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宫崎县附近海域8月8日下午发生7.1级地震,截至目前共造成14人受伤。据日本气象厅消息,当天宫崎县附近海域发生地震后,相关专家评估认为“日本南海海槽巨大地震”预想震源区域及周边区域“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平时提高”,并于当天19时15分发布了“日本南海海槽地震临时情报——巨大地震注意报”,这是日本气象厅有史以来发布的第一个“特大地震预警”。
预警发布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9日宣布紧急取消出国访问计划。根据日本媒体的说法,一旦南海海槽发生大地震,日本太平洋沿岸包括首都东京在内的关东地区至九州、冲绳将遭遇强震和海啸。最严重情况下,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预计可能超过32万,损毁房屋至少238万栋。
另据日本广播协会报道,9日晚神奈川县发生5.3级地震,尽管多位专家表示,神奈川县本次地震与日本南海海槽地震无关,呼吁民众冷静应对,但担心可能发生特大地震,日本全国10日出现抢购急救包与生活日用品的风潮。
东京一家超市贴出告示牌,向消费者道歉,表示部分商品出现缺货,可能将进行限购;因供货不稳,已对瓶装水进行限购。另外,日本规模最大的网购平台也显示,移动便携式马桶、罐头食品和瓶装水成为抢手商品。太平洋沿岸地区的部分零售店也遇到类似与灾难有关物品需求激增的现象。
然而专家强调,风险虽然有所提高,但无需过度惊慌,日本各地也敦促民众“不要过度囤积货物”。
此外,地震警报所覆盖区域的不少旅游胜地也受到“退订潮”影响。在静冈县伊豆半岛,超过550名游客取消了在下田市的住宿预订。爱媛县松山市著名的道后温泉旅游区旅馆业协会一名主管人员预计,到15日至少会有1000名游客取消在当地的住宿预订。和歌山县白滨町著名的白色沙滩关闭,放烟花活动也已取消;该县一家酒店接到大量顾客致电询问是否安全,已有350笔订单被取消。
每隔一两个世纪,日本就会发生里氏八九级破坏性地震。日本政府此前估计,下一次大地震在未来30年内发生的概率约为70%。专家表示,尽管大地震风险升高,但仍在可接受范围,日本政府也敦促民众“不要过度囤积物资”。日本列岛位于四大板块之上,人口达1.25亿,每年发生约1500次地震。
极目新闻综合环球时报、海外网、新华社
地震后怎么去灾区救灾?
地震发生后72小时是黄金救援时期,同时也是余震高发时期。 除非你有急救、医疗、救护等专业技能,并拥有体力和避险经验,否则不要在这个时期进入灾区。 这个时刻的救援是依赖于专业人士的。 灾区在72小时后到一个月,甚至是一年,需要大量的志愿者协助工作。 比如搬运物资、安抚情绪、协助消毒、心理安抚....你可以有技能有学识,这些都需要,也可以仅有热情,但是切记,这个阶段请自备帐篷睡袋干粮和饮用水等物资,不要给当地增加物资负担。 我曾经见过90后的男孩,用塑料袋装两条内裤就去成都救灾。 我在体育馆门口把他直接骂回家了,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只会拖累别人。 这个阶段需要持续性的协助,很多志愿者因为自身原因所能提供的时间很短,所以需要有计划的不断补充人手并形成延续性。 尽快反馈灾区缺乏的物资而不是依靠想象。 我在去之前,和所有人一样,认为缺少饮用水、方便面、饼干、奶粉、衣被之类。 到了灾区才发现,这类物资在两三天内可以大量集结,当年空投大量物资,我们进山搜寻时都可以基本保证捡到足够的饮用水。
面对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日本人民在灾难面前泰然处之,排队领食物有序,失去家园和亲人时冷静,你怎么看待
日本共同社3月15日消息,日本负责食品安全事务的大臣莲舫15日呼吁日本民众不要大批量购买或囤积日用品。 报道称,莲舫在出席一场新闻发布会时表示,灾区之外地区的消费者要是大量购买必需品,“地震灾区的人们会收不到救济品”。 她还称,政府目前正密切关注价格动向。 据日本消费者部门通报,自11日发生地震以来,日本当地部分连锁超市内出售的饮用水和家禽肉类价格上涨了9倍左右。 日本消费者厅周一表示,地震后,超市的瓶装水、禽肉采购量暴增10倍与9倍。 日清食品发言人形容,民众歇斯底里抢购杯面。 有地方官表示,位于日本西部、不受地震影响的广岛,商店也找不到干电池。 很多人神话日本人说人家素质高怎麼怎麼的。 在我看来,与其说这是素质还不如说文化使然。 日本人保守,内向,自我、冷漠,不爱和人交流,非常怕承担责任,也不轻易表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这些特点并非所有日本人都有,但是非常集中,尤其是在关东地区。 我不想花长文去论证。 但是只要你来日本生活一段时间,去学校读读书,去便利店打打工或者去会社工作一段时间就会有非常深切的体会。 但是我认为优雅和冷漠确实在这次的地震中体现非常明显别的不说,看看现在东京的情况就是了。 灾区的人一天只有一个饭团和225ml的饮用水,但是远离灾区的东京市民仿佛是自己受灾,已经十分优雅从容地将东京市内的各大超市和便利店的东西买空。 灾区的铁路中断,汽油吃紧,东京市内的加油站居然率先售罄。 我原来天真的以为这是日本政府在集中物质调配在救灾,但当我看到电视里日本的一个町长含著泪在nhk对著全国说,“我们没有水,没有食物,请全国的国民伸出援手吧”的时候,当我换了一个频道看见居然还有关於美食的节目,屏幕中的人还叫著美味しい的时候,我彻底无语了。 汶川地震中我没看到这样渴望食物和水的眼神,因为他们很快得到满足。 我看到的对比是,中国人忍不住的失声痛哭,因为他们不知家人生死,尽管他们在哭,但他们并未添乱。 而日本人,家人几天没联系,在电视镜头前依然强忍心绪,你甚至都要用心去发现才能感觉到他们确实在担忧。 直到见到失散的亲人这才无法抑制的抱头痛哭。 我其实从未害怕地震,因为我确实对日本的建筑抗震有信心。 地震当天便利店的泡面等脱销我还以为只是因为电车停驶,导致很多人走路回家,路上充饥才买的。 当我第二天开始发现新货不仅没有补充,缺货的种类开始不断扩大。 不仅便利店,连各大超市也是如此。 我的天,米已经没有了,面也没有了,饮料乳制品也没有了,除了一些大概是人们不爱喝的东西。 我住在涉谷区,我以为就这边的问题,打住在本乡的同学,他告诉我整个上野都买不到。 我还不信邪,又打电话问住在凌濑的同学,他说也只能买到部份泡面和饮料。 到今天我再去看,我彻底晕了,居然连做麻婆豆腐的ソース都被买光了,而有些店居然开始限制一人只能买一筒卫生纸。 我以为货物会很快补充,我以为只是短暂的物流中断,但是看到的却是缺货种类的不断扩大。 问店员被告知他们用的全是存货,目前不知道什麽时候会有补充。 此刻我终於想明白,其实不是物流的问题,而是可能东京以北的大部份地区的人都在优雅的,有秩序的抢购,而这时候物流有个p用。 当灾区没有电没有水,当东京23区以外的地方开始轮流停电,23区的店铺居然连手电和干电池都被抢光,我实在难以理解,我们现在有大灾吗?为什麽不能优先供给他们?日本政府不是还在向其他国家求助,要求提供电筒和电池吗?我以为这是在中国,我按照我的想法理所当然的认为应该优先满足灾区的基本生活,而政府应该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保护灾民的中坚作用。 如果他们已经死了,那麼说什麽都没用,但是他们还在避难所里挨饿挨冻,还要忍受失去亲人的痛苦,为什麽不能替他们做点什麽?这可是在全世界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啊。 难道他们的生命就不如这些东京市民吗?我不指望市民会自动捐款捐物筹集,事实上我也在下北泽看到过一次,但是问津者寥寥。 而政府在哪里?不该做点什麽吗?最后我终於想起,这是民主国家,政府不能随便干预市场,也不能干预个人自由。 政府完全无视这种优雅的抢购风,而另一边却是等待充饥的灾民。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不怕地震,对於所谓的核辐射也没有想像的那麼担心。 但是当你无法买到米和速食这类基本的生活物品时,你选择是留还是走?我住千叶的同学已经都回国了,都内的同学今天也大部份转移到了关西地区,我原本愿意坚守,但我现在也准备明晚坐夜行巴士离开。 我的米只够吃2两天,因为我也没预计到现在这种情况。 我不是怕核辐射,但我不想让我爸妈担心,当然我现在也开始不相信日本政府。 我也准备明晚离开东京去大阪。 谁说民主的政府就不会说谎,谁说民主社会的媒体就不会添乱,谁说民主社会的人们就特别有爱心?说这麼长只是在说不要神化日本人。 如果把日本人的守秩序当做是种现象,是种素质,那麼确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事实上现在所有的媒体都是这个风格。 我们仿佛受到了一次震撼的国民教育。 但是事实呢,我们要多角度的去看,更深层次的思考。 你要是没有机会亲自来日本体验我所说的这些,那麼你去看看不用带口罩就可以随意发言的2ch,看看真实的,年轻的日本人都是什麼样的一群人吧。 日本人的守秩序就跟他们在拍av时的放纵是一体两面,互为因果的。 怕承担责任,怕被孤立,所以怕出头,所以守秩序,但是这种守序的压抑就通过av的放纵,歌舞伎町的放纵,不可思议的各种犯罪以及自杀来平衡。 其实犯罪哪里都有,但是你要常住日本,你就会发现日本社会的很多犯罪会让你觉得不可思议。 我朋友常说,日本人纯真的笑容大概只能在10岁以下的孩子身上看到,之后的就是被日本文化很好浸淫,和日语一样暧昧的日本人的表情所代替
7.2级地震和8.0级地震差多少?
日本人不怕地震前几个月我去日本神户,负责接待我的是小岛先生。 他四十多岁,办事认真细致。 一进客房,小岛就拿出酒店发的入住手册仔细看起来,看完后提议我们沿着手册上标识的逃生通道走一圈。 我觉得现在是太平盛世,没必要这么做,小岛却严肃地说:“日本是个地震频繁的国家,每年平均好几千次,在3级以上的每天平均4次,我们必须时刻应对。 ”沿着逃生通道行走,小岛说地震并不可怕,如果能预报及时,掌握救护知识,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小危害。 其实地震发生后,真正死于地震的人并不是最多的,更多的人是死于恐慌。 回到酒店,我躺在阳台藤椅上,酒店下面的街道车水马龙,谁能想像这座高楼林立的城市曾在1995年发生过里氏7.2级强震,五千多人死亡,两万多人受伤,十多万栋建筑物遭破坏,大地震也使日本公民的防震意识越来越强烈了。 我发现阳台上有个钢制盖子,直径一米五左右,不知道做什么用。 我喊小岛过来看,小岛揭开钢盖,告诉我下面是一个软楼梯,是酒店为顾客准备的第二个逃生通道,一旦房门被震变形无法打开,就可以利用这个逃生通道。 回到客房,我发现吧台下放着个绿色包包,我拿上来,小岛却忙把它放回原处,一本正经地说:“这是防震急救包,一旦地震来临,酒店顾客可先在吧台下躲避,再见机行事。 急救包里装着饮用水、干粮、止血绷带、药品、防烟面罩、电子信号发生器等。 ”晚上准备上床休息,小岛让我测试一下手电筒的亮度。 我这才注意到床头挂着一个黑色手电筒,打开开关,一束刺眼的亮光喷射出来。 “万一电力中断,手电筒完全可以担当你的光明使者。 ”小岛笑着走开了。 望着他的背影,我想,早听说日本人在地震时镇静自若,原来都源于震前做足了功课啊! 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地震,特大自然灾害牵动了全中国人民的心。 尽管6天已经过去,但频发的余震更让人们急需获得地震发生时如何避难等问题的知识。 记者曾在日本居住过一段时间,经历过多次地震,在此介绍一些日本人在发生地震时的做法和自己对他们地震教育的体会。 日本素以地震多而闻名。 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全国平均每天有4次地震,6级以上的地震每年也有1次。 发生于 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造成了死亡人,伤人,失踪人的惨剧。 1995年1月17日,发生在兵库县南部地区的“阪神大震灾”强度达到7.2级,造成约6400人死亡,4万余人负伤的巨大损失。 2007年7月16日,日本西北部新澙地区发生6.8级地震,此次地震发生时,记者正在日本东京进修,当时坐在办公室里明显感到一阵头晕,正在惊奇,才发现同事们都在面面相觑,这时大家才认识到发生地震了。 由于离震源比较远的缘故,东京的工作生活并没有受到影响。 但回到家打开电视,才知道这次地震造成的损失巨大,震中位于房屋建筑多为木制架构的新澙县,造成11人死亡,1000多人受伤,柏崎海岸向西北平移 16厘米。 损失初步估计达1.5亿日元。 在电视播放的地震发生时的画面中,记者看到震源附近的房屋内部家具剧烈晃动,一些堆放在高处的纸张等杂物纷纷掉落,室内吊灯大幅摆动,一片狼藉,但我发现那些身处震区的日本人却反应十分镇定:有的立刻就钻到桌子底下,有的人站在屋角,有的人就站在室内比较空的地方,以免被倒塌的家具砸到。 没有人慌张喊叫,也没有人到处乱跑,日本人在地震发生时的表现可以称得上镇定自若,训练有素。 第二天在与同事们的交谈中了解到,日本人在地震时的这种表现,源于他们平时的防灾训练。 日本设有专门的防灾法案,在对震前的预防、震中的防护、震后的救援方面都有严格而细致的规定。 日本各地定期都会组织人们进行防灾演练,加上日本本身经常发生地震,“演练”机会很多,防灾经验都很丰富,甚至可以说,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最正确的防护方式已经成为日本人的本能。 日本朋友告诉记者,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 由于日本是地震多发地区,在建筑物的防震标准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东京地区的楼房基本上都具有抵御8级以上地震的能力,因此在发生地震时,如不能立即转移到室外,应首先在室内避震。 避震应选择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如桌子下,墙角等。 采取蹲或坐的姿势,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以减少被砸的面积。 待一波地震过后,再有秩序的从安全通道转移到室外。 听了朋友的介绍,记者才回想起来,到进修单位的第一天,事务员首先就交给我一袋物品,打开一看,里面装的是水、饼干、哨子、毛巾等物品,原来这是公司派发给每个员工的防灾袋,人手一份,以备在受困时发挥作用。 在介绍单位情况时,事务员带领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办公楼的安全梯。 她反复强调一定要记住安全梯的位置,以便在发生地震、火灾等灾害时安全离开。 当时,记者对于这样的介绍还感到比较奇怪,现在想起来,这可能就是日本防震训练的一部分吧。 谈起对地震的反应,日本朋友还告诉我,地震的时候一定不要慌张,特别是在撤离建筑物的时候一定要保持秩序,有时候无秩序情况下的拥挤和踩踏可能会造成比地震更大的人员伤亡,日本公共场合的安全梯和安全通道都修建得十分宽敞,只要有秩序,在很短时间里,大家都会撤到安全的地方。 新华网北京5月17日电(记者 华义)在长期的防震抗震生活中,日本人积累了丰富的与地震“斗争”经验,有句与地震有关的日本俗语——灾害在忘记时袭来,就是日本民众时刻不忘应对地震的写照。 日本地震频发。 据统计,全球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约有20%发生在日本。 日本各级政府时常设想一旦某处发生地震,会造成多大范围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政府应当如何处理这种可能的危机。 正是这种强烈的危机意识,让日本政府和民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尽力设法防震抗震,其中紧急避难用品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日本搜索网站输入“防灾袋”或“非常袋”,可以找到非常多的资料。 这种用具可以说是一个“百宝袋”,它结实耐用,有的具有一定的防火防水功能,可容纳瓶装水、压缩饼干、手压式手电筒、口罩、手套、药品等多种应急用品,有些应急品需要每年更换一次,以防过期或失效。 日本的地震教育从娃娃抓起,这也是日本防灾工作的一个特点。 比如一些小学经常举行防震演习,教育孩子们一旦发生地震不要慌乱,要保护好头部,从容有序躲避,有的学校还会让孩子们利用模拟地震晃动的“体验车”感受地震。 日本家庭主妇们长期在家从事家务活动,也积累了丰富的室内防震经验。 由于地震可能引发燃气管道破裂甚至火灾,因此一觉察到大地摇动她们就立即关闭厨房火源,打开可出逃的门窗。 在她们为防震准备的食品中,有盐和糖等人体必需品。 有的人把贵重物品放在枕头套内,遇事抱起枕头就走,既可用枕头保护头部,又能降低财产损失。 有的家庭的防震用品人手一套。 在办公室、商场、街道等其他场合,日本人也设计了不少避险和互救方式,比如牢记发生地震时避免停留在货架或悬空物体附近,一些公共场所绘制有详细的逃生路线图等等。 此外,电话公司、媒体等机构都会在第一时间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高密度的信息服务。 日本地震预警系统甚至会利用地震纵波与横波先后袭来的短暂时间差发出地震速报,分秒力争以降低地震的影响。 正是日本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针对防灾减灾付出的种种努力,以及把防震避险融入日常工作生活的危机意识,让日本民众尽可能多地掌握了逃生技能和防灾能力,能够从容地面对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