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8月12日讯(记者 吴蔚玲) 短保面包龙头桃李面包(603866.SH)面临压力,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双降,整体产能利用率不足七成。公司提到,市场消费出现分流趋势,计划通过提供定制化服务深化重点客户合作,提升销售业绩。
今日盘后,桃李面包发布中报。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21亿元,同比下滑5.79%;归母净利润2.9亿元,同比下降0.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78亿元,同比下降1.19%。对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桃李面包此前在业绩快报中解释称,主要由于利息支出及所得税费用增加所致。
上半年,公司多个区域收入承压。其中大本营东北地区收入11.51亿元,同比下滑12.34%,公司重点关注的华东、华南市场分别实现收入9.89亿元、2.23亿元,同比分别下滑3.32%和14.56%,此外,公司积极拓展的西南市场实现收入3.73亿元,同比微增0.27%。
伴随收入下降,公司整体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滑,上半年已不足七成。中报显示,截至6月30日,公司共有22个生产基地投入使用,整体产能利用率69.84%,较2023年末下滑4.48个百分点。其中华中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的产能利用率分别降至57.53%、57.85%、70.11%。
回顾上半年,桃李面包称整个市场消费预期相对谨慎,公司努力打造大单品,增加竞争力,有效提升市场销售份额,可可爆了牛角面包、蛋蛋卷、红豆紫米糯乎乎面包和肉松卷面包等新产品呈现较高速增长。但从整体收入来看,爆品的拉动效果或有限。
财联社今日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公司证券部了解到,未来公司还将持续研发大单品。
桃李面包收入承压背后,是行业整体弱复苏及渠道表现分化。中金公司食饮团队相关研报分析称,今年上半年,烘焙行业整体呈现相对弱复苏,渠道表现分化,传统烘焙饼店及传统商超流量被分流,会员商超、餐饮茶饮2B渠道及新兴零食折扣店渠道需求较为旺盛。
具体来看,会员商超山姆、盒马烘焙区需求较为稳健,上游品质冷冻烘焙厂家相对受益;餐饮茶饮渠道属于烘焙品类增量渠道,预计下半年烘焙产品渗透率持续提升;零食折扣店流量旺盛,但门店系统中主要以中保包装烘焙为主,短保包装烘焙产品在供应链配送方面较难和零食量贩系统对接;传统商超卖场流量被分流,其中包装烘焙产品增长情况相对承压。
对比来看,在零食量贩系统有所布局的盐津铺子(002847.SZ),其上半年休闲烘焙产品实现收入3.42亿元,同比增长12.6%,与桃李面包形成对比。
值得一提的是,分季度来看,今年第二季度,桃李面包利润端有所改善。当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21亿元,同比下降6.33%;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增长14.24%。
你吃过醇熟嘛?醇熟,醇熟~
(没经验、不专业随笔,数据只有横截面当期数据,没有做历史数据和行业数据对比分析) 前两天和三哥逛超市,看到卖面包的货架,突然想到了第一次买醇熟面包的场景。 很久了,2010年我刚去成都读大学,因为从小在一个小县城长大,没有什么好吃的面包,更别说高大上的“土司”了。 Ivy是苏州姑娘,我们住在一个宿舍,周五下午上课之前,会每人一杯牧茶村奶茶,400克一大袋的白土司,你一片,我一片。 记忆中的醇熟,有一丝香甜,口感很软,一点也不糙,是好朋友的感觉。 醇熟是桃李的明星产品 , 桃李1995年设立在丹东,是短保面包界绝对的龙头 。 桃李面包2018年上半年收入21.67亿,同比增长19.33%;扣非净利润2.58亿,同比增长44.44%;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7亿,同比增长50.94%;每股净收益0.56,同比增长36.59%。 面包属于快速消费品,具有产品保质期短、消费者对产品新鲜度要求高的特点,桃李采用了“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制定生产计划,在中央工厂统一生产。 桃李的主要销售模式有直营和经销商两种模式,针对大型连锁商超或中心城市的超市、便利店终端走直营渠道;而周边商店等消费场所,采用经销商分销的渠道。 在中国,目前面包的消耗量在2KG/年(西南证券的研报),和其他国家相比差距巨大。 烘焙食品于20实际80年代从香港台湾地区进入中国大陆,近些年发展迅速。 但是因中国经济发展失衡,加上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向来以馒头、油条、包子等为早餐主食,目前面包的消费市场聚集在城市,而消费用户年轻化。 规模优势明显,明星产品地位稳固(半年报) 最贵的醇熟400克葡萄干土司,售价不超过10元;但是品质媲美味多美、好利来。 看的见的是产品,看不见的是完整的生产质量安全过程监控体系,对原材料、生产、运输等过程的控制。 品牌影响力:作为消费者,感觉桃李一直走 低调亲民路线,没有花里胡哨的宣传 ;商超铺货和经销商渠道下沉,20年来累积了很多忠实粉丝。 庞大而稳定的销售网络:根据2018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桃李已在全国市场建立了20多万个零售终端。 “中央工厂+批发”模式:我认为这是桃李能够实现高性价比的根本原因,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优势,目前在全国建立17个生产基地;虽然桃李也尝试研发新品,但是醇熟和酵母面包这两种明星产品销量高,带来稳定的现金流。 基本款土司面包完全可以走“一招鲜”路线,维护公司产品竞争力。 再看看财务数据,请收下我的膝盖 资产负债表:资产规模35亿,货币资金竟然有12亿;应收账款3.6亿,预付3500万,存货9780万,流动资产合计17亿;固定资产13亿,非流动资产合计17亿;企业流动负债4.1亿,其中应付账款2.88亿,没有短期借款;所有者权益合计30亿。 利润表:上半年营业收入21.67亿,营业成本13.2亿,期间费用4.99亿;三大费用中销售费用4.58亿,管理费用4880万;净利润2.63亿; 现金流量表:销售商品产生的现金流入是24.7亿,经营活动金流量是3.7亿;投资活动现金流出1.6亿,主要是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所致;筹资活动因分配股利现金流出3.76亿,桃李上市以来募资两次共计13.57亿元,派现三次共7.59亿元。 我个人感受是,桃李的财报太干净了,现金充裕,固定资产也主要是各地生产基地,应收账款占比10%,存货占比2.8%,无金融负债;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有竞争力,要看毛利率指标,能够证明与上下游讨价还价的能力,毛利率40%,销售费用占比21%,而管理费用占比2%,因为基数小,目前没有同体量的竞争对手,现在正处于跑马圈时期,而渠道下沉发展经销网络,销售费用处于高位。 那投资人回报水平如何?净资产收益率8.15%,食品饮料行业72家股票排名16;目前桃李市值在253亿,排名第6;市盈率48.14,排名45,属于中上水平。 所以说投资人给好企业比较高的预期,估值自然不低。 面包作为早餐,主要是油条、包子、馒头、葱花饼这些中式早餐的替代品,因为饮食文化的不同,西方国家以面包为主,但是在中国面包和中式早餐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也就意味着在饮食习惯不变的前提下,桃李面包有一定的天花板,而且这个天花板只能随着时间推移、西式文化的逐步渗透、饮食结构的调整才能不断提高。 竞对在何处? 一是直营渠道中,大型商超中其他品牌面包,价格区间相同,主要有比如宾堡、曼可顿等,但是都没有桃李规模大,而且感觉桃李深耕细作多年,江湖位置比较稳固(个人感觉)。 二是连锁便利店的面包,以7-11为例,面包价格多在10元以内,包装简单粗暴,但是性价比高。 二是面包房,有采用前店后厂经营的,也有城市周边有工厂,然后在连锁面包店现场加工、销售的,北京比较多的味多美、好利来、原麦山丘、巴黎贝甜等等,但是价格偏高,而且保质期一般在3天左右,不属于完全竞对;更有超级火爆的软欧包,但是定位都为20-30之间,以乐乐茶等为主。 人认为便利店的面包会成为非常大的威胁,之前看过一个数据,日本的面包龙头聚集效应非常明显,大约占领了80%左右的市场(数据忘记了,反正>50%),是不是和日本便利店品牌集中数量众多有关?打下的江山不能放弃,开拓更多的便利店市场,肯定账面应收承压,这个也是我猜的。 按照账面4亿的应收账款,2.88亿应付,由于上下游信用政策的不同造成的1亿资金占用,一年资金占用费478万(基准上浮10%),因为没有分渠道的经营数据,所以就不较真了。 嗯嗯,其实桃李基本款做三明治或者法式土司都很好吃,真的~
中金公司应该从哪些方面监测企业危机
1.中金公司:市场逐步进入磨底期,未来关注潜在四个方面因素:1)俄乌局势明朗和全球通胀压力缓解,带来“滞胀”担心边际缓解;2)“稳增长”政策继续发力,尤其是目前担忧较多的房地产等领域。 3)国内疫情情况进一步明朗;4)中美关系边际趋稳,中概股问题相对明确等。 2.中金公司:25bp降准,预期之中,意料之外。 此次央行仅降准25BP,降准幅度偏小,背后深层次的推动因素则可能是3月乃至一季度社融整体投放规模不低,央行可能倾向于先观察一下社融对实体支撑的效果,尤其是疫情反复扰动下,可能使货币政策起效需要更长时间来确认。 3.中信证券:疫情拐点将至,修复行情一触即发。 当前降准降息等货币宽松难以直接缓解投资者关切,市场仍在等待疫情拐点和复工复产,中期修复行情或有所延后,但悲观预期已经充分释放,行情一触即发,建议坚定稳增长主线,布局估值低位和预期低位品种。 4.招商证券:2022Q1宏观经济数据分析:注意观察见底信号。 短期关注三个变化,一是疫情防控指引的进一步优化,二是华东地区物流与生产的恢复状况,三是上海疫情实现社会面清零的进程。 中期要等待更全面的复苏信号,尤其是民营企业经营与投资意愿、居民消费与房屋购置意愿的进一步修复。 5.广发证券: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并非短周期政策,简单来说,政策希望达到的目标是“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6.华泰证券:疫情拐点、四月份政治局会议、美联储加息节奏、理财和外资行为等是后续的几大关注点。 行业观点1. 兴业证券:如果疫情改善,布局哪些方向:(1)酒类:经济活动修复有望提升行业景气度;(2)旅游零售(免税):乘疫情错位之风,顺消费升级之势;(3)航空:短暂承压后盈利弹性终将释放;(4)景区及酒店:疫情防控常态化,景区及酒店边际复苏2. 开源证券:随着新能源整车行业ToC端占比逐步提升,个人消费市场被充分激发,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会保持较高增速。 3. 平安证券:房地产行业点评:基本面压力犹存,政策发力有望延续。 考虑销售仍处筑底阶段、房企资金压力仍大且信心不足,投资端短期下行压力仍存,中期随着政策力度加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投资端有望随着销售企稳逐步回升,维持全年投资前低后高的表现。 4. 中泰证券:本轮快递行情的演绎或再超预期。 当下,市场对于快递股修复定价尚不充分,核心担忧在于监管持续性、疫情扰动。 通过观察与推测,我们认为,淡季盈利同比增速大概率仍保持高增,继续展现盈利弹性。 22年快递行情演绎或再超预期。 5. 民生证券:mRNA产业迎来历史机遇,国产力量加速崛起。 根据BMC相关统计,2025年全球抗体药物市场可达3000亿美金,mRNA技术作为可与抗体媲美的治疗手段,考虑到治疗方式的突破性、新冠疫情的助力以及技术更迭加速等情况,我们预计未来mRNA疫苗和药物市场规模也将达到万亿以上。 6. 东莞证券:目前国内疫情形势仍较严峻,短期内旅游出行需求或承压,但近期国产新冠特效药物研发取得突破,提振疫情受控信心,从全球主要国家旅游经济恢复情况来看疫情受控确定性高。 公司观点1. 中信证券:比亚迪()预计Q1业绩超预期,汽车业务迎逐季改善。 2022年一季度公司新能源乘用车销售28.6万辆,占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约为26.7%,连续四个季度排名第一。 Q1成本端承压下,判断公司汽车业务单车净利润仍能达到千元左右。 2. 中信证券:万年青()水泥业务增长稳健,混凝土业务盈利改善。 公司年产能300万吨和200万吨的骨料项目工程进度分别达89%和95%,预计将于年内全部投产并进一步降低混凝土原材料成本,发挥产业链协同优势,为公司效益增长提供动能。 3. 天风证券:大华股份()非公开发行计划通过审核,助力智慧物联战略发展。 看好定增项目资金落实进一步助力公司智慧物联战略发展;公司与中国移动形成长期战略互补,赋能业绩增加。 4. 西南证券: 桃李面包()面包消费好转,盈利能力持续承压。 公司客户的投入持续增加,不断提升单店质量;东北、华北等成熟市场加快渠道网络细化下沉;公司将进一步拓展西南市场、新疆市场,进一步完善全国化布局。 5. 国信证券:保利发展()精细管理,稳健发展。 公司寻求精细化发展,作为经营稳健、信用优异的央企龙头,有望受益于行业新格局,进一步提升销售规模和市场份额。 公司2021年末合同负债为4160亿元,能较好的支撑未来的收入增长。 6. 光大证券:北摩高科()传统业务有突破,新增业务高增长。 公司是国内刹车制动领域的龙头企业,是军工领域高端装备制造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拓展的检测试验业务和民航业务均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END-财经领域专业媒体团队专注研究证券市场,为投资者服务。 免责声明:上述文章均是根据相关资料撰写,力求内容客观及观点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完整,不构成投资建议。 研值有道不对因使用上述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2年蒸发270亿,营收下滑、关店300家,三只松鼠“瘦身”渡劫
撰文 / 张可心
编辑 / 杨洁
关店、缩减SKU、砍掉三个子品牌,正值壮年的三只松鼠“跑不动”了。
近日,三只松鼠公布了2021年年度以及2022年一季度财报。 2021年,三只松鼠营业收入自上一年跌破百亿元后继续下滑,微降0.24%至98亿元。 但公司的全年净利润提升36%,达到了4亿元,是上市以来的最高值。
然而,根据财报,三只松鼠在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出现亏损,期内亏损3100万元。 紧接着的2022年第一季度,尽管是包含春节在内的传统销售旺季,但公司营收还是同比下滑16%至31亿元,净利润更是比上年同期腰斩,仅为1.6亿元。
因此,三只松鼠不错的利润表现并没能给二级市场带来信心。 财报发布后的两个交易日内,三只松鼠股价连续下跌,合计跌幅为25.01%,两天内市值蒸发了28亿元。
业绩重压下,十岁的三只松鼠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 从推进产品多元化到重新聚焦坚果产业,停止扩张线下门店,从电商品牌回归传统分销路线,瞄准下沉市场,三只松鼠原本向着“万店”目标的一路狂奔,来了一脚“急刹车”。
但“网红”三只松鼠,能“嗑”得动“五环外”用户吗?
(图/视觉中国)
三只松鼠跌成“一只松鼠”
三只松鼠堪称“惨淡”的成绩单发布后,投资者刘明所在的投资群里瞬间“炸”了。 “大家心情都很不好。 有吵架的,有骂人的,群没被封我都觉得不错了。 ”他说。
去年10月,刘明以36.7元的价格买入三只松鼠4.5万股。 但到今年2月,刘明说:“当时市场上传言说公司四季度业绩可能不好,再加上公司迟迟不发年度业绩预告,我就觉得可能确实有问题。 ”2月底,刘明忍痛抛光了手上所有的三只松鼠股票,持有了四个多月,他合计亏损了17万元。 但是他仍然觉得庆幸,“还好我跑得快。 我抛的时候,公司股价差不多是33元,现在直接跌到了20元左右。 ”
截至4月29日收盘,三只松鼠股价报22.16元,总市值为88.86亿元,相较其两年前巅峰期的360亿元市值,已经蒸发了270亿元。
“三只松鼠跌得只剩‘一只’了。 ”刘明感慨地说。
三只松鼠在2019年之前曾受到了“增收不增利”的诟病,但从2020年起,它却走上了“增利不增收”的道路。 2020年,三只松鼠净利润3亿元,同比增长26.21%;但营业收入为97.9亿元,同比下降了3.72%。 在2021年,它仍然未能扭转这一趋势。
三只松鼠的营收下滑,明显受到了线上红利衰减的影响。
2021年,三只松鼠的在线渠道依旧强劲,其来自第三方电商平台的收入在总营收中占比为66%。 但报告期内,其在两大主流电商平台天猫系及京东系的营收分别下滑了22%和12%。
想当年,作为第一批网红零食品牌,三只松鼠曾吃尽流量红利。 三只松鼠的创始人“松鼠老爹”章燎原曾在传统坚果零食品牌詹氏食品工作过10年之久,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章燎原决定自主创业。 2012年,三只松鼠正式成立,而它成立后的定位就直接指向了“互联网品牌”。
三只松鼠成立4个月后在天猫平台正式上线。 它凭借人格化的品牌策略,打造了“小酷、小贱、小美”三只富含人格魅力的松鼠动漫形象,亲昵地称呼消费者为“主人”,将公司与消费者之间简单的产品销售关系,拓展为一种消费文化的阐述,从而获得了不少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登陆天猫平台的第一年,三只松鼠便拿下了“双11”零食特产类销售额的第一名。 此后三只松鼠更是连续9年蝉联了该品类销量第一名的桂冠,期间曾创下半小时成交破亿元的销售奇迹,成为名副其实的零食品牌“超级网红”。
三只松鼠在电商平台所向披靡时,融资也拿到手软。 2012-2015年,公司完成4轮融资,融资总额合计超3亿元。 2019年7月,作为“电商零食第一股”,三只松鼠登陆创业板后连收10个涨停板,同年公司营收破百亿元,一时间风光无两。
当时,章燎原称,自己创业7年,每一个阶段都在围绕着线上的“流量”在拼速度和时间。 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用户的线上消费热情再度被推高,三只松鼠的股价也在2020年5月19日摸高至89.5元,市值达到360亿元。
但实际上,在2018年“双11”期间,三只松鼠线上营收同比第一次持平,增长几乎停滞。 2019年,三只松鼠的总营收超过了百亿元,其中来自线上的营收占比仍达到9成。 但就在这一年,公司的净利润出现了下滑,同比下降了21.43%。 市场普遍认为,随着电商流量红利消逝、在线获客成本不断增加,三只松鼠的增长模式也逐渐摸到了天花板。
2020年,三只松鼠天猫旗舰店全年的销售收入同比下滑了28%。 于是,在2021年,三只松鼠并未公布平台旗舰店的销售数据,改为公布“天猫系”及“京东系”全年营收,但仍旧难掩它在两大平台上的销售数据下滑趋势。
在线上收入不断下降的同时,三只松鼠的销售费用却在逐年递增。 其中,平台服务及推广费一直居高不下,从2018年的4亿元一路增长到2021年的13亿元,占比也从27%扩大至64%。 一时之间,“三只松鼠就是在为平台打工”的言论在市场上流传。
章燎原将公司的突破口瞄准了线下渠道扩张以及产品的多元化。 2019年天猫年货节期间,章燎原公开宣布,三只松鼠将在一年内开出1000家线下门店,预计到2022年完成“线下万店”计划。
同时从2020年起,三只松鼠已接连推出小鹿蓝蓝、铁功基、养了个毛孩、喜小雀等子品牌,分别切入婴童食品、方便速食、宠物食品、定制喜礼等细分领域市场。 “章总有信心公司可以再造一个百亿品牌,我们投资人自然就会有更多信心。 ”刘明向《 财经 天下》周刊表示。
对于净利润的增长,三只松鼠表示,公司在战略转型期以“利润产出”为导向,尤其是去年上半年,通过全渠道成本管控和供应链效率提升,带来了利润的增长。
但即使三只松鼠赚的钱变多了,营收的持续下滑也仍然让投资者们难以接受。
事实上,早在三只松鼠公布2021年财报之前,良品铺子已经提前一个月给市场敲响了警钟。 3月22日,良品铺子公布2021年年报,公司于第四季度迎来上市首亏。 但区别于三只松鼠的“电商基因”,良品铺子是起家于实体线下零售。 “线下商业因为疫情的原因,亏损是情有可原的。 三只松鼠主打线上渠道,还能亏成这样,是我没有想到的。 ”刘明说。
同时,三只松鼠对外表示,砍掉了除小鹿蓝蓝之外的三个子品牌。 三只松鼠虽然已经从电商渠道开始向全渠道转型,但仍然“困于电商”。
一位业内人士对《 财经 天下》周刊表示,休闲零食行业在2019年迎来发展巅峰,除了三只松鼠外,良品铺子、甘源食品、华文食品等企业相继上市。 不过,从那时起,行业就开始显露衰退趋势。 尽管在2020年上半年,市场上出现阶段性的“报复性消费”,但加入该领域的玩家也越来越多,包括传统零售品牌巨头如洽洽瓜子、桃李面包都纷纷入局,以及业内存在大量的工厂自有品牌等。 “每一个细分品类上几乎都有数以千计的商家在竞争,行业同质化严重。 未来3-5年内整个行业如果无法做到产品创新、升级以及迭代,整个行业很可能持续衰退。 ”
万店扩张,戛然而止
原本在线下发力狂奔的三只松鼠,开始关店了。 2021年全年,三只松鼠“投食店”及松鼠联盟店闭店总数分别为43家和288家,SKU缩减至200个左右。
三只松鼠的线下渠道中,投食店为直营模式,店面主要选址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平均店铺面积200平方米,店铺形象融合三只松鼠IP设计,主打品牌体验。 松鼠联盟小店则为线下加盟店,于2018年7月正式对外发布,平均店铺面积只有50-80平方米。
截至2021年末,三只松鼠共拥有投食店140家,实现总营收8亿元,平均每家店年营收在570万元左右;松鼠联盟小店合计925家,三只松鼠未披露门店总营收数额,但《 财经 天下》周刊注意到,三只松鼠2019-2021年收入排名前十的门店皆为直营门店。 同时,也有不少线下的加盟商们对外“诉苦”。
“线下开店不同于线上,肯定需要更多的品类满足消费者一站式消费需求,同时也有助于公司通过产品线延伸提升客单价。 ”前述业内人士分析称。
三只松鼠也相应地进行了品类的扩张。 “公司的SKU从2017年的200个左右一路增长,最高时总计达到近800个。 ”一位三只松鼠员工向《 财经 天下》周刊透露。
但是,据某线下门店加盟商透露,“三只松鼠没能对线下多品类SKU辅以精细的运营和管理,最终导致线下门店经营压力大,尤其是加盟商。”
“加盟门店里的产品价格普遍比直营高,除非有大客户或企业团购类业务,否则它们很难生存。 ”前述三只松鼠员工认为。
(图/视觉中国)
一位加盟商吐槽说,他在加盟三只松鼠一年后不得不选择了闭店。 “除去疫情的影响,线上、线下产品价格体系不健全,对加盟商而言打击非常大。 ”
据其表示,因为三只松鼠起家于线上,“10个进店的年轻消费者中,起码有一半的人会选择打开线上平台进行比价。 ”此外,由于电商平台上经常有一些“满减券”“百亿补贴”之类的营销活动,“可能算下来有些并不比门店便宜,但消费者依然会被吸引。 甚至有些单品在电商平台上满减后,卖得比我们的进货价还要便宜。 ”盈利困难,再加上高昂的门店租金和人工管理成本,最终该加盟商只能亏损关店。
同时,过度扩张的产品品类,也削弱了三只松鼠原本作为“坚果第一品牌”的属性。 坚果对三只松鼠来说有多重要?过去,很多消费者一提到坚果品牌,就会想到三只松鼠。 而多年来,坚果一直是三只松鼠毛利率和营收占比最高的大品类,其最高时甚至给其贡献了年度总营收的70%。
但在2021年,三只松鼠的坚果品类营收仅同比微涨了4.3%,为50亿元左右。 相较疫情前的2019年而言,减少了4亿元。 报告期内,三只松鼠主要扩展的产品品类如烘焙、肉制品、果干的营收分别较2019年下滑了0.2%、15%和29%。
“现在谁还会认为‘坚果=三只松鼠’呢?”当被问及对三只松鼠的品牌印象时,一位消费者反问。
三只松鼠也意识到品牌力下滑的危机,以及过去线下门店粗放型扩张的问题。
2021年,三只松鼠表示,要回归建立三只松鼠“以坚果为核心”的消费者心智认知,仅下半年就为此投入了超亿元的品牌广告费用,甚至影响了公司的短期利润表现。 同时,其宣布全面暂停门店扩张,并且大力度关停不符合长期定位、业绩不佳的门店,聚焦优质门店的高质量发展。
这也意味着,章燎原原本的充满雄心壮志的“万店”目标,戛然而止。
网红松鼠,嗑得动五环外吗?
“网红”三只松鼠,开始回归传统销售渠道了。
“未来,公司将加速线下分销市场布局,快速推动全国县级市以上和中下线市场覆盖,推进KA渠道、传统渠道、特通渠道、流通批市的经销商组合开发。 ”章燎原在2021年度业绩交流会上表示。
2021年10月,三只松鼠罕见地在天津秋糖会上亮相,正式发布了自己的新分销战略,全力进军线下主流渠道。 秋糖会上,章燎原提出了分销要做到“3年50亿、5年100亿”的目标。 有业内人士透露,据说,当时曾有分销商私下找到章燎原说:“从来没见过一家公司做到了百亿元规模,但线下分销还没有开始做。 ”
三只松鼠看起来是下了决心。 之后两个月时间内,三只松鼠定向开发了33款分销专供产品,与近300家经销商伙伴建立了合作,并入驻了永辉、沃尔玛、大润发等知名连锁商超,覆盖了全国近300个地级市。
根据三只松鼠2021年财报,在报告期内,包括零售通、美团优选等平台分销,以及线下团购业务在内的新分销业务,整体实现营收16亿元,同比增长38%。 并且,新分销业务毛利率达到24.4%,比2020年度公司的线下零售渠道毛利率还高1.5个百分点。
在零食品牌中,良品铺子主打高端化布局,但原本瞄准线上年轻消费群体的三只松鼠,开始通过传统分销渠道,想要转身打造自己“国民零食”的定位了。
然而,三只松鼠真能成功打入“五环外”吗?
想要做打造“国民品牌”,性价比是少不了。 然而,三只松鼠在近年来却已经“偷偷涨价”了。 不少消费者向《 财经 天下》周刊表示,已经“吃不起三只松鼠了”,而社交平台上关于“三只松鼠涨价”讨论也不在少数。
面对外界对“涨价”的讨论,过去靠代工起家的三只松鼠,依旧没有选择自建工厂,而是表示,要通过建立“联盟工厂”的模式进一步降低成本,即投资工厂的一条或多条生产线,切入上游供应链。 “这样三只松鼠既不用盖厂房,又能生产自己的东西,工厂则主要收取加工费和管理费的模式。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联盟工厂依旧属于轻资产模式,而国内坚果市场高度依赖进口,“成本很难进一步压缩。 ”
在朱丹蓬看来,未来切入“下沉市场”的三只松鼠,即便真的想打价格战,相比于竞争对手而言基本没有多少优势。
成立于2001年的洽洽食品,以洽洽瓜子品牌闻名,已经深耕了线下经销商及KA卖场等渠道20多年。 在2015年,洽洽食品推出山核桃和焦糖味两种新口味瓜子,并在2017年推出黄袋的“每日坚果”,正式入局坚果市场。 之后,洽洽的“每日坚果”持续迭代升级,发展出了小蓝袋的“益生菌每日坚果”,以及每日坚果燕麦片等。
近五年来,洽洽食品坚果品类都保持了持续增长。 在三只松鼠坚果品类收入难获新的突破时,洽洽食品的坚果品类营收在2021年录得44%的增长,营收规模达到14亿元。
同样入局坚果市场的品牌,还包括盐津铺子、好想你、来伊份、良品铺子等,但它们都已同样深耕线下多年。
并且,在广大的“五环外”市场,章燎原自己也公开承认过,在线下的500亿元市场规模中,散装坚果目前占了一半。
“所以,三只松鼠要如何与广大散货市场拼价格?”一位在四线城市经营了多年线下卖场的业内人士告诉《 财经 天下》周刊,相比一线城市,“五环外”的消费者们普遍缺乏品牌意识,“说白了,大家的产品都是进口的,东西都差不多,价格自然是消费选择时的第一标尺。”
2022年,三只松鼠已迈过其发展的第一个十年。 章燎原亲切地称,三只松鼠已到“壮年”。 但如今,三只松鼠也到了不得不拥抱变化的时候。
三只松鼠的战略转型,几乎是将原来“网红电商品牌”路线推倒重来。 公司表示,“阶段性业绩承压是‘转折型’战略的阵痛”。 但是,经历过痛楚后,三只松鼠是否能迈过“坎儿”,真正走向长期高质量发展之路,还有待时间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