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 17家A股城商行年报扫描 净利增速总体放缓 7家不良率低于1%

原标题:17家A股城商行年报扫描:营收、净利增速总体放缓,7家不良率低于1%

17家A股上市城商行2023年年报已全部披露。

从营收看,2023年,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有12家实现正增长,5家出现负增长。

从归母净利润看,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有15家实现正增长,郑州银行、贵阳银行出现负增长。

从增速看,与2022年相比,2023年A股上市城商行营收、净利润增速总体均有所放缓。同时,净息差总体呈下行趋势。

营收增速总体放缓,西安银行增速领跑

Wind数据显示,2023年,共有12家A股上市城商行营业实现正增长,5家出现负增长,平均增速2.6%。

西安银行营收同比增速领跑A股上市城商行。去年西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72.05亿元,同比增长9.7%,营收同比增速位列A股城商行之首。

除西安银行外,长沙银行、齐鲁银行、兰州银行、成都银行、青岛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江苏银行8家A股上市城商行去年营收同比增逾5%,分别为8.46%、8.03%、7.59%、7.22%、7.11%、6.4%、6.33%、5.28%。南京银行、苏州银行、北京银行3家A股上市城商行去年营收略有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24%、0.88%、0.66%。

同时,有5家A上市城商行营收出现负增长,为重庆银行、贵阳银行、上海银行、厦门银行、郑州银行,其营收同比分别下降1.89%、3.5%、4.8%、4.96%、9.5%。

与2022年相比,2023年A股上市城商行营收平均增速有所放缓,为2.6%。Wind数据显示,2022年,A股上市城商行营业收入平均增速为4.52%,有11家A股上市城商行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4家A股上市城商行营业收入出现负增长。其中,杭州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16%,增速领跑2022年A股上市城商行;西安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8.82%,营业收入增速居末。

归母净利润增速总体放缓,杭州银行净利增速领跑

从归母净利润看,2023年,15家A股上市城商行净利润实现正增长,2家出现负增长,平均增速6.63%。

杭州银行净利润增速领跑A股上市城商行。2023年,杭州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143.83亿元,同比增长23.15%,增速居A股上市城商行之首。

除杭州银行外,齐鲁银行、苏州银行、成都银行、青岛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去年净利增逾10%,表现不俗。具体看,去年齐鲁银行、苏州银行、成都银行、青岛银行净利增逾15%,分别为18.02%、17.41%、16.22%、15.11%;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逾10%,分别为13.25%、10.66%。

另有8家A股上市城商行净利润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正增长。其中,长沙银行、兰州银行、厦门银行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逾5%,分别为9.57%、7.5%、6.3%;北京银行、西安银行、重庆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去年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49%、1.56%、1.27%、1.19%、0.51%。

贵阳银行、郑州银行去年净利润出现负增长。具体看,贵阳银行去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5.62亿元,同比下降8.92%;郑州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同比下降23.62%。

与2022年相比,2023年,A股上市城商行净利润平均增速有所放缓,为6.63%。Wind数据显示,2022年,17家A股上市城商行净利润平均增速为10.64%,共有15家A股上市城商行净利润实现正增长,2家A股上市城商行归母净利润出现负增长。其中,江苏银行净利润增速以28.9%领跑2022年A股上市城商行,郑州银行净利润增速则以-24.92%居末。

资产总额增速总体放缓,8家A股城商行规模高于1万亿元

从资产总额看,截至2023年末,共有8家A股城商行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元。其中,北京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资产总额高于3万亿元,分别为37486.79亿元、34033.62亿元、30855.16亿元;宁波银行、南京银行资产总额突破2万亿元,分别为27116.62亿元、22882.76亿元;杭州银行、成都银行、长沙银行资产总额高于1万亿元,分别为18413.31亿元、10912.43亿元、10200.33亿元。

2023年,17家A股城商行资产总额均实现正增长。其中,齐鲁银行、成都银行资产总额增逾15%,分别为19.53%、18.92%。

不过,与2022年相比,2023年,A股上市城商行规模增速有所放缓。Wind数据显示,2023年,A股城商行资产总额平均增速为11.31%,较2022年下降1.04个百分点。

净息差整体下行,青岛银行净息差逆势提升

2023年,A股上市城商行净息差算术平均值为1.73%,较2022年下降0.19个百分点。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有16家净息差出现下滑,仅1家净息差有所提高。

青岛银行是唯一一家2023年净息差上升的A股上市城商行。2023年,青岛银行净息差为1.83%,较2022年提高0.07个百分点。

对此,青岛银行在年报中解释称,在市场利率整体下行、让利实体经济力度加大的背景下,青岛银行持续调整生息资产和计息负债结构,贷款和投资平均余额占比提高,应付债券平均余额占比下降,同时,严控存款和应付债券成本率,计息负债成本率下降,从而对冲了资产收益率下行、存款规模增长的影响,实现净息差的提高。

除青岛银行外,其余16家A股上市城商行去年净息差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江苏银行去年净息差为1.98%,较2022年下降0.34个百分点,降幅居A股上市城商行之首。

7家A股上市城商行净息差降幅超0.2个百分点。其中,西安银行、厦门银行、成都银行去年净息差分别较2022年分别下降0.29个百分点、0.25个百分点、0.23个百分点;北京银行、齐鲁银行、重庆银行去年净息差较2022年下降0.22个百分点;上海银行去年净息差较2022年下降0.2个百分点。

8家A股上市城商行去年净息差降幅超0.1个百分点。杭州银行、苏州银行、郑州银行去年净息差较2022年下降0.19个百分点,贵阳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兰州银行、长沙银行去年净息差较2022年分别下降0.16个百分点、0.15个百分点、0.14个百分点、0.12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

7家A股城商行不良率低于1%

从资产质量看,截至2023年,有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低于1%。其中,成都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68%,厦门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不良贷款率均为0.76%,苏州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84%、0.9%、0.91%。

与之对应,上述7家A股上市城商行去年拨备覆盖率维持在较优水平。杭州银行、苏州银行、成都银行去年拨备覆盖率突破500%,分别为561.42%、522.77%、504.29%,宁波银行、厦门银行拨备覆盖率超400%,分别为461.04%、412.89%,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378.13%、360.58%。此外,长沙银行、齐鲁银行拨备覆盖率同样超过300%,分别为314.21%、303.58%。

截至2023年末,有3家A股上市城商行不良贷款率高于1.5%,为贵阳银行、兰州银行、郑州银行,其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59%、1.73%、1.87%。

与2022年相比,2023年A股上市城商行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Wind数据显示,2023年,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不良贷款率算数平均值为1.15%,较2022年下降0.02个百分点。


11家中小银行中报扫描:有银行“缩表”,8家净利下滑

今年上半年,银行业在支持实体经济复苏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消费者的信心,但疫情的冲击和让利实体经济的政策举措令银行业经营面临挑战,盈利能力承压。

在上述11家银行中,有8家银行净利润同比下滑,山东、山西的部分农商行净利润下滑超过50%。在另外3家净利润同比增长的银行中,增速也较缓慢,均呈个位数增长。

部分银行出现“缩表”

今年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冲击,GDP同比增长-6.8%。银行是顺周期行业,部分中小银行出现缩表。数据显示,广东肇庆农商行上半年末总资产规模为451亿元,较年初下降1%,浙江余杭农商行上半年末总资产规模为1277亿元,较年初下降1.5%。另外9家银行今年上半年的资产规模变化不大,大多数较年初有个位数的增长。

分析人士称,2017年之后,受“金融去杠杆”政策导向以及MPA考核深入推进等因素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相较于前些年的快速扩张有所放缓。但截至2019年末,银行业总资产282.5万亿元,依然比上年同期增长8.1%。现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例如浙江、广东地区,一些银行开始缩表,可能透露出经济发展不如以前那么活跃。

另一银行业人士称,近年来,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受当地区域经济体量小、自身资本规模小,无法支持大中型项目资金需求等因素制约,贷款增长乏力,通过联合当地其他金融机构投放异地银(社)团贷款。在目前的监管要求下,农村金融机构将继续坚守“三农”和小微企业市场定位,原则上“贷款不出县、资金不出省”,强化业务区域监管,农商银行异地贷款业务受到严格限制。疫情之下,一些中小银行更是找不到好的资产投放。

“此外,随着大型银行、城商行等金融机构业务下沉,出现‘拔尖’现象,农商行面临的同业竞争加剧,优质客户被一些大型银行抢走。再加上,实体经济低迷,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尤其是位于区域经济结构单一或欠发达省份地区的银行,信用风险有加速爆发的趋势,资产质量面临较大压力。”上述人士称。

3家银行净利润增长

疫情之下,银行的盈利能力承压。在11家已公布半年报的银行中,8家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为负数,其中,吉林环城农商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33%,山东莱州农商行实现净利润0.6亿元,同比增长-54%,广东肇庆农商行实现净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46%。

吉林环城农商行成立于2002年4月,前身是吉林市环城农信联社,2013年7月经银监会批准改制。该行称,自身风险点主要在于,受金融监管趋严的影响,减少对同业资金的依赖,负债规模有所下降,在降杠杆过程中可能引发的流动性风险。

山东莱州农商行于2009年02月24日在烟台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该行股权较为分散,股东为153个,大股东为莱州市玉磊石材,持股3.6%。

除上述银行,两家山西地区的农商行净利润下滑幅度也较大。山西清徐农商行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09亿元,同比下滑12%,山西盂县农商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0.32亿元,同比下滑58%。两家银行净利润下滑的原因都包括,部分企业客户出现经营困难,盈利能力不断恶化,逾期、欠息客户逐渐呈现增多趋势,不良贷款及逾期贷款规模均有所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山西省多名金融监管官员及金融机构高层涉嫌违法违纪,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一家农商行高管称,今年商业银行将继续压缩收益较高的非标投资, LPR机制将引导银行以更低的利率为小微和民营企业提供贷款,银行整体净息差改善空间小;加之部分中小银行在资产质量下降压力下加大拨备计提力度,盈利压力不小。

《投资与证券》2010第10期,文章《09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年报分析》作者是谁?该文章从第几页开始?

作者 王光宇 从第21页开始2009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年报分析国有大型银行历来是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中流砥柱,在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建设中起着政府金融杠杆的作用。 如根据中国银监会的数据,截至2010年3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为84.3万亿元,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42.9万亿元,占比达到50%。 在负债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负债总额为79.5万亿元,其中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负债总额40.6万亿元,也达到50%。 目前,大型银行中工行、建行、中行和交行四家已在A股市场上市,农行也即将开始IPO。 分析国有大型上市银行的年报,既可以一窥中国银行业的整体业绩表现,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经济运行的态势和趋势。 尤其在过去的2009年,我国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采取了超常规的货币政策和财税手段,各家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在支持国家宏观调控、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表现出一些与往年不同的特点和趋势,更需要对其年报进行跟踪和解读。 2009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年报解读目前国有大型银行中除了农业银行以外,其他四家均在A股上市。 根据各家银行披露的年报,2009年国有大型银行经营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各家银行借助于政策机遇积极进行“以量补价”,但营业收入增幅并不明显。 我国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末先后数次下调了利率水平,这给各银行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净息差收窄。 尽管银行净息差收窄对各个银行的利润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压力,但国有大型上市银行2009年的业绩仍然实现了增长。 这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当年天量信贷的投放。 2009年,中央政府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国有大型银行迅速抓住这一时机扩大信贷投放。 四家上市银行均持续加大了对重点建设项目、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支持力度,并大力发展个人信贷市场。 从数据上看,2009年四大行新增贷款占全国9.58万亿元新增贷款的33.7%,希望借助于以量补价抵消净息差下降的影响。 如2009年工行新增人民币贷款亿元,增幅为24.2%,为历史上贷款增加最多的一年。 建行贷款增加了1.02万亿元,中行则在发展战略上做了调整,除了继续强调海外业务之外,开始重视发展国内市场,并将其作为缩小与工行和建行经营差距的突破口。 2009年中行新增贷款总额为1.17万亿元,比2008年增长近50%,成为2009年国内银行业的“贷款冠军”,其大跨步加快发展国内市场的战略由此可见一斑。 2009年二季度后,由于预期未来信贷规模可能受到限制,国有大型银行继续执行抢占规模的思路,纷纷加大了信贷投放,以量补价。 反映到收入上,2009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总共获得经营收入8897.73亿元,同比增长0.86%。 这一略显保守的数字似乎显示着各家银行以量补价的战略并未彻底实现。 营业收入中,工行继续保持其老大位置,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同比微降。 建行和中行则均录得超过2300亿元的收入,建行收入微降0.16%,中行则实现了1.6%的增幅。 比较突出的是交通银行,该行经营收入虽然与其他三家差距不小,但却实现了5.58%的增幅,列四行第一。 净利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长在较大程度上源自于此前计提的拨备回拨。 2009年四家上市国有控股银行的年报表明,工行、建行、中行、交行总共实现净利润约3462亿元人民币,比2008年的净利润总额增长了17%。 这一成绩比营业收入的增长数字要靓丽许多。 就净利润收入的绝对数排行而言,工行以1294亿元位居四大行之首,建行以1068亿元位居次席,中行以810亿元排在第三位,交行则居于末位,其2009年净利润只有301亿元。 如果考虑净利润增速,则中行居首,2009年该行净利润同比增速为27.2%。 工行、建行、交行则分别为16.4%、15.3%和5.6%。 显然,不论从净利润规模还是净利润增速来比较,交行在四行中都处于靠后位置。 这一方面是其规模相对于其他几家存在差距,另一方面也源于交行2009年拨备覆盖率的大幅提升。 数据显示,2008年底交行拨备覆盖率仅为117.10%,在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中国银监会要求各大型银行拨备覆盖率需达到150%后,2009年交行提高拨备覆盖率至151.05%。 这一动作保证经营合规的同时导致其净利润减少,并相应影响了净利润增速。 2009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净利润增幅,除了交行外均超过两位数,形势较好,但这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此前提取拨备的回拨。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各家银行受到资产减记的影响,纷纷计提了巨额拨备,而在2009年全球经济开始触底复苏的情况下,此前各行提取的拨备冲回,并随即成为净利润增长的背后推手。 如中行2009年的拨备比2008年少提了67%,不考虑拨备因素,中行2009年实现拨备前利润1260.84亿元,同比下降4%。 工商银行实现拨备前利润1905亿元,同比下降5.2%。 如果不考察拨备因素,只考察拨备前利润,则多家行的数字并不好看。 总之,各家大型银行的拨备回冲成为2009年净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 获取盈利的能力不断提升,一些主要盈利指标进入先进银行行列。 一家银行的盈利能力代表着其赚钱能力,一般而言,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两个指标较多地用来反映银行的盈利能力。 国际上常常将资产收益率超过1%的商业银行定位为先进银行,而根据2009年几家银行的年报,建行、工行和中行三家大型银行均已经超过这一标准,建行以1.24%居于首位。 此外,交行的0.94%也已经接近这一标准。 这显示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在全球银行业市场确实已经体现出一定的先进性。 从资本收益率来看,建行以20.87%位列第一,工行以20.15%紧随其后,数字也相当好看。 此外,相对于一般上市公司而言,商业银行还经常用一个指标来衡量其盈利能力,这一指标就是信贷业务中的净息差(NIM)。 银行净息差指银行净利息收入和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净息差=(银行全部利息收入-银行全部利息支出)/全部生息资产存贷息差。 从某种意义上讲,银行的净息差可理解成其他行业的“营业利润率”。 2009年建行以2.41%的净息差居于首位,中行以2.04%居最后。 值得注意的是,建设银行这三项指标均居于上市国有银行的首位,显示了该行较强的盈利持续能力。 但是,受到政府经济刺激政策带来的流动性过剩等因素的影响,2009年四行净息差水平相比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这可能是国有大型银行下一步经营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净利息收入同比实现负增长,中间业务收入成为各家银行稳定收入的重要源泉。 2009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根据国家“保增长”的政策基调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求,借助于央行取消信贷规模管制等时机,大幅增加了信贷投放。 但遗憾的是,巨额的信贷投放并未反映在净利息收入的增长上面。 相反,除交行外其他三家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增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从净利息收入水平来看,工行利息净收入2458.21亿元,比上年下降6.5%;建行实现利息净收入2118.85亿元,较上年降幅为5.8%;唯独交行保持了1.41%的增幅。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促使我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国有大型上市银行首当其冲地承担起宏观调控的任务(本博点评: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担负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政治使命,一定程度受到来自政府的指令制约,而非完全自由经济体制下的市场化经营——这也是一些市场人士诟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主要原因。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现有体制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拥有的许多“特权”。 )。 而由于人民币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均大幅下调,主要靠存贷利差盈利的银行,盈利空间被大大收窄。 但是,各家银行净利息收入出现下降,既是2008年末央行下调利率导致的息差收窄传导到2009年的结果,也与2009年市场流动性过剩引起商业银行的议价能力下降有关。 如果从在经营收入中的占比来看,净利息收入仍占绝对地位。 如除了中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超过30%之外,其他如工行和建行的占比均在15%左右。 这显示净利息收入在四大行收入构成中仍占首要位置,国有大型上市银行的业务模式和收入结构仍显单一,主要依赖于利息收入发展,战略转型和业务调整的任务还较繁重。 2009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尽管在利息净收入上出现普降,但另外的非利息收入却在各家大行中出现了上升的势头。 无论在营业收入中的总占比,还是和2008年相比,几大行的数据均较为抢眼。 工行非利息收入较上年增长36%,建行增长29.85%,这正好对净利息收入的下降形成抵消效应。 2009年,中间业务收入成为各家大型上市银行稳定收入的重要武器。 鉴于中间业务不消耗银行自身的资本金,同时其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也比较小,因此这方面的业绩成长对于整个银行业而言有着积极意义。 从增加中间收入的角度来看,各家大型国有银行均积极推进其战略转型和业务转型的进度,在实现收入结构进一步调整的同时增进了中间收入。 从四家国有大型上市银行的年报来看,2009年四大行借助于开展金融服务创新等手段,保持了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并推动了各自净利润的正向增长。 四大银行的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为净利润的平稳增长做出重要的贡献。 如工行依托其个网点衍生的强大客户基础,积极建立多元化的产品结构,不断高效扩展其分销网络,在银行卡、投资银行、对公理财和担保及承诺等业务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9年,工行手续费和佣金收入比上年增长超过25%,列四行第二位。 建行则继续在工程造价咨询、工程资金监管、基金代销、银行卡、资产托管等方面发力,全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80亿元,较2008年增长25%。 中行继续充分发挥其国际业务的传统优势,继续保持其在国际结算、结售汇、贵金属销售、外币理财等业务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 2009年中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460亿元,同比增长15.19%,其在非利息收入占比进一步提高到31.7%,居于四行第一。 交行借助于其银行卡、托管业务等,2009年其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达到114亿元,比上年增长28.99%,增速居四行的首位。 资产质量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拨备覆盖率大幅提高增进了应对风险的能力。 2009年,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627.3亿元,不良贷款率1.81%,相比2008年仍然实现了“双降”。 就四家国有大型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来看,2009年四行的不良贷款率控制仍然比较好,也成功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双降。 这一方面是资产基数大幅增加的原因,但也表明四家银行总体的资产质量保持了相对稳定,风险管理水平取得了持续的提升。 截至2009年末,四家大型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603.5亿元,同比下降了13.61%。 四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平均值也由2008年的2.27%大幅下降至1.48%,不良贷款比例处于较低水平。 其中工行1.94%的不良贷款率为几家银行的最高,交行1.36%的比例为最低。 但与此同时,2009年各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在政策推动下的积极放贷,也不同程度上引起了不良贷款的暴露。 尽管几家银行实现了全年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双降,但从环比数据看,中行和工行下半年较上半年略有上升,且个别分类贷款有轻微恶化情况出现。 如工商银行2009年年末关注类和损失类贷款较上半年有所上升,其中关注类贷款增加362亿元,损失类贷款增加39.5亿元。 以上显示应对经营中的风险仍是国有商业银行的重要任务。 2009年,考虑到巨额贷款可能会增加不良资产的暴露,为实现稳健经营,并顺应监管部门对于国有大型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150%的要求,四家国有大型银行均将其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提高到达标水平之上。 其中,建行2009年的拨备覆盖率达到175%,同比增加44%,为四行最高。 2009年第三季度后,建行有意识地放缓了信贷投放的节奏,并大幅增加了拨备计提。 这一做法在四行中最为超前,显示出建行更为稳健审慎经营的理念。 而对于四行中的中行和交行而言,拨备覆盖率均在151%左右,正好满足监管要求的150%,处于刚好达标的临界点。 资产充足率呈现下降势头,但资本对经营约束的瓶颈日益明显。 2009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基本都达到两位数以上,远远超过巴塞尔委员会8%的标准。 核心资本充足率则多数在9%左右,也远超新资本协议4%的要求。 但随着2009年三季度后各大型银行放贷量的快速增加,资本也随之快速消耗,导致几家大行的资本充足率均较2008年有所下降。 2009年末,四大国有上市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1.8%。 其中,工行的资本最为充足,其资本充足率为12.36%,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9%,资本充足率比2008年的13.06%下降了0.7个百分点。 交行资本充足率为12%,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15%,居于四家第二。 建行位于第三位,其资本充足率为11.7%,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31%,也分别较2008年下降0.46个百分点和0.86个百分点。 2009年人民币新增贷款居同业首位的中行资本压力最为明显,其11.14%的资本充足率处于四行最低水平,较上年下降2.29个百分点,核心资本充足率也下降为9.07%,融资压力在四大行中居首。 2009年,中国银行的贷款规模增速达到了50.4%,在各大型国有上市银行中增速排在首位。 这不仅使其受到人民银行定向发行央行票据的“处罚”,也使中行本已不足的资本缺口进一步扩大。 成本管理难度增加,银行净利润的持续增加面临挑战。 银行业的成本控制,主要指标是员工成本和成本收入比。 2009年各行纷纷加强成本管理,四家大型国有上市银行继续压缩各项运营费用,实行严格的成本控制。 但在这一背景下,各家银行2009年的成本收入比仍出现了增长。 其中工商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至39%,中行增长3.6个百分点至37%。 唯一例外的是交行,其成本收入比出现了0.39个百分点的降幅,但其39.25%的数字仍使其居四行之首。 大型国有上市银行成本收入比的上升,表明各行的成本管理工作越来越困难。 就成本管理的情况进行银行间的比较,也可以考察人工费用的情况。 这可以通过提取四家银行的员工费用和员工人数这两个指标进行统计。 员工费用是指银行用于支付员工工资、奖金和各种福利的费用,这可以从各家银行年报“业务及管理费”项下的“职工费用”或“员工成本”中体现出来。 2009年的年报显示,大型国有上市银行员工费用中,工行和建行的员工费用支出分别为604.91亿元和511.38亿元,较上年增加13.6%和9.6%。 中行和交行的员工费用支出则分别为454.74亿元和123.91亿元,也较同期有所增加。 如果考虑更有可比性的人均员工成本,可以发现,四家国有大型上市银行中人均员工成本最高的是中行,其人均员工成本达到17.32万元,工行以15.52万元的人均员工费用支出居于最后。 国有大型上市银行成本管理难度的增进,可能源自于人员增加等刚性因素,也可能是银行发展阶段和经营模式调整的原因。 但从长远看这却会对净利润造成侵蚀,不利于提高银行经营效率,也不利于增加股东权益。 2010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发展评析2009年在国内外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四大国有上市银行在经营上仍有独特表现。 一方面与国家政策机遇和中国经济增长密不可分,同时也是各家银行自身合理调整业务结构,大力开拓创新中间业务,积极拼抢市场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必然结果。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对四家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年报进行简要的解读之后,可以继续挖掘出一些东西指导以后的工作。 目前在利差收窄已经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国有大型上市银行需进一步推进业务转型,将中间业务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抓手。 从已公布的四家国有大型上市银行2009年年报来看,为应对利差收窄周期到来的影响,各家银行纷纷采取调整资产配置结构,大力发展收费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等诸多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成为推动四家银行净利润增长的重要因素。 随着中间业务在银行收入中占比的不断提高,发展中间业务已经成为银行业竞争的焦点。 在利率市场化趋势加快,未来银行净利差继续收窄的趋势面前,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将成为目前仍然承担宏观经济调控义务的国有上市银行改善业务结构的方向。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的非利息收入在银行全部收入中的比重一般都在20%以上,个别银行甚至高达70%,非利息收入已经成为决定银行整体收入状况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据统计,目前非利息收入在银行全部收入中的比重,美国和加拿大平均为45%,欧洲国家为44%,澳大利亚等亚太国家为28%。 反观我国,近年来国有银行中间业务虽然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业务仍然存在较大的空间可供改进。 一方面,国有大型上市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仅为十几个百分点,远远低于美国和欧洲,与亚洲其他较为成熟的市场如日本、新加坡等相比,也存在不少差距,中间业务还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目前国有大型上市银行的中间业务品种仍相对较少,业务范围较窄。 目前几家银行的中间业务领域均普遍集中于传统的结算、汇兑、代收代付以及信用卡、信用证、押汇等产品领域,而现代银行业占据主体地位的咨询顾问类、投资融资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发展不足。 因此,国有大型上市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尚有许多工作等待开拓。 如大力发展财务顾问和私人银行业务,积极开展房地产等资产证券化,加快发展资产托管业务等。 通过大力寻找中间业务超常规发展的突破口,国有大型银行将能够持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并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宏观经济刺激政策退出,政府政策调整频繁,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可能面临不良资产暴露,需要加强相应的业务管理和风险应对措施。 2009年在国家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下,国有大型上市银行均采取以规模换取收益的思路,纷纷比拼信贷投放,抢占市场。 大型国有上市均在信贷增量上大做文章,做大规模,以量补价,借以保持利润较快增长,在同业中不掉队。 信贷规模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数字,而是变成了一种政治觉悟的体现。 但喧嚣之后,需要面对的问题是,2009年各行发放的一部分贷款可能变成不良资产。 如发放的占比较高的信用贷款、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可能成为各家银行需要认真考虑的重大问题。 2009年,四家大型国有上市银行投放了大量的“铁公基”类固定资产贷款,尤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房地产开发、土地开发储备贷款等业务领域,贷款集中度突出的现象较为普遍。 这容易引起后发的信贷质量问题。 2009年,各级大型银行均在房地产领域投放了大量的贷款,鉴于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资产价格泡沫化现象严重,2010年国家对于房地产行业实行了一揽子调控措施。 可以想像,如果这些严厉的政策调控引起房地产价格深度调整,则国有大型银行必将面临信贷风险的过度暴露,不良资产比率也面临反弹压力,银行风险管理面临巨大挑战。 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2009年的信贷狂潮中,几家大型银行几乎都与许多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融资平台签订了大量的一揽子信贷支持协议,这些政府投资融资平台存在的信用风险,可能成为国有大型上市银行下一步经营的重大隐患。 针对这些问题,大型国有上市银行需要加强相应贷款的风险管控工作,同时在内部实施更为审慎的风险管理框架,加强贷前审查和贷后跟踪,密切跟踪所投项目的综合负债状况和偿债能力,并实施房地产贷款季度压力测试,及时将这些风险掌握在可控范围内,为各自的持续经营排除障碍。 在经营规模扩大导致资本出现缺口的情况下,国有大型上市银行需要处理好资本补充与业务发展的关系。 资本实力历来是衡量银行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志之一,经济增长必然带来资金的需求,资金需求则预示着银行贷款的扩张,银行规模放贷后又必然面临资本金的补充。 对于国有大型上市银行来说,既要面对业务扩张带来的资本充足率下降困境,还要接受资本充足率提高的监管要求。 2009年,银监会将银行大型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底线从8%上调为11%,这一数字在2010年再次被提升为11.5%。 这使各大型银行资本金不足的局面愈发突出。 目前,大型国有上市银行的再融资方案已经逐渐清晰,上市的4家大型商业银行均已公布了再融资方案,几家银行采取发行可转债、A股和H股融资等方式解决。 如工行和中行均采取“A股可转债+H股配售”的方式,交通银行则采用“A+H股配售”的模式,建设银行采取“A+H同时配股”方式。 2010年,国务院批复银监会关于大型银行2010年补充资本的相关方案,要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采取“A股筹集一点、信贷约束一点、H股多解决一点,创新工具解决一点、老股东增加一点”五个原则进行。 从已公布的中、工、交三家大行融资方案看,已充分考虑到银行再融资对A股市场形成的资金压力,比如均争取在H股多融资,在A股多以定向增发、定向配股等对二级市场冲击较小的融资方式进行。 除了借助于外部融资渠道外,几大行也可能通过留存利润来补充资本金。 目前大型国有上市银行利润留存约为1785.8亿元,将为补充资本金提供后续支持。 但总的来说,国有大型上市银行业务发展与资本金不足的矛盾可能会成为一个常态。 这要求各大型国有上市银行在资本短缺的现状面前,以实体经济有效需求和自身资本充足为条件,更注重资本约束,科学处理资本质量、信贷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控制信贷非理性增长,防止因信贷过快增长而加大资本缺口,以便维持自身的可持续经营。 (作者单位: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38万亿大象起舞,谁在爆炒招商银行?

1.38万亿大象起舞,谁在爆炒招商银行?

编辑 | 孙明

招商银行火了!

走过魔幻的2020,进入更加不确定的2021,招商银行在资本市场上却突然“暴动”,股价短短一个月涨幅超去年全年,而如果从去年最低点算起,股价已经接近翻倍。

需要指出的是,招商银行并不是小盘股,其目前市值已经高达1.38万亿元,属于典型的大象起舞。

1.38万亿是什么概念?这样的市值在银行股中仅次于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如果按的市值算法,招商银行甚至已经超越建设银行,与工行也仅差4个涨停。

但高市值之外还有另一面,招商银行的利润仅是工商银行的三分之一。而如果以2019年资产规模排名,招行总资产为7.4万亿元,而“宇宙行”则已经突破30万亿元,两者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

但正是这样一个标的,却正在迎来机构及普通投资者的青睐。最新的机构投资数据显示,持仓招商银行(流通股)的机构高达914家,其中仅基金就有869家,是A股第六大、银行第一大机构重仓股。而最近更是有重量级投资机构频频调研银行。

这到底意味着什么?谁在爆炒招商银行?为什么会爆炒招商银行?机构选股的思路和逻辑到底在经历怎样的转变?招商银行的泡沫和成色到底几何?银行股的狂欢节已经来临了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或许需要时间,但不管怎样,招商银行都是一个值得“解剖”的对象。

进入2021年,招商银行大幅逆袭,一个多月就涨超25%,而去年一年也不过涨了20.58%。这一表现就算是在几大万亿国有行面前也是风光无两——一只万亿“大盘子”股份行活跃性竟然和几个暴涨的城商行不相上下。

也是从去年开始,A股流行各路“茅台”股价比高,眼看唱多银行的声音越来越多,这次没“上车”“银茅”的股民再次陷入了踏空的困扰。

图/视觉中国

但银行股出现“暴动”,等待券商股拉动牛市的投资者有些失望了。股吧一位拥有多年A股投资经验的散户投资者对AI 财经 社表示:“以前大家都标榜券商是牛市旗手,去年的抱团行情市场这么活跃,券商业务也都体现在财报上了,没想到银行股先起来了。”

宏观经济带来的基本面支撑,资金收紧对信贷利率的推升,二级市场风险偏好的降温,互联网金融“抢单”威胁的骤减,疫情冲击与资本让利后财报超预期……市场上对银行股看好的观点,可以总结为“天时地利人和”。如果抱团资金担忧市场资金面收紧,或将寻找更稳健的投资标的,身处破净大潮的银行股在不少投资者看来是最佳选择。

从银行的走势来看,去年7月和11月各有一次冲高行情,但很快就大幅回调。招行虽然也是机构抱团的对象,但表现却不佳。在机构持仓的最顶端,都是贵州茅台、五粮液、中国平安、美的集团、宁德时代、招商银行、中国中免、立讯精密、恒瑞医药这些行业龙头,但招商银行去年只涨了不足21%,是机构持仓TOP10里除中国平安之外表现最差的抱团股。

这次招商银行为什么能成为另一个“天选之子”?有人认为是行情分化,有人认为是高成长的零售赛道优势,也有人认为是财报助推。

不管怎么说,从去年3月19日创下新低到今天,招商银行股价上涨逾80%,同期银行指数涨了不到17%。这一表现相比厦门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等城商行必然算不上最疯狂,但作为一只“大盘子(市值)”银行股,翻倍行情并不多见。

招商银行股价飙升的结果,反过来助推其总市值在A股市场不断超越。2021年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招商银行早盘一度涨超2%,股价触及56.40元/股新高,收盘回落至54.55元/股,目前总市值1.38万亿在整个A股排到第3位,前面的建行和工行已经领先不到5000亿了。招行赚钱能力虽还远不及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但超越了除此之外所有的国内上市银行,2020年预计盈利超过973亿元。

去年一年,随着公募基金新增规模突破3万亿新高,普通投资者对基金持仓和调仓动作更加关心了。在最新一季报告中,除了招商银行,基金持仓靠前的银行股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持仓基金也分别有585家、414家、329家。有机构投资者对AI 财经 社表示,机构选择标的不只是看现在赚钱多少,更重要的是未来潜力和护城河。

机构抱团行情中,投资者喜欢把每个行业的抱团龙头称为“XX茅台”,以体现和“股王”贵州茅台一样的不可替代性:高壁垒、高盈利、高成长。在银行圈,招商银行就是那个“银茅”。

因为零售业务转型成功,招商银行被标榜为“零售之王”。最近几年,无论业绩还是股价,招商银行都实现了弯道超车,尤其在二级市场,几家万亿规模的国有大行,要么流通比例很小,比如建设银行,1.73万亿总市值只有不到700亿在流通;要么大部分流通股掌握在国资手中,比如工商银行。而招商银行1.38万亿总市值中,有1.13万亿在外流通,A股前十大股东中除了招商局持股13.04%之外,其余都在10%甚至5%以下。

这也意味着,除了机构不断加仓,普通投资者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越来越多的散户也耐不住性子加入进来。截至去年三季度末,招商银行股东户数已经达到41.78万户,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万多。

“银行股的低估值是A股出了名的,但没想到逆袭发生在疫情之后,”一位股民在投资交流群中向群友质疑,“疫情的影响这么快就过去了?”但也有投资者在群里表示已经毫不犹豫卖掉白酒买了银行。

市场对银行的“好感”可能源于疫情冲击后期与初期的鲜明对比。在疫情冲击经济、金融让利实体、地产调控这些压力之下,整个银行板块的估值在去年降到了 历史 低点。但从财报数据来看,大部分银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有了转好的迹象。到了12月,一位叫李录的投资人彻底引爆了二级市场。

图/视觉中国

李录被称为最接近巴菲特的华人,管理着巴菲特好友查理·芒格的家族资产,因为向巴菲特引荐比亚迪股票“一战成名”。就在去年12月,李录旗下的喜马拉雅资本突然对邮储银行的港股股票动手,而且一出手就是43亿港元,之后继续加仓买到“举牌”(目前持股5.49%)。随后港股、A股银行板块异动不断。

早在11月,李录还调研了平安银行。巧合的是,最近无锡银行公布的机构调研接待记录里也出现了李录,同时参与调研的还有中信建投、国盛金融、汇添富基金、华泰保兴基金、长江养老,这些都是国内知名的买方和卖方机构,一举一动牵动着“韭菜”的心。

再拉长时间线,AI 财经 社发现,最近半年宁波银行、苏州银行、上海银行都有机构“拜访”,而且都是景林、高毅、睿远、摩根士丹利、景顺长城、交银施罗德、高瓴等大牌机构,其中宁波银行被多家机构反复调研。细数最近半年的股价表现,这几家银行都排在前列。

李录建仓邮储银行可能只是这次的一个导火索。虽然疫情肆虐,但去年大部分银行还是延续了之前近3年的不良率下行周期,资产质量比疫情之前还要好,这个问题让很多人搞不明白。但奈何眼前利好不断,不少散户投资者也跟着机构一起买买买。

从目前公布2020年年报和业绩预报的18家上市银行来看,在大规模核销不良贷款之后,行业普遍实现了不良贷款率的下降,盈利也大部分实现了正增长。想想上半年“资本让利实体1.5万亿”的要求,这些表现已经超出了市场预期。

国内的宏观经济持续转好,对银行来说也是好事儿,这是银行基本面的主要支撑。另一方面,虽然央行表态货币政策不会“转急弯”,但资金收紧的预期逐渐形成,很多人更加认定这是利空高位抱团股、利好低估值业绩稳定的银行股。不少炒股群里因此开始人心惶惶,眼看手里的白酒、新能源等抱团股逐渐分化、“溃散”,而已经涨到2500多块一股的真茅台又买不起,有人不想再错过“赚钱的机会”,短短一周就买了4只银行股。

“我买的偏金融的基金都不知不觉20个点了。”有人在群里晒出的8月买入的某银行ETF收益率已经达到18.34%,虽然还远低于同期沪深300指数超过40%的增幅,但还是在2月加仓了这只基金。2月5日,连续多日大涨的银行板块再次“爆发”掀起涨停潮,无锡银行冲击涨停,有散户投资者在群里分析:“无锡那个是赌博性质的,昨天追完就给套了,谁知道今天会涨停。”同一天,招商银行股价也创出新高,有自称炒股20多年的股民表示:“现在啥也不买,就买银行,去年买的招行已经赚一倍了。”

银行的狂欢节来了吗?

上一次银行股“暴动”还是在蚂蚁集团IPO被喊停之后。蚂蚁最大的利润来源于支付宝这个月活超过7亿人的平台,在第三方移动支付中市占率达到55%。另外,还有超过1.2万亿的余额宝,2.1 万亿(截至去年6月底)撮合贷款中有1.73 万亿是个人消费贷款(主要通过花呗、借呗与金融机构合作发放),4217 亿元是小微贷款,前者在中国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中占到21.5%,流量的威力可想而知。

虽然蚂蚁不断和传统金融机构合作,但左手紧握银行、保险、保险经纪、公募、基金销售、私募、保理、小贷8类牌照,右手则是巨大流量,“交易生金融”的模式催生了风险,也动了别人的“奶酪”。蚂蚁事件之后,监管出台了一系列互联网金融监管新规,有网友评论:银行苦“蚂蚁”久矣。

图/视觉中国

但现在的银行真的像资本市场所反映的那样光鲜亮丽吗?

“胡扯!”对于资金收紧推高信贷利率,进而利好银行的说法,一位资深银行研究员不以为然,“银行目前的利好是已经发生的,就是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宽松(滞后效应)。(反而)隐忧就是M1增速在放缓,宏观经济增速放缓。”

他认为,当前银行类似于2018年底M1攀升、2019年春节后大涨的行情,如果接下来货币快速回落,银行股的上涨空间可能就会受限。

而最需要搞清楚的问题是,银行真的已经走出疫情阴霾了吗?

从财报数据来看,大部分银行受疫情的影响从去年半年报开始明显体现出来,出现了净利润增速由正转负的情况。当时有消息称,部分银行收到了监管部门口头指导,要求适当调节上半年净利润增速。有分析称,这对不良低、拨备高的银行影响更小,调节空间更大,但反之可能波动明显。

2月2日,平安银行作为第一家披露年报的上市银行交出了一份表面亮眼的成绩单,高管在业绩会上高调宣布了空前规模的909.36亿不良资产核销,这一不良资产核销规模比2019年增加了425亿元。进一步剖析该不良资产核销情况发现,其中贷款只占了593.6亿元,其余300多亿都是投资资产。而在696.11亿元信用减值计提中,只有431.48亿元属于贷款减值损失计提,近265亿元是投资资产计提,同期拨备覆盖率环比降低了16.89%。这也意味着在减值准备消耗更多的情况下,释放拨备可能为平安提供了更大的利润调节空间。

“反正(疫情)对贷款业务影响很大,去年我们都在加班做车贷还款延期,”一位在山东省某地级县的银行员工直言贷款不好做,“我们主要做大车贷款,去年上半年车都没法跑(业务),没钱咋还款。”但这一影响,暂时还没体现出来。

不同性质的银行处境差异很大。“让利1.5万亿”的要求刚出来的时候,有传言称银行圈尤其几家国有银行要通过“降薪”来压低成本,最后被辟谣。王伟任职于农业发展银行一家地方支行,感受恰恰相反:“因为我们是政策性银行,主要还是完成政策性任务。待遇没有下降,完成任务反而还有好处。”疫情初期,王伟所在的银行响应政策扶持与疫情防控相关的产业,其中为一家生产无纺布(口罩原材料)的纺织企业以年利率2%提供了1000万元贷款,成本比该行一般企业贷款低了约3.8个百分点。

“我们也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弥补冲击,但是没有降薪这回事,员工收入没有太大影响。”建设银行某地方支行副行长也对AI 财经 社表示,即使是让利他们也会选择优质客户,主要通过提供优惠利率来支持企业,这样银行反而能受益。中国农业银行某地方分行一位员工也表示:“去年贷款增长比较多。疫情一来很多人不敢投资,存款有剩余了,另一方面企业缺钱贷款需求也明显增加,银行会响应政策减费降本贷款给它们。”

银行主要有两种让利渠道,一是对净息差的挤压,二是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国泰君安银行团队测算,净息差每收窄5bp,相当于让利0.12万亿元;银行通过核销减记,核销前不良率每上升5bp,相当于让利0.06万亿元。

根据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的介绍,2020年银保监会通过督促银行减少收费、支持企业重组和债转股等方式,引导银行让利约4200亿元;引导贷款利率下降让利59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发放优惠利率贷款让利460亿元;债券利率下行向债券发行人让利1200亿元;两项直达工具让利3800亿元。这些数字加在一起与当初让利1.5万亿的计划基本吻合。

“国内发展基本稳定,大中企业还不错,小微企业一部分已洗牌,根据抵质押物比例、处置方式,每个银行的业务不太一样,具体风险也不一样,”关于企业经营不善等带来的潜在不良风险,广发银行北京分行一位负责人对AI 财经 社表示,“风险一般会递延2-3年。”

如果滞后的风险可以在未来2-3年以后再考虑,眼下银行还面临两个难题:资管新规和地产新规。

今年是延期后资管新规整改到期的最后一年,尽管各大银行在加速推进理财子公司建设,增加净值型产品(相对理财产品)比例,但整改压力依然不小。截至去年年末,我国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余额25.86万亿元,其中净值型产品约为17.40万亿元,后者占前者的比例上升至67.29%,但达到这一比例银行已经花了3年时间。

前述广发银行北京分行负责人表示,地产新规对贷款规模、营业收入都有比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比疫情要更直接。但也有分析表示,2021年大概率是“股市小年、楼市大年”,这对银行来说可能不是坏事。但近日,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楼市火爆的城市相继出台调控政策,对贷款市场再次形成压制。

估值争议

在招商银行股价迅速飙升的同时,市场对其估值也产生了争议。

“招行、宁波(银行)比较特殊。”上述资深银行研究员直言,这类银行并不一定严格遵循流动性规律。

如果从基本面分析,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和宁波银行属于业务资产质量率先改善、零售业务恢复比较快的零售型银行,兴业银行属于受益经济复苏后制造业的银行,二级市场上这几家银行股价表现的确明显好于大部分银行股。

从各行业的“茅台”可以看出,高毛利的重复消耗品更容易获得成长。招商银行作为国内最大的零售银行,不少招行信用卡持有者对其并不陌生,截至去年6月末,招商银行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达到1.51亿户,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余额8.26万亿元,其中信用卡流通户数6526.73万户,对应9638.73万张行用卡,是国内最大的信用卡发放行。加上利润增速迅猛,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机构选“茅台”的标准。

截至去年6月末,招商银行零售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87.79亿元,占比53.10%,这一比例已经连续出现下滑,零售业务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其中虽然包括宁波银行在内的城商行个人零售业务也发展较快,但在异地存款限制下威胁不大,最大的对手是平安银行。平安银行主打智能零售,截至去年年末信用卡流通卡量已经达到6425万张,零售客户数也达到1.07亿户,差距逐渐缩小。

在招商银行零售客户中,月日均全折人民币总资产在50万元及以上,以及私人银行即月日均全折人民币总资产在10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客户属于高净值客户,市场争夺激烈,二者在去年上半年末分别有291.79万户和9.1万户,其中私行业务资产规模2.16万亿元。同期平安银行私行达标客户(近三月任意一月的日均资产超过600万元)超过5万户,近2年年均增长1.37万户,私行资产规模已经突破1万亿元,增速比招行明显更快。

另一个压力来自监管。“不宜以消费金融扩大消费。”2月8日晚间,央行在2020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提到,要高度警惕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并表示部分金融机构忽视了消费金融背后所蕴含的风险,客户资质下沉明显,多头共债和过度授信问题突出。2020年以来,部分银行信用卡、消费贷不良率已显现上升苗头。

在黑猫投诉中可以看到,用户的投诉原因包括协商还款不受理、第三方暴力催收、骚扰家人、恶意降额等等。AI 财经 社通过财报数据梳理发现,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招商银行信用卡流通卡数分别比上年末增长了34.98%、13.04%、1.14%,信用卡交易额分别为.36 亿元、.15亿元、.57亿元,增速27.74%、14.62%、-0.12%;信用卡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11%、1.35%、1.85%。去年上半年,招行不良贷款余额增加了30.53亿元,其中主要就来自信用卡不良。

从收入构成来看,招商银行有70%以上收入来自利息收入,手续费和佣金贡献约2成,而在利息收入贡献中,招商银行短期贷款平均收益率大幅高于中长期贷款平均收益率,其中信用卡透支和小微贷款是主要推手。去年上半年,招商银行公司贷款、零售贷款收益率分别为4.14%、6.10%。虽然贷款规模仍有较大差距,但去年平安银行两项收益率分别为4.28%、7.23%,都高于招商银行。对比反应盈利能力的净息差,虽然在疫情影响下行业普遍出现下滑,招商银行去年上半年净利差、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2.42%、2.5%,不出意外四季度或还将小幅下滑,而平安银行截至去年年末净息差还能维持在2.53%。

回到资金面,尽管整个银行板块的估值还不算高,但分化已经非常明显,宁波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杭州银行都已经达到估值高位,动态市盈率、市净率都已经超过2015年高点。在南下资金疯狂涌入港股市场之际,招商银行港股也不断创出新高。但就在最近股价不断走出新高的时候,“聪明资金”北向资金减持了招商银行1000多万股A股股票。

资金转向背后,高位套现也开始频繁发生。社保基金最近通过减持5986.7万股中国银行H股套现超过1.59亿港元,宁波银行原始股东之一、资本大佬郑永刚旗下的杉杉股份了宁波银行,第三大股东雅戈尔也在近期大幅减持,套现超过100亿元。

早在去年12月17日,大家人寿就卖出了1930多万股招商银行A股股票,持股数量降至12.32亿股。自从去年7月安邦重组为大家保险以来,大家保险陆续减持了中国建筑、万科A、欧亚集团、大商股份等股票,但对招商银行的减持还是第一次。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王伟为化名)

招商银行为什么是银行龙头?

任何一家银行在四大国有银行面前都是小弟弟,无论是从规模,盈利能力,网点铺设等等招商银行真的没法和国有银行相提并论。

但是从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里面来看,招商银行确实是实力非常强劲的。主要是因为它的零售业务做得确实是风生水起,成为股份制银行的翘楚。

信用卡发行量

据有关数据统计,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发行量逼近亿张。

招商银行的信用卡使用起来是非常方便的,而且提额的速度也比较快。

招商银行还和各种商家合作,只要使用招商银行的信用卡,都有一定幅度的优惠政策,既然要用,何不用有优惠政策的信用卡呢。

取消跨行转账手续费

最早接触到跨行转账免手续费的就是招商银行,而且只要是招商银行的卡,在任何一个ATM机上取钱都是没有手续费的,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政策。

招商银行是比较早推出移动服务的

在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 ,招商银行基本上就上线了他们的APP,实现了手机操作,线上消费,线上转账等等,确实也是非常方便,圈了一波年轻人粉。

招商银行是比较早推出了很多方便的线上项目

现在只要有一个招行的APP,你几乎可以实现基本的理财需求,包括货币基金、生活日常,出行消费等等这些,这些都是招商银行做的比较早的,而且现在也是比较成熟的。

招商银行的较强的盈利能力,拉动其股票上涨

招商银行现在的股价在40元以上,而且一直是保持一个良好的增长趋势,源于其业绩也在不断的增长。

这样一个增长水平为股东和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也为银行提高其本身的服务水平奠定了基础。

招商银行较快的增长速度,招商银行大量的吸引年轻人成为招商银行的客户,确定未来招商银行的发展会非常好。

有工建农中四大行在前面,无论是年营业额、年利润额,招行怎么算也称不上龙头。不过,招行确实是银行里一个闪亮的星星,业界称 招行是“零售之王” 。

移动互联网时代,APP是企业的重要流量入口,招行通过招商银行、掌上生活两个APP已成为成功拿到了船票。招行的信用卡业务做得也是风生水起,掌上生活从5.0开始,不仅向招行持卡人服务,还向非招行客户开放。招行在16年年报提到,必须举全行“洪荒之力”,推进金融 科技 战略。17年招行将税前利润的1%计提为金融 科技 创新基金,18年继续扩大到营业收入的1%。

基于一系列 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创新举措 以及 “因您而变” 的服务初心,招行无论是从市值上从年利润额上已经远远地把同行业的中信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甩在身后,并且把 以前称作“五大行”现如今“六大行”的一份子——交通银行 ,远远的甩在后面。

因此称招行为上市银行中 除四大行外的龙头更为妥当 。

A股市场银行股一共有36家上市公司,虽然这36家银行股都是银行公司,但细分有着很大不同,比如四大行、六大行、零售型银行、农村金融、城镇银行等等,各细分是不同的。大家通常聊到的银行龙头是招商银行。而为什么招商银行是银行龙头呢?

要从上涨的幅度以及银行成长性来讲了。在大家的印象里,银行公司的成长性十分有限,可能就在5%以内。可是,部分银行股就能常年实现双位数的业绩增长,召唤桑银行就是其中一家。前二十年,年增长20%是家常便饭。近十年间,也是少有呈现负增长,2014-2016年间为个位数增长,其他年份均为双位数增长。传统银行股,堪比成长性公司!

不仅仅有着好业绩的表现,股票价格的反应也是十分不错,6年的时间有着超350%股价上涨幅度。基于此,又在零售金融中做得风生水起,故而不管是机构还是散户,基本都将招商银行封为银行龙头!

当然了,如果从体量、市值的角度来讲,招商银行不算是银行龙头,它的总市值的角度来讲,排名第四,虽然高于六大行中的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但仍旧是未能位列六大行之一。要从这个角度讲,工商银行才是银行股的龙头,市值最大,现在总市值近1.7万亿,约是招商体量的一倍!不过,因为这些年工商银行不管是业绩的增长性还是功股票价格的反应都不是很理想,成长不强,所以也就被大家遗忘了。

如果从股东数量的角度来讲,中国银行比工商银行还要多,比招商银行多12万户股东。作为四大行之一的中国银行,同样在投资者心目中也是没有落下龙头的名号,主要也是因为业绩增长以及股价的反应不如招商银行。

所以,招商银行为什么是银行龙头?个人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业绩具有不错的成长性、股价有很好的反应,不管是在机构还是散户心中有着固有的地位!

怎么用招行的卡买股票

招商银行信用卡是不可以直接炒股的,

除非你取出信用卡现金,然后存到招行一卡通里,在一卡通里开通银证通,或在证券公司开通帐户,进行股票的交易,这样可以.

取现金有积分的,但是取现金需要1%(最低10元)的手续费和一天万分之五的利息。

综合考虑吧,按最近的股市行情,如果你稍微懂点股票的话赚的钱应该会比手续费和利息高的多。

招商信用卡股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jinrong/1719.html
西城青年之星 颁奖典礼举行 第七届
多平台战略引热议 粉丝自制Xbox全家桶上PS5艺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