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率可能会在一到两年后回到2% 美联储官员卡什卡利

美联储官员卡什卡利 炉边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称,美联储会让通胀回到2%的目标水平,但估计可能需要一到两年时间。“要完全回到2%还需要一点时间,但我相信我们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卡什卡利在密歇根州银行家协会年会上的炉边谈话中表示,利率的路径将取决于经济,他希望更好地传达央行对未来经济数据的反应机制。


美联储加息之后,为何美元不升反降?

路径 机制

本文字数:2030字

阅读时间:10分钟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美联储加息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有耳闻,如何看待美联储“加息+缩表”?国内许多经济学家,包括中央银行的官员都认为“美联储货币立场已经发生变化”。是不是这样?

当然,但问题是仅仅看到方向是远远不够的,而更为重要的是“必须看清程度”。 我一贯认为,目前美联储实施的绝非“紧缩货币政策”,而是正在把“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正常宽松的货币政策”。

从“极度宽松”到“正常宽松”不是“紧缩”的过程吗?是也不是。 说“是”,那是因为“极度宽松”到“正常宽松”货币政策确实发生了“方向性”转变;说“不是”,那是因为“极度宽松”到“正常宽松”在货币政策操作力度、节奏的把控上,完全或根本不同于“宽松转向紧缩”。

比如美联储加息,从开始“说要加息”到现在,用了4年的时间,联邦基准利率不过上升了1个百分点,其中“用嘴加息”就历时整整一年,而且每次真是加息都显得非常谨慎,甚至需要采取非货币手段将美元指数压到低点,以及股市充分消化利空。 为什么如此审慎?这就是“从极度宽松到正常宽松”的具体体现。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美联储五次加息的情况,自1980年以来,美国共经历了5次加息周期:

1983年3月—1984年8月:基准利率从8.5%上调至11.5%

1988年3月—1989年5月:基准利率从6.5%上调至9.8125%

1994年2月—1995年2月:基准利率从3%上调至6%

1999年6月—2000年5月:基准利率从5%上调至6.5%

2004年6月—2006年7月:基准利率从1%上调至5.25%

过去五轮美联储加息周期,除第一轮始于经济复苏初期外,其余四次加息周期的开启均处于经济有过热倾向以及通胀抬头的趋势,当前的经济背景与以往有所不同,美国经济甚至是全球经济增速缓慢,通胀也没有出现加剧的迹象。

第六次加息就是刚刚过去的2017年的那场美联储加息。本次加息的经济背景:

首先,美国经济未出现过热或者强劲增长的势头。 尽管金融危机过后,美国经济稳步复苏,2015年三季度GDP增速为2.1%,较二季度有所回调,美国经济虽已经回到危机前水平,但并没有出现加速度的节奏。 此外,经济先行指标制造业PMI指数等宏观指标的表现都较为疲弱,10月制造业活动增速放缓至50.1,连续四个月下降,几乎接近50荣枯分界线。 在这样的经济复苏情形下,美联储加息似乎为时尚早。

虽然失业率不断下降,但尚未出现就业根本性改善。 2013年以来,美国失业率持续下降,已经接近危机前的水平。 美国2015年11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超预期,失业率也维稳在5.0%,就业状况看似喜人,但是失业率的下降是以劳动参与率的持续走低为代价的,在失业率下降前,劳动参与率早已开始下降,一路向下没有回头,劳动力市场的根本性改善仍需时日。

通胀低迷,回升仍需时间。 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月率在连续下降两个月后,于2015年10月回升至0.2%,核心通胀率维持在1.9%,核心通胀接近2%左右的目标值,但与前几次加息周期启动前的情况相比明显偏低。 在大宗品价格中短期仍将低位震荡向下寻底的格局下,美国核心CPI短期仍难看到明显抬升。

那么,美联储加息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呢?

企业失去充裕流动资金的支持

加息会促使国外资本从中国流出,这样就会导致许多企业没有充裕的资金流动支持,会导致很多企业倒闭,这样势必又会影响到我们普通民众的就业,一旦失业我们就没有更多的钱去消费,这样就会导致一个恶性循环,大大地伤害到市场的需求,从而导致经济环境变差。

美元升值?假的!

根据现在的市场情况,美元升值并不是稳固的,好多经济学家都在预测加息会导致美元升值,也就意味着美元更值钱了,那相对应的人民币就贬值了。 那我们进口的海外商品就会价格上升,这就意味着之前花100元人民币能买到的东西现在要付出更多才能买得到,这个就是间接提高了进口商品价格。

另外出国旅游求学的费用也水涨船高,要比美元加息前要付出更多的人民币。 美元加息会让世界上的一切都变得不再便宜,资本、石油、原材料,还有粮食,都会变得很贵。 因为美元是世界货币,大宗商品都是以美元为结算的。 这样我们的生活成本因此也会提高许多。

但本人反对这个观点,根据现在的市场情况,美元正在贬值。

为什么美联储加息之后美元不升反降?

尽管美联储如预期加息,但美元仍下挫,主要是2个原因:

第一、投票中两名委员反对加息!

据美联储数据显示,投票比例:美联储此次货币政策决定的投票结果为7:2,卡什卡利和埃文斯反对加息。

“美元下跌的走势很有趣,此次会议声明中仅有的鸽派因素就是有两位不同意见委员。 ”富国汇市策略师Erik Nelson表示,“可能市场原本预计只有一位。 ”

通胀率 数据

第二、声明中维持通胀预期不变,这令部分预期更偏鹰派结果的投资者感到失望。

在这次声明中,美联储并未改变2018年及之后的通胀预期,重申今年通胀有所降低,但仍将在中期内升至2%的目标水平,预计近期内通胀仍将低于2%。 同时,分别维持2017年和2018年核心PCE预期中值在1.5%和1.9%不变。

美联储加息,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是全球货币体系的一次“适度收紧”过程。

对于中国来说:中国对美国还保有一定的优势,但作为一个处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与美国的利差水平还是在进一步的缩小,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资产外流的直接压力。

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只要不出现极端的状况美联储不会轻易结束货币紧缩政策

当地时间周三(10月12日),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NeelKashkari)表示,只要不出现极端的状况,美联储不会很轻易地结束货币紧缩政策。

卡什卡利在一场活动上说道:“如果经济突然急剧下滑,或者我们认为通胀率正在非常、非常迅速地回落,只要有需要,可以随时停止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加息)。”

他解释道,货币政策转向的门槛非常高,因为央行官员们仍然没有看到潜在的通货膨胀指标——服务价格、薪资增速、劳动力市场等出现软化的迹象。

年初至今,为了平抑近40年来的高通胀,美联储已累计加息300个基点。 而芝商所的“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市场预计该行有86%的概率在下月初将加息75个基点。

若预测属实,这将是该行在连续第四场会议上加息75个基点,之后联邦基金利率范围将达到3.75%-4%。 但卡什卡利还不满足于这个水平,“我认为这离政策转向还有一段距离。 ”

在去年,卡什卡利甚至也还是美联储官员中的“鸽派”,并且在外界看来,他是最“鸽”的那一位。 不过,今年他的立场出现了180度的转变,在利率上变得比他大多数同僚还要激进。 虽然他今年没有FOMC投票权,但这不影响他一直“放鹰”。

卡什卡利说道:“我认为更有可能的情况是,我们将把利率至少提高到4%以上的水平,也许是4.5%,然后在那里停留一段时间,等待它在经济中发挥作用。”

上周,美国劳工部公布的非农报告显示,9月失业率较8月下降了0.2个百分点,或表明美联储迄今为止的加息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影响远不足够。

在讲话中,他也为央行为什么不加快步伐作出了解释,“如果我们一次性提高200、300或400个基点,那很可能太多了,甚至离最终目标也可能没那么多。”

卡什卡利称,“在循序渐进加息的同时,我们也在密切观察数据走势,看经济是如何反应的,以衡量下一次紧缩的幅度。 不过整体上,我们的行动是积极的。 ”

美联储官员继续发表鹰派观点:继续加息抗击通胀,以恢复物价稳定

当地时间周二,一些美联储官员继续发表鹰派观点,重申他们的首要任务是继续加息抗击通胀,以恢复物价稳定。 美联储著名鹰派人士、2022年FOMC票委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JamesBullard)警告称,他们的信誉度岌岌可危,布拉德星期二在伦敦的一个经济会议上表示:“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需要确保对它作出适当的反应。 ”“我们在今年大幅提高了政策利率,而且还会进一步加息。 ”

美联储官员们继续无视金融市场动荡,强调抗击通胀为首要任务。 克利夫兰联储主席梅斯特周一曾表示,金融市场的波动可能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而美元的价值确实会影响美国经济,但他们的首要任务仍然是恢复物价稳定,布拉德等美联储官员昨日再度重申他们这一立场。

布拉德继续承诺将通胀率降至美联储2%的目标,这一承诺得到了向来立场偏鸽派的芝加哥联储主席埃文斯(CharlesEvans)和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里(NeelKashkari)的广泛赞同。 他们表示,美联储应该能够实现他们所预测的加息路径,然后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高利率水平,以遏制物价压力。

美联储官员发表的言论重点延续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上周透露的信息——即尽管美国经济面临痛苦,但他们不会在应对通胀方面退缩,这种鹰派立场扰乱了金融市场,并导致债券收益率急剧上升,标普500指数不久后转跌,最终收跌0.21%。

“鹰王”布拉德再度重磅发声:需要在较高的利率水平上维持一段时间

9月21日,美联储官员年内连续三次加息75个基点,将基准联邦基金利率区间提高至3%-3.25%。 预测中值显示,官员们预计到今年年底利率将达到4.4%,2023年将达到4.6%。 在FOMC最新利率点阵图中,这一转变比市场预期更为强硬。

布拉德表示,利率可能需要升至“4.5%区间”,比他4月份的预测高出约1个百分点。 他引用了政策委员会的最新预测,以及根据斯坦福大学约翰?泰勒教授(JohnTaylor)制定的泰勒规则(TaylorRule)的修订版本建议的政策利率。

布拉德表示:“我们现在已经到了可以认为我们处于限制性领域的地步。 ”他在谈到美联储点阵图中的利率路径时表示,“我认为我们需要在较高的利率水平上维持一段时间,以确保通胀问题得到控制。 ”

美联储官员暗示,根据他们预测的中值,他们预计在今年11月和12月的最后两次政策会议上,美联储将再加息1.25个百分点。 根据期货合约价格,投资者目前预计11月1-2日的会议将连续第4次加息75个基点。 芝商所FedWatch工具显示,当前市场预计,美联储11月加息75个基点的概率达到55.5%,加息50基点的概率则为47.5%。

布拉德表示,美国面临经济衰退风险,但他淡化了收益率曲线倒挂(短端美债收益率高于长端美债)在金融市场上发出的威胁程度。 他表示:“根据名义展望,你可能会预计收益率曲线出现倒挂,而不一定是基于对衰退的预测。 ”“令人鼓舞的是,通胀预期处于正确的位置。 ”

布拉德:与沃尔克时代进行比较不合适

尽管包括前纽约联储主席杜德利在内的许多批评美联储的人士集体批评美联储没有向美国民众透露降低通胀所需付出的痛苦程度,但布拉德并不同意这一观点,他认为目前的情况与上世纪70年代并不太相似。 他表示,市场对美联储意图的定价意味着,在实际加息之前很久就已经开始收紧政策,这与沃尔克领导下的美联储不同。

他表示:“我认为这意味着我们成功的机会更大。 ”“因此,我认为在这个重要时刻,与沃尔克时代进行严格的比较是不恰当的。 ”沃尔克时代指的是在美联储前主席沃尔克领导下,美联储在1979-1981年期间大幅加息至创纪录水平(接近20%)以应对通胀,结果美国出现了经济衰退。

布拉德强调,批评美联储的人士还将他们对缓解价格压力所需痛苦的预期建立在失业率上升和通胀下降之间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上,而这种关系近年来一直不起作用,相反,通胀应该从降低通胀预期开始下降。 布拉德表示:“与沃尔克时代相比,我们有更好的机会在对经济造成更少干扰的情况下取得成功。 ”

相反,他引用了1994年艾伦?格林斯潘领导的美联储紧缩政策的经验,当时利率上升了3个百分点,且没有出现衰退,为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的辉煌时期奠定了基础。 “所以我希望我们能在这里获得类似的表现。 ”布拉德表示。

鹰中带着些许“鸽”:有官员担心美联储加息路径过于激进

其他美联储官员基本上一致呼吁收紧政策,抑制接近40年高点的通胀为首要任务。 在昨日早些时候,埃文斯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他倾向于继续加息,不过他也表示,他可能会看到利率在明年3月左右见顶,随后将暂停任何加息举措,之后甚至可能会降息。

卡什卡里(NeelKashkari)在接受媒体线上采访时表示,美联储应该继续收紧货币政策,直到看到核心通胀率下降的有力证据,然后“保持耐心”,同时他也承认美联储可能面临路径过于激进的风险。

“有很多紧缩措施正在酝酿之中。 我们致力于恢复价格稳定,但我们也认识到,考虑到这些滞后因素,存在过度紧缩风险。 ”当被问及是否有理由进一步加息100个基点时,卡什卡里表示:“我们目前采取的步伐是适当的。 ”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jinrong/33756.html
美国前军官 说了大实话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