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移动影像成手机厂商比拼焦点 vivo等大力投入 华为

【CNMO科技消息】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大品牌纷纷寻求新的突破点以吸引消费者。近期,华为、vivo、OPPO和小米等知名手机制造商推出的新款手机,均将重点放在了AI算力和操作系统的升级上,旨在提升AI移动影像性能。媒体分析称,这一趋势表明,移动影像技术已成为手机厂商竞争的新焦点。

CNMO观察到,在这场技术竞赛中,企业们不仅在硬件上进行创新,更通过自主研发或与专业影像品牌合作,深入探索软件和算法的融合。5月21日,vivo举办的影像技术沟通会上,vivo副总裁于猛强调,整合全自研能力的系统级AI影像技术将是未来AI手机竞争的核心。他认为,AI影像技术的发展不仅依赖于硬件的进步,还需要软件和算法的深度融合。为此,vivo宣布与蔡司签订全新联合研发扩展协议,双方将在传统移动影像领域持续共研,并在计算光学、未来影像等方向探索更多可能。

vivo AI影像

小米手机则选择了与徕卡紧密合作,共同推出了两种徕卡色彩和AI影像技术,以此提升用户的摄影体验。而华为,在与徕卡完成合作后,也自研出了新影像品牌XMAGE,显示出其在移动影像技术上的决心和实力。

CNMO认为,在社交媒体和内容创作的时代,具备强大影像功能的手机,更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除了硬件上的合作与创新,软件算法的优化也是提升移动影像技术的关键。通过AI算力的加强,手机能够更智能地识别场景和处理图像,从而在各种光线和环境下都能提供最佳的拍摄效果。这种软硬件结合的发展模式,正推动着移动影像技术的快速进步。


2023年国产手机前十名是什么?

2023年国产手机前十名有:华为Mate50、荣耀80Pro、OPPOReno9Pro+、vivoS16、RedmiK60、vivoiQOONeo7竞速版、RedmiK60Pro、vivoS16Pro、vivoiQOO11Pro、一加11。

1、华为Mate50

首款搭载超光变XMAGE影像的华为手机,开启移动影像新体验。5000万像素超光变摄像头,根据场景智能选择光圈大小。

2、荣耀80Pro

拍人像特写时,AI智慧推荐“人像录像”。凭借Al技术精准识别人像,大光圈打造艺术虚化效果,Vlog氛围感信手拈来,更显主角风采。

3、OPPOReno9Pro+

双芯人像摄影系统,拍人自然有质感,自研马里亚纳回MariSiliconX影像芯片带来基础画质的大幅提升,细节更清晰、色彩更真实。

全新玉质玻璃工艺,还原玉石色泽纹路与莹润通透,加以光致变色,光照前后两种色韵。古典审美与先进科技的碰撞,延伸至S16的每一寸。

5、RedmiK60

骁龙8+,采用先进台积电4nm工艺,算力卓越,能耗比优秀。全面均衡的旗舰芯,为日常创作、游戏激战力挺到底。

6、vivoiQOONeo7竞速版

性能、续航、影像的全场景战力支持。采用台积电4nm制程工艺,即使大型游戏,性能释放也很稳定。1+3+4八核架构,超大核主频高达3.2GHz,更精确的调度层次,让CPU更能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高性能需求,同时提供更长续航体验。

7、RedmiK60Pro

第二代骁龙8,自研狂暴引擎性能澎湃释放更有2K高光屏索尼IMX800大底相机同档罕有的30W无线秒充全副武装,全面进化硬核真旗舰,狂暴开年。

8、vivoS16Pro

索尼定制IMX766V超感光镜头,更出众的进光量,微光拍摄也细节丰富。旗舰级蜂鸟超级防抖加持,辅以运动检测算法,大幅度运动也能精准抓拍,手机摄影开启更多可能性。

9、vivoiQOO11Pro

采用双电芯、超“车规级”10C超薄极片电池、三路电荷泵充电方案,10分钟满血4,充得快,更用得久。搭配氮化镓迷你充电器、1.5米加长充电线,关键时刻强悍充电。

10、一加11

这款旗舰,性能超标了。第二代骁龙回8移动平台1,高达16GBLPDDR5X超大内存,至高512GBUFS4.0超级闪存。高能流畅,直接拉满。无论你做什么,有一加11这一部就够了。

国产手机造芯潮爆发!vivo入局 推出首款自研芯片v1 |聚焦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黄心怡)讯 ,今日(9月6日),vivo宣布推出首款自研影像芯片V1,将搭载在旗舰手机X70系列之上。

vivo影像算法总监杜元甲在发布会上介绍, 此次专业影像芯片V1的研发,历时2年,投入超过300人研发团队,并与手机SOC厂商展开了深度合作 。作为一款全定制的特殊规格集成电路芯片,V1可以搭配不同主芯片和显示屏,与主芯片进行数据交互,起到扩充ISP高速成像算力,释放主芯片ISP负载的作用。

当前,手机厂商自研芯片俨然成为大势所趋。苹果、三星等国际厂商一直使用自研的ISP芯片。国内厂商除了vivo外,小米也在今年推出了自研的ISP芯片。OPPO的造芯也在推进中。据此前媒体报道,其首款产品也将是ISP芯片,预计在明年上市的Find X4系列手机上首发。

多位芯片从业人士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随着5G视频时代的到来,影像技术成为了手机公司的创新点。而 ISP芯片的价值在于增强图像质量,改善画质。手机厂商选择自研ISP,不仅提高图像处理能力,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还能在用户的影像体验上实现差异化优势 。与此同时,ISP的解决方案比较成熟,也适合作为手机厂商入局芯片赛道的起步。”

ISP成手机厂商造芯切入点

ISP,即Image Signal Processor,中文翻译为图像信号处理,是手机芯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来对前端图像传感器输出信号处理的单元。

近年来国产手机品牌均非常注重用户在摄像拍照方面的体验,特别是vivo、OPPO等品牌在拍照摄像上不断发力,而ISP芯片对于图像质量的改善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据了解,此次vivo发布的V1芯片能够辅助并强化主芯片在复杂光线、暗光场景、极限夜景下的影像效果。比如,在夜景拍摄下,降低噪点,呈现清晰夜景。

一位芯片分析师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ISP属于图像处理芯片。 虽然手机主芯片都自带ISP,但随着外围一些器件的功能越来越定制化,主芯片的标准化ISP远远满足不了需求,这是手机厂商纷纷开始自研的原因之一 ,目的是构建差异化优势。”

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表示, vivo会将资源重点放在聚焦算法、IP转化和芯片架构设计,而芯片流片等生产制造环节,都交给合作伙伴完成 。

对此,有资深芯片从业者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 ISP的比拼关键不在于芯片本身,而在于图像算法 。手机厂商通过自研ISP,可以在算法上实现定制化,从而提高图像处理能力,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在自研ISP芯片之前,vivo在定制化芯片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vivo X1、X Play中,vivo将定制Hi-Fi芯片放入手机,提升手机行业的音频体验。2017年,vivo将定制的DSP图像芯片放入到X9 Plus中,提升手机的影像HDR表现。此外,vivo还在核心处理器方面与三星进行联合研发,推出了Exynos 980/1080的芯片。

如今,自主定制化芯片,成为了vivo的最终解决办法。一位芯片行业投资人顾博(化名)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 自研芯片意味着拥有更大的自主性,能够添加自己的算法,而不是跟随芯片大厂的迭代周期,有利于掌握上游技术 。”

除了改善影像质量,相比CPU、DSP这类通用芯片,专业定制芯片在处理特定任务时,拥有低功耗的特性。

杜元甲指出,面对大量复杂运算,V1在能效比上相比DSP和CPU有指数级提升。

例如,在主芯片ISP的基础上,叠加专业影像芯片V1内计算成像算法,在高速处理同等计算量任务时,相比软件实现的方式,V1的专用算法使硬件电路功耗降低50%。

造芯,路漫漫其修远兮

目前,包括vivo在内的国产手机厂商正加大芯片研发的投入。据媒体爆料,vivo已经在上海建立了芯片研发中心,并在招聘网站上发布了多个芯片的招聘职位,涉及芯片规划、芯片设计、芯片验证、ISP算法等。其中,ISP方向芯片总监开出了高达144W-180W的年薪。

而OPPO的芯片研发团队据传已有约2千人,员工部分来自华为海思、紫光展锐和联发科。除了ISP 芯片外,该团队也正在研发手机 SoC芯片。

相比ISP芯片, 手机SoC 芯片的研发难度更大。小米曾在2014年成立松果电子团队,专注于手机 SoC 芯片的研发。但只推出了一代芯片澎湃S1,就没了下文。

2020年8月,雷军在微博表示:“2014年开始做澎湃芯片,2017年发布了第一代,后来的确遇到了巨大困难。但这个计划还在继续。等有了新的进展,再告诉大家。”之后,2021年3月,小米宣布推出自研的ISP芯片澎湃C1。

在手机领域,自研芯片对于提升产品性能、构建差异化优势无疑有着巨大的价值。尤其是手机产品面临同质化竞争的当下,造芯或许能帮助手机厂商掌握更多的自主权,提升市场竞争力。

但造芯,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看来,大多数国产手机厂商在“造芯”路上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在手机SoC芯片方面,只有华为海思取得了成功。路漫漫其修远兮,也期待未来国产手机厂商能够取得更大的突破。

vivo和华为中门对狙,谁是移动影像的未来?

移动影像的未来究竟在哪里?这是一个永远没有定论的问题,不同的厂商往往会给出不同的解答。 以华为、三星为首的品牌会认为画质是影像的关键,它们构筑了一套以大尺寸感光元件为核心的摄像头模组,力求将最极致的画质表现传递给用户。 但也有一些厂商,尝试在画质以外,寻求手机影像能力的突破——当前行业热门的vivo X50 Pro,就以微云台为创新,希望能让更多的普通用户在全场景,拍出质量出色、稳定清晰的照片。 画质向左,若你拥有一定的摄影基础,那么它就能带来媲美专业相机的成像表现;而在另一边,“易拍”却又是普通用户的福祉,为无基础的每个人带去了拍出好照片的可能——一张具备故事性的回忆跃然于屏幕,它的意义往往超越了时间、空间的界限。 或许你不明白如何用分辨率、曝光、对焦、ISO等特定的参数去构成的精确图画,但其中传递的感动却是相通的。 让每个普通人,都能以最自然的方法,保留下有关生活的记忆与感动,这是vivo X50 Pro希望达成的使命。 而vivo,的确做到了。 拍照是玩弄“光”的艺术,移动摄影的本质和传统摄影的本质并没有区别,只不过过去我们使用更笨重的相机,而现在,为了更便捷的移动需求,我们更乐于将这一功能赋予智能手机——易于携带,便于使用,移动影像在近几年大有赶超相机之势,手机已经成为了普通人最爱用的“相机”。 让普通用户爱用,智能手机可不能只有“画质”这一项追求。 事实上,人们之所以爱用手机拍照,在画质之外,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的成像简便,几乎无需学习成本,任何人只要会按下快门就能成像。 以这个角度来看,vivo X50 Pro绝对是当前最“聪明”的影像旗舰,因为它是目前唯一在画质之外,着重强调“易拍”的产品。 当然,要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它的背后是vivo长久以来对于影像技术的研发、创新和积累。 在按下快门的一瞬间,就让用户得到一张画质出彩的照片,需要产品拥有极稳定的对焦、自动曝光、白平衡以及色彩表现。 在这一方面,vivo一向是个中好手,从vivo Xshot开始,vivo就已经着力积累自动模式算法,而vivo X50 Pro就像是集大成者,在这几点上都做到了业界领先,几乎在全场景下,都能让用户以最“傻瓜”的操作,拍出最好质量的成片。 首先是对焦,vivo X50 Pro几乎拥有当前最顶尖的对焦表现,这体现在两个方面——对焦速度和对焦精度。 和所有主流影像旗舰一样,vivo X50 Pro的对焦马达已经经过了全面的调优,即便是在弱光环境下,对焦也能做到不偏执不拖沓,拉风箱的情况极少出现。 在拥有极高的对焦速度的前提下,vivo X50 Pro聪明的对焦逻辑极好的增强了整体的对焦体验,事实上这远比对焦速度的提升更重要。 结合中央偏重测光,vivo X50 Pro在相机开启的瞬间就会存在一定的对焦预判,它会在画面中心优先寻找对焦物体,但这样的过程并不会持续太久,一旦手机发现拍摄物体在画面边缘或是有所移动,那么手机本身会迅速的寻找到它并进行合焦。 关于对焦性能,vivo X50 Pro还继承了一系列的系列优势。 比如,它具备了一套智能的运动追焦逻辑,当画面检测到人像拍摄时,手机会有限从人眼、人脸到人体进行焦点的检测,并且,手机会默认追焦画面中占比最大的任务,以确保视频和静态拍摄中,主摄人物不失焦。 其次,vivo X50 Pro的测光和白平衡准确度令人惊讶,基于中央平均测光,可用度极高自动测光会尽力平衡画面的观感,哪怕是在明暗对比强烈的场景,它都能提供稳定的测光表现。 而由于引入了独立的白平衡传感器,相较于主流产品,vivo X50 Pro的白平衡稳定性也做到了业界领先,这也带来了统一的色彩观感。 在日常拍摄中,这是极为重要的,毕竟稳定的发色和白平衡、加上稳定的曝光,意味着用户能够轻而易举的对成片质量有准确的预估,这也能进一步帮助普通用户提高成片率。 聪明的对焦、测光和发色表现能够大大提升日常拍摄的成片率,但要在这两点上做到省心、好用,并不容易。 举个对比的案例,作为同样顶级的影像旗舰,华为P40 Pro是公认的“画质第一”,但显然在对焦和测光表现上,华为P40 Pro要略逊一筹。 华为P40 Pro的画质表现源于1/1.28英寸的超大传感器,在日常拍摄中,更大尺寸的传感器能够带来更好的细节表现,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它也会带来一些难以避免的烦恼,比如刚刚说到的对焦就是大问题。 使用华为P40 Pro的朋友一定会发现, P40 Pro的主摄的最近对焦距离相比普通产品更远,这是由于大尺寸传感器和镜头的特性所决定的,在日产拍摄中,若是进行极限微距的拍摄,华为往往只能使用数字变焦,站远了拍。 另外,大尺寸传感器配合大光圈镜头所形成的浅景深时长会让手机找不到近物拍摄的焦点,拉风箱的问题时有发生。 vivo X50 Pro就不存在这样的尴尬。 在近物拍摄上,vivo准备了两套不同方案,首先它同样借助了超广角摄像头的结构优势,2.5cm的最近对焦距离已经能够帮助用户在极限距离下实现对焦,拍下清晰的物体。 而若你有一定的拍照经验,那么大可像我一样,开启50mm的人像镜头(华为P40 Pro就缺乏了这颗50mm的人像镜头),在远距离进行放大的细节捕捉,这样所拍摄的照片不止画质更好,也更接近于人眼的透视效果。 大尺寸传感器所带来的的烦恼还不止这些,显然是出于轻薄的考量,华为P40 Pro对镜头结构进行了“瘦身”,这确保了它能够将整体的厚度压缩进10mm。 不过,由于镜头缺乏传统镜头结构中的锥形凸镜,因此在近物拍摄时,华为P40 Pro会出现难以避免的慧差现象.可以看到,在手机最长拍摄的10cm距离内,华为P40 Pro只能确保中心对焦画面的锐度,而焦点之外并不能形成清晰自然的虚化效果,而是结成了拖着犹如彗星形的光斑色散,这种情况在成像上就叫做慧差。 事实上,慧差问题并不只在华为P40 Pro上出现,诸如三星Galaxy S20 Ultra、小米10系列,采用超大传感器的产品皆存有相同的问题,目前,几乎没有一家厂商能够在纤薄的机身内,解决这一问题。 回头来看,vivo X50 Pro并没有这样的尴尬,得益于全新定制的索尼IMX598感光元件,它在画质和体积上找到了全新的平衡。 1/2英寸的感光面积虽然看起来与过去主流旗舰采用的IMX586相同,但本质却大不相同。 IMX598主要改进了上层拜耳滤光片结构, RGB三色通道的感光度分别提升了12%、10%和12%,整体感光度提升也达到了10%,而更高的感光度不仅会带来更出色的弱光拍摄能力,同时在光照日常的环境中,也能带来更细腻、解析力更高并且更“干净”的成片,vivo X50 Pro的成片的确也具备了这些优势。 聪明迅速的自动对焦、稳定漂亮的色彩取向、清晰干净的细节呈现,这就是按下快门后,vivo X50立刻就能为用户实现的成片效果,它的“易拍”背后,是无数尖端硬件的性能支撑,也是vivo广大影像工程师数万小时的调优积累,最终只为了让用户能在瞬间收获影像的感动。 在白天,vivo X50能让普通人轻松拍到好照片,到了夜晚,它的表现也不会有任何的下降。 事实上,当黑夜降临,vivo X50 Pro才开始展露自己的最佳状态——基于创新的微云台,它几乎能一骑绝尘地甩开所有对手,在提供优异画质的同时,为用户带来最易用的使用体验。 就像前文所说的那样,和传统相机一样,数字成像也是光的艺术,画面通过光线进入镜头,捕捉到的信息传递到镜头背后的感光元件上,在用户按下快门后,上千万个感光二极管会将它们准确的转化成数字信号。 随后,相机内的数字信号处理单元会将这些数字信息经过特定的模式组合,最终输出成一张与现实环境相同的照片。 而夜景和弱光拍摄时,由于光照环境的下降,要捕捉到清晰的画面就变得异常困难。 因此,要在这样的场景得到更清晰明亮的画面,长曝光必不可少。 但很显然,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关键的因素——安全快门时间。 大多数情况下,弱光环境的画面模糊、抖动,往往都来源过慢的快门速度,用在此时若想要提高拍摄的成功率,则需要手机具备相应的防抖机制。 当前诸如华为P40 Pro这样的顶尖设备,会提供光学防抖和电子防抖机制来提高安全快门的时间,以确保用户在弱光下,能够以手持的状态稳定出片。 前者通过陀螺仪、马达等手段,以反向抖动的方式移动镜头模组,维持稳定;而后者则通过运算、多帧合成、后期锐化等软件手段,以消除画面的模糊。 事实上,借助光学防抖和电子防抖的结合,让大多数产品获得了基本的夜景拍摄能力,同时也让厂商衍生得到了“超级夜景”的功能,华为就是其中的拥趸——依靠强大的算力,超过百次的弱光采样,既确保了安全快门,同时也能压制出更漂亮的弱光照片。 而vivo X50 Pro则是这些技术的集大成者,从硬件来看,微云台完全算作是光学防抖技术的演进版,从各个方面来说,它都要比光学防抖更具威力。 由于vivo X50 Pro的自动模式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结合数字防抖的超级夜景算法,因此我们通过手动模式测试了微云台的实力。 结果发现,在以往设备极限的1/10s曝光时间下,vivo X50 Pro的成功率接近100%,几乎没有任何失手、也不会出现以往光学防抖设备的模糊、抖动等问题。 事实上,再将快门时间往上调整会发现,即便是到1/2s,vivo X50 Pro的拍摄成功率依旧很高,若你对你的稳定性有自信,甚至可以尝试1s的快门时间,此时在手持状态下拍摄出一张清晰的夜景照片,也不是不可能。 在手动模式下对比华为,结果会更一目了然,事实上,在手动模式下,华为本身的极限稳定快门大约在1/30s-1/20s之间,将手机给同事实验,在1/20s时已经难以拍摄下稳定清晰的照片。 如果关闭手动模式,打开手机的夜景模式,加上软件算法的加持,vivo X50 Pro的夜景威力将更一目了然。 在城市夜景的环境下,vivo X50 Pro几乎具备与P40 Pro相同的解析力表现,不仅曝光准确,色彩取向稳定,甚至城市复杂灯光、街道甚至走动的人物,都能清晰的表现。 许多人或许难以理解这一点,为什么一款感光元件稍小的设备,弱光成像的质量能追赶上大底设备呢?无疑微云台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里需要解释下超级夜景的原理,我们知道,超级夜景模式源于多帧合成加长曝光的技术并用,它会将连续曝光的时长等分成若干个较短的曝光时长,它们有的可能持续数千分之一秒,有的则可能达到几十分之一秒,在最长9秒的时间内,手机实则已经拍摄了上百张不同曝光的照片。 随后,通过麒麟990 5G芯片的AI运算能力,手机会根据短曝光的“确定帧”来进行图像的合成,最终以不断叠加的数据,描绘出一张亮度、动态范围、细节都更出众的夜景照片。 不过,这种软件算法本身存在一定的漏洞。 华为P40 Pro或是同样原理的设备往往会极度依赖“确定帧”,它承担起了反映画面细节的重任。 手持长达9秒也能拍下稳定的夜景照片,秘密就在于,“确定帧”的曝光时长往往不会太久,诸如华为P40 Pro的超级夜景模式下,确定帧的曝光时间仅为百分之一秒,而这个曝光时间仅能让设备勾勒出大致的轮廓,无法为后续的合成提供更多的直观信息。 而vivo X50 Pro却不同,由于具备了微云台,它在进行超级夜景合成时,确定帧的曝光时长能拖得更久,至此,作为基础样本的场景细节更多了,后续的合成效果自然更为出众。 当然,更高“质量”的确定帧也能带来更准确的色彩信息,从样张中不难看出,采用RGB传统结构传感器的vivo X50 Pro色彩更为讨喜,垂涎欲滴的火锅食材呈现了正确的色彩表现。 到了0lux环境,两者的差异似乎变得更明显,通过夜景模式的长曝光,华为P40 Pro会以9秒的极限曝光为基础,以此合成一张具有清晰细节的照片;而vivo X50 Pro的曝光时间相对更短,它仅需5秒的时间。 可以明显看到,此时vivo X50 Pro的画面不止亮度更高,细节也相对更丰富,而华为P40 Pro则整体偏绿,出现较大的色彩偏差。 和正常光照的情况相似,vivo X50 Pro仍然提供了一套易拍的体验,几乎在用户按下快门的当下,它已经能够为用户呈现出自然、细腻的画面观感,而诸如华为之类的传统设备,则只能继续依靠光学防抖、更长时间的采样来确保画面的稳定。 相比传统设备,vivo X50 Pro的影像实力值得肯定,借助于vivo的算法积累,它在日间环境几乎呈现了全场景的拍摄优势,漂亮的色彩、稳定白平衡以及准确迅速的对焦表现,都足够让普通人拍出最亮眼的照片。 而这样的技术优势也延续到了夜晚,凭借微云台,它真正革新了弱光拍摄的体验,在解决画质问题的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夜景拍摄的入门门槛。 突破光学的桎梏,一直是都是移动影像发展的重点,以华为、三星为首的厂商不断向下,深挖画质,而vivo无疑已经跳出了固有思维,第一次将影像的体验横向拓展。 而一小步的创新,最终成为了普通人征服黑夜的关键。 我们有理由相信,vivo X50 Pro会开启一场手机影像的新纪元,而vivo已经站在了变革的十字路口。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0907.html
顶奢摩托长啥样?杜卡迪宾利联名款7万美金起
奇瑞风云T9售12.99 舒适价值拉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