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锦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由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随着众多明代历史影像作品的发布,一阵“明朝热”的迅速蔓延在历史爱好者的圈子里。说起明朝,它最值得后人称赞的精神品质当属“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样的民族气节是值得被人津津乐道的。
说起国门这一词汇,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山海关、北京京郊、大同、雁门等一带,而却忽略了明朝南部的疆域边界,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明朝为了巩固在西南的统治,所建立的“三宣六慰”。
一、三大“宣抚司”
(一)南甸宣抚司
其位置在今云南省梁河县,自元朝时在此建立总管府,到了明初设立为州府驻地,成为明代的羁縻州。明正统年间,因为协助明军征伐麓川有功,明英宗特此将南甸州升格为南甸宣抚司,由当地土司刀氏家族世袭担任地方长官。刀氏家族的统治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共历二十九代。
(二)千崖宣抚司
其位置在今云南省盈江县,在元朝时归镇西路统管,在明初置司所,成为明朝的羁縻行政区。在正统年间,因征伐麓川立功,被升格为千崖宣抚司,由傣族刀氏家族世袭司所长官,共历二十九代。
(三)陇川宣抚司
其位置在今云南省陇川县,西汉时就属益州刺史部管辖,唐、宋时分别为南诏国和大理国的属地,元时设总管府管辖。明正统年间,明军“三征麓川”,后置陇川宣抚司,由傣族土司多氏家族世袭司所长官,共历二十八代。
二、六大“宣慰司”
(一)老挝宣慰司
明时,老挝被明朝统治者称为南掌。老挝宣慰司建立于明成祖永乐年间,其位置在云南承宣布政使司与南掌的交界处,即今老挝境内的琅勃拉邦。宣慰司的管辖领域自今老挝北部起至万象城以北。其内的民族与我国云南的傣族、泰国境内的泰族以及缅甸的掸族均为同一族群。在北宋时期云南的大理国便与老挝有了政治往来,一直延续到元代在老挝设立的老告军民总管府。其第一代土司首领为刀氏家族的刀线歹,共历八代,在明嘉靖年间亡于东吁王朝。
(二)车里宣慰司
其位置在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元时在此地设立彻里路军民总管府。洪武初年,明军攻破云南,改彻里路军民总管府为军民府,由当地土司刀氏家族的刀坎任知府,后又改军民府为宣慰司,仍由刀坎任宣慰使。自明代至清末,车里宣慰司共历二十五代。
(三)八百大甸宣慰司
其领地位于今泰国境内清迈附近,根据《云南图经志说》这部书记载,八百大甸宣慰司的领域“东至老挝,南至波勒,西至木邦,北至孟艮”。八百大甸宣慰司共历五代,在明嘉靖年间亡于东吁王朝。
(四)木邦宣慰司
其领域位于今天的缅甸国内兴威这个位置。明朝正统年间,明军征服麓川之后设立了南甸、千崖、陇川三宣抚司,又在当时萨尔温江以西的掸邦地区设立了木邦宣慰司。
到了嘉靖年间,缅甸地区建立了强大的东吁王朝,一举统一缅甸,随后东吁王朝不断进攻明朝在此地设立的司所。嘉靖年间末,东吁王朝吞并了老挝、八百大甸和车里宣慰司。到了万历年间,东吁王朝又吞并了木邦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共历十四代土司。
(五)缅甸宣慰司
其领地在今缅甸境内,治所位于缅甸中南部的曼德勒。初设于明成祖永乐年间,隶属云南布政使司管辖,一直持续到嘉靖年间,被周边的木邦等三家土司联合消灭,三分其地。缅甸宣慰司由孟族土司担任宣慰司,共历八代。
(六)孟养宣慰司
其领地在今缅甸境内,治所位于缅甸西北部的莫宁。初设于明永乐年间,为军民宣慰使司,正统年间被废除,万历年间改设为长官使司,后被缅甸吞并。孟养宣慰司共历十九代。
以上便是明朝时在西南地区设立的“三宣六慰”,尽管在明末随着帝国的轰然倒塌,其中的一些土司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统治,但随着清王朝入主中原并统一全国,缅甸、老挝、越南、暹罗等地逐渐成为清王朝的藩属国,那些被吞并的土司,也随着历史长河而流尽消逝。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三宣六慰到底算不算明朝的疆域?要搞清楚实际控制和册封的区别
三宣六慰是明朝在中南半岛册封的一些土司,三宣指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六慰指车里宣慰司、缅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养宣慰司、老挝宣慰司。除了三宣六慰,明朝还曾经在苏门答腊册封了旧港宣慰司。有人认为,这些宣慰司是明朝土司的组成部分,因此可以算为明朝的疆域。那么这种说法正确吗? 「 ”明粉”眼中的明朝版图 实际上,土司制度是中国古代羁縻制度的演变。而羁縻制度也分为外藩和内属之分,内属就是隶属于中央设置的机构管辖,是实际上控制地区;而外藩又分为藩属国和名义上册封的地区。如唐朝时期,全国有大量的羁縻府州,位于贵州一带的羁縻府州受到中央的控制,而且还纳入了国家的铨选制度范围,因此属于唐朝的版图。而回鹘、渤海、靺鞨、室韦、吐蕃、南诏、新罗等是唐朝名义上的册封地区,实际上都是独立的政权,因此不属于唐朝的管辖范围。 同样,明朝也是如此。在云南贵州,明朝设置了大量的卫所,驻扎有几十万的军队,设置有云南、贵州两大行省,因此这的确是明朝的版图。而所谓三宣六慰、旧港宣慰司呢,只是对当地统治者的名义册封。如旧港宣慰司,是当地施氏管辖之地,明朝只是承认其统治罢了,明朝也没有在此设置土司衙门,没有驻扎军队。 明朝时期的马来群岛 缅甸地区,在元朝为蒲甘王朝。元朝曾经几次发兵征讨。1283年,蒲甘王表示臣服于元朝,成为了元朝的藩属国。战争期间,元朝在缅甸设置了太公路、云远路、蒙怜路、蒙莱路、木邦路,但是战争结束后,元朝军队就撤走了。不久,缅甸发生了内乱,分裂为了许多小国。元朝又继续册封蒲甘王后裔为缅甸王,同时也册封了其他小国为宣慰司。明朝建立后,也继承了元朝对这些小国的册封。但是明朝和缅甸的联系仅仅是以「 ”朝贡”存在。在整个明朝,缅甸土司就访问过明朝6次,明朝也派遣使者访问过缅甸5次。明朝没有对缅甸征收赋税,没有建设土司衙门。可以说,双方基本是没有多大联系的。 蒲甘王朝 而老挝方面,和明朝的交往相对密切一些,整个明朝「 ”朝贡”了30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朝贡并不代表就是隶属关系,这只是一种经济来往。在其他国家来和明朝寻求贸易的时候,明朝往往会记下「 ”来朝”,然而给予更多的财物来报答。实际上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由于朝贡贸易给明朝带来严重的经济困难,明朝还限制一些国家的来往次数。如当时的日本并非明朝国土,但是日本的地方首领争相向明朝「 ”朝贡”,因为在日本卖八百文的一把刀,到了明朝却要给出5000文的高价。在明朝记载的148个「 ”朝贡国”,居然还有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荷兰等欧洲强国。 至于所谓的八百宣慰司等,更是无稽之谈呢。八百宣慰司是现在的泰国,明朝叫做暹罗国。元朝时期,曾经准备远征暹罗,但是因为路途太远而作罢,随后元朝就册封了一个八百媳妇宣慰司。明朝建立后,也根据元朝,册封一个八百宣慰司。实际上,暹罗国是当时东南亚最强的国家,整个中南半岛几乎被纳入其势力范围,就是明朝在中南半岛册封的许多宣慰司也被暹罗给灭了。当然,有些资料也记载了明朝在暹罗国设置了一些官员,不过就是翻译官而已。 真实的明朝版图 实际上,明朝册封的地方还很多。如蒙古俺答汗统一蒙古后,多次派遣军队进攻明朝边界,要求明朝开放边界。明朝无法抵御蒙古的入侵,只好和俺答汗达成了和平协议,之后明朝还封俺答汗为「 ”顺义王”。在万历年间,丰臣秀吉统一日本,试图占据朝鲜以进攻明朝。在丰臣秀吉第一次战败之后,双方签订了和平协议,结果明朝又开始册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其文写道「 ”兹特封尔为日该国王,赐之诰命”。如果册封就算是国土,那岂不是和明朝为敌的蒙古、日本都纳入版图了?
三宣六慰的简介
明朝洪武年间,在云南承宣布政使司下除了正式府州,还设有南甸、干崖、麓川平缅三个宣抚司,及木邦、孟养、缅甸、八百大甸、车里、老挝六个宣慰司。 永乐年间又设有底兀剌、大古刺、底马撒三个宣慰司 ,永乐以后,底兀剌、大古刺、底马撒三个宣慰司因路途遥远,明廷鞭长莫及,逐渐脱离了与明朝的臣属关系。 麓川平缅宣抚司的故地在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改置为陇川宣抚司,这样就形成了“三宣(宣抚司)六慰(宣慰司)”及其下辖的司(长官司等)。 “三宣六慰”都是土司,即其长官都由当地部族或政权的首领世袭,内部自治,但经济上要承担朝廷的“征役差发”和“贡赋”,土兵(地方军队)要接受朝廷或上级的调遣。 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这些土司又分为沿边和外地两种,明朝对它们的统治方式和控制程度虽不相同,但它们都是明朝疆域的一部分。 1531年(明嘉靖十年)缅甸东吁王朝建立,逐步统一缅甸,并不断进攻明朝所属的土司。 至嘉靖末(公元1566年),缅甸吞并了八百大甸、老挝和车里三个宣慰司。 万历(公元1573—1620年)初,又攻占了木邦、蛮莫、陇川、孟养等司,“六慰”全部落入缅甸之手。 明朝出兵反击,收复了部分失地,并加强了边区的防守。 但“六慰”中除车里外都已为缅甸所有,明朝仅保住了“三宣”。 至此,明朝在国界外的疆域主要还有:伊洛瓦底江上游的迈立开江以东、今云南盈江县以北地,萨尔温江以东、缅泰边界以北地以及老挝、越南北部的一些地方,其中包括当时的里麻司所在的江心坡(迈立开江和伊洛瓦底江另一条支流恩梅开江之间地)和茶山司所在片马(恩梅开江至高黎贡山间地)。
明朝是怎样丢掉云南一百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呢?
明朝时期,在东南半岛北部存在一些册封的土司,后来将之统称为“三宣六慰”。 这些土司名义上接受明朝的册封,但是实际上明朝并未派遣一兵一卒、一官一职到这里,因此明朝在这里的控制十分薄弱。 也因为如此,在缅甸东吁王朝建立之后,这些土司就纷纷投降于缅甸,从而使得西南地区的疆界线大为缩减。
“三宣六慰”的来源,要追溯到元朝。 元朝建立后,在云贵地区推行了土司制度,并且驻扎军队,设置路府州县,实行了“土流并治”。 而当时的中南半岛,存在着越南陈朝、缅甸蒲甘王朝、泰国素可泰王朝、柬埔寨吴哥王朝、老挝澜沧王朝、占城等国家。 元朝不断对这些王朝发动了远征,由于蒙古军队不擅长在热带山地作战,因而这些战争大多都是以元朝失败结束。 不过,战争后,这些国家都选择臣服于元朝来换取和平,成为了元朝的藩属国。
元朝时期的东南亚
不过,其中的缅甸则相对特殊。 1277年,缅甸蒲甘王朝对金齿的长官臣服于元朝的行为不满,发兵进攻金齿。 于是元朝立即发兵人进攻缅甸,缅甸大败,元军直到江头城才撤回。 元军撤回后,缅甸继续发动进攻金齿。 1280年,元朝第二次出兵缅甸,一直打到了太公城(德冈),缅甸国王惊恐不已,赶紧向元朝投降。 正当此时,缅甸发生了内乱,蒲甘王朝陷入四分五裂,这些分裂的势力有的投降于元朝,有的俯首于暹罗(泰国)。 此后,元朝在缅甸曼设置了邦牙、云远、蒙光、木邦、蒙怜、蒙莱、通西、孟并、孟广等土司,归云南行省管辖,这是在东南亚第一次设置土司。
蒲甘王朝
除了缅甸以外,元朝设置的土司还分布在老挝和泰国北部地区。 早在两宋时期,今天老挝、泰国北部的猛老、兰那就属于景咙的一部分,而景咙又是大理的附属。 蒙元灭大理后,在景咙设立彻里(车里)路军民总管府。 但是此时猛老、兰那已经从景咙分离了出去,于是元朝在猛老设立蒙庆宣慰司,在兰那设立八百宣慰司,后来又合并为八百等处宣慰司。 1338年,又在老挝设立老告军民总管府。 元朝设置的这些土司,主要是泰族(在中国称为傣族,在缅甸称为掸族)聚居区,他们语言相通,文化相同,地域相连。 到如今,缅甸的这些地区依然叫做“掸邦”。
元朝时期的云南行省
二,明朝对东南亚土司的重新册封
明朝建立后,继承了元朝对东南亚土司的册封,并且根据其势力的变化做出了一些调整。 明朝初期,朱元璋曾在1382年设置孟养、木邦、缅甸三府,到了永乐年间分别改设为孟养宜慰司、木邦宣慰司、缅甸宣慰司。 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又册封缅甸南部的孟人 、 克伦人、掸人聚居地为大古剌宣慰司和底马撒宣慰司,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又大古剌之地设底兀剌宣慰司。 从此,明朝在东南亚就册封了孟养、木邦、缅甸、大古剌、底兀剌、底马撒六个宣慰司。 除了六个宣慰司之外,这里还有一些小土司,如永乐三年册封的孟艮御夷府;成化二十年(1484年),分木邦西部地置孟密安抚司等。
中南半岛的宣慰司分布
在泰国和老挝北部,明朝同样继承了元朝在此的册封。 洪武十六年(1383年),“麓川、缅甸、车里、老挝、八百皆内附,准为宣慰司”。 永乐二年(1404)年,老挝内附,永乐帝册封为老挝宣慰司。
在永乐时期开始,缅甸南部的大古剌、底兀剌、底马撒三个宣慰司被孟人建立勃固王朝控制,从此和明朝失去了联系。 因此,到了宣德年间,在中南半岛存在的宣慰司只有6个,并称为了“六慰”,名义上隶属于云南省的“外夷”地区。 在宣德年间,明朝灭麓川二宣慰司,将之分为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并称为“三宣”,属于云南省的“内属”地区。 而“三宣六慰”也就成为了云南土司的总称。
三,东南亚土司的脱离
和元朝的有军事势力深入东南亚不同,明朝并未曾向中南半岛的土司地区派遣一官一职和一兵一卒,仅仅停留在了册封的层面。 因此,明朝对该地区的土司控的控制力是远远不及云贵内部的土司的。 在经济上,东南亚土司并没有向明朝缴纳税收的任务,而双方则以“朝贡”的贸易方式联系。 终明朝一带,老挝宣慰司对明朝朝贡了30次,而缅甸宣慰司方面则只有5次。 这些土司向明朝“进贡”驯象、象牙、犀角、香料、金银器等,主要是归明朝皇帝享用,而明朝则在“薄来厚往”的思想指导下,进行了大量的“回赐”。 然而在民间贸易方面,明朝就严格进行了限制,甚至禁止。 这也使得东南亚的土司和云贵经济难以融合起来。
东南土司的建立,主要主要在于元朝的征伐和缅甸、泰国的分裂提供了机会。 到了明朝,没有军事力量深入东南亚,那么对这些土司的控制就显得很薄弱。 一旦缅甸和泰国等国走向了统一,那么这些土司的沦陷也就成为了必然。 在明朝初期,在缅甸形成了南北朝,其南部为勃固王朝,其北部为阿瓦王朝,两大王朝相互混战,长达四十年。 当时的缅甸除了这两大王朝之外,还有东吁、木邦、孟养、孟密、阿拉干等国,他们有些名义上接受明朝的册封,但是实际上是缅甸诸侯之一。
巅峰时期的东吁王朝
1531年,东吁王朝建立,并很快消灭了勃固王朝和中南部的各大割据势力,走上了统一缅甸的道路。 1551年,东吁王朝又灭阿瓦王朝,至此,缅甸再一次宣告统一。 1556--1557年,东吁王朝又攻克翁榜、孟密、孟拱、孟养、孟乃、良瑞、耀绍、孟别等地,当地掸人纷纷归顺。 到了1581年,东吁王朝的属国多达51个。 此后,东吁王朝不断向明朝的“外野”宣慰司进攻,明朝也派军来战,双方的战争一直持续到了1606年,最终缅甸占据了木邦,标志着云南的“外野”土司全部沦陷。
明朝后期的云南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