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管理 周长安 实行教师引导下的

全文长 17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3 分钟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还是不成熟、有待成长的人,能否自主管理?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吗?我的体会是“能的,必须的”。“学生自主管理”就是学生在教师积极引导下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形成符合教育目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意识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也是一种教育管理思想。

为什么要倡导学生自主管理?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了学生的培养目标,学校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能独立思考和行事、能为个人和社会服务的人。这样的人应该具有自理自律的能力和自主自强的精神。这样的人靠教师利用权威灌输、靠胁迫式的教育来培养是行不通的,必须依靠他们的自我教育。学生自主管理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教育的过程,是使学生从中实现个人目标与班级、学校目标的内在统一,激发学生内在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心理力量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为此, 教师要及时转换角色,要学会做导师和“导演”。 叶圣陶先生认为:“导是更高级的教。”还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教学如此,育人也同样。学生这种源于教师的信任而产生的自觉性是不可忽视的,其潜在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更是不可低估的。社会上流传着一个“职场巨婴”的说法,说是一些年轻人明明是成年人的年龄,心智和行为却像婴儿一样,喜欢做无偿的“伸手党”,做事只有开口,没有闭环,缺乏基本的思考判断能力,遇到任务消极应战。这个问题的根源显然在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与管理的机会,而不是“手把手地教”,要大胆放手,以放手促自主,以信任促自信,以引导促自理。

1994年我曾发表过一篇名为《教师要当好“导演”》的文章,主要思想就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其实1985年我担任班主任就开始践行学生自主管理的教育管理思想。前面第一条管理规则“教室地面废品处理实行就近负责制”是使班级学生人人参与管理的一个举措。我考虑到农村孩子比较害羞、表达能力比较弱的特点,把“每周一歌”改为“文艺表演一节课”,以寝室为单位轮流表演,以明信片为稿费鼓励学生为班刊撰稿,对班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建议,这些做法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主人翁意识。为改变男生寝室的面貌,我根据高中生在异性面前爱面子的心理特点,不定期组织男女寝室对口检查,收到很好的效果。为加强班级纪律管理,我实行人人参与的值日班长制,并成立四人纪律监督小组,受每天的值日班长领导,负责考勤和监督自修课纪律,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提升他们为集体和他人服务的意识及能力。1994年我任校长后,坚持倡导这一管理思想,要求学校学生会设立学生自管会,后来任宁外的校长,分别在其初中部和高中部设立了学部的学生自管会,从而形成学校、学部、班级三级学生自主管理机制。

我认为,从这条规则中可以得到启示: 第一,学校教育既要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合拍 ,也要与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要求合拍,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把学生培养成能为自己和他人创造幸福的人。 第二,放手比关心更重要。 关心也许是授人以鱼,那么放手也许是授人以渔。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和教师都要学会“放风筝”,逐步放手,让孩子自主飞翔,才能使孩子飞得更高。 第三,主动比被动更有效。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和教师的高明主要体现在引导上,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要设法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其认同感和获得感,不断强化其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我是这样当校长的》,作者周长安,1994年8月起历任四所高中的校长,现任宁波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专职督学、宁波市教育督导研究会副会长。

本书记录了作者的教育生活、教育实践和教育思考,是作者20年校长生涯的一个剪影。这是一本记录作者自己怎么做校长的书,而不是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校长的书,作者希望得到教育界同仁的建议,也希望抛砖引玉,引起教育界同仁的思考。

扫码购买图书

作者丨周长安

编辑丨智库君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呢?

第一、 要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一个过程。 对于那些好动的学生,上课时,教师就寻其闪光点,鼓励他们赞扬他们,让他们有自信,认为自己能行,逐渐地让他们变成自觉的行为习惯。 对于这样的学生,决不放弃。 让学生获得到与自己期望相当的学习结果,满足学生对学习寄予的期望,同时,经常督促、辅导和鼓励他们,让他们用心听课,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与同学交流探讨学习问题,让他们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逐渐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的良好习惯。 第二、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阅读、探究阅读,大胆质疑,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内因就是学生。 因此,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设计一系列层次性、趣味性、阶梯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找难点,记疑点;做笔记,重分析,进一步引发思考。 让学生去体验学习过程学习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 同时,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启迪思维,逐渐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第三、开展课堂检测评价。 课堂检测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小组检测,全班交流,又可以小组互测,也可以师生共同参与,师抽生测。 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教学活动提出的问题进行课堂检测评价。 提高学生对课堂评价的认同感,进一步产生集体荣誉感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第四、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开展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观察现象、思考问题、推断结论结论,让他们切身体会知识的价值与运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这种亲身体验的学习,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增强其责任感,从而落实到行动上,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调控中运用各种策略,使学生做到愿学、乐学、善学,那么课堂教学就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设定目标: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以及如何去实现这些目标。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制定计划:教导学生如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包括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让学生学会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平衡学习和生活。

3.培养习惯: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预习复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良好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自律能力。

4.自我监控:教导学生如何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定期检查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自我监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激发内在动力: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和成就感,从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6.培养责任感: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成果与个人的未来息息相关,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学生意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从而更加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

7.学会应对压力:教导学生如何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抗压能力。学会应对压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

8.互相监督: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共同进步。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激励和竞争,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进行自我管理。

9.反馈与评价: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和评价,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10.家长配合:教师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学生自主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在教师积极引导下自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确立自我发展目标、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和推动个体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学生自主管理,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教育过程,是一个社会实践过程,也是学校励志教育的一种体现。自主管理是对班级各种活动以及每个学生充分授权,让其产生责任感,即从而激励班级组织和个人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管理方式,准确的说是一种管理思想。班级自主管理全过程充分注重人性要素,充分注重学生的的潜能的发挥。注重学生的个人目标与班级、学校目标的内在统一,在实现整体目标的同时实现学生的个人追求。

意义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自主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外在的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需要以多样化的健康活动为载体,需要以人性化的制度来约束,需要以全面、客观的评价机制作保障。它是当前学校教育中一种较为可行的教育管理模式,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这种教育管理的结果是,学生会从自律前提下的自信走向自主,从自主走向自立,从自立走向自强,最终从自强走向自如,即能够灵活自如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并推动个体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实施学生自主管理教育,并非是任学生自由发展,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也就是说,教师的监控要与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谐统一。在不超出学生当前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范围内,凡事教师都要敢于“放”,在学生误入迷途难以自拔的边缘教师要及时“收”。教师只有收放得体,学生才能具备创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闯出一片即有益于自己又造福社会的天空。在引导学生自主管理时,第一,需要注意自主管理不等于放手管理; 第二,自主管理不等于纪律、卫生的自主管理;第三,自主管理不等于部分人的自主管理,我们提倡人人参与的班级自主管理,每位同学都要在班级管理中确定自己的岗位,做到人人有岗,人人定岗。原则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应把学生视为班级的主人,应该让全体学生进入到自己工作的决策过程当中来,无论是制定计划、贯彻执行,还是检查监督、总结评比,都要让学生参与,使他们了解班级工作的上下环节,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各种义务。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具有主人翁的意识,才会把教师建议完成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使命,学会做班级、学校的主人。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jinrong/12169.html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从机器人密度看企业向 上海 力度 新
美拉欧盟应对中国 收到 复杂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