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及Q1财报 价格战

中国汽车市场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引发业界对无效内卷、车企生存困境的深刻反思。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近日表示,汽车行业上半年已经历了残酷的价格战,预计这一趋势在下半年仍将持续。他呼吁国家相关部门能够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

上半年的价格战有多惨烈,车企业绩报告告诉你。 从车企最近披露的第一季度财报里,我们读出的是各自的焦虑。 传统车企焦虑油车的式微,造车新势力焦虑亏损大裁员。与此同时,比亚迪、长城汽车等车企也用财报证明,不惧内卷,越打价格战却越赚钱?所以,通过分析各家车企的财报数据,可以看出各车企的抗风险能力。

比亚迪、长城价格战,越打越赚钱?

在大打价格战背景下,比亚迪依旧实现营收和利润“双增长”的业绩。 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1249.44亿元,同比增长3.97%;归母净利润为45.7亿元,同比增长10.62%,可谓赚的盆满钵满。

在主力车型大幅降价的情况下,比亚迪之所以还能保持盈利增长, 凭借的正是持续扩大的销售规模优势和极致的产业链控本能力,同时在高端市场和海外市场也有所突破。 更大的销售规模、更高的毛利,意味着比亚迪目前已经手握定价主动权。

2023年业绩不乐观的长城汽车,在今年第一季度业绩实现了反弹。一季度,长城汽车营收为428.59亿元,同比增长47.6%;净利润达到32.27亿元,同比增长1752.55%。 长城汽车在财报中表示,一季度财务业绩大幅增长,得益于销量的拉动以及产品结构的优化。

首先,销量增长主要来自于海外市场与高端车。第一季度,长城汽车总销量同比增加5.5万辆,其中海外销量同比增加4.08万辆。第一季度单车均价15.6万元,同比增长2.4万元,环比增长0.9万元。坦克、魏牌等高端品牌车型销量占比21.4%,同比增长8.8%。

历经4年亏损,赛力斯迎来首个季度盈利。 今年第一季度,赛力斯营收为265.6亿元,同比增长421.76%;净利润为2.19亿元,实现扭亏。赛力斯的扭亏为盈,与旗下车型的销量快速增长不无关系。赛力斯一季度销量达到94825辆,同比增长374.77%,显示出消费者对问界系列产品的高度认可。

利润空间被挤压,合资品牌忙“合作”

除了上述3家营收和净利润皆实现增长的车企外,另外几家车企在营收或净利润层面的表现不佳。它们净利润下滑的原因大同小异——即合资车企增长失速、价格下滑对其盈利贡献的侵蚀,以及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持续的亏损。

从上汽、广汽等传统车企的鲜活案例可以预见,在智电化转型和价格战的浪潮之下,合资品牌原有的产业优势正在弱化,产能压力也持续增大。与此同时, 此前对合资品牌依赖越深的传统车企,受到的打击将会越大。

不过,正因为这场价格战“敲打”,跨国车企如今都非常坚定地跨入中国汽车智电化发展的大潮中来。 奥迪与上汽联合开发电动车、大众和小鹏联姻、丰田确认跟华为深度合作、本田最新发布的电动品牌烨百分之百中国本土化研发。以上措施表明,合资车企要奋起直追。

价格战后遗症渐显,强弱格局初见端倪

除了传统车企因合资利润萎缩而面临业绩不景气外,作为最会赚钱新势力品牌——理想汽车的经营状况也破天荒地大幅下滑。 理想一季度盈利闪崩,净利润仅为5.91亿元,同比下滑36.7%,环比下滑89.7%。难道理想也将成为这场价格战的输家?

更关键的是,进入第二季度以来,价格战并没有任何停息的迹象,如此看来,除了比亚迪、长城汽车等个别领跑者外,下半年车企们的经营状况大概率要进一步走向下坡路。

魏建军前不久也表示,2024年—2026年,行业的竞争强度不会减小,长城汽车需要用长期主义去面对未来三年的市场竞争。所以, 比起眼下的内卷,车企更大的压力在于,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价格战仍将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常态。

大浪淘沙的竞争是残酷的,是有代价的。如果价格大战持续下去,整个汽车产业的利润水平仍然会进一步下降。而车企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靠血拼价格整垮对手,要么被对手吃掉。但是, 无休止的价格大战,对于整个汽车产业都不是什么好事。

据悉,理想汽车最近在着手裁员,比例超过18%,其中纯电和智驾部门,以及销售运营服务部是裁员“重灾区”。另外,特斯拉CEO马斯克也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0%约1.4万人,据说连产销两旺的中国上海工厂也不放过。

显然,在这场声势浩大的价格战中,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进入加速洗牌期,目前两极分化现象日益明显: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头部品牌在降价浪潮中仍能维持高增长、高毛利;而另一面,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则在“价格战”的炮火攻击中不断掉队,甚至被行业出清淘汰。

总结

综上所述,国内车企的财报可以说各有所长,冷暖自知。 而接下来,激烈又无可奈何的“价格战”完全没有停歇之意,持续的价格战会加剧恶化整车厂和供应商的生存环境。 所以,还是希望车企尽快停止“内卷”价格,“价值战”才是行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价格大战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有哪些?

1.以本伤人 大战的双方或者多方都会元气大伤

2.减少了很多就业岗位以削减开支

3.惨胜如败

4.很容易被第三方进行最后渔人得利

价格竞争对生产家和社会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价格竞争是通过降价来使顾客花更少的钱却得到同样满足的一种竞争。 价格战的影响1、削弱积累能力,不利于企业创新,有碍发展后劲 价格战是以牺牲企业利润为代价的市场竞争。 利润减少相应会适当减少在技术创新,产品更新以及管理、营销等领域的投入,使得企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而发展后劲不足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恶性价格竞争不仅直接冲击着生产领域的企业,同时也危及流通领域的企业。 2、减少营业收入 价格战虽能使销量上升,但若销量上升的幅度赶不上价格下降的幅度,企业的营业收入就会减少。 从目前家电产品价位来看,降价空间已经很小,几十元、甚至几百元的降价幅度对购买数千元大件家电产品的销售者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 3、产品质量、售后服务难以得到保证,损害顾客利益 2005年被许多家电专家认为是行业发展的恐慌之年,连续多年的价格战,不仅让中国家电产品利润丧失殆尽,而且在长期的价格战影响下,中国家电企业越来越失去了产品的研发、创新能力,变得只能依靠低价格规模优势参与竞争。 4、频繁削价,会破坏品牌形象 1997年高路华以低于长虹、康佳等主要品牌30%的超低价进入价格战行列,其市场份额在销售旺季不足5%,在淡季1%-2%之间。 一方面说明了高路华品牌与长虹、康佳等知名品牌相比缺乏足够的知名度、信誉度;另一方面又说明了大多数消费者对太低价格的商品觉得没有安全感,价格太低反而适得其反。 从这个意义上说,价格大战对品牌形象的破坏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5、价格战扭曲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容易使客户产生依赖性 价格大战的氛围下,消费者买涨不买落。 频繁的价格战会使消费者对价格越加敏感,不断进行的降价使稍早买进的客户有上当受骗的感觉,怀疑企业的诚意。 过低的价格还容易使用户怀疑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有问题。 价格战误导了消费者的行为,使企业的经营环境进一步恶化。

商品价格大战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首先要明白商家为什么要发哦那个价格战

一,最主要的就是为了占领市场,二消化库存。三,本身成本的下降。

影响:一,“价格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行业自身发展,甚至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二,“价格战”会有利于企业效率和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发展

三,最直接的影响,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3387.html
沙特 土豪 造访!A股光伏龙头刷屏
​​​ 真的不欢迎 向佐让李胜利离开香港 麻烦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