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了 林徽因终于 迟到百年

看点 林徽因诞辰120周年,入学宾大的100周年之际,宾大终于为她正式颁发了迟到的建筑学士学位。百年前,她因女性身份无法获得建筑学学位,如今这份迟到的毕业礼,不仅体现了教育理念的百年变迁,也让我们再度想起林徽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奉献一生的生平。

文丨乌梅子酱 编丨袁梓曦

在2024年宾大韦茨曼设计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学校正式追授林徽因女士建筑学学士学位, 以表彰她作为中国现代建筑先驱的卓越贡献。

当地时间5月19日,宾大还将举办 “林徽因入学宾大百年暨建筑学位追授庆典” 向她致敬,庆典包括林徽因研讨会和招待会。

截图自宾大沃顿PWCC公众号

在林徽因诞辰120周年,也是她入学宾大的100周年之际, 林徽因的留学生涯,终于画上了完满“句点”。

要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女性,林徽因必定榜上有名。

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是作家,也是写下《你是人间四月天》的现代诗人。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刚柔并济,才华横溢,林徽因堪称90年代中国女性知识分子的表率。

在那个对女性有着诸多限制的年代,即使有着人人称羡的世家出身和品貌修养,林徽因的求学路却并非一帆风顺。

她是中国早期声名远播的留学生之一, 却因 为身为女性的天然性别原因,被限制就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专业。

林徽因对建筑学的热情,没有因此熄灭。反而在自学旁听中,达成了后来的种种成就。

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出生于杭州,是家中长女。

祖父林孝恂是进士出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族叔林觉民是民主先驱,父亲林长民也是在政治上的活跃人物。

出身于这样的名门世家,林徽因与那个年代许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子不同。

不仅自幼见识广博,还早早对 诗歌 建筑学

12岁开始,林徽因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

16岁,林徽因跟随父亲游历欧洲,并在伦敦期间受到房东女建筑师的影响,立志攻读建筑学专业。

经父辈介绍,林徽因和梁思成相识结缘。

两人在1924年,赴美攻读建筑。

即使在现在,能被常青藤之一的 宾夕法尼亚大学 录取,仍然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更何况是放在90多年前。

因为当时的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就注册在了美术系。

热爱建筑的她没有忘记初心,选修了建筑相关的课程,师从建筑系著名教授保罗·菲利普·克雷特(Paul Philippe Cret)。

除了不对女性开放的课程以外,林徽因完成了大部分建筑学课程修读。

并于三年后,获得宾大美术学院的学士学位。

成为当时为数不多,从美国名校毕业的中国留学女性。

林徽因的求学路没有止步于 宾大

从宾大毕业后,林徽因又进入 耶鲁大学 ,学习了舞台美术设计。

直到1928年毕业以后,林徽因和梁思成两人结婚,同年回国任教。

归国后,两人一同致力于发展中国的建筑学事业,先后担任东北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建筑系教授。

虽然没有被授予宾大的建筑学学士学位,林徽因在建筑专业的造诣却是有目共睹的。

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婚姻,一直以来被誉为“佳偶天成”。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对伉俪的人生轨迹,和中国近代激荡的历史密切交织。

林徽因和梁思成是中国最早、也是迄今为止知名的古建筑保护者。

那些需要被拯救的、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的建筑,很多身处废墟和荒漠之中。

很多情况下,他们必须涉身环境险恶的荒郊,才能找寻得到。

在上世纪30年代,兵荒马乱,交通不便。

探索古建筑意味着要常在泥泞的道路上跋涉,或用骡子和人力车出行。

这对梁思成来讲异常艰难。他曾在一起摩托车事故中腿部受伤,不得不坡脚前行。

加上那时的食宿条件堪忧,到处是虱子,食物不洁,他们还得饱受来自叛军和土匪的暴力威胁。

1937年,两人赴山西省五台县考察,他们找到了寂静深山之中的佛光寺,并在其中发现了大量唐代建筑、雕塑和壁画。

梁思成在《梁思成与林徽因——一对探索中国建筑史的伴侣》一书中,描述了当时为确定佛光寺的年代,两人所历经的艰辛。

两人爬进了寺中令人生畏的、被人遗忘的地方。

“完全黑暗的环境,肮脏的气味几乎无法呼吸,只能用厚厚的口罩遮住我们的鼻子和嘴。

在里面的几个小时,我们用手电筒照明,测量画图。

从里面爬出来时,我们发现背包里有几百只臭虫,我们被咬得很厉害。

然而我们这次的意外发现,是在找寻古建筑过程中最快乐的时光”。

佛光寺貌似不起眼,却被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

这不仅是因为它是当时中国已知的最古老建筑, 它的发现更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即“中国的土地上没有唐朝及唐朝以前的木结构建筑”。

林徽因在建筑学上的造诣,远不止夫妻档的中国古建探索。

林徽因曾受周恩来之托,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1950年6月17日,林徽因和梁思成带领清华大学设计小组的同学们,共同起草了署名“清华大学营建学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说明书》。

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国家政权新主题相结合,画出了国徽的最初原型。

除此外,林徽因还参与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

不仅承担了美术设计方面的任务,还是整个设计小组的实际领导者。

林徽因以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唐代风格为蓝本,将牡丹、荷花和菊花三种花图案融合在8个大花环浮雕中,与历史浮雕相互照应,把英雄主题的乐章推向了高潮。

在学术上,林徽因协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建筑史图录》稿,是不折不扣的中国建筑学术的先行者。

林徽因手绘正房平面图

除了科学家的严谨,林徽因身上还有着女性文人特有的细腻与温柔。

其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广为传阅,流为经典。

她的字和画也像人一样,清秀俊俏。

可惜命运没有对这样的才女多加眷顾。

卢沟桥事变后,林徽因、梁思成两人因为工作先后辗转多地。

由于梁思成长年外出考察,林徽因时常要一边照顾教导孩子,一边整理大量的绘制图纸和文字资料。

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和艰苦的物质条件下,林徽因因为肺病时常卧于病榻。

即便抗战胜利后,全家得以回到北平,她也无时无刻不在为中国古建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殚精竭虑:

1951年,47岁的林徽因还在为挽救濒于停业的景泰蓝传统工艺,抱病深入工厂做调查研究。还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迎接苏联文化代表团等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颖图案。

1955年4月1日,又是一年人间四月天,林徽因病逝于同仁医院,享年51岁。

一代中国才女的人生,就此落下了帷幕。

2022年,宾大韦茨曼设计学院院长弗里茨·斯坦纳,正式发起了调研和审阅程序。

林徽因当年未能取得建筑学士学位,是一个历史遗留错误。而现在,是时候纠正了。

“从当时的记录来看,很明显林徽因想要学习建筑,并成为一名建筑师。并且她后来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

“随着我们研究的不断深入,她没有被授予学位的原因很清楚——就是她的女性身份”。

林徽因迟来近百年的学位,终于将得到补发。

上一次,林徽因引起如此体量的关注,是在2018年。

当年4月11日,纽约时报补发了一封迟到63年的讣告。

内容是20世纪中国著名女性建筑师、一代才女林徽因的讣告,以及她和丈夫梁思成的故事。

其中,也肯定了林徽因在保护中国建筑上做出的重要成就。

随着海外世界对女性地位的历史修正,林徽因的传奇故事历久弥新,被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所熟知。

这不仅是中国女性冲破刻板印象和历史束缚的故事,更是90年代的中国女性,在世界舞台发光发热的典范和记录。

在“宾大沃顿PWCC”典礼信息中提到:

当地时间2024年5月18日星期六学院毕业典礼上,宾夕法尼亚大学向林徽因女士追授建筑学学位,并在5月19日下午举办庆典向她致敬,庆祝她的非凡成就、遗产及在全球的影响。

宾大成绩单上林徽因照片。图源自宾大档案馆

那张即将盖章颁发的学位证,将穿过历史的旧时光,正视林徽因的求学往事。

人间四月天常在,佳人难再寻。

这份迟到一个世纪的学位,终于交到她的手中。


缺点众多的林徽因,为何还称她是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提到林徽因,这个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人物,相信许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例如著名的诗词,你是人间四月天,也被人们广为流传。通过一些老照片也可以看出来,林徽因其实是一个优雅大方,美丽自信的女人,但是在社会上对于它的评价却褒贬不一,虽然已经去世多年,但是她的热度却不曾减少。虽然拥有着众多的才华,在建筑,翻译,写作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但他却拥有着不少的缺点,不过许多人却仍然称它为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第一个让人觉得非常不好的缺点就是过于的在意外貌,从而忽略了时间。林徽因无论在哪一个方面,其实都算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因此在打扮上面也是花了许多的心思。当要去与他人赴约之前,她都会花上大量的时间来打扮自己,无论是头发妆容还是服饰在风格上都要达到一个和谐而且漂亮的程度,因此迟到是常态,也让许多人都等了她很久,尤其是梁思成。

另外一个缺点就是脾气有些暴躁,和许多的女性一样,对处理婆媳关系方面并没有做的特别好。虽然有这么多的缺点存在,但林徽因依然是一个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因为她活出了自我。由于在西方留学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因此她十分的开放,无拘无束。不用在意他人以及世俗的眼光,活出了真正的自己。

其实最重要的称她为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就是因为她洒脱自由而且奔放的性格,灵魂的优劣程度并不是由一个人的缺点所来决定的。也许她的缺点就像是星星一样,数也数不清,可是优点的光芒一出来就会让这些缺点无处遁形,这也是现如今仍现现如今仍然有许多人喜欢她的原因。

关于研究生毕业古诗句

1.关于毕业的诗词

--毕业生(诗歌)

毕业是惶恐又必须的了结

是精心打造的不眠夜

是女孩子的深情款款

是大男生的无语默默

毕业是伤情而张扬的告别

蓄谋已久的心旌摇曳

让今宵的月色格外亲切

让明朝的阳光别样热烈

毕业是一种去意回徨的境界

是行色匆匆再回眸一瞥

所有缤纷灿烂的往昔时光

都被点击成生动传神的细节

曾经有过的光荣梦想

曾经有过的深沉激越

正召唤着我们重新上课

重新去听、说、读、写

听 一条穿越千古的长河

孔夫子浩叹不舍昼夜

说 一个幽蓝迷朦的清晨

逍遥人梦见翩翩蝴蝶

读 一种美丽而孤傲的寂寞

李太白举杯邀明月

写 一次伟大悲壮的世纪跋涉

毛泽东无畏雄关漫道真如铁

毕业是一首久唱不衰的老情歌

是散场之后的余音绕耳

所有甜美或者苦涩的故事

定格为热泪盈眶的欣悦

依然真诚直率的目光

依然奔流激荡的热血

正牵引着我们再一次传唱

传唱那飘逝的风花雪月

风 是晨读的少女秀发飘飘明眸闪烁

是优雅的剪影被晨曦镶上金色的轮廓

花 是校园中五彩石铺就的小径幽幽

是等待在温馨诗句里的含情脉脉

雪 是华灯初上万千思绪纷纷扬扬

是图书馆里豁然开朗后的灵光四射

月 是郊游归来清辉斑斓里一路放歌

是师生情同窗情一如天心澄澈

毕业是各奔东西甚至天各一方的分别

毕业是执手相握心心相印的经典时刻

低眉处无奈流年似水

扬帆行有志风华如火

毕业是一切都并非结束的郑重开始

毕业是一切都没有飘散的深沉铭刻

因为校园是历久弥新的青春扉页

因为社会是背景壮阔的 人生大学

再见 一诺千金的季节

再见 一往情深的岁月

再见 我的青春故乡——我的校园

再见 我的精神家园——我的大学

2.关于毕业的诗句和歌

别丢掉(林徽因)

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 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着那真!

一样是月明,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使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问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毕业诗歌(一)(何安丹)

季节 淅淅沥沥

心 上了思念的锁

雨中的 纯白简单

那叶上 是谁的目光

跟着路 从此孤独

握你的手 风的温度 停住

记忆 迷迷朦朦

你 何处

天空 不变的誓言

永恒的画面 背叛所有空间

约定 门槛的笑脸

梦 转过头 漂流

放手 之后 收留

我的温柔 你的等候

毕业诗歌(二)

过往不曾冷漠谁

拥有幻想 但求一息尚存

待到荼蘼 在怒放时终结

想 一种极致的美

吟 一段无词的曲

聚 一时天涯海角的存在

别 一次风花雪月的离开

是谁等待过谁 谁又被谁寄托

望青春埋葬沙漠

只有思念能将它酿成你我熟知的传说

毕业诗歌(三)(巴巴珊)

往前走

那里有快乐

像痛楚一样明显

往前走

有光影笼罩云层

明亮与黑暗同行

越过青春

更珍惜拥有的世界

离别 千金不换

请保护你的眼睛

它和你的心一样

纯净透明

缓缓的

盛满分手的哽咽

我们演绎着这份离别

3.有关毕业的古诗和宋词

在下孤陋寡问,敢问在古代还没有毕业这个词吧,更别谈找有关毕bai业的古诗和宋词了吧,附上现代几阕诗词:

毕业

作者:汪国真

我们从这里起航

走向遥du远的地方

当我们走向明天

又怎能把昨日遗忘

回首zhi昨日

那郁郁葱葱的日子

有过青涩

也有过芬芳

更有的是

相遇 相识 相知

那瑰丽的宝藏

今天我们流泪了

那可不是忧伤——是歌唱

今天我们分别了

那可不是遗失—dao—是珍藏

骊歌 弘一法师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版碧连权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4.形容“毕业离别”的诗句有哪些

1、《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2、《别薛华》王勃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5、《留别王维》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6、《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向,白云天尽时。

8、《山中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9、《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看民国才女林徽因,如何成就自己建筑师梦想

一提到林徽因,人们常常想到的是她和各大才子之间的感情纠葛,在读林徽因传记的时候明白一个道理:优秀的貌美女子从来不缺乏追求者。 林徽因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其祖父林孝恂是光绪年间的进士,是清朝末年创办新学的先驱;她的父亲林长民,是日本早稻田大学的高材生,曾经出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与改革家梁启超是至交好友。 其林长民培养林徽因,也颇为用心。 在林徽因16岁的时候,林长民就利用工作之便带她去欧洲游学。 他告诉女儿:带你来欧洲,就是专门让你增长见识的,希望你能够抛开日常的繁琐,磨砺见解和能力。 正是这个契机,林徽因接触到了建筑方面的知识,并为之奋斗一生。 她随着父亲游学欧洲时,女房东就是一位建筑师。 林徽因经常跟这位建筑师一起写生,作画。 在这位女房东的影响下,林徽因明白到建筑并不是仅仅是盖房子,它是一门艺术,是“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诗”。 她萌生了想要学习建筑的想法。 我是这样理解林徽因选择美术系的,依照丰子恺对美术的形式而分类:建筑、雕刻、工艺,在立体上表现的叫做“立体美术”。 图画,在平面上表现的,叫做“平面美术”。 学建筑、学雕塑的人,必须先从学图画入手。 美术学校里的建筑科、雕塑科,第一年的课程仍是图画,以后亦常常用图画为辅助。 反之,学图画的人就不必兼学建筑。 在林徽因学习期间,她的父亲意外离世,让她备受打击,差点中断学业。 后来在梁思成父亲梁启超的鼓励和指导下,她才鼓起勇气完成学业。 这段漫长而痛苦的时期也让她对建筑学习更加忘我。 学成毕业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决定的回到祖国,想为中国的建筑史做些什么,希望自己的国家也有一种能够让建筑物数百年不朽的建筑理论,让中国的建筑文化永世永世流传下去,当时他们面临着中国建筑史资料是相当缺乏,这时梁启超的一番话打消了他们的余虑。 他告诉他们: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不要问将来成绩如何,尽自己能力去做,总会有成就,对社会也总会有贡献。 梁启超还寄给他们一本名为《营造法式》的书,它是中国宋代的建筑手册。 这更加坚定了他们回国做建筑研究的决定。 其实林徽因身体一直不大好,一直都患有肺病,加上家里大小事务要操持,生了孩子后身体就更羸弱了,但她都没有放弃对建筑学的追求。 即使有些遗址在荒芜岨崎盘旋山路上,都是亲力亲为,到了后期实在病情加重,无法出行,就做梁思成的后方,协助他搜集资料,绘图摄影。 他们考察的地方也多是穷乡僻壤,吃的食物粗糙单一,有时候只能吃罐头,住地方条件也很差,床铺上都是跳蚤,总是被咬的满身包,有时候还要在野外露营。 有些古建筑年久失修,看上去很好,但是一脚踏上去就可能腐朽断裂,有些道路崎岖不平,一边是绝壁,一边是悬崖,踏错一步就有生命危险。 粗糙的食物和艰辛的路途都在损伤林徽因的健康,但是她从来都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好在,林徽因和同事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他们有了很多古建筑发现,像蓟县的独乐寺、应县木塔,最激动人心的是,他们发现了——佛光寺。 这座年久失修的寺庙到处都是蝙蝠和臭虫,林徽因他们就在蝙蝠的撞击、臭虫的侵扰中整整工作了一周。 他们爬上脚手架,拂开灰尘,终于确认这座建筑是唐宣中时期所建,已经有千年历史,更重要的是,这是他们在历年考察中找到的唯一一座唐代木结构建筑!在此之前,日本建筑学界曾断言:中国已经不存在唐代的木结构建筑,要看只能去日本奈良。 现在,这个传闻被打破了,林徽因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发现了我们自己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因为身体的原因,林徽因不方便再参与实地考察,但是她也没有因此停下对建筑的研究。 她开始在病榻上,为梁思成做一些辅助工作。 在梁思成的扛鼎之作《中国建筑史》中,辽代和宋代的部分,就是由林徽因参与撰写的。 整本书,都是经过林徽因的校对,补充才得以成稿,而里面最有文采的部分,几乎都出于林徽因的润色。 在林徽因的年代,女子虽然也开始参与工作,参与文化社交,但是人们还是会有意无意用“郎才女貌”来做性别评判。 林徽因对自己的事业始终有着一份自豪,所以她十分不喜欢这种郎才女貌的。 虽然从当时的情形来看,林徽因都做的是建筑的边缘和幕后工作,但她从来不为之烦恼,而是乐在其中。 1928年,夫妻二人从美国学成归来,梁思成进入东北大学任教,在此开创了一个新学科,新学科的筹备很忙碌。 林徽因便从福建老家赶到东北来帮梁思成分担事情。 梁思成讲建筑,林徽因担任的则是英语专业课和美术装饰史课的教授。 对自己有要求的女性,在生活中也会有映射,这也许就是生活的态度,那时林徽因刚从福建搬来,看到梁思成忙于工作,而家里乱糟糟的时候,把家里里外翻新了一番,台灯换上了好看的灯罩,茶几也摆上了挺秀的绿植。 她还生起炉子,安上烟囱,夜里备课也不再冻手冻 随着战乱结束,新中国,林徽因也渐渐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不再只是“梁思成太太”,而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站到了人们的面前。 1949年3月,她被聘请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接着又参与到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中来。 国徽的设计由林徽因所在清华小组和中央美院小组承办,为了拿出理想方案,林徽因查阅大量古代典籍和外国资料,最后借鉴汉代镜子的形式,用来强调“中国特征”和“庄严富丽”,又把齿轮和稻穗元素加入进去,象征着工农联盟的国体。 几易其稿后,最终被采纳。 在林徽因生命的最后几年,她一直都在工作,把全部的热情都投注在了建筑事业上。 林徽因一生都在追求建筑事业,不忘初心,任何艰难困难都没有阻挡住她的脚步。 她放弃国外稳定的生活,餐风露宿地研究中国古建筑,战争没有让她停下,病痛也没有打倒她,她从热爱建筑的小姑娘摸爬滚打,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 生命是一段精彩旅程,要活的有自己的样子,而不是别人的影子。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0634.html
波音再陷安全危机 新航客机事故已致1死多伤 对手空客拿下沙特
国家发改委 家电等商品消费 扩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