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秘书长与智利总统敦促以色列和哈马斯达成停火

原标题:联合国秘书长与智利总统敦促以色列和哈马斯达成停火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与智利总统博里奇当地时间5月2日在智利共同敦促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呼吁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

古特雷斯与博里奇当天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行会谈,会后两人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古特雷斯说,他一直呼吁在加沙地带实现人道主义停火、立即无条件释放被扣押人员、大规模增加人道援助。遗憾的是,这一切至今仍未实现。为了巴以两国人民,为了地区与世界和平,他呼吁以色列政府和哈马斯领导层达成停火协议。若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加沙地带战事将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博里奇表示,加沙地带正发生严重人道主义危机。智利强烈要求停火,并向加沙地带受害者提供援助。博里奇还指责美国在巴以问题上多次行使否决权的行为。

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美方已经5次行使否决,其中4次阻拦加沙地带停火,又独家阻拦巴勒斯坦正式加入联合国。


以色列从加沙撤军了,巴以局势又将如何发展?

1. 以色列军方发言人21日宣布,以军当天早上已完全撤出加沙地带。 2. 在历经22天的战火後,加沙的局势终於平静下来。 目前,加沙重建问题已被提上日程。 3. 巴以局势又将如何发展?分析人士认为,无论是加沙重建还是未来的巴以和平之路都还将面临着诸多挑战。 4. 以军鸣金收兵,一方面是由于停火之後,哈马斯火箭弹发射量明显减少,符合以军的撤军要求;另一方面,这也是献给20日就职的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的一份“贺礼”。 5. 此外,以色列大选即将到来,加上要为将来外交谈判赢得主动等等考虑,促使以色列此时完成了撤军。 6. 以军这次“铸铅行动”共造成至少1414名巴勒斯坦人死亡、5500人受伤。 以色列方面称有10名士兵和3名平民死亡。 7. 目前,以军已经回到加沙边境以色列一侧重新进行部署,并随时准备应对任何事件。 8. 而在加沙,哈马斯警察开始走上街头维持秩序,市政人员也已经开始修理电路、污水管道和供水系统。 9. 据独立调查人员所作的初步评估结果显示,以军在加沙地带开展的这场大规模军事行动,总共造成当地约4100户民房,1500家工厂和作坊,20座清真寺,31座安全设施,10处供水和污水管线被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近20亿美元。 10.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0日访问了加沙地带,他在加沙地带联合国机构总部举行的记者发布会上称,他仅看到了部分损失,但他所看到的场面已经令他心碎。 11. 一名居住在加沙的工程师说,以军轰炸的结果比经历10次地震还糟糕。 12. 许多加沙居民已经陆续回家,然而家园已经变成一片废墟。 13. 一位目前在联合国学校内临时居住的巴勒斯坦妇女说,她的家只剩下一片废墟。 14. 目前加沙地带重建问题显得非常紧迫,但重建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哈马斯只承诺了一周的停火,而以色列声称如果再遭到火箭弹袭击将随时动武,加沙脆弱的和平究竟能维持多久?15.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以色列与哈马斯已经从军事冲突发展到政治外交上的角逐,分歧集中在是否开放拉法口岸以及解除对加沙的封锁等问题上,这些问题目前只能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 16. 同时,此次加沙地带的战事使中东和平进程受挫,也使国际社会进一步认识到重启巴以和平进程的重要性。 17. 以色列宣布停火以後,欧洲主要国家就在埃及召开会议,商讨重启巴以和平进程。 18. 所以,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将使加沙地带有望保持一段时期的的稳定。 19. 除了稳定,重建加沙还需要大量资金。 很多阿拉伯国家已宣布将捐款,协助加沙展开重建工程。 20. 但是,以色列方面已经声称,任何有利于哈马斯控制加沙地带的重建工作都不能展开。 这无疑给加沙重建带来了障碍。 21. 分析人士指出,加沙重建将是一条很漫长的路:因为以色列要把加沙重建与削弱哈马斯的影响力捆绑在一起。 22. 此外,现在卡达、沙特等国已经宣布提供10多亿美元的经济援助。 23. 但是,由于很多国际援助都要经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之手,所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与哈马斯通过什么形式合作也将是一个难题。 24. 对於加沙来民众说,更为重要的是长久的和平,是巴以之间长期和平共处。 25. 在此次以色列撤军後,有关各方接下来可能展开谈判,就长期停火、监督机制和人道救援等问题寻求长效解决办法。 26. 然而以色列将于2月举行选举,这也将为巴以局势带来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 27. 目前,以色列极右派、在巴以和谈中持强硬态度的利库德集团在民调中占有优势,如果在2月份的大选中,利库德集团获胜,以色列前总理内塔尼亚胡组阁,巴以局势又可能会面临着新的危机。

哈马斯与以色列开战原因?

绝对详细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 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 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 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 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著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 英国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 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 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 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 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 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 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 长期以来,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 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 从此,巴勒斯坦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 多年的战争使双方认识到,谁也无法消灭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 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 在阿以和谈中,巴以和谈是构成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 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以来,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然而这些协议由于以历届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 尽管根据有关协议,1994年5月巴勒斯坦开始自治,但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却因双方在耶路撒冷的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分歧太大,巴以双方至今没有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 2000年9月,以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巴以流血冲突,特别是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由于沙龙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中东和平进程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 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宣告成立,开始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 此后,巴解组织改变谋求建国的斗争方式,开始以和平谈判来实现建国的漫长历程。 1988年11月15日,巴解组织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 此后有130多个国家先后承认巴勒斯坦国。 由于没有自己的领土,巴勒斯坦国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 这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第一次坐到一起试图解决长达40多年的冲突。 这次会议构筑了中东和谈的基本框架——和谈分成双边会谈和多边会谈两个层次,确立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基本原则。 1993年9月13日,巴以双方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在华盛顿签署。 根据协议,巴勒斯坦人首先在加沙-杰里科地区实行自治,临时过度期为5年。 根据1994年5月,巴以双方签署的关于实施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的最后协议,5月4日巴勒斯坦开始自治。 1995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塔巴协议,以色列军队先后撤出约旦河西岸的7座主要城市,由巴方自治。 1996年5月4日,巴以开始就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进行了首轮会谈。 但以色列在1996年6月内塔尼亚胡执政后,背弃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强调以“安全换和平”的原则取而代之,使中东和平进程停滞不前。 尽管巴以先后签署了《希伯伦协议》和《怀伊协议》,但终因以政府的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 1999年5月,巴拉克当选以色列总理。 为落实怀伊协议,巴以签署了《沙姆沙伊赫备忘录》,双方同意1999年9月13日开始最终地位谈判,并于2000年2月15日前就耶路撒冷地位等问题达成框架协议,9月13日前达成最终协议。 由于以方蓄意拖延,协议条款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2000年7月巴以美三方首脑会晤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戴维营举行。 因涉及耶路撒冷地位、边界划分、犹太人定居点前途、巴难民回归以及水资源分配等棘手问题,会谈未能达成协议。 同年9月28日,以色列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巴以间一场旷日持久的流血冲突。 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巴以关系更加恶化。 阿拉伯与以色列矛盾概况 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矛盾的实质是领土问题,双方的领土争端是在过去几十年中陆续形成的。 1947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巴勒斯坦分治决议,把总面积为2·6万多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一分为二,平方公里划给犹太人建以色列国,平方公里划给阿拉伯人建立巴勒斯坦,并将耶路撒冷暂定为“国际城市”,即归属未定。 在以色列建国的第二天,即1948年5月15日爆发的阿以战争中,以色列吞并了划归给巴勒斯坦的6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强行占领了西耶路撒冷。 当时的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占领了划归巴勒斯坦的约旦河西岸领土,包括东耶路撒冷,共5268平方公里。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同时还占领了6000多平方公里的埃及西奈半岛、1600平方公里的叙利亚戈兰高地、埃及管辖的加沙地带,又从约旦手中夺走了东耶路撒冷,并宣布整个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 1982年黎巴嫩战争中,以色列又占领了黎巴嫩南部一条10-15公里宽的狭长地带。 根据1978年埃以达成的戴维营协议,以色列把西奈半岛归还了埃及。 1974年,以色列曾把戈兰高地的一部分退还给叙利亚,但继续占领戈兰高地其余的700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于1981年宣布将其并吞。 近几年来,以色列在它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 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以色列已建立200个定居点,犹太移民达10·4万。 以色列的犹太移民政策是谋求通过改变其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从约旦河直至地中海的大以色列国。 多年来,阿拉伯国家要求以色列遵照联合国242号和338号决议,在被占领土上停止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撤出1967年其占领的领土,以“土地换和平”。 以色列却认为,西奈半岛归还埃及后,它已完成履行联合国决议的要求,现在只需要以“和平换和平”。 巴勒斯坦人民要求在被占领土上建立自己独立的国家,以色列却只顾同西岸和加沙地带的代表讨论“有限自治”问题。 叙利亚要求以色列归还戈兰高地,黎巴嫩要求以色列撤出黎巴嫩南部,而以色列却一再表示坚持“寸土不让”。 以巴分治和以色列建国 公元70年,古罗马大军占领耶路撒冷,摧毁犹太教圣殿。 公元135年,犹太人被逐出巴勒斯坦,由此开始了持续1800多年的漂泊生涯。 从被逐出故土那天起,犹太人就没有忘记过重返故园。 19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大规模反犹太主义浪潮,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潮和运动也由此相应兴起。 1881年,俄籍犹太医生平斯克尔出版了《自我解放》一书,提出了建立犹太民族国家的想法。 该书被认为是犹太复国主义的发端。 1896年,匈牙利犹太律师赫茨尔又出版了《犹太国》一书,完整地提出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想。 针对当时欧洲到处可以听到的“犹太人滚出去”的口号,他这样写道:“我现在要以最简单的形式提出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要‘出去’吗?到哪里去呢?”“应该把地球的某一部分的主权授予我们,其面积足以满足一个民族的正常需要;其余的事情将由我们自己来做。 ”赫茨尔的著作在犹太人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这个民族家园究竟建在何处,犹太人内部也有过分歧。 他们设想过在南非和阿根廷,还认真考虑过乌干达,并为之进行过投票。 直到1897年8月29日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的第一次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才将其最终定在犹太人心目中的文化根——巴勒斯坦。 这次大会提出,犹太人应建立“一个得到公众承认的、有法律保障的家园(或国家)”。 与此同时,“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成立并开始活动。 他们组织犹太人向许多世纪以来阿拉伯人聚居的巴勒斯坦移民,并成立了“犹太国民基金”和“巴勒斯坦土地开发公司”等相应机构。 这次大会召开的1897年,被认为是犹太人将自己的家园梦想开始付诸实践的一年,也被认为是巴以争端的开始之年。 从《贝尔福宣言》到《巴勒斯坦白皮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被英军占领,战后成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 1917年11月2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写信给犹太复国主义者联盟副主席罗斯查尔德,声称“英王陛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的民族国家,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 此信后被称为《贝尔福宣言》。 犹太人据此开始向巴勒斯坦大批移民。 但是,此举遭到巴勒斯坦当地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他们以暴动和罢工的方式向英国施加压力,要求限制犹太人移民。 这场动乱一直持续了3年之久。 与此同时,在纳粹迫害下生计无着的犹太人继续向巴勒斯坦大批移民,至1939年,移居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总数已增加到44.5万人。 1936至1939年期间,英国曾建议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面积远比后来联合国划定的小)和一个阿拉伯人国家,但被阿拉伯人拒绝。 1939年5月,英国政府害怕进一步激起阿拉伯各国的反抗,遂主动向阿拉伯各国示好,提出了所谓的《巴勒斯坦白皮书》。 白皮书提出:在今后5年中,每年只限移入1.5万名犹太人;限制犹太人购买阿拉伯人的土地,准备把巴勒斯坦逐步移交给一个阿拉伯人占多数的当地政府,犹太人可在该政府管辖下实行高度自治。 阿拉伯人的动乱是平息了,但是,在对立情绪强烈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建立信任,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巴勒斯坦白皮书》公布之时,恰是欧洲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苦苦寻求安身立命的绿洲之日。 在纳粹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全世界1/3的犹太人被杀害,遇难者总数达600万,欧洲犹太人所剩无几。 英国在向德国宣战前,由于坚持白皮书的立场,不让受迫害的德国和奥地利犹太人进入巴勒斯坦,使得当地犹太人和托管当局处在了战争边缘。 只是基于对德国法西斯的共同仇恨,才使暴力活动有所限制。 但是,在战时,犹太突击队从未停止过对拦截非法移民的英军设施的破坏。 联合国第181号决议和以色列立国 二战结束后,从纳粹集中营里解放出来的几十万波兰犹太囚徒,成了无家可归之人。 他们不能返回故园,因为此时在波兰各地相继发生了杀害返乡犹太人的事件;除了几个北欧国家之外,饱受战争蹂躏的西欧国家无力收容他们;连素以移民国家著称的美国都不愿敞开大门。 此时,惟一张开臂膀欢迎他们的,就是巴勒斯坦的犹太社区。 由于英国继续坚持白皮书的政策,导致犹太突击队同英国托管当局的冲突不断升级。 犹太人炸路断桥,袭击拘禁非法移民的营地,暗杀英国官员。 对英国而言,这将是一场不得人心的战争。 此时,希特勒杀害600万犹太人的罪行,正被逐步揭露,国际舆论一边倒地同情犹太人。 让那些被解放的波兰犹太人继续住集中营,实在是说不过去。 随着轴心国秘密文件的曝光,英国当年拒绝意大利的提议、不同意德国和奥地利犹太人经意大利转送巴勒斯坦的决定,也大白于天下,舆论视英国为残杀犹太人的帮凶。 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英国决定从巴勒斯坦脱身。 1947年2月15日,英国宣布把巴勒斯坦这块烫手山芋转交联合国。 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其中10个是伊斯兰国家)、10票弃权的结果,表决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即联合国第181号决议。 决议规定:英国于1948年8月1日之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并撤出其军队;两个月后,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两个国家,即阿拉伯国和犹太国。 根据分治决议的蓝图,阿拉伯国国土可达平方公里,约占当时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为72.5万人,犹太人为1万人;犹太国国土为平方公里,约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为49.7万人,犹太人为59.8万人。 决议还规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来管理。 苏联出于争取以色列执政的工党的考虑,一改从帝俄时期就固有的反犹态度,为以色列建国出了大力,并对以色列国的建立和巩固给予了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 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葛罗米柯在联大一番感人的演讲,对181号决议的顺利通过起了重要作用。 而曾在《贝尔福宣言》中信誓旦旦地表示支持犹太人复国的英国,却在此时投了弃权票。 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有120多万,占总人口的2/3强。 但分治决议中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只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 更令阿拉伯人难以容忍的是,阿拉伯国的领土支离破碎,互不相连,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地区。 犹太国则不然,犹太人虽仅有60万,不到总人口的1/3,然而其领土却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大部分又位处沿海地带,土地肥沃。 1948年5月14日下午,特拉维夫现代艺术博物馆前面的广场上,挤满了犹太人。 下午4时,身高1.6米的“以色列建国之父”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国独立宣言》。 本—古里安就任以色列第一任总理。 以色列建国的消息通过电波传遍了全世界,大部分国家作出了积极的反应。 本—古里安宣布建国17分钟后,美国白宫新闻秘书查理·罗斯向记者宣布:美国承认以色列。 承认以色列的文告是美国人在还不知道这个新国家叫什么名字的时候就拟好的。 当得知这个国家取名“以色列”时,杜鲁门总统用笔将文告上的“犹太国”字样划去,改为“以色列”。 5月17日,苏联宣布承认以色列。 建国次日即爆发战争 1948年5月15日,也就是以色列宣布建国的第二天,英国宣布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 当天,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以及外约旦(1950年改称约旦)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同时,阿拉伯联盟发表声明,宣布对以色列处于战争状态,第一次中东战争由此爆发。 这次战争史称“巴勒斯坦战争”。 与以后的几次中东战争不同,英美两国出于在阿拉伯世界的长远战略考虑,在巴勒斯坦战争中站到了阿拉伯人一边。 倒是苏联为争取这个新生的国家,对以色列给予了充分的支持。 当时在苏联控制之下的捷克斯洛伐克不仅为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军火,而且为以色列提供专用机场、建立空中走廊,为以色列训练空军和伞兵部队。 战争进行之时,几名驻欧美国空军犹太裔士兵冒着军法审判的危险,偷了3架重型轰炸机,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机场装满炸弹后,起飞轰炸开罗和大马士革。 由于参战的阿拉伯各国彼此之间心存疑忌、内部不和,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和埃及国王法鲁克各打算盘,使得只有游击队实力的以色列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7月中旬,在英、美的催促下,以色列宣布停火,但零星战斗持续到1949年。 这次战争后,巴勒斯坦被分为三部分: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总面积的78%,超过“分治决议”规定面积5700多平方公里;约旦河西岸归约旦管辖;加沙地带归埃及管辖。 近百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成为难民。 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失败使周围阿拉伯国家备感耻辱,到处弥漫着革命的气息。 1949年3月、8月和12月,叙利亚先后3次发生政变。 1951年7月,约旦国王阿卜杜拉父子被巴勒斯坦难民刺杀。 阿卜杜拉国王18岁的孙子侯赛因由于子弹击中了祖父亲手别在他胸口上的一枚勋章而幸免于难,于1953年继位成为约旦哈希姆王国国王。 1952年7月,埃及军人推翻法鲁克王朝,自由军官组织领导人纳赛尔于1956年6月成为总统。 五次中东战争简介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 次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 1956年10月,英、法、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和禁止以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又称“六五战争”,阿拉伯国家称“六月战争”,以色列称“六天战争”。 1967年,以色列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于6月5日晨,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发动突然袭击。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9月):又称黎巴嫩战争。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出兵占领黎巴嫩14的领土,袭击黎巴嫩境内的巴解组织及其武装力量,并与在黎的叙利亚军队交战。

世界以色列

国名:以色列国 (The State of Israel) 独立日:约公历5月。 以色列于1948年5月14日宣布独立。 以色列虽然在日常生活中采用公历,但是民族节日均采用犹太历。 因此,每年的独立日不一定是公历的5月14日。 大屠杀纪念日:根据犹太历法确定的,按照公元纪年则每年有所不同。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 旗地为白色,上下各有一条蓝色宽带。 蓝白两色来自犹太教徒祈祷时用的披肩的颜色。 白色旗面正中,是一个蓝色的六角星,这是古以色列国王大卫王之星,象征国家的权力。 国徽:为长方形盾徽。 蓝色盾面上有一个七杈烛台,据记载此烛台为耶路撒冷圣殿中点燃祭坛的物件。 烛台两旁饰以橄榄枝,象征犹太人对和平的渴望。 烛台下方用希伯莱文写着“以色列国”。 国歌:《希望之歌》 国家政要:总统希蒙·佩雷斯 (Shimon Peres),2007年6月当选;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Ehud Olmert) ,2006年1月,沙龙 病重住院后暂时代行总理职权,4月,被任命为临时总理,5月宣誓就任;工党主席、国防部长埃胡德·巴拉克 (Ehud Barak) ,2007年6月任职;利库德集团主席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Benjamin Netanyahu) 。 为中东和平献身的以色列前总理拉宾以色列历任总统和总理 自然地理: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 位于亚洲西部,北与黎巴嫩交界,东北部与叙利亚接壤,东面是约旦,西濒地中海,南连亚喀巴湾,是亚、非、欧三大洲结合处。 沿海为狭长平原,东部有山地和高原。 属地中海型气候。 人口:625.9万(2000年统计,包括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犹太居民),其中犹太人占76.7%,阿拉伯人、德鲁兹人及其他人占23.3%。 希伯莱语为国语,与阿拉伯语均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 犹太教为国教,居民中约85%信奉犹太教,13%信奉伊斯兰教。 犹太新年哭墙祈祷 首都:建国时在特拉维夫(Tel Aviv),1950年迁往耶路撒冷 (Jerusalem),未得到普遍承认。 1980年7月30日以色列议会通过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的与不可分割的首都”,但它的政府所在地仍在特拉维夫。 ”[ 对于耶路撒冷的地位和归属,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一直有争议,阿拉伯国家要求“以色列撤出1967年以来它所占领的一切阿拉伯领土,包括阿拉伯的耶路撒冷(指东耶路撒冷)”。 绝大多数同以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仍把使馆设在特拉维夫] 。 耶路撒冷市人口约63.4万(2000年)。 空中俯瞰以色列哭墙 港口城市海法标志性建筑“船型大厦” 简史:以色列历史悠久,是世界主要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犹太人远祖是古代闪族的支脉希伯莱人。 公元前13世纪末开始从埃及迁居到巴勒斯坦,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 公元前722年和586年,这两个王国先后被亚述人征服和被巴比伦人灭亡。 公元前63年罗马人入侵,大部分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流亡欧美各国。 公元7世纪巴勒斯坦被阿拉伯帝国占领,阿拉伯人从此成为该地居民的绝大多数。 16世纪巴勒斯坦被奥斯曼帝国吞并。 19世纪末,欧洲犹太资产阶级发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并于1897年成立了“世纪犹太人复国主义组织”。 1917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11月2日发表《贝尔福宣言》。 以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古城阿克有5000多年历史,是世界最古老城市之一 表示主张“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由公共法律保障的犹太人之家”。 1922年,国际联盟通过了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训令”,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 以后,世界各地犹太人 大批移居巴勒斯坦。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正式成立。 2005年9月,以色列国防军在原加沙定居点附近的以军总部举行告别仪式并降下国旗,宣告以色列对加沙长达38年的占领就此结束。 以色列:建国60年的奇迹与困惑 巴以争端的主要问题 巴以问题由来与现状 2005年巴以关系回顾加沙地带与犹太人定居点戈兰高地及叙以和谈 以色列的核状况以色列的隔离墙 以色列计划与巴勒斯坦实行以“土地换定居点”以色列政府证实与哈马斯达成停火协议 剑拔弩张的平静 奥尔默特称以准备在边界问题上做出“重大”让步月光下的耶路撒冷老城政治:以色列是议会制国家,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负责制定和修改国家法律,对政治问题表决,批准内阁成员的任命并监督政府工作,以及选举总统和议长。 议员候选人以政党为单位竞选。 以色列没有宪法,只有议会法、总统法和内阁法等基本法。 总统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职能基本上是礼仪性的。 议会有权解除总统职务。 内阁向议会负责。 前进党赢得以色列大选巴拉克当选工党主席以色列议会选举制度以色列三大政党利库德集团 经济:50多年来,土地贫瘠、资源短缺的以色列,坚持走科技强国之路,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使经济得以较快发展,199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 6万美元。 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举世瞩目,特别是在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工程、农业以及航空等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优势。 以色列地处沙漠地带边缘,水资源匮乏。 严重缺水使以色列在农业方面形成了特有的滴灌节水技术,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将大片沙漠变成了绿洲。 不足总人口5%的农民不仅养活了国民,还大量出口优质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等。 雅法老城 地球上海拔最低的公园 耶路撒冷老城圣墓大教堂旅 游 胜 地 死 海外交:开展全方位外交。 保持与西方国家传统的友好关系;维护与美战略盟友地位;积极发展与独联体各国和东欧国家关系;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力图实现同阿拉伯国家的和解;拓展与非洲、亚洲各国的关系。 与中国关系:1950年1月9日,以色列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1992年1月24日,以色列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2003年12月,以色列总统卡察夫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2007年1月,奥尔默特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2005年11月,以色列政府正式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2005年1-9月双边贸易总额达22.6亿美元,同比增长22.7%。 中国北京市与以色列特拉维夫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jinrong/2791.html
本周星座是摩羯座受到财运之神的眷顾!
鲁能队在五一期间官宣重要决定!克雷桑举双手支持 球迷直言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