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教授的字 颇有瑕疵 是否配得上文化学者头衔

在这个以娱乐为主导的年代,原本严肃的学术也渐渐被娱乐化,涌现出了不少“网红教授”,比如郑强,比如戴建业,比如王德峰。当然,这其中也有时代因素的因素,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知识与修养。

康震也是网络上炙手可热的人物,从《百家讲坛》到《诗词大会》,康震都是靠着信手拈来的诗词歌赋,和能说会道的口才,让所有人都为之折服。

现在,社会在飞速发展,但是传统文化已经有些落后了。像康震先生这样的文化学者,如果能在适当的时候,利用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来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就能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接受传统的文化教育。从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看,它有着巨大的正面影响。

康震教授除了传授诗词歌赋之外,还经常通过临摹诗文,来推广自己的文化。借着明星的力量和魅力,让所有人都喜欢上了传统艺术,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可是,看了康震先生的书法,却又觉得有些缺憾。他所说的缺陷,有两点,第一,康震教授的作品经常犯一些低级的错误,会不会误导公众?二是,康震先生的书法究竟有没有“为人师”之境?

首先,让我们从康震教授写的一首诗开始。康震老师用毛笔临摹了苏轼著名的《水调歌头》,显然是把“何日再相逢”说成了“何日相见?”

虽然不是所有人都会这句话,但初中以上的人都会,身为一名老师,不应该犯这种错误。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一个小错误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还是来看看康震先生的一些书法吧。

这是一幅以楷书摹本的明代戴弁的《嘉峪晴烟》诗作,把“万里”错作“万里”。“里”和“里”都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简化汉字,但在古代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汉字。

古代汉语中本来就有“里”,通常用作量词,组成的词通常有公里、哩等;另外,“邻里”、“乡里”等词语也可使用。“里”是指方位,可以是这里,也可以是这里,也可以是里外,也可以是表里。

康震先生的作品中,除了“谷与谷”、“锺与钟”、“斗与斗”之外,还存在着一些常见的“易”、“易与难”之分。这种错误,如果是现代的人,从小学开始学习简化汉字,还可以理解,但如果是一位文化学者,那就太可笑了。

可能会有人觉得,既然都用简化字了,那就用繁体字好了。事实上,“字学”从古代起就是一种充满了古代智慧的学问,如果我们用这种不负责的态度去对待它,那将是对传统文化的伤害。

那么,我们就来谈谈康震的书法水平吧。康震教授的书法,无疑是最好的,字迹娟秀,字里行间,都带着一种书卷气。

不过,康震的字,就像是一支毛笔,没有任何的变化,给人一种僵硬的感觉。结构太过对称以致缺少活力和情趣;一般都是以排列的方式排列,而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总而言之,这幅字,只能用来娱乐,而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jinrong/31144.html
机器人迈向ChatGPT时刻!清华团队首次发现具身智能Sca
毛岸青和毛岸英的书法谁更具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