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ne 十八路手机厂商全面转战AI 硬件内卷终到头

【CNMO科技】在2022年至2024年的科技浪潮中,ChatGPT犹如AI领域的璀璨明星。这一时期,人工智能(AI)技术如同火箭般疾驰,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智能移动设备到个人计算平台,再到智能驾驶系统,AI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无处不在。

在这场技术革新的竞赛中,Open AI、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竞相角逐,纷纷亮剑。它们不仅在算法和模型上持续迭代优化,更在应用场景上不断探索。

与此同时,手机市场也在AI技术的驱动下焕发出新的活力。随着Android 15、iOS 18的即将到来,以及小米、华为等国内厂商在AI领域的积极探索,智能手机将实现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功能。同时,PC市场也在AI的助力下焕发新生,联想、苹果、华为、荣耀等厂商纷纷推出AI PC产品。

作为当红炸子鸡的智能汽车也正在成为AI技术的新载体。汽车行业正由“软件定义”迈向“AI驱动”,通过集成先进的AI技术,实现更加智能、安全的驾驶体验。

而在这一切变革中,英伟达凭借其卓越的GPU和无与伦比的AI计算能力,成为了无可争议的“最大赢家”。

在“AI”重塑这个世界的当下,CNMO推出了“AI重塑ing”系列专题,本文围绕的点是“手机厂商全面转战AI Phone”。

近几年,手机厂商们在硬件方面的创新已是逐渐走到了尽头,他们不得不探索全新的产品形态,如折叠屏、卷轴屏、环绕屏等等。不过,ChatGPT的爆火却为厂商们打开了一条全新的道路,那就是从系统和软件下手,通过AI技术全面革新产品,将整个产业带入AI Phone时代。2023年下半年开始,各种与AI手机有关的功能和技术开始集中落地,AI Phone进入了全面爆发的阶段。

群雄逐鹿

先行一步的是国产手机厂商。2023年8月,华为官方宣布Harmony OS 4全面接入盘古大模型,首批适配机型为Mate60系列。新功能包括AI隔空操控、智能感付、注视不屏等,而集成大模型的小艺助手也实现了智能化升级。盘古大模型是华为自研的、基于联邦LLM架构的行业级大模型。此外,华为还将AI技术重点应用于影像领域,新一代NPU能够直接利用华为云端的AI大模型,为手机本地照片提供画质增强和清晰度提升功能。

2023年年底,小米14系列发布,搭载了小米自研的60亿参数级大模型,支持离线“文生图”、“AI扩图”与“AI去除路人”等功能。此AI大模型已深度集成到小米澎湃OS中,构建了多项生成式AI能力,并允许直接在本地运行端侧大模型。同时,小米的AI助手小爱同学已通过大模型备案,计划进一步扩展其基于小米硬件生态和海量数据的AI服务,包括领先的语音识别和NLP技术。

今年年初,三星在发布其S24系列时,突出展示了其Galaxy AI功能集,包括原生通话应用中的实时双向语音和文字翻译、写作、笔记、转录助手,以及即圈即搜和AI创意编辑等。这些功能显著提升了用户与手机的交互体验,进一步释放了手机的生产力和潜在价值。S24系列的发布不仅标志着2024年旗舰手机市场的开篇,也预示着AI技术在旗舰机型中的深化应用。

vivo、OPPO和荣耀等厂商也相继推出了蓝心大模型、安第斯大模型(AndesGPT)和“魔法大模型”,这些模型均直接整合到其自研系统OriginOS 4.0、ColorOS 14和MagicOS 8.0中。魅族则采取了更为激进的策略,直接推出了“AI终端”和“Flyme AI OS”,放弃了传统智能手机的命名方式。

从三星华为小米这样的国际巨头,再到魅族这样的“珠海武汉小厂”,手机厂商全面投入AI领域已成大势所趋。这一方面是市场压力所迫,但同时也是国产厂商在产品创新不落人后的坚持。不过到目前为止,AI在手机上的应用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巨大的潜力尚未开发,更进一步的希望或许在两家真正的领军企业身上。

操作系统

在科技行业的多次演进中,苹果通常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当前的AI浪潮中,其步伐显然被微软和谷歌超越。前苹果工程师John Burkey曾直言不讳地指出:“Siri的功能局限,无法与ChatGPT相匹敌。”然而,苹果显然不会满足于现状,iOS 18的爆料预示着其准备展开一场反击。

备受瞩目的“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定于北京时间6月10日至15日在线进行。据可靠消息来源透露,AI将成为iOS 18的核心焦点。苹果与OpenAI达成合作,后者将提供先进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技术,该技术将融入苹果即将发布的人工智能助手之中。Siri或将迎来一次重大更新,有望摆脱其当前“人工智障”的标签。

新的Siri预计将采用一种创新的生成式AI机制,旨在扩展其功能范围,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日常需求,包括但不限于快速设置提醒、管理日程等。此外,新Siri还将具备文本信息总结的能力,不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聊天机器人。在对话体验上,新Siri将与ChatGPT类似,拥有真正的“聊天”能力,实现更为自然的交流,而非简单的“一问一答”。据彭博社报道,iOS 18计划将所有AI功能运行在设备上,并支持完全离线使用。

不久前,在今年的I/O大会上,谷歌详细介绍了Android 15的新特性。在搜索方面,Android 15上的Google搜索将全面融合Gemini的能力。其中,Circle to Search功能将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和物理问题,用户只需通过长按主页按钮或导航栏,圈出问题即可获得详细的解答步骤。

Gemini AI聊天机器人也经历了全面升级,正逐步成为Android用户的新人工智能助手。通过与底层系统的紧密集成,Gemini拥有更强的上下文感知能力,可以覆盖在任何正在使用的应用程序之上,无需用户频繁切换。此外,用户还能轻松地将图像从Gemini拖放到其他应用程序中。

谷歌正积极探索设备上的人工智能如何进一步改变手机功能,并期待与Uber、Doordash等应用程序实现深度集成。在大会上,谷歌还展示了Pixel 8a手机上通过Google Messages应用程序使用Gemini的多种场景,如分析PDF或视频并向Gemini提问,获得精确且引用明确的回答。谷歌预计,这些功能将在未来几个月内逐步扩展到更多设备上。

机遇与挑战并存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全球手机季度跟踪报告》 的初步数据,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3.2%,降至11.7亿部,这是十年来最低的全年出货量。好在,下半年的增长巩固了2024年的复苏预期。2023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长8.5%,出货量达到3.261亿台,高于之前7.3%的预期增长。不过整体来看,手机市场大盘依然处于震荡状态,存量血战是主旋律,革命性的产品创新需求已迫在眉睫。

手机性能已经过剩,快充技术发展到头,电池容量难以革新,影像配置又受限于手机的尺寸和重量,“卷无可卷”的华米OV们,自然而然地将目光瞄向人工智能技术。而调研机构们则揭示了AI手机的庞大潜力:预计到2027年,AI手机的出货量将超过6亿部,增幅近10倍。

从当前的趋势来看,AI技术对智能手机市场的推动作用可能会超越以往的全面屏技术,甚至与智能手机对传统功能手机的颠覆性影响相媲美。OPPO CEO陈永明曾预言:“2024年将是AI手机的元年,继功能机和智能手机之后,AI手机将成为手机行业的第三阶段。”

多年来,手机行业已经从以手机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场景结构,各大厂商如华为、小米、苹果、三星等纷纷布局平板、电脑、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多个领域,以构建跨设备的全场景生态。而AI技术的出现,则为这一场景中的多设备连接互动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人、场景、设备的深度融合成为了可能。

然而,我们目前仍未真正进入这一阶段,现阶段的AI手机依旧缺乏颠覆性的体验升级,这也是手机厂商们接下来要为之努力的目标。


国产厂商在手机充电头上加速“内卷”,消费者会因此受益吗?

国产厂商在手机充电头上加速“内卷”,消费者会因此受益吗?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很多生产商举办了新品记者招待会,并公布了自个的新一代旗舰机。她们感觉系统配置越变越好,显示屏品质,乃至屏下摄像头技术性、音色CPU等层面都是有了质的飞跃。与此同时,价格也做到了很高的水准,大家通常看不见3000多元化的手机上起步价,通常是在4000~5000元的环节,这也是以往苹果和三星的价格,如今全部中国手机商通常都公布了这一价格。

唉,大家不是说要内卷吗?内卷不应该是价格减少,配备提高吗?为何中国手机制造商的价格在增涨?这样的事情应当从十几年前智能机刚萌芽期的环节逐渐。

在十多年前的智能手机行业中的,一定有一些用户依然还记得每一个体育场馆的市场竞争情况。Vivo致力于音乐手机,OPPO专注于照亮你的美容作用。小米尽最大的勤奋放低价格,生产制造性价比高的商品,小米的产品卖点是它的,Miui电脑操作系统和这一价格段可以购买到的最大端CPU。

多唯仍在卖自身的女手机上,金立还处在金品立天地的环节。三星的关键时尚潮流和业务流程也吸引了许多顾客。这个时候大家能购买到的说白了铁桶旗舰手机仅有iPhone的商品,可是iPhone的商品或是有显著缺点的。显示屏过小,价格很贵,系统软件相对性封闭式。每个人存在着不一样层级、不一样交易能力的顾客。针对一些要求突显的用户,做一个让她们令人满意的商品。目前压根没有说白了的内卷,可是每一个生产商都做自个的事儿,掌握自身的用户。看起来竞争激烈,实际上每一个生产商都是有自身的部位。

如今一切说白了的具备自身特性的手机上,或是对于某一人群,都能够贴上各种各样缺陷的标识,使他无法存活,例如新一代小米mix4系列产品手机上,由于他的1亿照相机没有应用全新的GN2,许多米糊取消这一代照相机比不上自身的小米11Utra,你能见到只需旗舰手机,一切一部分都是有一点,没有紧跟全新的技术性和发展趋势,将被用户扩张发掘作为最明显的缺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认为全部智能手机行业中的会处在内卷情况吗?当生产商公布新品时,她们觉得她们的竞争能力应该是照相机,但假如你的音箱是。

假如你的显示屏或别的硬件配置没有应用全新一代的商品,或是屏幕刷新率没有120hz,或是让你四个监控摄像头,让你2个更高的三维成像能力更强的监控摄像头,那麼即使你有一个十分突显的作用,也会变成用户和数据取笑的聚焦点,由于她们不可以变成用户心里说白了的六边形战士。

回家再次谈价格。大家都在说国产智能手机价格上涨太快。如今想买一台真真正正的旗舰手机,就需要做到5000~6000的价格段。谁不清楚真真正正的国内生产商不愿卖那么贵的价格?她们也想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自身的一定特性,随后别的硬件配置可以满足你的主要要求,可是顾客没法接纳,因此只有把任何的硬件设备都去配最好是的情况。

每一个手机制造商的老总看见自身库房里堆着许多设备,只能依靠减价渐渐地交货。想到曾经用性价比高或是宣传策划某一特性就能售出的状况,禁不住流下来了泪水。是生产厂家在里面卷坑,也坑了我们自己。

打破“iPhone崇拜”,国产旗舰崛起

说到底,还是因为小米数字系列手机在中国手机消费者心中有着特殊地位。12月28日晚,正式发布登场的小米12系列没有让我们失望,新一代骁龙8旗舰芯片、更出色的影像系统、更极致的设计做工都在告诉我们,小米数字系列手机在市场上依然是绕不开的标杆级机型。

不过在雷军看来,小米12系列不仅要做“标杆”,还要加一个定语:要做“高端标杆”。雷军在“答网友问”的博文中更是直接指出,小米12和小米12 Pro分别对标iPhone 13和iPhone 13 Pro Max,看来雷军对小米12系列手机的实力也是有着十足的信心。

其实,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高端化竞争早已来到新的阶段,这一两年来将iPhone作为假想敌的产品尤其多,攻势也越发凶猛。但另一方面,激烈的竞争下促使“国产高端旗舰”的定义变得越发复杂,传统的认知“好配置等于真旗舰”已经过时。在回答“小米12系列是不是国产高端旗舰”之前我们得搞清楚“国产高端旗舰”到底如何定义,届时雷军的豪言壮语能否兑现,自然水落石出。

有人说,“卖得贵就是高端”,也有人说“配置顶级就是高端”,这些粗浅的定义放在过去可能是对的,但如果以当下的竞争局势、消费者的产品需求来看,这些定义都难以立足。

在雷 科技 看来,为了满足日益复杂的用户需求,能够被称为“高端旗舰手机”,至少得满足以下特点。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高端旗舰手机必须有顶级的核心配置,和与之对应的软件结合能力。

iPhone这边有A系列芯片坐镇,安卓手机想要成为旗舰,至少得搭载对应的顶级芯片。目前来看,当下最强芯片非高通新一代骁龙8莫属,它采用4nm的先进制程打造,是市面上首个安兔兔跑分超过百万的SoC,同时GPU部分的大幅增强,也让其图形性能超过了苹果的A15芯片,是个十足十的“性能怪兽”。

只是,一台手机如果只有好的芯片还不足以成为“高端旗舰”,分水岭在于它能不能让顶级芯片“满血运行”,发挥全部实力。

对此,小米12系列首次加入“动态性能释放”调度功能,让手机能够智能地预判 游戏 场景,毫秒级部署对应的性能释放策略。 举个例子,当我们游玩MOBA 游戏 时即将发挥大规模团战,手机会在1毫秒内启用所有大核,以满足性能需求;当团战结束来到低需求场景,手机又会把SoC切换至省电核心,节省资源。

除此之外,小米12系列还借助超大面积VC均热板和白色石墨烯来辅助散热,进一步保证芯片的性能发挥。这样的手机到了消费者手中自然会有明显的体验优势,有着强大的性能还能保持稳定运行,这样的“高端旗舰”用起来才更有说服力。

至于成为“高端旗舰”的第二个要素,雷 科技 认为“独特优势”必不可少。 消费高端手机其实更多的是在消费产品“溢价”,而这个溢价除了品牌、 科技 等,一些“人无我有”的独特体验也很重要。

作为iPhone 13系列的对标对象,小米12系列是如此回应的——带来了完全自研的“CyberFocus万物追焦”能力。小米表示,这一技术源自于仿生四足机器人CyberDog的人体视觉追踪技术,用户只需在拍照、录像的时候点击屏幕锁定焦点就能完成持续追焦,无论被追踪对象如何动作,哪怕是低头、弯腰、跳远甚至是短暂离开屏幕,画面焦点都能实时跟踪、持续锁定。

从实用意义来看,CyberFocus万物追焦的最大意义自然是解决了长达十余年的智能手机对焦痛点,真正地让智能手机摄影在追焦层面实现对专业相机的全面反超。而在行业层面,跨领域技术的加持赋予了小米12系列手机更强的 科技 属性,让“高端旗舰”定位有了更多的技术支撑。

智能手机作为 科技 属性较强的产品,技术创新才是其魅力所在。对高端市场而言,产品的较量本质上就是创新技术的较量,尤其是创新且能够实际解决用户痛点的技术,往往是产品成功的取胜之匙。

第三点,搭载自研芯片已经是当下高端旗舰的必备条件之一,甚至是“准入门槛”。 自年初以来,小米、vivo、OPPO先后推出自研芯片,从结果来看自研芯片并非花架子,在特定领域实现了类似“机械降神”般神奇效果,帮助手机厂商很好地突破了通用芯片下无法突破的技术瓶颈,大幅度地提升手机体验上限。

小米的第三款自研芯片,澎湃P1电源管理芯片就是最好的例子,它的出现一举解决了当前“有限空间内高功率快充与大电池不可兼得”的业界难题,让小米12 Pro在搭载4600毫安时大电池的情况下还能实现120W有线+50W无线的快充组合,尺寸较小的小米12也能同时兼具4500毫安时电池+67W有线/50W无线的充电方案。

不难发现,自研芯片已经成为高端旗舰手机中的“王炸手段”,带来的差异化体验让人无法拒绝。其实已经不难预测,在头部玩家纷纷推出自研芯片的背景下,未来旗舰智能手机的核心竞争力将或多或少地来自于自研芯片,当然这一局面是小米乐于预见的,毕竟早在2017年就推出澎湃S1芯片的小米,不光是知名度、声量还是技术储备都要比友商深厚得多。

最后一点,“全能”是评价高端旗舰最基本的要求,相信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都不希望自己花高价购买的旗舰手机仍有显著的短板,最好是面面俱到,样样顶尖。 在这方面小米12系列就成为了表率,获得DisplayMate A+评价的顶级屏幕、精雕细琢的工业设计还有“小米史上最好”的信号表现,让小米12系列手机成为了真正的“六边形战士”,哪怕再挑剔的高端用户,大概也找不到可以下嘴的地方了。

近几年“内卷”一词越发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其实手机圈才是 科技 大圈子中最“内卷”的那个,激烈且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要求手机厂商们不断推陈出新、提升产品的体验上下限。尤其是小米12这样的“全能且超能”选手出现,更是让“高端旗舰”的标准不断拔升,如果用这样的标准来评价iPhone,那么以iPhone 13系列的产品力也只能是“刚刚及格”罢了。

我们发现,市场上已经形成一种固有认知,由于信息茧房的存在部分人对iPhone 几乎是“盲目崇拜”,“只要是苹果做的一定是正确的,如果有功能落后的那一定是有必要的考虑”,全然不顾手机市场上国产手机综合表现已经不输甚至反超苹果的事实。

随着小米12等新一代旗舰手机的到来,这种“iPhone崇拜”能被打破吗?雷 科技 的答案是:很有机会。

国产手机厂商的机会其一,来自于水涨船高的“核心体验”。 以小米12系列为代表的新一代旗舰手机,已经呈现出日趋成熟的软硬件整合能力,现在SoC的性能已经追上甚至局部反超iPhone。同时调度机制的成熟和创新,让整机能耗表现有了大幅提升,无论是应付大型任务(如 游戏 )还是系统的持久流畅均得心应手。

如此一来,iPhone最核心的优势便被大幅度稀释,“iPhone崇拜”也被活生生撕开一个裂口。

机会其二,是国产高端旗舰在细节上的不断完善,尤其是系统层面更加人性化、更能满足中国用户独特的场景需求。 以MIUI为代表的国产手机系统,早已渡过了“流畅度提升”的原始需求阶段,转而思考如何满足复杂且细致的进阶需求,比如MIUI 13上的“电信反诈”、“隐私拍摄”和“证件隐私水印”三大功能,就贴心地照顾了细分场景下中国消费者可能遇到的隐私保护难题,应对用户高阶需求给出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在万物互联的大方向上,MIUI 13也推出了“全局视界”这种能够打通手机、平板、电视、手表和AIoT智能家居设备的创新功能,针对中国市场中独有的消费场景进行优化,极大地降低小米生态下用户多设备互联的信息交互成本。

这只是一些细节上的功能进化,却能体现出国产手机系统乃至于国产手机对用户需求痛点的积极洞察,小雷身边很多原iPhone机主都是体验了国产旗舰手机的系统后“成功脱粉”,开始对国产高端旗舰展开怀抱。

而第三个机会,准确来说是“时机已到”。 经过多年努力,其实消费市场对国产手机的高端形象已经有一定的认知,甚至有不少人已经成为目标用户,国产手机厂商从来都不是毫无机会。今年三月发布新机的时候雷军就表示,小米手机在2020年已经“初步站稳了高端手机市场”。

如何在“初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答案可能就在小米12系列身上。 通过小米12我们见到的,是小米在四年内发布三款自研芯片的实力、打磨三代高端产品的耐心,甚至从此站稳高端市场、和iPhone展开角逐的可能性。

作为国产手机中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小米发展的脉络就是国产手机发展的脉络,当技术的积累、研发的投入达到一定水准后,爆发就在一瞬间。

不得不承认,综合来看国产高端旗舰的确和iPhone仍有需要正视的差距,对大多数手机厂商来说iPhone依然是老师,是风向标。但我们同样相信,没有任何对手是不可战胜的,只要国产手机继续保持高水准,不断超越自己,那么鹿死谁手仍不可知。

小米12系列的到来就是一剂强心针,各方面的综合表现让我们见到了国产手机在高端市场中的希望。国产手机善于和用户沟通、乐于和用户沟通,积极地解决用户痛点,努力做软硬件整合、大胆地做创新,以至于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实现了在体验上对iPhone的局部超越,只需一个机会,他们就能证明自己。

又一手机巨头倒闭,手机行业为何呈现冰火两重天?

在过去的2017年,你看多了华为Mate 10、小米6、Iphone X(ten)、OPPO、vivo的一系列手机新宠接连发布,但你也肯定或多或少听到过曾经几家手机行业巨头接连在竞争中惨败的消息。

日前,你也肯定看过新闻,那个曾经家喻户晓,风光无限,市值高达2200亿人民币的HTC,最后竟然只卖了72亿。

想想那还是6年多前,那时候自己买一部HTC就可以和苹果机主叫板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时HTC被称为“安卓机王”,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三星比肩苹果,在2011年的时候,HTC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还高达9%左右!短短几年间,随着华为、OPPO、VIVO、小米手机等新兴品牌在国内甚至全球的流行, HTC落后的营销与开发理念就已经与这个新时代格格不入了 。HTC公司连续9个季度亏损,市值仅剩19亿美元;股价也每股下跌了30倍有余,阶段跌幅超过95%。

那还有谁知道当年国产的酷派呢?在2015年,身边的朋友还在网上预约抢着酷派大神 F2,没成想,这才眨眼功夫,酷派也倒下了。这个昔日的手机巨头之一,国内安卓手机霸主,如今忽然之间进入了死亡,让他最后的疯狂,停留在了2017年。 酷派,消失了! 酷派走下了 历史 舞台,是新闻,但也称得上是旧闻了。近年来,酷派一直在亏损,这三年来,酷派亏损值达100亿,早已跌落神坛。时间倒退5年,那时的国产机可不是小米、OV、华为争霸,而是“中华酷联”占据大半江山,其中的酷派更是如日中天。

相对于其他手机公司,酷派几乎完全依赖运营商,这样的定制机占了所有手机的80%以上。

然而,在这个十倍速变化的时代,没有一切能够天长地久。 依赖于运营商的互联网定制机思维的造机模式,早已经不合用户的口味,这个时代早已经不是运营商的天下了。更何况定制机一大堆的无用软件,你想卸都卸载不了 。而以OPPO、VIVO、小米手机为代表的将裸机销售作为主要销售方式,是这个时代的主流,这对于酷派来说是致命的。到了2016年,酷派不仅跌出了国内前十,连具体销量也没有对外公布,业内人士估计不到1500万部。而且2016年的财报公布,亏损达42亿港元之多。没有颠覆自己、产品创新和迭代的动力。当手机定制时代结束的时候,酷派再想自我颠覆时,已经来不及了。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传来消息:陷入1.28亿负债深渊、并已 进入破产程序的Vertu手机,已开始对英国工厂内的剩余手机、设备甚至办公室装饰品进行拍卖,场面悲惨 。原价好几十万人民币的手机,现在一律去掉好几个零甩卖!这家公司真的是到了穷途末路,穷得连储存卡都卖了!这个曾经享誉全球的奢侈品,它的离开,也宣告了一个旧手机时代的结束。

这是一个你不改变自己,就会有别人来改变你的时代;你不主动创新自己,别人就会取代你。当年如果马化腾没有下决心去开发微信和拓展互联网通信领域,来颠覆自己宝贝的QQ,估计现在的腾讯,或许早已经成为一个传说了。

又一手机巨头倒闭,手机行业为何呈现出冰火两重天?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对于国产手机来说,去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也是及其不平凡的一年,首先是乐视手机的倒闭,使得小米减少一个强有力的力竞争对手,而且传统的HTC手机也慢慢的退出了市场,剩下的只有苹果三星等高端手机厂商,和国内新兴崛起的国产手机,比如说小米,华为,OPPO等。

现在就那国内的智能手机厂商开始,就只剩OPPO手机和vivo手机华为小米比较有名一些。剩下的小厂商大多数已经混不下去了,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相应该的对策不行,就拿退出市场的HTC来说,也是安卓手机里面的元老,但是还是退出市场了,其根本原因就是,不注重国内的市场,没有重视国内的消费者,把国内的消费者当傻子一样,而对外国用户却非常的用心。

这就让大家感受到手机厂商的不唯一性。还有像酷派这样的国内老厂商也是逐渐淘汰,还不是因为没有创新,没有好的产品。所以,像小米能发展的更高有着其他手机厂商没有的高性价比模式,华为手机的质量和品质,都是其能存活的根本原因。

手机市场目前,真的是涝的涝死,旱的旱死!金立和HTC估计快退出手机市场了!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赛诺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智能手机销量排行榜来看,OPPO和vivo可谓最大赢家,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从前六名来看,各个品牌销量都很高,而从第七名的魅族开始,出现断崖式下跌,第六名小米销量2670万,第七名的魅族仅仅698万,只占小米的一个零头!

原来那个中国老品牌的金立在智能手机发现过程中严重掉队,前几年金立为了争夺份额,还推出了子品牌iuni,性价比非常高,不过最终被战略放弃!近几年金立也发布了几款产品,但是不要说销量,在各大新闻客户端的数码、 科技 领域几乎看不到关于金立手机的消息!金立的没落也让我们看到了手机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与金立处于同样困境的还有国际大品牌HTC,想当年,HTC是多么的辉煌,与三星齐名,但是如今的状况令人唏嘘不已!

这两年中国的手机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是国际知名手机厂商纷纷推出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国内的手机巨头越来越强大,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题目中提到的“冰火两重天”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从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两个维度来看。从全球视角来看,自从iPhone初代重新智能手机市场以来,智能手机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十多年过去了,手机行业进入负增长,行业达到天花板,这必然会淘汰掉大量不知名的厂商,头部品牌形成垄断之势,此为国际市场的“冰火两重天”;从国内市场来看,LG、HTC相继退出国内市场,三星存在感极低,国家品牌诸如乐视、酷派、金立相继倒闭,锤子奄奄一息,而华米OV继续扩大市场占有率,此为国内手机市场的“冰火两重天”。问题中应该指的是国内,所以我们接下来着重说下国内市场为何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

曾经,国外的手机大品牌都把中国作为非常重要的阵地,各自都投入了非常大的资源力争在中国分得更大的蛋糕。像是Sony/LG/三星,包括苹果,他们在中国发展遇到的一个几乎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本地化;毕竟是国外的企业,对于中国的国情无法透彻了解,导致了手机品质很好,但是软件生态体验一直不温不火。这恰恰给了中国的手机厂商机会,比如小米的第一款产品MIUI就是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努力打造了一款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操作系统,一炮而红从而顺利切入有手机市场。实际上,国际巨头的本地化问题没有解决的很好就埋下了自己退出中国的种子。

中国的电子商务才从全球范围来看都是领先的,小米的互联网销售模式无疑是手机销售渠道的革新。中国的本地企业由于有主场优势纷纷享受到了互联网模式的红利,发展一片大好,而国外缺乏电子商务的经验,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所以,2012年之后,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的手机品牌竟然达到了200个之多。

互联网销售模式红利逐渐消失之后,线下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这时OPPO、vivo以及华为在线下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到了丰收的时候;14年左右,华为、OPPO、vivo集体爆发,根本原因就是线下门店铺设广泛,以至于后来小米也不得开设小米之家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时就有一大批国产手机品牌消失,第一波洗牌就是因为渠道的集中化出现了。

随着智能手机在中国普及,手机已经成为了一个标准品,这时品牌就显得非常重要。手机的垄断必然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辨识度一定要高,否则就给消费者太大的选择压力。现在的情况是4线、5线城市的用户群体都在使用华为、OPPO、vivo、小米以及苹果,根本没有其他手机品牌的机会。

其次,手机发展到现在,国内市场已经饱和。这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研发实力,这些年来华为动作频繁,不仅自己研发了处理器,还对于安卓系统的底层做了优化,每年的研发投入大幅增加;不仅如此,这几次手机的技术革新有很多都是国内企业率先做出来的,比如小米的全面屏、OPPO、vivo的摄像头升降技术...这些企业都因为有自己的核心研发实力,纷纷在国内抢夺国外巨头以及小厂商的份额。垄断局面出现了,“冰火两重天”就这样产生了。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虽说手机行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情形,但就局势发展来说,十分正常,对我们这些消费者来说也十分有益。为什么?且听我慢慢道来。

之前中国的手机品牌有HTC、中兴、华为、酷派、联想、魅族、小米、金立、努比亚、vivo、oppo、TCL、波导、康佳、东信、迪比特、海尔、海信、熊猫、易美、科健、长虹、CECT、天时达、万利达、多浦达、明基、英华OK、托普、中天........太多了,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欢迎大家来补充

外国的手机品牌有苹果、三星、LG、索尼、摩托罗拉、黑莓......

现在我们看看2018年上半年的销量排名

估计很多人都没怎么听过金立了,因为现在金立手机现在已经面临资金危险,正在度过难关。金立的资金问题是由于2016年和2017年营销费用和投资费用投入超限,其中营销费用就60亿元。钱是花了出去,可效果却并不太好!

金立花了60亿,很多人还不知道。vivo、oppo到处可见,每年营销成本要花多少简直不敢想象营销这么给力,销量自然不会差。那这样的状况对我们消费者是好是坏呢?

绝对的好!!!

首先,小场商的倒闭,可以让资源更加集中,手机研发投入就会更多, 科技 就会更好,我们就可以用更少的钱玩更好的手机。

其次,竞争加剧,每家厂场都需要在产品上下功夫,你看之前一直抄外观的OV也开始创新就知道现在的产品竞争是有多么激烈,一个不小心就会GG了。而锤子、努比亚、360这些小牌子,为了生存也会发明出很多新奇的功能,丰富了我们的体验和生活。再不济,罗老师的单口相声听听也不错啊。

反映到生活中,我们看到手机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就算百元机,也可以满足很多需要。旗舰机只是在性能方面更强,不会说有更新的体验,这些都是手机竞争加剧后的结果。

说到现在场商为啥就省这几个,我就可以好好吹一波了,先说观点:各有各的经营模式,各有各的辉煌。

1、小米

质优价廉功能好,用过你就忘不了

多方联合,剖开手机成本,使动辄几千的智能机变成几百元也能买到的玩具。就这点来说,小米意义空前,好比手机市场上的阿里巴巴。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小米的使命是让天下人人都能用上智能机。有人说小米手机质量不好,我身边有好几个用小米的最后都成了米粉,如果真不好,这么多粉丝难道都是假的?有人会说,粉丝是假的。你别忘了,小米靠粉丝开启了小米商城、小米有品,这些购物网站的人流量仅次于淘宝和京东哦!

2、华为

死磕技术,技术死宅们的铁欢

华为的技术,在手机圈无人不服。目前,使用自家芯片的国产场商做得好的只有华为。并且现在华为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随着时间积累,相信它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奇迹。

3、vivooppo

砸!砸钱!砸更多的钱!

这是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原因,产品质量肯定不错,但OV的成功最主要的就是他的宣传。试看现在的电视剧、综艺节目、网络广告,肯定可以OV的身影。就算这样你都不看,OK,还有地铁站、广场活动等着你。反正你无法忽视它,这两家的宣传就是牛。

4、魅族

外观创新、系统优势

重要的是人家CEO已经下场宣传了,还有什么理由拒绝这个品牌呢?

5、锤子

小步快跑,不断创新

onestep、 大爆炸、无限屏.......很多有趣的应用都是它研发的,比很多大厂做的还要好。就这点来说,它也十分优秀。

6、一加

精品战略,口碑宣传,稳步向前

7、努比亚、360各有特色

国产手机就说到这里.....

国外手机现在主要有两个:苹果、三星

苹果一家独占90%智能手机市场的利润,软硬一体、技术都是毋庸置疑的一流。差在这几年外观不行,国产手机比它好看的笔笔皆是,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三星以其品牌、技术、屏幕也是独具一格,目前还是没有国内场商可以挑战它的地位,但今年S9革新不足,进步不明显。在中国这个全球手机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上,它已经被淘汰出局,相信随着中国手机场商向外走战略的成功,三星在全球市场很危险。

自从进入到 2017 年以来,特别是几年,很多小型的手机厂商是不断的被爆出资金链出现问题。包括曾经信誓旦旦的锤子、360、甚至是魅族手机,今年也是问题不断。

自从去年乐视手机倒闭之后,进入到 2018 年,手机行业,冰火两重天,小米成功在港股上市,华为目前问题不大,OPPO VIVO 继续抢占线下门店。

1、去年乐视没了,今年罗永浩的锤子多次被爆裁员,甚至被爆出成都总部倒闭的传闻,而 360 也是一度被爆与锤子合并。之前,一向以稳重而存在的魅族手机,也是几经拆拆合合,从产品经理的问题到老总黄章,都是问题不断。

因此,说手机行业冰火两重天,我觉得一点不为过。

2、首先说说为什么手机行业惊现冰火两重天的原因吧。第一,手机行业已经逐渐饱和,小厂商分分钟被消灭。外有苹果,内有小米华为 OV,小手机厂商的市场本来就很小,而在大厂的围攻之下,哪里还有生存的余地?

第二,手机的性价比在不断降低,但是实际的制作成本并没有太大的下降。如今智能手机的普及程度,绝大多数人无法想象,十八线小农村的大爷大妈用的都是小米华为 OV 的智能手机了,这个普及程度,细思极恐。

最后,销售渠道已经组件趋于集中。线上的毫无疑问苹果小米华为 OV 的官方商城和官方旗舰店到处都是,线下小米的小米之家,OPPO VIVO 的线下店更加无法想象了,遍地都是 OV。

试问这种情况下,小手机厂商,即使做出了性价比很高的手机,已没有名气,二是销售渠道如此受限,生存空间是何其的狭窄啊。

手机行业变化太快,而且由于行业软硬件一体的属性导致马太效应凸显,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现有诺基亚宣布手机出售给微软,品牌死掉,联想zku,iuni,天语,夏新,波导,酷派,大可乐,乐视都先后死掉,就连售价几万元的奢侈品手机ventru手机也变卖,htc收缩,金立手机资金链断裂,魅族发展面临困境。那为什么会有迥然的差别呢?

一、很多手机错过智能手机浪潮

2007年苹果发布首代iPhone 特别是2010年发布iPhone4让手机行业全面进入了智能手机行业。但是很多企业却依然停留在功能机思维,只能导致死亡,比如如日中天的诺基亚就因为错过智能手机浪潮而死亡,巨头一下就死掉了。但htc却抓住了智能机浪潮兴盛了一段时间。

二、互联网手机变革带来了新机会

2011年成立的小米创新性的使用了高配低价的互联网手机模式,同时凭借饥饿营销,互联网炒作等手段扩大出货量,进而倒逼供应链改革和资源倾斜,所以小米,荣耀等品牌崛起,而那些出货量低的手机品牌慢慢被 历史 淘汰了。

三、研发、设计投入巨大

对于互联网手机品牌来说,投入巨大,首先软件上需要不断优化安卓,动辄几百人的ui设计团队是不小的成本,更大的成本在于研发投入,手机行业创新已经很难了,我们但凡能想到的功能都已经做了,而设计上同样如此,每次新的创新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哪些小品牌势必不可能在研发上投入巨大,也就造成了小品牌更小的马太效应。

手机行业变化冰火两重天,可是如果看一下互联网公司才小巫见大巫。最近五年有多少互联网公司死亡,大家一起来讨论。

手机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天这是手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行业集中度会越来越高,强者越强,弱者是直接淘汰。至于手机巨头倒闭,是手机行业内外因素所致。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一、手机行业已经是红海行业,竞争那是非常惨烈,国内外知名不知名手机品牌无数。 国际手机品牌苹果,三星是巨无霸存在,一直强势,其他小品牌或者新品牌生存空间会非常小。目前国内生存不错的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品牌,华为,小米,OPPO ,其他逐渐淡出视线,面临很大生存压力,如魅族,联想。而有些直接被淘汰,锤子手机现在面临被收购,金立已经进入破产重组,之前风声水起的HTC已经卖身,与运营合作非常牛的酷派已经出局。国外的手机品牌同样如此,若基亚推出智能机不死不活,已经被遗忘,摩托摩拉也是卖身,也是变边缘化。其他索尼,爱立信也是在手机行业里没什么话语权。这样红海市场,肯定是冰火两重天。

二、手机全球销量已经逐渐在饱和,每年出货量增速在减慢,分蛋糕机会几乎很少,越来越难。 全球总共六十多亿人口,按2018年全球手机出货量三星是3.14亿,苹果大约是2.3亿,华为大约是2.1亿,小米,OPPO大约是1亿多,前五品牌都占了8亿多,其他品牌可想出货量是多么的悲惨,百万级,或者是千万级,差距好大,不想冰火两重天难啊。没有销量,没有市场占有率如何生存。

三、手机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资源整合度高,创新要求高,更新迭代非常快的行业,本身难度大,靠PPT,靠意淫是做不来好产品的。 以锤子手机来看就知道做手机有多难了,靠老罗的号召力,影响力,买情怀,让锤子开局还备受期待,但随着后期产品迭代,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并没有太大惊喜,越来越步履维艰。另外像联想这样做PC已是巨头大企业,面对手机这个市场,由于节奏没跟上,研发没跟上,现在都已经是三流队伍了,即使现在联想也极力推出新产品,但也没有多大扭转局面之态。

四、手机企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外部竞争恶劣,内部管理不善,综合不利因素下,终究难逃淘汰的厄运。 金立手机就是这样,前两年不管是手机产品也好,还是市场口碑及销量,其实都还算不错,在行业里还有一席之地,可由于内部管理不善,据说老板迷恋赌博,欠下巨额债务,拖累公司,目前面临破产结局。而前好几年风生水起的HTC,同样也是春风起意过,那时候还没有小米什么事,也华为也不是现在华为,由于自己内部对产品研发不对,对消费者胃口没搞对,逐渐就没落了,大势已去,想东山再起难,现在已经主攻vi。这样的行业,冰火两重天还会继续延续。

综合以上因素,手机大牌还会有倒闭的,冰火两重天还会继续,当然了新的品牌也会出现,并且有可能突围,比如像一加这样品牌还表现不错。

曾经的手机巨头HTC被谷歌收购,商务手机佼佼者金立也面临资金困难的问题,2017年的手机市场看似红火,其实盛世危歌悄然奏响!

2017年国内手机市场增速放缓,销量同比下滑,释放了一个信号:智能手机市场即将进入寒冬。

头部的手机品牌,除了小米,华为、oppo、vivo均出现了销量下滑的现象。去年12月,这几家产商基于对2018年手机销量的预测,大幅度减少了对上游供应链的订单。也就是说,华为等手机产商已经意识到市场低迷,开始减少生产手机。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是:

1、前两年的换机潮结束,红利消失;

2、随着智能手机的质量提高,创新减少,人们的换机周期也不断延长。

大品牌减少一些销量不至于损失太多,但对于那些原本销量就少的品牌无疑就是很大的打击了。例如HTC、金立,原本市场份额就少得可怜,市场低迷的背景下,等于把它们最后一碗饭都端走。

目前,国产手机前4为:华为、oppo、vivo、小米,这四家产商占据了超过75%的市场份额。由于这几家产商资金充足,有更多的资本投入营销、研发、销售渠道当中,能够不断地打响品牌、打造成熟的产品。

比如说华为,它能够花巨金研发自主芯片麒麟海思;oppo和vivo则可以花钱请流量明星代言、在地标建筑投放广告;小米则可以开张大量的小米之家,增加铺货渠道。这些无疑都是烧钱,但是绝对有用的。

有了市场份额和知名度后,这些品牌便可以从其它品牌吸收“逃离用户”,如此一来,手机市场的“马太效应”便出现了,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评论:你在用什么手机?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m.srwj168.com.cn/keji312/11500.html
简单又耐看 终于搬新家了 连石膏线都不要 很满意 全屋不吊顶
港珠澳大桥今年出入境客流超10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