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寨 在变与不变中传承发展

色尔古藏寨。 黑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阿坝州黑水县东南部,坐落着一处特别的藏寨,每天迎接着天南地北的游客。这就是被誉为“中国嘉绒藏族第一寨”的黑水县色尔古藏寨。远远望去,整个藏寨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古朴雄伟。

色尔古藏寨已有1000多年历史,因其独特的藏式建筑、民族风情、红色文化,于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近日,记者来到这里,透过这座千年古藏寨,感受其独特的建筑之美与文化底蕴,探寻在变与不变之间传承发展的密码。

传承不变,古老藏寨别具一格

走进色尔古藏寨,这里阶梯密布、纵横交错,初临其中,如进八卦阵,这座攻防一体的要塞堡垒,让人乐而忘返。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下,防御功能是色尔古藏寨最初的布局之基。

碉楼式的藏寨建筑用片石和黄泥调浆砌墙,一般为三层。“碉楼底层稍大,逐层斜上,呈台柱形,基础十分坚固,所以修建多年屹立不倒。”色尔古镇党委副书记刘善勇介绍,整个老寨分三部分,山势较高的称为“上寨”,占据险要地势,可以居高临下御敌;山势较低的称为“下寨”,建有复杂的地下通道和水网,易于驻守;西侧隔着山沟的区域称为“娃娃寨”,寨屋顶户户相连,突显空中优势,房屋拐角处还密布射击孔,能有效防御外敌,兼具排烟和采光的功能。

历史上,色尔古藏寨具有很强的战略作用,与瓦钵梁子山共同形成了一个“一寨当关、万夫莫开”的关隘。1935年,红军在色尔古建立了黑水境内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就设在古寨内。”刘善勇说,近年来,黑水县对这里进行了挂牌保护,室内还陈列着徐向前元帅当年用过的物品。

为保护藏寨,黑水县编制了《黑水县传统村落风貌导则》,严格控制传统村落保护区及周边建筑的风貌,传承嘉绒藏居特色。同时,每年定期组织工匠培训,建立本土传统工匠队伍,涵盖木匠、石匠、漆刻画师等传统技艺工匠。目前,全县已培育传统工匠800余名。

观念在变,用旅游+打开新生活

依托古寨独特的藏羌文化和红色文化,当地村民做起了旅游项目,实现年接待游客上万人次,让古藏寨焕发勃勃生机。

今年“五一”假期前夕,四川20多位知名画家组团来到色尔古藏寨写生。“时隔20年,再来色尔古藏寨,味道依旧熟悉,记忆深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画家程绍君说,这是一座原始古朴的藏寨,融合了藏、羌、汉等多民族文化,有种特别的吸引力。

在色尔古村党支部书记何金龙看来,旅游是村民提高生活水平的新路子,“接下来,还要进一步丰富业态,采取‘村集体+公司’的运营模式,引进发展强劲、带动优势大的旅游企业合作开发和运营色尔古藏寨,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带活服务业。”

黑水县也有新规划。依托现有资源,当地制定了《色尔古藏寨综合改造提升设计方案》,着力建设“塑山、悦水、归田、创艺、雅居”于一体的藏寨旅游业态。

业因寨生,业伴寨兴。除了旅游,色尔古村还依托当地气候条件搞起现代农业,种植大樱桃、苹果、青脆李等特色水果280亩,林下蔬菜100亩,打造核桃基地70亩。“我们要打造色尔古的花果园,让游客来了有更多新的体验、新的耍法。”何金龙说。

古寨下的色尔古特色水果基地旁,“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几个大字,昭示着未来的色尔古村将更加美好幸福。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中成 阿坝观察 刘文佳 杨玉红


文化传承要注重原汁原味(辩题)对方是注重现代流行 我是二辩 需要这个提问的问题 谢谢大家啦

面是本题目的分析,本题目三个主体“文化传承”“原汁原味”“流行”本文末尾附带思维架构图。 文化传承背景:1.方式:不同文化传承给不同的人,或者不同文化传承用不同方式传给不同或者相同人群。 2.人群:1.80,90年代的人随着国际文化的交融从小接触太多外国文化,其中很容易受到外国废品文化的影响。 同时对国内文化重视程度不高,古老的文化容易被歪曲或者忽视。 2.青年一代对金钱的膜拜和为了显示所谓的个性使他们扭曲文化和看不起古老的文化,还有新兴起的网络文化中的废品文化对古老文化的冲击巨大。 3.在文化中本来不明显的消极部分在越来越被刻意或被迫地扩大,使人们对古老文化产生质疑,转而更偏向外国文化。 3.人:虚荣心理和信息的不对称(比如现在的办理出国),很大程度在于中国本身经济中存在的缺陷和外国以前一直在经济和经济上处于主导地位的影响扎根在中国人心中说产生的影响。 本文要注意到的一个点就是“原汁原味”这个词。 原汁原味不能理解为一成不变。 原汁原味: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所以文化传承不可能准确的一成不变。 所以说文化传承中的原汁原味也可以是在原有的基础上1.大体相同;2.必要的创新发展;3.理解不全面的没落。 流行:1.流行具有时效性,起的快没落的也快。 2.流行具有适应性,流行不一定能够流传下来,只有对当代时空有确实帮助能被承认的才能继承下来。 而文化在我们现在已经趋于完善,所以潮流能留下的是微乎其微了。 3.当代流行元素的缺点(其中一个是所谓的个性化),尤其是现在的非主流文化绝大部分被污染的乱七八糟。 4.好坏的影响(这一点我现在没想到,当时没记下了抱歉)

乌镇有哪些美丽?

乌镇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 ; 淳朴秀美的水乡风景;风味独特的美食佳肴;缤纷多彩的民俗节日……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亘古不变的生活方式使乌镇成为了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 智慧的传承伴随脉脉书香,在这儿展现一幅迷人的历史画卷。 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美丽。 乌镇,中国江南的封面。 乌镇地处浙江省桐乡市北端,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吴江县,为二省三市交界之处。 陆上交通有县级公路姚震线贯穿镇区,经姚震公路可与省道盐湖公路、国道320公路、318公路、沪杭高速公路相衔接。 乌镇距桐乡市区13公里,距周围嘉兴、湖州、吴江三市分别为27公里、45公里和60公里,距杭州、苏州均为80公里,距上海140公里。 乌镇街道上清代的民居建筑保存完好,梁、柱、门、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 当地的居民至今仍住在这些老房子里。 乌镇从1998年开始发展旅游业,目标是使乌镇保持一百年前的老样子。 乌镇地处江南六大古镇的中心位置,它离上海只有80分钟的车程,离杭州仅50分钟的车程,离苏州也很近。 桐乡市乌镇是个水乡古镇,镇上有修真观、昭明太子读书处、唐代古银杏、转船湾、双桥等景点,西栅老街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之一。 乌镇又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故里。 镇上的茅盾故居是茅盾的出生地,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侧的立志书院是茅盾少年读书处,现辟为茅盾纪念馆。 乌镇虽历经20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 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 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 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石板小路,古旧木屋,还有清清湖水的气息,仿佛都在提示着一种情致,一种氛围。 过“逢源双桥”,远远水面上漂来一 叶扁舟,两位乡间女子坐在船头,悠扬的江南小调也越飘越近,走在如今的一些老街上,常会心生感触:旧貌还在,气韵无存,但游乌镇没有这种“物是人非”的感觉。 如今的乌镇大致分类为传统商铺区、传统民居区、水乡风貌区、传统餐饮区、传统文化区、传统作坊区。 作坊区内,竹艺、扇艺、陶艺、壶艺、文房四宝、木雕、纺纱织布……曾在桐乡周围流行一时的手工作坊一家挨着一家。 商铺区里,曾在乌镇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商铺、当铺、药铺都以原本的面貌呈现着,只不过留下了岁月刻下的刀刀痕迹。 民居区修旧如旧,最值得访问的就是那些仍沿街而居的老人们,他们与乌镇共同走过了数十年的光阴。 文化区,印象深刻的是蓝印花布“漫天起舞”的庭院,音韵锵锵的古戏台,还有幕布上的那一段“皮影”传说……? 乌镇1991年被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去年初,桐乡初,桐乡市先后投资8000多万元进行大规模的古镇保护与开发,确立了100年前清朝末民国初的时空定位和挖掘民俗民间文化特色的个性定位。 黄磊和刘若英主演的《似水年华》就在这个古朴的小镇拍摄,浪漫的爱情色彩让它更具风情...那时中国南方省份的一个水乡小镇,古旧,清静,安详而且幽静。 在地图上根本找不到它的影子。 那里有高高的屋檐,黑黑的窗棂,长长的青石路,窄窄的街衢,幽幽的水巷,瘦瘦的乌篷船。 烟起雾落,云蒸霞蔚,草长莺飞,花开花落,流年似水。 有一个我曾经深深魅惑过的男子,他儒雅,雍容地站在桥上,对我说:“不管人事如何变迁,乌镇永远是乌镇,在这江南水乡最美的一隅,那么温润。 如黄昏里一帘幽梦,犹如晨光中一支摇曳的玫瑰...”

赞美秋游的句子

1、带着几分沉重来到市内的莫愁湖,湖上百岛俊秀,水天一色。 阳春白雪岛上,白雪楼、阳春台隔水相望,仿佛莫愁再现;兰台宫内歌舞升平,襄王把酒行乐,再现楚国风韵。 下里巴人岛上,男耕女织,捕鱼狩猎,山歌烂漫,情也陶陶。 军事野战岛,枪炮隆隆,杀声阵阵,惊险刺激,引人入胜!几分的沧桑和沉重不知不觉地融化在这湖光山色中…………2、行走在秋色的山野间,见到的、闻到的都是清爽和成熟的气息。 漫山遍野的紫红、青绿、金黄,怡神养目,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每一片叶子都是一个金灿灿的微笑、每一粒果实都是一个实诚诚的快乐!……3、选胜登临几度违,初晴但见鸟纷飞。 纵情山水何须酒,寄傲琴书不用媒。 野草萋萋垂夜露,青烟袅袅动晨炊。 秀山不减春时盛,翠漫三秋绿叶肥。 芳林独步秀山秋,四面岚烟起暮愁。 岭翠犹能资远眺,湖污怎复见兰舟!经声不起禅关静,小鸟时鸣涧壑幽。 放眼乾坤惊世变,红尘滚滚几堪俦。 ……4、山行四五里,有两山如屏中开。 其左者有一石壁高约百尺,下接流泉,上负青松,虽同质而黑白有间,似泼墨于巨幅之上,益增莽苍之色,盖因石上生苔之故;其右者红枫遍布,间有松柏之枝虬然而长青,梧桐叶黄而未凋,红似火,青如黛,黄者耀然如金,如玉带数环,各不混杂,依山而上,层层叠叠,如洛神凌波,长裙迤逦,云蒸霞蔚,若佛光映照,蕴宝其中。 ……5、看着满山遍野的酸枣,闻着沁人心扉的花香,一种久违的感觉在心中荡漾,依然是那么的熟悉,那么亲切,那么欢欣,那么陶醉……在观赏花景之时,还能亲身体验采枣之乐,重温儿时的快乐,让人流连忘返。 ……6、古老的六朝古都,氤氲的江南秀色,金秋十月,秋风送爽,正是秋游玄武湖的好时机。 曾经的王朝禁地,时人可望而不可即。 远望钟山如屏,水色怡然;行堤桥相连、水榭楼台间,曲径清幽,处处彰显着山水城林的景色相融,却又不失皇都的雍容华贵。 沐浴过唐风宋雨,承载了明清浮华,一帘秋梦笼几世盛衰,如今只留下淡淡的历史遗痕。 ……7、一峰雄起秀山幽,满目青苍翠欲流。 寺下湖光亲白鹭,窗前树色惹斑鸠。 寻花拜石穿千柳,倚槛听泉化百愁。 沉醉不知归路远,芳林日暮鸟相投。 金秋又到秀山游,杞麓烟波一望收。 骤雨初停生薄雾,骚人重访啸丹丘。 苍松老作擎天柱,故地新撑拔地楼。 梵院无僧门自闭,满山碧翠为谁留。 ……8、深秋的大洪山层林尽染,枫树披“红装”,栎树、银杏换“黄衣”。 野菊一丛丛、一簇簇、黄橙橙、金灿灿的散满山坡崖畔。 到处野果累累,取之不尽。 不愧为休闲胜地,身心疲惫的时候,在千年古寨访古,在温泉中浸泡,在鸳鸯溪漂流……大自然赐予你无尽的享受。 ……9、秋游山野,满目收获的是成熟。 树叶儿红了,脱离了绿色的稚嫩,花儿结出了果实,脱离了娇丽的性情。 登高远眺,田野是黄灿灿的一片,好不养眼!漫步在成熟和清香的气氛中。 金色的秋叶飘飘而舞,一片片一丛丛,五颜六色的野花点缀其中,虽不规则,但在蓝天、白云、飞鸟的衬托下,一幅秋高气爽的《金秋图》还是徐徐地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10、累了,湖畔的条椅小憩,在碧波绿柳的秋韵里,闻着荷叶的芳香,让疲惫的身躯尽情舒展。 一缕清风,吹开了湖底如烟的往事,耳畔,仿佛响起了战鼓雷鸣声,那是东吴水师在湖中操练。 感受着岁月锈蚀的古韵,寻觅那一段失落的千年遗梦,现在却已化作历史的烟尘,飘向那无际的天边,而丽日中的湖水,依然不减当年的风姿。 ……11、石径苔滑古寺深,重来秋雨洗纤尘。 一峰秀出千秋盛,百鸟娇啼四季春。 淡淡烟霏亲梵宇,涓涓细水醒心神。 松针满地谁来扫,午困随心卧白云。 日午蝉声胜鸟音,置身不觉乱诗魂。 翩翩蝶影穿花过,飒飒松声动耳闻。 老桂无人花自落,苍松有岁鹤常临。 壁间多少诗联语,烟雨时亲拂晓昏。 ……12、秋色的田野里,金涛碧浪中映衬着收获的笑容,镰波阵阵,勤劳的农民挥洒着喜悦的汗水。 金色的阳光下,金色的土地、金色的收获、金色的臂膀……仿佛一夜间,大地上就塑满了勤劳的神像。 只有在这个季节里,人们才真正地和大自然融合了,领会到了大自然的真谛。 或许真的是天知人意,我感觉:秋高——好像是大自然特意在为人们制造更广阔的劳动空间;气爽——好像是大自然伸出的凉爽手臂,在为田间劳作的人们擦拂着脸上的汗水。 ……13、秋风扫落叶时节,容易让人感受到一种凄凉,特别是我在闲暇之余,很自然地想起很多,想起和她一起十几年的缘份如同这秋冬来临,无情飘散,忧伤的思念随风随景游荡在视觉的尽头……忧郁的时候出去走走,换一种风景也就换一种心情了吧,选择深秋时节外出,真能够感受到一种不一样的风景。 ……14、秋色的山野上,枝梢劲翘,挂满了成熟的果实。 红的棠果、紫的葡萄、黄的甜梨……大山沉醉在了五彩缤纷的秋色之中。 或许真的是地晓人情,秋色——历练了大地儿女的成长;秋香——哺育了大地儿女的成熟。 ……15、秀甲滇南果不同,一山碧翠绿葱葱。 拔云时见松间鼠,枕石常闻梵院钟。 蕉叶无心留宿雨,灵山有意隐真龙。 尼郎胜景春常在,留待余来啸九空。 古柏森森入九空,秋来犹见数枝红。 时停时歇山中雨,相近相亲涧底松。 倚树看云情未已,解联赏匾兴无穷。 流连不觉斜阳暮,桂魄分来几处同。 ……16、一路走,一路看,终于登上了山顶!站在山峦之巅,天蓝地静,朋友情不自禁放声高歌“祖国山河美如画……”我真想张开双臂将眼前的美景揽入怀中。 纵然时空无限,人生邂逅和感受大自然美的轮回是有限的。 一览众山小的情景是每个人魂牵梦绕的心愿。 ……17、秋色的山林里,花儿虽不如春季那么艳丽,但显得深沉而馨香。 穿梭于林间的秋风,虽没有春风的温润,但也没有寒风的凛冽,它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催促着果实的成熟。 飘逸在风婆婆怀里的种子们,悠然自得,慢慢地寻找着下一代的绿色家园。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1036.html
像素游戏 Steam页面 发售日待定 策划模拟器
BBC发布纪录片揭露韩流明星惊人黑料 下药 暴打美女...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