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江波 多元艺术点燃城市文化创新的引擎

多元艺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作品展”正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举办,该展彰显了中国美术事业进入信息科技时代在交叉融合创新领域的长足发展与艺术作为。漫步其间,观众可以领略到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创新艺术作品,所呈现出的探究精神与科艺融合的创新实践,反映了艺术家拥抱数字世界、锐意探索、开放革新的艺术思维与审美蝶变,启蒙大众对新时代新艺术的感知与认知往更纵深、更宽阔的空间拓宽与延伸。本届全国美展“油画”与“实验艺术、数字艺术和动画”两大展区同时落户上海,既体现了中国美术事业发展对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内涵建设的支持,也彰显了上海城市精神品格和新时代多元艺术创新探索的有机融合与塑造,更是契合了市民对高品质公共文化成果体验的期待。

历史上每一次技术创新及其相关的观念转变,都会反映在艺术创作中。材料、工具、媒介与科学技术的更新与进步,促使艺术发生新的变革,激发艺术新的生命力。今天,信息技术革命使科学与艺术形成了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它们的关系成为当代艺术创作和文化生产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为艺术推动人类文明的创新发展,带来更多的艺术表达与探索。

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可以突破传统艺术形式和观念的规则和限制,挑战既定的审美标准,具有广泛的实验性,带来艺术表现风格和媒介的多样性。但当代艺术并不仅仅注重技巧和形式,而是通过观念的创新和思想的生产,来展现艺术家对社会文化发展的思考,促使艺术家不断拓展艺术的边界,汲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元领域的知识和方法,强化艺术的思想碰撞和视觉生产,从而引发观众对科技、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当代艺术的观念性、实验性和创新性推动了实验艺术的发展。实验艺术常常融合影像、装置、行为艺术、数字艺术等多种表达媒介,其特点在于不拘泥于既定的艺术规则和模式,鼓励艺术家大胆尝试新的表达方式、材料和创作方法。通过对媒介创新运用和科技手段的赋能,积极转化为艺术新面貌和新形态,乃至激活现场公众的对话与参与,彰显出独特的艺术价值,使之成为艺术与社会、自然、人及技术相互作用、更为互动的文化生产关系。本次展览中的不少作品,就展现出这样的艺术属性。观众进入展区空间,会自觉产生在场与介入的思维意识,从思考式与疑问式的角度来审视这些作品。“艺术何为与何为艺术”成为一种普遍的问题意识,而这恰恰体现了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其他所有艺术门类迥然不同的评价体系与时代面貌。这种被“科技与媒介”引发的艺术创新,既是艺术新生命的本质需要,也是文化生产自我发展的现代性转化。

数字革命,为艺术创新带来无限可能

信息技术变革,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并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数字化转型模糊了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塑造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交互动,也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对象、维度和方法。

虚拟现实(VR)让我们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增强现实(AR)则将虚拟图像叠加在现实世界中,混合现实(XR)开辟了新的交互空间和可能性。人们通过观看、触摸、聆听等方式与数字艺术作品进行体感交互,这种互动性可以增加人们对公共空间的参与感和兴趣。一方面,艺术可以映射技术变革对人类的影响,艺术家能够更多元地介入技术变革的社会性讨论;另一方面,艺术创作可以借助技术革命的成果开辟新的创新空间,实验新的形式,使用新的技术工具进行艺术生产,形成新的审美文化。

与传统的艺术创作相比,数字艺术具有无限可能性。艺术家可以创造出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实现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也因此能够突破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开拓全新的艺术领域。例如,在2010年世博会上,动态版《清明上河图》通过多媒体技术在山形巨制屏幕上来动态演绎这一传统艺术经典,并结合声光电全效,使观众身临其境,穿越历史时空感受宋代的繁荣市井与日常生活。数字艺术改变了作品的创作方式和呈现效果,也促使艺术家不断突破艺术的边界进行全新的探索。

数字艺术也带来了传播革命。没有媒介呈现,艺术创作和文化生产是不完整的。传统上,艺术品展示陈列于博物馆、美术馆、画廊中,艺术和文化传播受到空间环境和观众知识层次的限制。而数字革命使艺术创新成果通过网络平台快速广泛地传播,也使艺术走出殿堂和精英阶层,能够接触和欣赏艺术的人数呈倍数增长并参与创造。这不仅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改变着人们体验和认识艺术的方式,也使不同人群在多元的对话空间中充分交流、弥合分歧。

实验艺术与数字艺术,激发城市创新活力

实验艺术本质上是以不同的观念、革新的技术、变化的审美需求为基础,以创新思维为核心,以时代课题为对象的创造性活动,而数字艺术是其中最直接的体现。数字艺术的引入,可以为城市带来创新和发展的机会,吸引创意产业、科技企业和艺术家等创新人才的聚集,激发交叉领域的创新,提升城市的整体创新能力,促进城市的文化和产业繁荣。

丰富多彩的实验艺术活动和数字艺术作品对年轻的创意人才具有号召力,引领着文化新潮和体验经济的发展。例如,当代艺术双年展、创意艺术节、数字艺术节等都有大量的年轻创意人才参与,虚拟主播、AI分身以及数字内容创作、数字广告设计等,为城市带来新经济、新业态和新消费,创造了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城市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实验艺术与数字艺术可以成为公众参与城市治理和发展的重要媒介,加强城市社会创新的能量。例如,通过数字艺术作品公开征集活动,鼓励市民表达对城市未来的愿景和期望,增强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又如,通过实验艺术与数字艺术,可以将城市中一些闲置或未被充分利用的空间,转化为有趣的公共艺术场所和展示空间,为城市增添新的美好。

艺术创新,推动城市文化品质的提升

当代艺术作为一种创新的力量,对城市形象品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这种创新力量很快转化为人们可以感知体验的文化产品。例如,通过数字投影、灯光秀和多媒体装置等形式,将城市的建筑、广场等公共空间变成动态的艺术展示平台,重塑城市的公共空间。当视觉数字艺术与音乐、表演等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时候,还可以创造出更加立体的艺术体验,为人们提供多感官沉浸式的精神文化产品。

我国各个城市具有丰富的在地历史文化资源,但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城市面貌趋于雷同。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发掘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元素,并进行数字化再现和创新演绎,让古老的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魅力,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例如,“数字故宫”“数字敦煌”等项目,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回归与共享,让更多人通过互联网欣赏到珍贵的文化遗产。数字壁画、沉浸式艺术展等各种形式的数字艺术创作和展示,将城市的历史文化元素以当代的新颖的方式呈现出来,彰显城市独特的文化内涵,将城市的特色和价值观传达给公众。如“消失的法老”等一批沉浸式数字体验项目,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同,为人们带来新的文化体验,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文化数字化,城市高品质综合发展的软实力

数字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着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格局,也对数字文化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遗产、文化作品、文化现象进行数字化保存、传播和交流的文化数字化,成为拓展数字竞争力的着力点,未来的竞争取决于拥有数据模型的量化比例与原码数据的层级。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可以加快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通过集成全息呈现、数字孪生、多语言交互、高逼真、跨时空等新型体验技术,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文化场景。同时,数字文化可以帮助城市展现开放、进取和富有创造力的形象,帮助其他行业的人才对城市具有更强的归属感。

艺术的发展取决于艺术机制的协同创新与多元合作,从大型博物馆到私人画廊、非营利空间、艺术学校和出版商,以及艺术家、策展人、收藏家等的实践,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这方面,上海拥有自己的经济、信息、文化产业和人才优势。“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直接体现在艺术作品对精神品格的写照上,反映了城市多元艺术和文化活动的繁荣,而艺术文化上的号召力也折射出上海这座城市的国际地位。各种类型的美术馆、画廊、艺术媒体机构,以及国内外一流的艺术展览和独树一帜的城市空间等项目,不断丰富着属于上海的艺术生产和文化产业资源。

本届美展入选的数字艺术作品中,来自全国的创作者以数字化的形式讲述着人类对科学艺术与历史文化的不同理解。例如,《智能体共生:从运河到银河》设想人类在移居火星的过程中对于环境改造的影响,探索了地球命运与技术发展的关系。《未知的起源:机器胚胎》试图使人们思考虚拟世界对青少年的情感影响。《九歌图》取材于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九歌》,表达对国家、对人类的热爱。

作为国际大都市,上海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成就的窗口,具有讲好中国故事、扩大国际文化交流的优势。当代艺术是体现国际文化、语言、思想意识形态的世界语言,特别是数字化平台为人们提供了参与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机会,使人们自觉地参与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增强文化自觉。文化数字化建设使中国的文化遗产、艺术创作、电影、音乐等文化产品跨越地理界限,抵达全球公众,跃上世界舞台。

作者

· 金江波 ·

中国美协理事

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创协主席

上海美协实验与科学艺委会主任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中华艺术宫 (上海美术馆)

· 展览地点 ·

中华艺术宫 (上海美术馆)

上海浦东新区上南路205号

· 展览时间 ·

2024年7月18日-2024年8月25日

· 开放时间 ·

周二至周日10:00-18:00(17:00停止进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开展】

展期活动 |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油画作品展”3场艺术家导赏开启预约

展期活动 |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作品展”艺术家导览限量预约

展期活动 |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作品展”艺术家导览限量预约

直播现场|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作品展

直播现场|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油画作品展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油画作品展,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作品展开幕花絮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油画作品展,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作品展在上海开幕

展览开幕|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作品展,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作品展

直播预告|带您探访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油画作品展,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作品展

开幕在即|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作品展,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作品展

展览预告|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作品展

展览预告|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作品展

【征稿和细则】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展区初评结果

入围通知 |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国画、油画作品上海选拔活动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设计展区征稿细则

中国美术家协会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各展区作品征集细则》

中国美术家协会关于第十四届

征稿通知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国画、油画作品上海选拔活动

【活动】

上海美协各艺委会组织作品看稿会,冲刺备战第十四届全国美展

全国美展油画展区,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展区调研工作会举办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展区工作会在重庆召开

植根生活 守正创新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创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上海美协举办备战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实验艺术、数字艺术看稿会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展区工作会在京召开

上海美协举办备战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国画、版画看稿会

上海美协第十四届全国美展

实验艺术、数字艺术创作动员会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展区申办工作会在京举行

——油画展区,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展区落户上海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展区申办工作启动

全国美展需要什么样的作品?

——中国美协专家组赴山西、河南、陕西观摩指导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作品创作侧记


让连环画回归生活

我从小受到连环画的影响,在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我就把我爸爸收藏的连环画拿到外面去摆地摊,租给老百姓看,那时候生意非常好。 可以想见,那时候的连环画其实就是我们生活记忆的全部,代表了我们对文化艺术的想象的捷径。 但现在,连环画跟我们的生活关系越来越遥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记忆。 如何能够让连环画回归到我们生活里面来?重新点燃像我们小时候对连环画的那种热爱,而且通过连环画这样的画种来嫁接我们和生活之间、和公众之间的联系,让连环画发散出新的生命力,能够和当代的生活和时代的呼声紧密相连,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这个话题。 一是艺术性。 从整个世界的格局和政治经济的变迁来看,中国绘本的声音如何能够成为表述中国当代性、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和媒介,这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所产生的很多新名词、新段子,包括新文字和新的社会图像,这些东西要和我们的艺术语言、艺术风格、艺术题材深度融合。 这实际上是对我们这些绘画创作工作者和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挑战。 当今社会的变化如何成为我们的创作重点,成为我们表达时代精神的重要的艺术财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二是回归生活。 中国绘本不仅仅是艺术,同样也是我们重要的文化生活资源。 如何把这些绘本的文化资源,变成文创创意,这些路径和产业之间、和文化旅游之间的结合,成为地方转型发展和撬动社会变革的重要的资源。 让它成为一种比较良好的公共文化资产,让所有人都愿意去阅读,去消费。 它不仅仅表现在一种读物上,可能会延伸出游戏、交互、微信社交群等,它并不受媒介影响,传递的是绘本的语言风格。 这些领域的拓展,以及产业化的运作,需要社会机制和社会力量的参与,是一大重要的领域,可以把中国故事讲得更加丰满,更加多元,更有可持续发展。 三是要面对未来人类社会进步的挑战。 不可避免地,人类社会和文明进程一直是受科技进步决定的,我们不一定仅仅局限于对纸和笔的理解,包括电子科技的运用,世界虚拟思维的运用,对社交圈的理解等,要让绘本植入到这样的基础发展的领域当中去挑战新的语言,产生新的艺术风格,甚至可能影响到游戏,影响到电影,影响到我们的文化传播。 新技术的出现,让绘本能够在更广泛的公共空间里面成为文化体验的读物,这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件事。 (作者为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来源: 《美术报》 作者:金江波

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叫什麽名字呢?

叫 海宝 海宝(HAIBAO)——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 [编辑本段]海宝诞生2007年12月18日晚8点,万众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终于掀开了神秘面纱,蓝色“人”字的可爱造形让所有人耳目一新。 海宝,以汉字“人”字为核心创意,配以代表生命和活力的海蓝色。 他的欢笑,展示着中国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他挺胸抬头的动作和双手的配合,显示着包容和热情;他翘起的大拇指,是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发出的真诚邀请。 海宝的设计者:巫永坚, [编辑本段]设计理念历届世博会标志和形象已经成为独特的无形资产,成为世界公认的遗产之一。 世博会吉祥物,不仅是世博会形象品牌的重要截体,而且体现了世博会举办国家、承办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体现了世博会举办国家的民族文化和精神风貌,它已经成为世博会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之一。 “吉祥物”作为代表东道国特色的标志物,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 它从各个层面反映了东道国的历史发展、文化观念、意识形态以及社会背景,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传播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在设计理念上,努力实现以下功能:(1)充分体现主办国家的文化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举办、上海承办的全球盛会,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类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设计必须包含中国的文化特征,彰显中国的文化精神,反映上海世博会中外文化交流的特征。 同时,符合中国法律和社会公序良俗的要求。 (2)充分体现出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应该成为主题演绎的形象截体和视觉标识,与历届世博会或其他国际大型活动已有的吉祥物形象在主题表现、造型设计等方面有明显区别。 吉祥物形象要通过创意提炼、造型设计、理念阐述、性格设定、动作演绎等手段,充分表达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通过吉祥物形象生动演绎城市、城市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深刻表达足迹、梦想之间的内在关联。 设计思路和理念要清晰而独特,契合主题且易于为广大受众理解。 (3)具有产品衍生和开发的价值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要符合“好看、好懂、好记、好用”的原则,具有产品衍生、市场开发的形象基础和造型前提,具有认知度高、应用性强等特点,适合各种各类玩具、文具、服装、礼品、饰品等系列衍生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在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上,适用于平面、立体和电子媒介的传播和再创作,适用于不同载体对主题演绎和表现样式的需要。 (4)与会徽珠联璧合3年前,上海世博会诞生了由三人合臂相拥而成、以汉字“世”为原形的会徽。 此次揭晓的吉祥物以汉字“人”作呼应,可谓珠联璧合,进一步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强化了人与地球、人与世界的紧密关联,深化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告诉世人,构成城市的主体是人,创造美好生活的主体是人,享受美好生活的主体也是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要“以人为本”。 人,既是城市的细胞,又是城市的灵魂,人赋予城市文化、性格和创造力。 [编辑本段]主体形象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 在国际大型活动吉祥物设计中率先使用文字作为吉祥物设计的创意,是一次创新,“海宝”从头到脚都充满了涵义。 头发:像翻卷的海浪,显得活泼有个性,点明了吉祥物出生地的区域特征和生命来源。 脸部:卡通化的简约表情,友好而充满自信。 眼睛:大大、圆圆的眼睛,对未来城市充满期待。 蓝色:充满包容性、想象力,象征充满发展希望和潜力的中国。 身体:圆润的身体,展示着和谐生活的美好感受,可爱而俏皮。 拳头:翘起拇指,是对全世界朋友的赞许和欢迎。 大脚:稳固地站立在地面上,成为热情张开的双臂的有力支撑,预示中国有能力、有决心办好世博会。 “人”字互相支撑的结构也揭示了美好生活要靠你我共创的理念。 只有全世界的“人”相互支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这样的城市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人”字创意造型依靠上海世博会的传播平台,必将成为中国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符号和文化标志。 [编辑本段]主题体现人、城市和地球三个有机系统环环相扣,这种关系贯穿了城市发展的历程。 东方网记者从上海世博局了解到,吉祥物“海宝”以“人”为基础,将城市和地球联系于一身。 海宝变装记---新年装 城市由人类最初的聚居地演化而来,它不断地演进和成长为一个有机系统。 人是这个有机系统中最具活力和最富有创新能力的细胞。 人的生活与城市的形态和发展密切互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有机系统与地球大生物圈和资源体系之间相互作用也日益深入,日益扩展。 人、城市和地球三个有机系统环环相扣,这种关系贯穿了城市发展的历程,三者也将在未来日益融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人是城市的细胞,又是城市的灵魂——人赋予城市文化、性格和创造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们成为“城市人”。 城市人口与日俱增,也更具多样性。 同时,城市之外的人们生活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城市需要为人类的生存质量创造条件,城市也应该成为人类创新和创造的温床。 不同城市的构造和内部网络既有共性,也有独特性。 了解城市系统的运作和发展规律,建设健康、可持续的城市结构和网络,是城市是否宜居和具备长久活力的前提。 这取决于人对城市系统特性和发展规律的了解,以及在日常生活、建设、开发和管理中的理性行为。 人始终是推进城市发展的核心,是城市化进程中最具创造性的主体。 人既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也是美好生活的体验者。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设计正是从主题演绎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选用了汉字的“人”作为创意点。 而吉祥物的蓝色则表现了地球、梦想、海洋、未来、科技等元素,符合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吉祥物整体形象结构简洁、信息单纯、便于记忆、宜于传播。 虽然只有一个,但通过动作演绎、服装变化,可以千变万化,形态各异,展现多种风采。 “上善若水”,水是生命的源泉,吉祥物的主形态是水,他的颜色是海一样的蓝色,表明了中国融入世界、拥抱世界的崭新姿态。 海宝体现了“人”对城市多元文化融合的理想;体现了“人”对经济繁荣、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的赞颂;体现了“人”对城市科技创新、对发展的无限可能的期盼;也体现了“人”对城市社区重塑的心愿;他还体现着“人”心中城市与乡村共同繁荣的愿景。 海宝是对五彩缤纷生活的向往,对五光十色的生命的祝福,也是中国上海对来自五湖四海朋友的热情邀约。 [编辑本段]专家解密金定海:“海宝”意涵“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金定海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宝”是上海的宝贝,也是四海之宝,意涵“上善若水,海纳百川”。 金定海说,吉祥物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应该具备可传播性、可识别性、可应用性。 2010年的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真正的内核心还是“人”。 吉祥物以此为设计思想,将汉字的“人”字,重新塑形,卡通化,意涵“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的文化理念。 金定海还说,形象与理念的结合上,人、水、海(声音形象和海水蓝)一体,精准传神,简单、灵动、可爱,适合不同媒体和不同环境的应用,传播性、识别性、应用性都很强。 这是海宝吉祥物的魅力所在。 “形”的力量在于“象”的领悟。 高峻:“海宝”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梅高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峻曾参与世博吉祥物的专家论证演讨工作,对于刚刚揭晓的吉祥物高峻赞赏有加。 高峻说这个吉祥物形象正是既体现了国际性,又体现了中国特色。 提起吉祥物国际性的形象,高峻说,“所谓国际的、世界的,简单的说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看到这个吉祥物都能看得懂,而且觉得亲切生动。 至于中国特色,就是吉祥物的核心元素一定是中国的,一定要符合中国气质。 ”杜华林:“海宝”形象简洁时尚现代可爱“简约”、“时尚”、“现代”、“自然”、“可爱”、“活泼”、“轻松”……深圳市设计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杜华林谈到刚刚出炉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时,用了一连串形象词。 “这个形象感觉很好,我很满意。 ”杜华林告诉东方网记者,“作为吉祥物首先要做到寓意准确,这个海宝吉祥物体现了城市和人的主题,蓝色主调也体现了上海沿海城市的特色。 其次,这个吉祥物具备了较高的审美性,简约、时尚、现代、亲切、可爱,这些是这个吉祥的特点。 ”杜华林还表示,吉祥物简约的造型还为商业运作、宣传推广提供了有利条件。 [编辑本段]诞生过程2007年12月18日,夜晚,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地——上海。 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上海东方卫视向全世界现场直播《吉祥中国——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揭晓晚会》,来自中央、全国以及海外的100多家媒体,共同见证、报道这一全球瞩目、万众期待、激动人心的时刻。 随着寓意吉祥的蚌壳的打开,闪亮的珍珠自然滑落,多米诺骨牌如水幕般铺开、变换,45秒的骨牌推演,全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沸腾了,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舞台的中央。 一会儿,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徽变成了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全场激情迸发、掌声如潮。 当动漫形象的“海宝”向大家招手致意,随着音乐节奏快乐起舞的时候,全场飞舞的荧光棒会成了五彩的海洋。 自信、快乐、可爱、俏皮的“海宝”,成为这一夜,这个灯火璀璨、全球关注的夜晚,最闪亮的明星,真正成了“四海之宝”。 海宝,以汉字“人”字为核心创意,配以代表生命和活力的海蓝色。 他的欢笑,展示着中国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他挺胸抬头的动作和双手的配合,显示着包容和热情;他翘起的大拇指,是对来自世界各地朋友们发出的真诚邀请。 “吉祥物”作为代表东道国特色的标志物,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 它从各个层面反映了东道国的历史发展、文化观念、意识形态以及社会背景,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要践行中国对世界作出的“把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办成成功、精彩、难忘的盛会”的承诺,就必须要有一个成功的吉祥物。 为了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遴选符合上海世博会主题和理念的吉祥物,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于2007年1月17日,通过《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放日报》、《文汇报》等主流媒体发布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征集公告》,正式开始了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全球征集活动。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专门成立了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征集办公室。 从1月17日到5月31日,征集办公室的50多位同志,在全国过范围内走访、接洽了1500多家设计公司、800多家广告公司、1000多家动漫类公司和200多所专业院校,直接接触各类人员8万人次,广泛发动了设计界、美术界、卡通界和教育界的诸多专业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设计工作,我们的组织工作得到了海内外众多专业机构、专家学者、设计类院校的热烈响应,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广泛支持。 2007年5月31日,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征集活动截止,我们共收到来自亚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等五个大洲,包括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西班牙、芬兰、罗马尼亚、新西兰、墨西哥、葡萄牙、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委内瑞拉、加拿大、哥伦比亚等21个国家的件应征作品。 其中中国内地作品件,台港澳21件,国外431件。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加了吉祥物的征集,按照应征作品数量的多少前10名的有:上海、吉林、河南、陕西、山东、江苏、浙江、北京、天津、辽宁。 真正践行了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的征集初衷。 在份来稿中,10岁以下作者的作品数量约占总数的7%,10-20岁作者的作品约占35%,21-30岁作者的作品约占28%,31-40岁作者的作品所约占19%,50岁以上作者的作品约占11%。 投稿者的男女比例约为56:44。 应征者的职业包括学生、干部、退休老人、运动员、护士、设计师、普通职员、画家、作家、教师、演员等等。 来稿中,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的稿件数量约占69%,来自中部地区的稿件数量约占总数的20%,来自西部地区的稿件数量约占总数的11%。 135天征集期间,平均每个小时收到8件应征作品。 在5月31日截止后,仍有数百份应征作品陆续送达征集办公室。 征集活动结束后,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于2007年6月下旬开展了吉祥物的评选活动,制定了严格、规范的《评选规则》,组织评委团队对所有应征作品进行了认真、严谨、客观、公正的评选。 11位评委分别来自美术、设计、文化、营销、卡通等专业领域,分别来自国内的北京、上海、广东、香港、台湾等地,以及日本、意大利、葡萄牙等国家,有着较高的专业性、代表性、权威性和国际性。 整个评选过程接受了公证机构的监督和公证,保障了评选工作的规范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借鉴历届世博会、奥运会的经验,根据评委会推荐作品的实际情况,我们在评选活动结束后,对入围的作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专业论证、方案完善和设计提升:一是强化吉祥物的主题演绎;二是美化吉祥物的造型设计;三是优化吉祥物的产品设计;四是深化吉祥物的理念表达。 为此,上海世博局成立了由征集办协调、上海著名设计师邵隆图领衔的修改团队,组成由上海永坚企业形象策划有限公司、上海九木传盛广告有限公司参加的联合团队,对由上海永坚企业形象策划有限公司提出的由汉字发展成吉祥物的创意,进行了近3个月的设计、论证、完善。 经过10多轮的方案调整、市场调研,最后,修改团队将目光聚焦在“人”——美好城市的创造者和体验者,从而诞生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的核心设计理念。 按照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手册的表述,人始终是推进城市发展的核心,是城市化进程中最具创造性的主体。 人既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也是美好生活的体验者。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的设计正是从主题演绎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选用了汉字的“人”作为创意点。 而吉祥物的蓝色则表现了地球、梦想、海洋、未来、科技等元素,符合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海宝”的名字取“四海之宝”之意。 海宝的设计体现了“人”对城市多元文化融合的理想;体现了“人”对经济繁荣、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的赞颂;体现了“人”对城市科技创新无限可能的期盼;也体现了“人”对城市社区重塑的心愿;他还体现着“人”心中城市与乡村共同繁荣的愿景。 海宝是对五彩缤纷生活的向往,对五光十色的生命的祝福,也是中国对来自五湖四海朋友的热情邀约,海宝,正期待着和世界各地的朋友一起参与和见证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2007年9月24日,在上海举行的上海世博会第五次组委会会议正式确定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设计方案。 2007年12月18日,“吉祥中国——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揭晓晚会”盛大举行,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正式向全球发布。 海宝翘起的头发,就像翻卷的海浪;海宝挺胸抬头的动作和双手的配合,显示着包容和热情;海宝翘起的大拇指,是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发出的真诚邀请;海宝的欢笑,展示着中国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展示着全球城市文明发展的崭新成果。 海宝,向全世界传达来自中国的真诚问候——“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欢迎您!” [编辑本段]征集纪实2007年1月17日,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正式向全球发出真诚的邀请,希望全球关心、热爱上海世博会的人士,能够参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设计。 为了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遴选符合上海世博会理念和主题的吉祥物设计,并通过吉祥物设计的征集向全世界传播“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上海世博会理念,宣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世博会主题。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专门成立了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征集办公室(以下简称征集办)。 从1月17日征集工作开始,到5月31日征集截止这段短短的日子里,工作组50多位同志的足迹踏遍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50多个城市,走访、接洽了1500多家设计公司、800多家广告公司、1000多家动漫类公司和200多所专业院校,直接接触各类人员8万人次,广泛发动了设计界、美术界、卡通界和教育界的诸多专业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设计,我们的组织工作得到了海内外众多专业机构、专家学者、设计类院校和广大群众的热烈响应和无私支持。 世博会吉祥物设计征集组织工作,可以说是国内历次大型活动中,组织地面活动、到访城市、拜访人数最多的一次推广活动。 利用征集吉祥物的契机,我们广交朋友,与国内设计和艺术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我们踏实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强化吉祥物征集的影响,扩大吉祥物征集宣传的知晓面,并邀请国内外设计、传播、美术界专家对世博会、世博吉祥物的设计出谋划策,真正把征集活动做成了世博会宣传的全国行动,既为世博会吉祥物的征集积累了专业团队力量,也为吉祥物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最终保证了本次征集、评选活动的圆满成功,也践行了领导提出的集全国之力办好上海世博会的理念。 一、受命,为了世博的托付世博会吉祥物的征集工作的启动时间是1月17日,由于受到春节和寒假的影响,关注度有所分散,自然来稿数量低于预期的效果。 在世博局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征集办迅速组织起来,建立了近50人的专门的工作机构,同时抽出了16人全国发动小组,分成八路,准备深入全国各地,组织发动,聚集全国和国外的力量和智慧,激发专业团队、高等院校、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激情,为上海世博会吉祥物设计贡献智慧。 正月初三,当很多人还沉浸在春节欢乐祥和的气氛中的时候,征集办的同志们肩负领导的嘱托,已经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 就像一场战争即将打响,所有的同志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 目标,创造一个奇迹志存高远,行动踏实。 受命之后,我们就定下了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目标。 保质,是为了最终能评选出一件能够真正代表中国,并得到国际认可的作品;保量,是保质的基础,正所谓百里挑一,只有在海量的应征作品的支撑下,才可能出现具有最符合上海世博会主题的那一件作品。 征集办的同志们向世博局领导承诺,将至少完成件作品的征集,而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则是至少要征集到件作品。 据我们的了解,历届世博会和奥运会的吉祥物一般采取定向征集的方式,每次的征集数量一般不过几百件。 大型活动吉祥物征集如果仅仅依赖媒体发布不做深入动员、广泛组织,应征作品的质量和数量都难以保障。 另外,吉祥物的设计和会徽相比,专业性更高。 用中国美院副院长宋建明的话说“一个快手一天出十几二十个会徽的设计稿不成问题,因为那是简单的图形构造。 吉祥物不同,吉祥物的设计要复杂得多,一个专业设计师能磨出一件作品没一个月很难做到!”在当前情况下,仅依靠奖金的诱惑,很难调动专业的设计工作者、高校的专业学生的积极性。 因为最后只有一件作品成为吉祥物,胜算的把握太低。 而要撬动两万件的设计作品,这无疑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正是因为这个任务的挑战性,才更使大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同志们半开玩笑地说,到5月31日那天,当我们完成预期目标,就应该申请“吉尼斯世界之最”! 聚焦,汇聚全球的智慧为了争时间、保效果,我们制定了“稳住上海、辐射全国、抓大放小、锁定重点”的推广发动策略。 国内比较著名的设计、广告、动漫公司,是我们确定要走访的第一类目标,这些公司经验丰富、实力强劲,长年从事设计、传播、营销类工作,他们的专业水准,能为吉祥物的征集活动提供高质量的作品。 而且,通过这些专业公司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也能扩大世博会及世博会吉祥物征集工作的影响。 经我们统计,这些著名的公司,和著名的设计、动漫专业人士,多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 另一方面,国内著名美术、设计学院为数众多的老师、学生,也能为我们提供数量多、质量高的设计作品。 所以这也是我们走访的重点。 在国内的美术界一直有八大美院的说法,指的是中央美院、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大学美院)、中国美院、鲁迅美院、天津美院、四川美院、湖北美院、广州美院组成的八家老牌美术院校,这些院校是国内设计人才的黄埔军校,其多年的人才输出能力和学科辐射能力,推动着其他地区美术院校的建设。 我们的拜访路线设计,便围绕着八大美院的所在地,并渗透其辐射的地区。 对于西部地区,尽管美术类院校不够集中,但是从宣传世博的战略高度出发,和足够的参与度,我们也不能放弃。 在海量信息的基础上,制定了精度高、网点密、带动力强的发动地图:一是确保重点城市、重点机构、重点高校的参与,国内的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沈阳、长春、香港以及国际的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法国、英国等成为战略要地;二是各类广告公司、设计公司、动画公司、及美术类院校、动画类院校、设计类院校成为战术突破点。 一张庞大的全球地图,最后被编辑、整合成一张布局合理、点面结合的网络。 团队,精干才能精彩要达成创造奇迹的目标,就需要依靠能创造奇迹的团队。 征集办的同志,承担的是代表中国上海世博会走出去的任务,所代表的绝不只是个人。 征集者是否胸怀全国、是否对世博了如指掌,同时是否拥有健康的形象、良好的沟通技巧,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接待者对上海世博会的认知。 为此,就选出了具有良好高等教育背景、具有海外留学经验、政治业务素质较强的同志,组成了工作小组。 由刘军、赵一华、蒋卫林、金江波、朱慧倩、宋楠、陈冬玉、杜釜、王翔、赵海广、邹杰、刘运涛、郭巍、李牧阳、韦武等同志组成的团队中,既有在国外留学生活多年的洋硕士;也有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研究生;也有专为此次活动从其他机构抽调的精兵强将。 为了让每一位同志不辱使命,在出发前,进行了多次专业知识、沟通技巧、服饰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并在进行了多轮模拟培训,考虑在推广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预定好各种对策。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0381.html
东方甄选与江小白 起纷争 背后原因何在
球迷支招姚明如何应对 中国女篮变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