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对齐 团队解散后 OpenAI 谁还能为AI失控负责

OpenAI内部不同阵营对AI的安全性分歧正在逐步暴露。

在OpenAI宣布向公众免费提供迄今为止最强大的人工智能模型GPT-4o后,OpenAI首席科学家苏茨克维尔(Ilya Sutskever)及“超级对齐”团队负责人Jan Leike于上周相继宣布辞职,理由是不认可OpenAI领导层的“核心优先事项”,且近几个月来,团队“资源不足”,完成研究变得越来越困难。

“建造比人类更聪明的机器本质上是一项危险的工作,但在过去的几年里,安全文化和流程已经让位于闪亮的产品。”Leike在社交平台X上写道。“对齐”或“超级对齐”是人工智能领域中使用的术语,指训练人工智能系统在人类需求和优先事项范围内运行的工作。

在Leike辞职前,苏茨克维尔已经宣布离职,这也宣告OpenAI的“对齐”团队正式解散。OpenAI表示,团队成员将被整合进其他研究小组,以更好地帮助OpenAI实现其超级对齐目标。

构建AI本质上是一项“危险工作”

去年11月,OpenAI上演“宫斗剧”时,就曾传出罢免CEO奥尔特曼(Sam Altman)的人正是苏茨克维尔。

当时双方的矛盾在于,以奥尔特曼为代表的一群“激进派”人士认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公共部署对于AI的压力测试和完善技术至关重要;而以苏茨克维尔为代表的另一方则认为,最安全的前进道路是先在实验室里全面开发和测试人工智能,以确保它对人类来说是安全的。

这样的争论在自动驾驶诞生时已经存在。人们究竟应该让自动驾驶在密集的城市道路上释放能力,以便充分掌握自动驾驶汽车的功能和缺陷,还是应该谨慎测试自动驾驶汽车,以防范不可知风险,这一分歧至今尚无答案。

苏茨克维尔曾被奥尔特曼称为“世界上最受尊敬的研究人员之一”。特斯拉CEO马斯克评价苏茨克维尔,说他是一个正直的人,而且心地善良。

苏茨克维尔不像奥尔特曼有那么高的曝光率,他更内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说自己的生活很简单,除了工作几乎很少干别的,不是呆在家里就是在办公室。

英伟达创始人CEO黄仁勋也与苏茨克维尔认识有十年之久。他称,苏茨克维尔十几年前经常开车从多伦多越过边境到纽约去买一种叫做GTX 580的GPU芯片,英伟达有严格的政策,每人只能买一块,但不知为何苏茨克维尔获得了一个后备箱的芯片。“他用装满了GPU的后备箱改变了世界。”黄仁勋表示。

但苏茨克维尔谦虚地表示:“我想只要取得哪怕一点点的真正进步,我就会认为这是成功的。”

寻求阻止“超级智能”失控的方法

在OpenAI,苏茨克维尔称他的优先事项不是“构建下一个GPT版本”,而是找出如何阻止超级人工智能“失控”的方法。他认为,ChatGPT可能是有“意识”的。他认为,世界需要认识到这种技术的真正力量,因为有一天,一些人类可能会选择与机器融合。

这些看似疯狂的话,现在听起来并不像一两年前那么疯狂。ChatGPT已经改变了很多人对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期望,将“永远不会发生”变成“会比你想象的更快发生”。

苏茨克维尔师从人工智能“教父”、计算机科学家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辛顿是图灵奖得主,他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帮助谷歌开发AI技术。

2012年,苏茨克维尔与辛顿等人构建了一个名为AlexNet的神经网络,他们训练该网络来识别照片中的物体,其效果远远好于当时的任何其他软件,甚至超过人类。这项研究被视为“深度学习的大爆炸时刻”。

后来,谷歌收购了辛顿的公司DNNresearch,苏茨克维尔与辛顿一同加入谷歌。一年多后,苏茨克维尔离开谷歌,与奥尔特曼一起创立了OpenAI。

辛顿去年也离开谷歌,转而成为AI技术的“吹哨人”,抛出“AI末日言论”的观点。他担心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版本”会对人类构成威胁,因为“它们经常从分析的大量数据中学习到意想不到的行为”。例如,AI系统被允许不仅可以生成自己的计算机代码,而且实际上可以自己运行该代码,这就会变得非常可怕。

在谈到关于“超级智能”时,苏茨克维尔认为,具备超级智能的通用人工智能(AGI)可能会变得无法控制,从而导致灾难。这也是关注“有效利他主义”社会运动的科技工作者的担忧,他们认为,人工智能的进步应该造福人类。

在苏茨克维尔看来,AGI可以帮助人类做很多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自动化医疗保健,成本可以便宜一千倍,效果可以提升一千倍。他认为,“超级人工智能”会更深入地看待事物,会看到人类看不到的东西,但人类并不确定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为了让人工智能模型做人类希望它完成的事情,苏茨克维尔与OpenAI的科学家Jan Leike等人领导团队,致力于人工智能的“超级对齐”,目标是提出一套用于构建和控制这种未来技术故障的安全程序。Leike与苏茨克维尔一起辞职,并称“OpenAI将闪耀的产品置于安全性之上”。

盈利和安全风险如何平衡?

大部分人工智能科学家认为,AI大模型尚未对人类产生即刻的风险,但人类必须从现在开始就要做好准备。谷歌首席科学家杰夫·迪恩(Jeff Dean)就表示:“不仅要关注大型语言模型的潜在机遇,还要关注其风险和缺点,这一点非常重要。”

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院(OII)互联网研究教授、贝利奥尔学院研究员威廉·达顿(William Dutton)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关于人工智能潜在风险的炒作非常多,但人们必须搞清楚到底何为风险、何为机会。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的国际协同来了解人们对AI的想法。”

贝恩公司全球总裁曼尼·马瑟达(Manny Maceda)近日在复旦管理学院管理大师论坛上表示:“新的经济模式正在出现,凸显了监管和政策协调的重要性,以确保技术能够被安全、负责任地部署,从而造福社会。”

他认为,无论是什么领域的企业,想要用好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并从中受益,需要进行两手抓:一方面,要确定用例的优先顺序,企业要充分考虑实施的复杂性和成本以及潜在影响;另一方面,企业要注重安全、隐私和知识产权。

清华大学国强教授、智能产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聂再清对记者表示:“感觉大模型技术的发展比想象中快,现阶段AI没有对人类造成即刻威胁,但确实需要更多关注如何保证机器能够一直服务于人,而不会反过来被坏人利用。”

聂再清表示,相关工作和讨论应该关注大模型安全机制设计,同时关注如何在资本和商业化过程中确保这些安全机制的执行。“学界和工业界都需要开始投入部分精力到相应的工作中,最后达成某种共识且有效的方式。”他说道,“底线是确保大模型服务于人类。但他同时强调,在设计好AI的安全机制之后,继续开发AI的能力还是非常重要的。

为应对人工智能的伦理和挑战,目前全球监管机构都在针对由ChatGPT引爆的生成式AI设立监管标准,其中欧盟议会已经批准了首个全面的人工智能法案,而中国也已经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人工智能+”行业团队负责人史占中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生成式AI的安全性和伦理规范值得高度关注,需要建立和完善监管制度。如果相关监管制度逐步跟上,相信生成式AI会造福更多人类。”

史占中认为,从政府的层面来讲,要加快AI相关领域的立法,特别在金融、安全、健康等领域严格监管,厘清AI的设计者、使用者、内容生成者的权责关系,完善AI决策的问责机制,保护大众合法权益;而从社会层面来讲,应加强AI技术的监管,推进AI研发者遵守伦理准则与规范AI的发展。

隐私保护问题正在发生

比起担忧未来,AI大模型带来的安全问题正在发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公开表示,大模型当前面临的安全问题主要涵盖两方面,分别是隐私保护和价值观对齐两大难题。

亚信安全高级副总裁陈奋表示,AGI工具将黑客生成新威胁的时间由之前的“数个月”缩减至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同时,攻击者开始利用大模型迅速发现软件与服务中存在的漏洞;通过人脸深度伪造来实施网络诈骗犯罪的案例也越来越多。更严重地,攻击者的目标正由传统的数字资产转向AI算力基础设施和大模型。

“在安全监测中,短短一年时间,针对大模型的攻击手段已涌现出数十种不同的类型。”陈奋表示,攻击者的步伐总是快防御者一步,他们可以快速通过AGI工具生成病毒代码,挖掘漏洞。未来防御检测需要由AI原生驱动,也许现在没有做到百分之百,但会尽力实现全面集成。

大模型时代的安全攻击目标范围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攻击者已经在慢慢增加或转移攻击目标,如攻击AI算力基础设施,2024年便有一处美国几千万算力集群被黑客攻击,攻破之后算力被用来挖掘比特币。同时,可能受攻击的群体也包括了家庭个人用户,从传统个人桌面、手机逐渐演化到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甚至未来每个家庭都有一个人工智能,这些人工智能该如何进行保护,也是需要提前防护的范围。

对于AI伦理,陈奋对记者表示,AI safety更多是大模型算法公司,以及产业界共同努力的成果,不是单靠一家公司能够实现的。对该领域更多是技术发展规范的思考,对技术底层的要求,而不是单一商业化的事情。

不论是AI技术防护还是AI伦理问题,都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努力。亚信安全高级副总裁兼CDO吴湘宁对记者表示,大模型产业链非常长,最终落地过程中会发现有更多企业参与进来,尤其是以大模型为基础的周边业态会更加丰富。真正做大模型的主要集中在几个头部,但整个利用大模型的企业或行业会越来越多,这就对整个AI安全生态提出新的要求,仅把大模型安全做得好没有用。

但在当下的节点,建立全产业链针对AI安全的联盟组织在吴湘宁看来难度有点大,行业目前也暂时没有想清楚究竟该如何落地,各个位置均有自身的落地思路与探索过程,但参与方会尽力参与相关标准的制订规划。


微软上演“敦刻尔克撤退”?大刀砍向元宇宙团队豪赌人工智能

在最近的几次公开演讲中,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一直热衷于强调“元宇宙”对IT行业以及未来时代的消费者和工作生活的重要性。

现实却让人猝不及防。微软的万人裁员计划已经正式启动,元宇宙团队首当其冲。

此前1月18日,微软便宣布将在3月31日前裁员1万人,为该公司近8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裁员,受影响的员工占其全部员工的近5%。

而据科技媒体TomsHardware报道,社交平台AltSpaceVR、MR头显HoloLens和混合现实工具包MRTK背后的团队已被全部解散。

元宇宙业务曾被微软寄予厚望,如今却成了鸡肋。

一方面,微软已在负重前行,微软预计,第二财季将为此支出12亿美元,这将使其每股收益减少0.12美元微软预计,而分析师预计该财季公司营收仅增长2%,这将是微软自2017财年以来最低的季度收入增速;另一方面,无论是从技术还是收益上看,其元宇宙业务迟迟无法突破。

以知名度最高的HoloLens为例,这款设备更偏向B端,尚未成为热销产品。微软搁置了推出新版本的计划,而且一直难以满足其最大买家美国陆军的技术要求。

在宣布团队解散之前,该项目已经进行了多次调整和缩减,其首席架构师亚历克斯基普曼几个月前便在一片争议中离开。

微软彻底放弃元宇宙了?不,微软没有全部“撤离”,它舍弃了toC的元宇宙业务,是为了聚焦于toB的元宇宙业务。

AltSpaceVR类似于Meta的HorizonWorlds,是一个基于VR的社交空间,微软决定将在3月10日关闭该平台,重点转向MR混合现实平台Mesh,该平台的定位是生产力工具,旨在开辟虚拟办公场景,适用于企业而非单个消费者。

其实,微软早已剧透过——多次提及“工业元宇宙”并在去年10月成立了专门团队,目标是创建一个以工业工作为重点的虚拟世界,能够监测和评估现实世界的机器和工厂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从元宇宙战场撤退的同时,微软正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微软将OpenAI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聊天机器人ChatGPT集成到自己的Excel、PowerPoint和Bing等产品之后,还将把ChatGPT添加到其Azure云服务中,同时,微软正在考虑收购OpenAI的更多股份,有意向OpenAI再砸100亿美元。

华尔街日报、CNN、金融时报、纽约时报等都将其理解为一场“豪赌”,微软则信心满满。

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设立的人工智能研究所A12的顾问兼董事会成员奥伦·埃齐奥尼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将成为微软Office等“生产力”应用程序的核心部分。

本周早些时候,萨蒂亚·纳德拉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华尔街日报小组讨论中表示,该公司计划很快将人工智能工具融合到其已有产品中,“我们需要真正改变生产率曲线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经济增长。”

超级人工智能派对开始了:黄仁勋奥特曼马斯克现GOAT之争

2024年的春天,人类是正在吹起一个史无前例的超级人工智能泡沫,还是开启一个远超工业革命的大繁荣周期,无论是黄仁勋,还是奥特曼和马斯克都是乐观的一方。马斯克略带伤感的回忆8年前黄仁勋向OpenAI赠送Ai系统的一幕,是他无奈的接受超级人工智能的路线之争刚刚开始。

文丨智驾网 李多鱼、WXY

编辑丨浪浪山上的小猪妖

在英伟达发布2023财年四季报之前三天,刚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的马斯克发布了一组感慨万分的贴文:黄仁勋首次把英伟达AI系统交付给OpenAI的一些照片。

那是八年前的一段往事。

英伟达的2万亿市值与OpenAI的7万亿元美元融资

Nvidia 在2016 年首度发布了全球首款深度学习超级电脑DGX-1,被黄仁勋称为“装进机箱里的数据中心。”它搭载新一代GPU 加速器,数据处理能力相当于250 部x86 服务器。

数据中心被黄仁勋称为从通用计算向加速计算的持续转变是英伟达成功的关键之一,这是一种全新的计算方式,甚至是一个全新的行业,也就是人工智能生成工厂。

DGX-1这台机器是马斯克主动开口向黄仁勋索要的。

彼时,马斯克与奥特曼(Sam Altman)等人共同创办非营利的OpenAI刚刚一年,距离他离开OpenAI董事会还有两年时间。

黄仁勋一口答应了马斯克,并亲自将DGX-1送上门。

同时他在机器上写了一段话:

“To Elon & OpenAI Team!To the Future of Computing and Humanity. Present You The Worlds First DGX-1!”(献给马斯克和OpenAI团队,为了算力的未来和人类,我们将全球首款DGX-1做为礼物送给你们!)

随后马斯克回敬写道:谢谢!

时隔8年,马斯克重提往事,既有向黄仁勋致敬之意,也有与OpenAI分道扬镳的不满。

他重新翻找到自己8年前发布的贴文:

“感谢英伟达与黄仁勋把第一台‘DGX-1 AI超级电脑’捐赠给OpenAI,支持AI科技民主化。”

马斯克曾多次提到2015年年底与奥特曼等人创立OpenAI的初衷:开发造福全人类的通用人工智慧(AGI),避免Google之类的大公司或少数人垄断AI的资源。

也就是AI科技民主化,简化为两个原则:技术开源、非盈利性。

2018年时,马斯克认为OpenAI进度远远落后Google,要求并入特斯拉内发展,但遭到奥特曼等其他创办人拒绝,马斯克在OpenAI办公室发表一通演讲后同年离开了董事会。

之后,OpenAI2019年成立营利子公司OpenAI LP,目前二大组织共同营运。

而OpenAI已由微软控制,转用闭源生态方式管理,并转为利润最大化。奥特曼私下与员工分享他的 2020 年实验室愿景时,传达的信息很明确:OpenAI 需要赚钱来做研究,而不是用研究来赚钱。

回首往事,马斯克开玩笑似着自问自答:“看看现在都发生了什么事”,结尾还加上了一个哭脸的表情符号。

现在都发生了什么事呢?

英伟达发布会2024四季报之后,创始了人类有股市以来最大的单日涨幅,同一时间OpenAI CEO奥特曼抛出了一份高达7万亿美元的融资目标,7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2023年GDP总额的25%,接近德日两国GDP的总和。

黄仁勋被认为比马斯克更有远见,已是史上最佳

AGI生成式人工智能,特别是SORA的出现不仅引发了资本的狂热,也引发了恐慌。

人工智能被认为正来到超级人工智能时代,甚至人类社会生活也被认为已经走到了一个奇点时刻,旧有秩序面临崩溃。

狂热如三大洲的主要股指在同一时间悉数创下历史新高,而华尔街日报将原因归于英伟达2024财年四季报的发布。

继2月22日大涨16%之后,市值一日暴增2770亿美元,并引发了华尔街的全面反弹。23日晚,开盘即涨3%,股价突破800美元,市值终于如世界各地投资者所原突破2万亿美元,虽然尾盘回落,但已创造传奇,今年两个月以来累涨逾60%。

其市值在超过亚马逊、谷歌之后,成为美股继微软、苹果之后第三、全球第四大公司。

英伟达的大涨,固然与其超预期的2024财年四季报有关,但更多的是SORA的横空出世带给世界的恐慌:被甩下车的恐慌,被拥超级人工智能的组织和政治实体在技术上降维碾压的恐慌。

中美两国的主流技术人员和媒体都在估算两国的技术差距在三至四年之间。

英伟达2024财年第四财季总营收221亿美元,同比增长265%,环比增长22%,净利润123亿美元,同比增长769%,环比增长33%。去年全年营收609亿美元,同比增长126%,净利润298亿美元,同比增长581%,超过此前六年的总和,其毛利率为72.7%,净利率高达48.9%。

而对2025财年,其预计第一季度收入240亿美元,同比增长234%,远超市场预期的218亿美元;毛利率76.3%,也超市场预期的75.1%。

英伟达的营收和利润暴涨,主要源于其数据中心业务,公开信息显示,一颗H100售价高达3万美元,而成本不到5000美元。

英伟达的数据中心早已贵过黄金,是这个时候不折不扣的硬通货。

接近于蒸汽机、PC、互联网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

不过,对英伟达的批评也有。

因为对于AGI生成式人工智能,到底是应该是淘金热中卖铁锨的英伟达站上“宇宙硬核第一股”垄断算力资源的生产工具,还是像OpenAI这样的应用开发团队执掌上帝之鞭。

AJ Bell投资总监Russ Mould表示:“在十九世纪中期的淘金热中赚到最多钱的人是那些提供工具的人,而不是那些寻找金矿的人。今天,英伟达在这场技术革命中实际上扮演着同样的角色。”

马斯克的铁粉,美国知名股评人吉姆·克莱默毫不犹豫的将这黄仁勋推上了神坛。

当被问及他是否认为黄仁勋是一个比马斯克更有远见的人时,克莱默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的”,并称其为“GOAT”,GOAT“即Greatest of All Time首字母缩写,意为有史以来最伟大”。

▲二十年前,黄仁勋曾经和员工打赌,如果英伟达股价超过100美元,他就把公司Logo纹在自己的手臂上。后来他兑现了承诺。不过,即便英伟达股价再突破1000美元,黄仁勋发誓不会纹身了。

克莱默说:“我认为马斯克可以预见未来,但我认为Jensen(黄仁勋)正在思考改变整个世界模式的遗产。Jensen一手缔造了一场工业革命。”

今天美国的资本市场也认可这一判断。

英伟达已取代特斯拉,成为美股成交量最大的公司。其每日交易额超过600亿美金,是特斯拉的3倍多。

华尔街日报称,以某些指标衡量,英伟达的人气甚至已高过长期以来颇受普通投资者青睐的特斯拉。券商伯恩斯坦的分析师斯泰西·拉斯冈(Stacy Rasgon)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写道:“从长远来看,该公司不仅认为当前安装的1万亿美元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将加速计算,而且还认为在未来五年内,安装基数将增加一倍,达到2万亿美元。”据估算,英伟达 AI 芯片占据全球该领域销售额的 70% 左右。本周三黄仁勋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现在已经「达到了临界点」,全球的公司、各行业和国家的需求都在激增。

现年61岁的黄仁勋持有英伟达3.1%的股份,在彭博社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名列第21位,身家据估算为681亿美元,超过了科氏集团董事长查尔斯·科赫(Charles Koch),紧追沃尔玛的沃尔顿家庭成员(Walton family)。

显然未来真正威胁马斯克世界首富地位的非黄仁勋莫属。

而黄仁勋风头之盛,似乎无人可敌。

马斯克在2016年感谢黄仁勋赠送数据中心的贴文中表示:“超级钦佩黄仁勋和英伟达,他们的工作成效惊人。老实说,若英伟达供应足够CPU,特斯拉或许不需要Dojo运算平台。但英伟达没有办法,他们有非常多的客户。”

“一旦英伟达有货,我们就赶紧采购。”这句话是马斯克亲口所述。特斯拉需要英伟达硬件及相关软件来改善其自驾系统,特斯拉的Dojo及英伟达硬件可让车辆具备自动驾驶功能。

Dojo是特斯拉自主开发的一款超级计算机,使用特斯拉设计的芯片和基础设施,并借助特斯拉车队的视频数据进行神经网络能力训练。马斯克曾表示,Dojo已开始投产。这意味特斯拉自研Dojo超级计算机很有可能摆脱对英伟达GPU的依赖。

摩根士丹利认为,Dojo在软件和服务方面对特斯拉来说最具价值,分析师亚当·乔纳斯(Adam Jonas)在报告中表示,Dojo可以打开新的潜在市场,将“远不止以固定价格销售汽车”。

Dojo会对英伟达构成竞争压力吗?显然还远。

03.

奥特曼惊诧世人的7万亿美元计划

不过,在传闻中第一个站出来背刺黄仁勋的正是受益英伟达最大的OpenAI的CEO奥特曼。

奥特曼被曝正从中东地区筹集总计高达7万亿美元的资金,以支持OpenAI的一项半导体计划,并与英伟达展开竞争。

国外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奥特曼正在建议OpenAI、投资者、芯片制造商和能源供应商之间建立合作,将共同出资建造芯片工厂。

文章透露,最近数周时间,奥特曼已经与多位人士进行了会谈,包括软银和台积电等,甚至包括阿联酋总统的兄弟谢赫·塔农·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他同时是阿布扎比多个主权财富基金的主席。7万亿美元的融资规模捅破了人类想像力的天花板,引发了广泛的探讨和争论。

▲网友计算7万亿美元可以购买多少世界产业巨头

2月初,在迪拜举行的世界政府峰会上,当黄仁勋被问及“7万亿美元可以购买多少个GPU时”。

他打趣道:“显然是所有的GPU。”

不过奥特曼并没有在正式场合承认正在开启一轮7万亿元美元的融资。

在美国当地时间2月21日,由英特尔在圣何塞举办的Intel Foundry Direct Connect 2024论坛上,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与山姆·奥特曼在进行的一场对话中谈到了7万亿美元自研AI芯片,重塑半导体格局的传闻。

基辛格也向奥特曼问出了这个备受关注的问题:“7万亿(美元)是怎么想的?”

奥特曼并未正面回答这一问题,他说不要纠缠于和媒体修正数字,而是强调:

“事实的核心在于不仅意味着大量的芯片需求,数据中心的巨大电力需求等,这将需要大量的全球投资。很多人正在考虑的只是芯片,但实际上基础设施的整体成本也会非常高,我们正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即使目前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企业和个人都将从人工智能中获益,但目前显然面临着严重的算力短缺,我们希望确保未来使用人工智能将更容易且成本更低,而不是仅有最富有的公司才能负担得起大量的人工智能计算。

奥特曼表示:“这将需要全球大量的投入,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现在还没有一个具体数字”。

他说:“我们正走向这样一个世界: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将多于人类生成的内容。这不仅仅是一个好故事,更是一个纯粹的好故事。”

显然奥特曼意在强调为构建全球化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不仅取决于芯片,还有能源。

而黄仁勋在回应奥特曼的天文数字融资规模时说:“如果你认为计算机无法发展得更快,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需要14颗行星、3个星系和4个太阳来为这一切提供燃料。但是,计算机架构其实在不断地进步。”

对于咨询公司预测2029年全

感受高智能虚拟世界——ChinaJoy主办方独家采访超参数科技团队

近日,ChinaJoy主办方独家采访了2020年ChinaJoy同期会议“CGDC:技术专场”的钻石赞助商“超参数科技”高级研发总监张正生。 双方围绕公司战略和一些游戏AI领域的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超参数科技高级研发总监张正生1)作为业界新成立的一家聚焦人工智能+游戏赛道的科技公司,能否为我们先介绍一下超参数科技这家企业?我们是一家去年成立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创始人刘永升先生是原腾讯AILab总经理、T4技术专家,是围棋AI“绝艺”、王者荣耀AI“绝悟”团队的负责人。 核心成员来自腾讯、网络、商汤、网易、IBM等知名科技企业。 去年我们获得了晨兴资本和高榕资本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 我们主要专注于人工智能在游戏和泛娱乐领域的应用,依托在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大系统工程领域的经验和能力,致力于让虚拟世界更智能,希望能够给行业带来玩法创新和体验提升。 2)提到人工智能+游戏,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AlphaGo下围棋战胜了人类。 超参数科技对这个领域有什么思考和理解呢?确实,大多数人对游戏AI的理解可能就是AlphaGo,一种可以在游戏中战胜最强人类的“超级英雄”。 我们和其它游戏开发团队交流时,他们也经常会提醒我们说:“我们的游戏不需要强力AI,那样会伤害用户体验。 ”而我们从成立之初就非常清楚,游戏AI的使命不在于战胜人类,而是寻求AI和游戏的相互促进。 我们认为,后者会比前者更具挑战,但也有更大商业价值。 一方面基于游戏的仿真环境来促进AI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更智能的AI也能让游戏变的得更好玩,帮助用户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 3)去年底,我们看到超参数科技与西山居联合发布3D生存类游戏AI“猎户座α”。 此次合作,是否会为头部游戏企业带来一些新的启发?在西山居的吃鸡类游戏《沉没世纪》中,我们的“猎户座α”通过从零开始的深度强化学习训练,具备了复杂3D环境感知、物资搜索和使用、多武器作战、团队配合等多方位能力,并实现了多种段位能力和风格特性。 这项技术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可广泛应用于各类3D类游戏。 我们相信一个足够拟人且智能的AI,能够为游戏带来非常多的创新玩法,包括但不限于人机挑战、队友AI、智能NPC等,值得期待。 4)我们看到超参数科技今年初还推出了一款自研AI游戏,将深度学习应用于小游戏。 对于AI小游戏研发,你们有哪些心得?这是一款多人推理AI小游戏,叫做《轮到你了揭秘篇》。 基于身份推理类的桌游玩法,通过将高拟人性、具备差异化段位和风格的深度学习AI加入到其中,我们有效解决了冷启动匹配和在线匹配的问题,提升了玩家体验和留存率,也帮助小游戏取得了一些成绩,包括入选微信创意小游戏、日活峰值破20万等。 现阶段,以AI为核心乐趣的游戏还不多,少数用到AI的游戏也只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以小游戏作为试验田,我们希望探索一种围绕AI打造的全新游戏品类,也许能带来前所未有的游戏体验。 5)除了上述两款对外公布的产品之外,可否介绍一下超参数科技还在哪些游戏或品类有所布局呢?其实经过了一年的发展,我们对各个品类的游戏基本都有所涉及,打造了名为Delta的游戏AI引擎。 在内部,我们按照不同的AI能力将业务细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推理和决策的能力,面向棋牌、卡牌、休闲等游戏类型;第二类是竞争与合作的能力,面向MOBA、MMORPG等游戏类型;第三类是生存和进化的能力,面向FPS、开放世界等大型3D游戏。 在这三类业务中,我们均有数个合作客户进入了商业化落地阶段,AI对玩家体验、留存、付费等方面带来的提升是比较明显的。 6)未来,超参数科技希望为游戏与人工智能领域,带来哪些新的变化?我们会继续坚定在游戏+人工智能赛道上的探索,也会做一些商业化游戏团队不会进行的尝试。 除了匹配陪玩之外,在内容生成、数值平衡、智能NPC、AI导演,以及让AI在前台直接面对玩家等,我们都会去做积极试错。 希望能扮演好排头兵的角色,为行业趟出更多的机会。 非常欢迎有兴趣的团队和我们一起来投入探索。 7)最后,作为此次2020年ChinaJoy同期会议“CGDC:技术专场”的钻石赞助商,超参数科技将在会议现场分享哪些精彩干货?这次的技术分享来自我们的高级研发总监李宏亮博士。 在围棋AIAlphaGo、星际争霸AIAlphaStar、DOTA2AIOpenAIFive之后,更为复杂的3D游戏成为了下一个技术里程碑,也为AI设计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李博士将会介绍我们开发的“猎户座α”在复杂3D空间、大地图、百人同时在线的生存竞技“吃鸡”类游戏中取得的最新进展,以及如何利用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AI技术来提升现代商业游戏的玩家体验。 欢迎大家届时到现场交流探讨。 感谢超参数科技团队接受此次ChinaJoy主办方的独家采访,期盼超参数科技能在本届ChinaJoy同期会议“CGDC:技术专场”(8月1日)为大家带来更多技术干货与精彩观点,敬请期待!关于2020ChinaJoy★目前,2020年ChinaJoy电子票已在ChinaJoy官方小程序“CJ魔方”上正式开售!了解ChinaJoy具体参展和赞助详情并进行相关项目预定接洽,可咨询主办方工作人员: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1347.html
光伏概念股午后集体爆发 创业板指震荡反弹涨0.88% 收评
麦迪逊 热刺VS纽卡友谊赛首发 孙兴慜PK伊萨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