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诸葛亮皆堪良才 三国乱世里 究竟谁更胜一筹

东汉末年乱世之初,曹操还只是非常小的势力,只是个小小的东郡太守。没多久,兖州刺史刘岱被杀,曹操被迎为兖州牧,率军大败黄巾军,收编精锐军队,组建青州兵,实力大增。

这期间的北方,各路诸侯混战,打得一塌糊涂。曹操在荀彧的建议,迎接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利用汉献帝这张王牌,大大地扩充地盘和实力。之后曹操逐渐消灭吕布、袁术、袁绍等,统一了北方。

汉献帝在曹操手上从来都只是傀儡,从来没有话语权,曹操只是名义上敬他为皇帝。即使有少数忠于汉室的大臣,也无可奈何,不服曹操,董承就是下场。

曹操平定北方后,又继续南征,拿下荆州。虽然赤壁之战败了,但并没有伤元气,没多久就解决了西凉马超,夺取了汉中,但是最终汉中被刘备抢走了。

这期间,曹操已经不满足当丞相了,先是封魏公,再封魏王,建立魏国。谁也不能反他,即使是功劳盖世的荀彧阻挡他,也不给面子。

曹操死的时候,魏国疆土已经基本上确定下来了,几乎每一寸土地都是曹操打下来的。曹操名义是魏王,实际上就是万万人之上,龙袍龙椅,就看曹操想不想穿,想不想坐而已。

所以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没多久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改朝换代,建立魏国,登基为帝。曹操名为魏王,实际上就是魏武帝,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诸葛亮是蜀汉丞相,掌握军政大权。但是诸葛亮的权力来自于他效忠后主刘禅,如果诸葛亮想要谋反,取而代之,怕是不会有那么顺利,一定会有大量反对者。

大部分大臣都是效忠朝廷的,不是效忠诸葛亮个人的。诸葛亮行使大权为朝廷服务,所以大臣们都服他,一旦诸葛亮谋反,像魏延这样的人应该是不会跟着他走的。

诸葛亮并非没有谋朝篡位的能力,主要是不想,平时没有专门去经营,所有手下的人都是蜀汉朝廷的人。诸葛亮虽然大权独揽,但是只要刘禅有命令,他还是得给面子去听的。刘禅也非常配合,不去限制诸葛亮,也没想过去收回大权。

诸葛亮想要为所欲为,拥有曹操那样的权力,除非北伐成功,统一天下。在打江山中建立不世之功,令人仰视。


关于诸葛亮的所有古文,诗词,电影。。。

《三国志》: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 治世能臣诸葛亮---小强绘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三国志》: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 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三国志》:黎庶追思,以为口实。 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 ”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 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 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 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 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 《三国志》:“黄沙屯,诸葛亮所开也。 ” 司马炎:善哉,如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三国志》:诸葛丞相弘毅忠壮,忘身忧国。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 刘备: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水经注江水》:“诸葛亮北征,以此堰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 ” 《普洱府志·古迹》:“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镘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撤,固以名其山。 ” 《蜀相》中这样写诸葛孔明: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杨慎所引的武侯庙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曰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编辑本段]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 注释:也叫做“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个臭皮匠”的源头应该是“三个臭裨将”,也就是三个副将。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秘莫测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编辑本段]关于诸葛亮的俗语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不出茅庐 知三分天下 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聪明莫过于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既生瑜,何生亮? [编辑本段]关于诸葛亮的成语 赤壁之战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顾茅庐 胸中藏有百万雄兵 关于诸葛亮的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注释:六出:(六出祁山) 七擒:(七擒孟获) 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 东和:(东和孙权) 北拒:(北拒曹操) 排八阵:(摆设八卦阵) 酬三顾:(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 取西蜀:(攻取西蜀) 定南蛮:(平定南方叛乱) 用火攻:(指赤壁之战)

问关二爷,赵云,张飞,许楮,各自拿什么武器,郭嘉与诸葛亮谁聪明

正史里对于他们使用的武器名称并没有明确的记载,现在流传的名称大多都是小说或者演义里面的说法。 对于郭嘉和诸葛亮就智谋而言,应该是郭嘉高于诸葛亮,排除演义的杜撰,就正史而言,周瑜作为孙刘联盟最高统帅,其军事谋略才能是远胜诸葛亮的,在赤壁之战后,曹操曾经感慨,如果郭嘉在他是不会输的,而赤壁之战中孙刘联盟的统帅就是周瑜,可见,郭嘉在军事谋略方面至少不输周瑜,也就是说应该在诸葛亮之上,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被历史界认为是较为中肯的,他大意是说,诸葛亮的才能是以治国为长,以奇谋为短。 就政治治国能力来讲,郭嘉并没有体现出来,郭嘉死时才38岁,而当时曹操也正处于平定河北之时,他当时根本没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政治才能,所以,两人的政治才能没有办法进行评价。

请回答出三国中当世最具有才智的六位智者?

诸葛亮、郭嘉、周瑜、庞统、司马懿、贾诩。 (姜维、陆逊等人属于三国后期人物,我没算上。 )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120.77.238.70/jinrong/37160.html
银河极氪都在秀 唯独领克在挨揍 吉利子品牌众生相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