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 还有哪些空间 工具箱 地产政策

赵伟系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摘要

5月17日,稳地产政策全面加码,购房门槛、房贷利率已至历史最低,后续政策还有哪些空间?系统梳理,供参考。

地产政策“工具箱”,还有哪些空间?

一、相较过往,本轮地产低迷时期更长,“三大堵点”拖累修复节奏

2024年初,地产新开工、竣工面积延续低迷,地产投资负增长持续时长达22个月。2024年前4月,房屋新开工面积延续低迷、累计同比下降24.6%,竣工累计同比下降20.4%,房地产投资维持负增长达22个月,累计同比下降9.8%;分项上看,设备购置和安装工程投资继续下探,3月累计同比分别为-16.3%、-16.6%。

过去两轮稳地产时期,购房政策优化、棚户区改造等落地效果较好。2008年10月起稳地产政策持续落地,2009年一季度地产销售已显著回暖,累计同比转正至8.2%。2015年稳地产以“去库存”为主,“认贷不认房”等政策自2014年9月起陆续出台;同时,2015年6月棚户区改造加速推进,促使当年地产销售、投资企稳回升。

与2008年、2015年不同,本轮稳地产,地产销售、住宅库存、房企融资等方面均存在“堵点”,或对稳地产政策落地生效形成掣肘。2023年,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已处较高水平、达64%,同时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就业信心待修复等或掣肘居民购房意愿。住宅库存高企,叠加房企融资存在“堵点”,使得本轮地产投资下滑持续时间超过去两轮。

二、4月政治局会议后,全国稳地产政策加码,疏通库存“堵点”信号已现

4月政治局会议后,“消化存量”、“优化增量”成为地产新模式的“新探索”。4月政治局会议强调“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同时,4月多地试点住房“以旧换新”,助力地产“去库存”。例如,郑州2024年计划完成二手住房“以旧换新”1万套。

疏通地产高库存“堵点”思路进一步明确,存量商品房、土地均可盘活。国地方政府“以需定购”,组织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一部分存量商品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存量土地,亦可通过政府收回收购等方式妥善处置盘活。央行再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60%的本金支持比例下预计将带动银行贷款5000亿元,政策信号意义明显。

需求端政策“三箭齐发”,全国居民购房首付比下限、公积金和商业贷款利率均已降至历史最低,或可激活部分居民购房需求。当前,首套房和二套房首付比例下限降低5%,降至15%、25%;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首套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限降至2.35%、2.85%;取消首套和二套住房商业性贷款利率下限。

三、后续稳地产政策重点跟踪财税端,税费减免、财政贴息等可能成为储备政策

以2008年、2015年两轮稳地产时期为鉴,居民购房政策支持中,首付比、房贷利率已降至历史最低,后续稳地产政策重点跟踪财税端。购房税费减免方面,本轮稳地产针对住房换购者推出满足一定条件予以个人所得税退税优惠,而对于购房税费优惠、个税住房贷款专项抵扣等政策尚未有较大调整,可能成为后续稳地产储备政策。

地产“去库存”方面,地方国企助力地产“去库存”若要见效,“准财政”和央行再贷款等支持力度或仍需加大。若要将全国广义库销比降至18个月,在不考虑销售大幅回升的情况下,广义住宅库存需减少近6亿平方米,按照2024年一季度全国新房出售均价估算,所需资金或超5万亿元,PSL等“准财政”、央行再贷款等支持力度或仍需加大。

出于防止新增隐债,地方政府组织地方国有企业收储项目或需中央财政贴息或折价收购才可维持保障房项目自平衡。截至2024年3月,我国一线城市和部分强二线城市租金回报率均处于3.5%以下。要实现防止新增隐债、项目自平衡,或需中央财政对收储项目贷款贴息,或各地因地制宜根据租金不同收益率水平折价收购当地住宅库存。

风险提示

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

报告正文

地产政策“工具箱”,还有哪些空间?

一、相较过往,本轮地产低迷时期更长,“三大堵点”拖累修复节奏

2024年初,地产新开工、竣工面积延续低迷,地产投资负增长持续时长达22个月。2024年前4月,房屋新开工面积延续低迷、累计同比下降24.6%,竣工累计同比下降20.4%,房地产投资维持负增长达22个月,累计同比下降9.8%;分项上看,设备购置和安装工程投资继续下探,3月累计同比分别为-16.3%、-16.6%,建筑工程投资边际修复,3月累计同比降幅较2023年12月收窄约3个百分点至-9.6%。

本轮地产投资、销售低迷持续时长明显长于2008年、2015年两轮稳地产时期。

受全球金融冲击,2008年我国出台系列稳地产政策。2008年10月央行将商业性个人房贷利率的下限调降至贷款基准利率的0.7 倍,购买首套普通自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调降至20%;12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2009年个人购买2年及以上住房转让实施营业税减免。政策支持下,2009年一季度地产销售已显著回暖,累计同比由负转正至8.2%,国房景气指数亦于2009年快速提升、2010年初达105。

2015年,全国商品房住宅库存高企背景下,稳地产以“去库存”为主。一方面,2014 年9月起,“认贷不认房”等政策持续落地,降低居民购房门槛及成本;另一方面,2015年6月棚户区改造项目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推动商品房去库存加速。2015年年中,地产销售结束持续15个月的负增长、累计同比由负转正至3.9%;且随着商品房住宅库存自2015年底开始回落,2016年地产投资当月同比涨幅不断回升,国房景气指数亦在2015-2016年快速改善。

本轮地产下行与2008年、2015年不同,居民购房、房企融资、住宅库存三方面均存在“堵点”,且三方互相影响掣肘过往政策效果、拖累地产修复节奏。

相较2008年、2015年,当前居民部门杠杆率已处较高水平,同时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就业信心待修复等拖累其购房意愿修复。从居民杠杆视角来看,2023年我国家庭杠杆率处于较高水平、达64%。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亦放缓,2020-2023年平均增速为3%、低于2016-2019年7%的均值,且2023年底居民就业、收入预期指数亦处低位、尚在修复。居民杠杆率及收入预期的不同,或使本轮地产销售修复所需时间长于过去两轮。

房企融资存在“堵点”,使得本轮地产投资下滑持续时间超过去两轮。过去两轮地产低迷时期,地产销售资金及首付按揭资金虽负增长,但总体地产开发投资资金维持正增长。相比之下,本轮地产开发投资资金不仅存在销售资金、首付按揭回落,房企融资亦面临困难。从A股房地产开发运营行业上市公司数据来看,2021年,行业房企筹资性现金流净流出超3000亿元,且2023年未见明显改善,房企筹资性现金流仍净流出超千亿元。这也导致本轮地产开发投资资金累计同比自2022年2月下滑,2024年4月仍在探底、为-25%。

住宅高库存亦需政策加码推动解决。从存量规模上看,2021年以来全国商品住宅库存持续去化。但销售低迷下,商品住宅库销比反而上升,库存去化周期明显拉长。2024年4月,全国商品房住宅广义库存达20亿平方米,虽低于2020年的27亿平方米,但主因2021年起地产新开工投资大幅下挫;4月广义住宅库销比仍达25个月、处于68%的历史分位。库存高企与销售低迷叠加,房企拿地意愿低迷持续的时间亦长于预期。

二、4月政治局会议后,全国稳地产政策加码,疏通库存“堵点”信号已现

4月政治局会议后,“消化存量”、“优化增量”成为地产新模式的“新探索”。4月政治局会议强调“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同时,年初以来,多地试点住房“以旧换新”,助力地产“去库存”。例如,郑州2024年计划完成二手住房“以旧换新”1万套;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房体系建设也可能是地产“以旧换新”、实现“去库存”的重要抓手。(详见《政策“抓落实”,地产“新探索”》)

5月17日,疏通地产高库存“堵点”思路进一步明确,存量商品房、土地均可盘活。国新办“吹风会”上,住建部、自然资源部等表示支持地方政府“以需定购”,组织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一部分存量商品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尚未开发或已开工未竣工的存量土地,亦可通过政府收回收购、市场流通转让等方式妥善处置盘活,以推动房地产企业缓解困难和压降债务。同时,自2023年2月的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后,央行再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国企收储,60%的本金支持比例下预计将带动银行贷款5000亿元,支持规模虽有限但疏通地产高库存“堵点”信号意义明显。

同时,需求端政策“三箭齐发”,全国居民购房首付比下限、公积金和商业贷款利率均已降至历史最低,或可激活部分居民购房需求。稳地产政策“三箭齐发”。首套房和二套房首付比例下限降低5%,降至15%、25%;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5%,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首套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下限降至2.35%、2.85%;取消首套和二套住房商业性贷款利率下限。“三箭齐发”下,居民降低购房门槛及成本下限已降至历史最低。

三、后续稳地产政策重点跟踪财税端,税费减免、财政贴息等可能成为储备政策

以2008年、2015年两轮稳地产时期为鉴,居民购房政策支持中,首付比、房贷利率已降至历史最低,后续稳地产政策重点跟踪财税端。购房税费减免方面,本轮稳地产针对住房换购者推出满足一定条件予以个人所得税退税优惠,而对于购房税费优惠、个税住房贷款专项抵扣等政策尚未有较大调整,可能是成为后续稳地产储备政策。

地产“去库存”方面,地方国企助力地产“去库存”若要见效,“准财政”和央行再贷款等支持力度或仍需加大。考虑到地方财政收支自2020年以来即维持紧平衡、土地出让收入增速继续下探,地方财政对地方国有企业收储项目支持力度或有限。而不得涉及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要求下,地方国企收储融资或相对谨慎,若要将全国广义库销比降至18个月,在不考虑销售大幅回升的情况下,广义住宅库存需减少近6亿平方米,按照2024年一季度9400元/平方米的全国新房出售均价估算①,所需资金或超5万亿元,PSL等“准财政”、央行再贷款等对地方收储支持力度或仍需加大。

① https://www.stats.gov.cn/sj/zxfb/202404/t20240416_1954590.html

同时,出于防止新增隐债,地方政府组织地方国有企业收储项目或需中央财政贴息或折价收购才可维持保障房项目自平衡。截至2024年3月,我国一线城市和部分强二线城市租金回报率均低于5年期以上LPR,处于3.5%以下,甚至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市中心租金回报率低于央行保障性住房再贷款1.7%的利率水平。考虑到地方组织收储是为了转化为保障性住房,则项目租金收益率大概率低于市场水平。因此,要实现防止新增隐债、实现收储项目的自平衡,或需中央财政对收储项目贷款贴息,或各地因地制宜根据租金不同收益率水平折价收购。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

(1)与2008年、2015年不同,本轮稳地产,地产销售、住宅库存、房企融资等方面均存在“堵点”,或对稳地产政策落地生效形成掣肘。 2023年,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已处较高水平、达64%,同时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就业信心待修复等或拖累居民购房意愿。住宅库存高企,叠加房企融资存在“堵点”,使得本轮地产投资下滑持续时间超过去两轮。

(2)4月政治局会议后,“消化存量”、“优化增量”成为地产新模式的“新探索”。 近期全国层面稳地产政策再加码,疏通地产高库存“堵点”思路进一步明确,存量商品房、土地均可盘活。需求端政策“三箭齐发”,全国居民购房首付比下限、公积金和商业贷款利率均已降至历史最低。

(3)后续稳地产政策重点跟踪财税端。 购房税费减免方面,本轮稳地产针对住房换购者推出满足一定条件予以个人所得税退税优惠,而对于购房税费优惠、个税住房贷款专项抵扣等政策尚未有较大调整,可能是成为后续稳地产储备政策。同时,地方收储项目或需“准财政”等加大支持才可大规模推广,需中央财政贴息或折价收购等才可维持项目自平衡。

风险提示

1、 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外形势变化对出口拖累加大、地产超预期走弱等。

2、 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债务压制、项目质量等拖累政策落地,资金滞留金融体系等。


中国楼市趋势

中国楼市大趋势一直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这个问题还关系到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受到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还有质量影响最为集中的行业之一,中国楼市大趋势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因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不像消费品等产品可以更新、迭代,一般来说,一生对于房地产的需求是有限的,一旦国家或者一个区域的人口总量还有结构发生变化时,该区域的房地产市场也将面临新的格局。 中国楼市大趋势也会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小编也整理了一些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多了解一些信息。 中国楼市发展状况中国楼市大趋势是怎样的呢?大城市的房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有人口增量的城市,房价是很难回落的。 人民币的货币供应量长期偏高,房价只能不断上涨。 房产税的出台可能会使楼市的未来发生深刻的转变。 房产税出台以后,会改变人们理财的观念。 以前可能是买房发财,现在是房地产税落地之日起,这一途径的发财就降低了。 中国楼市大趋势从这几点也是可以看出来的。 城市的资源配置也会逐渐改变,随着市民纳税人的意识觉醒,人们对于缴纳的税款也有一定的要求,这一要求还会倒逼相关政府部门在资源的配置端重新调配相关的资源。 中国楼市大趋势跟资源的调配也有极大的关系。 房地产税出现以后,实体经济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计划生育政策并不会改变中国楼市大趋势。 全面放开二胎,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利好,但还没到足以改变整个中国楼市大趋势。 中国楼市的人口拐点越走越近,二胎政策的放开,很快就会终结人口的红利,因此重获生机也是很有希望的。 房地产企业将大量消亡、转型也是中国楼市大趋势,目前,中国的楼市正在上演大逃亡,逃离三四线的城市、逃出郊区、逃离高债务、逃向多元化趋势、逃往海外趋势,都是非常明显的。 现在看来,都应验了。 中国楼市未来发展趋势未来10年,中国楼市大趋势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情况呢?大量中小房企将被收购,转型,有的当地产企业还会死亡。 国内只剩下一百来家大房企是中国楼市大趋势。 多元化发展也是非常关键的。 中国未来很有可能有部分新城沦为鬼城或空城。 未来的三、四线城市的人口总体将持续外流,中国楼市大趋势就是一、二线城市的人口总体将继续保持流入的态势。 三、四线城市商品住房的高库存还有滞销的问题都非常严重。 很多国家在充分城市化之后,会出现逆城市化,这也是中国楼市大趋势。 城里人到农村里买地,建别墅。 中国人多,耕地少,是一个土地国家,公共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农村居住的人,生活也不方便,中国楼市大趋势给了我们一个警告。 商铺要面临价值重估。 传统的商业旺区,可能会变成危险的资产。 写字楼还有住宅的价格长期倒挂也是中国楼市大趋势。 未来这种现象还要持续多久呢?目前,谁也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房产还有升值的空间吗?

房地产的上涨空间会不断缩小,会有升值空间但是很小。 \x0d\x0a\x0d\x0a自住购房时,考虑最多的是价格合适、居住合适等问题,而投资购房时,就像投资股票一样,考虑最多的是房产的升值问题,包括房屋价格和租金的上升。 所以得掌握并运用好房产升值的八大希望因子。 \x0d\x0a1.交通状况影响房产价格最显着的因素是地段,决定地段好坏的最活跃的因素是交通状况\x0d\x0a2.周边环境包括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 \x0d\x0a3.物业管理以投资为目的购买房产,更应注意物业管理的水平,它直接决定了租金的高低\x0d\x0a4.社区背景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层次越高的社区,房产越具有增值的潜力,估计用不了多久,在中关村周围会形成新经济产生的“新贵”们的新社区。 \x0d\x0a5.配套设施足不出户”(户:指小区)就能够解决所有的生活问题,是中国特色小区模式的最高境界。 \x0d\x0a6.房屋品质网络家居、环保住宅等已成为现实。 实际上,房屋的品质是在不断变好的。 单从这个意义上说,建成的房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贬值。 这就要求投资者在买房时,要特别注意房屋的品质,对影响房屋品质比较敏感的因素,如布局、层高、建筑质量等,要重点考虑其抗“落伍”性。 \x0d\x0a7.期房合约投资期房具有很大的风险,投资者要慎而又慎。 但一般来说,风险大,收益也大。 如果能够合理、合法地应用好期房合约的话,应该是可以获得丰厚回报的。 \x0d\x0a8.经济周期这是一个最难把握的因子。 普遍认为,中国经济还有很大的向上发展空间,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也很平稳,基本上没有房地产泡沫现象,房产投资前景看好。

超百城出台稳楼市新政,谁能在下一轮修复中脱颖而出?

随着国内疫情反弹,多地紧急实行静态管控,房地产市场几乎停摆,寒意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为引导地产市场回归正常化,需要政策进一步发力。

可以看出,今年以来政策出台频次和力度均明显加大。从上百城已发布的稳楼市政策来看,其中包括降首付、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给予购房补贴、取消限购、契税减免、支持多孩家庭购房需求等等。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之后,未来,谁能在下一轮修复中脱颖而出?

房企的压力持续攀升

在上半年的房企年报季,多家企业延期披露,已公布年报的房企也接连遭受问询。另一边,房企债务违约接连发生,房企拿地、融资规模均触冰点,业绩大幅下跌成常态化、“明股实债”,以及一些可持续经营等问题也日渐突出。

市场不容乐观的主要因素是房企的销售僵局。从成交量来看,今年前五个月的房地产市场仍旧低迷,据机构公布的2022年1—5月份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排行榜数据显示,2022年1—5月份,TOP10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273.9亿元,同比下降50.7%。其中,销售额超千亿房企3家,分别为碧桂园、万科、保利发展,较去年同期减少12家;而超百亿房企70家,较去年同期减少48家。

与此同时,TOP100房企权益销售额均值为199.9亿元,权益销售面积均值为136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51.5%和53.2%。

众多因素叠加导致房企推盘意愿仍较弱。据机构数据显示,1-5月,重点50城商品住宅月均供应规模超150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超四成。而5月单月,重点50城新批上市面积约1600万平方米,同比降幅接近五成,房企推盘情绪较为低落。销售回款情况直接决定房企投资力度。头顶销售强压之下,房企拿地投资规模亦出现大幅收缩。

据机构统计,前5个月,百强房企拿地总额4681亿元,同比下降64.7%,降幅比前一个月扩大8.8个百分点。在百强房企中,仅有34%房企在2022年有土地入账,超过六成房企一块地未拿。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房企的偿债压力持续攀升。当前房企债券存量余额约2.8万亿元,海外债占比47%。第二波偿债高峰即将到来,一年内到期余额为9500亿元,其中海外债占比33.2%,境内偿债压力较大,今年7、8月份为年内第二波偿债高峰。

市场对房地产行业的信心降低,一度影响了成交,导致市场供求两端偏弱。因此,政策发力的核心在于,形成解决房企风险机制,恢复企业“造血”及市场信心。

部分城市楼市信心已现转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前已有百余个城市共计出台各类楼市松绑政策超过三百次。其中包括一、二线以及一些热点城市均有不同程度的政策调整,政府正不断给予市场信心,帮助市场走出窘境。

近两个月里,政策出台频次和力度均明显加大,优化限购、限贷、限售等方面的城市增加,热点二线城市如杭州、成都、苏州、西安、武汉、长沙、南京等城市亦加入政策优化行列。

而从此轮政策调整的内容来看,因城施策特点明显。

例如今年3月初,郑州率先打响“第一枪”,成为首个放松限购、限贷的省会城市。

随后,同为省会城市的哈尔滨、福州和兰州也先后对限售、限购政策进行了调整。

4月20日,湖南也宣布支持长沙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就业人员落户,并在长沙享有购房资格。

4月26日,沈阳市房产局和税务局联合发布通知,将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免征年限由5年调整为2年。

4月25日,无锡市四部门发出通知,改善生育两个孩子及以上家庭的居住条件。除上调了公积金贷款的最高限额外,还对限购政策进行了局部松绑,对生育两个孩子及以上的无锡市户籍居民家庭,可以在限购区域新增购买一套商品住房。

据机构统计,5月就有80余个城市出台楼市松绑政策超140次。

5月9日,苏州限购限售再放松,同天,汕头市自然资源局组织起草《汕头市国有建设用地开工、竣工逾期处置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5月17日,杭州非本市户籍家庭提供12个月社保证明可购房。

5月22日,武汉二孩、三孩家庭增加买房资格,四大远郊城区取消限购。

而作为全国关注度最高的一线城市之一的上海,这次也打开了政策工具箱。

5月29日,上海发布《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并指出为促进房地产开发投资健康发展,建立房地产项目前期审批绿色通道,及时启动新一批次市场化新建商品住房项目上市供应,进一步缩短前期开发、拿地、开工、销售全流程时间。

值得关注的是,在各地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市场信心开始建立,而信心传导到市场仍需时间。知名学者胡金星在接受《中国房地产金融》采访时表示,不同城市因城施策,背景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爆雷或倒闭量的增加,政策适当放松对于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但也会加剧企业的分化。

因城施策特点明显,“成色”

待验证最近官方的各类表态,无疑在为房地产市场注入信心。从稳定市场和购房者预期等因素考虑,多地政策未来存在进一步调整的空间。

而从此轮政策调整的内容来看,因城施策特点明显。以6月开局为例,6月1日当天,就有江西省宜春市、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江西省赣州市、山东省东营市等4地松绑购房政策。有实施购房补贴的,有降低商贷首付比例和利率的,还有降低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和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的。

实战派地产运营策划资深专家郭井立在接受《中国房地产金融》采访时表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救市”政策,这一波集中开启购房宽松通道的速度也是前所未有的。

“3月以来,全国多地陆续开启宽松的购房政策,已经出台促进合理住房需求的购房政策有浙江、福建、河南、安徽、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杭州、苏州、宁波、济南、马鞍山、青岛、重庆、赣州、南通、郑州、长春、昆明、保定、珠海、泸州、绍兴、延吉、淄博、福州、衢州、秦皇岛、大连、绵阳、兰州、台州等省市。政策涉及面广,包含放宽限购、限贷、限售、实行购房补贴、下调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还款延期等内容。”郭井立说道。

但郭井立也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政府的政策驱动力是很重要的,目前一系列“救市”政策的出台,对房地产市场一定会起到促进作用。但必须明白的是,房地产市场的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政策“救市”不是刺激投机,而是满足刚性购房者的需要。一定要清晰地认识到,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了。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地方的政策导向反而趋严。比如,汕头市自然资源局日前组织起草《汕头市国有建设用地开工、竣工逾期处置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许多市场主体十分困难。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围绕稳增长、促发展,日前国务院召开的‘稳住经济大盘会议’进一步部署了一揽子措施,彰显政策力度和强度,着力稳住经济大盘。”

上述人士认为,草案征求意见稿的出台与当前“稳住经济大盘”的精神相悖。很明显,房企显然感受到了政策带来的经营压力。不过,该政策的出台对当地未来投资环境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是否带来影响,尚待观察。对此,本刊记者试图联系汕头市自然资源局负责人,但汕头市自然资源局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各地政策导向不一,对于今后市场的走势,胡金星认为,对于行业而言,会加快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分化,并购重组数量会增加,导致市场集中度提高。因此,开发企业要加强战略联盟,要加快进行转型思考与行动。

随着地方政策力度持续加大,预计部分城市有望在下一轮修复中脱颖而出,6月将成为验证各城市楼市“成色”的重要节点。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srwj168.com.cn/keji312/11840.html
庆功宴笑容甜美温柔 与林更新相爱相杀感情深 赵丽颖晒 与凤行
第二十届文博会各项工作准备就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