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百亿A股创始人 被立案调查并留置!

中国基金报记者 忆山

7月26日晚间,碧水源发布公告称,公司于当日收到弥勒市监察委员会签发的《立案通知书》和《留置通知书》,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董事文剑平被立案调查、实施留置。

去年7月离任董事长

履历信息显示,文剑平出生于1962年,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2001年7月创办碧水源,曾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23年7月,文剑平因个人原因离任董事长职务,目前担任公司董事、顾问、技术委员会主任。

碧水源表示,目前公司尚未知悉调查的进展及结论。公司其他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均正常履职,董事会依法履行相关职责,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情况一切正常,本事项不会对公司日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碧水源还称,公司将持续关注上述事项的后续进展情况,对相关工作进行妥善安排,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累计1.04亿股股份被司法冻结

根据同日公告,7月25日,文剑平持有的2454.76万股股份被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冻结,原因为个人债务纠纷。截至目前,文剑平累计被冻结的股份数量达1.0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2.86%。

另据2024年一季报披露,截至今年3月末,文剑平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6.61%。

碧水源表示,文剑平不属于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其所持公司部分股份被司法冻结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亦不会对公司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资料显示,碧水源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4月上市。目前公司已形成污水资源化、高品质饮用水、海水淡化、工业零排、盐湖提锂五大主要业务板块。公司在北京、天津、南京、昆明和无锡等地建有膜研发、制造基地,核心技术包括微滤膜(MF)、超滤膜(UF)、超低压选择性纳滤膜(DF)和反渗透膜(RO)等。

今年一季度,碧水源实现营收18.21亿元,同比增长6.13%;归母净利润为9137.77万元,同比增长89.74%。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该公司股东总户数为8.1万户。

截至7月26日收盘,碧水源每股报4.39元,上涨1.39%,公司最新市值为159亿元。

编辑:舰长

审核:木鱼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神奇的湛江首富,及公子哥的资本“迷局”

2020年12月15日,连续吃了14个跌停板的“绞肉机”——仁东控股,一早开盘便被巨量的卖盘,封死在跌停板上。

开盘3分钟之后,一股神秘游资进场扫货,短短37秒的时间,即将仁东控股,从跌停板,直接拉升至涨停板。

随后,仁东控股被死死封在涨停板上;与此同时,前期被套牢的股东,一时间如作鸟兽散,在涨停板上割肉止损。

与内蒙古前首富霍庆华的公子,33岁的仁东控股实控人——霍东(详见:《内蒙古首富的“坠落”,和公子的“过山车”!》),死守仁东控股不一样;湛江首富陈华的公子,32岁的京基实业掌门人——陈家荣,则选择了在涨停板割肉止损。

这一天,京基集团出逃了1.6亿元,将持股比例降至4.99%,仅剩市值4.3亿元;加上上半年减持的5000万元,4年前不到10亿元的投资,目测已经亏损了3.6亿元。

由此可见,仁东控股已经不仅是散户“绞肉机”,它同样是大股东“收割机”。

陈家荣,湛江首富陈华的大公子,一个年轻的资本猎手。

他曾在资本市场频频出手,作为门口的野蛮人,“血洗”过康达尔的董事会;而此次,陈家荣在仁东控股上马失前蹄,也并非第一次失手资本市场。

那么,这个年轻少帅有着怎样的资本迷局?他的首富父亲,曾经拉着美国总统来站台打广告的陈华,又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

一、

1966年,陈华在湛江吴川市蛤岭村出生。

陈家祖祖辈辈靠捕鱼和务农为生,生活极其贫困。

读小学时,全班54个同学,只有陈华买不起红领巾,每次升国旗,陈华都躲在树底下,不敢参加。

10岁那年,父亲出海捕鱼,不幸被机器撞倒,鲜血直流。

听到消息的陈华,带着7岁的弟弟,一路狂奔,把父亲抬回来。

回来的路上,大雨滂沱,看着奄奄一息的父亲,陈华和弟弟陈辉放声痛哭。 他不知道为什么生活会如此艰难,也不知道如何才能改变贫困。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陈华只得帮助父母,承担生活的压力,经常下地干活,下海捕鱼。

1984年,家里实在没有钱交学费了,18岁的陈华,只能辍学。

听在海南昌江县的亲戚说,那里有泥水工可以做,陈华带着弟弟,揣着借来的10元钱,来到了海南。

谁知泥水工的活被别人做了,总不能空手而归,陈华就四处找活干,在一个茂名人开的石场,找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兄弟俩不怕苦、不怕累,打石头、搬水泥、推车子,脏活累活都干了。

半年下来,兄弟俩带着500元回到家。 母亲看着两个又黑又瘦的孩子,差点没认出来,一把老泪夺眶而出。

还完家里的债务,500元已所剩无几。

1985年,春节刚过完,陈华想去深圳找事干。 听到消息的姐姐,主动找到陈华,借了20元给他做路费。

就这样,陈华又带着弟弟,来到深圳,希望在这片热土上,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二、

没背景、没知识、没文化,三无人员陈华,只能去工地做苦力。

当时也是僧多粥少,找活干的人多,而活却很少。 工地一个月只能开十来天的工,每天只能挣5元,一个月最多也就挣个60元。

除去日常开支,一个月下来所剩无几。 当时,陈华的梦想,就是能赚到2万元,回老家盖个房子,再买一台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

这样的收入,显然离梦想还很远。

穷则思变,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于是,工地不开工的时候,陈华就去一户一户敲别人家门,主动找活干。

1986年12月16日,陈华来到深圳罗湖黄贝岭的贝岭居敲门找活,当他一路敲到5楼的时候,一个戴着眼镜的先生问他:你有没有水磨机?

陈华敏锐的意识到,有活干了。

虽然手头上没有,陈华还是开口说有。 听说有,这个先生给他写了一个字条,让他去朱经理的人。

第二天一早,陈华在一个工地上找到了朱经理。 看到字条,朱经理给了他一叠厚厚的图纸。

看不懂图纸,陈华找了一个做工程的老乡,想帮他把项目承包下来,自己打份工就行了。

老乡觉得陈华为人老实,也不想坑他,还是帮他把工程接下来了。 就这一单工程,陈华赚到了7000元。

收到钱的陈华,高兴地睡不着觉,在无意之中,他找到了做生意的感觉。

有了第一桶金和经验,陈华成立了工程队,当上了包工头。

经过几年打拼,陈华在深圳小有名气。

1993年底,一个朋友找到陈华,告诉他深圳梅林那里有一个业主,手上有一块地,但没有钱,正在找人合伙开发。

做了多年包工头的陈华,知道这是一个进入房地产行业的绝好机会,于是就把合作给谈了下来。

1994年12月,陈华以8888万元注册资本,成立了深圳市京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正式进军房地产。

三、

当时,陈华一无资本、二无资金、三无人才,又是一个三无人员,公司也是标准的皮包公司。

“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陈华多年来的信条。

没人懂设计,陈华就找到会做设计的朋友,直截了当地说:我没钱给你,将来送你一套房做设计费。

拿到图纸,找到材料供应商,都是一样的套路,先赊货,后给钱。

就这样,通过借鸡生蛋的办法,陈华硬是把一件看起来不可能的事,给干成了。

房子盖好之后,陈华又想如何把房子卖出去。

陈华的这个楼盘叫金梅花园,与当时非常出名的莲花北小区,隔了一条北环大道。

陈华灵机一动,花了3000元,在《深圳特区报》做了一个小广告,广告语写着: 离莲花北仅一步之遥 。

广告一经发出,陈华的电话就被打爆。 第一次“蹭热点”营销,就让他尝到了甜头。

陈华的经商和营销的天赋,在这一个楼盘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

金梅花园这个项目,让陈华在深圳的房地产市场站稳了脚跟,获得了此后拓展的资金和经验。

1995年,陈华再接再厉,又在深圳开发了薜荔花园,这是一个旧改项目,又再一次让他在深圳此后的旧改项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此后,陈华陆续在深圳梅林开发了几个名盘——碧云天、碧华庭居等,这些大大小小的楼盘,见证着京基一步一步壮大。

2002年,陈华走出梅林,开发了深圳碧海云天这个楼盘。

楼盘还没有落成,陈华就在琢磨着给这个楼盘找一个代言人。

在一次会议上,高管们一致商定请香港的周润发来代言,无奈没有档期。陈华脑洞一开,为什么不能请美国的前总统克林顿前来助阵呢?

陈华提出这个想法,高管们都以为他是异想天开。

一向“想好就干,没条件创造条件上”的陈华,马上托人联系了美国的《商业周刊》。

一波三折,最终在《商业周刊》的帮助,陈华顺利请到了克林顿。

但由于美国前总统造访深圳,还只是为了一家民营企业,这在中国外交史上是第一次,审批流程相对比较繁琐。

2002年5月23日,在碧海云天开盘20天后,美国前总统姗姗来迟,发表了30分钟的演讲。

京基地产这次创新性的营销,在国内引起了轰动,足以写入商学院经典案例。

尝到总统营销的甜头,陈华如法炮制,不断制造噱头,增加京基地产的知名度和江湖地位。

2004年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京基花巨资成为了赞助商,陈华获得了一次演讲的机会。 在会议上,陈华又和美国的前总统老布什紧紧抱在一起,再次成为了媒体的焦点。

2004年12月,京基地产成立10周年,陈华又把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前首相——梅杰,请来助阵,并为他在大梅沙的五星级酒店奠基站台。

这一招,陈华屡试不爽。

2011年,京基的商业经典之作,主楼高441米,时任深圳最高大楼——京基100封顶,陈华请来了龙永图、杨利伟、刘翔等明星,前来助阵。

2014年,在京基房地产的20周年庆典上,陈华同样邀请了英国的前首相——布朗,前来助阵。

这个湛江农村出生,高中辍学的穷小子,在中国的营销史上,硬是打出自己的一个流派——总统营销。 后有没有来者不知道,但前无古人是一定的。

四、

2014年,京基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顶峰,全年销售额达到了70亿元。

虽然与一线房企相距甚远,但这个成绩,也足以在深圳二线房企中站稳脚跟。

彼时,深圳一高官落马,善于总统营销的陈华,也归于沉寂。

陈华一手创造了京基的地产帝国,横跨住宅、商业、酒店多种业态。 当他隐于幕后之时,属于富二代们的时代来临了。

陈华的大公子,1988年出生的陈家荣,在父亲的栽培之下,于2012年毕业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大学毕业之后,陈家荣回到国内,在平安证券的投行部工作。

这份短短2年的工作,让陈家荣熟悉了中国的资本运作之道。

2014年,陈家荣回到家庭企业京基地产,头衔也由“总裁助理”,逐渐过渡到“副总裁”。

陈家荣想利用在投行的工作经历,给父亲打下的江山,来获得更低的融资渠道。 而在此之前,陈华的基本上是利用自有资金,滚动开发楼盘,极少借贷。

有多少钱办多大的事,虽然让京基地产走得极为稳健,但也极大的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以京基地产接班人示人的陈家荣,正在改变这样一种模式。 与父亲在资本市场的保守不同,陈家荣显得更加激进。

在陈家荣进驻京基地产一年前,也就是2013年9月,林志与陈木兰等13个自然人账户,在A股二级市场悄悄买入康达尔的股票,这是陈家荣在资本市场最早布下的棋局。

短短的3个月时间,13个自然人账户持有康达尔已经达到了15%,相当于三次举牌(举牌: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防止机构大户操纵股价,收购流通股份5%时需要公告)。

康达尔的实控人和董事长——罗爱华,还没有意识到一个大鳄已经悄悄向她靠近。

没多久,罗爱华就因职务侵占罪,被警方带走,并被立案调查。

但法院并没有起诉罗爱华,2014年11月1日,罗爱华辞去了康达尔总裁职务,由其80后女婿接任。

2015年6月,林志等人的持股比例达到了19.8%,罗爱华这才意识到,林志等人并不是财务投资人那么简单。

发现了威胁之后,罗爱华领导的董事会,迅速拒绝了林志派驻董事的提案,予以本能的反击。

很快,陈家荣就露出他的“獠牙”。

2015年8月,京基与林志结成了一致行动人,总持股比例达到了24.7%。

罗爱华这才发现,她的真正对手,并不是什么林志,而是京基的陈家荣。

康达尔的董事会立刻剥夺了林志等人的股东权利,要求林志和一致行动人改正违法行为,将持股比例下降到5%以内。

12月,双方矛盾再度升级。

京基和林志将康达尔董事会告上法庭,要求判决董事会做出的决议违反法律而无效。

2016年2月,林志等人将股票悉数转让给了京基,京基也继续在二级市场上增持康达尔。

到了2016年6月,京基持有康达尔的股票达到了31.65%,与罗爱华持有的31.66%,仅一步之遥远。

随后,这种状态保持了两年之久。

2018年8月3日,京基再次打破了平静,拟以24元每股的价格,要约收购康达尔10%的股份,以获得康达尔的控制权。

但这个收购计划并未获得康达尔通过,董事会认为京基不具备收购上市公司的主体资格。

仅仅10天之后,罗爱华因为涉嫌背信上市公司利益,再一次被警方带走。

随后,康达尔多次召开会议,董事会上的11名董事,有10名来自京基的提名,完全被陈家荣控制。

京基的要约收购再次提上议事日程,2018年11月2日,京基获得了康达尔41.65%的股份。

陈家荣如愿以偿,花了34.7亿元,将一家上市公司收入囊中。

康达尔是一家老牌的深圳企业,与深圳同岁,主业是养猪。

陈家荣为何会看上一个养猪的上市公司?原因为他,在深圳长期发展,康达尔手上有着价值百亿的低价土地,这才是陈家荣的慧眼所在。

陈家荣血洗康达尔董事会,与姚振华收购万科发生在同一时期,精彩和惨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宝万之争”。

但由于“宝万之争”占据舆论高地,最终姚振华的收购计划夭折,而躲在姚振华后面的陈家荣,则顺利地把康达尔给吃下来了。

这是陈家荣历时最长的一场收购战,也是最成功的一次。

然而,除此之外,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陈家荣,也多次折戟沉沙。

五、

陈家荣不仅仅将目光锁定在A股,港股同样也是他的用武之地。

2015年,陈家荣曾经联合另一位深圳的富二代——香江集团的刘根森,耗资3亿港元,入股香港上市公司先传媒。

这家公司后面改名为KK文化,陈家荣一度增持到第一大股东,并当上了KK文化的董事会主席。

但到了2018年底,陈家荣抛售了KK文化的所有股份,并辞去了董事会主席的职位。

而他抛售时,KK文化的股价,只有他入股时的一半。

然而,KK文化的亏损,对陈家荣来说,只能算是毛毛雨。

当他遇到最强“韭菜收割机”——蔡文胜时,这个年轻少帅也成了一茬绿油油的韭菜。

2016年12月15日,蔡文胜的美图公司在香港上市。 陈家荣砸下9.2亿港元,以每股8.5港元的价格,认购了美图1.09亿股,成为美图的基石投资者。

2017年6月,陈家荣再次斥资34亿港元,在场外扫货4亿股。 而此时,蔡文胜的儿子以及早期投资者,几乎尽数退出,陈家荣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接盘侠”。

有网友总结了人生三大悲:炒股炒成股东,炒房炒成房东,泡妞泡成老公。 三大悲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被套了。

陈家荣炒美图,也炒成了股东。 2020年,陈家荣当上美图的非执行董事,成了名副其实的被套股东。

连年巨额亏损的美图,现在股价只有1.5港元,和当初陈家荣入股时候的8.5元相比,已经跌去了82%。

只能说,姜还是老的辣,京基少东家在蔡文胜面前,还是太嫩了。

而如文章开头所述,陈家荣的仁东控股连续13日跌停,发生“地天板”封死涨停时,仓皇出逃,则是陈家荣的第三个投资败笔。

陈家荣在港股也并非一无所获。

2018年4月,走投无路的乐视,将手中持有的17.83%的酷派股份,以8.08亿港元的总价,转让给了威日创投。

实际上,威日创投的实控人,正是陈家荣。

随后,陈家荣又将酷派的股份,转让给了弟弟陈家俊。

陈家俊是陈华的二公子,一名90后,南加州理工大学金融硕士毕业。 大学毕业之后,他一直在京基百纳商业管理公司担任副总裁。

酷派也曾是深圳红极一时的手机厂商,日渐没落之后,手中的土地价值连城。

陈家俊也如愿当上了酷派的董事会主席及执行总裁,酷派的董事会也是清一色的京基人。 执掌酷派后,对京基地产来说,那些土地也如探囊取物。

六、

穷山沟出来的陈华,凭一己之力,打造出了京基的地产帝国,成为了湛江的常年首富。

陈华的大公子陈家荣和二公子陈家俊,自小家境优渥,享受到了国外的优质教育。

与陈华不加杠杆,不借贷经营的保守相比,两位学历光鲜的公子哥,则更喜欢在资本市场上四处出击。

作为京基集团的接班人,长子陈家荣则更为凶狠,成为“站在门口的野蛮人”,一举拿下康达尔的控制权。

但在港股上,陈家荣则屡战屡败,成为了美图的最大接盘侠。 除了在酷派上略有所获,在其它几个港股上,则鲜有胜绩。

陈家俊在A股和港股上的诸多布局,也让人眼花缭乱,成了让人看不懂的资本迷局。

陈家荣的是非成败,目前尚未有定论。

但有一点,他是成功的,那就是投胎。

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句话,对陈家荣和陈家俊来说,亦是如此。

悲情尹明善丨力帆飘摇,造车梦碎

力帆之殇,即便是半生浮沉的尹明善恐也难以回天。

文丨杜巧梅

“力帆妖娆,老尹逍遥。”

2017年,年近八旬的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帆)创始人、昔日摩托车大王、重庆前首富尹明善在退休之际,对力帆寄予了厚望。

然而,时间仅仅过去三年,经历骗补被罚、销量滑坡、资金链断裂的力帆已债务缠身、风雨飘零,尹明善的“逍遥梦”也早已破碎。

10月13日晚间,力帆发布公告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已下发《调查通知书》,因力帆控股、尹明善及其家族成员陈巧凤、尹喜地、尹索微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

同时公告显示,公司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的风险。 如果公司被宣告破产,将被实施破产清算。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因此监管部门对其进行行政处罚。 当然,除对公司罚款外,一般还会对直接责任人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情节严重的话,实际控制人会面临刑事责任。 ”10月19日,有证券行业人士在接受智库君采访时表示,“除此之外,权益受损的投资者也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但接下来事件如何发展,就要看证监会的调查结果了。 ”

此时,曾劳动改造18年、54岁开始卖摩托车、最终在72岁带领力帆成为A股民营汽车第一股并建立百亿力帆帝国的尹明善已是82岁高龄。

而力帆之殇,即便是半生浮沉的尹明善恐也难以回天。

传奇首富的多面人生

“中国第一家上市A股的民营乘用车企业”、“中国第一位进入政协高层的民营企业家”、“中国五百强企业”、“重庆足球名片”……

提起几乎是与重庆现代制造业共同成长起来的力帆,在重庆几乎家喻户晓,而其创始人尹明善更是中国民营企业家中的传奇人物。 图书出版、摩托车、汽车、房地产、金融、足球……,尹明善一手创立的力帆帝国将触角越伸越远,“重庆首富”、“摩托车大王”称号背后,尹明善的多面人生令人唏嘘。

“聪明的猫会时时保持蹲伏的姿态,等待一阵风再度吹开这扇门时,一跃而出。 我就是这样一只待机而动的猫。 没有变成活化石,是因为我一直在向环境、向命运、向自己挑战。 ”

正如尹明善所言,一直以来,他都是那只“待机而动的猫”。

1979年,41岁的尹明善正式结束了长达十八年的劳动改造。 在这期间,他不仅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工人,还自学了英语。 也正是如此,在结束改造后,尹明善被调往重庆设计院担任英语老师,并在之后进入重庆出版社。

1985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遍神州大地,已经成为重庆出版社副社长的尹明善嗅到了商机,毅然“下海”成为一名图书出版商,并成功发行《中学生一毛钱丛书》,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1992年,因图书行业难以承载更大的梦想,已是重庆市最大民营书商的尹明善决定重新开始,并在年底与国内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之一的宗申集团创始人左宗申联手创办了重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正式开启摩托车制造生涯。

这年,尹明善已经54岁。

九十年代的重庆以摩托车闻名,本土品牌嘉陵、建设是当地的巨头,掌握着摩托车“心脏”发动机的大部分市场。 大厂不愿把发动机卖给小零售商,部分小厂只好花高价从外地买来质量很差的发动机,以次充好。

“要造出全中国、全世界没有的摩托车发动机。 ”40平米的车间、9名员工,看到商机的尹明善带领员工创造了当时两个“中国第一”:全国第一个100毫升4冲程发动机,以及全国第一个100毫升电启动发动机。

随着规模的扩大,如水冷、多气门、电喷、双燃料、二次燃烧、大排量等当时摩托车行业中的领先技术也被力帆率先开发出来。

2000年,力帆摩托以产销发动机184万辆、销售收入达到38.5亿元的业绩,超过嘉陵、建设等品牌,成为全国销量第一的企业。

在这一年,62岁的尹明善以5.5亿元净资产荣登2000年福布斯50位中国富豪排行榜。

也是在这一年,力帆将触角伸向足球行业,以5580万元买下了寰岛俱乐部,杀入中国足坛,扛起重庆足球的大旗。

2003年年初,65岁的力帆实业(集团)董事长尹明善正式当选为重庆市政协副主席,这位总资产达十多亿元的民营企业家也成为了副省(部)级的官员。 此时,力帆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商。

近20年的创业历程也造就了尹明善在危机中发现商机的能力:在摩托车市场迎来萎缩之前,尹明善将目光放到了挑战更大的汽车制造业。

不同于以往创业的顺遂,对核心技术要求更高、投入更大的整车制造也给尹明善晚年的“风波”埋下了伏笔。

坎坷造车路

事实上,从摩托车、汽车、足球、房地产到新能源汽车,尹明善带领的力帆一直在追逐行业风口。

“到处是丰田,遍地桑塔纳,问问力帆人,要我们干嘛?”在力帆工厂外墙上红色的标语承载着尹明善的造车梦。

2003年,尹明善收购了重庆专用汽车制造厂80%的股份,将轰达商标正式改为力帆,并开始在北碚建设轿车生产基地。 与尹明善同一年闯入汽车领域的还有比亚迪的王传福。

然而,造车之路注定是一条艰难而狭窄的赛道,除了核心技术,还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

按照2004年发改委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力帆需在三年内实现20亿以上的累计投资,还需要有自己独立的研究机构和5亿以上的研发投入。 在这一政策下,力帆轿车“准生证”落空。 直至2005年12月,力帆汽车才迎来转机,获得国家发改委列入轿车生产目录的批文。 2006年1月,力帆首款车型力帆520宣布上市。

而在他之前,同样起家于摩托车行业的李书福,已开着吉利汽车先行一步了。

根据当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06年我国汽车销量超过72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25%,第一次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汽车消费国。 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全年累计销售214.67万辆,在最畅销的10大轿车品牌中,自主轿车品牌夏利、吉利QQ榜上有名。 但力帆520在当年的销量却不足万台。

随着中国乘用车市场的爆发,力帆也迎来高光时刻。 2010年11月,力帆汽车成为首家在A股上市的民营车企。 就在同一年,重庆力帆置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尹明善正式进军房地产行业。

但“重庆首富”光环之下,缺乏核心技术与专注力的力帆,在造车之路上开始掉队。

“力帆的发展历程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节奏息息相关。 ”10月19日,有汽车业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早在力帆上市之前,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的分化已经十分明显,而力帆的困境在于其摊子铺得太大,走向边缘的原因也与缺少研发能力、不注重产品质量、造车不专一、过于“投机”、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战略息息相关。

“2395辆新能源车不符合补贴条件,涉及骗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14亿元”。 2016年被曝出的“力帆新能源汽车骗补丑闻”几乎成为力帆命运的转折点。

随后的2017年、2018年、2019年,力帆股份连续三年的扣非净利润均为负值。 2019年扣非净利润更是巨亏近44亿元。

根据力帆股份2020年上半年财报,其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仅为15.8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跌69.42%,净利润为-25.95亿元,同比大跌173.99%。 总资产约为169.6亿元,净资产仅剩1.06亿元人民币,负债却高达167.7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高达98.87%。

此外,智库局梳理发现,力帆实业曾于8月24日发布《关于累计设计诉讼(仲裁)事项的公告》,公告显示,目前公司涉及诉讼(仲裁)1178件,涉及金额50.37亿元。 其中,截至2020年6月18日,公司(含子公司)近12个月内涉及诉讼(仲裁)事项的金额合计人民币29.06亿元。

然而,比起经营亏损、债务压顶,失去造血能力才是力帆最致命的问题。

9月17日,力帆公布的销量快报显示,今年9月,力帆生产传统乘用车19辆、新能源汽车67辆,当月乘用车生产合计86辆;1-9月乘用车生产合计2254辆。 9月,力帆销售传统乘用车81辆,新能源汽车65辆,当月乘用车合计销售146辆;今年1-9月,乘用车累计销量为1990辆。

这也意味着,目前公司乘用车业务实际经营面临停滞,乘用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业务下滑显著,国内市场基本丧失。

拯救力帆,何去何从?

一个力帆,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更是一个联动深远的产业链条。

早在去年十月,重庆政府就召集地方金融办及相关银行机构债权人组成债委会,要求各部门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

9月14日,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与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更是化身“白衣骑士”,作为意向重整投资人介入力帆的重整工作。

但力帆还未迎来重整曙光,尹明善及其家族成员被立案调查的消息再次打击了市场的信心。

尽管力帆在公告中指出,本次立案调查事项系针对公司控股股东以及实际控制人的调查,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无关,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不产生影响。 但立案调查消息发布后,次日力帆股份毫无悬念地一字跌停。

“这是我的孙女,尹安妮。 ”今年4月27日,满头白发的尹明善把力帆汽车托付给了95后的尹安妮。 新任力帆控股副董事长的尹安妮,也在当天的股东大会上被推选出任力帆监事会股东监事。

事实上,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摩托车业务被视为力帆翻身的“救命稻草”。 今年前三季度,虽然摩托车业务出现下滑,却是力帆业绩报告中的亮点所在。

“尹安妮到来之前,力帆就选择集中资源发展摩托车产业。 ”有熟悉力帆的人士告诉记者。

力帆也在其半年报中表示,对公司业务发展重心进行调整,重新聚焦其赖以起家的摩托车业务。 下半年,公司将持续以KP系列产品为核心进行推广,进一步扩大KP系列车型的产品线。

“如果还想要在汽车行业生存,那么大概率是被别人收购,或者说变成了别的汽车企业的一部分,才有可能继续存在下去。 ”今年早些时候,汽车分析师钟师在接受智库君采访时表示,“力帆在汽车业基本已经出局了,但如果能把摩托车做好也是有可能翻身的。 ”

挖财董事长李治国口述实录:这是我历过最深重的劫

终于熬过来了。 终于可以和P2P彻底告别,说再见。 这一劫,“挖财”团队从1400多人打到300余人,跌至谷底了。 从1999年离开郑州,投奔阿里巴巴开始计算,我创业20余载,这是我经历的最深最重的一“劫”。 P2P,曾经红得发紫的的创业赛道,2017年底开始演变为创业的炼狱。 大量企业资金链断裂,投资者血本无归。 P2P,这个曾经被大力鼓励的商业模式,到了它被彻底否定和清算的最后关头。 整个行业出生的时候都没有“身份证”,现在遭遇“一刀切”。 浙江没有一个公司例外,全部清退。 有的公司爆雷了,老板跑路,企业倒闭;有的公司被立案,公司内外人心惶惶。 我们始终把投资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6月8日,“挖财”提前完成了P2P业务清退,出借款本息已经还到了出借人账户。 走到这里,我可以说,我们终于走出了创业的幽暗山谷。 可以坐下来喘口气,可以抬头看看天色。 也可以和老朋友见见面,聊聊天。 你们林总约我坐下来聊聊,好好整理一下创业20年来的经历、故事和教训。 就从参加阿里巴巴那一天开始说起吧。 1999年,我在《中国经营报》上看到了一篇马云的专访,心中油然而生“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 这时的阿里并没显得多么高大上,马云只是想把阿里巴巴做成一个网上集市,有需求的人都可以来开店,做生意。 心血来潮,我给阿里客服写了一封一万字的长信,大谈自己对外贸电子商务的想法,还提了不少建议。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在这之前,我在河南郑州和一位志趣相投的老乡,他写代码,我做网页,在一位女老板的投资下,搭建了一个B2B网站“中华商贸港”,有点像贸易类的阿里巴巴。 给阿里巴巴的信寄出没多久,我就收到了蒋芳(现任阿里合伙人)的回信。 信很长,我提的每一条建议,她都一一作答,我又惊讶又感动。 好感立刻转化为行动。 我点开了阿里巴巴首页的招聘广告。 跳出来一句话: “If not you, who? If not now, when?” (此时此刻,非你莫属) 它一下戳中了我的心。 1999年10月,22岁的我一个人提着巨大的绿帆布旅行包,坐了一天一夜的绿皮火车,来到杭州。 我从火车城站下车,天正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 雨滴飘落在脸上,有点凉。 空气中有潮湿的泥土气味,混着草木的清香。 坐上11路双层公交车,我找了个靠窗的座位。 车越往西开,马路两旁的高楼就越少。 我在文一西路古墩路口下车,来到一个小区的大门口。 “湖畔花园”四个金色大字跃入我的眼帘。 站在小区门口往里张望,只见一幢幢精致的小楼,掩藏在密密的绿荫中。 我投的岗位是网站策划,心里挺没底的,想试一试,实在不行再试试编辑,总之要加入这家公司。 面试我的有三个人:拿着本子特认真问问题的孙彤宇(后来任淘宝网总裁),上来就一口流利英文的雷文超,亲切到毫无距离感的彭蕾。 彭蕾问我,你后不后悔来这样的阿里巴巴?我不懂她的意思。 她说,很多人听公司地点在小区里,就不敢来。 女孩子来面试都带着男朋友。 我说:“很高档啊,这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小区。 ”后来钱江晚报采访彭蕾,写了篇文章叫“这个土八路招对了”。 噢,还有一个人印象特别深刻,我在一楼客厅等待的时候,走过路过许多人,就谢世煌过来打招呼,一点不把我当外人,问长问短,是个自来熟。 12月16日,我正式成为阿里巴巴的员工,工号46。 我是阿里第一个从外省招聘的员工。 这是一家很不一样的公司。 推开房门,你会看见屋子里,大家穿着很休闲随意,但每个人的脸都紧盯着电脑屏幕,很专注。 早上9点上班。 晚上六点,大家一起吃个晚餐回来再继续干,晚上加班到十一二点。 没人抱怨。 每个夜晚,我都呆在电脑前,埋头工作或自己学东西。 这里的氛围让人有用不完的力气,一心只想去拼。 晚上,大伙儿围着一张大圆桌吃饭,有说有笑的。 吃完饭就一起玩杀人 游戏 。 工作日,小区里空空荡荡,就剩阿里这伙人了。 我比较内向,看着一帮干活那么起劲的同事,饭后还能一起玩之前听都没听过的思辨 游戏 ,我感觉就像在做梦。 网球场,乒乓球桌,棋盘,全归我们。 我打乒乓球还可以,很多同事都是在球桌上熟络起来的。 湖畔花园的日子,真是梦幻。 三五十个人全情投入,去拼一个共同的事业,向着一个共同的梦想。 这就是创业最极致的境界了,到现在我也这样认为。 开始时,我负责网站的策划和设计,岗位职责像现在的产品经理。 以前自己做,脑子里的想法都是随意画出来,在纸上涂涂写写,比划着跟技术员交流。 到阿里后,行不通了。 我们有位考过微软认证师的女工程师,我的需求基本与她对接。 每次去提需求,都被骂回来,让我重新按格式修改。 次数多了,我很怕去找她,一想到要提需求,就头皮发麻。 但不得不去啊,只能自己克服,学着别人以前的文档写,一遍遍修改,后来还买了本《软件需求》自学。 我挺感谢这位女工程师的,没有她的严格要求,我只会原地踏步,无法突破。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阿里开始要求做收入。 “中国供应商”打头阵,一家企业收2-3万的费用。 我觉得这个业务可以更加模版化,同时降低价格。 于是我们组建了一个团队,我是产品经理,吴泳铭是技术主管,做付费会员的项目,后来起名叫“诚信通”。 “诚信通”刚上线时,我们天真地以为会爆单,结果运营下来,一天没几单。 上线第一个月,有几十万收入,我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能养活团队了。 我根本没站在马云的角度去思考,整个公司几百人都指着“中国供应商”和“诚信通”盈利,这点收入远远不够。 2004年,我们开始尝试电话销售,这个法子在互联网公司最早也是阿里用起来的,简直是王牌。 印象很深,传真机就像印钞机一样,汇款单哗哗哗往外打,一张接一张。 很快,“诚信通”的收入破亿了。 我们从天天憋在会议室里吵架,到可以出去包个酒店开开战略会议了。 可是我内心越来越纠结…… 2004年4月的一天清晨,我有心事,很早醒来,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脑上网,收到马云通过“雅虎通”发来的消息。 全公司只有他在线。 马云刚到美国。 聊了几句后,我鼓足勇气,打下一行字:“马总,我想离开阿里去创业。 ” “你今年多大了?”马云问我。 “27。 ”我回答。 “你年龄还没到,在阿里再锻炼两年,再出去创业。 我马上要参加一个论坛,我们回去再说。 ”马云说完,下线了。 这次,我没听马云的。 第二天一早,我正式提出辞职。 入职四年半,阿里的“五年陈”金戒指没拿着。 辞职创业的想法在我脑中盘旋已久,一股越来越强的感受在心里涌动:如果不迈出这步,未来一定会后悔。 自从背井离乡来到杭州,我最大的困扰一直是住房问题。 开始,我临时找了个地方过渡。 三个月后搬到古荡新村,拉了两个同事一起住,租金每月900元。 租房是个信息不对称的领域,你站在小区门口,看着一栋栋高楼,但不知道哪一户在出租。 房东找不到房客,房客不知道房东在哪里。 如果通过中介,费用又十分高昂。 一番分析之后,我发现,租房的买卖双方都存在客观的数量级,阿里巴巴模式在这个细分领域也能成立。 当年的阿里巴巴只有B2B业务,淘宝网还只是个雏形。 在整个市场中,生活服务领域几乎无人踏足。 生活服务领域还有一两年的窗口期,我要笨鸟先飞,抢占先机。 离开阿里,我做了一个叫“易赁网”的BBS。 有一次和朋友吃完饭,我们一致觉得餐厅服务和菜品质量都差,心想能有个网站可以发发牢骚、评价评价就好了。 “口碑网”的名字,源于一次朋友聚餐,一桌十来个人七嘴八舌讨论某款产品的“口碑”。 突然灵光一闪,“口碑”这个名字不错啊。 没吃完饭,我便骑着自行车飞奔回家,打开电脑查询“”的域名是否被注册。 幸好,它和我的缘分够足。 2004年6月,我在古荡湾新村租下一个十几平方的小房子。 怀揣着在阿里四年多省吃俭用挣下的8万块钱,正经开始创业。 我将4万放入公司用作运营,剩下的4万用作生活费。 但投入像无底洞,很快,钱烧得差不多了——钱远比我想象的不经用。 不过我还是打算至少坚持两年,两年一般能看到一定的结果。 我尝试找VC融资。 投资人认为生活服务投入巨大,短期看不到收益,纷纷表示不看好。 找了好几个投资人,都没有下文。 我有些沮丧,走了一圈,发现大家并不知道“李治国”是谁。 那时候可不像现在这么好,一从阿里离职就有一堆VC冲上门来。 苦熬了两年。 转机来自马云夫人张英。 她刚离开阿里,找我聊了聊,又过了一年以后,她以个人名义投资200万元人民币,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2005年8月,阿里巴巴宣布全资收购雅虎中国。 不久,马云找到我,问我口碑网日后的打算:“你是想让口碑独立上市呢,还是回到阿里一起干针对To C的事?” 我意识到生活服务是长期的事业,在马云第二次到湖畔花园见到我时,我确定了要接受阿里投资,并长期坚持到底的想法。 2006年10月26日,出于对于To C板块的布局,阿里巴巴先后两轮以1500万美元的出资额,正式战略投资口碑网。 可是雅虎中国并未出现骄人成绩。 经过多次改版,无论搜索引擎,还是综合门户,排名都未进行业前三甲。 阿里巴巴开始重新审视雅虎中国的未来走向,提出了雅虎和口碑合并的构想。 雅虎是“上半身”,有视野,有品牌,有流量;而口碑网负责“下半身”,懂生活服务,有执行力。 作为阿里的老员工,我没有多想便答应合并,我觉得自己应该站在集团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回想起来,那时的人生就像在跑高速公路,快速飞驰着,还来不及想,就已经开过去了。 走到跟前一看,才发现旁边的出口是去上海的,走上了一条未知道路。 这时,口碑网注册用户数已达千万,居分类信息行业第一。 其中黄页仅次于大众点评网,日UV已经达到220万。 但这与雅虎中国每天1亿的PV相比,仍然不可同日而语。 站在阿里的角度看,合并或许是最好的结果。 2008年6月,雅虎中国与口碑网正式整合成“雅虎口碑”。 为了把流量导向口碑网,雅虎中国首页为口碑网开辟了新入口,口碑网分类信息的类目全部放到雅虎首页。 但事与愿违,这一整合只为口碑网带来100万的日PV,相当于口碑网当时2000万PV的5%流量。 用户有自己的需求,他们的想法跟我们的预设并不一致。 之后,“雅虎口碑”连换数任总裁,每个人对分类信息和黄页的认识都不同,每个领导都跃跃欲试,“雅虎口碑”经历着整合的痛苦。 2008年初我把口碑交给阿里时,阿里投给我们的1500万美元,还有1000万美元趴在账上。 现代管理学理论认为公司走向正规化后,每个岗位都要可以被替换。 但这个理论不适用于创业公司,不适用于创新业务。 事后,我常常反思口碑网的原因。 我的失误在于,尽管马云乐意倾听下属意见,但自始至终,我都没有努力争取过口碑网的自主权,这让口碑的命运变得过于被动。 我希望自己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创始人要对自己一手打造的公司负责,带着它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一次开会,马云碰到我,拍了拍我的肩膀,只说了两个字:“放开。 ” 是啊,放开。 放下过去,往前看。 2009年,我离开一手创办的口碑网,参与筹建阿里云计算公司,并担任数据平台部和服务运营部资深总监。 在阿里云一年多,我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也意识到技术研发并非我的特长。 2010年9月,我离开阿里云。 之后,我开启了天使投资生涯。 一两年后我和朋友一起创立了专注互联网早期投资的“阿米巴资本”。 我想帮助更多创业者。 创业是踩着凳子比身高,VC就是凳子。 一个行业一旦有VC进入,这个行业就会被资本推动。 你无法回避融资。 我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爆发的契机,先后投资了小奥 游戏 、挖财、快的打车、蘑菇街、脸谱换换、二维火、花瓣网、 美食 行、园田居、麦苗 科技 、博卡、时空电动 汽车 、福地创业园等20多个项目,再后来还有有赞、同盾、涂鸦等等。 从估值看,其中最成功的项目是“快的”打车、“有赞”、“蘑菇街”、同盾、涂鸦等。 “快的”打车和“滴滴”合并,合并后估值有五六百亿美金,成为中国成长性最好的创业企业之一。 2016年初,“蘑菇街”和“美丽说”合并,合并后估值逼近30亿美金。 现在“有赞”上市部分估值也有近300亿港币了(只收购了51%部分资产)。 2008年我拉了几个老阿里人一起学车,其中包括口碑时期的创业伙伴和她的老公赵晓炜。 在驾校练车的时间并不多,我们四五个人时常聚在一起聊天,大家都认为移动互联网要起来了。 有一次,我聊起自己买过的一个记账小应用,29块钱,在智能手机上用。 我觉得有戏:“这个方向怎么样?” 赵晓炜也很兴奋:“我认可这个方向。 ”原来,早在2000年他就在PC端自己做了一个记账系统,给自己和老婆用。 我说:“记账这件事,从来没有人做好过。 你在电脑上做过一个,能不能把它搬到手机上?你要是做,我就投资。 ” 这个叫“挖财”的记账App创业项目就这样开始了,我投了30万。 头三个月,赵晓炜是唯一全职员工,花名“元宝”。 三个月后,公司有了四个人。 与阿里一样,挖财最早的工作地点是湖畔花园。 挖财是我持续投资的项目,到2013年,我共投了一千多万人民币。 可是对挖财来说,这点钱远远不够。 有一段时间,我经常去拜访投资机构。 我认可挖财的理由,是老百姓的钱需要管理。 可是,其他投资人并不看好这支团队,因为三位创始人都出自传统软件公司,没有互联网创业经验。 在2010年苹果推出iPhone 4前后,智能手机还处在普及阶段,挖财的下载量也多是自然流量。 与美国记账用户有报税等刚性需求不同,中国用户更多是尝个新鲜。 反映在数据上,月初都是用户下载记账的高峰期,而每年都会有老用户放弃记账,选择离开。 挖财的下载量虽然已达4000万,但月活用户只有数百万。 面对投资人的问题,我不断地这样解释:中国有13亿人,只要有1%记账就会有1300万用户。 IDG资本合伙人李丰说,“互联网金融”的时代来了。 李丰曾主导对宜信的投资,宜信成立时间较久,很早就开始布局线下业务,为那些无法享受传统金融机构服务的用户,提供借贷服务。 我也意识到,中国还有很多人借不到钱,也不会理财,可以为挖财的这些用户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 为了给挖财注入金融基因,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阿米巴资本投资过的“信策数据”——一家围绕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提供咨询和解决方案的公司。 2013年10月,挖财对外宣布收购信策数据,信策创始人顾晨炜出任挖财总裁。 李丰投资挖财的一个前提是:你李治国必须进来。 否则,他感觉投资风险有些大。 要不要从投资人的身份转回创业者?那个瞬间,我是犹豫的。 对我,这是一次艰难的决择。 理性的声音是继续把投资做好,那时候我已经投到了蘑菇街、快的打车等项目,我知道阿米巴的回报一定会很好。 但我也知道,挖财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当初做记账也是我的主意,我需要帮助团队抓住这次转瞬即逝的机会。 至于投资,把挖财做大了,还可以继续做。 2014年2月,我正式出任挖财CEO,花名“海贝”——中国最古老的货币。 当人们津津乐道阿里上市后多少人一夜暴富时,我正处在与投资人的紧张接洽中。 两个月后,我们拿到了宽带资本和中金等多家投资方的5000万美元B轮融资,加上此前的A、A+两轮,累计融资金额超过8000万美元。 我有20年互联网从业经验,顾晨炜有近20年金融业从业经验……西装革履的金融界人士和草根互联网创业者的合并,比预想的要顺利一些。 合并之后的挖财成立了新公司,分为上海金融事业部和杭州移动互联网事业部。 上海的团队每周都会来杭州开会,大家都很能吃苦,很讲究执行力。 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用5年时间 探索 出一条成功的经营模式,帮助公司走上良性、高速发展的轨道,同时找到一位接替我的CEO,然后回来好好做投资。 谁知道互联网金融,有一天会天崩地裂…… 能不能有个平台帮大众管钱?我的这个想法在2013年率先被余额宝实现了。 眼看余额宝火了,我们迅速组成“理财”业务团队,推出类似的货币基金产品。 2013年11月18日首届“18理财日”前后,我们将销量做到了10亿元。 理财业务发展之快完全超出我的想象,到2014年8月,理财成交突破100亿元。 随着用户日益增多,挖财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记账。 我们要做老百姓的全方位资产管家。 挖财同时在向更专业的资产管理方向过渡,其中一个重要领域是P2P。 P2P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一种主要模式,在2014年得到了爆炸式发展,成为银行体系外差异化融资服务的典型。 P2P的本质是透明,用户知道我买的是什么,资产状况如何。 真正的P2P使数据更加透明,从而降低金融风险。 但是到了2017年底,P2P行业风云突变:不规范理财平台频频爆雷、平台无法兑付、老板跑路…… 国务院牵头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专项整治,开始行业整顿,刚开始是压降规模,再后来,是全面清退。 银行一年不做业务,都要倒闭,更何况没有牌照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大家各想各的辙。 有的公司还“心存侥幸”,想着自己也许挺到最后,就是拿到牌照“转正”的那一个幸运儿;有的公司则已经陷入深坑中,不断恶性循环。 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非常突然,也给挖财网业务和公司运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我,挖财,整个行业,都陷入了泥潭,进退两难。 每天在公司都能听到员工们讨论P2P,讨论这家公司,这个行业的未来。 明天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 停止投放广告,像一个危险的信号。 大家都感觉到了风声鹤唳。 优秀的人才开始流失,回到“大厂”谋生;也有些求稳的员工进入“休 养生 息”的状态。 从创业到现在,我第一次遇到这种困境:跑着跑着,创业赛道关闭了,投身的整个行业被否定、清算。 这么多员工要生活,来自股东们的压力,随时有人举着旗子来逼你马上兑付…… 有家同行知名公司,被立案了,一群警察冲进公司。 我们有同事去看了,回来说,那场面看得人背后发凉,只有“心凉”和“绝望”。 到了2019年冬天,疫情开始肆虐。 P2P的业务已经全面停止,清退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中,我们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高管们已减薪30%-40%。 退掉了好几层办公楼,原本1400人的挖财,只剩300多人。 疫情愈演愈烈,团队伙伴们无法正常复工,有的在老家网络不畅,有的没有带电脑。 能复工的技术部同事们连夜加班,做出一套手机端也能使用的“清收系统”。 我们连续开了几天电话会议,讨论解决方案,清退工作不能停,一旦停下来,慢下来,后果……将无法预估。 压抑和焦虑的气氛萦绕不散,大冬天的,有的同事甚至躲在车里参与会议,不敢让家人知道公司的“坏消息”。 疫情震荡了经济,不还钱的人越来越多了…… 从“中华商贸港”开始,算上诚信通、口碑网、阿里云、阿米巴资本,挖财网是我的第六次创业。 过去五次创业,我都取得了“从0到1”的成功。 这次面临的是前所未有的“劫”,我告诉自己,必须沉下心来,迎难而上…… 暂时地离开,哪怕歇口气也不可以。 创业,你是司机,在驾驶车;投资人是副驾驶,帮你看着路。 投资人累了,想去马尔代夫度假,是可以的;创业者不能。 带领团队走出困境,走向胜利,这是创业激情的升格。 早在2016年,我们就将公司使命确定为“智慧财富、人人可享”,这对公司的发展有着相当高的要求。 挖财公司的绩效文化是WPS(Wacai Performance System),我们力求每一条业务线都能安全稳定运行,做好成本和风控管理。 我们开发了挖财“智能清收系统”。 它后来被西湖区政府看中,用于服务其他P2P平台的资产回收工作,逾期资产回收率提升了将近10倍。 七年来,挖财一共兑付了近30亿元的利息。 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选择首先保障用户的利益,兑付出借人本息。 2020年6月8日,是挖财网 历史 性的时刻,我们提前兑付了出借人的本息。 现在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和我的团队已经历劫结束。 历劫之后,是重生。 我希望变坏事为好事,总结这些年的经验和教训,继续前行。 这样才对得起最后留下来的团队,和股东们的支持,以及政府的信任。 未来,挖财将兵分几路,由几个身经百战的主管带大家继续再创业,寻找突破。 这么难都过来了,还怕什么呢? 我在学习A股市场。 彼得林奇说,投资就找你生活中接触的公司。 我看到家里厨房的恒顺醋业和海天酱油,就各买了一点,上周看回报是102%和106%。 可惜家里没吃涪陵榨菜的习惯,错过了。 我还买了宁波银行,回报80%多,他们的白领贷做得不错。 还有平安银行,马明哲是传统金融系统里最有创新和互联网感觉的。 结合对金融的深刻体验和教训,我还想看看基金能不能卖得起来。 从低谷里爬出来,我将带着更加敬畏的心去尝试。 下半年,我要遍访中国最优秀的基金经理们,也准备开展“投资教育”的新业务。 财富管理是长久的事,不在一朝一夕。 有时,我仍会想起刚加入阿里,在湖畔花园那段梦幻般的日子: 客厅里的旧地毯,斑驳的粉色墙纸,一用力就能拉开的破玻璃门,我们整天提心吊胆怕电脑丢了。 几十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没有条条框框,好的创意七嘴八舌碰撞几下就有了,想到的点子立马能落地。 一群人,有激情、很专注的干一件事,天天月月年年如此,多好啊。 老婆一直问我:“你这样的创业状态要保持到什么时候?” 做口碑网的时候我就答应她:再做五年,就休息。 现在,大儿子已经12岁,小儿子5岁,我还是没能停下来。 陪家人去青海甘肃旅行,我被高反、感冒和腰疼折磨得痛苦不堪,躺在车后座,一路翻看着约翰·伯格的《坚守》。 这本书陪着我走完了阳关、敦煌。 我一直记得作者在书里说: “坚持前行……战胜逆境和对手,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止我们崛起。 ” -END-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832.html
权威解答来啦! 近视防控药物或仪器真的有用吗
没有中国供应商 苹果COO走访富士康 领益智造工厂 就没有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