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退40亿被抓了 中植系的销售

作者| 猫哥

最近啊, 中植系的恒天财富有5名理财顾问被抓了。

因为涉及刑事犯罪,中植系不少高管之前已经进去了,现在进去的这几个, 是追赃过程中遇到的不配合的那些人。

1、面对jc叔叔不断劝导,有拒接电话的,有态度恶劣的,直接拒绝退缴;

2、有的人是需追缴金额大,但是他只退了很少一部分就觉得没事了,剩下的也不退了;

3、还有的人自己已经退缴了,但却煽动其他人不要退,不知道咋想的;

消息是从恒天财富内部流传出来的,他们的负责人开了一个内部会议, 主要就是敲打在职的、离职的理财顾问们,说当年赚的提成,都是今后要退的赃款。 这事还没完,未来的动作还有不少:

1、被抓的5个理财顾问只是开始,后续还有名单,风险跟职位、金额无关,追缴都只是时间问题;

2、在北京,只要积极主动全额退赃,就不会有大问题,现在还是“柔性”,越晚风险越大,其他省市可能直接抓人了;

3、在职、离职员工,一视同仁,涉“定融”的,都是涉案;

4、不要煽动对抗,企图不退钱,已知的事,目前的追缴范围不止恒天财富,整个中植系,只有退赃一个选项。

2023年,中植系暴雷了, 大概15万的高净值客户 ,被埋在了里面。

今年3月份,朝阳区就发布通报,“请涉案公司其他相关人员,主动配合调查取证,积极退缴违法所得”。

通报发布,不少员工就收到了退缴短信,但是,那时候,大家口中的退缴大户,还是公司的高管们,比如恒天财富的总裁周斌,年薪9500万,周斌进入恒天财富已经9年多,这要是退起来,就是按亿计算了。

而现在呢,主动退赃已经进入督促期, 并非高管序列的理财顾问,成了追赃的主要对象

大概规模有多大呢?

此次追赃范围主要是中植的定融产品。

啥是定融呢?

就是定向融资 ,比如企业有融资需求,通过金交所担保备案,投资者可以向企业打钱,在一定的期限内,企业还本付息。

中植系就把这套玩的很好,正规金交所不好找, 但是偏远地区的“伪金交所”还是不少的, 为了税收,有的地方批了不少,甚至有公司注册在村里。

经过这个通道,融资的公司是中植系公司,担保的属于中植系,旗下的四大财富公司负责包装销售理财产品,于是定融变自融,中植系拥有了庞大的资金池。

这些理财产品, 收益率8%-12%不等,加上门槛100万起, 很多有钱人都疯狂买。

这些钱被用来 投向城投基建、资本市场、地产等项目,中植系高峰期操盘几千亿资金,持股50多家上市公司, 而随着实控人解直锟去世,中植系也逐渐崩盘。

暴雷之后, 中植系只剩下2000亿的资产,但债务有4200亿-4600亿 ,资不抵债了,根据从业人员测算, 定融产品截至暴雷,大约留下了2500亿左右的窟窿

那么理财顾问现在要退多少钱呢?

根据招聘平台的信息,理财顾问是一个高薪行业,理财顾问的月薪均值,超过2万,当然主要的收入还是靠销售提成。

比如 恒天财富理财顾问的提成比例在1%-2% ,从100万的门槛来算,仅基本业绩提成一项,最高能拿2万块,而除了提成之外,还有奖金。

而不少金牌销售, 单笔业绩过亿是常有的事儿,还有销冠一年能卖60亿,即便按平均1.5%比例来算,相关的提成就能拿9000万

一般来讲, 退赃主要是提成、佣金、奖金等收入,有的地方也把工资算在内, 也就是说,当初赚得越多,需要退的也就越多。

这里面, 光员工的提成部分,就需要退赃近40亿。

他们自己可能觉得挺“冤”的。

本来,理财顾问也是一个职业,他们也不过是公司里面的打工人,领工资,赚提成,谁能想到,最后还要吐出来。

但是,实际上,还真不冤。

从情理上来看,从产品设计到风控把握,再到销售环节, 理财顾问虽然打着的是“顾问”的名头,但是实际上干的事销售的活儿 ,是整个环节的最终端,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而理财销售的特点就是, 对销售业绩负责,但是不对投资结果负责。

根据从业人员测算, 即便是8%的收益率,加上各种成本,最终这些钱需要赚到15%的收益 ,才堪堪能覆盖需要支付的利息,这个风险,可想而知,但销售是咋卖的呢?

这些高风险理财, 在他们嘴里成了稳赚不陪的“固定收益类” ,充分抓住了人性的弱点。

从法律层面上来讲,作为违法行为的参与者,违法所得责令退赃,这是必须的,而主动退赃的,真诚悔罪的,可以减轻处罚甚至免于处罚,也是有法可依。

而最冤的,恐怕就是当初的投资者了。

从理财到非吸/非集,就是一夜之间的事情, 少则百万,多则数十亿, 损失惨重。

现在,即便是理财顾问退赃,也很难覆盖全部损失,只能是挽回一点是一点了,中植的投资者,还得再继续煎熬煎熬。

最后,请大家得空做个小调查,主要是为了能更聚焦的给大家提供专业有用的内容,捎带手填填,辛苦各位了!!!


中植系理财师要退佣吗

中植系理财师是否需要退佣,这取决于具体的情况和相关政策规定。 退佣通常涉及合同条款、公司政策以及可能的法律要求。 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所有中植系理财师都需要退佣或都不需要。 首先,理财师与客户之间的关系通常建立在合同之上。 这些合同详细说明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佣金的支付和可能的退还情况。 如果合同中规定了特定情况下需要退佣,那么理财师就必须遵守这些规定。 其次,中植系作为一个金融集团,可能有自己的内部政策和规定,这些规定可能涉及员工的佣金和退佣问题。 例如,如果公司政策要求在某些情况下退还佣金,那么理财师作为公司员工就需要遵守这些政策。 此外,法律法规也可能对退佣问题有所规定。 特别是在涉及不当销售、误导客户或违反金融监管要求的情况下,法律可能要求金融机构或其员工退还佣金或进行其他形式的赔偿。 最后,实际操作中,退佣往往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 它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平衡,包括公司、客户、理财师以及监管机构。 因此,在处理退佣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政策。 综上所述,中植系理财师是否需要退佣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合同条款、公司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具体情况。 在处理退佣问题时,需要谨慎行事,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政策。

中植系的爆雷指的是什么?

中值爆雷的意思是:指的是中植企业集团因逾期兑付等问题,出现的平台停业、倒闭等问题。

中值爆雷的意思是:指的是中植企业集团因逾期兑付等问题,出现的平台停业、倒闭等问题。爆雷,金融术语,网络流行词,一般指的是P2P平台因为逾期兑付或经营不善问题,未能偿付投资人本金利息,而出现的平台停业、清盘银岩、法人圆圆跑路、倒闭等问题。

中植系,可谓金融圈里人人皆知的巨大资本帝国。有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植系已有信托、财富公司、并购基金、新金融、新能源及矿业板块等,总计资产规模超过万亿。中植系同样又是一个隐藏得很深的资本大鳄,中植系及其主人解直锟只是传说般的存在。

从2018年6月至2018年7月中旬,短短50天,已有163家P2P网贷平台出现提现困难、老板跑路等问题,引发社会关注。爆雷是金融术语,通常都是指一些贷款或投资平台因为逾期兑付或经营不善问题,这种情况就被称之为平台“爆雷”。

随着国家对互联网金融的不断管控,正规互联网金融行业也越来越正规化,不过难免还是存在个别不可靠的平台,所以广大的投资者应该吸取之前的骗子平台的教训,谨慎的选择投资平台。对于投资还请大家慎重选择,以免上当受骗。

普通人投资态度

1、顺势而为:价格变化具有一定的趋势性,无论是上涨趋势还是下跌趋势的形成都不容易,一旦形成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因此,除非市场趋势已出现了明显改变,否则一定要尊重趋势。

2、轻仓进场:现货产品的保证金制度和价格波动的随机性决定了交易中仓位控制的重要性,一般以轻仓为宜,仓位会影响你的投资心态和正常的的决策判断和交易策略,从而影响交易结果。

3、知足常乐:我们做投资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投资忌贪,多数投资者即使他们的分析水平、技术方法再高,最终也难免落入失败的结局,究其根源是贪婪。克服贪婪的主要武器是知足常乐。

深度 | 资本大鳄“中植系”,盘旋在地产圈的魅影

有圈内人说,解直锟的志向是做中国的巴菲特——不单自己投资成功,晋升富豪,还要带领其他人包括投资人一起成功。在金融强监管时代,“中植系”这个万亿金融帝国要如何面对?

“中植系”跑马圈地从未止步。

11月17日,青岛中植天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一纸豪掷13.4亿元斩获崂山区3宗合计约90亩商住地的公告,再次让低调潜行的“中植系”浮出水面。

与以往定增、合作不同的是,此次拿地是中植集团首次以单独个体进入到房地产市场,也是其许诺将金融产业搬到崂山区的先期条件获得这3宗土地的开发。

这不是中植集团第一次与青岛“结缘”,因崂山区是青岛国家级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所在地,中植集团董事局主席解直锟把财富管理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投向了青岛,这也是中植集团优化战略布局的首选之地。

今年3月20日,中植集团就与崂山区政府达成战略合作,旗下的四家财富公司即恒天财富、大唐财富、新湖财富、高晟财富以及中融汇信期货等机构将入驻崂山区,与崂山区开展全方位合作,打造“中国财富管理第一中心”。

截至目前,中植集团已在青岛累计投资达105亿元,存续投资规模47亿元,合作领域涵盖青岛金王、海力威等股权投资项目、青岛(姜山)基金小镇项目以及各类地产项目。

与崂山区的合作,只是“中植系”投资版图下的一小块。在资本市场沉浮近30年,“中植系”一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过去数年里,谙熟资本运作的“中植系”在解直锟的掌控下,稔熟地游走于国内金融与资本的敏感地带,尤其是在A股二级市场,曾多次依靠借壳定增重组转让等“套路”频繁进出各类上市公司,在造就万亿帝国的同时,也踩过不少雷区,遭遇过金融监管。

低调、神秘、家底殷实、毛阿敏老公……这是外界对解直锟的直观感受,但难以窥测到“中植系”真正的内部运作方式。

地产圈“中植系”魅影

相比安邦被接管,海航万亿帝国“缺血”,“明天系”出售资产还贷,“中植系”一直在隐秘扩张,并于近年逐渐活跃在台前,先后成为数家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

透过“中植系”在资本市场上的一系列战役,不难发现其在巧妙地利用着资本市场的 游戏 规则。主要通过定增和二级市场收购参股上市公司,参与上市公司资本运作获得更多的股权或现金,进一步与上市公司及其关联方合作,紧接着拉高股价,再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高位减持套现,获取巨额投资收益。

金融圈一位业内人士提到,当年中植集团和中融信托以“PE+上市公司”的模式玩转多家上市企业,获得了不菲收益。有的甚至入主后不久就谋求退出,过往的战绩大部分都集中在二级市场。乐视网、康美药业、中弘股份、长生生物、康得新、东方园林等这些“大雷股”,“中植系”几乎无一缺席,但同时也在宝德股份、康盛股份、超华 科技 这些当年的牛股中赚得盆满钵满。

“中植系”在房地产行业内的动作也不少,是很多房企背后的“金主”。

33.12亿元接盘烂尾楼中弘大厦后,又斥资12亿元收购北京工体项目。皇庭国际郑康豪出让20%股权纾困,最终找来外援康顺晟源的背后正是“中植系”,同样也是“中植系”掌门人解直锟向复活不久的佳兆业提供支援。在资本市场上“游走自如”的中国恒大,其背后的资金来源也有“中植系”身影,旗下中融信托一直是恒大的铁杆合作伙伴。

资本与地产的 游戏 ,“中植系”向来不陌生,中融信托是其枢纽也是筹码,承担原始资金融通的重要职责。

最近的一次是与佳源国际联手出现在10月末浙江嘉兴的一场土地拍卖中。自去年佳源国际在嘉兴首次联合“中植系”冲进土地市场后,双方便以佳源国际持股60%,“中植系”持股40%的载体展开数次合作。

在“中植系”买入北京工体3号公寓的同时,世茂的名字以合作方的名义被提及。2020年4月26日,“中植系”投资平台中海晟融披露已收购北京市东城区工人 体育 场西路公寓项目(北京工体3号公寓),并以40%权益引进世茂集团合作。坊间盛传,“中植系”在房地产圈最大的合作对象就是世茂,通过中植创信投资这个平台与世茂以50:50的股权比例成立了多家公司。

其次是佳兆业。2017年9月,佳兆业复牌半年后,掌门人郭英成用项目收益作为交换,引入“中植系”外援,旗下中海晟融透过设立35亿元基金收购佳兆业位于深圳南门墩城市更新项目51%股权。中植方面称,深圳这座城市是投资者们不愿错过的“宝地”。

彼时若按63.3万平方米、单价4万元计算,该项目可售货值超过250亿元。对于佳兆业而言,引入资金意味着牺牲了项目未来部分的利润,但“中植系”借此扩大了版图。

华东某房企一位高管表示,“中植系”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相对简单,也不谋求上市房企的控制权,极少过度介入企业经营,大多扮演财务投资者的角色,但它的资金成本不低,相对来说“中植系”不那么强势。

这也可能是解直锟的战术,从过往的操控来看,他本人并不直接持股麾下上市公司,通过多层股权结构设计,让持股变得隐蔽和分散,令外界难以窥探“中植系”的全貌。

横扫资本市场

解直锟到底是谁?“中植系”又是什么来头?

很长一段时期里,解直锟和他的“中植系”都只是传说般的存在。“著名歌星毛阿敏丈夫”、“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胞弟”……解直锟被贴上一个个标签,各种猜测和传言多年不息,但他从未回应。

据坊间消息称,解直锟在上世纪80年代时只是黑龙江省伊春市五营区印刷厂的一名工人,当时印刷厂出现亏损,解直锟因能力突出被任命为厂长并进行承包。在解直锟的带领下,五营区印刷厂的经营大为好转。随后他下海经商寻找各种挣钱的方式,陆续开了面食厂、服装厂、储木厂、水泥厂和养殖场,并收购五营区国有不良资产,1995年在伊春市打造了迷你版的中植集团。

随后展开兼并、收购,涉足房地产开发、产业投资、矿业投资、公路、水利等诸多领域的业务,“中植系”逐渐成型。

最为关键的转折点是在2002年,“中植系”入主中融信托,依托该平台逐渐进入金融领域,完成由实业到“全牌照”金控帝国的转型。

到了2014年年底,“中植系”已织就一张庞大的资本网络,位居十多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如中南重工、兴业矿业、上海电气等。A股市场披露过与“中植系”存在资本运作的企业案例超过50个,如TCL 集团、福田 汽车 、佳都 科技 、格林美、金叶珠宝等,其业务范围已涵盖金融、地产、 汽车 、文化、环保、农业、影视等多个产业,总计资产规模超过万亿。

多年来,“中植系”驰骋国内A股市场,完成了一系列极为缜密且激进的资本运作。

《投资者报》曾称,这一庞大的企业群,在股权结构上极为复杂,难以看透,空壳公司且用且弃,资本运作眼花缭乱,“中植系”成员间合作密切,但在规避法律意义上的控制关系、隔断资金链危机等环节精妙设计、手法老道,使其在规则边缘游刃有余。

据中植圈内人说,解直锟的志向是做中国的巴菲特——不单自己投资成功,晋升富豪,还要带领其他人包括投资人一起成功。

与其匹配的是解直锟掌控的一系列金融机构,支撑着“中植系”资本版图扩张。公开资料显示,解直锟直接持有或控制达到5%以上的有中融信托、中融基金、中融期货、横琴人寿、恒邦财险5家。其中最核心的当属持股比例达32.99%的中融信托,就连中融信托的现任董事长刘洋也是解直锟的外甥,但如今这张“中植系”头牌深陷ST股中,累计亏损已超10亿元。

曾经将“PE+上市公司”的投资模式玩到极致的“中植系”,很难说过去的投资方式适用于每一个投资标的。比如去年A股被曝出业绩造假的康得新,“中植系”作为康得新的第二大股东,估算其损失大概为50亿元。此外,“中植系”还踩雷过连续30个跌停板的ST天马,造假疫苗的ST长生等公司。

在房地产行业,“中植系”也善用错综复杂的资本运作。除世茂、佳兆业、皇庭国际外,还与大名城、万通地产、蓝光发展等上市房企有过密切交往。

2016年4月,大名城25亿元收购中植旗下公司中程租赁100%股权,形成商誉16.52亿元。中植集团对该公司2016年至2019年承诺的业绩对赌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公告之后的一个月内,“中植系”旗下公司在二级市场上耗资20亿元增持大名城股份,形成更密切合作。

某P2P金融公司高管认为,这是产融结合,“中植系”先行耗资20亿元增持大名城,其实质等同于资产换股权。换股双方当时应该有过打造金融版图的设想。

结果两年后大名城又公告拟25亿元将亏损严重的中程租赁再卖给“中植系”旗下公司。双方约定,这笔25亿元的转让款分五期付清,在最后一笔交易中“中植系”违约了。

一买一卖到底玩的是什么 游戏 ?“中植系”拿不出5亿元,是资金紧张还是另有原因,市场上质疑声不断。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万通地产身上。2017年1月24日,万通地产公告称,中融鼎新合计直接或间接持有不超过万通控股总股本35%的股权。中融鼎新是中融信托的子公司,背后的实控人自然是“中植系”。不出市场所料,5个月后万通地产又花费5亿购买了中融鼎新子公司中融国富100%股权,账面形成商誉4.82亿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界人士认为,这就好比“自家人” 游戏 ,重点在于资产腾挪。一般情况下只要“中植系”出手,上市公司都会配合,双方一买一卖互赚一笔。如果遇到不合作的公司,“中植系”也可以通过债务等方式将其推上拍卖台,最终实现控股。“中植系”在金融圈素来就有“千年二股东”的传说。

实际上,这些都是“中植系”惯用的金字塔式运作手法,它如同一辆高速行使的资本列车,投资风格和套利路径令人惊讶。虽然隐秘且低调,但“中植系”还是走进了监管视野,罚单、内幕交易、违约等接踵而至,一个万亿金融帝国终将要面对金融强监管时代。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1192.html
搏最后一个翻身机会 汽车人 上汽奥迪官宣新平台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