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鉴中国 中华文化主题展亮相法国巴黎

中华文化主题展亮相法国巴黎

本报巴黎5月2日电 (记者邢雪、于超凡、杨一)当地时间5月1日,中国外文局联合12家中央和地方宣传文化机构参展2024年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共同举办“遇鉴中国”中华文化主题展。展览以文化展品、文艺展演、文创展售、文娱体验相结合的形式,展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中华文明的现代成就。

本次展览以“从文化经典到美好生活”为年度主题,设置中华文明展区、中心活动区、北京文化展区、特色文化展区四部分,系统性展现中原文化、和合文化、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大湾区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文化标识。展出内容涵盖主题图书、青铜器和瓷器、工艺美术作品、文创产品等约600种、2000件特色展品。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03日 03 版)


中华 遇鉴中国

面相21世纪的中国文化以及如何弘扬中国文化

文创

二、21世纪如何弘扬中国文化进入21世纪后的中国,一个平的地球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市场的国际化和公平的竞争平台不断吸引着我国众多的企业。 但新的竞争环境,新的软实力对我国很多的企业来说还是陌生的。 在28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摸索与磨练中,中国的很多企业其实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纷纷将眼光投降海外。 随着企业走出去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的品牌日渐踏入国际市场。 但如何使中国的品牌被认可、被推崇,在我们企业不断强化高效发展,建立硬实力的同时,文化因素的地位日趋突出。 文化,是支撑民族发展壮大的根基,让文化走出去,利用文化来提高本国国际地位合影响力,业已成为中国发展重要的战略抉择。 中国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的文明也是人类文明最优秀的一支,但是我们的文化弱势在世界上明显地表现出来。 我们知识生产的总量赶不上发达国家,中文信息在世界上占的比重很小很小,到国外一看几乎看不到中国的文化影响有多少,这与我们当前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日趋重要的大国地位相比是极不相称的,我们老是消极防御别人的文化渗透,为什么不走出去渗透他人呢?因此,我们要积极弘扬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一、整合国内文化资源,展示中国文化的新面貌我们倡导中国文化走出去,首先应当确定的是什么样的中国文化走出去。 我们在以往对外文化交流中,往往偏重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的四大发明、琴棋书画、武术气功在世界上已众所周知,甚至广为流传。 但我国文化创新成果的宣传和弘扬缺极度缺乏,许多国家对改革开放的中国尚存有偏见或片面了解甚至不了解。 许多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还停留在物资馈缺、社会保守动荡的旧社会时代。 每每来旅游的外国游客,为中国鳞次栉比的一片繁荣而惊讶感叹之时,我们除了骄傲之外,还应感到惭愧。 我们辛辛苦苦创造的新世纪新文明并未被世界有目共睹。 因而,向世界全面推介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要重视介绍中国文化的繁荣与创新,树立当代中国新形象。 为了使世界人民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进而更充分地了解当代中国的真实面貌,我们必须全方位向世界展示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与当代文化成果,介绍和传播我国人民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更多地推出题材扩展、技法创新、风格新颖、内涵丰富的当代优秀文艺作品,既要让人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更要让人体会到当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全面介绍中国的文化创新来反映当代中国的繁荣与进步,进而塑造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新形象。 二、要加强政府、企业与民间对外的文化交流中国的文化企业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明显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创新意识不够,资金实力与融资渠道明显不足,管理水平落后,缺乏实战经验,不了解国际市场的运作规律,缺乏既懂文化贸易又懂艺术的双料人才等。 代表们认为,政府在走出去战略中担任的角色不仅是强心针,还应是推动器。 政府应当从政策上,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创造一切便利条件。 减少审批步骤,放宽审批条件,在工商税务方面都给予想走出去的文化企业与个人以最大的优惠。 为了深入与群众的文化交流,中国政府应大力鼓励和支持设立公共和民间、私人文化推广基金会,以增强文化推广的资金投入和文化推广项目的具体实施。 为民间文化的发扬广大,为政府、企业与民间的密切交流,给予最大的支持。 三、加强文化外交,调动全民参与积极性1999年和2000年,中法两国元首在互访时作出互办文化年的重要决定。 随后,两国互有邀约:从2003年至2005年,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先后在法国举办中国文化年,在中国举办法国文化年,这两个文化盛会统称中法文化年。 如今在法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刚刚在法国人民的惊叹与掌声中落下帷幕。 10个月内,我国一批又一批演员、画家、学者、作家,怀着诚意,激情丰盈,飞赴法兰西。 以巴黎为中心、辐射法国全境的370多项中国文化展示活动深深地震撼了法国。 从中国传统孔子文化熏陶,一数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灿烂,再到新世纪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涉及教育、科技、广电、传媒、时尚、体育、宗教、建筑、旅游等广泛领域。 从内容上看,古老的中国、多彩的中国、现代的中国三个主题并重;从形式上看,音乐、舞蹈、时装表演,书画展、图书展、文物展、服饰展……丰富多彩,琳琅满目;从风格上看,即展示了古老中国风采神韵,也宣扬出现代中国的勃勃生机。 除此之外,北京、上海、重庆、广东、广州和武汉分别在其法国友城巴黎、马赛、图卢兹、普阿兰大区、里昂和波尔多举办文化周活动,巩固和加深了姊妹城市间的交往和友谊,为今后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奠定了基础。 中国文化的魅力,在法国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除巴黎外,许多中小城市、甚至海外省都积极参与中国文化年活动,在法国掀起一股中国热潮,这股热潮又随着法国文化年在中国的揭幕而持续下去。 2005年,法国人同样带来了他们民族文化的精粹,即将在中华大地上一展雄风!如今,我们又有了意大利文化年,俄罗斯文化年,这种文化年的形式得到了弘扬,但我认为不单单是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在内容上,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上!文化外交,是务实外交很重要的表现方式之一。 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和进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使相似文化相得益彰,兼续并进,更可以使相异文化经过冲击、接纳、吸收、观摩、反刍、消化、内化相互理解包容,从而更利于解决国际事务中矛盾纠纷。 四、中国文化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地走出去中国文化琳琅满目、丰富多彩,中国文化走出去工程必须是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的长期工程,而不能是零散的游击战。 每年都应当确定一个面向国际市场的推广主题,有系统地推广中华文化。 围绕主题,各地可充分发挥自己的历史和资源优势,设计丰富多彩的推广活动。 有助于国际人士系统了解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精华。 在中国文化的组织协调工作中,除了中央的政策与调控,还应加强文化产业中各协会内部与协会之间的联系与配合,促进中国文化有组织地向海外发展。 各地区的文化机构之间,各专业的文化机构之间应开展有序的竞争,这样才可以全面地将中国文化展现给国际社会。 作为各个文化产业的核心机构,各文化协会还肩负着发掘民间文化艺术、保持文化传统、创新文化艺术新概念的重任,将中国文化保持、繁荣、光大。 五、稳步推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建设,建立对外文化宣传阵地在异国他乡的华人心中,与祖国最亲切的联系就是中国驻外各种使馆与机构。 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建设任务之一就是要给这些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代表们提供交流与发展的平台。 中国驻外文化中心肩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推广和普及汉语、展示我国悠久文明和当代文化建设成就作为。 现在全世界已经有6千多万人在学习汉语,进行汉语水平的考试,这一数字还在飞速剧增,意味着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西方发达国家的海外文化中心与其外交机构紧密配合,在世界各地传播本国文化和价值观念,塑造国家形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同样要善于利用文化中心这一重要渠道,在世界上构筑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前沿阵地。 中国驻外文化中心要加强与该国文化机构的合作。 定期举办汉语教学、文艺演出、艺术展览、电影招待会、学术研讨会、文化讲座等文化活动,普及和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尽可能扩大文化中心在该国的影响,创立中国文化中心品牌。 中国文化中心更要重视对高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与国内文化的发展保持紧密联系。 每个文化中心都应设立自己的互联网站,通过网络与国内有关部门合作开展远程汉语教学,与中国数字图书馆链接,丰富文化中心的信息传播手段。 再通过利用出借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等手段为海外世界提供接触中国文化的途径。 六、鼓励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文化产品走出去关键是企业走出去,要制定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性文件。 政府应加强对走出去文化企业的支持,放宽行政审批。 一方面扶持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立足海外市场,另一方面更应鼓励民间从事文化事业的私营民营企业走出去。 这些企业自负盈亏,不吃国有的大锅饭,在国外的成活率高,应放宽对这些企业的政策。 同时,就像在全国各省市设立招商引资服务中心一样,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中国企业走出去或出口服务中心,帮助中小文化企业加强走出去的业务。 除了政府领导之外,全社会各行各业都应当给予走出去的文化企业以最大的扶持。 应象美国和加拿大一样,加强和加大进出口银行和进出口保险对走出去企业的服务,以帮助解决走出去企业的所面临的资金不足的问题。 还应加强走出去企业与所在国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中国驻外使领馆和商务处的直接联系,以便及时获取本国的文化发展信息,并可帮助中国驻外机构获悉海外市场文化最新动态,积极促进互动交流。 七、鼓励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无论是中外文化交流,还是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目的都在于要将中国文化产品推向海外,为国际市场所认可。 除了通过音乐、舞蹈、表演、展览等各种艺术形态,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还应当充分利用通信、网络、软件、直播卫星、影视等技术和产品,通过这些当代文化传播的新载体,来推广中国文化。 作为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的领头羊,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已经在124个国家落地。 国际频道以新闻类节目为主导,以文化类节目为支撑,以对台湾报道为重点。 国内应该加强电视对外的传播。 不仅中央电视台可以对外,各省的电视台也可以对外。 同时,还应当大量聘用外国人来帮中国做在国外的传播。 就像跨国公司到中国来大量聘用中国人一样,中国在国外的工作为什么不可以大量聘外国人。 我认为中国还应该加强其他语种的对外宣传,特别是法语,德语,日语,俄语,葡萄牙等大语种全天候的宣传。 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中国的新闻和图书出版业也应加大对外传播的力度。 在全球化时代,各种新闻出版之间的市场竞争已不再局限于一国或一个地区的范围之内,而是被推到了国际平台上进行激烈角逐。 国际上的一些强势品牌通过多年研究中国读者的阅读需求,基于自身成熟市场运作经验,已经以各种方式渗透到中国的新闻和出版市场,并且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 中国的新闻图书出版业生存与发展的生态格局已全然改变。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中国是新闻图书出版大国却不是强国。 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份其发行量达到上千万份的报刊杂志,其品牌影响力和经济效益与国外强势品牌相比更不在一个重量级上,在海外读者中的认同度也偏低。 因此新闻出版的走出去战略刻不容缓。 我们国内的品牌惟有主动深入到海外出版市场的前沿,主动到海外寻觅读者寻找知音,通过国外的传播渠道、国外专家把中国文化的精品译成外文,才能在合作和竞争中学习、成长、壮大。 目前中国在国外建立的新闻出版机构对其主流社会的影响还很小,但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业界重视开拓国际市场,我相信中国文化的声音将开始传遍世界。 在中国新闻图书出版走出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通过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中国目前的新闻出版,无论从内容、深度还是装帧设计理念上,都与国际化水准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因而应当先寻求与当地出版商实现版权合作,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实现充分的本土化,逐步熟悉国际期刊业的游戏规则,积累开拓海外市场的经验,以期完全打入世界新闻出版的主流市场。 一直以注重品牌的发展为核心,最终实现规模化、国际化发展。 八、让中国文化在本土上走出去除了中外交流、企业产品走出去之外,我们还应鼓励中国文化在本土上走出去。 中国已经是一个在世界上排名第三的贸易大国,正在向世界贸易强国迈进。 中国目前有国外来华的留学生10万人。 单看2005年到中国观光旅游的入境人数就达1000多万人次。 海外友人的纷纷光临,为中国文化在本土上走出去创造了无限良机。 在自己的土地上做宣传,环境条件都很成熟,可谓天时地利。 目前,中国各省市都开始兴办文化节、艺术节,但是参与的人数与涉及的区域,局限性都很强,缺乏广泛的参与与宣传。 可以确立一个中国本土的、年度性的、国际性的文化推广传统节日,每年轮流在某一个城市作为举办核心,辐射全国31省市自治区,共同庆祝与推广。 其间即要大力宣传中国文化,还要引进国外优秀的文化产品,吸引中国本土文化产业与外国艺术的互动,使其成为权威的、国家级的年度文化盛事,逐步在全球享有声誉。 让中国文化在本土上走出去!九、重视留学人员,新华人和国际化文化人才人,是经济文化的灵魂。 社会的发展最终在于人才的发展。 中国文化走出去,必然急需一大批国际化文化人才,具有领先国际意识的新华人。 全世界的华人目前有5000万人之多,是一个庞大的网络。 他们中的新一代,受过中外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具有国际化的观念,洞悉中外市场经济和新经济,在国内国外都有很好的基础,可以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和纽带。 中国文化今天要想更好地走出去,则需要很好地重视和利用好这些国际化文化人才资源。 中国的留学人员已接近100万人,目前尚有60多万的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再加上最近这些年移民国外的中国人,目前在海外有几百万熟悉中国大陆的华人,这些人正是中国走向国际的宝贵财富。 另外再加上中国国内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华人和一大批归国留学人员,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新华人群体,在国际舞台上大显身手。 他们可以说是中国与世界接轨的桥梁,是新生文化的传接者,他们中间有许多是带领中国文化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国际化文化人才。 这些国际化文化人才在国际间不停地交流与传播最新的资讯,他们是中国文化的使者,更是宣扬中国文化的布道士。 同时,他们还能带来外国文化在发展中的特色与成果,以供我们学习、借鉴。

中法文化年的主要活动

中国文化年中国中央民族乐团演出:2004年10月6日,作为中国文化年的启动音乐会,中央民族乐团在巴黎摩嘎铎尔剧院举行首场音乐会。 之後该乐团又在法国各地巡回演出,共举行了11场中国民乐演出。 四川三星堆文物展:2004年10月8日至2004年1月4日在巴黎市政厅举行,由四川省文化厅、中国国家文物局和巴黎市博物馆协会共同承办,展出了1986年至2001年期间中国考古专家在四川三星堆所发现的上百件青铜时代的文物,据考证这些文物的年代在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300年之间。 展览中最受到关注的是青铜面具和青铜立人像。 《红色娘子军》芭蕾舞演出:10月8日在里昂举行了首场演出,之后连演5场全部爆满,获得巨大反响。 《红色娘子军》是中国中央芭蕾舞团的经典曲目,结合了西方芭蕾舞与中国民族文化特色,并且反应了中国特定的一段历史背景。 当时正在法国访问的中国国务委员陈至立与里昂市长也共同观看了首场演出。 东方既白——20世纪中国绘画展:2003年10月至12月在法国国立非洲博物馆和大洋洲博物馆举行,共展出80多位中国当代画家的140多件作品,其中包括了油画、中国画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画作。 徐悲鸿、齐白石等多位大师作品也获选展出,而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则是第一次在北京以外地区公开展出。 时尚中华2004春夏时装作品发布会:10月13日在巴黎卢浮宫的勒诺特厅举行,6位中国年轻时装设计师的90件女装作品得以在时装之都巴黎公开展示。 这也是中国首次大规模地参与法国的时尚流行发布活动。 中国棋类表演与交流活动:10月由6名中国棋界顶尖高手组成的中国文化年棋类代表团访问法国,参加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和围棋三大类棋艺表演和友好比赛。 参加的棋手包括了中国象棋全国冠军、特级大师胡荣华、前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谢军和围棋八段华以刚等。 展示活动在巴黎中国城举行,除了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和围棋外,还展出了飞行棋、军棋、跳棋等中国民间的多种棋类游戏。 棋手们还与法国青少年进行了友好比赛。 中国饮食文化节:2003年11月10日至2003年11月20日在法国巴黎的多个宾馆、饭店举行,活动包括了中国国宴“钓鱼台菜”,精选了20品国宴菜点,由包括钓鱼台国宾馆总厨师长在内的4位中国烹饪大师主厨。 此外还有中国名厨的专题讲座、中国茶酒文化展示和中法厨艺对抗赛等。 中国的世界遗产摄影展:由中国摄影家协会选稿的300多幅中国世界遗产摄影作品。 铁塔映红:在2004年1月22日春节期间,巴黎的艾菲尔铁塔首次用红色灯光打照;此外在大年初三,巴黎的5000多名华人在香榭丽舍大街举行游行活动,中国方面则派出了阵容有700人的演出团参加游行并进行现场表演。 这是中国文化年的最高潮。 该活动同时也是庆祝中法两国建交40周年。 中国图书展:3月18日,以“中国文学”为主题的24届法国图书沙龙在巴黎开幕,中国以宾主的身份参加书展,商务印书馆、人民出版社等多家中国出版企业带来了2000多种3万馀册的图书,26位中国作家也出席了沙龙,他们在沙龙举行期间举办了15场报告会和38场读者见面会。 此外法国出版社也在沙龙举行前翻译了70多种中国图书介绍给法国读者。 法国总统赫拉克与中国驻法大使参观了中国展台,中国大使还向喜欢李白诗词的赫拉克赠送了一套30卷本的影颂刻本《李翰林集》和一套分别刻有赫拉克中文和法文名字的印章。

中国女孩在法国弹古筝征服路人,中国文化应该如何走向世界?

一直以来,我们全国人民所倡导的“四个自信”中就包涵文化自信。中国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并且这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非常值得我们当代年轻人学习了解。近日,一位中国女孩在法国大街上以街头艺术的形式弹奏古筝,征服了许多路人。可见,我国的文化在国外也是非常受欢迎,而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也需要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那我们应该如何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呢?有以下几点。

一、积极与当代文明融合

首先,文化要“走出去”,不一定要亲自到国外,而最好的方法便要借助当代许多的文明形式来实现文化的传播,比如通过新兴视频软件传播,像抖音、B站录制视频来传播我们的传统文化。就像当红优质视频博主李子柒,她就是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当代文明融合来向外传播,也获得了非常不错的反响。

二、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

而要让文化“走出去”,我们一定要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要从内到外,从头到尾认可我们所拥有的中国文化,这样才能有助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三、保护中国文化,不断形成我们的文化特色 法国巴黎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形成中国文化特有的标志。同时,我们也要身体力行保护中国文化,不让居心不良之人剽窃占有,这样才能让中国文化以自信的姿态走向全世界。

主题展

最后,各位读者,对于小编总结的问题,您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吗?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一下。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141.html
今年晚些时候会发新AI芯片 MI300需求很好 AMD苏姿丰
Store 因绕过苹果 App TikTok 应用内购系统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