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黄培昭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以色列国防军当地时间10日对加沙地带北部一所学校发起空袭,造成超过百人伤亡。这一事件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卡塔尔、埃及、伊朗、法国等国家均表示强烈谴责,美国也称“深表关切”。另据法新社11日报道,以色列国防军当天发布声明称,对其在加沙地带划定的所谓“人道主义区”重新作出调整, 加沙南部城市汗尤尼斯的贾拉地区将不再视作“人道主义区”。以军已对巴勒斯坦民众发出了初步警告,要求其暂时撤离到其他“人道主义区”。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当地时间10日,以色列对聚集大量巴勒斯坦民众的塔宾学校发起空袭,造成100多人死亡。CNN援引加沙北部救护车和急救部门负责人法雷斯·阿法纳的话称,“所有被袭击的人都是手无寸铁的平民、包括儿童、老人和妇女”。美媒称,这是本轮巴以冲突中最致命的袭击之一。
根据以色列国防军10日向媒体发布的一份声明,以军使用3枚“精确制导炸弹”打击了两处“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指挥所”,消灭了19名“哈马斯和杰哈德(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武装人员”。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丹尼尔·哈加里还声称,加沙相关机构发布的伤亡数字与以军掌握的信息不符。《以色列时报》援引哈加里的话称,哈马斯利用学校建筑作为“军事设施和指挥中心”,用于储存武器和策划袭击,因此以军对塔宾学校里的哈马斯武装人员进行了一次“精确打击”,“根据我们的情报,那里没有妇女和儿童”。声明表示,“多方面情报”显示,杰哈德军事指挥官阿什拉夫·贾达“很有可能”也在这所学校内。
以军还宣称,“我们根据国际人道主义法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减少对平民的威胁,包括在袭击前进行空中侦察,并选择精确弹药以避免平民伤亡”。
对于以方的声明,哈马斯方面迅速回击。哈马斯在一份声明中称,以军公布所谓19名死亡人员名单是在为其罪行辩护,以方的指控是“虚假且毫无根据的”。哈马斯称,当天在袭击中死亡的100多人均为平民,与任何政治或军事活动都没有关联,没有一名武装人员。
加沙地带媒体办公室10日谴责以军发动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称此次袭击显然是针对巴勒斯坦人民的“种族灭绝和种族清洗罪行”。声明称,遇难者人数众多,医疗队、民防队和救援应急队至今未能找到所有遇难者的遗体。杰哈德10日也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以军的行为是“彻头彻尾的战争罪”,并表示以军炸毁学校的错误借口和以前轰炸医院的借口如出一辙。
根据联合国官网发布的消息,联合国人权高专办近日曾对以色列国防军袭击加沙地带学校,杀害在那里寻求庇护的巴勒斯坦流离失所者的模式感到震惊。该办公室称,仅在今年7月,就有17所学校遭到袭击,造成至少163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虽然对于此次空袭,哈马斯与以色列各执一词,但事件已经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10日,埃及外交部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空袭加沙学校的行为,呼吁采取统一和有效的国际立场,为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提供保护,敦促以色列结束其针对手无寸铁平民的袭击行为。
卡塔尔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以军行动违反了国际人道主义法和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决议的基本准则。卡塔尔呼吁由联合国调查人员对以色列持续袭击加沙地带学校和流离失所者庇护所的行为展开独立调查。黎巴嫩外交部10日批评称,这次“残暴袭击”是以色列同时犯下“种族灭绝罪”“战争罪”和“反人类罪”的明显案例。
欧盟和欧洲多国也对此次袭击表示谴责。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在社交媒体 X 发表声明说,“过去几周里,至少有10所学校成为袭击目标,这些屠杀是没有正当理由的”。
美媒援引英国外交大臣戴维·拉米的评论称,他对此次袭击“感到震惊”,呼吁采取措施保护平民并立即停火。法国外交部称,以色列最近袭击学校造成的平民伤亡人数“无法容忍”。
作为以色列的重要盟友,美国对此次空袭也作出回应。路透社11日援引白宫发布的声明称,“以色列国防军袭击加沙一所学校等建筑后,我们对造成平民伤亡的报道深表关切”。声明补充说,美国正与以色列保持联系,以寻求更多信息。美国副总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哈里斯则表示,袭击造成了太多的平民伤亡,并再次呼吁在加沙地带实现停火。
请问巴勒斯坦、加沙、以色列是什么样的关系
以巴冲突两千年的由来与发展美国受到阿拉伯恐怖分子的攻击,使阿拉伯回教极端势力与美国结怨的以巴冲突成为新闻的焦点之一。 很多人不明白美国为何要“偏袒”以色列,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又由何而来?说来话长,这要由犹太人的复国运动(也称锡安山运动Zionism:锡安山位于耶路撒冷,相传古犹太国王大卫在锡安山建犹太教圣殿,现遗址只有一段哭墙。 锡安山被犹太人视为圣山,因此成为犹太人复国的象征。 )说起。 犹太人被迫害了一千多年犹太民族是一个相当古老的民族,大概也是人类历史上命运最悲惨的一个民族。 世人知道二战时希特勒屠杀600万犹太人,但很少人知道在此之前犹太人已被迫害了一千多年,对他们的屠杀已不知有多少次。 复国是他们在绝望中最后的自救之道。 犹太人是在公元2世纪被罗马帝国大屠杀150万人亡国后被驱逐出巴勒斯坦,开始流散在欧洲各国。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本是同源宗教,三教都崇拜同一个上帝。 但自中世纪开始,在漫长的一千多年间,犹太人被欧洲基督教社会视为异教徒和杀基督者而遭到歧视、隔离,一波又一波的反犹浪潮以及一次又一次的大屠杀。 当时的犹太人等同贱民,被视为“道德上的麻疯病患者”,不得与基督教徒混杂,被强迫集中在犹太人贫民区“隔都”(ghetto)实行圈禁,有的国家甚至规定犹太人外出必须配戴醒目的黄色标章加以羞辱和隔离。 法国大革命首次解放犹太人犹太人第一次解放是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基于平等、自由、博爱的精神,法国犹太人首次获得平等的公民权利,然后拿破仑大军打破了西欧各国的犹太隔都,解放了犹太人。 但法国革命后,反犹太主义在欧洲又卷土重来,德国各邦、奥地利、意大利等国取消了拿破仑时代给予犹太人的权利,一些国家的犹太人又被赶进隔都。 当时德国一位反犹太主义者公开鼓吹说,犹太人应该被彻底灭绝,将他们的女人送进妓院,把他们的孩子卖给西印度的英国人做奴隶。 而在东欧犹太人处境始终未获改善,在19世纪上半叶,俄国掀起一场德国纳粹之前最大规模的反犹太屠犹太狂潮,波及波兰、罗马尼亚和奥匈帝国,犹太人血流成河。 历史学家指出,这场“屠犹太运动”共杀害了数以万计的犹太人。 正是这一场大屠杀促成犹太人复国主义的兴起。 当时一批俄国犹太知识分子著书立说,指出犹太人要获得彻底解放,不能再寄人篱下等待寄居国的统治者施予解放,要实行自我拯救,必须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 但当时境况较好的西欧犹太人精英分子则主张融入欧洲主流社会,他们纷纷改信基督教,以获得进入欧洲文明的入场券。 如德国著名犹太诗人海涅在经过痛苦的挣扎后,皈依了基督教。 不过后拿破仑时代残酷的现实很快使许多精英分子融入欧洲的希望破灭,犹太复国运动遂获得壮大,并产生了“犹太复国之父”西奥多·赫茨尔(Theodor Herzl)。 赫茨尔是维也纳的名作家和记者,出生匈牙利犹大富商家庭,本来他已自视为已被欧洲同化的“半个犹太人”,但1894年发生在法国的犹太上尉军人德雷福斯被诬以叛国罪判终身监禁的大冤案改变了他。 虽然有良心作家佐拉仗义执言,高呼“我抗议”,但审案期间全法弥漫一片“杀死犹太人”、“犹太人滚出去”的叫嚣。 前往法国采访的赫茨尔亲眼目睹此一幕深受刺激,他痛心地感到这一切竟发生在“现代的文明的法国——在人权宣言发表一百年后的法国。 ”他认为既然当时欧洲最倡言博爱的法国都如此,则欧洲已非犹太人的长居之地,犹太人的唯一出路只有返回巴勒斯坦,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 在赫茨尔的努力游说下,成立了世界性的犹太复国运动组织,赫茨尔任主席。 直到他1904年去世。 犹太复国运动虽然声势壮大,但犹太人内部对复国仍然意见分歧。 希特勒上台后对犹太人种族灭绝式的大屠杀,终于使得最后一批欧化派的犹太人都成为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包括爱因斯坦、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弗里茨·哈伯、著名画家利伯曼。 这些犹太精英享誉世界,但纳粹上台一样遭到迫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甚至被斥为“犹太人的物理学”,到1945年,全世界几乎所有的犹太人都聚集到了犹太民族主义和锡安主义的大旗下。 用中国的政治术语来说,犹太复国运动就是犹太人反压迫求解放的运动。 因此中国舆论对犹太复国运动都是同情支持的。 孙中山1920年曾致信犹太复国运动领袖说,“我对这场运动——当代最大的运动之一满怀同情之心,所有爱好民主的人士,对于复兴你们伟大而历史悠久的民族必然会给予帮助和支持。 ”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一些政要甚至提到要在中国划出一块土地捐给苦难的犹太人作为犹太区民族家园。 战后犹太人被屠杀真相震惊全世界,唤醒了世界的良心,除阿拉伯国家,全世界都支持犹太人建国,包括战前曾坚决反对的苏联。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地区分建犹太国和巴勒斯坦国的决议。 犹太人要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建在什么地方,最初是有好几种选择:回巴勒斯坦,在东非乌干达或南美阿根廷建立新国家,但在1904年第六次世界犹太复国大会上最终选择了返回故土,这些建国之父当时绝没想到,他们的新国家将会同四周的阿拉伯邻居陷于长达近一个世纪而仍看不到出路的暴力冲突之中。 与阿位伯人本是同血缘犹太人与阿拉伯人本是同血缘的阿拉伯半岛闪族人,排犹太主义这一词实际也包含排斥阿拉伯人在内。 在漫长的中世纪时代伊斯兰教徒远比基督教宽容,在伊斯兰统治的地方,犹太人被视为大卫王的后裔而很少受歧视,留在故土的犹太人和伊斯兰教徒一直和平相处,很少纠纷。 历史在19世纪犹太复国运动兴起时,巴勒斯坦是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一个省,多数居民是伊斯兰农民,在城市有一部分阿拉伯基督教徒和土生犹太人。 这时移民巴勒斯坦的,主要是处境险恶的东欧犹太人,由犹太复国运动成立的基金会为他们出资购置土地,助他们安家乐业,他们与阿拉伯邻居尚相安无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后,英国托管巴勒斯坦,1917年,英国外相贝尔福代表英国政府致函犹太复国领袖,支持犹太人建国。 此称为贝尔福宣言,是犹太人复国获承认的第一份国际文件。 但随着欧洲犹太人源源不断移入,以及犹太人定居点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巴勒斯坦已成为中东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造成犹太移民与阿拉伯伊斯兰教徒的矛盾也开始浮现。 1920年首次发生阿拉伯人反对犹太人的骚乱。 但在希特勒上台之前,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人数并不多。 希特勒上台的犹太难民潮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犹太人在欧洲面临灭族大祸,这时前往巴勒斯坦的已不是移民,而是逃命的难民。 这是世界近代史中的首次大难民潮。 但当时英国在阿拉伯国家的压力下,反而对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和购置土地安家定居作了严格限制。 甚至有一个巴勒斯坦回教领袖哈贾·阿明·阿尔·胡桑尼跑到德国,与要置犹太人于死地的希特勒谈判巴勒斯坦前途。 但全世界犹太人组织和欧洲人道团体伸出援手,帮助犹太难民以各种方式逃亡到巴勒斯坦。 有许多犹太人是穿过重重关卡,翻越阿尔卑斯山,千里跋涉到西欧海岸,再坐船横渡大洋到巴勒斯坦。 我看过一部记录片,这些犹太难民抵达巴勒斯坦时,英军不准他们上岸,用水龙头冲他们,有人即冒险跳水游向岸边。 其景真是甚为凄惨。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欧洲有600万犹太人被屠杀,占整个欧洲犹太人的二分之一。 战争刚结束时,许多犹太人仍关在集中营,有的波兰犹太人曾尝试返回故居,但竟然遭到邻居的冷眼排斥,有的甚至被邻居杀害。 战前波兰有300万犹太人,死于集中营的就有150万之多,战后波兰犹太人已所剩无几。 建国次日阿拉伯五国宣战1948年5月14日英国托管结束,犹太人的以色列按联合国决议,宣布正式建国。 当时尚在延安的中*共表示支持,华北解放区的《冀中导报》社论为此欢呼道,“定名为以色列的新犹太国家,于14日宣告成立,两千年来没有祖国而到处流浪受着侮辱与屠杀的犹太人民,他们要求建立犹太国家的愿望,开始实现了。 ”但阿拉伯国家则拒绝承认。 以色列立国的次日,黎巴嫩、叙利亚、约旦、埃及和伊拉克五个阿拉伯国家组成盟军向以色列宣战,要将这个新国家从地图上抹去。 但结果是以色列战胜,占领了大片阿拉伯人土地,96万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 这就是第一次中东战争,以巴冲突的开始,也是巴勒斯坦难民的由来。 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前后共打了五次中东战争,三次由以色列发动,两次由阿拉伯国家发动。 每次战争都是以色列胜利,占领更多的土地,制造更多的难民,双方的你不仁我不义也产生了更多仇恨。 历史告诉我们:一,首先违反联合国决议的是阿拉伯国家。 整个阿拉伯世界始终不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二战后兴起的泛阿拉伯主义一直要把以色列这个阿拉伯世界中的异族国家连根拔掉;二,激进的回教组织甚至用恐怖手段阻挠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和解。 1978年埃及总统沙达终于正视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必须与犹太人和平共处的现实,与以色列签署大卫营和平协定,承认以色列国。 以色列则以土地交换和平,向埃及交还了占领的西奈半岛。 但理性的沙达竟因此在1981年被激进的阿拉伯人行刺杀害。 一些中东专家认为,以色列在以巴冲突中强悍无比,坚持以暴易暴,常发动先发制人的战争,大概是它能在充满敌意的阿拉伯汪洋大海中,屹立半世纪而未致倾覆的因素之一。 美国是第二个犹太家园另一个因素就是美国因素。 20世纪前欧洲是犹太人的主要家园,有1200万犹太人。 目前,全世界的犹太人则主要分布在以色列(2001年统计约500万)和美国(美国90年代统计有600多万犹太人,甚至超过以色列),可以说美国是犹太人第二个民族家园。 这就注定了美国在以色列冲突中感情的偏向。 这种偏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就像中国人特别关注海外华人的命运一样。 犹太人17世纪开始移民美国。 在旧大陆他们受迫害欺凌,在新大陆的自由主义气氛中,他们获得了平等的公民权利。 美国国父华盛顿曾明确向犹太人社团表示,他反对排犹太主义(anti-semitism),他说,“我们不赞许偏执行为,也不帮助迫害者”。 因此美国成为除巴勒斯坦外欧洲犹太人逃离迫害寻求自由的另一个新天地,而且是犹太复国运动兴起之前的唯一逃亡之所。 19世纪上半叶德国犹太诗人海涅即力倡犹太人移民美国。 他说,为了所有热爱自由的人民,包括犹太人,美国必须成为逃离欧洲压迫的人的避风港。 19世纪来自捷克波希米亚的犹太教改革派领袖以撒克·怀斯刚到美国就爱上了这个国家,对美国的自由和机会平等赞不绝口。 他说美国就是犹太人的锡安山,华盛顿就是犹太人的耶路撒冷。 因此,随着旧大陆每次出现反犹太高潮,就会出现犹太人向新大陆移民的大浪潮。 虽然美国社会也泛起过反犹太的波澜,但总体环境是宽容的,自由的,犹太人在此安居乐业,通过他们的奋斗和智慧,在公平的机会下不但融入美国主流,还在各行各业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今天一些欧洲左派指摘美国在以巴冲突中偏袒犹太人。 但他们是否思考过一个相反的问题;被欧洲驱逐的被迫害民族为何在美国得到了自由和尊严? 世人只说以色列霸道,但在浩瀚的充满敌意的阿拉伯世界,仅第一次中东战争向以宣战的阿拉伯五国人口已上亿,而且还有不少不惜玉石俱焚,要杀尽犹太人的回教极端分子,500万犹太人内心的安全恐惧又有谁知。 而且以色列虽然坚持以暴易暴,但很少不分青红皂白地滥杀无辜。 如在最新一轮以巴冲突中,以色列在遭到自杀炸弹攻击后向巴勒斯坦武装炮击报复时,还事先广播通知附近居民疏散。 如果历史可以重写,我想犹太人选择返回巴勒斯坦复国,真是选错了!早知今日,他们真该截断了魂牵梦绕的故国之思,举族投奔到能善待他们的新大陆。 如是,他们还会有长达半个世纪做不醒的恐怖恶梦而要武装自己吗不错,美国长期支持以色列。 但如果不支持,以色列岂不是在阿拉伯汪洋大海中的孤岛上早被回教大军踏平了吗?以巴冲突是美国背负的一个十字架。 美国维护以色列,但也几十年不锲不舍地调停中东和平,以埃1978年和解,以色列与巴勒斯坦1993年签署和平协定,互相承认,都是美国调停结果,在美国淌这个半世纪浑水的时候,世界其他大国做了什么,以巴问题的始作俑者欧洲又做了什么如今以巴双方已回到1947年联合国的分治决议的基本面。 半世纪的争执和冲突只是白白流了无数人的鲜血,但要消除积压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仇恨则路仍漫长。 或许在长达一千多年的迫害中,犹太人养成了深重的民族悲情,强烈的被包围感和被迫害感而对身边的敌意过度刚性反弹,以至缺乏柔性的手段和妥协的智慧,在强调自身生存的安全时却忽视了他人的生存权利。 这次美国遭恐怖攻击,六千多人罹难,他们的血也可以说是为以色列而流,鲜血能否让这个苦难深重而又高度智慧的民族获得新的启示?犹太人从来恩怨分明,对美国为他们作出的牺牲他们将何以为报?
以色列轰炸加沙地带南部观察哨所对国际形势有何影响?
以色列轰炸加沙地带南部观察哨所,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
中方对以色列在加沙发动军事行动,加沙紧张局势升级表示严重关切,谴责造成平民伤亡的行为,反对用武力解决争端,呼吁有关方面保持最大克制,通过对话解决分歧。
周边国家和相关组织的态度
阿拉伯国家联盟则发表了一份措辞强硬的声明,谴责以色列对加沙发动的攻击,但原计划28日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的一次阿拉伯国家联盟紧急外长会议被推迟到星期三。
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向全世界的穆斯林发布一道教令,“让他们以任何方式反对以色列对加沙发动的攻击,捍卫巴勒斯坦人民”。 伊朗政府和议会已经发表多项声明强烈谴责以色列。
印度尼西亚29日强烈谴责以色列对加沙发动空袭,并表示将向巴勒斯坦受害者提供现金和医疗救援。 印尼总统苏西洛说,就在人们进入伊斯兰传统新年时,以色列对加沙发动空袭,极具讽刺意味。
黎巴嫩总统苏莱曼呼吁阿拉伯国家在加沙问题上采取统一立场。 苏莱曼要求黎巴嫩军队采取措施和步骤来保护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和巴勒斯坦人。
另外,中东各地数万名反对以色列的抗议者指责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哈马斯发动攻势。 埃及、伊拉克、约旦、黎巴嫩、叙利亚和也门举行了大规模示威。 一些抗议者焚烧以色列及美国的国旗,并指责以色列和美国实行恐怖主义。 很多示威者还要求阿拉伯领导人对以色列袭击加沙地带做出更强硬的反应。
所以,以色列应该停止对沙地的攻击。
加沙的历次战争
巴勒斯坦西部地中海岸与埃及接壤的一片土地。 1948-1949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后,由埃及管理。 主要城市加沙。 该区呈矩形,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6-8公里。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被以色列占领。 加沙地带是位于以色列与埃及之间、面向地中海的一个狭长地区,一个交通要塞。 面积365平方公里,2015年约有220万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在1937年的“皮尔方案”中,加沙地带是巴勒斯坦南部阿拉伯区的一部分,在地理上并没有同约旦河西岸分离。 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包括加沙地带在内的1.15万平方公里地域划归“阿拉伯国”。 由于阿拉伯国家反对,“阿拉伯国”未能成立。 1967年“六·五战争”中,加沙地带被以色列占领。 根据巴以签署的相关协议,加沙地带1994年5月成为巴勒斯坦率先实行有限自治的地区之一,并一度成为巴勒斯坦的政治中心。 2005年8月15日,以强硬著称的以色列阿里埃勒·沙龙总理实施单边行动计划,开始从加沙地带撤离了8000名犹太人,当年9月12日,以色列军队完成了撤军,包括约旦河西岸的4个地方,结束了对加沙地带38年的占领。 加沙真正回到巴勒斯坦人怀抱。 但长期以来,由于以色列动辄实行封锁政策,加沙地带民众处于极端贫困状态,60%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以色列从加沙地带的撤离是因为据沙龙判断,根据人口比例继续占领下去是很困难的事情了。 包括约旦河西岸,意图是要建造起隔离墙,把占领的土地合并在一起,与巴勒斯坦人分离开来,维持以色列的犹太性,总之,就是要保持以色列的住民大多数是犹太人。 在加沙地带,活跃着众多巴勒斯坦武装派别。 巴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巴伊斯兰圣战组织等主要武装派别都集中在这里。 随着巴以冲突的持续,巴武装人员不时从加沙地带向以境内目标发动袭击,以色列则加大了对加沙地带的封锁和军事打击,多次进入加沙地带展开军事行动。 2007年6月,哈马斯与巴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在加沙地带发生冲突,哈马斯夺取了加沙地带控制权。 自哈马斯全面控制加沙地带后,以色列关闭了加沙地带通往外界的关口。 以色列的封锁造成加沙地带生活用品极度短缺,民众生活十分艰难。 2008年12月26日,以色列向加沙地区发动了代号为“铸铅行动”的作战计划,造成至少1414名巴勒斯坦人死亡、5500人受伤。 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2010年5月27日向多国外交官解释以方封锁加沙地带的政策时表示,哈马斯一直试图损害以安全利益并羁押以被俘士兵沙利特,因此,以方的封锁还将继续。 然而,近3年的封锁已在加沙地带造成严重人道主义危机。 分析人士指出,封锁对正在进行的巴以间接谈判构成负面影响。 封锁一日不除,巴以僵局恐难打破。 加沙:城如监狱民不聊生2007年6月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通过武力夺取对加沙地带的控制权后,视其为主要安全威胁之一的以色列开始对加沙地带实施封锁。 以色列在加沙地带外围修建了十米高的厚重水泥隔离墙,每隔十几米就有一座岗楼,隔离墙以外300米是安全隔离区,闯入隔离区者将遭到无情射杀。 此外,根据国际规定,加沙地带西部沿海有15公里的捕鱼区,但目前以色列仅允许加沙地带的渔民在距海岸线3公里的范围内打渔,以军舰随时在海上巡逻,向越线的渔船开火。 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将当下的加沙地带形容为一所巨大的“监狱”。 据不完全统计,150多万人口的加沙地带目前有70%以上的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一半以上的耕田荒废,失业率奇高,大部分居民生活只能靠联合国的救济维持。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施封锁的主要目的就是打击哈马斯势力,而哈马斯的宗旨是通过武力,抵抗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占领。 2008年底至2009年初,以色列以阻止加沙地带武装人员向以境内发射火箭弹为由实施“铸铅行动”。 军事打击共造成1400多名巴勒斯坦人丧生,5500余人受伤,约5万人无家可归,巴勒斯坦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约40亿美元。 由于担心哈马斯利用建筑材料构建军事设施,以色列禁止任何钢筋、水泥等物资进入加沙地带,即使联合国也无法将建筑材料运入加沙地带,当地居民只能把遭战火摧毁的建筑手工拆除,然后用畜力车将废料运送到水泥厂回收再利用。 当地遭损毁破坏的建筑无法被修复,断壁残垣只能凄凉地“滞留”原地,各条道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 以方:面对谴责 坚持封锁2010年5月27日,以色列政府的一位人士告诉新华社记者,以方打算强制要求一支由多国民间机构组织、向加沙地带运送人道主义物资的船队接受检查。 这一决定反映了以政府现阶段在加沙地带封锁政策上的态度。 以色列一直视控制加沙地带的哈马斯为主要安全威胁之一。 但从长期看,封锁政策无法给以色列带来彻底的安全保证。 “铸铅行动”后,来自加沙地带方面的袭击活动虽然有所减弱,却没有消失,哈马斯仍坚持武装反抗以色列占领巴方领土的方针。 封锁政策以及“铸铅行动”让以色列面临巨大国际压力。 一名未公开姓名的欧盟资深外交官先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暗示,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政策让其成为欧盟地区官方和民间的批评对象,缩小了以色列外交空间。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政治学教授加迪·沃弗斯菲德也对上述看法表示认同。 他说,类似强制检查向加沙地带运送人道物资船队这样的行动对以色列来说就像“外交公关上的一次灾难”。 以色列内阁多名部长也在2010年5月26日的一次会议上表达了对加沙地带政策损害以方国际形象的担忧。 近一段时期,以政府迫于国际社会压力在封锁加沙的问题上出现些许松动。 但按照专家普遍看法,以色列短期内解除加沙封锁的可能性不大。 沃弗斯菲德认为,以色列强制检查运送人道物资船队的决定表明,以方将维持加沙封锁政策,即使清楚这一政策将损害自身外交利益和国际形象。 前景:解封不易 尚需努力加沙地带民众深受以色列封锁之苦,不断组织各种集会、游行等活动,一再呼吁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敦促以色列尽快解除封锁。 阿巴斯多次表示,对加沙地带百姓的封锁令人痛心,应尽快解除对那里的封锁,使加沙地带居民享有正常生活的权利。 阿巴斯呼吁哈马斯为巴勒斯坦人民的未来考虑,尽快恢复与在约旦河西岸地区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举行对话,签署由埃及起草的民族和解协议,实现巴勒斯坦人民的内部团结。 封锁也对正在进行的巴以间接谈判造成严重影响。 哈马斯明确表示,以色列在持续封锁加沙地带同时与巴民族权力机构进行的谈判前景令人担忧。 为解除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封锁,联合国付出了不懈努力。 2010年3月以来,包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内的不少联合国官员先后走访加沙地带,对那里的经济、人权、教育、儿童发展等问题进行调查和评估。 潘基文3月访问加沙时说,以色列封锁加沙的政策“令人无法接受”。 虽然国际社会将继续致力于解除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封锁,但在以色列的强硬政策下,解除封锁之路依然漫长。 以军袭击救援船队当地时间2010年5月31日凌晨,以色列军舰向试图驶入加沙地带沿海地区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船队开火。 据以色列媒体报道,冲突造成19人死亡,26人受伤,伤者包括4名以军士兵。 以色列军方当天下午证实,已将船只拖至以南部港口,并对船上人员和物品进行了检查。 这支船队由40多个国家资助,计划于当地时间31日抵达加沙地带。 船队共装载了超过1万吨的食品、药品和建筑材料等物资,船上有来自欧洲和阿拉伯国家的约750名船员。 双方各执一词一支由6艘船只组成的国际救援船队当天凌晨试图进入加沙地带海域,正在该海域巡逻的以色列海军强行拦截该船队后,登上了其中一艘土耳其货船,随后双方人员发生激烈冲突,并造成多人死伤。 冲突发生后,双方对事件的起因各执一词。 反对以色列封锁加沙地带的国际和平组织“自由加沙运动”表示,以军登船后立即开火,船上平民出于自卫进行了还击。 以色列军方则发表声明,称以军登船后发现部分船员手持武器,并有一名船员试图抢夺以军枪支,枪支走火引发了其他士兵开火。 以色列副外长阿亚龙则强调,从救援船只上搜出的部分枪支推断,此次冲突很可能是该船队事先策划好的。 多方反应强烈以军的袭击行动招致多方强烈反应。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010年5月31日发表声明,谴责以色列向前往加沙地带运送援助物资的船只开火,并呼吁对这起事件展开彻底调查。 土耳其副总理阿林奇宣布召回土驻以大使,并表示将向联合国安理会发出申请,要求彻查此事。 此外,土耳其原计划与以色列联合举行的3场军事演习也被全部取消。 同一天,上万名土耳其人上街游行,抗议以军向国际救援船队开火。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对以方的行为进行了措辞强烈的谴责。 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表示哈马斯将举行紧急会议。 埃及外交部谴责以色列军队对国际救援船队的袭击行为,呼吁以立即解除对加沙的封锁和对其他巴勒斯坦领土的限制措施。 叙利亚外交部也发表声明指出,以色列的行为是“血腥的海盗行径”。 叙外长穆阿利姆还号召国际社会帮助被以色列拘捕的船员平安返回各自的国家。 阿盟对以军的行径“强烈谴责”,认为这一“恐怖主义行为”是对国际法和人道主义的藐视。 阿盟将就此召开紧急会议。 欧盟轮值主席国西班牙的外交部已就此召见以色列驻西班牙大使,要求以方就这一“严重事件”作出解释。 法国外长库什内发表声明,谴责此次事件,并要求立即就此展开调查。 英国政府对事件表示遗憾,并呼吁以方开放所有通道,以便让国际援助物资进入加沙地带。 当地时间2010年6月5日,备受关注的以色列拦截加沙国际救援船一事再生枝节,一艘驶往加沙地带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船“雷切尔·科里”号当地时间5号遭到以色列海军拦截,以海军士兵在没有与船员发生冲突的情况下登船。 据当地媒体报道,以色列海军三艘军舰从当日清晨就开始尾随该船,并五次发出令其改道的要求,但最终无果,海军士兵中午时分由舰艇登船,而没有采用像5月31号登船时直升机空降的形式。 报道还称,以军是得到对方完全同意的情况下才登船的,登船后船员服从以军命令,以军只用了几分钟时间就控制了船员,并没有与对方发生任何冲突。 “雷切尔·科里”号救援船来自爱尔兰,载有约1200吨物资,其中包括建筑材料和纸张等以色列严格控制运入加沙的物资,船上的19名国际人士包括志愿者、媒体记者以及船员,大部分来自爱尔兰和马来西亚。 该船原计划于2010年5月31日被以军拦截的6艘船同行,但因故障取消了行程。 加沙地带。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5号拦截行动之后发表讲话说,今天我们看到这两艘船的区别,科里号是一艘和平之船,我们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但是尊重他们表达的权利,而土耳其船的背后是一群支持恐怖势力的暴力极端分子,他还表示,以色列将继续行使自卫的权利。 实际上,在“雷切尔·科里”号救援船出发前,就已经遭到以色列外长利伯曼的警告:“任何伤害以色列主权的船只都将被截流,‘雷切尔·科里’号抵达加沙的机会为零”。 联合国人权组织官员当天对以军登船的行为表示不满。 以色列空袭加沙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秘书长阿拉比于2012年3月12日发表声明,谴责以色列对加沙的持续空袭,呼吁联合国安理会承担起责任,依据国际法采取果断行动,阻止以色列的行为。 阿拉比说,这些敌对行为将产生严重的后果。 他表示将继续与巴勒斯坦领导层和其他阿拉伯国家保持磋商,以便采取行动阻止冲突继续。 另据埃及官方中东社报道,埃及驻以色列大使奥斯曼表示,埃及正全力斡旋以促使以色列尽快结束敌对行动,防止事态进一步升级。 2012年3月9日,巴勒斯坦武装组织“人民抵抗委员会”下属军事派别“萨拉赫丁旅”总书记祖海尔·盖斯在加沙城西部遭以军导弹袭击身亡并引发此轮巴以冲突。 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轰炸迄今已造成23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另有73人受伤。 2012年11月14日,以色列对加沙地区发动空袭。 这是四年来以色列最密集的轰炸行动,到目前为止已造成至少15人死亡,包括哈马斯武装组织一名军事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