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精神科爆满 爱 是压垮他们最后一根稻草 这种有毒的

经历

什么这一代孩子物质条件最无忧,却心理问题频发?为什么父母付出那么多,孩子却逆反、摆烂、焦虑、不领情?

原因是无数父母误会了教育的本质,正以最真的爱,行最深的害。

假期还没开始,“育儿经纪人”就开始忙活了。

给孩子排暑假的培训班课表,安排假期夏令营,亲子旅行,回乡见长辈……甚至细致到假期每天的安排,上课、作业、运动、看书、事无巨细。

但一目了然的计划表,却没有养出循规蹈矩的自律娃,更多的是拖拉、磨蹭、逆反、甚至躺平、摆烂的气人鬼。

父母唠叨、生气、焦虑,不停地数落孩子的不是。孩子郁闷、烦躁、压抑、甚至自暴自弃。

最后,焦虑的父母,抑郁的孩子,爆满的精神科,魔幻的现实总让人叹息。

到底这一代是哪里出了问题?

被“无微不至”剥夺的掌控感

这一代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快乐? 答案可能跟“掌控感缺失”有关。

无可否认,这一代孩子享有着最优渥的物质条件,吃穿不愁,出行无忧,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除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别无压力。

塞利格曼

但这一代孩子又是最不自由的一代。从小到大,大到择校选兴趣班,小到穿衣交友,都被父母紧盯在眼里,管控在手心。孩子如同提线的木偶,只能按班就部的在他们规划好的蓝图里前行。

“直升机式”的父母,监管着他们的一言一行,“推土机式”的父母,帮他们清扫了成长中的一切障碍。

价值感 看起来是“最无压力的一代”,最后也养成了“最脆弱的一代”。

樊登在解读《掌控习惯》一书时曾说过:

“当把孩子控制过紧时,我们不自觉地沦为解决问题的标准机器,也夺走了本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变得坚强自信、勇敢成长的机会。”

孩子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掌控感。指个体相信自己能够决定自己内在的状态和外在的行为,能够影响周围环境,以及实现预期结果的信念。

掌控感是一种通过“经历”而内化的体验。 这当中的每一步,家长都不能代步,只能孩子亲自去经历。

要使你的孩子经历掌控感,必须先让他经历失败、心情抑郁,自己不断尝试,直到成功为止。

刻意缓和恶劣心情,会使孩子更难体会满意的感觉;吓阻失败的感受,会使孩子更难得到掌控的感受;减少必要的悲哀及焦虑,会使孩子处于罹患抑郁的风险中;鼓励廉价的成功,会造就出来以失败为昂贵代价的下一代。

掌控感 为人父母,我们经常犯的大忌,是只单纯关注孩子的需求,却忽略了培养孩子掌控感、坚持、克服挫折以及应对挑战的能力,低成就感所带来的后果,使得孩子更容易自我否定。

孩子不需要父母刻意营造出来的“温室”。经历风雨后向阳而生的姿态,才是最具抵抗力的乐观。

最脆弱的一代:越控制,越失控

但这一代孩子的掌控感却是缺失的。

因为成长过程中,被过度养育的他们,也被一步步剥夺了获取掌控感的机会。

一个小婴儿,努力学习抬头、翻身、抬头、坐起、直立、行走…… 在一步步的挑战中,慢慢赢得对自己身体的掌控感。

当他们可以强有力地控制身体后,就会开启四处奔跑、攀爬、捣乱的探索世界模式,以期赢得对世界的掌控感。

打着“为你好”的旗帜,家长夺取了前进的方向盘,占据了指挥之位。

“你还不会自己穿,妈妈帮你。”

“每次都弄得到处都是,来,妈妈喂。”

“小心打撒了,牛奶等妈妈来倒。”

孩子说不冷,父母说冷,非要他加衣服;

孩子不喜欢吃豌豆时,父母说有营养,非让他吃;

孩子画画,父母认为不像,非让他擦掉重画;

孩子喜欢足球,父母认为耽误学习,非让他把时间用在奥数;

孩子想要选择某专业,父母认为没前途,非让他选择另一个专业;

孩子喜欢上某个姑娘,父母认为不合适,非让他娶门当户对那一个……

父母细心操持着孩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看似无微不至,实则就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让孩子失去了探索世界的激情。

对生活失去了掌控权的孩子, 也迷失了自我。 他不知道“我是谁”,只知道父母想要“我做谁”。

一书中描述的美国精英教育系统培养出来的人才——

老师就曾经炮轰当下教育的弊病,培养出越来越多“空心病”的孩子。

“不知道我是谁,我不知道我到哪儿去了,我的自我在哪里,我觉得我从来没有来过这个世界,好像是为别人在活着,我不知道自己是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掌控感是驱使个体内驱力前进的船桨。

家长过多的干涉和规划,不仅破坏了孩子的掌控感,也影响了孩子自驱力的培养。

找不到船桨的孩子,仅仅靠着父母使劲地吹风鼓气,人生这艘船很难开得远,开得稳。

“父母的控制欲,是孩子最大的灾难。过度的控制欲,要么让孩子成了没有灵魂的躯壳,要么让孩子成为叛逆的对抗者。

或许大家都会发现,现在的孩子青春期来得越发猛烈。

沉迷游戏、顶撞师长、离家出走,甚至动不动以死要挟,以此来反抗父母的管制,宣示独立。

曾经有这样一份调查显示,约70%的孩子在青春叛逆期会和父母唱反调,75%的家长认为顶嘴是孩子成长中最令人讨厌的事情。

一书中,心理学家阿德勒写道: 许多青春期的逆反行为,都出自对展现独立性、追求与成人平等。

每一个叛逆行为的背后,都是孩子用对抗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每一句顶嘴唱反调的台词,都是在呐喊“我的人生我做主”。

著名教育专家杰弗里・伯恩斯坦警醒每一位父母:父母如果执着于与叛逆孩子进行权力争夺战,最后只会落得个两败俱伤的境地。相反,当父母学会避免与叛逆孩子一争输赢时,孩子的叛逆行为就会越来越少。

当你把人生的方向盘,交回给孩子,孩子才能将精力放回“正轨”,平稳驾驶。

正向循环:

掌控感→价值感→自我认同感

美国的心理学家曾在养老院选择了两组老人,做了一个“掌控权”实验——

第一组老人拥有权利,可以自主安排摆放在自己房间的绿植、床品、装饰物;

第二组老人则是由养老院替他们做好搭配,他们只是顺从地遵循决定。

第一组老人得到的都是“限制性选项”:例如,想看电影,只能在周四或周五。

第二组老人得到的都是“无限制选项”:例如,可以任意选择观看电影的时间。

四个月后,再次回到养老院,研究结果发现:第一组“有选择,但受限制”的老人,远比第二组“无选择,受限制”更快乐,个人价值感更强,而且去世的人数,也比第二组的少。

这个实验说明,想要让一个人乐观,快乐,有能力自己生活,那就要给他足够的掌控感。

这也印证了心理学家的观点: 掌控感会带来价值感,价值感又会激发自我认同感。

自我认同感又会让人在遇到困难时,发自内心地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继而强化内心对自我生活的掌控感。

这就是正向能量带来的正向循环。

在心理学上,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还有个学术名词

社会学习理论的奠基人艾尔伯特·班杜拉( Albert Bandura)发现:决定一个人做出某个行为的不只是结果期待(即:该行为导致的结果足够美好),还需要效能期待(即: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完成该行为)。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积极乐观,面对压力,会选择主动应对,相信自己的能力,面对选择,会主动出击,走出“舒适区”。

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容易悲观和自我否定,习惯按班就部,害怕挑战,面对困难,习惯逃避,寄希望于别人来解决问题。因为他们在观念中坚信自己没能力改变自己所处的困境。

而这种自我效能感的养成,可以通过积累成功经验、接受挑战、寻求积极反馈等方式来提高。

放权,让孩子为自己做主

那么,如何张弛有度地放权,让孩子掌权为自己做主中,培养高自我效能感呢?

斯坦福大学前新生教务主任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Julie Lythcott-Haims)在TED的演讲中说: 如果孩子们不洗碗,那就意味着有人在替他们洗碗。如此一来,他们被免除了必要的工作,以及工作背后的责任。

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小事,最容易快速简单地得到掌控感。

收拾自己的书桌、选择自己的衣服、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表,看似简单,却能让人感受到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当面对问题时,就更具备主观能动性,不抱怨不推卸责任,集中注意力去解决问题。从而建立起高自我效能感。

“自主权是掌控感的基础,只有做自己选择的事情,然后解决掉,孩子才会觉得我可以完整地掌控这个事情。”

亲子关系最容易陷进的误区就是“权利博弈”。

父母希望为孩子铺设一条康庄大道,所以强势安排孩子的一切,孩子感觉权利被剥夺,继而用逆反来宣示主权。最终的结果,常常是两败俱伤。

尤其在学习这件事上,要想孩子拥有内在驱动力,就需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感,给予自主权。

“朋友小学时,被父母逼迫去学钢琴,希望将来能够考级加分。当时搞得全家鸡飞狗跳,最终一年就放弃了。结果到了高中时,他为了缓解学习的压力,竟然主动重新练起钢琴,并且把这个当成了放松和放空的过程,连游戏也顾不上玩了。”

正如制定假期计划,邀请孩子共同制定,远比父母一意孤行,更容易落实到位。

马丁·塞利格曼在《教出乐观的孩子》书中强调:人的悲观性格形成,基因只占了小头部分,更大的原因是后天“习得性无助”造成的。

当问题出现,孩子如何评判自我,看待事件,处理问题,是形成孩子“解释风格”的关键。

及时指导孩子通过积极的归因反馈,学会质疑,抵制负能量,不盲目接受对自我的低级评价,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客观事实和解决问题上。 就更能够让孩子用行动赶跑了负面的自我认知,产生正面的乐观抗体。

如考试成绩出来了,考好了可以积极肯定孩子近期的努力学习,用心备考,考砸了可以引导孩子从中进行有效反思,寻找改进办法,并且肯定孩子勇于面对失败的品质。

让孩子相信,无论成败,我都有所收获,能够掌控。

为人父母,最重要的不是付出,而是让路。 给孩子让出成长的道路,他们才能找到成人的路径。

正如胡适写给儿子的信中所说——

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

我只是碰巧成为了你的父亲,

你只是碰巧成为了我的女儿和儿子,

我并不是你的前传,你也不是我的续篇。

你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不同的灵魂;

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

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

名师在线课程点击左下阅读原文

效能感

什么叫压垮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是指人在长久的紧张的压力之下,濒临崩溃的边缘,这个时候只需要一件很小的事,就可以让人彻底崩溃,往往这最后的一件很小的事情,就是最后一根稻草。

每个人在生活当中会遇到各种不开心,不顺心的事,各种压力也会随之而来,有工作上的,生活上的,家庭上的,情感上的,很多人都被这些压力压着喘不过气,其实这些很多的压力都是靠自己调解的,如果不及时调整,或者是没有很好地调整过来,很容易会在最后一个小事上爆发。

所以人一定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事情都闷在心里,要勇敢的去面对,及时地与人沟通。

压垮一个人的最后一根稻草,永远是自己心中的那个心魔!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二期# 俗话说得好,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只要自己不承认失败不认输,天底下就没有能打败你的人。 内心强大的人,永远是法力最高强的英雄与超人! 我想这一点每个人都深有体会,因为经历过生活洗礼和岁月煎熬的朋友,都明白其中的道理。 有的人总感叹老天的不公, 社会 的不平,可细想一下你就会明白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有的时候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残酷唏嘘不已,反过来却忽略了自己生存的世界。 看过动物世界的朋友,对于肉食动物的凶残气愤不已;而对于食草动物的境遇却表现出无比的担心! 但是我们对于食草动物等弱势群体的担心,在现在看来完全是杞人忧天!因为它们具备了我们人类所没有的强项,那就是内心的强大,其表现就是对任何事物都能表现出无畏无惧的气势来。 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尤其是看过动物世界或者《狼图腾》的朋友们,应该不会忘记这样的画面:一群黄羊被狼群追赶,它们发了疯似的在草原上狂奔。 但是一旦有黄羊被狼群抓住之后,其余的黄羊仿佛就像换了一个场景一样。 它们仿佛忘记了身边的危险,就像一个悠然自得的闲人一样,一边低下头若无其事的吃着脚下的小草,一边欣赏着同类被屠杀的场景。 这种现象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一种冷漠的表现。 的确,这是一种冷漠无情,这是一种麻木不仁。 但是这个问题假如我们换一种环境来看,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也许会得到一个相反的答案! 假设场景换成现实生活中一个普通的场面,那么黄羊这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气势;“心中有丘壑,眉间显山河”的心胸是否值得我们重新思考一下呢! 在此我想到了一个年迈的老船工,他是沈从文老师所著的小说《边城》里刻画的一个小人物。 他是忠厚老实的一个好人,和孙女翠翠相依为命。 本来他年以古稀的年纪,身体非常的硬朗,可是就因为心中那份放不下的心病要了自己的命。 看过这部小说的朋友都知道,顺顺家的兄弟两个同时爱上了老船工的孙女翠翠,可是翠翠更加中意于老二傩送。 于是老大天保在试探过兄弟傩送的意思之后选择了放手,之后选择了外出跑生意!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这个事情后的第二天,天保出了意外溺水而亡。 虽然这次意外责任不在老船工,天保的家人也没有责怪他的意思。 可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怎么也放不下这个包袱,越想越自责。 终于在一个雷电交加的风雨夜,自己的生命走到了终点!在我看来老船工的死,原因就是他心中的那份愧疚,他始终以为天保的死是他的责任。 在这里就看出了老船工一个致命的弱点,也是很多朋友都会犯的一个错误。 尤其是善良老实的朋友,在很多时候都会有意无意的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自己的内心承担起考验和煎熬。 此时的你如果内心不够强大,很容易被它压垮。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向黄羊学习,对于生活中的事情,无论大小与好坏,既然发生了就让它过去吧!好事的话高兴一阵就放下;坏事的话你后悔自责也没用,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要勇于面对。 就像一位哲人说得那样:人这一辈子就两件大事,那就是生与死!生我们都经历过了,死又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事,所以这也是躲不过的事,怕也没用。 除了这两件事,其余的事情都不值得一提。 我们不应该在某一件事上耿耿于怀,应该及时放下才是最好的选择。 就像黄羊,它的心里已经对生死看得很淡很轻了,因此它能悠然自得的低头吃草。 我们也应该放弃自己心中的杂念,开始自己每一天的新生活!就像老船工总是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于是自己心中那根可怕的稻草也越来越重,最后不堪重负把自己压垮。 我认为应该让自己放下心中的杂念,去除自己心中的那份心魔,让自己轻装上阵才能取得人生的成功!

哪些事是压死你们爱情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实这种事情是非常尴尬的,每个人也只要经历过爱情,都会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在很多的时候我们也往往不会去想这样的事情。 其实压垮爱情最后的一根稻草也是我们内心都有的想法,毕竟只有一个人想的话,那肯定是没有办法达成这样的协议的,两个人只有心里面都有这样的默契,才会真真正正的都涉及对方,这真的是一种非常不好的行为。

毕竟两个人已经在一起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但是到了最后却因为一点小事情而分手。 当然有一些情侣是已经蓄谋已久的,两个人想要分手很久了,因为没有理由离开对方,所以在寻找到一个契机的时候就会马上离开对方。

当时我看过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一个女孩儿和一个男孩儿两个人打赌说在掰手腕的时候只要女孩儿呗,赢了男孩儿那么就可以跟男孩儿分手,这是两个人当初约定好的最美好的事情,但是到了后来,来真正离开的时候,男孩儿跟女孩儿掰手腕,当然女孩儿是掰不过男孩儿的,但是在这个时候女孩儿用了两只手。 男孩儿终于明白了什么,然后完全放手了,因为他知道在这种时候在爱情的面前其实现实是真的一文不值,所以他也完全放弃了想要拥有这段爱情的想法。

这对两个人来说其实都是比较好的,毕竟当舍弃一个人的时候你就应该明白他已经完全不爱你了,你也不应该再去打扰他的生活,就对两个人双方来说都是比较好的吧,但是如果两个人有复合的希望,那么请珍惜对方,毕竟这是一个让对方和你都拥有美好结果的机会。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0778.html
学习进行时丨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
邓超孙俪带儿女在巴黎吃火锅 为防小偷背包前挂 穿厚外套很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