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门店超6300家 吓死我了 退市!网友 巨头突然宣布

5月23日消息,据北京商报报道, 日本罗森宣布将于7月24日从东京证券交易所与大阪证券交易所退市, 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线下便利店是否受影响? 对此,罗森北京地区的加盟热线及门店工作人员均表示,暂未接到业务暂停或关闭的相关通知。

日本电信业巨头对罗森展开要约收购

据了解,今年2月6日,日本电信业巨头KDDI宣布,将对罗森展开要约收购。成功交易后,三菱商事和KDDI将各自持有罗森50%的股份,共同控制罗森,罗森的股票将从证券交易所退市。

不少网友评论称,“这是真的要收购了吗,我很喜欢罗森啊”。也有不少网友解释,“收购不影响继续营业。”

据央视财经报道,KDDI跨界收购罗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通信以外的业务。随着电信行业市场饱和,日本各大电信运营商相继在金融、零售等领域拓展市场。

罗森在华门店超6300家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4月23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了《2023中国便利店TOP100》公示榜单,公示时间为2024年4月23日-30日。榜单显示,美宜佳(33848个)、中石化易捷(28633个)、中石油昆仑好客(19780个)位列前三位, 天福便利和罗森分别以7208家和6330家位列第四和第五, 芙蓉兴盛、7-11、十足、红旗连锁、深圳易站居于6-10位。

公司官网显示,罗森于1939年在美国俄亥俄州以“Mr. Lawson's Milk Store”的形式成立。1975年进入日本市场,作为一家专业的连锁便利店公司在日本全面展开业务。目前,罗森除了日本和中国外,在印度尼西亚、美国、泰国、菲律宾也拥有多家店铺。

1996年,罗森作为第一家外资连锁便利店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在上海开出首家店铺。

2010年以后,罗森进驻重庆、大连、杭州、北京、宁波、武汉、合肥、长沙、沈阳、成都、深圳等城市。 截至 2022年12月底,罗森共有20693家便利店,今后,罗森将继续加快在中国的发展速度,目标是到2025年突破1万家门店。

本期编辑 黎雨桐

21君荐读


卤味“三巨头” 为啥爱吃的人少了 网友 月薪3000 我不配吃

卤味价格过高、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健康、品控出现问题。 卤味的营收不断下降,让许多人感到惋惜。 卤味三巨头中,像煌上煌2021年净减少门店346家,这都可以直接反映出消费者对卤味的需求正在下降。 1、1、卤味价格过高三巨头的卤味价格都非常昂贵,一小盒鸭脖就要卖到38元,一斤鸭肠更是要卖到七八十元。 对于月薪只有3000元的人来说,这些价格是难以承受的。 因此,价格高昂成为了很多人不再选择卤味的一个主要原因。 2、2、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健康卤味的佐料很多,很多都有刺激性,是典型的高盐高脂刺激性重口味食品。 然而,这类食品不仅不健康,甚至对人体还会有害。 因此,为了追求健康,人们更愿意选择一些新鲜的肉或者是蔬菜,这样更有利于健康。 3、3、品控出现问题以前的卤味都是可以单独买的,也都是直接称多少钱一斤,多少自己想买多少就可以买多少。 然而现在,大部分卤味店都是那种真空包装的,虽然这样有利于售卖,也看着更加卫生,但是当你打开的盒子的时候,却经常出现问题。 有些卤味不新鲜,质量不好,甚至会出现变味的情况。 这让消费者对卤味的信心产生了障碍。 4、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自己做卤味也越来越容易。 现在,很多超市都有专门的卤水卖,价格实惠,买点肉自己做,不仅省事干净,还可以省钱。 因此,如果你也是卤味的忠实粉丝,想要继续享受美食,或许可以考虑自己动手做,这样既可以满足自己的味蕾,又可以控制成本。

中国人寿等5家中企宣布启动美股退市,此次退市会有哪些影响?

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度不断加快,很多企业都会向国际市场进军。如果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的话,那么这个企业将会迎来非常大的发展。关注国际时事的网友们可能注意到了这则令人震惊的新闻,中国人寿等五家中企宣布启动美股退市。这则令人震惊的新闻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很多国内和国外网友的关注和对这件事情的讨论。

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在今年八月份,中国人寿第一个发公告称,不仅要从纽交所退市,而且要撤销相关的注册。在这件事情之后,其他的公司也跟随中国人寿的脚步。根据相关的信息来看,之所以中国人寿等五家中企宣布启动美股退市,主要是因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全球化退潮。第二个方面就是商业发展的需要。第三个方面就是中国市场的吸引。根据相关的信息来看,这次退市会有三方面的影响。

第一个方面就是这次退市将会加剧全球化退潮。由于全球化退潮,中国人寿等五家中企宣布启动美股退市。如果全球化的优势没有那么明显的话,那么很多企业都可能会进行一些自保措施。第二个方面就是这次退市将会有利于这些退市公司的发展。根据相关的信息来看,这次退市不仅不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而且会提高这些企业应对不可控因素的能力。

从这个方面来看,这次退市不仅有利于这些退市公司的发展,而且有利于这些退市公司规避风险。第三个方面就是这次退市将会西方市场有所影响。由于中国大型企业的退市行动,可能相关的西方市场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股份的变动,可能会带来股市的变动。如果股市出现变动的话,那么股民的利益就可能会有所变动。无论什么时候,企业都必须要以自身的企业利益为主。

美股退市后怎么办?

(观察者网讯)为遵守特朗普打压中国公司、禁止美国人投资美国防部“黑名单”企业的行政令,纽约证券交易所12月31日宣布,将对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香港)这三家中国公司启动退市程序。

这三家中国运营商分别于2020年6月及8月被美国国防部列入“黑名单”,美国防部污蔑其是“中国军方控制的企业”。2020年11月,特朗普又签发了一项行政令,要求禁止美国人投资国防部“黑名单”上的中国企业。

纽交所声称,由于特朗普的行政令将于美东时间2021年1月11日生效,届时这些中国公司的交易将被叫停,因此认定这些企业“不再适合挂牌”。

纽交所公告截图

“受美政府行政令影响,纽交所将摘牌中国通信巨头”,彭博社报道截图

彭博社指出,在过去十年里,包括纽交所在内的全球交易所都在向中国公司,尤其是互联网公司示好,吸引他们在海外上市。如今随着美国政府采取打压措施,中国公司可能会把目光转向国内的港交所,重回香港上市。

新闻网站Axios分析师菲利克斯·萨蒙(Felix Salmon)则提到,中国移动是三家公司中市值最高的,当前美股市值大约在1170亿美元左右,自上市以来一直都是纽交所的中流砥柱。他认为,此次摘牌或将意味着一轮“去全球化”浪潮的到来。

2020年6月至12月间,美国国防部先后将共计35家中国企业列入这项“黑名单”,其中就包括华为、海康威视、中芯国际等企业。美国防部还声称,将在“适当情况”下继续更新这份“黑名单”。

受特朗普行政令的影响,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标普道琼斯、富时罗素等美国多家指数公司已经发布公告,将部分美国防部“黑名单”上中国公司的证券移除。

路透社此前曾指出,美国国会和政府如今愈发频繁地找理由限制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美国政府是在冒着与华尔街产生冲突的风险打压中企。由于美国国会两党的反华情绪日益高涨,拜登政府于1月上台后可能会延续特朗普时代的打压中国政策。

对于美国推动对部分在美上市中国公司摘牌的行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1月18日就曾表示,中国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始终认为,在资本市场高度全球化的今天,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提升审计师专业操守和执业质量,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全球证券监管机构的共同责任,必须通过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加以落实。

着眼于为全球资本市场 健康 有序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中美双方应该从共同利益出发,开诚布公地开展对话与合作。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中国在美股上市的公司被退市经济上有什么后果?

要么退市后会给一个回购价,要么就亏在自己手上。

美股退市一般分两种情况:被并购或者私有化退市;被交易所强制摘牌。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在退市之后会给一个回购价格,往往比原来的股价还高;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基本是血本无归了。

国内退市如果我们还持有退市前卖不出,我们就会亏在自己手上,美股是退市要收回流通股的,按退市当时的价格,也并不一定退市就会掉价,还有可能涨价。

美国的退市制度不同于中国的退市制度。如果美国股票在纽交所或纳斯达克退市,上市公司可以给予股东一定的补偿。例如,如果一家上市公司因为欺诈而退市,监管机构可能会要求上市公司回购投资者持有的股票或赔偿投资者损失,这取决于欺诈的数量和情况的严重程度。

美国证券交易所被迫摘牌,意味着主板公司业绩不佳,股价连续30天低于1美元或市值低于1个标准,就达到了摘牌的条件。这种情况非常危险。虽然投资者可以选择在退市前卖掉他们的股票,但几乎没有人会买,而且价格很低,所以他们可能会损失所有的钱。

其实,无论是在国外股市还是在国内股市,投资者都要注意不要购买市值过低的股票,尤其是接近1美元的股票。这些股票不仅不受欢迎,而且还有被迫退市的风险。

根据美国的退市制度,退市后上市公司需要回购股民手里的股票。三大运营商被强制退市,实施了两种方案。 一、退市后上市公司会自掏腰包以1美元的价格回购投资者手里的股票; 二、如果持有三大运营商的股票,可以将存托凭证给三大运营商指定的投行,换取三大运营在香港发行的港股,推动投资者来说没有直接损失。

中国在美股上市的公司被退市经济上的后果是回中国上市,信誉度会下降。

退市是上市公司由于未满足交易所有关财务等其他上市标准而主动或被动终止上市的情形,即由一家上市公司变为非上市公司。退市可分主动性退市和被动性退市,并有复杂的退市的程序。交易所对上市公司退市一般具有较大的自主权。

退市可分为主动性退市和被动性退市:

主动性退市是指公司根据股东会和董事会决议主动向监管部门申请注销《许可证》,一般有如下原因:营业期限届满,股东会决定不再延续;股东会决定解散;因合并或分立需要解散;破产;根据市场需要调整结构、布局。

被动性退市是指公司被监管部门强行吊销《许可证》,一般因为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或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重大风险等原因。

在美国,上市公司只要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就必须退市:

⑴股东少于600个,持有100股以上的股东少于400个;

⑵社会公众持有股票少于20万股,或其总值少于100万美元;

⑶过去的5年经营亏损;

⑷总资产少于400万美元且过去4年每年亏损;

⑸总资产少于200万美元且过去2年每年亏损;

⑹连续5年不分红利。

日本的证券市场规定,上市公司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必须退市:

⑴上市股票股数不满1000万股,资本额不满5亿日元;

⑵社会股东数不足1000人(延缓一年);

⑶营业活动停止或处于半停止状态;

⑷最近5年没有发放股息;

⑸连续3年的负债超过资产;

⑹上市公司有“虚伪记载”且影响很大。

境外证券交易所对作出上市公司退市的决定一般都比较谨慎,并规定了非常复杂的程序。

如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规定了以下程序:

⑴交易所在发现上市公司低于上市标准之后,在10个工作日内通知公司;

⑵公司接到通知之后,在45日内向交易所作出答复,在答复中提出整改计划,计划中应说明公司至迟在18个月内重新达到上市标准

⑶交易所在接到公司整改计划后45日内,通知公司是否接受其整改计划;

⑷公司在接到交易所批准其整改计划后45日内,发布公司已经低于上市标准的信息

⑸在计划开始后的18个月内,交易所每3个月对公司的情况进行审核,其间如公司不执行计划,交易所将根据情况是否严重,作出是否终止上市的决定;

⑹18个月结束后,如公司仍不符合上市标准,交易所将通知公司其股票终止上市,并通知公司有申请听证的权利

⑺如听证会维持交易所关于终止股票上市的决定,交易所将向SEC提出申请;

⑻SEC批准后,公司股票正式终止交易。由上述情况可见,交易所决定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最长要经过22个月的时间。

香港联交所的退市程序包括四个阶段:

⑴第一阶段:在停牌后的6个月内,公司须定期公告其当前状况

⑵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结束后,如公司仍不符合上市标准,交易所向公司发出书面通知,告知其不符合上市标准,并要求其在6个月内,提供重整计划(ResumptionProposal);

⑶第三阶段:第二阶段结束后,如公司仍不符合上市标准,交易所将公告声明公司因无持续经营能力,将面临退市,并向公司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在一定期限内(一般是6个月),再次提交重整计划。

4)第四阶段:第三阶段结束后,如公司没有提供重整计划,则交易所宣布公司退市。

在华投资超250亿,如今大刀阔斧变革,这家巨头有多疯狂?

[汽车之家?行业]?2020年,众多企业的目标都变成了“活下去”。如那些死里逃生的人所经历的事情一样,企业也会在危机中迅速重新评估目标和“真正重要的事”,并在行为上作出深刻转变。即便是欧洲第二大零部件企业大陆集团在近一年也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诸如采取了调整组织架构、重组业务流程、消除浪费和加强创新等举措,都是为了攀登一座有雪崩危险(传统业务下滑)、气候条件恶劣(全球汽车环境下行)、暗藏冰隙裂口(疫情突袭)的山峰。

今年,也是大陆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的25周年。回顾这25年,大陆在中国投资总额超过250亿元人民币。逆境当前,这家百年德国供应商在中国的战略部署又有着怎样的变化?针对当前市场,又有哪些布局?在6月30日大陆集团举办的线上媒体沟通会上,我们找到了答案。

■2021年中国车市将复苏,重要项目不放缓

“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轻型车产量预计会大幅下降。同2019年相比,全球产量将下滑24%,中北美下滑32%,欧洲下滑24%,但对于中国市场的预判是仅下滑15%。”大陆集团中国区总裁汤恩在对于今年全球及中国市场走势作出了如是预判。

“考虑到中国政府的刺激政策、油价下降等正面因素,以及疫情等不确定负面因素,我们预测中国汽车市场中长期会有适度的小幅增长。同时,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将占全球25%-30%。”汤恩表示。

正因为此,汤恩表示,大陆集团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承诺照旧。就在前日,大陆集团在常熟举行电子空气悬架系统新工厂的开工仪式,预计在2021年第二季度正式投入运营。如今,大陆集团在中国已经扩大到28个生产基地和18个研发中心,拥有约2.4万名员工。

“由于我们采取了得当的防疫措施,疫情期间中国员工没有一例感染病例。目前,大陆集团在中国的工厂基本已经满负荷生产,我们在中国区以及全球约90%供应商也恢复了生产。”汤恩表示。

众所周知,危机时期,确保现金流充沛是左右企业能否走下去的关键。在一季度的财报会议上,大陆集团就表示其正在削减成本,优化运营资本,推迟不是迫切需要的项目和投资。相比去年,大陆集团在本财年的投资将至少减少20%。此外,大陆集团近期也传出相关“降薪”信息,不过不是被动,而是主动,公司执行董事会决定主动放弃他们4月-7月收入的10%。

实际上,大陆集团在2019年就“变革2019-2029”架构调整规划进行了讨论,计划从2023年开始每年降低总成本约5亿欧元(约合39亿元人民币)。但大陆集团也明确表示,“对于重要的开发项目,公司仍将继续全力推进。”这也意味着,大陆集团虽然采取节流举措,但对于未来重要项目的投资和发展不会放缓,而这些重要的开发项目也很明显,剑指新的电气化、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业务。

■暂停开发传统发动机,电气化业务将独立上市

大陆集团的转型宣言也许对行业来说并不新鲜,毕竟近两年来,跨国零部件巨头在转型路上可谓是动作频频。无论是博世、采埃孚、德尔福,还是佛吉亚、麦格纳等,都马不停蹄地进行着业务重组。只是近一年,大陆集团的行业变革更加雷厉风行。

大陆集团曾在2019年第二季度就宣布在全球4个生产基地相继停产或关闭工厂,大多都是停止生产和开发汽油及柴油发动机业务,总共影响了约3450个工作岗位。同时,大陆集团表示将在2030年之前停止开发汽油机及柴油机等产品。

作为集团重组一部分,大陆集团在2019年宣布将动力总成业务拆分独立出来,成立以“VitescoTechnologies”为名(今年确定了中文名为“纬湃科技”)的独立公司。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纬湃科技的上市计划,大陆集团将IPO时间暂且推至明年初。

“虽然是家‘新兴’企业,但纬湃科技实则有10年的技术储备。在电气化领域累计投资达53亿欧元(约合420亿元人民币)。”纬湃科技中国区总裁顾睿华表示,“在中国市场,纬湃科技将在天津建立一个全新的研发中心,预计于2021年落成。我们有三分之二的产品来自于电气化,这里将成为纬湃科技混合动力及电气化动力总成技术的研发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纬湃科技在2019年10月在天津工厂投产了第三代电驱动系统。该系统由中国团队研发,高度集成了电机、电控和减速器,结构更紧凑、成本更低。据悉,第三代电驱动系统已率先应用于标致e-208和欧宝Corsa-e,另外北京现代的昂希诺纯电动和菲斯塔纯电动车型也使用该动力系统。

『纬湃科技天津研发中心设计图』

■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尚需10年,坚持全面布局

相比电气化发展的高歌猛进,自动驾驶汽车在进入2020年后更趋于冷静发展,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正在“调转船头”,依靠销售搭载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新车及软硬件产品带来实际可观的收入。

大陆集团自动驾驶及安全事业群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霍斌认为,自动驾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研发费用高昂,对硬软件的要求也较高,特别是受限于当前还不够完善的法律法规。在未来5-10年内,行业内更多的还是推动L2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普及。

在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上,大陆集团的“强”首先体现在感知层,拥有如摄像头、雷达系统、高分辨率激光成像雷达等产品,在车载毫米波雷达领域,大陆集团与零部件巨头博世是行业内分庭抗礼的TOP2。在决策层,大陆集团提供高性能计算单元,正应用于基于MEB平台的大众ID.3的车载应用服务器(ICAS1),还支持软硬件分离,可实现应用程序和第三方软件的集成和更新。在执行层,大陆集团在纵向制动系统和横向转向系统也都有产品布局。

『大众ID.3』

“在自动驾驶领域,我们的战略是两条腿走路,除了专注于感应、决策和执行外,也会做前瞻性的测试和开发,比如在中国本土研发上,高速公路自主巡航、自动代客泊车和自主驾驶车CUbE组成了大陆集团‘无缝驾乘’出行解决方案,并且2019年在中国市场落地。”霍斌表示。

在竞争格局上,霍斌指出,“在自动驾驶领域,几乎没有哪家传统OEM车厂可以独自包揽全部的技术研发。无论是OEM还是零部件企业,都有其各自的长板,在某细分领域上能获得竞争优势,因此大陆集团积极探索全生态合作。”

『自主驾驶车CUbE』

实际上,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已经成为传统OEM拿到自动驾驶入场券的主流趋势。早在2016年,宝马汽车就牵头和英特尔及Mobileye组建一个自动驾驶开放平台,此后又引入了大陆集团、德尔福、麦格纳等供应商的联盟;2018年,大众汽车又与大陆集团、英伟达、博世、Aquantia四家主要供应商组成自动驾驶汽车联盟网络。可见,传统OEM都清晰意识到,必须依靠外部技术力量才能实现自动驾驶的布局。

目前大陆集团已经在城市道路驾驶方面布局了诸多辅助驾驶功能,未来在法律法规条件允许并且基础设施跟上的情况下,还能逐步拓展V2X技术在城市道路中的落地应用,更好的帮助驾驶者在复杂的城市道路环境当中进行驾驶。据悉,大陆集团的混合式5GV2X平台已率先拿到全球性的开发项目,并计划于2021年在中国实现量产。

■结语:

经历此次疫情,虽然短时间内对整个行业造成了一定冲击,但长远来看,整个行业正在回归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同时为未来实现电气化、完全商业化的自动驾驶技术铺平道路。大陆集团大刀阔斧的变革方案或许也给中国零部件厂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在“新四化”的方向上,中国零部件企业们是要做扎营者(再维持一下眼前的利润),还是攀登者(壮士断腕去抢占先机)?值得整个行业进一步去做深度思考。(文/汽车之家彭斐)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jinrong/13455.html
特斯拉储能系统Megapack首批在华订单签约
其丈夫被警方再次带走调查 此前法院认定其无罪 山西临猗女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