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时评 以创新为驱动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央广时评】以创新为驱动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5月23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拉开帷幕。作为我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这次文化“大集”共吸引了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302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展,展出文化创意产品超过12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将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

第二十届文博会于5月23日至27日在深圳举办

极具地域特色的美食、“压箱底”的精品文创、原汁原味的非遗展演、一键实现屏幕自由卷曲的“黑科技”……“古”与“新”融合、“文”与“技”携手,文博会上琳琅满目的优秀文化项目和产品连缀成一条中华文化精品走廊,集中展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澎湃气象和蓬勃活力。文化科技、文化装备制造、人工智能产业“顶流”同台竞技,设立AI大模型集中发布推广区、聚焦文化出海“新三样”……本届文博会含“新”量十足,显示出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广阔前景,让人们能够看到文化产业的多种“打开方式”,也看到文化市场相融相通的更多可能。

绣娘们给苗绣饰品穿线

文博会人气和体量“双涨”,依托的是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文化产业发展实践,背后是人们对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文化供给的更高期待。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已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新引擎,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正逐年提高。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是促进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发展文化产业,大有可为,也当大有作为。我们要不断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同时,还要顺应新时代文化消费新趋势,强化数字技术赋能,以创新为驱动,进一步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等跨界融合,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创新性推动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转化,源源不断打造文化精品,拓展文化发展新空间,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夯实文化根基,凝聚精神力量。(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莫洁)


10多年来聚焦文化强国目标适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期待什么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

10多年来,我国聚焦文化强国目标,适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期待,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民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多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满足这些新期待,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文化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在政策层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教育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在市场层面,随着消费者对文化产品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 这促使文化企业不断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例如,电影、音乐、出版等传统文化产业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推动下,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实现了转型升级。 同时,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沉浸式体验等新兴文化产业也蓬勃发展,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在社会层面,社会各界对文化产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形成了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氛围。 一方面,高校和研究机构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和人才培养,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另一方面,媒体和社会组织积极开展文化产业的宣传和推广活动,提高了民众对文化产业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总的来说,10多年来我国在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国文化产业将继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时事热点:数字技术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景故宫用720度空间影像展示故宫每一个细节;数字文物库记录了6.8万件套文物的高清影像;戴上AR眼镜,深埋地下考古遗址清晰呈现眼前……在服贸会数字服务专区,故宫博物院用数字技术将紫禁城搬进了展厅。

在本届服贸会上,5G、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的融合应用,让传统文化产业在这里焕发出崭新的活力,向世界展示了数字科技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成就、新趋势。

《清明上河图》放大40倍后,里面的人到底在干什么?有哪些典故?观众都可以在数字标记上找到答案。

“故宫名画记收录了600多高清幅名画作品,同时还对画作进行了数字标记。 ”展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数字技术,故宫博物院已经将全部对外开放的宫殿全景影像、6.8万件套高清文物影像搬上了“云端”,“希望能够通过数字技术,让这些传统文化遗产能够永久保留、永续传承。”

在首钢园的文旅服务展区,观众们排起长队,等待着体验一场“飞越北京”之旅。从中央电视塔出发,“飞越”长城、颐和园、奥体中心、北京CBD,俯瞰前门、天安门、故宫……融合了VR、5G、8K高清技术的全新体验,让观众大呼过瘾。

在国家会议中心的国别展区,韩国展台的VR游戏体验吸引了众多观众,带上VR眼镜,坐进科技感十足的座舱,感受来自游戏的惊险刺激。

“数字+文化”的新业态正在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届服贸会上,众多文化内容与数字科技相结合的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新业态惊艳亮相。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16个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9%,占全部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3.5%,提高0.6个百分点。

今年6月发布的《“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坚持以创新驱动文化产业发展,落实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促进文化产业“上云用数赋智”,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加强文化科技创新和应用,构建创新发展生态体系。

在北京,数字化赋能下的文化产业正在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9月4日,在服贸会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莫高义介绍,依托得天独厚的科技创新优势,全市规模以上文化科技融合企业收入占文化产业收入比重连续3年达50%以上,年增速保持在10%以上。今年上半年,北京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占全国比重达25.9%。

与此同时,文化产业也为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空间。服贸会上,以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科技,已经在文化产业领域众多场景落地应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沁平指出,VR技术在文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让博物馆摆脱了实体场馆的限制,增强了文物展示,也扩展了观众的体验维度;在文旅行业,VR引导场景游览、增强内容呈现,创新数字文旅体验模式。“未来,VR技术将随着文化产业更快地融入大众生活,颠覆传统的观览模式,为观众带来新场景、新体验。”赵沁平说。

“通过AI赋能,城市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展现自己的文化遗产,也能更生动地讲述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故事,彰显自己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吸引力。”同济大学教授吴志强指出,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原文链接 :

数字化利好频出,文旅业需要多一些“智慧”

时代,不同了。 在这个崭新的时代,数字经济大潮浩浩荡荡,尤其是面对百年不遇的疫情冲击,数字化更是凸显威力,成了各方共同的选择。 7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鼓励产品智能化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旅游景区建设数字化体验产品。 11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十部门再度下发《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11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支持“互联网+旅游”发展的措施。 会议指出,旅游消费潜力巨大,要支持建设智慧旅游景区,普及电子地图、语音导览等服务,打造特色景区数字展览馆,鼓励景区加大线上营销力度,引导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等举措。 国家层面动作频频,用意明显,数字化、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 资料显示,未来 20 年,旅游业的数字化预计将创造高达 3050 亿美元的价值。 而目前全球市场规模达 1300 亿美元的目的地旅游领域中,实现数字化的体验不到 25%。 新旅界了解到,很多文旅企业、景区已经意识到了数字化的重要性,在智慧旅游领域进行了诸多探索,并获益颇丰。 同时,也有一些景区的数字化建设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更有一些企业仍在观望,存在着诸如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意识缺乏、能力有限等问题。 风口已来,时不我待。 2020年即将过去,疫情阴影仍未消散,“智慧旅游”该加速了!把握机遇,文旅企业加速智慧化人类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技术的推动。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既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数字化技术的作用更是凸显。 疫情中,旅游供需两侧双双受到巨大冲击,文旅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疫情加速了市场的出清,也催生了一系列新需求和新供给。 从供给端看,旅游企业加速拥抱线上化和智慧化,并将技术与产品深度融合,推动行业向“互联网+旅游”深度转型。 新需求和新供给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共同助力旅游业迈向发展新阶段。 12月1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0江苏智慧文旅峰会暨“苏心游”推广活动在南京举行。 江苏省旅游协会副会长、恐龙园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沈波在大会上作了题为《科技赋能,打造数字微度假目的地》的主旨演讲。 沈波表示,智慧旅游对于游客、对于管理者,对于运营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如果还是用原有的一些陈旧的管理手段,是无法管理好一个景区的,而它的管理效能和效率也是非常低下的。 沈波同时强调,“没有智慧旅游系统就没有现代化的景区管理。 ”近年来,恐龙园集团牢牢把握智慧旅游的发展机遇,聚焦“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增强景区管理能效”和“大数据辅助营销决策”,为游客提供以“以游客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的智慧化网络服务,并通过具备自主产权的技术研发应用,在实现游客消费体验便捷度和满意度全面提升的同时,不断总结成功的实践经验、完善智慧旅游体系和标准化建设,围绕大数据会员系统、智慧营销平台、智慧运维系统、智慧管理系统等不同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可对外提供输出服务的智慧旅游整体解决方案。 围绕“恐龙品牌连锁发展和专业技术赋能输出”的创新业务进行战略布局,恐龙园集团推出了以“4.0版环球恐龙探索世界”为代表的大模块产品、以微度假目的地“恐龙人部落”为代表的中模块产品和以家庭娱乐运动中心“恐龙人俱乐部”为代表的小模块产品。 目前,恐龙园集团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开展了100多个合作项目,塑造了江苏文旅样板。 沈波表示,树立新理念、把握新机遇、借力新基建、打造新产品,恐龙园集团将持续以科技赋能助推江苏智慧文旅迈上新台阶。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各地政府和文旅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化解大众旺盛的文旅消费需求与高质量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 江苏文旅一向走在全国前列,2010 年,江苏省镇江市在全国率先提出“智慧旅游”概念,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开辟“感知镇江”、“智慧旅游”新时空,成为了我国的智慧旅游的典范。 当下,江苏文旅一方面通过打造“苏心游”省级智慧文旅对客服务平台,全面整合各方资源,畅通中间环节,提升旅游的效率,实现旅游产品的高效触达和有力联动;另一方面,扶持以恐龙园集团为代表、深耕“文旅投资运营”和“专业服务供应”的文旅头部企业,提升文科融合在文旅产品迭代升级中的作用,强化科技赋能下智慧文旅的应用与革新,真正全面引领江苏智慧文旅进入高速发展的新时代。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华侨城集团称得上文旅企业的数字化标兵。 在景区服务、管理上,华侨城集团加入了更多智慧化手段,有力保障“限量、预约、错峰”的落实,为游客提供更安心、高效、便捷的服务。 早在2019年,华侨城人脸识别服务平台就已建成上线,在其旗下各景区逐步实现了人脸识别服务的统一管理。 今年在疫情的助推作用下,华侨城集团进一步加大数字化技术应用,加快智慧化景区建设的步伐:欢乐谷集团虚拟排队系统、南昌华侨城玛雅乐园人脸储物柜等系统、顺德华侨城欢乐海岸PLUS景区通码功能纷纷落地.......华侨城集团同时加大了科技投入,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VR、AI等技术等,以提供更精准、高端的服务,更新鲜、更具科技感的旅游体验,进一步挖掘文化旅游消费潜力。 9月,落地济南华侨城的全国首个《国家宝藏》线下体验馆运用多媒体数字交互技术,让游客在不危及文物的前提下,通过触发场景中的乐器感应,亲耳聆听大唐风韵乐曲,亲身体验国宝之“美”。 11月,全国第八座欢乐谷——南京欢乐谷开业,通过引进AI智能互动、全息投影、球幕光影、5G等创新技术,打造新一代智慧园区,大大升级了游客的游园体验。 华侨城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文旅消费数字化迎来“大提速”,为推动行业向“互联网+旅游”深度转型,在稳促扩升消费成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引擎的背景下,华侨城聚焦文旅消费,深化“互联网+”的发展思路,以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文化旅游迈向高质量发展。 创想文旅“云上”模式,构建多元化消费场景。 2020华侨城文化旅游节期间,华侨城借助自身整合营销的商城平台“花橙旅游”开展多元化创新营销,实现华侨城景区票务、酒店住宿及周边旅游度假产品的全面预定及预约管理,不仅有效承接了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市场新需求,超预期实现了“以节庆促经营”的目标,也充分释放了文化旅游节在拉动经营、促进市场方面的作用,有力推动了文旅产品的供给侧改革。 据统计,2020华侨城文化旅游节期间,华侨城集团文旅企业线上销售累计超12亿元,自营线上营销主阵地“花橙旅游”实现销售超3亿元。 前瞻性布局数字文旅,探索文旅产业新动能。 华侨城借助线上平台“花橙旅游”实现了全面预约管理,通过大数据平台全面实现景区销售、口碑及客流监控的智慧化升级,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华侨城旅游系统的智慧化管理水平,同步启动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工作,为华侨城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华侨城创新研究院基于游客评价数据量化后得出的“欢乐指数”,将中国文旅产业的运行监测和大数据可视化展示,未来将持续洞悉景区发展新动向、新趋势、新特征和游客的新需求,进一步助力景区服务品质和运营效能的提升。 11月2日,华侨城集团与腾讯公司签约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通过构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基于各自资源和技术优势,推动旗下各业务板块深度合作,促进线上线下消费和应用场景加速融合,推进智慧化、新文旅、新基建、大数据、大生态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未来,双方将围绕整体智慧化提升、新文旅融合赋能、大数据价值深挖、生态互联互通四大方面展开合作,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北京联合大学在线旅游研究中心杨彦锋主任在接受新旅界采访时表示,在移动互联网、LBS、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加持的渗透性扩张应用下,文旅行业出现了一些比较好的技术应用,极大地提升了文旅行业的数字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行政管理方面,国家文化旅游部有一个旅游经营管理服务平台,已经实现了对以旅行社为核心的旅游订单电子化形成监管,对游客权益保护、游客救援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文、旅合并以后,数字文博一类的博物馆、图书馆的数字化工程得到重视,涌现出一批特别好的数字博物馆和数字图书馆等等,一些数字化技术、信息技术、VR技术展示或者是服务游客的一些典范已经推广开来,国家也正在提倡各地文博单位进一步落实数字电子化应用。 包括夜游科技、VR等等的普遍应用,极大地增强了这种旅游景观、旅游景区的消费时长和消费内容,这也是旅游景区板块进行数字化改造、信息化改造的一个重要方向。 旅游消费的场景是常见的异地消费场景,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很多的终端,这种终端有很多包括小程序、在地消费、导流等等的应用场景数字化的机会,可以把整个景区平台变成一个消费重要入口,包括江苏的“苏心游”、云南的“一机游”、贵州的 “一码游贵州”等都在致力于把整个旅游的产业链人流变成一个电子化的商品消费入口。 将来,这种旅游场景的数字化消费入口会变成各地促进内需、拉动消费的一个重要的产品和技术入口。 三大不足:水平参差不齐 意识缺乏 能力有限尽管智慧旅游是大势所趋,代表着未来方向,但是,新旅界发现,仍有一些文旅企业、景区管理者在谈到智慧旅游时讳莫如深,或表示刚刚涉足,或表示困难很多。 《2019文旅行业数字化白皮书》显示,未来 20 年,旅游业的数字化预计将创造高达 3050 亿美元的价值。 而目前全球市场规模达 1300 亿美元的目的地旅游领域中,实现数字化的体验不到 25%。 国内以故宫、华侨城为代表在数字化服务应用和内部数字化管理方面较为均衡发展;以黄山风景区、九寨沟景区等在数字化场景应用等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 易观分析旅游健康行业分析师吉之莹指出,当前的文旅行业数字化依旧存在很多不足:文旅行业产业链各环节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 相较来说,渠道平台端、媒体营销端数字化水平较高,因为其中大多文旅企业是通过互联网起家的,资源供给端数字化水平较低,因此整体文旅行业数字化发展仍有待提高。 易观分析认为在互联网势力强势崛起的大趋势下,未来景区数字化水平会进一步提升。 2016 年中国景区 IT 投资规模达到 1326 亿元,2020 年投资规模将达到 3926 亿元。 数据来源:易观分析部分行业仍然缺乏数字化升级意识,还停留在原有的传统运营方式。 以旅行社为例,传统旅行社门店经营者仍然依靠经验运营,更多关注旅游产品盈利,数字化程度高一些的旅游新零售门店会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在追求产品盈利的同时,挖掘更多服务增收空间价值。 数字化运营能力有限。 多数文旅企业在数字化运用方面,可能停留在日常运营数据采集、存储处理、简单分析辅助决策。 数字化升级带来了海量的数据,但目前很多文旅企业比如景区等,还无法灵活运用盘活数据在实现全面互联互通、综合调度旅游资源、研发创新等方面还有待提升。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制约着文旅企业的数字化呢?根据最新发布的数字化转型指数DTI,严重阻碍全球受访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三大因素是: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的问题(2016年位列第5,2020年位列第1);缺乏预算和资源的问题(2016年位列第1,2018年位列第2);无法从超负荷的数据乃至信息中获取洞察力的问题(自2016年以来跃升8位);而严重阻碍中国受访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三大障碍是:缺乏必要的内部技能和专业知识;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问题;缺乏合适的技术来适应业务发展的速度。 广西智慧旅游产业有限公司主要立足于目的地平台的建设与运营,该公司总经理喻新征认为,从模式上来看,数字化文旅服务主要是以技术单位向文旅单位提供技术支撑服务,技术平台、产品绝大部分由科技公司生产,向旅游行业服务,也有基于目的地政府单位的BOT模式的数字化平台,只有很少数的旅游行业企业愿意主动提出技术产品量身打造服务,愿意去投资开发匹配自身文旅企业的数字化产品,让精通旅游的团队来发起旅游智慧化产品的研发,或者融合一批懂旅游、懂技术的团队联合打造智慧旅游产品。 旅游本质上是为消费者提供一种新奇、特色、个性的消费服务,每一个旅游企业都在千方百计设计个性化的消费服务产品提供给游客,而目前旅游行业的数字化服务工具都是“标准化”“通用化”“平台型”“批量型”产品,与旅游的产品本质是相背离的,比如,标准化工具仅仅在入园售票这些基础工作上完成。 杨彦锋则认为,文旅企业数字化程度低是由行业属性决定的。 文旅企业作为一种消费型的终端行业,并不属于技术发展的核心领域,其整个数字化管理和运营水平是一种受核心技术驱动的渗透性的终端企业,因此,其管理水平和运营水平普遍是比较偏低的,这是行业属性决定的。 变与不变,未来的旅游将更加智慧在经历了百年不遇的全球变局和历史罕见的疫情冲击之后,未来的旅游又会呈现何种趋势呢?在华侨城集团相关负责人看来,旅游市场的全面复苏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全行业仍然需要困境中不断努力,但文化旅游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趋势和大格局不会改变,亿万人民群众对以旅游消费为代表的美好生活的需求以及消费将只增不减。 作为供给的一端,旅游企业要加速拥抱线上化和智慧化,将技术与产品深度融合,推动行业向“互联网+旅游”深度转型,用智慧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将科技创新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当前,科技、文化、时尚、教育、创业正在改变经济组织和社会发展方式,也为旅游业注入全新的动能。 日渐走入日常生活的5G、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驾驶、无接触服务等,正在从根本上颠覆传统的旅游消费方式,这要求文旅行业转变传统的旅游消费方式,以“技术创新”驱动“应用创新”和“产业创新”,实现旅游行业真正的迭代升级,不断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杨彦锋十分看好智慧旅游的未来。 他表示,文旅部等十部门提出来要进一步加强智慧景区的改造或提升升级,首先会出台相关的标准和指南,将旅游景区的信息化应用推动到相对标准化的新台阶,各地景区将有章可循,有案例、有标准可以执行;其次,加强文旅行业电子合同的管理水平,电子合同能够促进领域的交易效率,或者信用的出境,这方面也是大有可为的。 吉之莹认为,政策引导未来旅游市场建设发展思路。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积极运用互联网推动旅游业产品业态创新、发展模式变革、服务效能提高,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同时“新基建”写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范畴。 互联网+、新基建作为未来国家战略发展重点,成为新一轮风口,将会加速旅游产业智慧化建设。 上游供应端也将积极加快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立数字化业触点,覆盖用户行前预订、行中消费等服务场景,运用运营智能化手段实现旅游产品差异化创新,满足用户在行程中即时产生的个性化新需求。 同时,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科技巨头纷纷入局文旅市场,通过移植技术优势,助力行业改善传统运营模式,加速进行数字化转型。 技术层面,人工智能、物联网、云技术、5G商用等创新型技术的不断发展,文旅行业整体也将迎来大变革,传统旅游作业方式将被彻底打破,以景区、交通、酒店、旅行社、在线旅游分销商等旅游业务要素及服务消费、生活社交、文化等新要素将围绕 “创新技术+品质建设+数字运营”的全产业链智能化服务价值升级。 喻新征预计,在科技赋能的未来,智慧旅游应该不再期待太多标准化工具,而是期待更多的文旅+科技融合的体验产品,让消费者愿意为之买单的产品。 产品的研发将由更多懂旅游产品开发的产品经理来研发,合作模式将发生变革,由旅游业主投资向科技公司业主投资转变,形成携手共赢的局面。 今年10月,在2020中国数字文旅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副司长李磊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先后出台了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互联网+”等一系列战略、规划和举措。 近年来,数字文旅内容日益丰富,数字文旅消费规模不断扩大。 特别是今年疫情发生以来,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数字文旅产业异军突起、逆势上扬,以线上内容为核心的数字文旅产业体现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 文化和旅游部就数字文旅产业创新发展多次作出部署,提出狠抓线上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释放数字化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我们正处在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如果不能拥抱时代变化,势必被时代所淘汰。 智慧旅游的“高速列车”已经加速,你上车了吗?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3136.html
视频丨利剑出鞘!直击东部战区台岛周边联合演习震撼现场
东源海事处蓝天救援队挂牌仪式圆满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