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我是不同意的 戴相龙 中国想建成美国一样的金融强国遥遥无期

导读:5月19日,以“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主题的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深圳金融论坛在深圳召开,会上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 在全体大会暨成立仪式上,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以“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作主旨演讲。他表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亟需建立和完善中国式现代金融体制,保持货币信贷供应适度有效,促进融资结构合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做好金融服务的五篇大文章。以下为其发言内容的文字整理稿: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参加 中国人民大学首届深圳金融论坛

戴相龙:

各位来宾、各位专家学者,

当全国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建立中国式现代金融体系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时,中国人民大学决定成立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并举办首届深圳金融论坛。对此,我表示热烈祝贺!在深圳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设立的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将对培育高水平的金融人才,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建设,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我认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当前最重要的是:建立和完善中国式现代金融体制,保持货币信贷供应适度有效,促进融资结构合理,围绕实体经济服务,做好金融服务的五篇大文章。

中国式现代金融体系是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金融制度

1993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相适应的金融体制,设立三项改革目标。此后又特别提出建立严格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1997年和200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曾提出过“建立中国现代金融体系”,这是1993年金融体制改革目标的延伸。这个历史时期的金融体系是为了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向国内外宣告,中国已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从2020年开始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现代经济,还要发展现代社会、现代文化、促进人和自然协调发展,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此,需要建立和完善中国式现代金融体系,是为了适应和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今年1月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金融专题研讨班的专题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个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主要是讲建设中国式现代金融体系。由此,我认为,中国式现代金融体系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基本金融制度的作用。预测今年7月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会把建立中国式现代金融体系,加快金融强国建设写入有关文件。

习近平总书记的两次重要讲话,系统阐明了建立中国式现代金融体系的理论、道路、目标和重要任务。他提出:建立中国式现代金融体系,必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目标是建设金融强国;金融强国要具备6个核心要素;中国式现代金融体系包括有不同要求的金融调控、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基础设施6个支柱体系。

建立中国式现代金融体系,要同时加快金融业改革和开放,积极发扬中国金融文化。建立中国式现代金融体系,要分三步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金融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了中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新纪元。对这些重要讲话,我们应联系实际深入学习。

什么叫金融强国?金融强国,是指该国立足经济实力和先进科技的国家金融实力和影响力领先世界水平的国家。同一个历史时期,世界上可能有几个金融强国,其中最强的处于垄断地位,是金融霸主。

有些专家和自媒体,把我国重大金融数据与美国对比,认为中国建成金融强国,需要几代人,实现目标遥遥无期。这是不对的。把我国建成金融强国,就是使我国金融实力和影响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而不是赶超美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金融强国建设分三步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金融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全球领先的现代金融强国。

建立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做到“八个坚持”。首先,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此,我有深切体会。1997年11月,中央决定加强对全国金融系统党组织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央决定剥离2.28万亿不良贷款,注资800亿美元,为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创造了条件。

2002年底,4家国有商业银行整体处于资不抵债,但是8年不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先后成为上市公司。按核心资本排列,在全球10大银行连续多年名列前4名。中共二十大后,中共中央及省(区、市)委成立金融委员会、金融工作委员会,为今后建立中国式现代金融体系,实现金融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建设金融强国要具备6项核心要素,建立6个支柱体系。从现在起,我们要选择重点,不断增强各项核心要素在世界上的实力和影响力。

要把人民币发展成为世界上货币供应量最大、币值和汇率最为稳定的国际化货币。不能只用SWIFT提供的数据评估人民币国际化地位。今年一季度末,人民币结算占比4.2%,列世界第四位。但是,如果把我国跨境人民币结算并入比较,这项比例会大幅上升。

IMF的SDR中的货币构成,人民币占12.28%,英镑占7.44%。综合评估,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力已相当或超过英镑。扩大人民币对外投资,将货物贸易顺差占GDP比例下降到2%以下,实现进出口基本平衡,直到略有逆差。预测到2035年,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力将会稳居世界第三位。

建立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增强中央银行地位和功能,提高对强大的货币的调控能力。提高我国中央银行在国际金融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是全世界纸币运用最早的国家,建议设立国家金融博物馆,扩大中国金融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推进大型金融企业战略转型,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金融集团。由党中央、国务院集中制定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专项发展规划。期盼到2035年,将外资持有上海金融市场的股票、债券的比例,从现在3%左右,提高到10%左右。

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地位。做到不仅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而且要有效地抵制国际性或地区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保证国家金融安全。根据习近平有关金融论述,补充修改财经院校有关金融教材,对我国在职金融高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在中国式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中尽职创新。

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能力,提高货币信贷资金使用效率

保持货币供应适度,为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宏观环境。长期以来,中央银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同时,我们要看到当前货币信贷资金使用效率下降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产生以上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国务院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认真解决。从中央银行来说,要注意当期短期操作和实现长期管理目标的衔接。

建议中央银行年初公布当年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预期目标。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预期目标相互匹配”。我认为,“相互匹配”只是定性,还应有定量预期。2020年-2023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年均增长10.7%,货币供应量(M2)余额年均增长10.1%,名义GDP年均增长7.53%,后者增长速度比前两个低3个左右百分点。

中央银行可根据国家预定经济和物价增长目标,加上流动性合理充裕的需要,年初设定和公布全年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预期定量增长目标,即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比经济增长与物价增长高出2个左右百分点。视执行结果,可在第三季度按批准程序进行调整。改进银行服务,减少企业预留存款。同时,金融监管机构按季监测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使用流动性(累计发放贷款÷累计收回贷款)。

合理控制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市场形成,决定于存款利率和经营管理成本,还要给商业银行一定水平净资产利润率,以稳定股东的合理收入和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能力。现在,我国已有条件逐步实施低利率政策。但是,我认为存款利率还是要高于物价上升,保持一定的正利率,以便保护存款人权益,稳定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建议要更好发挥利率对宏观金融调控作用。

充分发挥利率政策对金融宏观调控的作用。2015年后,中央银行通过上海拆借市场利率、商业银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引导形成市场利率水平,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总的看比较复杂,国内外企业和居民难以直观中央银行的利率政策,不利于形成利率预期。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4月23日,财政部党组公布的文章,也提出支持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2023年末,国债余额为30.3万亿元,央行持有1.52万亿元,除了筹资用于充实商业银行资本金的长期特别国债外,仅有1700亿元。建议国家适当扩大国债的发行量,特别是大幅度增加面向城乡居民发行6个月、1年期短期国债,为城乡居民增加投资渠道、获得稳定收益,并为中央银行更多通过买卖短期国债的利率引导市场利率走向创造条件。

善金融业结构,扩大股票融资,逐步改变社会资金“钱多本少”的问题

早在2012年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就提出调整金融业结构,扩大证券业和保险业的规模。但是,至今收效甚微。2023年末,虽然直接融资比例上升到38%,主要是债务融资,股票融资比例仅占3%。中央国有企业已高达67%,并呈上升趋势。社会资金转化为企业资本的能力过低,导致我国长期患有“资本贫血症”,对建立中国式现代金融体系,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十分不利。

一是不利于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导致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只能松不能紧;二是降低了企业应对通货膨胀和金融危机的能力;三是企业集团因资本不足难以通过兼并重组延长产业链;四是不利于中国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金融体系规模已很大,但是资金配置不够均衡,融资结构不合理,可以说不缺资金缺资本,关键是提高融资效率,重点解决资金“苦乐不均”和“钱多本少”,耐心资本不足的问题。

为此,要大力发展证券业和保险业。证券业把社会长期资金转化为企业资本,保险资金的30%以上可用于对企业投资。2023年末,我国上市公司市值仅占GDP的63%;保险业资产数额列世界第二。但是,人均保险收入(保险密度)仅有3635元,保险业收入占经济总量的比例(保险深度)仅有4.07%,不及全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这些与建设金融强国目标相差甚远。

发展证券业和保险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政策规定,充分发挥现有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业务功能。除此以外,我认为应当开辟证券业和保险业发展的新途径,即支持大型金融企业集中力量办理主体业务同时,通过设立全资或附属公司办理证券业和保险业。

对于这个建议,可能会有争议。但是,有两条应当明确。一是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一直明确要稳步推进大型金融企业综合经营试点。二是大型商业银行通过设立全资或附属子公司,开办证券、保险业,不是“混业经营”,而是“分业经营”。

现在,金融集团控股公司可以设立证券公司,如中信证券公司等。至今尚未批准大型商业银行设立证券公司。2023年末,外资独资或控股的证券公司已发展到10家,其中,由外资银行和金融集团设立的外资独资证券公司有4家,而且还在增加过程中。

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综合经营试点进展缓慢。2023年末,5大商业银行总资产为169万亿元,非银行金融公司总资产仅占2.23% ,比2019年还低0.11个百分点。我认为,由大型商业银行设立子公司,依据《证券法》《保险法》办理证券业、保险业,不仅是必要的,也是有条件的。

因此,为了改变我国“钱多本少”和耐心资本不足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对我国18年来的大型商业银行综合经营试点工作进行客观总结,客观评价大型商业银行开展综合经营的风险,严格执行风险管控制度,确立今后我国大型商业银行实行综合经营的发展方向。我也希望中国人民大学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把“大型金融企业的综合经营”列为一项研究课题。

做好提高金融服务质量的五篇大文章

今天下午的分论坛,主要讨论金融服务的五篇大文章(以下简称“五项金融服务”)。在此我只对做好五项金融服务的共性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是关于五项金融服务的业务性质。五项金融服务与常规金融服务不同,既要坚持金融业运行规则,又要体现该项服务的社会性、公益性。五项金融业务,是属于在各级政府指引和扶持下,由各个金融企业自主经营的专项金融服务,而不要简单地概括为金融部门的政策性业务。

二是做好五项金融服务,要突出重点,由易到难。科技金融,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特别要发展风险投资基金、产权投资基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绿色金融,要大力支持清洁能源的研究、推广、运用,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普惠金融,要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人不断提高纯收益。

现在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凡涉及“三农”的报道都会出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可见农民合作社的蓬勃发展。要继续贯彻中央多年下发的1号文件精神,总结和扩大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把农民合作社内开展信用合作的收益免税返还农民。

养老金融要大力支持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全国36个城市试点一年多,到2023年末,个人养老保险开户4030万人,覆盖率远超预期,但是,缴存资金人数仅有900万人,缴存资金仅有182亿元。要活跃资本市场,增加长期保值产品。建议完善管理办法,如将50—60岁参加人缴费从1年1.2万元提升到2.4万元,领取养老金时对资收益不纳税。

数字金融,不但促进金融企业业务转型,提供便利和竞争力,还要支持企业和个人推行适用的数字技术。

三是建立和完善五项金融服务的管理制度。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明确五项金融服务的概念、服务范围,分别制定各项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对有些金融服务制定专项管理办法。大型金融企业可在总部内设业务部门或设立专业分支机构。开展五项金融服务的资金来自有关金融企业,也可由中央银行适量发放再贷款;五项金融服务,实行保本微利,必要时由各级财政补贴利息或设立五项金融服务风险准备金。对五项金融服务的服务量定期统计和公布,对业务量大的专项金融服务设立会计子科目,以便于监测五项金融服务的开展。

建立中国式现代金融体系,必然会受到各种挑战。首先,我们要处置好房地产金融风险、地方债务风险,保持国内金融的稳步发展。其次,我们要坚决应对金融霸主对我国建设金融强国的恐吓和阻挠。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必将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式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强国金融建设,实现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


人名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配套措施。 回顾人民币汇率制度五十多年来的演变,对于我们更好地认清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我们保持现阶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也具有重大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币汇率机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 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各阶段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为线索,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可以分为两大阶段。 2.1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管理浮动和盯住美元再到盯住一篮子货币。 2.1.1管理浮动制阶段(1949—1952年)人民币诞生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币不以黄金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实行的是管理浮动制。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日用生活费比价三者加权平均来确定;这段时期,人民币汇率确定的依据是物价,其作用实际上是调节对外贸易,照顾侨汇收入。 2.1.2从盯住美元到盯住一篮子货币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汇率已失去调节进出口贸易的作用,为了有利于内部核算和编制计划,人民币汇率坚持稳定的方针。 1955年3月,新币代替旧币,直到1971年11月,人民币汇率在近16年时间里基本保持为1美元=2.4618人民币。 国际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处于鼎盛时期,主要西方货币之间的汇率大体稳定,人民币对西方主要货币也相应稳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人民币汇率的确定是选择我国在对外经贸往来中经常使用的若干种货币,按其重要程度和政策上的需要等,确定权重,根据这些货币在国际上的升降幅度,加权计算出人民币汇率。 实质上是盯住了一篮子货币。 这种盯住篮子货币的汇率安排,操作简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抵御或减少国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货币的影响,从而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有利于对外贸易企业的成本核算,利润预测及减少汇兑风险。 从1973年到1979年间,人民币货币篮子的权重,只有为数几次的调整。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币的主要功能只是起一种辅助性的计算单位的作用。 它的变动,对我国外贸进出口的名义利润有较大影响;但由于外汇当局的调节,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外贸部门的实际利润并不起作用。 2.2改革开放后的汇率制度改革开放后,人民币汇率制度为更好的适应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计划内部双轨制和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两个阶段。 2.2.1计划内部的双轨制(1979—1993年) 1979年起我国实行外贸体制改革。 为促进外贸的发展,实现贸易内部结算价和官方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一种是使用非贸易外汇收支的对外公布的汇率(1美元等于1.5人民币作用,官方汇率),实际是按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计算。 另一种使用于外汇收支结算的贸易内部结算价(1美元等于2.8人民币,汇率),实际上按全国平均换汇成本加上一定利润算出的。 因此,本阶段我国人民币汇率事实上实行的是计划内部的双轨制。 内部结算价旨在纠正人民币汇率被高估的问题,发挥了汇率作为价格杠杆刺激贸易出口的作用,是当时改革开放后人民币汇率机制反映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方向的一种进步。 2.2.2盯住美元的管理浮动汇率制(1985—1993年)在人民币实行双轨制的同时,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一直在进行。 1985年1月1日起,我国取消内部结算价,恢复单一汇率,人民币汇率进入“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时期。 1986年,我国实行盯住美元的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这种管理浮动的汇率归属于较高弹性的汇率制度。 此后,人民币汇率经过了几次大幅度下调,到1992年3月,人民币汇率已下调至1美元=5.74元人民币。 这一时期,外汇调剂市场汇率主要按供求决定,但整个市场处于国家管理之中,必要时国家可采取行政手段对市场汇率进行干预。 2.2.3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94—至今)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实现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并轨后的汇率向市场汇率靠拢,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制。 1996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中国自12月1日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 亚洲金融危机后,鉴于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人民币成为了实际上的“盯住美元汇率制”,事实证明了这种汇率安排是合理有效的。 至此,人民币汇率明确了进一步走向市场化,使十几年来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并取得了重大突破。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发展的历程,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总结和吸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一国的汇率制度不可能永远不变,各个时期的人民币汇率的安排都是随着各个事情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演变的。 (2)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走了一条盯住单一美元---盯住一篮子货币---双重汇率制---盯住单一美元之路,但是,逐步扩大汇率的灵活性和汇率的市场化是这条演变之路的实质。 因此,未来的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必然也是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博士怎么样

客观评价中央财经大学1 中央财经大学创办于1949年,于新中国同龄,但中财90年代前在财政部并没有得到多少重视,这是事实,中财理论学术一般,研究水平一般,但也不能说差,中财也有一些很有名的老师!但是财经大学是重视实际工作,如果想搞理论研究,建议你努力考取北大光华,ccer,不要来中财2 中央财经大学有最好的地理位置,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使其他任何城市都无法取代,随着沿海各城市的发展,上海的所谓“经济中心”根本就不纯在,而北京的优越性是任何城市无法取代,中国绝大多数大型公司的总部都在北京!3 中央财经大学有所有财经大学最强大的校友资源,这点任何财经大学都难以望其项背!差距不是一点半点!戴相龙、李金华、金人庆,其他财经大学不可能会出现!4 中央财经大学的就业再所有财经大学中绝对是顶尖的!这是选择一所大学最关键的因素5 中央财经大学发展之快是难以想象,一所大学的发展都是依托当地经济状况,北京的发展必然带动中央财经大学的发展

保险﹑银行﹑证券这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银行、证券和保险逐步融合的趋势。 因为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之间在运营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具有统一性,能被各方面接受并有意义的新的监管工具的开发构建! 是国家金融体系的三大支柱 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之间的联盟分析 199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针对我国券商出现的融资窘境,提出两点改革措施:一是允许有条件券商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回购市场;二是允许有条件的证券公司通过服票质押向银行借款融资(《金融研究》1999年第10期。 )1998年,保险公司获准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 1999年,中国保监会又出台了关于保险公司购买中央企业债券的管理办法,把保险公司与券商联系起来。 经过几年的改革,银行、证券、保险之间逐渐给我们拓展了联盟的轮廓,开创了金融新时代。 一、银行、证券、保险联盟的可行性分析制度创新是现代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国即将加入WTO,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中资金融机构若欲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继续改革金融体制。 同时,针对我国证券与保险公司自身原因,建立银行、证券、保险联盟是很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一)券商融资渠道狭窄。 券商作为金融企业,从事着发行上市公司股票的承销业务;从事着为企业兼并收购充当策划顾问的并购中介业务;从事着以自己的资金买卖证券,获取利润的自营业务,也从事着收取佣金,促成投资者完成交易的经纪业务。 这些注定了对资金有庞大的需求。 外源资金更少。 按照过去规定,我国券商不能向银行贷款,不能发行债券,不能在银行间同业市场上进行国债回购。 事实上,券商只有一条外部融资渠道,只能在银行间同业市场上进行为期一天的拆借,这种隔夜拆借,犹如杯水车薪,对券商的长远发展作用极小。 资金拮据使券商面临风险。 券商风险是指由于资金筹措和运用所产生的风险,即由于不确定性引起的券商在资金筹集和运用中形成损失的可能性,表现为:(1)流动性风险,指券商由于流动性比率过低而使其财务结构缺乏流动性,在经营不利时,由于金融产品不能迅速变现,券商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而陷入财务周转危机。 据统计,到1996年底,中国十大证券公司中,流动性比率无一接近90%,而美国的摩根这一比率为98%。 (2)资本充足性风险。 我国对券商的净资产负债比率的最高限额为10:1,而一些中小券商的净资产比率过高,一旦经营困难,这些券商将首先陷入资不抵债,甚至面临较大的资本充足性风险。 (二)保险金需要拓宽渠道。 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及国人保险意识的加强,中国保险业在最近几年已取得长足发展,各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每年都呈大幅度增长之势。 1997年我国保费收人1072亿元,较19%年增长20%,1998年我国实现保费收入1247亿元,较上年增长14%,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 据有关部门预测,中国保险业总收入在2000年以前,将有可能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其市场潜力在规模上高达2500亿元人民币。 如此庞大的资金面临着资金运作方式的限制,投资收益同公司竞争的加剧和投资者对保险投资回报率要求提高的矛盾。 长期人寿保险资金具有储蓄性和预期交纳保费延期给付两个基本特点。 由于缴费与给付时间间隔较长,保险公司为了保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给付,满足保户预期需要,就必须使保险资金能够保值和增值。 因此,使保险资金能够保值和增值是保险自身的需要,而保值和增值的根本途径在于充分运用保险资金,拓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 长期以来,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受到限制,只能在银行存款,近2年有所放宽,也仅限于买卖政府债务和金融债券。 因此,在我国,存款和国债利息与保单预定利率之差就成为保险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 尽管目前保险公司投资国债的比例扩大,但由于国债的规模本身小,制约了投资的规模和比例,资金投放于银行的仍占一定比例。 这样,自1997年以来,随着银行储蓄存款利率的七次下调,给保险公司带来很大损失。 长期以来,将动摇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加入WTO的步伐正在加快,这就要求成员国按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出牌,即中国的保险业要加快开放步伐。 降低收益标准和提高投资收益,从而在强手如林的保险业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要解决由于银行存款利率下调而使保险资金利差缩小甚至倒挂的现象,只有通过有效的多渠道的资金运用,提高资金收益率才是解决保险公司利差倒挂以及今后保险公司长远发展的关键。 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保险业积聚和融资的能力仅次于银行业,如美国保险公司业务量占其金融市场业务的三分之一以上。 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中国保险业的资金运用无论从形式上和手段上都需要有一个大的发展。 (三)银行业务范围需拓宽。 2000年开始,金融监管机构鼓励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进行业务创新和代理业务。 银行业务针对保险业务和证券业务,可在以下几个方面来拓展:1.国外银行保险业务80%以上是通过市场中介,即代理经纪人办理的。 我国也要充分利用银行业务多,面广,人员素质相对较高,对保险业比较熟悉的特点,大力发展代理保险业务。 2.随着电子网络技术的发展,银行和保险业可以分享网络资源。 保险公司可以选择使用银行拥有的客户资源和信息库,银行可以担任保险公司的财务顾问和为基金提供托管服务。 3.保险公司可为银行产品如消费信贷,个人按揭贷款及汽车按揭贷款等提供保险服务。 4.保单作为一种有价证券完全可以用于银行贷款的有效质押,储蓄存单如何和保单结合,和基金结合也可研究。 5.在融资业务方面,保险公司是银行的存款大户,将来可能成为银行金融债权的主要投资者,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问可通过拆借,债券回购等方式融通资金,提高资金的流通性和收益率。 6.银行和证券可以交互营销,共享营销网络和客户资源,银行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和分支网络,可以利用现有网络进行证券业务、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的发展。 二、证券、保险、银行联盟方式分析通过以上三者之间联盟的可行性分析,我们有必要提出联盟具体方式。 (一)保险资金与证券市场联盟方式的选择。 自1997年以来,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已下调7次,其中,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降幅达7%,三年五年期存款利率也有相同幅度的下降,降幅之大,前所未有。 与现行的银行存款利率相比,保险公司已出现明显利率倒挂现象,保险资金的运用环境每况愈下,保险业的经营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困难。 拓展长期人寿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呼声在业界日益高涨。 同时,中国证券市场却依然存在规模不大,缺少稳定的资金来源等问题。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已为政府及证券业人土所关注,并成为管理者急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方式可采取以下方式:1.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按资金使用周期确定保险资金合理使用结构,确保资金安全高效。 把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等短期负债进行短期高清尝力投资业务,如商业票据;将属于中长期负债的人身险准备金除少量用于应付流动性的不规则变动外,大部分均可用于中长期投资,如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等;将总准备金和承保盈余这种最适合的中长期投资的资金,可购买二级市场优质股票、不动产和抵押贷款等。 2.保险公司直接购买证券基金。 即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认购或购买各种证券投资基金,同级保险业务主管部门应严格限定投资比例,确保保险资金的安全高效,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3.建立证券投资保险基金。 证券投资保险基金是目前资本市场较发达国家解决保险公司资金投资渠道的一个主要运作方式。 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可让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建立证券投资保险基金,规定其发行的资本金额以其总资产的一定比例来确定,其方式可由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发起建立新的保险基金管理公司,也可选择已成立的基金管理。 (二)银行与保险公司联盟方式的选择。 中国保险市场一旦对外开放,外资保险公司凭借其资产实力,营销手段,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必然给中国民族保险公司带来冲击。 随着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方式的增加和风险意识的提高,保险业和商业银行的合作不再限于单纯代收保费和争取存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资金合作方面。 目前,国务院宣布保险资金可通过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股市,人民银行也作出商业银行可以试办对保险公司协定存款的决定。 就寿险而言,寿险给付不象财产险和责任险那样难以预料,投资的策略主要着眼于价值的长期稳定增长,因此对商业银行开办的协定存款业务反映积极。 而且保险公司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过程中,必须避免资金集中摆布的风险,会从四大商业银行转移一部分资金,银行要抓住这一时机,并充分运用开办协定存款这一有力手段,与寿险公司开展资金方面的合作。 2.业务合作方面。 国外人寿保险产品已完全由以储蓄型产品为主向以投资型产品为主的经营转变,国内寿险公司正在进行品种创新的探索和努力。 最近,寿险公司推出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产品,由于这种产品在保险保障基础上所具有的独特投资理财功能,吸引了一批有投资意识的投保人,银行应在品种开发和营销方面,结合私人理财业务的开展,加强与寿险公司的协作。 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可利用网点优势,大力开展保险代理业务,增加保险资金的存款和相应的营业收益。 3.技术合作方面。 银行应利用寿险公司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营销方式,加快技术创新的机会,采取与寿险公司发行联名卡等方式共同开发技术支持系统,拓展电话银行和网上银行业务,建立双方长期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争取两家共同的客户群体。 (三)银行与券商联盟方式的选择。 目前,银行与券商合作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方面有了良好的开端,在搭桥贷款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在证券交易清算方面,银行可以申请证交所的清算资格。 我国银行在发展以上业务的基础上,要从更广阔的领域上拓展银行及投资银行业务:1.发展资产证券业务。 资产证券业务是将在当前和未来产生收入现金流的金融资产转变为在资本市场上可以销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 在证券交易过程中,原始权益人(发起人)将资产出售给为证券化目的而成立的载体(发行人),发行人以此资产所产生的现金作为抵押,向投资者发行可以在二级市场上流通的资产支持证券,用以购买原始权益人所转让的资产,载体受托人以拥有的转让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用于支付投资者。 该业务可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为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提供新思路。 银行可为证券公司提供证券化的资产,并进行证券化资产的评估和方案策划,而证券公司则可在总体策划,交易工具的策划与创新和证券化资产的交易方面发挥作用。 2.发展基金托管业务。 目前,我国基金业得到很大发展,如股票市场的证券投资基金,社会上的福利基金,社会保障基金已转入市场化的运作,出于信用上的考虑,这种基金非常希望银行的进入。 具体做法:基金与券商签订基金管理协议,同时要求券商在银行开立托管账号的变动和运作情况,以防范风险,银行可以对此业务进行探索,利用银行的账户管理功能和信用为客户和券商搭桥,从中收取手续费,同时也能增加存款。 3.与上市公司融资业务。 公司在提出周转资金需求时,银行可提供有证券公司担保的搭桥贷款,为上市公司提供募股的收款、结算等业务;公司在借壳或买壳上市的过程中,银行可配合证券公司帮助借壳或买壳公司在资本市场上选择壳源公司并帮助策划运作方案,在国家允许的范围下,为借壳或买壳公司提供资金和项目信息方面的支持;上市公司进行配股时,证券公司作为配股承销商,银行可参与配股方案的设计和配股项目的推荐,提供有担保的搭桥贷款和配股资金的收款业务;公司进行兼股时,银行可提供兼购项目的推荐和杠杆融资等业务。 三、结束语当巨额银行信贷资金寻找不到贷款对象,当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一降再降,整个资金市场明显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对,券商的融资却发生了危机;我国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每年都大幅度增长,庞大的资金却因融资渠道狭窄,不能充分的保值或增值;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业务面窄,未能充分发挥其网络面广,信息量大的特点。 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之间在资本市场上相互矛盾,相互补充,因此,可以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链条,把三者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它们自身的优势。 (国研信息)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11252.html
闺蜜说 我当时满嘴都是饼干 一说8就全喷出来了! 开心一刻
特斯拉最成功广告被质疑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