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的AI主播 入驻B站却水土不服

上周的8月5日,当Neuro-sama宣布正式入驻B站时,整个V圈沸腾了,大家都在讨论:Neuro-sama是谁?

在过去的两年间,或许你多少也听说过Neuro-sama这个名字。她,或者说“它”,是一名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模拟真实人类的虚拟主播,换个洋气点的说法就是AI VTuber。

或许你见过更初期版本Neuro的立绘

不论是就粉丝数还是直播时的表现而言,眼下在海外各平台合计拥有近百万订阅数的Neuro-sama,都算得上是世界范围内最成功的AI主播,积攒了不少真实的粉丝,而非猎奇的观众。

来自AI的胡言乱语

此前Neuro的主力直播平台是Twitch,主要通过英语与观众互动,再加上她的直播风格相较于传统的日V和目前的国V差别较大,因此Neuro的人气在国内只能算是不温不火,很多人都听说过,但关注的人确实不多——直到她正式入驻B站的那一天。

事态的发展,可能有些出乎大家的意料——Neuro登录B站后的首支视频在短短两天之内火速突破200万播放,8月7日凌晨2点的首播更是吸引来了最多3.8万名观众的同时观看,当时钟的指针逼近凌晨4点时,Neuro的B站直播间内仍有数千名观众陪伴,可说是实实在在地挤压了其他深夜档虚拟主播的生态位。

截止至8月9日,Neuro的B站粉丝数超过了其油管账号,来到了44.2万,以目前的增长势头来看,B站的粉丝数量超过其主力直播平台Twitch的58.4万恐怕只是时间的问题,长期关注Neuro的海外粉丝也纷纷感叹中国平台的粉丝增速简直难以置信。

但在这傲人的数据背后,是无处不在的买量与推流——相当一部分不明真相的路人观众表示,不管哪个视频底下,排在自动推荐最前列的都是Neuro入驻B站的视频。

面对圈外路人的排斥与质疑,部分Neuro粉丝选择在评论区里挨个赔礼道歉,希望用真诚消解各位的戾气,只愿大家不要因此反感甚至厌恶这位本身没有任何想法的AI VTuber。

偶像行为,粉丝买单,这在不了解国内VTuber社区生态的路人眼中,应该算得上是一道奇观。

尽管如今距离Neuro正式出道已经过去了1年半有余,不过在正式开始之前,咱们还是得简单介绍一下Neuro到底是什么。

如果以物理主义的角度出发的话,Neuro是由一块i9-10900K,一张RTX 4090,基于C#(Unity)制作的VTuber端,和一堆Python代码生成的人工智能项目。她的皮相最初来自于免费公模桃濑日和,她的声音还用着微软 Azure TTS的混合语音,至于Neuro的中之人,或者说灵魂……AI真的存在灵魂这个概念吗?

作为一位平时睡在机箱里的全职AI主播,Neuro起初还只是由其开发者Vedal制作的专门用于游玩音游《Osu!》的学习型AI,到了2022年年底,Vedal赶上了ChatGPT带火的人工智能热潮,Neuro被自己的老父亲拉出来被迫营业,平时的直播内容大概就是跟观众们聊聊天唱唱歌打打游戏啥的,乍一看好像跟人类主播也没什么区别。

翻译来自B站用户@HotChicken606

然而再怎么说,Neuro毕竟还是诞生自大语言模型的AI项目,你在各类人工智障梗图段子里见过的笑话基本也能在这位AI虚拟主播的直播间里看到,还曾一度因说脏话和讨要打赏被Twitch封号。

所以在一开始,Neuro的粉丝肯定是以“看乐子”居多,但在老父亲Vedal的努力调整之下,Neuro并没有被网友们“玩坏”——一方面变得更加稳定,不再会轻易受弹幕“注入关键词”影响,同时又在口无遮拦且神经错乱的言论之中保留着一丝来自人类先端科技智慧的错位感,这成了Neuro有别于其他真人同行的一大特色,粉丝群体也随之逐渐稳定下来。

经典“电车难题”(翻译来自B站@HotChicken606)

随着咿呀学语的孩子不断成长,越来越多的观众注意到了这个正在尝试努力融入人类社会的AI VTuber,而在这些观众当中,来自中国的观众自然也不在少数。

Neuro的推特评论区前排总能见到几个熟悉的中文ID,咱们这也产出过不少的优质粉丝二创,按理说,Neuro进军中国市场的计划早就该被提上日程了。

于是在7月15日,Neuro的老父亲Vedal在直播中向观众们透露了他的多语种推流计划:简单来说就是同时开4个直播,然后把画面分别切割开,在不同的频道播送不同的字幕版本,让不同语种的观众也能以母语字幕的形式收看Neuro的直播。

翻译来自B站用户@The_PandaGuy

老实说,Vedal的这番畅想可以看作是“理工男把自己脑子里的奇妙想法付诸行动”,类似于“既然能做,那为什么不试试呢?”的逻辑。

同样也是在这场直播中,在提到面向中文观众的 B站时,Neuro的邪恶版本Evil将评价为:“可爱的二次元女孩太多了”的网站。

翻译来自B站用户@HotChicken606

Vedal有意开拓中国市场,国内的Neuro粉丝其实没那么高兴,以至于在Vedal准备攻克技术难题的那段时间,不管是海外还是国内的粉丝态度都出奇一致:“别来,求你了哥,千万别来。”

“来信砍”警告

海外的Neuro粉丝反复劝诫Vedal的理由其实很简单,无非是觉得Neuro或是Vedal应付不来国内复杂的网络环境,要不了几天就得惹出些事儿来。

至于国内的Neuro粉丝为何如此担心,那就更偏向于担心“引流”国内V圈受众,会影响现有的社区环境,且在他们的预期中,这种影响当然是负面的。

但Neuro入驻B站当天,最先到来的第一波“节奏”还是有些让所有人始料未及。

国内运营团队太过努力,这次引流甚至引来了许多不该出现的闲杂人士,为本就称不上和谐的讨论环境增添了几个随时可以转入自由搏击阶段的争议话题。

在当晚的首播中,不了解Neuro直播内容与风格的观众蜂拥而至,新观众要求Neuro与弹幕互动,老观众只得一遍又一遍地解释B站目前还只是推流的测试阶段没有互动功能,大片的“转人工”弹幕更是看得老观众哭笑不得,本来就是AI主播了还要怎么转人工呢?

这肯定不是大家想看到的结果。

在虚拟主播的老祖宗绊爱刚开始流行的那阵子,这位以人工智能身份自居的主播确实忽悠到了不少不明真相的观众,让大家误认为这傻了吧唧的小姑娘真的是跨越时代的人工智能。

所以如今的Neuro,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回归了虚拟主播这个概念的本源。

在ChatGPT 4o免费开放给所有地球人的今天,AI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Neuro同样也不是唯一的AI主播,如果你平时比较关注这块领域,或许还记得去年有个叫做“木几萌”的国产AI主播也挺火,这位满嘴抽象话主打攻击性的VTuber,说她的语料库来自百度贴吧应该也不会有多少人怀疑。

然而同行再多,Neuro仍然是全球规模最大、粉丝社区最和谐的AI VTuber,她生来独特,比冰冷的AI更真实,也比真实的虚拟主播更虚拟。

如果要问Neuro粉丝为什么会喜欢上一个AI的话,相信多数观众都会告诉你,是一种看着女儿长大般的陪伴感凝聚着整个粉丝社区。从前言不搭后语的神经质发言,到与Vedal玩起了父女Role Play,Neuro本身经历过数次升级更新,她会委屈会无理取闹,也会对着自己的老父亲直球告白,她就像是个还没长大的小女孩,鲜活而又生动。

翻译来自B站用户@HotChicken606

Neuro的特性决定了她的粉丝构成与传统日V和国V的社区生态大相径庭,相对而言还算纯良的萌萌人占据主导地位,有种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古早V圈的氛围感。

这里提供两个便于观察Neuro粉丝社区的例子。今年1月的时候,B站体量最大的Neuro切片账号“铁牛奶”因存在盗视频的嫌疑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起初当事人选择了滑跪道歉,可没过多久他又撤回道歉火速卖号干净利落地抽身而退,惹恼了不少Neuro粉丝。此事不仅严重打击了中文社区的活跃性,还让少数观众头一回感受到了“背刺”的滋味;

今年3月,Neuro的邪恶版本Evil Neuro迎来了自己的生日会,然而整场直播缺乏准备极其敷衍,场面十分冷清,尽管事后被证明Vedal只是想玩个梗,粉丝们的怒火却并未因Vedal的道歉而平息,部分入脑程度较深的观众为此颇为破防,为Evil Neuro的遭遇打抱不平。

看到这里,可能已经有V老嗨开始皱眉了,这两件事放到2024年的V圈来看完全称得上是“屁大点事”,Neuro粉丝这也能闹起来,更何况屏幕对面还是个由代码组成的AI,是否有些小题大做了?

但这应该不算是Neuro粉丝社区的问题。在如今这个“每三个月换一个版本” 的V圈,还保留有一点纯粹质朴的真情实感,其实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今年7月的新番档期中,有一部名为《身为VTuber的我因为忘记关台而成了传说》的作品,讲的大概是身为VTuber的女主角某日因忘记关闭直播间结果在自言自语的过程中发表了诸多问题发言从而一炮走红的故事。

由于这部动画的原作小说写于2020年,上面这段在当时还能算“紧跟实事”的剧本,放在经历过了国V大炒作时代的中国观众眼里,也就只能给出“一眼剧本”“无聊”“套路”等评价。

实际上,这部动画本身不存在多么致命的问题,只是国内的V圈进化速度有些超出了大家的预期,再到《虚环》这样的游戏企划诞生,单论超现实程度,确实可说是领先全球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再来看Neuro的虚拟主播职业生涯,倒也不难理解其中蕴含的对于“香草时代”的怀念,理解其为什么还能迎来蒸蒸日上的发展期。

入驻B站几天之后,Neuro的账号已经开始趋于稳定,毕竟混乱往往集中在乐子人群聚的头几天,等风头过去了,其实社区环境倒也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糟糕。

一方面是习惯了互相拱火的V圈受众,已经有些接受不了如此清水寡淡的直播风格,另一方面没见过AI VTuber的圈外路人也愿意随手刷几个有意思的切片视频,确实又引入一些纯净的新鲜血液——起码目前看上去还是这样。

至于Vedal那边,似乎也没有被B站的流量冲昏头脑,目前的直播时间仍然定在了英国时间19点/北京时间凌晨2点,相信等热度过去了之后,除了忠实的Neuro粉丝,恐怕也就只剩下一小部分熬夜看球赛的观众会来直播间里凑热闹了,届时的弹幕环境,也许能回归大家最想看到的样子。

当然了,破圈之路带来的阵痛对原始粉丝来说肯定是难以避免的问题,谁也说不好鱼龙混杂的粉丝群体中冒出来的会是大家都不待见的炸弹人,还是执意要点一首《学猫叫》的普通歌迷。但至少,Neuro的粉丝不用担心她哪一天被开盒或是中之人“撕皮”跑路。

AI VTuber有别于一般套皮女主播的差异,正是字面意义的皮魂合一——你知道她是虚拟的,她也会反复告诉你她是虚拟的,这种这份出自虚拟的真实感,撑起了Neuro的角色设定,她不是互联网每三个月淘汰一次的烂梗,而是“活在”数字世界的二次元美少女。

在赛博时代,甚至连“虚拟”本身都可以是虚拟的,但虚拟主播在某一刻让你感到自己不再孤独的情绪,仍旧可以是真实的。


《阿衰》曾经的中国第一搞笑漫画,动画化后为何水土不服?

说起中国的搞笑漫画,相信许多人会想起《阿衰》和《爆笑校园》,这两部国漫占据了我们整个童年,其中《阿衰》的销量至今已经接近2000万册,如果算上盗版的话,数字会更夸张,它无愧于“中国第一搞笑漫画”的称号。 可《阿衰》动画化之后,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症状,在各大平台播放量都不甚理想,同为泡面番,它甚至被《快把我哥带走》和《非人哉》压着打。 为何《阿衰》在漫画行业上春风得意,但到了动画行业就失去精气神了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分析下,如下:

一、《阿衰》动画改了风格,更偏向于《爆笑校园》

《阿衰》漫画一个长篇章,能画上二三十页,做成动画至少需要10分钟,这很明显不利于改编为泡面番。 所以《阿衰》动画对漫画里的故事进行了筛选,故事比较完整的长篇章基本被剔除光,一两页的四格漫画则被保留,因此《阿衰》动画风格类似于《爆笑校园》,学园气息变淡,屎尿屁笑话增多,总体而言更加低龄化。 换了一种风格之后,《阿衰》自己的特色反而不明显了,和《疯狂小糖》等普通国漫拉不开差距,没法像漫画一样火。

二、原著的精髓小故事,很多都过不了审

《阿衰》漫画主攻校园生活,再加上天马行空的想象,很容易引发学生们的共鸣。 不过漫画有些精髓情节,是不能够动画化的。 例如阿衰和大脸妹吵架的时候,不自觉地亲上了。 例如阿衰和庄库用臭豆腐味的香水,迷晕了整个学校的人,自己当上了学校的皇帝。 例如阿衰吃10块钱的饭只付一块钱,相当于吃霸王餐。 这些情节或多或少都对儿童有不利影响,所以过审比较难。 可如果没有这些体现阿衰小人物个性,以及他和大脸妹感情的细节,《阿衰》的动画就失去了部分灵魂。 动画里的阿衰是憨萌憨萌的,而不像漫画里贱萌贱萌的。

三、《阿衰》第一季后期经费不足,梦回十七年前

《阿衰》第一季的b站评分只有6.9分,豆瓣评分只有5.4分。 按理说有童年和国漫双重buff加成,《阿衰》评分不应该这么惨,它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一切都归根于一个字“钱”。 《阿衰》第一季第23集是分水岭,第23集以前《阿衰》的制作还是在线的,第23集以后因为经费不足,《阿衰》变成了画风简陋的ppt动画,制作水平和十七年前的《Q版刘关张》差不多,《Q版刘关张》上色甚至还比它丰富一点。

小编总结:

《阿衰》动画水土不服,其实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毕竟四格漫画改编动画本来就比较难,别说《阿衰》了,《爆笑校园》动画也未能达到漫画的热度。 搞笑国漫前辈《老夫子》也以无厘头四格漫画著称,但它的动画制作成连续剧,因为短小精悍的泡面番收视率不高。 以上是小编的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若有不同看法的朋友,也可以在下方留言评论,说说你的看法,大家一起探讨探讨,谢谢。

品牌如何玩转小红书与B站?

小红书和B站一直以来都是深受美妆品牌关注的社媒平台,前者是品牌种草的标配,而后者则是因为它吸引了众多的年轻人群。 与此同时,伴随着小红书及B站的商业化模式的不断成熟,如何在平台上做更高效的投放?如何筛选更合适的达人?以及现在什么美妆品类更具有蓝海竞争优势?成为不少美妆品牌方希望深度了解的方向。 本次聚美丽将与大家分享,小红书及B站平台2022年最新的美妆行业趋势、营销新动向,以及新锐国妆在KOL营销上的新玩法。 本文节选今年3月22-23号【聚美丽2022美妆新锐营销峰会】直播活动。 01「小红书」分享内容节选 小红书对于美妆个护领域而言,有着较强的用户搜索心智,现如今已是美妆领域的第一大垂媒。 并且,小红书平台活跃用户的质量高度匹配美妆领域的核心人群,已成为美妆品牌必不可少的营销阵地。 与此同时,小红书也是新锐初创品牌孵化的沃土,从0基础的新品成长到月销百万的爆品在该平台上已有颇多优秀案例。 基于小红书站内数据及美妆用户偏好,小红书平台公布了2022年的美妆趋势、近期的热点类目以及618流量的解读内容。 1.1小红书2022美妆趋势高效护肤:护肤品在精不在多,实用型功效产品更受用户青睐。 关键词:精简护肤、护肤金字塔高定美妆:用户美妆需求更个性化、定制化,并符合个人原生特色、缺点也可变成优点。 关键词:橄榄皮、方圆脸妆容、面部折叠度单品迭迭乐:将美妆个护单品叠加使用,效果1+1>2!旧单品也能有开盲盒般的新惊喜。 关键词:唇油叠涂、香水叠喷去性别化:男性正在成为美妆的新生力量,除了始终火爆的香水、洗面奶、水乳,更多样种类的美妆产品正在被男生们加入购物车。 关键词:男士的眉形,男士素颜霜 1.2近期热点与关注类目 防晒、面膜、彩妆及个护类目一直是小红书站内的热门品类,从今年1月份到3月份最新的用户的趋势及竞争的势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以下为这4个美妆品类的洞察内容: 防晒品类洞察历年3-6月为防晒品类旺季,5月到达检索量最高峰;近期防晒喷雾、防晒霜声量已显著提升,防晒泛需求已超越2021年;用户对于防晒产品细分要求变高,区分面部与身体,追求清爽的质地;喷雾需求上涨明显,二合一类产品关注下降,男士防晒意识提升;防晒产品的口碑及品牌心智强,结合肤质选择产品也成为新趋势;众多平价品牌上榜,中部各品牌间差距较小,竞争激烈。 基于站内数据洞察,用户对防晒的认知已经不局限于美妆品类。 防晒衣、防晒手套、防晒墨镜也是他们在防晒步骤中不可或缺的品类。 基于此,平台建议美妆品牌打造内容的时候,可以针对防晒霜、防晒喷雾等产品,采用沉浸式,或一站式防晒内容打造,以方便与防晒趋势下核心的搜索内容以及防晒泛需求的人群做深度沟通。 其中,二合一防晒产品呈现负增长态势,说明用户的需求更加精细化,会根据身体防晒、脸部防晒的区隔化的购买,懒人经济二合一的产品已不适用于防晒。 面膜品类洞察软膜、泥膜等非片状面膜声量显著提升,但竞争品牌较少,处于蓝海赛道;进入春季后面膜品类美白、清洁需求增加;用户在面膜品类中对于国货及海外品牌未有明显倾向;熬夜、妆前使用、按摩是面膜主要场景。 面膜一直以来是小红书在美妆领域的第一大赛道,竞争大、品牌多。 因此,目前在小红书平台的出价成本也会比较高。 从今年3月份开始,小红书平台发现,清洁泥膜、软膜以及泥膜,同比跟环比的增长幅度都非常大,仅次于补水面膜、清洁面膜。 与此同时,该品类的竞争品牌较少,目前处于蓝海赛道。 与此同时,面膜用户仍然关注功效,尤其到了春夏交接的季节,美白功效的热度词上升趋势明显。 因此,平台建议商家关注内容方向,去做一些关键词的预埋,来方便用户更好去搜索到笔记,以及在信息流怎么更好去触达关注美白补水的人群,去做精准突围。 用户使用面膜的场景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比如按摩场景、刷酸场景,晒后修复场景,美容修复场景,这些都是高消费高复购的使用场景,也可以多做关键词的预埋以及内容的渗透。 彩妆品类洞察白开水妆为当下最火妆容,且呈上升趋势;受季节与潮流影响,春日妆与泰国明星仿妆关注度明显上升热门泰剧引发泰妆热度两次飙升。 彩妆可以看到一些非常好玩的现象,总结了几个关键词: 第一是节点,彩妆是跟着潮流趋势变化最快的一个赛道,布局彩妆得有非常强大的供应链及SKU制造能力,才有可能在这个赛道里面提升竞争力。 比如说基于圣诞妆或者生日妆,春日或夏日不同季节性的妆容,在小红书上面会有各色各样基于妆容种草的视频及图文。 譬如目前最火的“白开水妆容”,就是基于春日妆容的基础上做些比较好的迭代。 第二是修饰亚洲的脸型,亚洲人面属于扁平脸状态,五官也并不立体。 所以在小红书中的欧美妆整个热度一直在持续,包括现在泰妆的趋势也正在升高。 而泰妆的增长,也延伸出轻泰妆、模仿藤堂静的仿妆。 第三是明星,不管是泰妆的藤堂静,还是鞠婧_的白开水妆,其实根本原因是明星知名度的加持,商家可以考虑如何结合适合的明星为品牌发声。 2022年3月美妆个护行业竞争概况春夏来临,3月彩妆类目粉底、卸妆竞争成本上升;护肤线中化妆水的竞争成本上升;头皮磨砂膏、染发剂在小红书上目前相对蓝海,竞争压力较小;男士护肤线中面霜、素颜霜处于蓝海赛道,品牌多数以套装(水乳&洁面)形式进行投放。 1.3小红书618流量解读小红书的用户流量和电商618促销节奏同频,小红书是购物决策前的必选平台;商业流量从4月末即进入竞价红海阶段,蓄水期开始应对竞价成本做特殊考核;受合约广告影响,在高峰日期竞价展现库存受限,建议信息流竞价广告重心前置。 小红书在618期间的特点,要注意头部主播如李佳琦的直播内容,比如说某个品牌在618上了李佳琦的直播间,搜索声量会有一定的上涨。 用户会比较在意清单的种草,就不止于单品,而且优惠方面的攻略需要一些比较有经验的博主去做梳理。 02「B站」分享内容节选 Z世代已成为美妆消费的重点人群,如何通过内容与商业化的工具,与Z世代聚集的社区和平台进行高效触达与沟通,成为众多美妆个护品牌重要的营销方向。 基于对美妆个护行业相关数据调研及B站用户兴趣行为数据,B站平台方为美妆品牌分享了最新的美妆解决方案。 2.1美妆用户不仅看美妆UP主也会被别的领域吸引 很多美妆的客户来到B站的第一个疑问是,品牌到底是应该去投垂类,还是要去投跨圈层人群? 在B站,真正喜欢美妆个护内容的用户,他们也会被其他的内容所打动,还会关娱乐影视知识、音乐游戏,动画、生活、动物圈等,每个人大概会关注一到四个不同分区。 这也是美妆客户刚来到B站会水土不服的原因,以前流水线产生的模块化的内容,在B站就没有办法撬动更多吸引力。 品牌想要在B站吸引年轻人,就需要了解B站的内容圈层和用户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2.2B站营销4i解法 B站不是流量模型,而是生态模型,所以最优解不是单点投放,而是整合营销。 就是根据品牌不同阶段的诉求,预算的规模,以内容为起点,把各种资源有效地整合,即以内容为起点的整合营销。 B站在去年的ADTALK也提出基于B站生态的整合营销方法论“4i兴趣营销模型”——洞察(insight)、资源(immerse)、传播(impress)和复利(icon)。 这套模型以对社区的洞察为起点,通过营销资源的配置,利用圈层营销、节点营销、事件营销、种草营销四种整合传播路径,最终围绕内容表现出三个层面的复利,包括时间复利、社区复利、IP复利。 洞察 B站的内容生态有三种特性: 一是完整性。 B站的内容来源很多元,有自制内容OGV;UP主产生的内容PUGV;用户产生的内容UGC;品牌产生的内容BGC;内容载体是多元的,有视频、直播、图文、弹幕、线下活动等;内容场景是多元的,有移动端、PC端,电视端,车载端;内容品类也是多元的,有游戏、鬼畜、时尚生活、知识、美食、手工、绘画、萌宠、音乐、舞蹈等等。 而品牌的构建需要完整的内容生态,来保障品牌本身需要内容的完整多元。 二是内源性。 B站的内容为什么这么火,为什么这么容易爆?内容的产生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制作,一个是选题,内容是非标的,可能有波动性。 一个好的选题是内容成功的一个大前提,B站的内容都是产自于社区的热点。 有一句话叫:“从群众中来”,我们洞察到社区的一个趋势,就会产生类似的选题。 三是原创性。 对于品牌资产沉淀而言,一些有套路的内容,滤镜、贴纸对品牌来说是无效,甚至是浪费的。 而B站的内容是什么样?B站的内容有一句话叫“整活儿”,比如被央视多次报道的UP主“才疏学浅的才浅”,他复原三星堆里面的黄金面具,这些内容具有丰富的意义,这些对品牌构建是有效的。 所以归根到底,洞察就是要找到客户的营销任务和B站营销资源的结合点。 资源 B站的营销资源很多,构建品牌最重要的支点是两类内容资源,一是围绕固定节日的内容资源,这个节点又分公众认知和B站自己创造Z世代日历。 二是圈层内容资源,B站有7000个核心文化圈层,把最重要的可商业化的圈层内容梳理出来,通过这些垂类内容能够帮助品牌方打透某个圈层人群,某种兴趣同好。 这两个资源,将在第三部分【传播】结合案例进行详解。 传播 B站能够帮助品牌实现难以达成的任务,比如说围绕关键人群的圈层营销,做关键时刻的节点营销,做关键事件的事件营销,做关键商品的种草营销,四种营销路径。 这些都是以内容为起点,通过整合营销对关键要素加以影响。 1.圈层营销:圈层营销是通过垂类内容打透圈层人群,以点带面切入最具有标杆的高感人群,进而收获一般用户。 2.节点营销:在B站也有很多的关键时刻,正好是品牌方想营销的节点,这两个节点在一起,就实现了营销共振。 3.事件营销:事件营销是品牌想做一个事件,我们把资源给品牌,帮助品牌制造一个大事件出来。 这不是完全的无中生有,而是基于B站用户底层偏好放大共鸣的营销事件。 4.种草营销:对于中小初创品牌,如果只看营销效果,在B站有没有打法呢?有一种种草营销。 利用高质量的内容帮助品牌完成种草,而且在看效果的同时,能够给品牌带来品牌效益,真正实现效中带品。 在做好内容的前提下,通过规模化的放量,品牌可以将垂类击穿,并且B站可以通过自助化的内容工具,帮助品牌产出高效的内容,再去做定向的内容曝光。 复利 一般流量平台看播放、互动、转化,这些称为单利。 但是B站有独一无二的更加长期的给品牌的回报,称之为复利。 这种复利就是能够使品牌成为社区里面的一种“符号”,可以概括为时间的复利,社区的复利和IP的复利。 首先是时间复利,B站在花火平台上线后20年全年投放的所有商单截止21年底,发布七天以后,播放占比高达到45%。 其次是社区复利,B站有一个现象,好的内容,UP主和用户会做二创,产生内容的裂变。 去年投放金额TOP100的品牌,11月当月带有这个品牌相关标签的稿件数量是1月的2.15倍。 以上数据证明,在B站里面进行长期持续的投放,以及在社区里面产生大量的二创内容,可以帮助品牌做内容裂变。 最后是IP复利,给品牌带来资产,构筑心智。 样以2021年投放金额TOP100的品牌为例,今年11月用户对这些品牌的主动的搜索量是今年1月份当月搜索量2.75倍。 如果这时候品牌正好有一个蓝V号,又有很优质的内容,这个时候是真正对品牌资产的沉淀。 03B站电商带货趋势洞察 3.1KOL与KOC的种草方式和价值有明显不同 KOL在B站,更多的是作为创意内容输出的角色。 而目前KOC的内容特点,更能代表用户真实的使用体验、朴实的推荐理由,他们没有太多专业夸张的演绎,却最直观的讲述了产品感受。 单个KOC的粉丝虽然不多,但整个KOC群体基数大,且其中不乏粘性强,内容质量稳定的UP主;同时KOC的商单视频种草可信度更高,对于追求转化的品牌来说营销潜力巨大。 所以大美传媒目前将带货所有的内容载体圈选在KOC这一部分。 并且,目前整个B站的商业起飞带货模式本质上是有类似于拼素材的模式,只要视频素材够多,那出爆款的概率性也就越高。 3.2选择UP主的标准与策略 UP主筛选的标准: 1、没有商单经验野生up主(粉丝数大于一万):B站的小up主平时商单少,合作费用低,但是对于新的视频形式完全不了解,没法提供产品分析和功能建议,品牌可以额外给商单费用刺激博主更多精力制作视频; 2、有商单经验野生up主:最近投放“商单+起飞”的需求涌入过多,很多有过视频案例的小up主商单多,排期紧张。 导致视频制作投入精力较少,合作前期需要品牌沟通更多关于产品、视频细节的内容; 3、专业的机构商单up主:有过丰富的爆款视频案例,会主导内容方向,同时会要求一定额度的带货佣金,品牌沟通时需要提供详细的产品信息卖点和创意想法。 UP主筛选策略: 1.不要过分在意UP主的粉丝量,商业起飞采买的是公域流量,视频主要受众是全站用户。 因此UP主原有粉丝量权重占比不大,并且因为KOC商单价格较低,配合程度较高,因此商业起飞一般还是选用KOC为主; 2.针对没有起飞合作经验的UP主,前期沟通成本相对来说会比较高,可以适当给与一定的额外奖金作为创作激励,让他更加配合; 3.不要执迷于找与产品完全垂直领域的UP主,而是重点考察博主的视频表现力、脚本能力,后者才是决定素材能否起量的主要因素。 3.3B站流量产品-商业起飞 商业起飞广告是用B站公域流量来推广商业视频(类似于Dou+),通过标签去实现精准投放;最后的效果取决于创意+定向+竞价三个关键因素;标志为视频左下角“创作推广”标。 商业起飞的展示位其中一个是在首页的推荐位,另一个是播放页首页推荐位。 B站的商业起飞与信息流的差异在于: B站的传统信息流广告使用图文素材进行投放,制作门槛低,但内容承载力不足,形式不够原生,更加适合一些游戏或者兴趣教育,以及不需要即时付费的产品类型。 商业起飞是直接通过投放商单视频,可承载的信息更多,内容质量更佳,素材同质化问题得到解决,用户接受度更高,比较适合一些快消、美妆类的产品。 商业起飞商单与普通商单的差异在于: 普通商单一般以植入视频为主,视频时长过久。 产品顺位不固定,无法通过单视频来很好的传播产品信息。 且流量入口少,主要覆盖人群为UP主粉丝,无法撬动更多人群。 而商业起飞商单会聚焦于产品本身,主要核心为“卖货”,通过定向人群推送,将产品推给更精确的人群,无需考虑UP主领域问题。 这是因为商业起飞采买公域流量,可以使视频上热门,从而获得更多自然流量。 商业起飞投放策略: 1、素材视频可采用一大带多小的策略。 比如选择一位比较成熟的大UP主例如“一只钟知了”等,带多个相对来讲不那么成熟的UP主。 这样可以在素材成本可控的前提下,产出足够多的素材视频,提高爆款成功率; 2、前期测试期采用“高日预算,短测试时间”的策略。 日预算过低会抓取不到优质流量,并且ROI不稳定。 若长期低预算去跑,素材衰退速度会加快,导致素材浪费; 3、前期投流素材尽可能准备多一些,方便测试不同定向人群、标题、封面来找到最优解。 04新锐国妆在KOL营销上的新玩法 4.1如何在新锐美妆KOL的营销上体现知识力? 知识力在具体的项目上的体现主要有三大点,内容知识化、红人专业化、知识聚集化。 在内容知识化方面,其中一类就是垂类进阶玩法,如万能公式妆容法及概念护肤。 彩妆领域目前入门的玩法会以一些局部的妆容教程为主,把以前的干货变成了公式,更加适用于所有人都能用的妆容。 △抖音:温精灵 通过干货妆教方法论化输出,在商业化合作上,重点与细分产品联合,在妆教中自然展现产品效果。 进阶的玩法则是以前彩妆类达人做的主题妆容,去通过叠加公式化的内容做升级。 以特定人群需求出发将标准化公式套用至全脸妆容,借用互联网名词升级公式化妆概念。 内容知识化的破圈玩法。 在KOL营销上,品牌可以一方面与美妆KOL合作,主推产品试色测评内容,直接种草产品。 另一方面,还可以与延伸垂类的时尚达人合作,深度解读合作艺术家故事,文化与理念等深层次软性营销。 △B站:girlcultXAHALOLO 在红人专业化方面,皮肤科执业医生入局自媒体后,也在形成独特的商业化营销优势。 而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品牌,对这种专业性的达人的需求都会有明显的提升。 皮肤科医生达人主要依托专业知识帮助品牌成分背书,如与种草型KOL或品牌直播共同推进商业化营销。 △B站:六层楼先生x皮科医生魏小博 4.2个护香氛怎样靠联想感营销? 近些年,香氛及身体护理品类发投放体量在不断增加,这些品类更多是通过氛围加故事的营销方式,典型品牌如观夏及荒核。 因为香薰品类复购率并不是很高,所以更多在主打精神性的营销,也更喜欢与具有联想感、场景感和故事感的达人去做一些精致视频图文、深度文的文章的传播。 其次,依托情绪价值的标签来帮助品牌快速受到关注,也成为不少个护品牌首选的营销方式,如Rever与Andrada,他们都以小红书平台为核心阵地,重点合作高性价比的女性腰部垂类美妆博主,且都借势沉浸式洗澡内容切入。 同时又与母婴、男博等泛圈层的博主,拓圈扩散。 如若对以上内容感兴趣,可关注免费获取详细PDF。

全世界布局的亚马逊,为何到了中国就“水土不服”?

近几年伴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够轻易做到许多曾经无法做到的事情,而这些事中为人们带来最多便利的无疑就是网络购物。

可别看阿里巴巴现在如此神奇,其实电子商务真正的开创者的并不是它,早在1995年时,世界上第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就已经在美国正式成立,而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就是后来成为世界首富的杰夫·贝佐斯。

亚马逊的三阶目标

其实在一开始,亚马逊公司仅售卖书籍,就连创始人杰夫·贝佐斯当时的目标也只是将亚马逊做成“世界最大的书店”,可也许连贝佐斯都没想到,亚马逊在成立之后飞速发展,仅仅用了不到两年,亚马逊就真的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书店!

而从这极其迅速的发展中,贝佐斯第一次感受到了电子商务这一行业的巨大潜力,没有犹豫,贝佐斯迅速开始着手于其他产品体系的布局,将零售产品的销售加入到了亚马逊的营业项目中。 这时,亚马逊的经营目标已经变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网络零售商”,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亚马逊在本土发展的同时将目标投向了市场更加广阔的海外。

2000年初,贝佐斯将第三方合作这一新颖的经营体系加入了亚马逊,同时,亚马逊开始致力于使用户能够得到更好的使用体验,“最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成为了亚马逊发展的新目标。 这时的亚马逊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网络零售商,不断发展扩大自己营业范围的亚马逊成为了一家综合服务提供商。

现在的亚马逊已经是世界上著名的电商公司,而其创始人杰夫·贝佐斯更是成为了全球身价超过2000亿美元的亿万富豪。

水土不服的世界第一

可就是这家世界第一的电商公司,却在进军中国市场时屡次受挫,甚至在去年,亚马逊无奈宣布主营业务电商退出中国市场。 其实亚马逊在中国的遭遇并非无迹可寻,说白了,就是外国企业的水土不服造成了现在这种局面。

亚马逊进入中国比许多人想象的都要早,早在2004年,亚马逊就已经进入了中国市场,那时的亚马逊已经成功征服了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等众多国家的电商市场,对于入驻中国这件事可谓是信心满满。

雄心勃勃的亚马逊一来就以7500万美元的高价收购了由后来的小米创始人雷军创建的卓越网,大手笔地向当时的中国电商从业者宣告了自己的到来,那时国内电商鱼龙混杂,淘宝、京东都上线不久,可以说对于那时的亚马逊来说,占领中国市场应该是轻而易举的。

但相较于高调的出场,亚马逊对卓越网的整改速度可以用极为缓慢来形容,直到2011年,卓越网才从卓越亚马逊正式改名为亚马逊中国。

初来乍到的亚马逊并没有真正深入中国市场调查,这导致它秉承着自己一贯稳健缓慢的发展速度,比如卓越改名,这件事换做中国的任意一家公司顶多也就需要半年的时间,而亚马逊却花了整整七年才完成这件事。

除了整改动作缓慢,向来更加注重长期发展和产品品质的亚马逊,在2013年其他几家电商价格战打得火热的时候没有丝毫的对应措施,美国企业向来更加注重自身产品的经营与发展,并不在乎这样简单粗暴的营销手段,但亚马逊没有考虑到的是,对于当时刚刚接触到电商平台,对产品质量缺乏信任的中国人来说,低廉的价格反而更能促进购买力。

而造成这种决策错误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亚马逊并没有真正信任中国团队,据京东CEO刘强东说,当初他和亚马逊中国接触时,惊讶地发现亚马逊中国的总经理竟然是一个从未真正在中国生活过的外国人,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将军对战场和对手都毫无了解,又怎么可能打胜仗呢?

亚马逊中国真正的决策权,也始终都掌握在亚马逊总部那些外国人手中。 要知道,中国市场变化极快,没有授权的亚马逊中国在发展宣传时始终束手束脚,甚至从没有过大规模的广告宣传,究其原因正是因为总部高层对于中国式广告营销的不理解和不信任,从未了解过中国的他们根本不能针对市场做出正确的经营决定。

最后,就是用户体验的问题了,自称十分注重用户体验的亚马逊其实有一个十分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慢!

在倡导慢性生活的美国,如果你在亚马逊上买一本书,从下单到收货至少需要等待十天,有时甚至需要等半个月才能拿到你想要的产品。 亚马逊将这种缓慢的配送流程也原封不动地带到了中国。

但对于生活节奏快的中国人来说这种速度显然难以忍受,其他的电商平台短则一天,最长也不会超过五天就能将货品送达客户手中,这样明显的效率对比也使得选择亚马逊的人越来越少,导致亚马逊最终只能黯然退出中国。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其实在中国土地上面临“水土不服”的外国企业并不只亚马逊一家,早在亚马逊离开之前,雅虎、谷歌、eBay等公司也都纷纷选择退出了中国市场,可有趣的是,离开中国的外国企业大多都是互联网公司,而宝洁、联合利华、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等实体企业都在中国经营得风生水起。

这正是因为外国的互联网企业相较于中国往往更加安逸自由,他们和其他非互联网企业一样,倡导的是稳健发展而不是改革创新。 而在中国,互联网从业人员一直是国内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为了避免被随时可能出现的新技术淘汰,互联网业者加班熬夜已是常态,除了996有时甚至还会面临716,在这种在外国人看来不可理喻的加班风潮的背后,其实隐藏着的是刻在那些互联网大佬们骨血里的危机感。

现在的互联网界的大佬基本上都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左右,在他们创业那会,他们没有资源没有人力,甚至没有可以参考的先例,他们只有咬着牙拼命努力才能在芸芸众生中杀出一条血路,可这条路在他们选择互联网这一革新极快的行业时就注定了永远走不稳。

即便是到了现在,李彦宏依然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工作,马化腾因为凌晨还在发送工作邮件而被称为“邮件狂人”,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甚至为了方便加班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放了一张小床。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每天必须睡够八个小时,Uber首位女董事阿里安娜·赫芬顿甚至曾说:“想成功,多睡觉”。 如此鲜明的差别也正是外国互联网企业在中国走不下去的重要原因。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中国每一个互联网从业者的共识,即便是已经走到行业顶尖的位置,他们依然时刻恐惧着被后来者淘汰,所以中国的互联网业始终倡导推陈出新。 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如果你永远坚持老一套,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学会创新改革,那么即便你是世界性的大企业,也迟早会因为自己傲慢而湮没在世界的浪潮中。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3937.html
租房党必看!京东携恒洁 德施曼等大牌推出炸毛价特惠
追求 江南布衣利润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