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回9.5万份相关产品 朝日集团部分婴儿食品混入树脂 日本食品行业再曝丑闻

部分 蒋美青

继日本小林制药公司生产含红曲成分保健品致消费者健康受损后,日本食品行业日前再曝丑闻。日本朝日集团食品公司当地时间5月20日表示,该公司生产的部分婴儿食品中可能混入了树脂。据介绍,近日有购买朝日集团食品公司产品的消费者投诉称,喂食婴儿时发现食品中混入了部分异物。经检查,发现异物是朝日集团食品公司生产线上使用树脂部件的一部分。朝日集团食品公司20号宣布召回多款种类95076份相关产品。据了解,此次召回的产品在日本多地的药妆店和超市都有销售。(东方网·纵相视频 蒋美青)


废电池的危害

废旧电池的危害性:废旧电池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其中所含的少量的重金属上,如铅、汞、镉等。 这些有毒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内,长期积蓄难以排除,损害神经系统、造血功能和骨骼,甚至可以致癌。 铅:神经系统(神经衰弱、手足麻木)、消化系统(消化不良、腹部绞痛)、血液中毒和其他的病变。 汞:精神状态改变是汞中毒的一大症状。 脉搏加快,肌肉颤动,口腔和消化系统病变。 镉、锰:主要危害神经系统。 三、废旧电池污染环境的途径:这些电池的组成物质在使用过程中,被封存在电池壳内部,并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但经过长期机械磨损和腐蚀,使得内部的重金属和酸碱等泄露出来,进入土壤或水源,就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的食物链。 过程简述如下:池土壤微生物动物循环粉尘农作物食物人体神经沉积发病 其他水源植物食品消化生物从环境中摄取的重金属可以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逐级在较高级的生物中成千上万地富积,然后经过食物进入人的身体,在某些器官中积蓄造成慢性中毒。 日本的水(人加吴)病就是汞中毒的典型案例。 四、废旧电池危害的其它表现:目前世界上生活废品处理主要是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式,混入生活废品的废旧电池在这三个过程中的污染作用体现在:填埋:废旧电池的重金属通过渗滤作用污染水体和土壤。 焚烧:废旧电池在高温下,腐蚀设备,某些重金属在焚烧炉中挥发在飞灰中,造成大气污染;焚烧炉底重金属堆积,给产生的灰渣造成污染。 堆肥:废旧电池的重金属含量较高,造成堆肥的质量下降。 再利用:一般采用反射炉火冶金法,工艺虽然容易掌握但是回收率只有82%,其余的铅以气体和粉尘的形态出现,同时冶炼过程中的二氧化硫会进入空气中,造成二次污染,直接危害操作工人的健康 废电池的危害:废弃在自然界电池中的汞会慢慢从电池中溢出来,进入土壤或水源,再通过农作物进入人体,损伤人的肾脏。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无机汞可以转化成甲基汞,聚集在鱼类的身体里,人食用了这种鱼后,甲基汞会进入人的大脑细胞,使人的神经系统受到严重破坏,重者会发疯致死。 著名的日本水俣病就是甲基汞所致。 镉渗出污染土地和水体,最终进入人体使人的肝和肾受损,也会引起骨质松软,重者造成骨骼变形。 汽车废电池中含有酸和重金属铅泄漏到自然界可引起土壤和水源污染,最终对人造成危害。 回收废电池:家用电器的普及和种类的增加,使得电池的使用量随之剧增。 废电池混在废品中,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也是浪费。 全国电池年消耗量为30亿只,因无回收而丢失铜740吨、锌1.6万吨、锰粉9.7万吨。 我们应该把废旧电池与其它废品分开,集中起来送去回收。 许多国家都很重视废电池的回收。 德国的很多商店要求顾客在购买电池时,同时要把废旧电池交回给商店;日本专有分类箱收集不同的废电池我们应采取行动。 Come on.

最近几年由于食品不安全所引发的大事件

生产

2005年2月,在英国最大的食品制造商第一食品公司生产的产品中发现了被欧盟禁用的苏丹红一号 色素。 不到1个月,苏丹红事件席卷中国。 4月 湖南省卫生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标识名称为“正蒙牌黄金搭档婴儿奶粉”的产品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不符合有关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已导致当地一名婴儿接受入院治疗并诊断为营养不良。 5月底,浙江省工商局公布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批次碘含量超标。 7月25日,新产薯片冒怪味,调查发现食品包装袋残留苯超标,质监部门历年来对食品包装袋抽查的合格率仅半数左右,其中有的奶粉袋居然苯超标10倍。 8月,福建、江西及安徽等地出口的鳗鱼产品,被验出含有孔雀石绿,国家质检总局首次下令全面回收,数日后香港更发现多种淡水鱼含有孔雀石绿,中国因此禁止所有淡水鱼出口到香港。 8月18日,江苏维维乳业有限公司在上海被查酵母菌数严重超标。 上海出现“人造奶”,破皮鞋竟拿来制“牛奶”。 香港出现至少19人因吃烹制的新鲜带子而中毒入院。 随后广州也有15人因进食了毒带子“中招”、广西一民工食用毒带子后身亡。 广州本地带子销量大跌,酒楼紧急封杀毒带子。 2006年2月6日,麦当劳承认在美国企业出售的麦当劳薯条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比以前增加了三分之一。 6月,北京第一例食用福寿螺导致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确诊。 截至8月21日,北京市卫生局统计,全市确诊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达到70例。 7月,中央电视台曝光湖北武汉等地的“人造蜂蜜”事件。 造假分子还在假蜂蜜中加入了增稠剂、甜味剂、防腐剂、香精和色素等化学物质。 7月18日,不法分子用淀粉勾兑出营养元素严重不合格的中老年“空壳奶粉”,这些标称“东方牌”和“宝元牌”的劣质奶粉甚至砷元素严重超标。 8月2日,浙江省台州市卫生局在某油脂厂内查扣原料油公斤、成品油5300公斤。 经台州市和浙江省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样检测,猪油中酸价和过氧化值严重超标,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检出内含剧毒的“六六六”和“滴滴涕”。 8月,媒体曝光南京某沸腾鱼乡将掺有客人的口水、收桌扫进去的剩渣、纸巾、甚至还有烟头的油,简单过滤后再给人吃的“口水油”沸腾鱼事件。 9月,一批来自浙江海盐县瘦肉精超标猪肉和内脏导致上海9个区336人次中毒。 11月,阳江市工商局在辖区7大农贸市场抽检发现,九肚鱼样品全部含有禁用防腐剂甲醛,有的含量mg/kg 高达119.6,超标10多倍。 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查出含有苏丹红。 11月17日,上海市公布了对30件冰鲜或鲜活多宝鱼的抽检结果,30件样品中全部被检出硝基呋喃类代谢物,部分样品还被检出环丙沙星、氯霉素、红霉素等多种禁用鱼药残留,部分样品土霉素超过国家标准限量要求。 2007年4月12日,“龙凤”、“思念”速冻食品检出致病菌。 台湾“卫生署” 表示,从昆山阳澄湖水产公司进口的大闸蟹验出含禁用致癌物质硝基喃代谢物。 已经检验出3000多公斤“含有禁药”的大闸蟹。 4月,据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的公布,在化验的15个白饭鱼样本中,9个含有甲醛,分量为每公斤含160毫克至620毫克。 菲律宾宣布,抽查市面多款中国食品样本后,发现其中四款食品含甲醛等有害物质,其中包括上海冠生园公司生产的大白兔牛奶糖。 5月23,香港消委会与食物安全中心在样本检测中发现,“肯德基家乡鸡脆薯格”、“麦当劳中薯条”中均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 11月,台湾著名食品企业味全食品一批婴儿配方奶粉被检验出含有致病菌阪崎肠杆菌。 2008年日本毒饺子事件。 2008年初的日本“毒饺子”事件引发了中国的食品安全危机。 人造“新鲜红枣”流入乌鲁木齐市场, 人造“新鲜红枣”主要经过两道工序,着色和着味。 铁锅里放进酱油,使青枣变成红色,并保持光泽。 再次放进加入大量糖精钠和甜蜜素的水池中浸泡,使其口感泛甜。 自7月始,全国各地陆续收治婴儿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达1000余人,9月11日,卫生部调查证实石家庄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所致。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5-17 19:17 近年来,我国进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期。 劣质奶粉、“苏丹红”辣酱、毛发酱油、石蜡火锅底料、瘦肉精、毒大米、地沟油……“问题食品”之多、涉及范围之广、造成恶果之重,已到了令人谈“食”色变的地步。 商务部《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尽管目前上市食品安全状况逐年好转,但食品安全仍存在超标、法律法规缺失、检测及环保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消费者对任何一类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均低于50%。 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问题,正在沉重地打击人们的饮食信心……中国的食品怎么了?明天我们还能吃什么?本篇文章将持续更新2009年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让大家能够有个清醒的认识:一、多美滋婴儿奶粉问题起因:浙江多省63名婴儿在饮用多美滋婴儿配方奶粉后出现肾结石的症状。 进展: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部署,上海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已与2009年2月11日开始对2008年9月14日前生产的“多美滋”奶粉的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最后确认只是虚惊一场,经相关部门查实该奶粉并无质量问题。 疑问:那这63名婴儿是因何而得肾结石的? 二、蒙牛特仑苏OMP奶 起因:蒙牛特仑苏OMP牛奶由于添加安全性不明物质OMP,它是蒙牛于2006年宣布与某机构联合研发,从牛奶中发现的一种微量存在的天然活性牛奶蛋白。 蒙牛声称,这种OMP蛋白对人体骨密度提高和促进骨骼合成代谢具有独特机理和功效。 但在中国对OMP的安全性尚未做出明确规定。 进展:国家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于2月11日通过其官方网站,对蒙牛牛奶产品添加OMP一事做出正式回应称:“目前国家正在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 对蒙牛特仑苏牛奶中的OMP物质的安全性,质检总局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研究。 对研究结果,将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布。 ” 结果:卫生部质检总局等国家六部委组织认定,饮用特仑苏OMP牛奶没有健康危害。 反思:对于食品行业,为什么企业可以在产品中随意加入未经检验添加剂? 三、韩国的好丽友食品、海太饮料 起因:韩国的好丽友食品、海太饮料等6家生产商生产的食品和饮料由于使用了可能含有三聚氰胺的西班牙产的食品添加剂,相关食品已被下令召回。 进展:据好丽友食品的相关人士说,国内北方市场产品均是河北廊坊生产基地生产的,而上海等南方市场的产品均是上海青浦生产基地生产的。 国内产品的原料采购与韩国总部是完全独立的,大部分都使用国内原料,奶粉全部从法国、新西兰进口三鹿事件盖棺定论1.三鹿事件盖棺定论时间:2009年1月22日入选理由:2008年曝光的三鹿奶粉事件,对奶制品行业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空前劫难,“三聚氰胺”一时间成为坊间最火爆的流行语。 这个不为普通百姓所熟悉的词语成为事件的绝对主角,一经披露,便引发了中国奶制品行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信任危机。 事件回放:2008年6月28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家长们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 当年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 随后短短两个多月,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就迅速扩大到14名。 此后,全国陆续报道因食用三鹿乳制品而发生负反应的病例一度达几百例。 2008年12月23日,河北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布三鹿集团破产,该公司董事长田文华最终被判无期徒刑。 2009年1月22日,三鹿事件最终宣判,尘埃落定。 点评:备受关注的三鹿奶粉赔偿事件因三鹿破产程序被裁定终结而画上句号。 这一结果引起了结石患儿家长们的强烈反应。 不少人认为,将受害最严重、最广大的一个群体排除在赔偿执行之外有失公平。 企业可以破产,但企业的非法行为导致的社会责任不能因此一笔勾销。 当企业以非法手段侵害消费者健康权益时,就必须将赔偿责任放在首位,这才是对生命健康权的尊重,这也有助于企业从业者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我们回顾三鹿案件的始终,相对于强调企业的良心与监管的失责之外,最牵动人们内心的无疑是那些结石宝宝。 可以说,三鹿可以倒掉,但国家、司法以及社会救济不可缺失。 3.“毒餐具”再现餐桌时间:2009年4月14日入选理由:2009年4月12日,因使用国家禁用的工业用料——尿素甲醛树脂生产仿瓷餐具,一批企业被央视曝光。 用这种工业材料制成的仿瓷餐具,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会变成名副其实的毒餐具。 事件回放:2009年4月14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自通知发出起到5月15号,要针对仿瓷餐具的加工和生产进行一次集中性的全国执法大检查。 央视曝光的一些企业所使用的国家禁用工业用料——尿素甲醛树脂,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遇到水会溶解,释放出甲醛,而甲醛是一种公认的致癌物质。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规定,从2008年1月1日开始,所有仿瓷餐具生产企业必须获得工业生产许可证才可以生产销售。 然而截至2009年3月,全国只有30多家企业获准生产,九成以上生产企业仍旧“无证经营”,仍在用禁用材料生产。 甚至一些获得许可证的企业也在使用禁用原料继续生产。 点评:同“毒奶粉”事件一样,在此次“毒餐具”事件中,整个行业也爆出了潜规则。 在网络、Google等搜索引擎用“密胺”、“三聚氰胺”等关键词进行搜索,类似“仿瓷餐具生产企业九成‘无证经营’”、“餐具违规使用有毒原料”等帖子让人看了触目惊心。 实际上,仿瓷产品的主要成分本应是三聚氰胺。 但用三聚氰胺制造一个仿瓷产品的成本是10块钱;而用另外一种树脂——尿素甲醛树脂,则成本只有4块钱,甚至更低。 又是一个典型的利益驱动暗黑结局。 然而,看着市场上仍旧踪迹可寻的毒餐具,仅有“检查”的“通知”,是远远不够的。 餐具质量直接关系到人身健康和安全,特别是婴幼儿的健康,更不容忽视。 2010食品安全大事件扫描毒豇豆:农药残留严重超标2010年1月,武汉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自海南省英洲镇和崖城镇的5个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 水胺硫磷是一种高毒性农药,它能经由食道、皮肤和呼吸道引起人体中毒。 地沟油:“打而复生”、禁而不绝2010年3月,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 据统计,我国每年消耗油脂约2200万吨,其中约330万吨成为废弃油脂。 而“地沟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 伪紫砂:利益驱使“变身”要价2010年5月,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市面上热销的紫砂煲,其紫砂内胆不含紫砂,只是普通陶土加化工原料染色而成。 这些几元到几十元的陶土内胆,经过厂家加工包装,成了“天然养生”的紫砂煲,以每个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价格卖给消费者。 漂白蘑菇:小学生考验大政府2010年7月,北京小学生张皓通过科学实验对食用菌进行了荧光增白剂检测。 11月底,“小学生调查蘑菇九成被漂白”等报道见报,成为社会热点事件。 12月1日,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通报对北京市场销售食用菌荧光增白物质专项监测情况,称样品监测合格率为97.73%。 小学生与政府部门调查结果的巨大反差引发公众质疑。 毒奶粉:“借尸还魂”三度重来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 “卷土重来”: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一批送检的奶粉样品中,检验出三聚氰胺超出限量值标准。 青海公安机关根据甘肃省提供的线索,协助质监部门对东垣乳制品厂问题奶粉进行了查封。 警方查明,在这家乳制品厂发现的约38吨问题奶粉中,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 本报综合

树脂

小马琪琪婴幼儿益生菌是食品级的吗

丑闻 召回9.5万份相关产品

“您家孩子多大?要不要看看这款益生菌?”近期,消费者崔先生在母婴店购物时,不时有导购推销益生菌产品。 他发现多数并没有标明适用人群,且多为固体饮料,这让他对其功效以及能否给婴幼儿食用产生了疑虑。 新京报记者就此对市面上10余款宣称婴幼儿可食用的益生菌产品进行调查发现,国内产品仅1家取得保健食品资质,多数产品实为固体饮料,但在对外宣传中多称调节肠胃,改善免疫;除妈咪爱活性益生菌固体饮料(活菌型)、英吉利益生菌粉(原味)外,其他产品均未明确标注货架期内活菌数量。 此外,部分产品添加了二氧化硅、牛初乳粉、木瓜酵素等不适宜婴幼儿食用的成分。 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科学松鼠会成员云无心认为,目前国内外均没有建立益生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监管标准,益生菌商品中是否含有宣称的菌、菌的活性在产销链中能否保证都无法判断,而固体饮料这类产品本身就不应给婴幼儿食用。 【调查】固体饮料宣称可调理肠胃新京报记者6月23日以婴儿家长身份对北京丽家宝贝成寿寺店、乐友宋家庄店等部分母婴店进行走访。 在乐友宋家庄店,导购推荐益力健倍敏康益生菌复合粉,称产品添加丹麦进口菌株,“唯一含有酪蛋白”,可增加免疫力,5个月的宝宝每次食用量减半即可。 类似的宣传在电商平台和企业官方客服更为常见。 在lifespace天猫官方海外旗舰店,其Life Space益生菌粉(6个月-3岁)的产品页面上打出“解决长时间不排便、改善体内菌群平衡、少感冒少生病”等宣传,并称“含有罗伊氏乳杆菌,双歧杆菌预防过敏湿疹”,“调节宝宝体内肠道健康,平衡肠道微生物环境”。 高培复合益生菌官方客服则称,产品可从调节肠道下手提高免疫力,6个月以下宝宝可长期食用。 纽曼斯益生菌粉剂客服也称,0-6岁孩子均可食用,作用主要是调节肠胃道菌群平衡,改善免疫,降低湿疹发生率等。 新京报记者进而对10余款宣称婴幼儿可食用的益生菌产品统计发现,仅1款儿童益生菌冲剂取得保健食品资质,lifespace天猫官方海外旗舰店客服称其产品为澳洲认证的保健品,而其他产品多为固体饮料,个别为调制乳粉或宣称进口膳食补充剂。 按照我国食品安全法、广告法规定,普通食品不得有功能宣称。 货架期活菌含量普遍成谜公开资料显示,诸多研究文献和临床试验证明,益生菌在调节人体肠道功能、免疫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不过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科学松鼠会成员云无心认为,益生菌要发挥作用,必须要有特定功能的细菌、有足够量的活菌达到胃肠、对人体产生明确的健康好处这三条基本要求。 益生菌商品中是否含有宣称的菌、菌的活性在产销链中能否得到保证,消费者都无法判断,而目前国内外均没有建立益生菌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监管标准。 根据原卫生部2004年的《益生菌类保健食品评审规定》,活菌类益生菌保健食品在其货架期内活菌数不得少于106CFU/ml(g),即单位含量需达到百万级别。 从活菌添加数量来看,新京报记者统计10余款婴幼儿益生菌产品均远超这一标准。 不过,除妈咪爱活性益生菌固体饮料(活菌型)、英吉利益生菌粉(原味)外,其他产品对货架期内的活菌数未予以明确标注,仅标注了出厂时添加的活菌数,或模糊地标注“添加量”、“含量”,产品货架期内的活菌数量普遍成谜。 各企业官方客服给出的解答普遍是“只要储存得当,菌数不会降低很多”,或“活菌数量在有效期内都有保证”。 早在2017年12月,小红花测评曾联合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对康萃乐、禾博士、纽曼斯、汤臣倍健、英吉利等宝宝益生菌产品进行检测,显示货架期内活菌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 不过在模拟胃肠消化实验中,仅汤臣倍健一款益生菌存活率为38%,其他产品的益生菌存活率均小于1%。 跨境购产品需留神菌种“超标”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每种益生菌都可以给婴幼儿食用。 根据国家卫健委官网2016年公布的名单,目前可以用于婴幼儿食品的益生菌仅有7个菌种的9种菌株,且与成人可食用菌种相比要求明确到菌株种类。 新京报记者发现,在上述宣称婴幼儿可食用的益生菌产品中,Life Space、童年时光、安琪纽特等标注了“儿童型”、“婴幼儿”等字样,其他产品并未标明适用人群。 有2款跨境购益生菌产品添加的部分菌种(菌株)并不在我国规定的范围内。 其中,Life space儿童益生菌粉(6个月-3岁)宣称添加了10种益生菌,有6种为我国婴幼儿食品禁用的菌种(菌株)。 童年时光益生菌牛初乳粉产品添加的3个菌种(菌株)中,有2个菌种、菌株不是我国允许的。 童年时光天猫海外旗舰店客服对此解释称,“长双歧杆菌在美国是研究很成熟的菌群,是国际允许添加的。 ” life space天猫官方海外旗舰店客服称“可以放心购买”;同样经营Life Space益生菌产品的CW大药房海外旗舰店客服则解释称,“澳洲直邮产品不是生产商为中国市场定制的。 ”据了解,现阶段,经由跨境电商进口的保健食品暂不要求注册或备案,因此Life Space、童年时光的上述产品可暂时不受我国法律法规监管。 部分产品碳水化合物含量超过90%许多婴幼儿益生菌产品中还添加了二氧化硅、木瓜酵素、牛初乳、高含量碳水化合物等不适宜婴幼儿食用的成分。 在童年时光天猫海外旗舰店,其益生菌牛初乳粉宣称适用于6个月以上婴幼儿,且采用“最佳品质的牛初乳”。 早在2012年4月,原卫生部就要求婴幼儿配方食品中不得添加牛初乳以及用牛初乳为原料生产的乳制品。 惠优喜乳得益调制乳粉的配料表中有二氧化硅成分,且官方客服称可以给6个月以下宝宝吃。 根据国标《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二氧化硅的添加范围并不包含婴幼儿食品。 必慧龙酵素三益菌的产品配料里出现了木瓜酵素成分。 必慧龙官方客服解释称,木瓜酵素是一种消化酶,“小孩子吃了也没关系”。 而依照《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木瓜蛋白酶等酵素多用于食品加工助剂,被要求应尽可能降低使用量及残留量,且残留量“不应在最终食品中发挥功能作用”。 “木瓜酵素通常在食品工业上用来水解蛋白,是嫩肉剂的核心成分,把这个酶给婴幼儿吃的想法很奇葩。 ”云无心表示,木瓜酵素有一定刺激性,涂抹在娇嫩皮肤上会立即产生灼烧感,给婴幼儿食用并不靠谱,可能更多是一种商业噱头。 此外,新京报记者发现不少婴幼儿益生菌产品中添加葡萄糖、麦芽糊精等成分,碳水化合物含量普遍较高。 如妈咪爱活性益生菌固体饮料(活菌型)中添加了麦芽糊精,碳水化合物含量为88.6g/100g。 安琪纽特开智敏伴益生菌、益力健倍敏康益生菌复合粉、纽曼斯益生菌粉剂、伟灵格(P1)益生菌固体饮料的碳水化合物含量甚至在90%以上。 云无心说,固体饮料本身并不符合婴幼儿食品相关标准,不应推荐给婴幼儿吃。 对于6个月以下婴儿来说,添加糖类等成分会破坏母乳或配方粉作为唯一营养来源的基本原则,因此商家主张给婴幼儿长期食用这种益生菌产品并不合理。 百元产品代工成本不到20元新京报记者发现,这些所谓的婴幼儿益生菌产品售价并不低。 安琪纽特开智敏伴益生菌的售价为298元/盒(60g),必慧龙酵素三益菌的零售价为358元/盒(45g),相当于市面上一罐800g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价格。 那么,益生菌产品的成本是否真如其售价那般高昂?对此,新京报记者以商家身份从山东一家益生菌产品代工厂刘经理处了解到,如果定制一盒60g(2g×30袋)装,添加鼠李糖乳杆菌HN0001、乳双歧杆菌Bi-07、乳双歧杆菌HN019,每袋活菌添加量超过100亿CFU的益生菌产品,从包装、原料到生产的“一条龙”代工价仅为9.5元左右,45g(1.5g×30袋)规格的代工成本不会超过8.3元。 “即使再加100亿活菌,价格也不会多很多。 ”据刘经理透露,其有客户进货价每盒不到20元,在美容院能卖到499元,利润空间接近24倍。 另据他了解,其所在地区还有两三家保健品企业号称可以做益生菌产品代工,根据客户提供的配方和要求将菌添加到产品中,“加不加谁也说不准,他们都没有研发部门。 ”新京报记者随后以商家身份将英吉利益生菌粉(原味)的产品规格及成分截图发给江苏一家益生菌产品代工厂负责人,其给出的“一条龙”代工价为每袋(1.5g)1.02元左右。 以此计算,一盒(1.5g×15袋)零售价为98元的英吉利益生菌粉(原味),成本约15.3元,毛利率或达540.5%。 部分婴幼儿益生菌产品情况表【行业】资本催热益生菌市场欧睿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益生菌产品市场规模约360亿美元。 其中,中国益生菌产品市场规模约为455亿元人民币,预计2022年将增长至896亿元人民币。 从乳酸菌饮料到功能性酸奶,再到益生菌粉剂,资本的介入正不断催热益生菌市场。 2019年4月,汤臣倍健在中国线下渠道发布4款LifeSpace益生菌固体饮料。 而在2018年8月,其以6.7亿澳元完成对LifeSpace品牌方澳洲益生菌企业LSG的收购。 同年5月,汤臣倍健还以2100万澳元收购了拜耳旗下儿童营养补充剂品牌Penta-vite业务资产。 汤臣倍健CEO林志成曾公开表示,收购LSG是汤臣倍健在全球益生菌领域布局的关键一步。 同样看好益生菌市场前景的还有港股上市乳企澳优。 2019年6月6日,澳优宣布通过全资附属公司与GLAC签订可换股债券认购协议,届时将拥有GLAC26.1%的股份。 同一天,澳优第二大股东晟德大药厂还同意向GLAC注入8500万美元。 据澳优官网披露的信息,此次GLAC筹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台湾丰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私有化,该公司主要从事益生菌及发酵产品的研究、制造与销售。 澳优表示,益生菌将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益生菌功能性酸奶领域也受到资本关注。 据报道,以添加高浓度单一菌种鼠李糖乳杆菌LGG为卖点的“舒理他1000亿PLUS”酸奶,日前获得了嘉程资本数百万天使轮融资,并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开放Pre-A轮融资。 报道还称,近几年酸奶赛道出现了很多新玩家,但面临着产品同质化的问题。 目前高浓度益生菌酸奶品类在国内相对空白,而在日本市场,益生菌酸奶按功能已细分至养颜、口腔健康、骨骼健康、免疫健康等种类。 标准缺失下“90%益生菌产品没效果”尽管益生菌热度持续上升,但北京科拓恒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内容官马晨指出,由于益生菌研发属于尖端科学,国内外尚没有相关标准,很多专业机构都无法对产品中含有的益生菌种类以及活菌数量进行辨别,这也导致益生菌产品鱼龙混杂。 “据我们摸底调查,市面上90%的益生菌产品中活菌含量非常低,甚至没有,这就导致消费者服用一些产品后没有效果。 ”2019年3月,有媒体向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送检11款主流益生菌产品显示,汉臣氏益生菌粉(四联菌)、童年时光益生菌牛初乳粉、昂立超级益生菌粉产品中的活菌数分别只有宣称值的6%、26%、44%,“品质堪忧”。 在标准缺失下,利用益生菌概念炒作的现象也较常见,常温乳酸菌产品就是其中一类。 小洋人妙恋“菌养道”乳酸菌饮品在官网称产品由多种进口益生菌发酵。 均瑶味动力发酵型乳酸菌饮品则称“每百克原基料含100亿活性乳酸菌,并特别添加干酪乳杆菌,富含益生元,提高肠胃动力。 ”有权威业内专家告诉新京报记者,常温乳酸菌及常温酸奶中没有活菌,无法起到益生菌的功能效果。 6月26日,新京报记者分别联系小洋人市场部和均瑶大健康公关,截至发稿尚未回应。 而在益生菌酸奶领域,各商家也都推出了自己的主打概念产品。 三元食品2018年推出“衡安堂166复合益生菌风味发酵乳”,主打“1种有效核心菌种+6种优选复合益生菌”概念。 早在2016年,国内高端酸奶品牌卡士推出首款功能型酸奶“餐后一小时双歧杆菌C-I风味发酵乳”,标称每瓶(250g)酸奶出厂时含100亿乳酸杆菌,还附有肠道实验结果(非产品实验)。 马晨说,益生菌酸奶的价格普遍较高,但酸奶中通常不会放入很多益生菌,一是活菌数量多后很难控制,二是不利于长期储存,三是会对酸奶风味产生影响,“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酸奶中加入较多的益生菌在技术上很难达到。 而人们食用酸奶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获取益生菌,最佳形态依然是益生菌粉剂或胶囊等。 ”临床试验相对滞后除市场混乱外,国内益生菌产业还面临缺乏自主菌种、临床试验相对滞后等多个掣肘。 据马晨介绍,国内使用的多数益生菌菌种被国外垄断。 新京报记者拿到的一份资料显示,目前国家允许用于婴幼儿食品的7个益生菌菌种中,有4个来自美国杜邦,1个来自丹麦科汉森,1个来自日本永森,还有1个来自西班牙Biosearch Life。 “我国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从事益生菌研发,科研水平与国外基本没有差距。 ”马晨表示,目前很多高校、科研单位、企业都有自己的菌种,问题在于缺乏有效的临床试验来评价菌种功能,呼吁更多企业注重科学数据,而不是套用其他菌的功能。 对于自有菌种的意义,马晨认为,一是好的进口菌种价格高,而目前应用益生菌最多的是乳制品,应用自助知识产权的菌种可有效成本;二是微生物很难检测,一些基因改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很大威胁,我国如没有自己产业化的菌种,恐涉及生物安全问题。 据新京报记者了解,目前包括三元、君乐宝在内的多家乳企都研发并推出了自主知识产权菌种。 科拓恒通目前研发的自有原创菌株至少有9种,应用于食品工业、健康医疗、畜牧养殖和农业种植等领域。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0122.html
菏泽能火多久 郭有才唱火菏泽南站
新华基金怎么了 高管与基金经理变动频频 资产规模持续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