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 但先别急于焦虑 延迟退休 虽易焦虑

(原标题:纠结“延迟退休”?虽易焦虑,但先别急于焦虑)

有时候不得不佩服,网友们真的是才华横溢。

前几天有消息说,“90后”不分男女将来都得65岁才能退休,于是广大网友纷纷发挥创造力,编出各种段子。有的说“将来我摘下助听器后,就再也听不到老板骂我了”,有的问“那我六十大寿的时候,能邀请35岁的领导来参加么”,也有浇冷水的说“65岁退休才能领退休金,但不代表你35岁以后还能有工作。”

图源:新华社图库资料图 郭程摄

段子除了让人哈哈一乐,往往还委婉表达着复杂的社会问题。“90后”一律65岁退休这当然是谣传,起因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到了“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网上就借机炒作了一番。

事实上,官方文件只是说将依据自愿和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并没有给出细则。网友对这件事反应这么大,其实本质上是源于对退休和养老的焦虑。

退休时间是由经济发展阶段和人口结构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最终确定于1978年,当时我国还处于人口爆炸期,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人口年龄结构和社会预期寿命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继续按照当时的标准退休,确实不符合实际。

事实上,很多年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主要国家中退休年龄最早的之一。

面对必然要到来的现实,玩玩梗表达一下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有时候人们对于还未到来的事物,往往过于焦虑,而且是越谈论它越觉得害怕,当真的发生以后才发现,其实并没有自己当初想象得那么可怕。退休养老这件事也是这样。

我们的退休养老面临着压力,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的制度优势决定了政策工具箱中还有不少独有的应对方式。

比如我国的养老保险实施全国统筹,也就是说养老金结余比较多的发达省份上缴,由中央统一分配支援那些出现亏空的地区。亏空省份往往是人口输出大省,是这些地方的年轻人作为劳动力流出,支持了发达地区发展,由发达地区“反哺”人口流出地区,也是合理的。全国一盘棋的体制优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地区养老金发放压力。

再比如说,我国有大量央企、国企,它们属于全民所有制企业,它们的资产属于全体国民所有。从2017年开始,国务院就明确要求划转中央和地方国企、金融机构10%国有股权,用于弥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这些年,国家层面不断完善国有股权划转社保基金的管理,国有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我们的养老金底子也就越来越厚实了。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局势的变化,相信国家能在实践中不断想出更多办法。养老这件事关乎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预期,影响群众的安全感和信心,而一切触及这条底线的问题,都会被想方设法解决。当然,不论有多少办法,恐怕延迟退休都将是不可避免的。

在对延迟退休焦虑之前,其实我们不妨想想,如果明天就退休,我们真的做好准备了么?

我平时经常观察新闻报道里涉及老年人的新闻,有的老人被花式骗局坑钱,有的会过度干涉子女生活,还有的在家里堆积纸壳塑料。

老年人这些行为,部分原因是因为长期脱离工作,不知道社会在发生些什么,或者退休以后,生活失去重心,产生精神空虚和焦虑。伟大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求。这话极其深刻,人在彻底失去劳动能力之前,都需要一定形式的劳动来寻找和确认自己的价值。而完全的“闲适”,听上去很美好,其实真的完全闲下来后,才知道那很考验人。

所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谈到老龄化问题时提出: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这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延迟退休不会一刀切立刻实施,会留足缓冲时间。弹性原则,或许也意味着我们不会在高强度的岗位上一直做下去,临近退休或者退休以后,还可以从事“适合老年人的个性化岗位”。这样既能解决养老金不足的问题,也能使我们步入老年后,仍然能融入社会、找到自身价值。

我们常说,儿女应该常陪伴父母,其实当老人找到发挥自己余热的岗位时,你会发现他们或许并不需要那么多的陪伴,人家自己就已经忙得不亦乐乎了。

想明白这些以后,我们完全没必要为退休养老不停焦虑。国家层面很多年前就开始为老龄化的到来未雨绸缪,个人层面也应顺应大势,及时早做准备。

国家推出了可以抵扣个税的个人养老金政策,有能力的人不妨存一些。如果你觉得你的职业可以干到晚年,那就不断锤炼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无法被取代。如果你的职业强度太大,那就早点做职业规划,想想哪些工作适合将来的你。

总之,“灰犀牛”迟早要来,趁着年轻做好准备,我们未必不能降服那头“牛”。而焦虑和牢骚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最怕把宣泄情绪当成了应对手段,那样只能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延迟退休反对声音大,专家提出“新方案”,哪三类人将会受到影响?

不管什么行业,从业者到了一定的年龄,都会选择“退休”,但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到来,“延迟退休”的问题也被“提上了日程”。 但是延迟退休就意味着大家要多工作几年,所以一些人对此也提出了异议,于是就有人提出了新的方案,希望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尤其是研究生,他们因为受教育的时间比较长,可能很多人在30岁左右才刚刚从学校毕业步入工作岗位,如果在延迟退休,那么他们退休的时间可能要更晚,所以也会比较担心,到时候自己的身体会有些吃不消。

延迟退休,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但与此同时,也让一些即将退休的职工的身体负担和精神负担加重。 除此之外,老职工延迟退休,新血液就很难注入,岗位活力缺失,年轻人的就业问题就会愈加严峻。 由此可见,延迟退休并非是最佳解决方案,我国还需要对此进行全新的探索。

退休新方案提出,“工龄退休”即将代替“延迟退休”。 新方案从全新的角度对退休政策作出调整,对整个就业市场有着积极的意义。 以教师这个群体为首,他们对新方案的提出纷纷拍手称赞。

对于一线老职工来说,长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50多岁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如果咬咬牙,能干到60岁退休就不错了,而延迟到65岁退休,身体恐怕撑不到那个年龄就不行了。 更何况,老职工退不下来,年轻人就没办法接替这个岗位,这也影响到年轻人的就业。 所以,基层老职工还是希望能早点退休的。

尽管基层职工对延迟退休表示反对,但延迟退休政策已经是大势所趋,难以改变。 不过,延迟退休不会搞一刀切,会根据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工种,不同的岗位,会有弹性的退休方案,这样延迟退休政策会更加人性化,部分基层的职工的退休年龄不会改变。

总的来说,大学生在毕业后,其实真的有很多就业选择,如果觉得国企,公务员,事业编等这类稳定的工作难找,就要好好完善自己,通过考研提升学历,增加自身优势,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时间再往前推,其实学生们报考专业时,就应该有这样的远见了,如果学生不了解,家长有必要替学生多关注一些,知道什么专业更有发展并给学生提出建议,就是对学生最大的帮助了。

生活已经如此不易,更应该让自己活的深刻

此刻,我在中铁·青岛中心的办公室里,窗外北风怒号,雨和雪夹杂在一起,漫无目的的随风飞舞。 一如我的现状,很想随遇而安,却又不甘就此泯灭;很想自己做主,却又身不由己。 尽管室内温暖如春,耳中却不同。 不同的声音组合可以影响心情,就如现在的我。 一整天我都在思考:是什么让我如此的焦虑? 其实我内心还有一点小窃喜,因为这是我在主动的“自我觉察”,相比于纯粹的情绪波动仿佛要高级一筹了。 这就要感谢之前参加过的生涯规划课程和业内大拿的文章。 看他们的文章,总能戳到我的痛点,让我对他们既爱又恨。 人到中年的我,尽管从来不愿承认,但确实在很多年以前就被人喊大叔了,不同的是,那时候喊我的只是几岁的小孩子,而现在喊我的却已经有参加工作的俊男靓女了。 也曾经和朋友沟通过这方面的问题,得到的结论是:即使心理年龄依旧年轻,但人到中年的必经之事一样也少不得,最主要的就是: 上有老,下有小的经济压力;职场竞争压力;追求自我价值的张力。 上有老,下有小,这是人到中年的典型状态。 而本来就不堪重负的中年们,还要纠结于现在和未来哪个更重要的问题,有的人狠狠心要了二胎,而有的人狠狠心也敌不过残酷的经济现实。 要了二胎的,只得延迟退休,继续打拼;没要的,也在继续打拼,或许过几年可以再要一个?当然要与不要的首要条件是老人们身体健康,安享晚年,这不仅仅是为人子女的孝心所在,同样的也是迫于压力下的美好愿望。 职场,这个曾经为之激情澎湃的字眼,到如今,已经变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了。 已经身处高位的,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仔细应付,还得持续学习,每当开会,一眼看下去,那一双双曾经熟悉的眼神充满了对未来的渴望,看着你的样子,有尊敬,更多地却是隐藏在眼眸深处的挑战。 而更多的没能身处高位的,更是不得不拼命工作,甚至开始违心的去做一些年轻时不屑为之事,说一些不屑为之语,为的,只是不会被轻易的再次推入求职者大军中。 上面说的这两点,都来源于现实的压力,原本也没什么,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但偏偏在心底的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在呐喊;每当夜深人静,也总有着儿时的梦想不断侵袭;难道真的就这样过一辈子,虽然真,却平平凡凡的一步步从中年走向老年,然后加入到街边下棋、广场跳舞的行列吗?梦想重新萌芽,是因为人到中年已经是最后的机会了,再不为梦想奋斗一把,就真的只能等下辈子了。 写到这里,或许我的焦虑已经有充足的论据可以证实了。 但是理虽是这个理,做起来却不容易。 如果找不到恰当的方法和准确的定位,那么焦虑依旧会存在。 恰巧今天早晨上班的时候听了一段知识新闻,说的是成功创业的基本前提有三点:1.渴望成功的内驱力;2.核心技术;3.资源。 而第一点最是重要。 外面天已经黑了,心情也已平静。 其实人生旅途漫长,总要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滴“蜜糖”,才会活的更有意义感。 时刻告诉自己, 生活已经如此不易,更应该让自己活的深刻 。 用心对待工作中的挫折与成功;真心对待家人的关爱与呵护;宽容对待自己的开怀与焦虑;深刻体会人生的得与失,致敬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 每一次“自我觉察”,都是一次成长。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延迟退休好吗

养老保险新政策2016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26日发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报告2013》,为未来7年改革建议了三个阶段的时间表。 在收入分配和社保制度改革方面,报告建议改革第二阶段(2016年至2018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渐进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报告并未给出退休年龄的具体建议。 报告建议,在2014—2015年改革第一阶段,政府应在保险精算的基础上,统筹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和劳动力市场发展,研究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法与步骤;第二阶段在全国推行;到了第三阶段,即2019—2020年,建立统一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社保体系。 养老金并轨可期2013年初,《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在历经1年之后,有望在2014年出台。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近期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表示,2014年发改委将协调推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关实施细则的出台,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在收入分配改革中,饱受争议的养老金双轨制有望在今年破题。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2013年12月26日表示,2014年在社会保障方面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双轨制”、“待遇差”问题。 养老金并轨:养老金不并轨就别谈延迟退休养老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的二次分配,公平是第一要义。 国家有义务让每个人过上有尊严的老年生活,这里的“尊严”只与人的年龄这一自然属性有关,与身份、职业、社会地位、贡献大小无关。 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26日召开,人社部部长尹蔚民透露,当前中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月人均81元。 引人关注的是,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8月,全国平均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352元、189元。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还不及低保的一半。 基本养老金不包括个人多缴多得的部分,但对于那些无钱多缴纳保费的农村老人和城市低收入人群来说,这就是晚年生活的全部。 81元够干什么?新华社的一篇评论说,81元在2003年只够买40斤大米;而在2009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55元,大约能买50斤大米。 基本养老金购买力每况愈下倒在其次,关键是这个绝对值太小了,小到根本不好意思称之为“养老金”,只能算零花钱。 舆论一直在抨击养老金双轨制,说企业退休员工的养老待遇和公务员差距有多大。 其实中国的养老制度何止双轨?在财政全额支付的公务员养老制度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之外,还有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 后两者(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较之前两者的差距,比“双轨”之间的距离更为惊人。 近年来农村老人自杀现象频发,一旦失去劳动能力,又无儿女赡养,只好等死或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 同样是中国公民,为什么有的人老了只能自谋生计或靠养儿防老,有的老人却可以在公共财政的供养下丰衣足食?有一种观点是,养老金不能做成大锅饭,也得按贡献大小分配,因此养老待遇有差别很正常。 姑且不论公务员对社会的贡献是否大于农民,但现代社会收入分配的常识是,一次分配讲效率,二次分配讲公平。 养老金无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的二次分配,因此公平是第一要义。 那些在职期间的高收入者纵然对社会的贡献较大,其贡献在一次分配时已经体现,如果退休之后还要比其他公民获得更多来自公共财政的惠顾,就是不合理的。 为什么二次分配要讲公平?因为国家有义务让每个公民过上有尊严的老年生活,这里的“尊严”只与人的年龄这一自然属性有关,与身份、职业、社会地位、贡献大小无关。 二次分配的公平性决定了养老制度只能是“一轨”,而不是“多轨”。 如果允许有差别,也只能是基于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原则,允许因缴费年限不同而产生的些微差别。 当然,不同的社会阶层都有权利为自己争取比“一轨”更好的养老待遇,但这个“更好”只能依靠个人努力,比如你可以去买商业养老保险,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比一般人更优裕,而不能多花纳税人的钱。 这些年“养老金并轨”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遗憾的是,虽然“并轨”也进入了决策层的视野,但总不如“延迟退休”来得猛烈。 养老金并轨,虽然官方承认也是趋势,可迟迟不见动作,甚至在怎么并轨八字还没一撇的时候,就有各路专家开始为并轨之后的既得利益群体操心——有提出要给退休公务员建立职业年金、廉政年金的,还有建议先给公务员涨工资的。 如此犹疑,并轨要等到何时?纵然有一万条理由要推行延迟退休,也得以养老金并轨为前提,毕竟,延迟退休只是关乎养老金的累积效率,而并轨则关乎社会公平。 对养老制度而言,公平比效率重要一百倍。 只要养老金一天不并轨,延迟退休就不可能赢得大多数民众的理解和认可。 “延迟退休”会提前若干年预告据新华社电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近日表示,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符合我国实际。 养老保险新政策退休年龄2016“延迟退休”提上日程胡晓义说,综合分析我国劳动力供求和老龄化程度等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参考国际经验,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现状和诉求,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方式,既能确保政策调整前后平稳过渡,也不会对当期的就业状况造成太大影响。 “退休年龄是一项重大社会经济政策。 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和蕴含矛盾看,确有必要将研究延迟退休年龄问题提上日程。 ”胡晓义说,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是党中央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角度出发,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 “全局性,即这项政策涉及多个领域,是综合性很强、又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政策。 ”胡晓义说,“长期性,即这项政策不是只考虑一两年、十几年,而是涉及相当长时间的制度安排;战略性,即这项政策关系到我国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挑战,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发挥优势,增强国力。 ”我国现行职工退休年龄男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 这是在上世纪50年代初《劳动保险条例》和有关机关事业单位退休政策规定的,至今仍在执行。 “建国初期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只有40岁左右,依据当时的劳动条件、健康水平和男女生理特点等因素,规定这样的标准,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胡晓义说,“目前,我国人民健康水平大大提高,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4岁(城镇更高),而企业职工男女平均实际退休年龄只有54岁,明显偏低。 ”胡晓义说,目前我国城镇人均预期寿命达75岁以上;加上劳动条件改善,平均劳动强度比以前大大降低。 如果继续维持较低的退休年龄,一方面不利于调动中青年人劳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也得不到持续、合理提高。 目前,人社部等方面对于延迟退休政策已经有了较为统一的基本思路。 大致的情况是,将采取小步慢走的方式,先从提高女性退休年龄着手,再逐步缓慢地延长男女退休年龄;延迟退休方案出台后会有缓冲期,大约需要经过几年的过渡,才会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考虑到不同群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人社部制定的延迟退休政策将会有一定的弹性。 所谓弹性就是不搞“一刀切”,具体来讲,对于下岗失业、灵活就业、特殊工种等困难人员,将优先保障其合法权益。 3月9日,参加全国“两会”的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对外表示,延迟退休方案肯定会在2020年之前出台。 下一步,人社部在制定该项政策当中,将会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进行充分的论证。 按照现行政策规定,中国男性退休的年龄是60岁,职业女性的退休年龄则分为,女干部与知识分子是55岁退休,女工人是50岁退休。 与男性退休年龄相比,绝大部分职业女性的退休年龄都偏低。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郑功成认为,现在国内女性延迟退休的空间要大于男性,有关部门制定延迟退休政策,应该采取“女先男后”的方式,经过大约30年左右的阶段过渡,最终将男女的退休年龄统一调整至65岁。 主张实施“女先男后”退休政策的还有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郑秉文、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等专家。 郑秉文认为,中国女性职工至少应该延迟退休8-10年;杨燕绥去年8月提出建议,从2015年开始,对1965年出生的女性职工和居民就应当推迟一年领取养老金,1966年出生的推迟两年,以此类推,到2030年就实现女性65岁领取养老金。 郑功成、郑秉文都是参与官方制定养老制度改革较多的专家。 受相关部门委托,两位专家2013年分别代表各自所在单位,起草了养老体系改革方案,并于8月底提交至人社部。 其中相关养老金全国统筹、“双轨制”改革、延迟退休等方面的一些建议,获得相关部门肯定。 2013年10月至今,人社部已经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就修改、完善制定养老金顶层设计方案做了多轮讨论。 具体到延迟退休,基本一致的观点是,应该采取“小步、分阶段、渐进性”的方式,先从延迟女性退休年龄开始,再逐步过渡到男性;在推行延迟退休政策中,不会搞“一刀切”,会优先保护一部分困难群体。 从相关部门公开言论中也可看出,未来采取“女先男后”延迟退休政策的可能性很大。 2013年底,人社部一位副部长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延迟退休将会先从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开始,然后再逐步扩展到其它群体;人社部社保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在全国两会前也表示,现阶段我国女性退休年龄偏低的问题十分突出。 预计相关部门出台延迟退休方案的时间或在“十三五”期间,该项政策的具体实施,则要再延推几年。 官方之所以对延迟退休政策设置“缓冲期”,用郑功成的说来说,是“以便人们在预期清晰的条件下能够从容地安排好工作与退休生活”。 事实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披露的信息,目前中国人的健康预期寿命只有66岁,而不是主张延迟退休的专家们所说的75岁,在世界上的排序也只在第81位,远远落后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 2016退休年龄新规定什么人退休年龄是65岁20世纪30~50年代,全国人口平均寿命的“低”,主要是因为连年的战争、饥荒导致大批青壮年人口凋零,尤其是儿童和婴儿的存活率较低造成的。 过多未成年人的不幸夭折,并不影响生活相对优越的工薪族长寿。 分析研究城镇职工养老负担问题,不能笼统拿全民平均寿命增长来说事儿。 “按照我国现行管理体制,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即可办理退休手续。 这项退休政策制订时,全国人口平均年龄50岁,而目前,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经超过70岁。 ”对于许许多多的主张工薪族延迟退休的专家学者来说,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国人“人均寿命”的大幅增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 不过,在这个问题上,笔者感觉相关数据的来源和运用都是值得商榷的,不能过于草率和武断。 且不说如果我们当年真的是基于“人均寿命50岁”的现状而开出了“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即可办理退休手续”的“空头支票”是否人道?这种未必人道的保障理念和制度设计是否需要延续下去?单是所谓的“全国人口平均年龄50岁”本身就值得认真研究。 20世纪30~50年代,全国人口平均年龄50岁也许是事实,但这种人均寿命的“低”,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战争、饥荒,包括三年自然灾害导致大批青壮年人口凋零,尤其是儿童和婴儿的存活率较低造成的。 过多的不幸夭折的未成年人,在很大程度上向下拉动了全国人口的“平均寿命”。 但这个总体的“低”,并不影响作为当时生活相对优越阶层的工薪族人均寿命的“高”。 换言之,“全国人口平均年龄50岁”,并不意味着当时的国人大多活不过50岁,或者一半左右的人活不过50岁。 而是说,受婴幼儿夭折、战争饥荒造青壮年早逝等因素影响,总体人口的平均寿命被“拉低”了而已。 但这不影响绝大多数工薪族在当时的社会里相对长寿。 以我们大家的耳闻目睹,说以前村里、城里很少见到50岁、60岁、70岁以上的老人、离退休干部,你相信吗?尤其是吃商品粮的工薪阶层,有多大比例是在退休之前去世的?能说他们大多没有活过50岁,没有领取退休金吗?鉴于这些方面的原因,我们在分析研究城镇职工养老负担的问题时,就不能笼统拿全民平均寿命来说事儿,而是需要单独把当时的工薪阶层拿出来计算一下平均寿命,然后跟现在的工薪族平均寿命进行对比。 看看到底有没有“20岁的寿命差距”。 婴幼儿存活率问题,跟整个社会的医疗水平、生活状况、幸福指数关系密切,但跟工薪族领养老金的年限关系不大。 孙子2岁夭折了,爷爷一直活到98岁,平均寿命确实是50岁,但你能说爷爷没有活到领退休金吗?你能说“两个工薪族”只有一个活过了50岁吗?显而易见,用全民人均寿命增长作为延迟工薪族退休的论据是站不住脚的。 现在的临近退休的工薪族确实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多了许多,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但要说他们平均比当年的退休职工多领20年养老金,真的不敢苟同。 第一、提高高级职称专项津贴标准。 对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退休科技人员提高专项津贴标准,正高级职称的月标准由700元提高为1000元,副高级职称(包括高级技师)的月标准由600元提高为800元,继续单列发放,不纳入基本养老金年度调整基数。 也就是说2013年1月1日后首次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高级职称企业退休科技人员(含2013年7月1日后首次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高级职称企业退休科技人员),从首次领取基本养老金之月起,领取高级职称专项津贴。 第二、对2013年6月30日前(含当日)年满75周岁及以上的离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加发60元,全年720元,单列一次性发放,不纳入基本养老金年度调整基数。 第三、企业退休军转干部基本养老金经本次调整后仍未达到全市调整后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的,按调整后全市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计发。 另外,《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或基层干部,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应该退休。 2016年养老金延迟退休最新消息2014-2016年最新养老保险4050政策,提前退休年龄注意事项:1、每人只能申请一次,比如你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4050政策以后,又有单位给你交了社会保险,则现有的4050补贴自动停止不再发放,以后即使再度失去单位给你缴纳社会保险也不可以再申请了。 2、社会养老保险4050政策和延期退休没关系。 参加4050并不会造成延期退休。 以上就是2014年国家对社会养老保险4050政策做的三大调整,以及提前退休年龄应注意的事项,其他未调整的内容大致维持原来的规定和要求。 相信看完了上面的内容,大家都对新的养老保险4050政策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大家一定要随时关注国家相关的政策调整,以便于大家做出相应的准备,维护好自身应有的权益。 2016年福建灵活就业人员养老政策最新消息:缴费基数提高从省人社厅获悉,从2016年1月1日起,我省无雇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月缴费基数按2100元执行。 据了解,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无雇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数为上年度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省未能达到这一标准。 2014年12月,省人社厅、财政厅、地税局联合发文决定结合我省实际,采取逐步提高的办法,通过五年的努力,使我省无雇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达到上年度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此后再力争达到国家规定的上年度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标准。 2015年,省内除厦门外各地市的无雇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的月缴基数为1600元(厦门的标准要远高于省定标准),照此测算,此类人员的养老保险费月缴费标准为320元,全年3840元。 月缴费基数提至2100元后,相关人员的养老保险月缴费标准为420元,全年缴费5040元。 灵活就业人员主要是自营劳动者、家庭帮工和其他灵活就业人员(比如钟点工等),这类人群由于没有一般企业的用工和就业形式,因此无法通过单位购买职工社保,那么他们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到底该怎么办呢?沃保专家建议可以为自己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做好保障规划,例如泰康人寿保险的”泰康鑫泰年金保障计划““泰康鑫泰年金保障计划”是一款费改年金保障计划,该计划利益清晰明确,稳健增值,兼顾教育以及养老,满足您全方位的财富保障需求。 本保障计划由《泰康鑫泰年金保险》、《泰康附加日日鑫年金保险(万能型)》以及《泰康附加鑫泰意外豁免保险费定期寿险》三款产品组成。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jinrong/8386.html
总监谈 守望2 漫威争锋 希望能从中学到东西
这3种人真的不适合午睡 快看看是不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