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美企图构筑 砌高墙 保护主义同盟

近日,美国在七国集团财长联合公报中再次推动其盟友讨论所谓的“中国产能过剩”。

美国刚刚提高一系列针对中国清洁能源产品的进口关税,又试图联合盟友,这完全是大搞“保护主义”的行径。为遏制中国相关产业发展,美国不断炒作所谓的“中国产能过剩论”,扭曲事实,筑起贸易壁垒,扰乱全球产供链,破坏公平贸易环境。

美国将“公平竞争”挂在嘴边,实际上却服务自身霸权搞贸易保护主义,不仅无法解决自己的工业困境,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稳定发展。各方应遵守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一道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加普惠包容的方向发展。


法律社会作用及法律的规范作用是?

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2005-7-26 法的作用可以分为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两类。 一方面,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所以法律具有各种规范作用;另一方面,法律是一定的人们的意志的体现,反映了他们的利益要求,所以法律具有各种社会作用。 英国学者拉兹曾经指出:“每一个法律制度必然有规范的作用,也总会有社会的作用。 把规范的作用归于法是根据法的规范性;把社会作用归于法是根据法所具有的或预期的社会效果。 ”法的规范作用是基于法律的规范性特性进行考察的,法律的社会作用是基于法律的本质、目的和实效进行分析的。 法律的这两种作用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法律的规范作用是手段,法律的社会作用是目的。 1.法的规范作用法的规范作用是法律自身表现出来的、对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可能影响。 故此,在法理学上,也有人把法律的规范作用称为“法律的功能”。 法律的规范作用根据其作用的具体对象、主体范围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 (1)指引作用。 法的指引作用表现为: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看,法律的指引作用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实现的。 因此,法对人们行为的指引,也相应有两种方式:①确定的指引。 它是指人们必须根据法律规范的指示而行为:法律要求人们必须从事一定的行为,而为人们设定积极的义务(作为义务);法律要求人们不得从事一定的行为,而为人们设定消极义务(不作为义务)。 如果人们违反这种确定的指引,法律通过设定违法后果(否定式的法律后果)来予以处理,以此来保障确定性指引的实现。 ②有选择的指引。 它的涵义是指:法律规范对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可以选择的模式,根据这种指引,人们自行决定是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 这是一种按照权利性规则而产生的指引作用。 法律的指引作用也可分为羁束的指引和非羁束的指引,这是根据国家权力行为的权限幅度所进行的划分;原则的指引和具体的指引,这是根据法律的构成要素所进行的分类。 (2)评价作用。 法律的评价作用表现在: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或违法及其程度,具有判断、衡量的作用。 任何社会规范(道德、宗教规则、政策等)均具有一定的评价作用。 但与其他社会规范相比,法律这种社会规范的评价作用具有概括性、公开性和稳定性,所以这种评价更客观、更明确、更具体。 法律的评价作用的优越性,使法律起到了其他社会规范难以起到的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法律的评价作用可以分为专门的评价和一般的评价。 专门的评价是经法律专门授权的国家机关、组织及其成员对他人的行为所作的评价,这种评价产生法律拘束力。 一般的评价是普通主体以舆论的形式对他人行为所作的评价,不产生法律拘束力。 法律的评价作用同其指引作用是分不开的。 如果说法律的指引作用可以视为法律的一种自律作用的话,那么法律的评价作用可以视为法律的一种律他作用。 正因为法律能够指引人们的行为方向,才表明其是一种带有价值倾向和判断的行为标准。 同理,也正因为法律具有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所以才具有指引人们行为的作用。 而且法通过这些标准,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达到引导人们行为的作用。 (3)预测作用。 法律的预测作用表现在: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可事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及行为的法律后果,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 一般而言,它分为两种情况:①对如何行为的预测。 即当事人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预计对方当事人将如何行为,自己将如何采取相应的行为。 ②对行为后果的预测。 由于法律规范的存在,人们可以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在法律上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是会受到国家肯定、鼓励、保护或奖励的,还是应受法律撤消、否定或制裁的。 法律具有预测作用是与法律的规范性、确定性特点相联系的。 (4)强制作用。 法律的强制作用表现在:法律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惩罚违法行为。 这种作用的对象是违法犯罪者的行为。 法律的强制作用是任何法律都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作用,是法律的其他作用的保证。 如果没有强制作用,法律的指引作用就会降低,评价作用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意义,预测作用就会产生疑问,教育作用的实效就会受到影响。 总之,法律失去强制作用,也就失去了法律的本性。 (5)教育作用。 法律的教育作用表现在:通过法律的实施,法律规范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诱导影响。 这种作用的对象是社会一般成员的行为。 法律具有这样的影响力,即把体现在规则和原则中的某种思想、观念和价值灌输给社会成员,使社会成员在内心中确立对法律的信念,从而达到使法的外在规范内在化,形成尊重和遵守的习惯。 法律的教育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的:①反面教育。 即通过对违法行为实施制裁,对包括违法者本人在内的一般人均起到警示和警戒的作用。 ②正面教育。 即通过对合法行为加以保护、赞许或奖励,对一般人的行为起到表率、示范作用。 2.法的社会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是法律为实现一定的社会目的(尤其是维护一定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而发挥的作用。 如果说,法的规范作用是从法律自身来分析法律的作用,那么法的社会作用则是从法律的目的和本质的角度来考察法律的作用问题的。 法的社会作用的基本方式有确认、调节、制约、引导、制裁等。 从马克思主义法学观点看,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法律的社会作用大体上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1)法律在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法律的阶级统治作用是指法律在经济统治、政治统治、思想统治等方面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在阶级对立社会中,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对立阶级之间的冲突和斗争。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掌握政权的阶级(统治阶级)必然把阶级冲突和斗争控制在一定的秩序范围内,他们利用国家制定和实施法律,来使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统治地位合法化,使阶级冲突和矛盾保持在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允许的界限之内,建立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马克思主义法学指出:法律在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表现在许多方面:①调整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统治阶级用法律在经济上确认和维护自己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在政治上维护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包括镇压),在思想意识形态上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思想、道德和意识形态;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在一定条件和限度内,也在法律中规定一些对被统治阶级有利的条款,向被统治阶级做出让步,以维护其根本的利益。 ②调整统治阶级与其同盟者之间的关系。 因为统治阶级与其同盟者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利益,又有着利益冲突,统治阶级需要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与其同盟者之间的关系,适当给予同盟者在政治、经济上的某些权利和利益,同时对同盟者滥用其权利,甚或对统治阶级进行政治对抗,也实行法律上的制裁。 ③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 统治阶级也需要用法律来规定和确认他们自己内部各阶层、集团的相互关系,分配统治权和利益,惩罚内部成员的违法犯罪行为,以此建立起个人意志服从整个阶级意志的关系,通过这种服从,确保其成员的权利的实现,解决其内部因财产、婚姻等问题而引起的矛盾和纠纷,保证其内部的和谐一致。 (2)法律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社会公共事务是相对于纯粹的政治活动而言的一类社会活动。 其特征是:这些事务的直接目的并不表现为维护政治统治,而在客观上对全社会的一切成员均有利,具有 “公益性”。 法律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上的作用具体表现在这样一些方面:①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包括维护最低限度的社会治安,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人身安全,保障食品卫生、生态平衡、环境与资源合理利用、交通安全,等等。 ②维护生产和交换条件,即通过立法和实施法律来维护生产管理、保障基本劳动条件、调节各种交易行为等。 ③促进公共设施建设,组织社会化大生产。 即通过一系列法律来规划、组织像兴修水利、修筑道路桥梁以及开办工业、组织农业生产之类的活动,对这些活动实行管理。 ④确认和执行技术规范,包括执行工艺和使用机器设备的标准,规定产品、服务质量和标准,对高度危险品(易燃品、易爆品、枪支弹药)和危险作业(高空作业、高压作业、机动作业)的控制和管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等。 ⑤促进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如通过法律对人们的受教育权加以保护,鼓励兴办教育和奖励科技发明,保护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要求政府兴办各种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

你的帐号违反了相关用户协议,聊天功能已经被限制使用原因

原则1. 为维护微信平台绿色网络环境,更好地保障用户合法权益及良好的用户体验,腾讯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及《腾讯服务协议》、《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等相关规定,制定《微信个人帐号使用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 2. 微信用户在使用微信帐号过程中不得违反现行法律法规。 腾讯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用户协议规则,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并配合有权机关维护微信用户及其他主体的合法权益。 3. 若你对本规范的理解和执行有任何疑惑或争议,可告知我们,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则予以解释或处理。 二. 使用规范1. 行为规范用户在使用微信软件(以下简称“本软件”)的过程中不得进行影响用户体验、危及平台安全及损害他人权益的行为。 一旦被发现将根据帐号违规严重程度进行功能限制或者封号等处理。 微信个人帐号行为规范包括以下内容: 1.1 软件使用规范: 1.1.1 软件的获取:用户应通过微信官网、腾讯其他官方渠道(如应用宝)或经腾讯授权的第三方(如苹果公司App Store)获取微信官方版本客户端; 1.1.2 合法使用软件。 除非法律允许或腾讯书面许可,你使用本软件过程中不得从事下列行为: 1.1.2.1 删除本软件及其副本上关于著作权的信息; 1.1.2.2 对本软件进行反向工程、反向汇编、反向编译,或者以其他方式尝试发现本软件的源代码; 1.1.2.3 对腾讯拥有知识产权的内容进行使用、出租、出借、复制、修改、链接、转载、汇编、发表、出版、建立镜像站点等; 1.1.2.4 对本软件或者本软件运行过程中释放到任何终端内存中的数据、软件运行过程中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交互数据,以及本软件运行所必需的系统数据,进行复制、修改、增加、删除、挂接运行或创作任何衍生作品,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插件、外挂或非经腾讯经授权的第三方工具/服务接入本软件和相关系统; 1.1.2.5 通过修改或伪造软件运行中的指令、数据,增加、删减、变动软件的功能或运行效果,或者将用于上述用途的软件、方法进行运营或向公众传播,无论这些行为是否为商业目的; 1.1.2.6 通过非腾讯开发、授权的第三方软件、插件、外挂、系统,登录或使用腾讯软件及服务,或制作、发布、传播上述工具; 1.1.2.7 自行或者授权他人、第三方软件对本软件及其组件、模块、数据进行干扰。 1.1.3 腾讯有权对前述行为进行独立判断,并对相关违规帐号进行处理。 常见的行为有:使用抢红包插件、外挂、软件或系统;使用微信多开插件、外挂、软件或系统;使用微信皮肤修改插件、外挂、软件或系统;使用一键转发插件、外挂、软件等。 1.2 注册使用行为规范: 1.2.1 获取微信帐号的渠道:用户须通过微信官方客户端注册微信帐号; 1.2.2 用户须通过合法渠道获取的手机号码进行微信帐号注册。 注册过程中需进行短信验证并绑定一个有效的手机号码; 1.2.3 用户不得恶意注册使用微信帐号,如频繁注册、批量注册微信帐号、滥用多个微信帐号、买卖微信帐号及相关功能的行为。 1.3 访问行为规范: 为了保护用户帐号安全,腾讯有权对访问异常的行为进行独立检测判断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以下是腾讯对不同类型访问异常行为的处理方案: 1.3.1 登录异常:对于注册后长期没有登录或者注册后长期无任何访问记录的帐号,为保护用户帐号安全,腾讯将限制其登录功能,用户需激活帐号后才能正常使用,激活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验证短信验证码等; 1.3.2 打招呼异常:对于在打招呼场景设置展示或者发送违规内容(详见“2.内容规范”)以及打招呼频次、地域存在异常的行为,腾讯将根据情节对违规帐号进行警告、限制或禁止使用部分或全部功能直至永久封号的处理,并有权公告处理结果; 1.3.3 解封异常:对于在申请自助解除封号过程中异常行为,如批量申请解封、通过机器指令申请解封、提交虚假资料等行为,腾讯将根据情节对解封帐号进行再次封号或者永久封号处理。 1.4 数据获取、使用规范: 为了保护用户数据安全,腾讯禁止微信用户从事以下违规行为: 1.4.1 未经其他微信用户明确同意,或未向其他微信用户如实披露数据用途、使用范围等相关信息的情形下复制、存储、使用或传输其他微信用户数据,侵害其它微信用户合法权益的; 1.4.2 要求其他微信用户共享、提交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号、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住址等)才可使用某种服务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如填写个人信息后进行算命、披露个人信息后才能加入群聊等; 1.4.3 将其他微信用户微信号、名称、QQ号、手机号、电子邮箱地址和出生日期等个人信息用于任何未经用户及微信平台授权的用途的; 1.4.4 企图进行反射查找、跟踪、关联、挖掘、获取用户微信号、名称、QQ、手机号、电子邮箱地址和出生日期等个人隐私信息的。 2. 内容规范微信用户需要遵守《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发送的内容如违反相关规定,一经发现,腾讯将根据违规程度对微信帐号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删除违规内容、封禁帐号等。 所谓违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2.1 侵权类内容 2.1.1 主体侵权 2.1.1.1 擅自使用他人已经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或商标,侵犯他人企业名称权或商标专用权; 2.1.1.2 擅自使用他人姓名、肖像,侵害他人姓名权、肖像权等合法权益。 2.1.1.3 冒用身份,使用他人特征性信息,足以误导其他微信用户的。 例如:微信帐号昵称为某公司著名游戏产品名称,且在个性签名中暗示或明示其为该游戏产品的客服人员。 2.1.2 内容侵权 2.1.2.1 发送或传播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内容,如发送或传播侵犯他人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等内容的; 2.1.2.2 未经授权发布他人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微信号、照片等个人隐私资料,侵犯他人肖像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的; 2.1.2.3 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或者通过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荣誉,侵犯他人名誉权、荣誉权等合法权益的; 2.1.2.4 未经授权发布企业商业秘密,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 2.1.2.5 其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2.2 色情及色情擦边类内容 2.2.1 发送或传播涉黄内容的,包括但不限于招嫖、寻找一夜情、性伴侣等内容的; 2.2.2 发送或传播情色文字、情色视频、情色图片、情色漫画等内容的,但不限于上述形式; 2.2.3 发送或传播色情擦边、性暗示类信息内容的。 2.3 暴力违法内容 2.3.1 发送或传播人或动物自虐、自残、自杀、被杀、致残以及枪击、刺伤、拷打等令人不适的内容的; 2.3.2 发送或传播诱导他人自虐、自残、自杀或教唆他人进行犯罪行为等内容的; 2.3.3 发送或传播针对未成年人的暴力或虐待内容的; 2.3.4 发送或传播吸食注射毒品或违禁药品等令人不适的画面内容的; 2.3.5 发送或传播销售仿真枪、弓箭、管制刀具、气枪等含有杀伤力武器内容的; 2.3.6 发送或传播以鼓励非法或不当方式使用为目的而描述真实武器内容的。 2.4 赌博类内容 2.4.1 发送或传播赌博邀请、胁迫或诱使他人参赌等涉赌内容的; 2.4.2 出售赌博器具,介绍赌博规则和玩法,传授赌博(千术)技巧、方式、方法等赌博相关内容的。 2.5 危害平台安全内容 2.5.1 发送或传播钓鱼网站等信息,诱使用户上当受骗蒙受损失; 2.5.2 发送或传播病毒、文件、计算机代码或程序,可能对微信的正常运行造成损害或中断。 2.6 涉黑涉恐类内容 2.6.1 发送或传播替人复仇、收账等具有黑社会性质的信息;雇佣、引诱他人从事恐怖、暴力等活动;拉帮结派,招募成员,对社会秩序构成潜在危害的内容。 2.7 非法物品类内容 2.7.1 发送或传播买卖发票、假烟、假币、赃物、走私物品、象牙或虎骨等野生动物制品、毒品、窃听器、军火、人体器官、迷药、国家机密等非法物品内容的; 2.7.2 发送或传播违法办证刻章、代办身份证、护照、港澳通行证、结婚证、户口本、学历学位证明等证件等内容的; 2.7.3 发送或传播违法违规办理信用卡、信用卡套现、公积金套现、医保卡套现、手机复制卡等内容的。 2.8 欺诈信息类 2.8.1 类似广告形式的欺诈信息。 如明显虚假夸大使用效果的保健食品、保健用品、药品、成人用品类信息以及其他假冒伪劣商品等内容的; 2.8.2 类似传销形式的欺诈信息。 所谓类似传销形式,是指通过发展人员按照一定顺序形成层级,直接或间接地按照发展人员数量作为计酬或返利依据等与传销行为类似的形式。 如多级分销、高额返利等内容; 2.8.3 以获取他人个人信息和数据为目的发布的欺诈信息。 如冒充亲友骗取他人信息的;以组织某种活动的名义,要求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的; 2.8.4 其他以骗取钱财为目的发布的欺诈信息。 如网赚、中奖类信息、付费陪聊等。 2.9 不实信息类内容 本规范所称的不实信息,指没有相应事实基础,通过捏造或扭曲事实、隐瞒真相而产生的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 2.9.1 涉及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制度、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等政治类不实信息; 2.9.2 煽动国家、地区、民族、种族、宗教间仇恨、歧视、误解,损害善良风俗的不实信息; 例:今天上午日本发生9.0级地震,安倍晋三不幸遇难!是中国人就挺起!!扩散出去!!! 2.9.3 扰乱社会秩序、引起或可能引起公众恐慌的不实信息; 例:震惊:在中国吃猪肉等于自杀 !! 急急急请告诉你的熟人近期不要吃海鲜了。 请火速转发 2.9.4 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不实信息; 2.9.5 与生活常识、公众话题相关的不实信息; 2.9.6 与腾讯相关的不实信息,或者未经腾讯官方确认、披露或准许而发布的信息; 例:未经许可发布的微信新功能信息。 2.9.7 其他不实信息。 2.10 诱导分享、诱导关注类内容 2.10.1 利诱用户分享:分享后对用户有奖励。 包括但不限于:邀请好友拆礼盒,集赞,分享可增加一次抽奖机会等; 2.10.2 胁迫、煽动用户分享:用夸张、诅咒性质言语来胁迫、引诱用户分享。 包括但不限于 :“不转不是中国人”“请好心人转发一下”“转发后一生平安”“转疯了”“必转”等。 2.11 其他违法违规内容 2.11.1 发送或传播其他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的内容。 如未取得法定许可证件或牌照,未获得在先行政许可,未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违规发布或传播相关内容的,包括但不限于违规发布药品或医疗器械推广内容、违规发布证券或期货等投资类有偿咨询内容以及违规发布烟草宣传内容等; 2.11.2 发送或传播其他违反与腾讯签订的、任何形式的服务协议、平台协议、功能协议的内容。 如废品信息、骚扰信息、微信帐号买卖或租用、微信群买卖或租用、用户关系链获取或商业化使用等内容。 3. 支付规范 3.1. 在微信平台使用支付功能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开展,不得实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或为违法犯罪行为提供协助。 3.2. 不得以任何方式禁止、阻碍、妨碍或影响微信用户使用微信支付等腾讯提供的第三方支付工具,也不得为上述行为提供任何便利或协助。 3.3. 用户使用微信支付等腾讯提供的第三方支付工具的,需遵守《微信支付用户服务协议》等服务协议和平台规则。 4. 处理规则 4.1.腾讯有权对上述行为或内容进行独立判断。 4.2.对于违反本规范的微信个人帐号,一经发现,腾讯将根据情节进行删除或屏蔽违规信息、警告、限制或禁止使用部分或全部功能直至永久封号的处理,并有权公告处理结果。 4.3.在微信群中实施违反本规范之行为的,一经发现,腾讯将根据情节对该微信群及该微信群的建立者、管理者和违规行为的实施者进行删除或屏蔽违规信息、警告、限制或禁止使用部分或全部功能直至永久封号的处理,并有权公告处理结果。 微信群建立者、管理者应当对微信群进行管理,以合理的注意义务规范群组行为,构建文明有序的网络群体空间。 三、投诉、申诉机制1. 违规投诉机制 1.1 投诉内容:违反行为规范、内容规范(侵权类内容除外)、支付规范的违法、违规行为或内容的。 1.2 投诉方式:你可以通过微信客户端进入投诉页面进行投诉。 2. 侵权投诉机制 2.1. 投诉内容:内容规范中所述的“侵权内容”,如:侵犯他人肖像权、名誉权、姓名权、隐私权、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企业名称权等合法权益的内容。 2.2. 投诉方式:如果微信用户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你可以通过手机微信客户端进入投诉页面进行侵权投诉。 3. 申诉机制 3.1. 申诉原因: 微信用户因违反本规范而被采取相关处理措施的,如对处理结果有异议,可以向腾讯提交符合法律法规及腾讯要求的证明材料向腾讯申诉。

摩羯男和摩羯女怎么相处才好

摩羯和摩羯 配对评分:80 相当理想的一对 星座比重:50:50 解析: 摩羯的人内向、保护自己的情绪不随便外泄,企图心强,做事很少会好高骛远,也很固执。 两个同样性格的人碰在一块,看起来好像满难搞定,其实不然,别的相同星座可能会,但您俩却神奇的能互相给予紧密、踏实的安全感;初见面便可对人生目标、生活态度有不需讨论就能相知的感动。 不过,您们要进入交往阶段时,就不一定能不费力,因为摩羯缺乏些浪漫情调的因子,您可能会抗议:我们也有去喝咖啡、散步、吃烛光晚餐呀!但说老实话:您真觉得有情调、有气氛了吗?其实,情调是种很暧昧的玩意,就是一种感觉,一点无所事事,可是您无论做什么总会有个目的,难以随性,这么一来~~浪漫的情调自然就难以涌现啦! 注意事项: 摩羯不擅於表达情感,即使面对亲人也不会轻易示弱;而告诉对方爱他,也是示弱的一种。 因此两个摩羯相遇,有的可凭默契慢慢走成一对,有的则相互在对方的背影守候,最後可能就错失良机。 所以,您若是正欣赏一位摩羯,两人谈得来,也互相关心,却一直没开始,无法进一步交往;奉劝您可能要设计一些肥皂剧里的场景,制造机会让您们俩有所突破,可以在很自然的情况下牵牵小手;但首先您一定得搞清楚状况,免得被当成色狼或浪女了。 踏出朋友的范畴後,您俩就可以稳定交往,彼此的体贴耐性都会是超人一等,温厚可靠的感觉,能让您们俩心手相连。 不过,千万不要得意忘形,您们都固执又爱嫉妒,要求与斗争性又强,所以很容易出现自以为是为对方好而擅作主张的情形,处理得不好就会变成独木桥上的黑羊与白羊。 要试著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把话与目的坦白说出来;因为您俩都了解,即使对方是为自己好,但没有顺著自己心意来,不仅是白搭还会感到厌烦。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jinrong/24323.html
雾大人和巴巴塔抢徒弟 布洛琳祖孙惨被戏耍 罗峰发言太白莲花了
西班牙小哥想向世界分享中国文化魅力 逛孔庙 中国有约 学佾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