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了 想开网约车

“起步价7元 全城7折”“招手半价 绿丝带惠民服务车队”,4月初,在安徽合肥,一部分出租车纷纷贴起标语,红底黄字,在绿色的车身上格外醒目。为解低客源之困,这是司机们在去年9月份后,又一次冒着违规风险,自发降价抢单。相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昆明、武汉等地。

合肥的网约车司机乔哲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司机严重饱和,平台仍然在招募司机,单价也一直在降,我干了2年多,里程单价降了5次。”他说。

“扛不住了。十多万买个车,保险一年1万多,每日流水就200元。”5月初,双证齐全的合肥网约车司机周森,记录了自己向12345拨打的一通“诉苦”电话。“出租车在自救,网约车也在趴窝。路上有那么多无证车辆,我这样有证的车辆行驶超过8年或60万公里就得强制报废,又有什么意思呢?”他说。

快扛不住亏损的还有腰部网约车平台。2024年开年以来,网约车平台出现“扎堆”冲刺港股上市现象。3月,嘀嗒和如祺先后向港股IPO发起冲刺,4月,曹操出行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对网约车腰部玩家来说,业绩还在增长,但巨额亏损和负债也在并行,急需借力资本改写现状。

面对僧多粥少的市场,一些城市的监管部门已采取行动。合肥市交通执法支队已表示,在4月8日至6月30日期间重点整治网约车平台违规派单等违规经营行为,还要求平台在4月30日前清退不合规的车辆和驾驶员。截至目前,还有石家庄、临沂、武汉等地也宣布了清退倒计时;济南、固原则按下了“暂停键”,宣布暂停受理车辆运输证核发业务。

图/视觉中国

市场已趋饱和,司机还在“拼命”

因为缺乏合规证件,北京的网约车司机黎强曾经有一次被路管扣下车辆,交了7000元罚款。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项罚金的范围在2000元至2万元不等。还算幸运的是,他所属的平台会给司机报销这笔罚款。

黎强开着自己的一辆燃油车,他主要干白班,每天工作12—13个小时。“我现在已经不想平台怎么折扣了,有什么单接什么单,每天能吃饱饭就行。”他表示,自己现在一天的流水在300元左右,扣除成本后每公里赚1元钱左右。

50多岁的陈龙,则选择在晚上“拼命”。下午4点起床,5点出车,一直干到早晨七八点收车回家休息,中午自己做饭吃——陈龙的工作时间,每天固定在15—16个小时。

他于1年前失业,家里有3个孩子。这样强度的工作能让每天的流水在600元左右。“白天价格太低,又热又堵车,晚上单价能到2元,凌晨3点以前,订单几乎不间断。”他总是在三里屯的酒吧街拉长途单,尽管回程经常放空,但路上不堵,查车的情况也少。

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截至2024年3月31日,全国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679.1万本、车辆运输证284.7万本,环比分别增长1.2%、0.9%;3月底,全国共有345家网约车平台取得经营许可,环比增加4家,较1年前增加38家,其中有67家已超过180天未传输数据。

今年3月,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共收到订单信息8.91亿单,环比上升15%。据华泰证券分析,网约车订单量自2023年1月以来恢复增长。单均里程的自然提升也带来单均价增长。以滴滴为例,2018年—2023年,业务单均价(GTV/单量)从23.3元上涨至25.0元。

“市场已经偏向于饱和。租赁公司已经不愿意自己上资产了,尤其在小城市,必须轻量化运营。”杨旭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是一家新能源汽车租赁销售公司的销售负责人。据他介绍,在二三四线城市,本地人跑网约车、双证合规的情况多,租车需求量少,车型选择少而租金较高;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租赁需求大、流动性高,但租赁公司面临车型多、租金低却租不掉的问题。

“不过,饱和是平台要考虑的问题,对我们来说,司机的流动性高,只要抓住进来的部分就可以了。”杨旭表示,现如今,滴滴往往是司机的首选,而不符合其条件限制的司机,可能会流入聚合平台高德。高德旗下共有100多个小平台,在一些新开的小平台,可以拿激励“薅羊毛”。

去年,全国曾有多个城市发出过“市场饱和”的警告。2023年5月,三亚、东莞、温州、长沙、遂宁等城市发布预警。“受网约车及从业人员数量大幅快速增加等因素影响,目前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量不足10单。网约车数量过剩、市场主体过多也对行业的安全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济南城乡交通运输局在当时的《通知》中写道。7月,深圳发布市场饱和预警,上海也宣布暂停受理网约车车辆营运能力核查业务,并在9月暂停受理车辆运输证新增业务。

今年,已有两地按下“暂停键”,济南宣布4月16日起暂停受理车证核发业务,宁夏固原市宣布5月12日起暂停受理网约车经营许可业务和车证核发业务。合肥、石家庄、临沂等地则宣布了车辆清退倒计时。宁波宣布暂停受理两家日均订单双合规率低于99%的平台的新增车辆许可申请。厦门、武汉、泉州等地发布了市场风险提示。

泉州市交通运输局表示,截至2024年4月30日,全市共有33家网约车平台获得经营许可,其中17家平台公司尚未开展运营,在营平台中有12家日均单量小于1000单。

卷土重来的,还有低价订单。“同质化竞争导致企业溢价低,利润有限,网约车行业存在高补贴、高营销成本现象。”投资人郭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网约车品牌资金运转危机、聚合平台合规性差等问题,也加剧了司机、乘客、平台三方之间的矛盾。”

受访司机们表示,大家的抱怨主要来自拼车和特惠单过多,平台抽成比例过高。“平台给乘客的补贴,其实都扣在司机身上。3个人的拼车单,大多收到的是1个人的钱。”黎强说,自己订单的抽成比例在27%左右。

2023年4月,交通运输部印发《推动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企业降低过高抽成工作方案》,要求保障网约车从业人员合理劳动报酬水平,明确网约车各主要平台公司的抽成比例上限为18%—30%之间。

在抖音等社交平台,不乏司乘双方因低价订单附属服务造成矛盾而发布的视频,争议点包括拿行李、开空调、等待时间、远程返程费等等。“实在太便宜了,减少了我很多的地铁出行,忍不住不打。但我知道司机师傅辛苦,平时都会提早到上车点。”北京的一名乘客周晗说道。

也有一位从业6年的滴滴司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上述纠纷仍然是少数情况,账号分数高,接到订单的质量也会提升。“不喜欢特惠和一口价,可以选择不接。”只接快车订单的他,每日流水在500元左右。

乔哲还反映了部分“阴阳”单的情况,例如,乘客的快车单在司机处变为特惠单,司机处显示的乘客付款与实际付款不一致等;在聚合平台,也不乏订单被层层转卖、抽成超五成的情况。

“聚合平台放宽了对于司机和车辆的准入标准,汇集了大量地方型的中小规模网约车企业。由于自身定位限制,对加盟商的约束和管理能力有限,不仅会造成用户打车体验的参差不齐,劣质运力的引入还可能会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华泰证券互联网研究团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但大量网约车平台如今却离不开聚合平台。根据曹操出行招股书的披露,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曹操出行自聚合平台收到的订单的总交易价值(GTV)分别为人民币 39亿元、44亿元及89亿元,分别占同期总GTV的43.8%、49.9%及 73.2%。也就是说,曹操出行由之前的超过一半订单来自自营渠道,已经转变为超过七成收入来自第三方聚合平台。

腰部网约车平台,扎堆港股

在盈利难和合规性大挑战的压力下,叠加网约车市场饱和的出现,IPO成了一些平台的救命稻草。

3月19日,嘀嗒出行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这已经是这家公司自2020年10月以来的第五次递表。

嘀嗒出行于2014年成立,是国内顺风车市场的早期参与者,滴滴和哈啰出行分别在2015年和2019年加入战局。轻资产运营模式下,公司近3年的毛利保持在75%左右水平,利润却在缩水,分别为17.3亿元、-18.8亿元和3.0亿元。

究其原因,嘀嗒出行表示,主要是疫情在业务地区区域性复发,以及疫情后的行业竞争加剧。龙头滴滴在2019年12月重启顺风车业务,按交易总额计,其市场份额由2020年的10.8%增加至2021年的19.6%。哈啰出行也在蚕食市场,2022年的顺风车市占率高达42.5%,嘀嗒出行则下滑至32.5%。

滴滴在网约车行业龙头效应持续。凭借先发优势带来的规模效应,滴滴被认为构成了运力规模、算法能力、用户体验等方面的竞争壁垒,不仅用户需求黏性强,在高单量密度下,司机黏性也高。

2023年1月,滴滴App重新上线。同年3月,据易观分析数据,滴滴的国内出行业务日均完单2820万,分别是位列第二、第三名的T3出行、曹操出行的6.85倍和14.31倍。

据咨询机构Frost&Sullivan统计,2023年,按GTV计算,网约车市场前五大参与者共占90.6%的市场份额。其中,滴滴以1924亿元占75.5%,T3出行以158亿元占6.2%,曹操出行以122亿元占4.8%。

华泰证券互联网研究团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前,以滴滴为龙头领衔,中小公司依赖聚合平台紧随其后,网约车行业显示出“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在未来,这一格局预计将持续稳定。长期视角下,自营合规运力仍为行业的竞争核心。

亟须融资的,还有一家年轻的网约车公司。3月25日,如祺出行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也是其第二次递表。成立于2019年,如祺出行目前是大湾区第二大出行服务平台,其2023年出行服务93.9%的交易额都来自大湾区。

如祺出行的营收以网约车业务为主,近3年,如祺出行每年年内亏损均超6亿元,总计20.0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4.2%、-10.7%和-7.0%。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毛利率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业务发展初期扩大地理范围、获取新用户产生的高昂收入成本。近3年,公司的司机服务费成本分别占比收入成本的93.5%、85.2%和77.6%。

去年3月,港交所修改主板上市规则,允许无收入、无盈利的科技公司上市。“如何解决资金需求,确实是所有新兴网约车公司面临的迫切问题。”华泰证券互联网研究团队表示,全球共享出行龙头Uber和国内龙头滴滴均是在2023年实现首次全年盈利。而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网约车行业融资总额在2022年仅为175亿元,在2023年前11个月仅48亿元,较前几年大幅下滑。

融资困境下,市占率稳居前三的曹操出行,也于4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曹操出行成立于2015年,由吉利控股集团孵化。招股书显示,公司已接连亏损三年,在2021年—2023年分别亏损30.1亿元、20.1亿元和19.8亿元,毛利率渐渐从-24.4%回正至5.8%。

曹操出行的亏损困境背后,还反映出中小网约车平台的一大痛点:高度依赖聚合平台。

2017年,阿里巴巴旗下高德打车首创聚合模式,为司乘双方提供交易撮合服务。在滴滴被处罚下架的窗口期,高德、美团、百度等聚合平台迅速崛起。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24年3月,聚合平台完成订单占总量约27.0%,2023年,这一比例也稳定在20%—30%之间。

招股书显示,近3年,曹操出行增强与聚合平台合作,使得营收大幅增长的同时,支付给第三方聚合平台的佣金成本也接连走高,从2.76亿元增至6.67亿元,占总开支比例从54.7%增至79.7%。“通过聚合平台获取的用户流量更具高性价比,尽管总获客成本从4.5亿增至7.8亿元,但占GTV比重从23.6%降至18.1%。”公司招股书显示。

与曹操出行业务模式相似的,是市占率第二的T3出行。该公司成立于2019年,由一汽、东风、长安、腾讯、阿里等巨头发起设立。公司于2021年10月完成77亿元A轮融资,T3出行CEO崔大勇当时曾表示,公司内部已启动IPO计划,且不会选择境外交易所。

存量的市场变得越来越残酷。在滴滴和聚合平台的夹缝之间,位于腰部的网约车平台玩家,如何守住自己的市场份额?

“网约车‘下半场’的主要故事,可能是玩家通过差异化确认自己的能力边界,注重技术创新,发展智能化的服务模式。”华泰证券互联网研究团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差异化竞争,例如推出专车服务、无人驾驶等。

曹操出行主推“定制车队”,于2022年、2023年推出曹操60、枫叶80两款新能源定制车辆。截至去年底,全国24个城市的定制车车队规模已达3.1万辆,贡献了全年20.1%的GTV,并拉动车辆销售交易额。

如祺出行的“重头戏”,则是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截至2023年底,共计有281辆Robotaxi接入平台。

自动驾驶,下半场的新赛道?

如祺出行在招股书中称,网约车行业存在若干颠覆性创新的机遇,例如自动驾驶及Robotaxi技术。本次港股IPO,如祺出行便打算将40%的融资额用于自动驾驶及Robotaxi技术的研发。Robotaxi也将是如祺出行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不过,目前如祺出行的Robotaxi业务远未达到商业化落地的地步。根据招股书,2021年至2023年,在如祺出行的出行服务中,Robotaxi服务、顺风车服务、营销及推广服务等其他服务收入分别为727.6万元、481.2万元、200.0万元,收入占比分别为0.7%、0.3%、0.1%。

如祺出行预计Robotaxi将于2026年左右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并预计Robotaxi的单公里成本将低于有人驾驶网约车服务,目标群体为目前使用私家车或公共交通工具的个人。根据招股书援引Frost&Sullivan的数据,到2026年和2030年,载人出租车的成本将从2019年的1.7元/公里,分别增至2.0元/公里和2.4元/公里;Robotaxi的成本则将从23.3元/公里,降至2.1元/公里和1.0元/公里。

基于这样的战略考量,除了如祺,滴滴、曹操、T3等品牌也都已对无人驾驶作出前瞻性部署,Robotaxi已成为网约车平台集体锚定的下一个布局点。

“Robotaxi一定是长期必然趋势。自动驾驶技术一旦成功实现商业化,是网约车行业重要的供给侧变革。”华泰证券互联网团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北京亦庄,在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的街道上,不时跑过一辆又一辆Robotaxi。它们的车身多为白色,车顶戴着载有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感知模块的“帽子”,多来自萝卜快跑、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安途智行等自动驾驶公司。据经开区数据,截至2023年底,累计已有38家企业在北京开展无人化道路测试。

除了满街的无人公交车、送货车和清扫车,许多亦庄市民也已习惯了搭载Robotaxi出行:在App下单,在定位点上车并输入手机号后4位,确认系好安全带后,车辆便开始驶向目的地。“目前市民能打到的车辆可能有三种情况:主驾有人、副驾有人、全车无人。”小马智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Robotaxi实现商业化的五大核心要素在于政策监管、技术、成本、运营及服务、市场接受度。”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在《Robotaxi商业化趋势展望2024》报告中指出,2023年,在表征商业化成熟度的1—5分之间,中国在政策监管、技术维度均已达到2分阶段,其余维度为1分。

“我们认为,降本、规模化和运营区域扩大三点应齐头并进,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现在正是天时要到来的时候。”小马智行副总裁、北京研发中心负责人张宁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现阶段的最大挑战并非极致地压缩成本,仍然是要在更广泛和出行更密集的区域,追求最高的安全出行体验。

今年4月7日,广汽埃安和滴滴自动驾驶的合资公司安滴科技获批工商牌照,所推出首款L4级Robotaxi计划于2025年量产,计划投放数量达万辆级,未来将以混合派单形式接入滴滴网络。除了滴滴和如祺,2022年9月,T3出行与轻舟智航联手,在苏州正式启动Robotaxi公开运营。同月,曹操出行与吉利汽车创新研究院智能驾驶中心启动Robotaxi项目合作。

行业内普遍认可一种“金三角”协作模式: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推动技术发展,整车厂主导开发整车平台,专业出行服务平台负责运营服务。

张宁表示,如祺出行和小马智行在广州南沙的合作基础已较为深入。“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当我们提供出行服务,则需要一定流量平台和获客渠道,在产业链上天然就需要与网约车联手合作。关于怎样评估客流、调度车辆、设置站点,平台能够提供很有价值的输入。”他说。

据Frost&Sullivan预测,2030年,中国Robotaxi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888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市场规模的58.5%;Robotaxi在中国智慧出行的渗透率将达31.8%,2035年达69.3%。“我们观察到的趋势是,2—3年内,无人驾驶出行的技术、服务和商业化将步入大规模落地阶段,但其蓬勃发展可能也还需要5—10年的时间。”张宁说。

Robotaxi的发展也将改写司机与车辆的关系。随着安全员从主、副驾监控逐渐移至远程,传统的“司机”也将不复存在。如果无人驾驶出租车席卷市场,近700万网约车司机该何去何从?这个难题和挑战正变得越来越迫近了。

(应受访者要求,乔哲、周森、黎强、陈龙为化名)


网约车司机,比外卖骑手困得更深,网约车这一行,为何不好干?

因为现在网约车司机根本就赚不到钱,同时也没有什么自由可言。

对于那些想要通过开网约车赚钱的小伙伴来说,他们当初可能觉得网约车非常自由,但真当开始这项工作以后,他们就会发现自己的收入和时间密切相关,自己不过是一个苦工而已。

很多网约车司机深陷困境。

这个困境主要是集中在网约车司机的现状上,因为目前网约车行业已经趋于成熟,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多数网约车司机根本就赚不到钱,他们的收入甚至比很多上班族都要低,但工作的时间却特别长。有人曾经统计过自己的收入,三年的年收入也不过40万左右,这还仅仅是毛利润而已。我们都知道目前的外卖行业已经非常艰难了,但网约车司机其实会更难一些。

网约车司机的成本太高了。

对于那些已经深陷困境的网约车司机来说,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调整工作方向,因为他们的就业成本非常高。网约车司机需要先购置一辆网约车,其次要拿到相应的牌照,这已经耗费了他们极大的成本。对那些想要放弃的小伙伴来说,他们很难做出果断的抉择,多数人仍然选择埋头苦干。

网约车司机的利润太低了。

这个道理很好理解,当网约车行业刚兴起的时候,网约车司机和乘客都有补助,所以他们的利润非常高,网约乘坐网约车的用户也非常多。但目前网约车行业已经发展了这么多年,不仅网约车司机和乘客没有了补贴,收费标准更是一涨再涨。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他们的利润并没有随着收费而增长,反而变得越来越低。对于多数网约车司机来说,他们做的工作仅仅是苦力而已,因为他们很多单子的利润连10%都达不到。

网约车驾驶员需要什么条件

做网约车司机需要的条件有:1、无任何暴利犯罪的记录;2、拥有相应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3、具备3年以上驾驶经验;4、没有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5、在当地居住证满1年或有当地户口;6、参加网约车考试合格;7、未被列入出租行业不良名单。 做网约车司机需要什么条件:1、想要成为网约车司机,必须无任何暴利犯罪的记录,比如交通肇事、危险驾驶等等。 2、持有与准驾车型对应的驾驶证,并且从拿证到成为网约车司机之间,有3年以上的实际驾驶经验。 3、拥有办理网约车服务城市区域内的户籍,或者是1年以上的当地居住证,同时没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4、如果之前是出租车司机,那么不能够有出现在出粗汽车行业不良记录名单里面的现象。 5、针对已经设置好的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需要认真参加并取得考试合格的结果。 如何成为网约车司机:一般情况下,要先确认与哪个网约车平台合作,然后在进行相应的信息注册。 注册内容提交了之后,等待平台审核的结果即可,如果通过了一般就没有什么问题。 每个平台在选择网约车司机的时候,都会是相当严格的,除了会规定相应的条件之外,还会不定期地进行培训、考试。 而之所以会这样做,原因自然是为了在更好的程度范围内,保证乘客的安全。 网约车违章扣分申诉可免罚的情形有哪些1、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被拍摄两次违停,但是并车辆没有移动,可以申诉。 这种情况一般向交警说明情况就可以,因为时间和地点都是相同的,有可能是录入重复导致。 2、号牌录入错误,可以申诉。 人都有疏忽犯错的时候,交警也不例外,此情况需要司机对违章日期前后几天的行车路线记录十分详尽,可以向交警说明情况。 (这里就体现行车记录仪的重要性啦)3、为了避让违法行驶的非机动车,不得不压线,被拍了也可以申诉。 申辩方法和第三种情况一样,最好调取所在路段监控,以保证真实性。 4、避让事故压线被拍,可以申诉。 遇此情况,最好将现场拍照,如果所在路段有监控,可申请调取当日录像进行查看。 5、因为帮助别人而被开罚单,可以申诉。 如遇参加考试考生、产妇生产等紧急情况时,可拿考生准考证和出生证明等相关材料向交警证明当日情况的紧急,通常情况下可以避免被扣分罚款。 6、遇上车辆抛锚在路上,不得不绕行被拍,可以申诉。 7、车辆贴线行驶被误拍压线,可以申诉。 8、路口信号灯故障,如出现临时信号灯和固定信号灯冲突,司机违法被拍,可以申诉。 此种情况,需司机将当时信号灯情况照相,最好将故障发生时的情况录下来,以便向交警说明。 9、因为道路交通标示不明或者没提示而被开罚单,主要责任不在自己的,一定要申诉说明情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四条从事网约车服务的驾驶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取得相应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二)无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无饮酒后驾驶记录,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记满12分记录;(三)无暴力犯罪记录;(四)城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五条服务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出租汽车行政主管部门依驾驶员或者网约车平台公司申请,按第十四条规定的条件核查并按规定考核后,为符合条件且考核合格的驾驶员,发放《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

开网约车需要什么证件怎么办理

开网约车需要的证件有驾驶证、车辆运营证、车辆经营许可证等等。

1、驾驶证

作为开网约车的首要条件,拥有有效的驾驶证至关重要。要办理驾驶证,首先需要参加驾驶培训并通过相应的理论考试。通过理论考试后,还需要进行实际驾驶测试。合格后,将申请领取驾驶证,并按照相关规定缴纳相关费用即可。

2、车辆运营证

开网约车需拥有相应的车辆运营证,以确保车辆的合法运营。办理车辆运营证需要车主身份证明、车辆购置发票以及车辆合格证明。申请人需将相关材料准备齐全后,前往当地车辆管理所进行申请,再根据相关规定缴纳相应费用,即可办理车辆运营证。

3、车辆经营许可证

开网约车还需要办理车辆经营许可证,以保证运营的合法性。办理车辆经营许可证需要、驾驶员驾驶证、车辆购置发票以及车辆保险等相关材料。申请人需将材料提交给当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并按照相关规定缴纳费用,等待审批通过后即可获得车辆经营许可证。

开网约车注意事项:

1、出车之前一定要检查车辆信息,胎压,车牌。接单之后要及时联系乘客,确定好乘客所在的位置,避免开错路,尽量减少乘客等待时间。

2、乘客上车之后要询问具体到达的位置,不清楚目的地如何走的情况下按照导航走或者在乘客的辅助下。到达目的之后提醒乘客不要落下随身物品。

5、不要随意取消订单,司机取消订单会影响成交率,如果有不想接的订单,最好让乘客取消,如果有责取消两单以上,就会扣服务分,服务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你的收入。

3、虽然出来跑车目的就是挣钱,但也要保证个人态度良好等。你为乘客提供好的服务,自然会经常得到五星好评。进而会获得更优质的系统派单。

4、不要太劳累!毕竟身体最重要,如果你是新手网约车司机跑单的技巧可以多向老司机请教,学习经验。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百科-网约车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11226.html
晚年却能富贵有余 事业有成的五大生肖 年轻时历经坎坷
1 新加坡航空229人客机狂坠6000英尺 超恐怖!1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