宽处约20多公里,面积1.15万平方公里,这里有公路通往大马士革。 戈兰高地与以色列接壤,居高临下,对以色列威胁甚大。 叙利亚在戈兰高地原驻有三个步兵旅,到战争爆发前,叙利亚为防御以色列进攻,又增派了4个旅,其中有两个步兵步兵旅,一个装甲旅和一个炮兵旅。 以军进攻戈兰高地的部队有6个旅,其中3个旅从北进攻,2个旅从南进攻,1个旅机动作战。 9日11时30分,以军从南北两面向戈兰高地进攻。 北路由北部军区的艾伯特.曼得勒装甲旅、约纳.埃夫拉指挥的“戈兰尼”步兵旅和巴尔.科奇瓦的装甲旅组成。 9日,曼得勒旅攻下卡拉,“戈兰尼”旅则分兵两路,一路向巴尼亚斯出击,另一路指向特勒阿扎奇高地,并于当晚占领了该高地,接着“戈兰尼”旅又向这里的山上推进,于午夜占领了山上的叙军阵地。 10日,以军科奇瓦旅协同“戈兰尼”旅一部进攻巴尼亚斯,并向艾因菲特和冯马达推进。 曼得勒旅此时从卡拉德东进击库奈特拉,未经战斗就占领了库奈特拉。 从南部进攻戈兰高地的以军由古尔伞兵旅和阿夫农步兵旅组成,他们首先向塔瓦菲克和雅穆克河谷发起进攻,在夺取塔瓦菲克后,又攻克了菲克和埃拉尔,并沿太巴拉湖东岸开进。 到6月10日晚为止,以军夺取了戈兰高地的大部分地方和通往大马士革的几条主要公路,夺取了横跨阿拉伯地区通往黎巴嫩的输油管。 6月11日,叙利亚和以色列签署停火协议。 至此六.五战争宣告结束。 海上战斗 1967年10月21日傍晚,在埃及塞得港外的马纳湾海域,以色列海军的“埃拉特”号驱逐舰,正在执行例行自巡逻任务。 17时30分,“埃拉特”号驶抵离塞得港约13海里的海域,被埃及海军雷达发现。 埃及的3艘“蚊子”级导弹艇立即出动,在“埃拉特”号航行到距塞得港11海里时,对它发射了2枚“冥河”导弹。 事出突然,“埃拉特”号的官兵毫无戒备。 正在舰上值勤的观测兵,发现塞得港方向闪出一道亮光,紧接着一个拖着尾巴的长条形“怪物”朝着军舰快速飞来。 观测兵在惊慌失措之中拉响了警报。 舰上值班的炮兵虽然用6门火炮对准了迎面飞来的“怪物”,可是没来得及开炮,那“怪物”突然拉高,然后径直向“埃拉特”号急速俯冲下来。 转眼之间,便听到轰隆一声巨响,第一枚导弹便击中了“埃拉特”号的锅炉舱,顿时浓烟滚滚,火海一片。 大约1分钟后,第2枚导弹凌空飞来,击中了“埃拉特”号的主机舱。 驱逐舰受到严重破坏,舰上燃起大火,舰体进水后开始倾斜。 19时30分,埃及导弹艇又向“埃拉特”号发射两枚导弹,其中l枚击中该舰舰尾,另1枚稍后一点时间在该舰的救生艇刚刚起动时爆炸。 “埃拉特”号缓慢地直立起来,开始下沉。 舰长无能为力,只好下令弃舰,水兵纷纷跳海求生。 “埃拉特”号不久沉没,舰上以色列官兵202人,死47人,伤91人。 这次4发4中击沉“埃拉特”号的来袭物,是苏制SS?N?2“冥河”反舰导弹,它由水面舰艇发射,是首次用于实战的反舰导弹。 [2] [编辑本段]战争结果 在六天的战争中,埃及、约旦、叙利亚三个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伤亡和被俘达6万余人,而以色列仅死亡983人。 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战争中有100万巴勒斯坦人被以色列赶出家园,沦为难民。 祝你好运,如对您有帮助请采纳,谢谢!2011-11-7 3:01:06

评价一下第三次中东战争????急急急

1967年6月5日爆发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堪称战争史上的经典战役。 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计6.5万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从而确定了以色列在战略上的优势。 但是,这场战争并未给以色列带来所期盼的和平,其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至今仍在影响着今天的阿以局势,使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同时遭受着冲突之痛。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雷蒙德·科恩在谈及这场战争时称,这场战争不过是1948年阿以冲突的延续。 客观上说,第三次中东战争是在50年代泛阿拉伯政治运动逐步取得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当时,埃及、约旦和叙利亚签署了《共同防御协定》,并且在战前传递出了“要毁灭以色列国”的声音。 而以色列无论从兵力还是装备数量上都无法与埃、约、叙三国相匹敌。 在这种情况下,“为生存而战”的以色列在短短6天的战争中取得了全胜,并由此改变了其在中东地区国家中的地位,“一个犹太国家在中东地区的存在”成为同地区其他各国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科恩教授的这一观点,颇能代表不少以色列人的想法。 然而,事态发展表明,科恩所说的这个“现实”一直在遭遇不断的挑战。 期间,除埃以、约以最终通过和平谈判实现了双边关系的正常化外,巴勒斯坦难民问题、约旦河西岸问题、耶路撒冷地位问题以及戈兰高地问题等,都由于各方复杂的利益关系以及牵涉到政治、宗教、民族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而遗留下来,成为后来中东地区巴以冲突、黎以冲突、叙以矛盾等问题久拖未决的障碍。 耶路撒冷纪念第三次中东战争40周年 这其中主要是以色列战后政策方面的问题。 比如: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等地修建犹太人定居点,激化了以色列与当地巴勒斯坦人的矛盾;修建多个检查站,阻碍了巴勒斯坦地区人员和商品的流通,造成巴经济恶化和人道主义危机,引发巴民众对以色列占领的更多暴力反抗等等。 曾批准设立某些定居点的以副总理佩雷斯如今也承认,在巴勒斯坦人口高度密集的希伯伦等地建立定居点“是个错误”。 此外,地区极端势力的抬头也使有关问题的解决更加复杂化。 巴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一直不肯接受中东问题有关四方提出的放弃暴力、承认以色列、接受巴以达成的和平协议三原则,这是以色列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 佩雷斯说:“第三次中东战争的胜利对以色列来说是难忘的,不幸的是,它并不是最后一次战争。 ”的确,在随后的40年间,以色列与巴勒斯坦、黎巴嫩之间大大小小的冲突频频发生,直至今天还在延续。 战争一方面夺走了成千上万生命,一方面也在告诫人们,它并不能解决问题。 反思这场战争,以色列人应该从中得到启示:战争不能带来真正的和平。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jinrong/10794.html
闺蜜说 每日一笑 气得把网线给拨了! 当初我爸一听
首播收视第一 这部悬疑剧的成功 绝不是因为尺度 6集有3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