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女士没想到,母亲李女士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水平,竟然成为太平人寿保险销售员。更令他们一家难以面对的是,她母亲听信上司所谓的保险能养老、分红等,先后将李女士大哥的死亡赔偿金、家庭积蓄,甚至通过保单贷款,给自己和家人购买了12份保险,累计缴了260多万元,“好好的家,被保险拖垮了!”
亲戚以游玩为名带女子参加太平人寿增员大会,只上过小学三年级的她成保险销售员
张女士的老家在江西南昌,因为父母在某超市做果蔬生意,一家人便定居湖北武汉。
2016年7月,张女士的母亲李女士回老家办事,亲戚彭某约李女士去南昌游玩,“我妈说,当时以为在南昌的景区游玩,结果被带到了位于南昌市胜利路附近的太平人寿保险的办事处。”
张女士说,母亲说和彭某参加该公司的活动,才知道当时是太平人寿保险推销员的增员大会,“当年母亲44岁,彭某和其上级主管刘某告诉她,卖出保险能赚佣金,自己买保险还能赚自己的佣金。让她提供了身份证,并拍摄照片,办理了入职手续。”
根据2013年7月施行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监管办法》规定,从事保险销售的人员应当通过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取得《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报名参加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当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我妈只上到小学三年级,不符合保险推销员的学历要求,当时他们还给她办了假的学历证。”张女士说。
她3年购十多份保险,涉及分红型寿险及重疾险、理财险
张女士说,成为太平人寿保险的保险销售员后,上级主管刘某经常联系母亲,询问她有哪些亲戚,并索要亲戚的联系方式,逐一联系推销保险,“这些推销的保险都挂在我母亲的名下,若亲戚朋友购买保险,应该会给母亲提成。”
“刘某给我妈说,钱放在身上会用掉,买保险就相当于存定期,比存在银行好,生病了不仅有保障,还有分红收益,缴满年限还能取出来养老等话术,让她不断购买保险。”张女士说,她从保险公司了解到,母亲名下在太平人寿共12份保险,包括人身意外险、分红型寿险、重疾险、理财险等,“理财险每期要交70万余元,我妈交了3期,共210多万元。除了第一期,别的钱都是保单贷款后,再贴钱进入续保的。”“此外,还保单贷款购买了其他保险。”
根据张女士提供的照片显示,其手中的太平人寿保险合同至少有10份。
张女士说,据她查询了解,这些保单都存在虚构被保险人基本情况等问题,“这些保单中,绝大部分的保险合同是刘某冒名代签,且每份合同上投保人及被保险人的年收入及收入来源都不一样,同一时间买的也不一样,有的甚至高达100万年收入。”“更可笑的是,这些保险合同都是刘某以我妈名义办理,按理说代理人是我妈的名字,但有些合同里,代理人签字处,写着刘某自己的名字。”
根据张女士提供的多份保险合同显示,其母亲李女士签字和刘某代签字的笔迹有明显区别。此外,刘某代签李女士的名字和签自己名字的合同,笔迹相似度很高。张女士说:“我妈文化水平低,刘某签字则显得非常流畅。”“这些都可以做笔迹鉴定。”
张女士说,她的哥哥2016年因马戏团高空表演发生意外去世,获赔120余万元,“还完家里的外债,还剩七八十万元,刘某知道这笔钱后,忽悠我妈买了每期70万元的保险。”
在张女士看来,每期70万元的保单非常离谱,她的父母以售卖果蔬为生,每年收入仅十多万元,这完全超出了他们家的承受能力。
此外,张女士还透露,哥哥因意外去世前一个月,母亲曾给其购买了太平人寿保险的人身意外险,“哥哥去世,保险业务员起初称应获赔8万元,最后保险公司却以‘未报备高空作业’为由拒绝理赔。”
李女士:他们说保险能分红、能养老、能保人身安全……
8月7日下午,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联系到李女士,她说,2016年,她在彭某家看到十多份保险,彭某说保险很好,她以为对方很懂,“彭某是我的亲戚,我很信任她。通过她,我认识了太平人寿保险的刘某。”
李女士说,她儿子因意外去世后,刘某知道了她家里的情况,“当时我儿子死亡赔偿金还家里外债后,还剩80多万元。”刘某告诉她,买保险可以养老、拿分红,还能保障人身安全,等20年后取出来刚好能用,“她说要和我一起买首付70万元的理财险。我觉得太贵了,本来不想买,但她说可以保单贷款,交3年就赚了,我看不懂保险合同,便相信了她。”
在此过程中,李女士还将自己的妹妹推荐到刘某处购买保险,刘某给了她500元佣金,“我妹妹意识到问题后退保,亏了1万多元。”
今年5月,李女士丈夫收到保险公司的催款电话,追问之下,李女士才坦言购买保险一事,“当初买保险的时候,刘某不让我给家里人说,称家里人不理解,买保险实际是为他们好。”丈夫得知后,让女儿致电询问,才发现刘某欺骗了她,“我们倒欠保险公司的保单贷款利息27万元。”此外,这些保险也无法帮李女士养老。“有些保险得等我去世了,才能返还保金;有的需要交满四五十年,才能拿回本金。”李女士说,“发现问题后,我立即问刘某,对方却说理财险在赚钱。”李女士说,这些年她买了二三百万元的保险,保险公司给了提成大约八九万元,“这些钱,相当一部分保险是贷款买的。”
聊天记录显示,刘某称,理财险是赚钱的,没有亏钱。此外,200万元的保单会让李女士有入住太平人寿保险旗下养老社区的资格。
张女士:210万元理财险扣除保单贷款、佣金等,保险公司退了近24万元
根据张女士提供的多份《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保险批单》显示,其母利用70万元每期的理财险,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2019年1月先后获批4笔保单贷款52.2万元、3.56万元、61.28万元、60.9万元,总计近178万元。其中近120万元用于续保。
张女士说,“每年我妈还贴了10余万元进去,用于凑足每年70万元的保费。这份理财险总计投入90余万元。除去没有投入保险的60.9万元保单贷款,实际投入为30多万元。”据张女士的统计,母亲购买的另外11份保险,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9年6月,每期保费为1600元至14244元不等,累计缴费次数为5到8次。累计缴纳金额53万余元,剩余缴纳保费80余万元,当前所有保单的总现金价值为近20.2万余元。
以此计算,李女士作为太平人寿的销售员,2016年至2019年,先后投入了至少80余万元用于购买太平人寿的保险。
张女士说,这些钱都是父母一辈子的积蓄,是他们的养老钱,“买这些保险,都是上了刘某的当,她说买保险能养老,实际是谎言。”
2024年5月14日,张女士向太平人寿保险官方客服“95589”反映。两三天后,客服售后专员索要了相关资料,提出面谈。
张女士说,五六月份,她和母亲多次前往太平人寿保险位于南昌的公司,“刘某始终没有出面,公司称她在外地。”公司称可以将210万元的保单退赔,但需要扣除佣金10万元左右(含税费),实际退款近24万元。其中,5.85万余元系6月28日退款;剩余近18万元,在7月11日签订《撤诉书》与《保密协议》后,约定15个工作日退还,8月9日下午已到账。
此外,张女士和保险公司沟通对剩余11份保险退款,这些保险累计交保费53万元,但保险公司拒绝退款,“剩余保费需交80万元,父母已经要退休了,根本不可能承担。若正常退费,现金价值如今仅20万元左右,这些是其我爸妈一辈子的积蓄。”“他们说,我们的金额太大,不可能全退,大概只能退50%。”
张女士拒绝保险公司的提议,双方还在进一步协商。
对此,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多次尝试联系刘某,但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8月9日,记者联系到南昌的太平人寿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会登记采访诉求,向媒体对接部门反馈,届时给出回应。截至发稿,无回应。
李女士妹妹:买保险花费2.4万元,退款仅6000余元
8月9日,记者联系到李女士购买太平人寿保险的妹妹。她说,2017年前后,李女士带她去找刘某,“我啥都不知道,就听说要找一个刘姐,搞什么业绩,我就把身份证提供给我姐。”“我一直以为是我姐给我办理的,后来才知道是刘姐办理的。”
当时,刘某给她推荐的是一款每期交约8000元保费的保险产品,“具体啥名字我都不知道,3年连保单都没给我。”当时,刘某介绍说,这款保险能养老,能胀大(利滚利)、能分红等,她便交了钱。3年时间,她一共交了24000元左右,但多次索要保单,对方都不提供,“我查了利息,发现3年只有400元。”要求退保,刘某劝她,称退保就亏了。
“我坚持退保,最后只给我退了6000多元。”李女士的妹妹说,2024年,她将情况告诉了李女士,“我以为她都清楚,结果她连给我办了什么保险都不知道。”
彭某:做销售员1年,自己买了10多万元的保险
同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还联系到曾介绍李女士参加太平人寿保险增员大会的亲戚彭某。她说,自己在太平人寿保险公司工作了1年时间左右,让很多亲戚朋友都买了保险,“这里面比较复杂,新人和带人的员工,提成是不同的。”“如果不开单,连基本工资都没有。”
“我还算做得比较好的销售员。”彭某说,由于有时没有业绩,她就得自己给自己开单。入职一年时间,她给自己和家人买了10多份保险,花费10多万元,这些保险要交20年时间,她续不起费都退了,“只能拿回来百分之一二十的钱,剩下全亏了。”她还透露,在从业的1年左右时间里,她的收入为10多万元。其中,李女士购买每期70万元保险的那个月,她收入3万余元,“这些钱并非都来自于李女士买保险的提成,还有别人买保险的提成。”
回忆从业太平人寿保险的日子,彭某直言自己得罪了很多亲戚朋友,很多亲戚朋友买了保险后,都埋怨她,后来很多人都退款了,甚至有些人不再和她来往。
>>业内人士
销售人员最低学历需大专以上
有保险公司实际会放宽至高中
8月9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从保险行业一业内人士处了解到,保险销售员的学历要求确实为大专以上,但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保险公司会将入职门槛降低到高中以上,若低于高中学历,则需要通过内部人士“运作”,通过伪造学历证明等方式实现。该业内人士表示,本科生毕业若不仔细研究,都很难看懂保单合同,何况一般的低学历人群,“自己看不懂合同,怎么知道自己卖的是什么产品呢?”
业内人士还表示,保险行业销售人员销售商业险的提成可观,一般为20%至30%,有些保司的提成会高达40%。这些提成一般由保险销售员以及其上级共同分成,但若保险销售员自己给自己办理保险,则会将提成全部拿走,不与领导分成。
>>律师分析
伪造学历者将受治安处罚
刘某和保险公司涉嫌虚假宣传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认为,依据2013年7月1日起实施的《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监管办法》规定,全国范围内从业的保险代理人(保险销售人员)准入门槛是大专(包含成人教育)学历。本事件中,小学三年级文化水平的李女士摇身一变成了保险销售员,显然不合规。为了让李女士成为保险销售员,若相关人员竟然不惜伪造学历,此行为显然违法,重则警方可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其行政处罚。
赵良善指出,本事件中,为诱导李女士购买保险,刘某等人被指先是伪造李女士的学历取得保险销售员的资格,紧接着伪造其他资料(比如年收入等),甚至不惜假冒李女士签名,最后以保险佣金等方式诱惑李女士,使其愈陷愈深,不停地购买保险。刘某及保险公司的上述一系列行为,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刘某及保险公司涉嫌诱导消费、虚假宣传。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0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具体到本事件,如经保监局或市场监督管理局调查,保险公司虚假宣传属实,保险公司将面临行政处罚。
赵良善认为,李女士欲推翻保险合同,要么缘于保险公司存在重大误解、胁迫、欺诈、或合同显失公平,要么缘于保险合同存在霸王条款而被认定为无效。其中《民法典》规定,一方在重大误解、胁迫、欺诈情形下签订的合同,对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据此,李女士可要求撤销保险合同,保险合同一旦被撤销,合同自始无效。此外,《保险法》第17条规定,订立保险合同,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的,保险人向投保人提供的投保单应当附格式条款,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合同的内容。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据此,如保险公司在提供保险合同时未尽到上述义务,保险条款甚至整个保险合同可被认定为无效。
赵良善建议,鉴于李女士欲推翻保险合同需举出强有力的证据,李女士不妨与保险公司先行协商,如谈不拢,李女士可继续向保监局反馈,由银保监会调处。与此同时,亦可诉诸法院,由法院依法裁判。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张鹏康
友邦保险退保的人多吗?
在国内的保险市场上,友邦保险作为一家外资保险公司,获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那么,友邦保险退保的人多吗?怎么退
在国内的保险市场上,友邦保险作为一家外资保险公司,获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那么,友邦保险退保的人多吗?怎么退?
一、友邦保险靠谱吗
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简称“友邦保险”或“AIA”)是美国国际集团(AIG)的全资附属公司,友邦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统称友邦保险集团或本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泛亚地区独立上市人寿保险集团,业务遍布亚太区的15个市场。 集团在区内植根超过90年,拥有总资产1,079亿美元,自1919年在上海创立以来,已服务亚洲地区的广大客户七十多年之久,2018年11月30日,荣获“2018TOP金融榜评选——年度最佳寿险公司”, 集团透过遍布亚太区逾260,000名保险营销员及逾21,000名员工的庞大网络,为超过2,300万名个人保单持有人及逾1,000万名团体保单的参与成员提供服务,友邦保险集团提供全面的产品及服务,涵盖意外及医疗保险、寿险及退休计划,以满足个人客户在储蓄、保障及投资方面的需要,此外,集团亦为企业客户提供雇员福利、信贷保险和退休保障服务,在保险行业友邦保险是非常靠谱的保险公司,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其保险产品。
二、友邦保险退保的人多吗
友邦保险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始于1992年,并于同年在上海设立分公司,是当年第一家获许在中国大陆经营保险业务的外资保险公司,友邦保险实力雄厚,服务质量好,是一家非常靠谱的保险公司,在市场上的口碑非常好,推出的保险产品吸引了非常多的消费者,但是也有一部分消费者购买后感觉不合适而想要退保,其实真正要退保的人并不多,毕竟退保会有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消费者应该购买符合自身保障需求的保险产品,才能有效的保障自己,以免买了后悔,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三、友邦保险退保怎么退
友邦保险为客户提供一系列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保险和医疗保险产品,消费者购买友邦保险的保险产品以后,感觉不合适想要退保,可以直接去友邦保险的各个营业厅申请办理,友邦保险退保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犹豫期内退保,保费可以全额退还,友邦保险只收取10工本费;另一种情况是过了犹豫期退保,友邦保险只能退还保单的现金价值,这时,消费者会有一部分经济损失,消费者应该考虑好再退保。
若某一危险单位的保险金额超过了合同限额100万,假如为260万元,原保险人将如何处理
保险金额超过合同限额的话,一旦发生意外的话只有保险人收益,如果保险人也在意外中去世的话只有配偶和法定继承人收益。 如果是保险合同的保险金额超过合同限额的话可以向当地法院提出诉讼前提是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以及签订合同时的公证人。 可以控告保险公司违约要求退回多出的金额并且给予一定赔偿。 如果保险公司同意私下解决的话获得赔偿估计会更多。
为什么有些人买保险越买越想买?真那么有钱吗?
看样子是被忽悠了,说理财险收益咋咋咋。 。 。
不清楚保障类保险全不全,足不足额,要是这些不满足,上理财就是坑。
不了解这位老客户的实情,只能大概回答一下。
真那么有钱的,是一部分人。
没那么有钱的,是大部分人。
这类能一次拿出10万的人,大约是觉得自己未来10年还能持续目前的经济状况,才会买保险的吧?
人们为什么买保险?多数人买保险是出于对未来未知风险的一种担忧,一种焦虑。
我估计,昨天签单的这款年交10万连续交10年的保险,大概率估计,还是一款理财险。 担心自己将来老了没钱。
比如,很多保险公司给新人培训时会讲这样的对话——
业务员: 大哥,您规划过自己的养老吗?
客户: 养老还要规划?不需要!
业务员: 来,大哥,咱们算一笔账。假如您跟大嫂六十岁退休,退休金每月三千,您觉得够吗?
客户:我们又花费不多,当然够了。
业务员: 好吧,您跟大嫂节约习惯了。 可是,您想过没?就算您两位有社保,年龄大了免不了生病住院吧?上年岁的人生病住院大部分用进口药特效药,您那个年龄也买不了住院险,进口药特效药都得自费呀。
客户: 这倒是。
业务员: 还有啊,大哥,六十多退休了,您跟大嫂就算每天早晚吃盒饭,中午吃稍微好点儿,一天就是4个盒饭,一个盒饭10块钱,一天就是40块钱的盒饭加40块钱的午餐,一年就是元,六十岁退休,现代人都长寿,假定咱们活到90岁,那就是X30=元,大哥,敢问您这87万多您准备好了吗?
客户: 。 。 。 。 。 。 我还有儿女(声音明显低下去,没有底气了)
业务员: 大哥,您儿女那时候上有老下有小,每家都有老人要赡养。儿女再孝顺,人家也有另一半,总贴补您您就不怕闹家庭矛盾吗?
客户: 喔,还真是啊。 。 。 。 。 。
业务员 :所以大哥,咱们要趁着现在有能力时候存一笔钱,将来给咱们养老。您说是不是呢?我们公司有一款养老金保险,很适合您,近期还有活动,买保险送一个电饭锅,您赶紧入一个
客户: 好吧!
道理是没错,只是这种打击式制造焦虑的销售方式令人不太认同,可惜,保险公司很多业务员都这么做。甚至有的早会培训时会说“要给客户讲故事让客户觉得有紧迫感”,
如果没有别的特殊原因,估计这个业务员也是这样操作的。
回到正题 , 为啥判断是一款理财险?因为大部分人购买重疾险或人身险,不论年轻人还是中年人,都愿意选择年保费少,缴费期长的缴费形式。
假定这份重疾险保额100万,年交保费元,缴费期30年,若选择缴费期20年的,年缴保费 元
假定缴费5年后,不幸出险,一次性赔付100万,30年和20年交的保费分别是元和元,算下来,还是交30年的比20年的合适,而且每年压力不是太大。
理财险则刚好倒过来,缴费期短,便于财富快速积累。 不过实践中,大部分客户仍然选择缴费期长每年保费少一些,压力小一些的缴费方式。
所有新产品都要来一份的说法略显夸张,这位老客户买保险有些上瘾倒是真的。
如果这位老客户已经有了重疾险住院险意外险,照您的描述,这位客户目前有的三份保单,分别是年保费10万交10年的两份,年保费20万交3年的一份,这样算来,交够全部保费共需要260万。
不知道这位客户年龄多大,如果三四十岁,现在交保费,十年后四五十岁,还年轻,买什么保险都合适。
平心而论,保险公司的理财险还是比较不错的。比如某公司有这样一款养老险,咱们一起看一下,假定客户已经有人身险,重疾险,住院险,需要规划养老
年龄36岁白领,年交保费10万,缴费期10年,共交保费100万,受益人为孩子,保险期限到106岁,保证领取30年(至少领取30年)
一、过了犹豫期,就可以部分领取,不过,领取后,账户里的钱相应减少。
二、从65岁开始,每月的1日领取养老金8351元,一直领到95岁,共计领了300,6360元,对,假定一直活到100多岁,到95岁,一共领了300多万,一直领到保险期限届满(106岁)
三、如果在领取之前身故,按所交保费和现金价值取其大赔付,最多能赔付150多万
四、如果领取了10年,75岁时身故咋办?
保证领取30年,已经领了10年,还有20年没领,那么,就将剩余应该领的养老金一次性给了孩子,8351X12X20=元,也就是万一75岁身故,孩子可以得到200多万
条件允许,36岁时候为自己每年存10万,46岁时交完,可以安心工作,到65岁开始养老退休,虽然很多人过了65岁还在工作,但至少不用那么辛苦。
您问题里这位老客户,大概也是看到这样一份计划动心,才又买了一份理财险。
如果您说的这位客户已经有了保障,实力又允许,可以买一份养老金方面的保险,不过,窃以为,与其隔三岔五地买一份年保费10万一交10年的的理财险,不如一次性保费高一些,20万甚至30万年保费,就交3年,将来领取 的还多。
如果您说的这位客户还没有人身险重疾险住院险,那么,买这多理财险,大约有这样几种可能,一,业务员没有给客户推荐讲解或有推荐有讲解但要么没讲明白,要么讲明白了客户还是执意要买理财险;二,业务员了解到该客户经济实力很强,就时常向该客户推荐理财险,客户对这个业务员也不反感,或者还是好朋友,比较信任,买就买呗,没关系;三,理财险大同小异为啥不只买一份要分开买?站在客户角度想嘛,投入少一些,不痛不痒的,压力也不大;站在业务员角度嘛,可以维持自己的业绩。
如果真心为这个客户好,完全可以为客户做合理规划,不需要隔三岔五地让客户买保险,有人身险重疾险住院险还好,若没有,万一某一天出险,不仅余期保费交不上,理财险也赔不了多少钱啊。
个人看法,即使真那么有钱,也没必要全部都买成保险。 这位客户需要的,不是三天两头买保险,而是合格的财富规划师。 保险账户占一部分,银行存款放一部分,再做一些稳健型基金的定投,方便临时用钱时灵活周转,而不是所有钱都买了保险。
是的,临时用钱时可以去保单贷款,利息也不高,一年一万元的利息是500元,用完了再还回去。 但万一将来经济状况变差,保费交不上了,保单贷款的利息也照样要付,损失也很大呀。 远不如银行存一部分,临时用时方便周转。
咱们不了解这位客户的真实情形,也只是大致这么推测一下。
保险很重要,养老规划很重要,但要理性,合理,有序。
保险,是刚开始做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多数人是刚入行时什么话都敢说,但很快,渐渐的,就没那么大胆了,再往后,做得越久越胆小,说话越客观,不为别的,为的是对得起客户的信任,对得起自己对这个工作的喜爱 ,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这个是你少见多怪了。你见过哪个女人嫌弃自己包多,衣服够了?你见过喜欢打篮球的男人,为了买双心仪球星的签名篮球鞋,啃了两个月的馒头吗? 因为喜欢,因为热爱,因为上瘾!
买保险真是上瘾啊。 保险虽然是个虚拟产品,但是购买逻辑却很清晰。 比如为了解决家庭的责任问题,比如为了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爱。 比如为了规避家庭的风险,买买买都是相当的有理由。 分享些我身边的真实故事。
你们问过卖给你保险的业务员,他们自己买了多少张保单了吗?做的时间越久的,很多人名下都有几十张自己家庭的保单。 你可能会说,他们为了完成任务买的自保件。 对也不对,能做多年保险的人,哪里有几个傻子。 天天讲保险,把自己的保险意识自然是千锤百炼了。 我见过一个主任的分享,他在自家的保险公司一共买了一百多张保单了。 你能说他是有钱人吗?估计也就那样。 你说他没有钱吗,每年保费十几二十万。 估计财富都汇聚到了保单上。
再来说说客户的情况。 现在的年金险五花八门,孩子的教育金,自己的养老金,还有什么创业金,婚嫁金等等,偏重投资。 当客户手里有余钱的时候,他会捣鼓这些求得稳定安全感。 尤其是现在的年金险缴费期选择三年五年的多,很多人很快就交完了。 你把这个想象成房子就能懂了,客户想着我要不要在投“一套房子”放那里。 有钱谁会嫌弃自己房多啊。
至于客户是否有钱,那就要看他所交的保费。 有些大客户只买一张保单,可能保费几百上千万。 有些客户喜欢小步快跑,这个月买了十万,下个月心情好,再买个十万。
像重疾,医疗,寿险这些,客户如果真的有钱,保险的价值和作用会显得有点弱。 有钱人也只是买一些保障,也不会无限的加大保障类保险的额度。
看到平安的报道,有个客户一年所交保费五千万。 想想都挺有意思的, 要是我,会选择每天买十万,连续买365天,多开心。 [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