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卖用户 被马斯克骂 间谍 苹果私有云计算能保护用户隐私吗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梁昌均

编辑 | 杨锦

“如果苹果在操作系统层面整合OpenAI,我的公司将禁止使用苹果设备,访客的iPhone将被扔进法拉第笼。”

6月11日凌晨,泛善可陈的WWDC开发者大会上,做为苹果AI首秀的最大看点,隐私保护被频繁提及。然而,苹果的骄傲,却被马斯克批得毫无体面。

马斯克连发推文,指责苹果和OpenAI的结盟无异于“出卖用户数据”。

这一合作,指的是ChatGPT将集成到苹果各端系统以及Siri当中。苹果为此提出了私有云计算的概念,但要打消用户疑虑,苹果可能还需要做得更多。

“苹果AI没有超越GPT-4o”

这次苹果既没有发布比肩GPT-4的基础大模型,也没有推出原生的AI新产品,更多是在原来的软硬件系统上集成了新的AI功能,将其他手机厂商几个月前展示过的文本摘要、图片生成、照片查找等功能,重新端了上来。

苹果与OpenAI的合作可能是一个亮点。苹果将ChatGPT 整合到 iOS、iPadOS和macOS当中,用户无需在工具之间切换,就可以访问ChatGPT的功能,包括图像和文档理解,并与苹果的写作工具达成合作。

云计算与AI创业者、晟云磐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郝峻晟对搜狐科技表示,从AI角度来说,苹果AI并没有超越GPT-4o的功能,跟微软的Copilot都是使用OpenAI的ChatGPT。

“苹果的重心不在于自研大模型,在于应用和生态。苹果没有投资大模型,因此不会跟一家大模型厂商绑定,会和OpenAI、谷歌等合作,从而在应用层和用户端来提高竞争力。”郝峻晟说。

不过,苹果与OpenAI的合作却招致马斯克的怒怼。他在社交平台连续发文称,倘若苹果在操作系统层面集成OpenAI,将禁止其设备进入旗下公司。“这是不可接受的危害安全之举,届时访客将被要求在公司门口接受针对苹果设备的检查。”

马斯克进一步补充到,苹果不够聪明,无法开发自己的人工智能,但却声称能确保OpenAI保护用户的安全和隐私,这显然是荒谬的。“苹果完全不清楚把你的数据交给OpenAI后会发生什么,他们这么做完全是在出卖用户。”

他还发了一张搞怪图片,表达对OpenAI和苹果合作的数据安全担忧,暗示OpenAI会从苹果那里获取数据,并认为用户在“同意”共享数据时存在问题,即没有人真正阅读条款和条件。

在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发布的宣传推文下,马斯克还直接评价到:“我不想要,要么停止这种令人毛骨悚然的间谍软件,要么所有苹果设备都将被禁止进入我的公司。”

马斯克还转发并表示赞同其他网友的担忧:“还记得斯嘉丽·约翰逊告诉OpenAI不要使用她的声音,但他们还是克隆它并使用了吗?现在想象一下,即使你不允许他们使用你的手机数据,他们也能做些什么。”

马斯克的这番开喷引发了共鸣,不少网友担忧苹果在操作系统层面集成OpenAI确实会带来潜在的安全风险,称将寻找苹果手机的替代品,甚至认为库克将苹果带向了错误的方向,这与史蒂夫·乔布斯制定的核心原则背道而驰,并呼吁马斯克是时候下场做特斯拉手机或XPhone了。

有外媒报道援引安全专家提到,苹果本质上是在其操作系统的核心安装一个黑匣子,利用大模型进行自然语言、图像生成等应用,并相信OpenAI的系统和安全性足够强大,可以保证用户的安全。

但即使是当今最先进的AI模型也容易出现错误、偏见和潜在的误用,这种伙伴关系可能会为不良行为者创造新的漏洞。“科技行业一直在努力应对数据泄露、网络攻击和敏感用户信息被盗,这增加了苹果向第三方人工智能开放其操作系统的风险。”

私有云计算能否打消用户疑虑?

针对马斯克质疑的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问题,苹果实际上提出了对应策略——私有云计算(Private Cloud Compute)。

过去苹果设备一直在本地处理用户数据,而苹果提出的Apple Intelligence会优先适用设备内置模型,并用苹果自研芯片完成,保证用户数据留在本地,也能节省调用云端大模型的成本。

但这也导致能够使用Apple Intelligence的设备有所限制,手机机型中,目前只支持iPhone 15 Pro和iPhone 15 Pro Max。

有美国科技行业分析师提到,苹果构建了大量自己的基础模型,并使用大量许可内容来训练和微调他们的模型,99%的Apple Intelligence将由苹果自己的专有基础模型提供支持。

但苹果也意识到,完全由本地自研的参数较小模型并无法满足用户的所有请求,为了处理更复杂、更高级的请求,需要将部分用户数据发送到云端,调用更大的模型来解决,这背后或也显示了苹果自研模型能力的不足。

苹果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克雷格·费德里吉(Craig Federighi)透露,除了ChatGPT,苹果未来还将集成谷歌Gemini等其它大模型,希望从最好的开始,最终让用户可以进行选择。

不过,苹果也对使用外部大模型给出了权限提示,用户在把任何问题、文档或照片发送给ChatGPT前,都会被询问确认是否会用ChatGPT,如果选择“是”则由Siri直接呈现答案。

苹果把调用云端大模型的权利交给了用户,也相当于把“锅”甩了出去。而对于云端访问带来的潜在数据安全问题,苹果的做法是,使用自研芯片自建数据中心以实现私有云计算,这是苹果有史以来第一次将苹果设备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扩展到云端。

郝峻晟对搜狐科技表示,私有云计算并不是新概念,苹果是借用这个概念,突出私有云的安全和隐私,强调自己开发了一套完整的用户隐私和安全系统,保证用户在使用云和AI的过程中不泄露隐私。

苹果在最新发布的一篇安全研究博客中提到,AI在云端运行使用传统云安全会面临安全和隐私保证难以验证和执行,难以保证透明度,以及难以限制特权访问等挑战。

郝峻晟提到,苹果的私有云计算则提出了五个特性:无状态的计算(用户访问时个人数据不留痕迹)、安全和隐私可执行(技术保证)、运行时没有特权访问(不支持特权接口)、不可目标化(攻击者无法针对特定用户)以及透明可验证(研究人员能够验证安全和隐私保证)。

“这五点在公有云厂商里面也都有类似要求,有的可能是说法不同, 但是不是能完全得到保证,就要看厂商的合规标准和运营水平,毕竟这都是成本。以前的云厂商都说不会看客户数据,但到底看没看也没法验证。 ”郝峻晟说。

“传统的云端服务器会存储你的数据,在你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以你不希望的方式使用它,而且你也无法验证那些声称没滥用你数据的公司是否说了真话。”费德里吉也提到,但现在用户可以知道没有人——无论是苹果还是其他任何人,能够访问自己请求的信息。

郝峻晟认为,相对传统公共云,苹果一大优势在于其对自己的操作系统有完全的管控权,所以它可以去检查应用程序,不把客户的隐私信息传递到云端。

苹果提到,私有云计算仅会使用用户的数据用于执行用户请求的操作,且在满足请求后会删除用户数据,并不以任何形式保留用户数据。同时,用户数据永远不会提供给其他人,包括苹果,即使是具有生产服务或硬件管理访问权限的员工。

不过,郝峻晟提到,苹果强调的是不会保存、使用用户隐私和安全相关的数据(如姓名、年龄、身份标识等), 至于使用过程当中的一般信息,不管是Siri还是OpenAI,其实都会合理使用,比如用来优化模型,以及模型的效率和准确性。

OpenAI在官宣与苹果合作的公告中强调,在Siri和写作工具中访问ChatGPT时,内置了隐私保护措施——OpenAI不会存储请求信息,用户的IP地址也会被隐藏。

同时,苹果用户还可以选择连接自己的ChatGPT账户,这意味着他们的数据偏好将在 ChatGPT的政策下适用。而OpenAI的服务协议中明确提到,可能会使用用户内容来维护、开发、改进服务。

由于目前苹果和OpenAI的商业条款并未披露,双方对于苹果用户云端访问ChatGPT时的数据所有权、处理、安全等问题如何规定还不得而知,如苹果和OpenAI是否可以使用用户在访问ChatGPT时的反馈数据来训练优化模型,还需要官方进一步说明。

目前,苹果全球设备超过22亿台,Siri每天发出的请求高达15亿次。因此,如何保证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打消外界疑虑,对已步入生成式AI时代的苹果来说,至关重要。


为什么我的苹果手机icloud里面没有邮件呢?

原因是因为你激活iphone的时候,选择了用手机号码注册icloud,这样的话就会没有邮件。 icloud,Xcerion发布于2009年4月9日,此为世界首台免费联机计算机,可向世界上的任何人提供他们自己的联机计算机,外加可从任何连接到Internet的计算机都可使用的免费存储、应用程序、虚拟桌面和备份访问等特性。 iCloud[ai][kla_d]是苹果公司所提供的云端服务,让使用者可以免费储存5GB的资料。 北京时间2021年6月8日凌晨,苹果在2021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宣布,iCloud 正式升级为 iCloud + 品牌,同时更加强调用户隐私保护。 9月22日,网页版苹果 iCloud 邮件全新上线。 iCloud是苹果公司为苹果用户提供的一个私有云空间,方便苹果用户在不同设备间共享个人数据。 iCloud支持用户设备间通过无线方式同步和推送数据,比苹果传统的iTunes方案(需要数据线连接)更加容易操作,用户体验更加出色。 iCloud将苹果音乐服务、系统备份、文件传输、笔记本及平板设备产品线等元素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而且联系非常紧密。 在乔布斯看来,iCloud是一个与以往云计算不同的服务平台,苹果提供的服务器不应该只是一个简单的存储介质,它还应该带给用户更多。 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iCloud究竟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新的体验。 简而言之,iCloud平台可以将你的个人信息存储到苹果的服务器,通过连接无线网络,这些信息会自动推送到你手中的每个设备上,这些设备包括iPhone、iPod Touch、iPad,甚至是Mac电脑。

苹果手机删照片的时候显示从所有设备上的icloud照片中删除

在ICloud上可以找到已删除的苹果手机照片,但不会同步删除ICloud上的备份文件。

ICloud是由Xcerion于2009年4月9日推出的全球首台免费联网计算机,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自己的联网计算机,同时从任何连接到Internet的计算机上访问其免费存储、应用程序、虚拟桌面和备份访问等功能。

iCloud是由苹果公司提供的云端服务,使用者可以免费储存5GB的资料。

在2021年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宣布iCloud正式升级为iCloud +品牌,并更加注重用户隐私保护。9月22日,全新的网页版苹果iCloud邮件上线。

iCloud是苹果公司为苹果用户提供的私有云空间,方便用户在不同设备间共享个人数据。iCloud支持设备间通过无线方式同步和推送数据,比传统的iTunes方案(需要数据线连接)更加容易操作,用户体验更加出色。

iCloud将苹果音乐服务、系统备份、文件传输、笔记本及平板设备产品线等元素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联系非常紧密。在乔布斯看来,iCloud是一个与以往云计算不同的服务平台,苹果提供的服务器不应该只是一个简单的存储介质,它还应该带给用户更多新的体验。

特斯拉车内摄像头拍摄视频流出,技术发展与用户隐私边界在哪

实际上,车内摄像头是基于视觉方案的驾驶员监测系统的组成部件之一,在 汽车 行业内已应用多年。主要用于对驾驶员状态的监测,并在危险时发出预警。近年来,有关部门也在不断细化各项标准及法规等,来保护用户的隐私安全。

国外黑客greentheonly在社交媒体上公布的视频截图。该视频为其提取到的特斯拉车内摄像头拍摄画面,画面中人员面貌清晰可见,左上角的数据记录了驾驶员朝右看、使用手机、闭眼、低头等动作的频率。(图源:@greentheonly)

1 车内摄像头拍摄视频流出,引发争议

近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社交平台承认,特斯拉通过车内摄像头,对驾驶员进行监控。随后,有黑客提取了特斯拉摄像头拍摄的视频,视频显示摄像头不仅能拍摄到驾驶员,还能拍摄到车内其他座舱。

马斯克近期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上曾表示,特斯拉不会将收集到的数据用于间谍活动,“希望和大家共创互信的未来。”

特斯拉Model3的说明书中对驾驶室摄像头做了简单说明,明确了摄像头目前尚未激活,但随着软件更新换代,该摄像头将会用于Model3的未来新功能中。关于用户隐私数据的保护,说明书中尚未提及。

特斯拉说明书中对车内摄像头的描述

2 车主:对车内摄像头的接受程度因人而异

特斯拉Model3的车主万维在提车第一天就对摄像头采取了遮挡措施。由于说明书中提示未来摄像头可能被激活,他选择了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他认为车内是自己的私密空间,“摄像头对着自己肯定是不舒服的”,他不能接受摄像头的存在,也拒绝未来可能出现的需要摄像头辅助实现的功能。

不过,也有车主对于车内摄像头持包容态度。黄东旭是一名ModelS的车主,他认为车内摄像头能给自己带来更加个性化的体验,也能提高行车安全性。他表示,车对自己来说只是一个交通工具,算不上私密空间。作为一家分布式数据库公司的CTO,他理应抱有更加开放的态度,“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大量数据输入进行训练,为此稍微牺牲一点隐私是可以接受的。”

3 专家:不能“因噎废食”遏制创新,但法规仍需细化

车内摄像头是基于视觉方案的驾驶员监测系统(Driver Monitor System,DMS)的组成部件之一。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当驾驶员出现疲劳、走神、不规范驾驶等行为时,对驾驶员提出预警。

早在2018年8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就发布过一则关于推广应用智能视频监控报警技术的通知,要求新进入道路运输市场的两客一危车辆应前装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产品搭载车内摄像头的车企有蔚来、小鹏、威马、长城、比亚迪、宝马等。车内摄像头主要用于检测驾驶员状态,进行安全预警。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创院院长杨殿阁曾通过“电动 汽车 百人会”发表了自己对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保障的看法。杨殿阁认为,在技术创新和数据安全关系上,一定不要因噎废食,因为害怕存在数据安全隐患,而遏制创新。近年来相关主管部门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制度,对用户数据安全已经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不过他坦言,这些法规制度目前还不够细化,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据悉,去年工信部发布《车联网信息服务: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要求》,对用户个人信息敏感性进行了分级,并要求在收集、转移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时应征得用户同意,对信息采取严格的访问控制措施。

今年4月7日,工信部发布《智能网联 汽车 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企业应依法收集、使用和保护个人信息,实施数据分级管理,制定重要数据目录,不得泄露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信息。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万维为化名)

文/陈嘉瑶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jinrong/30099.html
档案里的西藏 历史讲述者
最新公告!红利国企ETF连续第二个月分红 每年最多分红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