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 中国三蹦子为何待遇和比亚迪一样

美国期望压制中国发展由来已久,最近的手段却变得越来越让人看不懂。

以前卡脖子的好歹还是高精尖科技产业,没想到近期老美“破大防”宣布,连中国电动三蹦子制造商都要被商务部进行反倾销调查。

造成这个滑稽局面的罪魁祸首是美国的个人交通工具制造商联盟,对方的申请原因也很奇葩,他们认为三蹦子是一款“低速载人车辆”——大爷大妈们的“接孙神器”恐怕直到散架也很难给自己想到如此科幻的名字。

这一“低速载人车辆”给美国的汽车行业带来了损害,美国政府觉得有理由怀疑,这是中国人“侵占美国土地的一次阴谋”。

6月份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个人交通工具制造商联盟要求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制造的老头乐和电动三蹦子征收100%的关税,上一次得到这种待遇的还是华为、比亚迪、蔚来、吉利等中国科技、汽车企业。

此事一出,全网哗然。不少网友表示:“美国人莫不是疯魔了?”“从未设想过如此低俗而有效的商战手段——你不会以为我在说美国反倾销吧?不,我是在说我们给美国大兵卖三蹦子。”

但无论外界如何评判,美国当局的态度很果断。美媒报道称,最晚8月5日美国就要出台一个产业损害初裁,而关于反补贴和反倾销的初裁将会在11月底以前完成。

能让美国人如此警惕,看来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电动三蹦子了。

你想象不到美国人多爱三蹦子

面对“三蹦子”之争,美国网友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派。

一派是“杞人忧天派”,他们无条件拥护美国商务部做出的决定,认为“中国人惯来会使用邪术诡计,这种奇形怪状低速载人车辆的外型就很让人不安,而且低速行驶会占用公共道路资源,威胁其他正常行驶的车辆安全。”

另一拨则显然是用过三蹦子的“挺中派”,他们因为爱上了三蹦子,进而也对中国产生了改观。

“中国真的有很多伟大的发明,我在Temu上买到了超级多天才般的工具,第一次在TikTok看到三蹦子的时候我就爱上它了,它是我心中最完美的Dream Car!”

美国老外们在多媒体平台上刷到三蹦子的故事,还要追溯到2024年年初。那时候一位名叫“bobo在美国”的博主,从中国给自家的公公买了一辆三蹦子,并千里迢迢运到了美国。

如此大费周章的原因是丈夫家里有一个农场,公公经常需要运送货物,有时多、有时少,有时重、有时轻,但拉货的车只有一辆老皮卡,光点火启动就要费很长时间,耗油量大,使用也很不便利。

孝顺的儿媳妇灵机一动,想到了中国农村田间地头经常看见的电动三轮车,于是就偷偷从国内买了一辆用快递运到了美国,到美国的时候恰逢圣诞节,他们就把这辆三蹦子作为圣诞礼物送给了公公。

博主一家原本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再见公公,却发现三蹦子俨然成了公公和兄弟们这一群美国人的“快乐车”。

老头子们开着车兜风钓鱼,站在后斗COS泰坦尼克号,最后甚至发展到,只要电动三轮车从车库里驶出来,旁边一定会站着一群美国男人,为驾驶者欢呼鼓掌,竞相跳进车里。

公公告诉博主,他使用下来感觉三轮车更小巧,省电也省油,在农场里可以随地停车,转弯刹车也不成问题。

无需停车位,使用成本低,空了还能骑着三轮车去赶集,皮卡进不去的一些仓库门,三蹦子不仅能进去,还能自动卸货,实用性狠狠拉满,轻轻松松就满足了短途运输建材、日常代步等多种用车需求。

给这辆电三轮上牌照也很简单,当地警察还提议,希望能写信给市长,推动电动三轮车在本地建厂,让他们能更方便地买到,“警局巡逻也可以来一辆!”

大爷现在对三蹦子爱不释手,很多美国小伙盯这个“神器”时间还要更早。去年一个美国大哥就发了视频说,自己隔壁的邻居买了一辆中国的电动三轮车,环保又经济,售价只有600美元,可把他羡慕坏了。

他们发出这样的感慨也不奇怪,因为虽然美国的科技水平号称世界顶尖,但民用的各种工具用起来就跟他们为人处事给大多数人留下的印象一样:笨重。

举个简单的例子,为了方便战场行动,美国军方历时一年研发出了一辆名为增强型静音战术手推车的战略装备,总共投入了8亿美元。而在中国,同样的一辆电动推车价格只需要几千块人民币。

美国常用的快递公司UPS 2020年在每月投入了100辆快递车,高呼“这就是纽约快递的未来!” 但他们给快递员提供的所谓“非燃油快递车”,其实就是一辆还要人脚踏助力的自行车——只不过是三轮的。

这样一种“先进工具”的单辆售价竟然要达到8万美元,原因就是UPS在2009年到2016年期间,投入了7.5亿美元以上的研发费用。

抛开成本不谈,效果怎样呢?计算得知,UPS投入的这款快递车每天大概能运送100~150个包裹,而纽约市一天的快递量是150万件,对于整体运力的纾解作用实在是很难看见,所以不到两年以后,纽约街头就已经看不到这样的“优秀产品”了。

三蹦子企业重获新生

了解这些信息之后,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人宁可撒泼打滚,也要买一辆中国的电动三轮了。

美国人现在购买中国电三轮的方法有两个,除了跨境电商平台以外,很多来自中国的生意人也开始从国内采购电动三轮车,然后运到欧洲、北美市场进行销售。

由于供不应求,三蹦子的售价从过去的600美元左右,上涨到了5000美元~12000美元。但是对海外用户来说,这也还是一个足够便宜的售价。

三蹦子爆红滋润的不仅是负责买进卖出的经销商,还有不少中国的汽车厂商。

综合多位三轮车商的信息来看,现在在中国市场上毛利不到10%的三轮车,出口业务的净利却基本都能达到8%~10%。

隆鑫通用一季度财报显示,今年1~3月营收净利双增,营业收入上涨20.41%来到32.96亿元,归母净利润则相较2013年同期提高了39.46%,来到2.58亿元。

洛阳的一家电动三轮车企业表示,今年一季度的产值比去年翻了个番。另一家企业则向媒体透露,二季度还没结束,就已经有100多家国外的客户主动找他们预定了电动三轮车,排期早就排到了两个月以后。

浙江绿驹车业的负责人直接给了个确切数字,今年一季度的订单成交量同比增长了10%。江苏国威公司的总经理倪晓峰也直白地说:“视频走红以后,我们车在美国的销量比以前高了3倍。”

在徐州从事电动三轮车组装和配件产销的王峰偶尔会在抖音发发短视频,以前都是自娱自乐。但从今年开始,很多国外企业开始通过这个途径私信他求购车辆。

不知不觉间,王峰的抖音账号开始成了公司的营销阵地,他有些无奈,但更多的是欣悦。

“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的产品好,才能有这么多人愿意买单。现在的经济环境下,挣点钱不容易,公司去年本来都很担心发不出员工工资,好在今年看来是没有担这个心的必要了。”

汽车上的国家差点被三蹦子颠覆?

中国电动三轮车出口到海外,买的人高兴,卖的人更高兴。全球供应链紧缩的当下,电动三轮车反而成了难得一见的双边市场。

一片祥和中,唯一不高兴的是美国政府。

原因也很简单,美国被称为“汽车上的国家”,调查统计显示,美国青少年最想给自己买的礼物不是名包、名表,而是一辆可以任凭自己支配的汽车。

在这样的前提下,可以想见美国的汽车和公路产业有多么发达,又能够给美国政府带来多少税收,贡献多少GDP。

遗憾的是,这样的情况只能停留在燃油车时代。

因为那时候还是欧美车企强势的天下,消费者买车、维修、保养的需求美国本土企业都可以满足,美国政府赚得盆满钵满,自然也看不上其他国家产业分到的那一小块蛋糕。

但在电动汽车兴起——尤其是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席卷全球以后——美国人心眼一下就小了。

回想一下,这两年我们已经很少听到人人生而平等、支持自由贸易的故事,反而是美国自己启动了以前不齿的贸易保护协定。

就像文章开头所说,美国已经对比亚迪、小米等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征收了100%的高额关税,现在又盯上中国的电动三轮车企业。被列入清单的甚至包括了高尔夫球车、电动卡丁车和观光车,足以看出,美国人为了“保护”自家产业已经不择手段了。

美国车企在联名请愿书上写道,他们认为中国三蹦子的倾销率达到了477%:一辆三蹦子制造成本应该在5万美元以上,现在1.2万美元这个单价根本不可能有企业能挣钱,这背后一定是中国政府给每辆车补贴了4万美元以上!

这个理由有多荒谬,中国人一听就知道。 还有一个更离奇的观点,说美国当局阻拦中国电动汽车“闯美”是担心文化入侵。

众所周知,“倒车,请注意!倒车,请注意!”的破锣喇叭声是三蹦子的标配。因为音调过分鬼畜,自打电动三轮车在美国走红,很多美国小伙也爱上了这个配音,开始在TikTok和X等平台上二创搞笑视频。

电动三轮车厂家最近正准备录制一版英文的把它换掉,美国政府听闻更是炸了锅,听的半懂不懂的中文版都已经把我们小孩洗脑成这样,换成英文那还得了?

文化入侵这个帽子扣得是大可不必,但至少我们能确定,美国商务部真的认为中国电动三轮车会影响美国经济。

毕竟三蹦子在市场上崭露头角,触动的是皮卡制造商、石油公司和加油站的利益,这对当惯了霸权一方的美国企业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面对更具科技含量、更能体现研发实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国车企的动作和投入比美国企业要大得多,也坚决得多。

不到十年时间里,中国已经涌现出蔚来、理想、小米、华为等诸多新的造车大厂,美国企业里出名的还是只有特斯拉一个。更进一步说,这也是美国无法适应新世界变化,固执停留在从前“美国梦”叙事后作茧自缚的结果。

这么看来,有着如此巨大能量的三蹦子,或许会成为扇动风暴的一只“太平洋蝴蝶”。作为“被制裁”的一方,我们或许只能继续快步向前发展,然后给美国人留下一句:“洋大人们”,时代真的变了。

作 者 |游璃


1. 收购完成后,MG印度将从中国实体变成印度的,并且能在未来几年在印度上市。 2. 不久之前,一位印度官员对当地媒体这样宣称道。 彼时彼刻,可曾会想到此时此刻?这似乎意味着,小米、Oppo等中国智能移动设备制造商在印遭遇“合法”抢劫的风波尚未消停,而新的风波再度被掀起——很快就要轮到中国车企在印度的资产了。 3. 首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今年1月的时候,印度媒体报道称,金达尔西南集团(Jindal Southwest,简称JSW)计划将业务扩展到更多行业,目前正在积极正在寻求制造“四轮车”,并试图涉足电动汽车的生产和制造。 4. JSW总部外景,该集团实际是印度国内某顶级托拉斯集团的一员。 至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媒体表示,JSW集团目前正在与MG汽车印度有限公司(MG Motor India,上汽集团在印度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和比亚迪印度公司进行谈判中,试图收购MG印度25%以内的股权。 5. 关于这个JSW集团,这里有必要专门介绍一下。 其隶属于集团。 后者是一家印度富豪奥姆·普拉卡什·金达尔创立的钢铁能源复合体企业集团,截至目前该集团总资产高达175亿美元。 6. 2005年,奥姆·金达尔死于一场直升机坠机事故,之后集团由其遗孀萨维特里·金达尔执掌至今。 而JSW集团的控制者,正是奥姆·金达尔与萨维特里·金达尔的四个儿子之一,萨简·金达尔。 7. 毫无疑问,这是位印度的“天龙人”了。 JSW集团的业务,正如同其母公司,在印度西南地区控制着多猛袜家钢铁厂和发电厂,此外还有一些水泥厂,另外也掌握着几家可以制造机动车辆的企业——只不过迄今为止生产的,主要是各种摩托车与三蹦子之类的。 8. 所以本次想要控股印度名爵,虽然算不上洞磨完完全全地“跨界”,也实在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了。 印度本地媒体《印度斯坦时报》以及《经济时报》一周前报道称,JSW集团与MG印度的谈判已经取得了进展。 9. 知情人士对媒体透露称,根据目前已大致达成的协议,JSW集团董事长萨简·金达尔或收购名爵印度45~48%的股份,并以JSW集团的网络建立新的经销商体系。 经销商与公司员工也将持一定比例的股份,大约5~8%左右。 10. 标榜自己是英国血统,始于1924年,是MG品牌在前英国殖民地国家的一贯商业策略。 这点在国内看起来不可想象,但对于廉耻心和价值观与我们迥异的地区和民族而言,其实自有其合理性。 11. 经过这样的大清洗后,上汽集团将丧失对MG印度的控制权,其持股将不会多于49%。 MG印度就此将成为一家被印度本地商人控股的企业。 12. 印度媒体透露的另一个信息也耐人寻味。 对于这桩收购项目,上汽方面最初的开价,是其印度分公司资产按照80~100亿美元进行估值,但在“协商”之后,MG印度的资产估值被缩减到了12~15亿美元。 13. 知情人士进一步透露,该收购计划已经得到了印度政府的支持。 而本文开篇那句话,正是某位印度高官对于这桩交易的评语。 14. 对于上述讯息,我们没有从任何渠道,查询到上汽集团方面的表态或者说明。 不过,却从一个多月前的印度新闻中,查询到了MG印度方面的印证。 15. 最近十年间,印度国民的收入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各类“先富”与“后富”自然有了购车的需求,更何况这还是一个人口比肩中国的巨大市场——这便是海外车企不断冒险前往印度的基本逻辑。 16. 当地时间今年的5月10日,MG印度方面曾经对当地媒体表示,上汽方面已经原则上同意放弃其在MG印度的部分股权,并允许印度实体对其进行控股。 17. 根据推测,这一妥协旨在应对印度政府对中资越来越严厉地打压。 除此之外,上汽方面为了保住投资,还计划通过MG印度进行一系列的“输诚”行为,比如计划投资超过500亿卢比(约6.114亿美元)在印度建立第二家工厂。 18. 同时还有一系列其他提议,包括考虑纯电汽车动力电枝颤激池的印度本地化制造,扩大在印度的电动汽车市场规模。 初步规划是从2026年起,其电动汽车销量至少占到65%。 19. MG印度董事会成员兼总经理Rajeev Chaba尽管这些经由印度媒体报道出来的MG印度的消息,并没有详细透露上汽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开始减持MG印度的股份,但当地媒体援引MG印度的董事兼总经理Rajeev Chaba的话说,第一步将于不久之后宣布,目标是在2~4年内逐步由印度人持有多数股权。 20. 上汽集团在印度的子公司MG印度,正式成立于2017年初。 整个投资总额为32.75亿人民币,包括收购位于印度古吉拉特邦巴罗达市的印度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哈洛尔(Halol)工厂,对其进行彻底的改造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现代标准的汽车生产制造基地及配套的产业园区。 21.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2019年4月,哈洛尔基地建成并正式投产,上汽也就成为了第一个去印度建厂“吃螃蟹”的中国车企。 22. MG印度哈洛尔基地大门根据最初的规划,哈洛尔工厂的年产能为8万辆整车。 自2019年下半年起,MG印度和印度市场推出至少4款汽车产品。 23. 不过,与泰国的MG车源自荣威换标或者本来就是MG ZS有所区别的是,在印度市场内推出的MG汽车,多是由宝骏换标而来的。 24. 例如这款2019年7月发布的MG Hector,熟悉上汽车型的人想必一眼能看出其宝骏530的本质。 而在中国本地市场,这款车实际在2021年以后就已经停产了。 25. MG Hector的热销,使得MG印度很快就在次年推出了MG Hector Plus,增设了48V轻混以及2.0T柴油车型版本。 如果在国内有人和你说宝骏530是一款优秀的车,你认同么?26. 根据MG印度发布的消息,MG Hector Plus在公布之后即获得了超过台的订单。 不过其中多数均销往海外,印度本地市场的订单只占大概25%。 27. 值得注意的是,哈洛尔工厂除了最初生产的几批次产品采用CKD生产模式,后续一直在设法提高零部件本地化率。 为此,上汽方面一直在努力培养有难度本地产业链,以印度本土零配件,逐步替代进口部件,以求尽量降低成本,同时也让印度本地市场能够从中分一杯羹。 28. 截至2022年末,据称本地零部件供应已突破了50%的规模。 当然,受制于印度本土严重不足的工业能力,多数需要高端制造业支持的零部件与子系统,仍旧需要中国本土或者国际供应链的支持。 29. 上汽在印度市场的投入是真诚的,是卓有成效的,也确实帮助了许多印度工人拜托贫困过上好日子,乃至带领众多产业链中的印度中小企业,走上了一条产业化的正规之路。 30. 但印度政府极端的民族主义政策以及印度人民党的勃勃野心,注定会毁灭这一切。 31. 一直以来,印度市场被日系与韩系车所统治,印度本土汽车品牌凭借超低廉的价格也占据了前三位之一。 32. 以刚刚过去的2023年5月为例,印度市场的乘用车整车批发量,达到了创纪录的33万辆规模。 占据市场前五位的品牌,分别是铃木()、现代()、塔塔(印,)、马恒达(印,),以及丰田()。 33. 在这后面,是位列第六的起亚()和第七位的MG(5006)。 看似MG的市场份额,只有区区的2%,然而自从其工厂开始运转以来,市场份额一直在稳步增长。 34. 凭借上汽那些在中国市场刀山火海里一路“卷”出来的车型,只要时间足够,中系未尝不能在印度市场内,杀出一条血路。 35. 孟买街头一景。 今日的印度,宛若二十余年前的中国。 各种A0甚至A00大行其道,与各种面包车之流工具车以及三蹦子混杂在一起。 36. 但印度政府还真就完全无视了这一原则。 策划出台该法律的印度时任总理辛格,甚至对媒体这样宣称:The sovereign has the rightful authority to tax businesses as it sees fit.(主权国家有合法权利向任何它认为合适的商业行为进行征税)37. The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140.html
日系车价格底线不断被突破 为啥日系车没人买了
汽车拆解及家用电器板块领涨市场 三大指数开盘涨跌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