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语品读 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 科技创新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风格鲜明、思想深邃、内涵深刻,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这些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充满魅力的语言,是习近平总书记执政理念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动体现。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推出“习语品读”系列,以“新闻漫画+文字品读”的形式,带您从不同维度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魅力。

天天学习 当今时代,国家的竞争、地区的兴衰、产业的更迭、人们的幸福生活,无不与科技创新息息相关。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一语道出科技创新的力量:“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

“撬动地球的杠杆”是一个极具象征性的表达。杠杆是物理概念,它通过找到合适的支点,可以用较小的力量来撬动较重的物体,起到放大作用力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以撬动地球的杠杆来比喻科技创新,揭示了科技创新巨大的影响力和变革作用。

纵观人类发展史,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力量。从石器时代的简单工具,到工业革命的蒸汽机、电力和内燃机,再到21世纪的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等,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当下,人类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习近平总书记敏锐把握大势,强调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是“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从出席重要会议活动到深入各地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我国创新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推动制定了一系列长远之策——

“十四五”规划专列一章对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进行全面部署。党的二十大提出科技、人才、创新“三个第一”的重要论断,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点明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年4月,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专程参观了重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成果展示,希望重庆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

抓住“牛鼻子”、下好“先手棋”、跑稳“接力赛”、勇闯“无人区”、拆除“篱笆墙”,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正是撬动科技创新杠杆的施力点与受力点。

创新中国,坚定前行。这些年,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上,一个又一个“卡脖子”问题得到破解,增强了我们“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战略主动。我国创新资源加速聚集,科技的杠杆撬动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

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习主席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点赞的重大成就,不断刷新着科技创新的中国高度、中国深度。

一大批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的新品种粮食作物充实大国粮仓,无人驾驶、卫星定位、机械控制等技术赋能智慧农业,农业发展迎来了更先进、更便捷的时代。

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中国“智”造。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科技创新这根杠杆正在“撬动”我国乃至全球的进步与发展。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王卓婕

视 觉丨陈腾

校 对丨刘禛 孙洁 娄郝 李英卓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如何应对经济新常态,机遇与挑战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长速度从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产业链和价值链将从低端转向中高端。 新常态下,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 “新常态”关键在“新”,表明老路走不通了。 我国正处于“三期迭加”时期,要特别关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四大“阵痛”:制造业要“去产能化”;房地产要“去泡沫化”;金融体系要“去杠杆化”;环境要“去污染化”。 经济转型中的四大阵痛决定了我国正面临着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 认为,引领新常态需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新引擎。 当前,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正在出现。 新一轮创业浪潮的兴起有以下四大动力。 一是简政放权和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创业门槛与成本,推动新的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 二是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发展带动产品服务、商业模式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引领新一轮互联网创业浪潮。 三是高新区与科技园区作为集聚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的重要载体,引领新一轮聚合创业创新浪潮。 四是当前出现的并购热刺激“职业创业人”崛起。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将面临六大新机遇。 第一是人口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进程将创造巨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加速消费升级。 第二是经济服务化。 消费升级将创造公共性服务、消费性服务和生产性服务的巨大发展空间。 第三是发展低碳化。 第四是产业高端化。 产业结构的水平要从低端、中端逐步走向中高端,对冲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 第五是社会信息化。 第六是经营国际化。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货币成本的不断下降为中国国际化战略转型创造了相对有利的外部条件,中国企业正从世界工厂“打工者”向全球资源“整合者”转变。

结合当今的“全球问题”,说明我们如何正确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科技发展使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提高,使劳动者的智能迅速提高,大大地改变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比例,使劳动力结构向着智能化趋势发展。 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 微电子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智能机器代替了人的部分脑力劳动,使人们的劳动方式正在经历着由机械自动化走向智能自动化、由局部自动化走向大系统管理和控制自动化的根本性变革。 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新的技术革命在推动传统产业现代化的同时,使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 产业结构的变化又导致就业结构的变化。 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比例迅速增长,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比例日益增长。 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规模的扩大,进而推动生产的分工和协作的广泛发展,并使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最终必然会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 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现代科技革命把人们带入了信息时代。 伴随科技迅速发展而来的是“知识爆炸”,要求人们不断更新和充实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学习已日益成为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现代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处理、存储和传递信息的手段,给学习、工作带来极大便利。 现代化的交通、通讯等手段,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方便。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们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增多,为人们自由全面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使人们能更多地从事科学、艺术、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创造性活动。 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引起思维变化的最切近的基础是实践。 科技革命首先通过改变社会环境来促使思维方式的发展,如扩大了人们的交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现代科技革命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通过影响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工具,引起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在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人们具有了新的知识理论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能够运用新的理论工具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去研究一系列新现象、新领域、新课题。 总之,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能在科学技术上不断进取,就有可能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事实表明,我国制定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鼓励自主创新,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是正确的战略决策。

木流牛马是谁发明的?

木牛流马鲁国木牛流马木牛流马最远可追溯到春秋末期。 据王充在《论衡》中记载:鲁国木匠名师鲁班就为其老母巧工制作过一台木车马,且“机关具备,一驱不还。 ”三国木牛流马也许是否受了鲁班木车马的启发,约700年后,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用其在崎岖的栈道上运送军粮,且“人不大劳,牛不饮食”。 与王充记载鲁班木车马的寥寥数语相比,《三国志》、《三国演义》等书对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的记述可算是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极为详尽了。 但不知为什么,陈寿和罗贯中等对木牛流乌的制作原理和工艺却不提一字。 《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其中描写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威震中原,发明了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叫“木牛流马”,解决了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问题,这种工具比现在的还先进,不用能源,不会造成能源危机。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用来运送粮草。 木牛流马是什么样子,自古以来,莫衷一是。 说什么的都有,可是没有一种说法比较符合原状,我想其中的原因,在于搞历史的不通机械,而搞机械的又没有考证这些的习惯。 南北朝木牛流马又过了200多年,南北朝时的科技天才祖冲之据说又再造了木牛流马。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他同样也未留下只字片图的资料。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rwj168.com.cn/keji312/14264.html
后续投资如何看 国际黄价创新高后遭遇 急刹车
主人强迫宠猫吃素已构成犯罪行为 防止虐待动物协会警告众铲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