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8月13日电 国会山报网站12日报道,根据美联社-NORC公共事务研究中心的一项新民意调查,三分之二的美国成年人表示他们对美国的政治状况感到悲观。
调查显示,66%的美国成年人表示对美国的政治状况感到悲观,其中32%非常悲观,34%有些悲观。
同时,只有16%的人表示乐观,其中3%表示非常乐观,13%表示有些乐观,18%的人表示他们既不乐观也不悲观。
对政治状况持悲观态度的人比去年年底的调查仅下降了2个百分点,当时68%的受访者持悲观态度。在2023年初,63%的受访者持悲观态度。
调查是在拜登总统宣布将退选的几天后进行的。虽然当时民主党的大部分人似乎都在支持副总统哈里斯接替拜登,但她的提名尚未确定。
此次调查于7月25日至29日进行,8月8日公布,1143名成年人参与,抽样误差为4.1个百分点。
有谁知道美国具体的历史和文化?
历史殖民时期以前(1607以前) 在两万多年前, 有一批来自亚洲的流浪者, 经由北美到中南美洲, 这些人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 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 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 约有2,000万, 其中有大约100万人住在现在的加拿大和美国中北部, 其余绝大部分住在现在的墨西哥和美国南部. 大约1万年前, 又有另一批亚洲人, 移居到北美北部, 这是后来的爱斯基摩人. 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种人大概是维京人, 他们是一群喜好冒险的捕渔人, 有人认为他们在1,000年前,曾到过北美东海岸. 殖民时期(1607~1753) 1607年, 一个约一百人的殖民团体, 在乞沙比克海滩建立了詹姆士镇, 这是英国在北美所建的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 在以后150年中, 陆续涌来了许多的殖民者, 定居于沿岸地区, 其中大部分来自英国, 也有一部分来自法国、德国、荷兰、爱尔兰和其他国家. 18世纪中叶, 13个英国殖民地逐渐形成, 他们在英国的最高主权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议会. 这13个殖民区因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差异, 造成了各地经济形态、政治制度与观念上的差别.独立运动(1754~1783)18世纪中叶, 英国在美洲的殖民地与英国之间, 已有了裂痕. 殖民地的扩张, 使他们产生某种自觉, 自觉到英国的迫害, 而萌生独立的念头. 1774年, 来自12州的代表, 聚集在费城, 召开所谓第一次大陆会议, 希望能寻出一条合理的途径, 与英国和平解决问题, 然而英王却坚持殖民地必须无条件臣服于英王, 并接受处分. 1775年, 在麻州点燃战火, 5月, 召开第二次大陆会议, 坚定了战争与独立的决心, 并发表有名的独立宣言, 提出充分的理由来打这场仗, 这也是最后致胜的要素. 1781年, 美军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783年, 美英签定巴黎条约, 结束了独立战争. 组成新政府(1784~1819) 革命的成功, 使美国人民有了以立法形式表达他们政治观念的机会. 1787年, 在费城举行联邦会议, 会中华盛顿被推为主席, 他们采取一项原则, 即中央的权力是一般性的, 但必须有审慎的规定和说明, 同时, 他们也接受一项事实, 那就是全国性政府必须有税收、铸造货币、调整商业、宣战及缔结条约的权力. 此外, 为了防止中央权力过大, 而采取孟德斯鸠的均权政治学说, 即政府中设置三个平等合作与制衡的部门, 即立法、行 政、司法三种权力相互调和, 制衡而不使任何一权占控制地位. 向西扩张(1820~1849) 19世纪初期, 数以千计的人, 越过阿帕拉契山, 向西移动, 有些开拓者, 移居到美国的边界, 甚至深入属于墨西哥的领地、以及介于阿拉斯加与加利福尼亚的俄勒冈. 开拓者勇敢、勤奋地向西寻求更好的生活. 南北冲突(1850~1869)引起内战的原因, 不单是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的问题, 还包括了思想上的冲突. 内战暴露了美国的弱点. 对这个国家的存在, 作了一番考验. 经过了这次考验, 美国才步向一个中央集权化之现代国家的坦途. 南北之间, 为奴隶问题而起争执, 南方在全国政治上的主要方针, 就在保护和扩大棉花与奴隶制度所代表的利益;而北部各州, 主要是制造业、商业和 金融的中心, 这些生产无需依赖奴隶, 这种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冲突都是由来已久的. 1860年代初期, 11个南方的州脱离联邦, 另组政府, 北方则表示, 为了统一将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1861年, 内战爆发了, 这场美国人面对面的流血战, 打了四年, 南方遭到严重的破坏, 而且留下深深的伤痕. 1865年, 北方战胜了, 这项胜利不但显示美国恢复统一, 而且, 从此全国各地不再施行奴隶制度. 工业化与改革(1870~1929) 19世纪初期, 美国开始工业化, 而内战之后, 则步入成熟阶段. 在从内战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到50年时间内, 她从一个农村化的共和国变成了城市化的国家. 机器代替了手工,产品大量增加. 全国性的铁道网, 增进了货品流通. 应大众的需要, 许多新发明应市了. 银行业提供贷款, 促成工商业经营的扩大. 故从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间被称为所谓进步时期, 1914 年, 世界大战爆发, 1917年,美国终于被卷入大战漩涡中, 并且在世界上尝试扮演新的角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1930~1959) 经济大恐慌, 影响的不只是美国, 世界各国都受到它的打击, 经济大恐慌, 使上百万的工人失业, 大批的农人被迫放弃耕地, 工厂商店关门, 银行倒闭,一片萧条. 1932年, 罗斯福当选总统, 他主张政府应拿出行动来结束经济大恐慌, 新政府虽然解决了许多的困难, 但美国的经济还是要到二次大战, 才苏醒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美苏两国, 关系日趋恶化, 分别在军事、政治、经济、宣传各方面, 加紧准备, 一如战时, 这种状态, 被称为冷战.70年代中期, 经济一度复苏, 但到70年代未期, 又出现通货膨胀. 1976年, 美国建国200周年, 全国举行各项庆祝活动. 1981年4月12日, 美国成功地发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将人类又带入另一个太空新纪元. 1985年, 里根连任总统, 在日新月异的人类发展史中,美国将展开新的一页.文化语言虽然美国没有法定官方语言,英语是事实上的国家语言。 据2003年统计,约2亿1480万(81.6%)的五岁以上人口在家只说英语。 英语是最通用的交流语言,掌握一定程度的英语也是移民归化的要求之一。 一些美国人呼吁把英语提升为官方语言,有27个州已经通过地方法律确保英语的官方地位;有3个州承认其他语言与英语有平行地位:路易斯安那州的法语,夏威夷州的夏威夷语和新墨西哥州的西班牙语。 除英语外,使用人口超过100万人的语言包括西班牙语(2970万)、汉语(220万)、法语(140万)、塔加洛语(130万)、越南语(110万)、德语(110万)。 除了这些主要语言外,还有其他336种语言在美国被使用,其中有176种是当地土产的语言。 教育在美国,教育管理是州或地方政府的责任,而非联邦政府。 不过,联邦政府教育部可以通过控制教育基金来施加一定程度的影响。 学生有法定义务在公立学校接受从幼儿园到12年级的教育;通常,18岁才可以毕业,但是许多州允许16岁以上的学生离校。 除了上公立学校,家长也可以选择在家教育孩子,或送他们去教会或私立学校。 高中毕业后,学生们可以选择上公立或私立大学。 公立大学从联邦或州政府接受经费,也接受其他渠道的资金,但大多数的学生在毕业后仍需偿还学生贷款。 私立大学的学费通常比公立大学还高。 许多学生会在入学大学和学院前进入职场或军队以赚取学费,美军和许多私人企业也会补贴职员的高等教育学费。 美国的平均教育水平极高,联合国的经济指数调查中将美国的教育水平列为世界第一。 目前有7,660万的美国人正在接受教育(从幼稚园直到大学都包括在内)。 美国的许多高等院校也非常有竞争力,无论是公立或私立的。 在世界排名前500名大学中,美国占168所,前20名中,美国占17所。 全美有约3600所大学,因此能在全美大学排名挤进前50名的都是名校。 而最有名的有六所(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史丹佛大学),因为它们不但是最难申请上的,而且在每次的全美或世界大学排名都能进前10名;超过80%的美国诺贝尔奖得主都曾在这六大名校之一学习或工作。 。 麻省理工学院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的美名;哈佛大学的文、史、医则是美国公认最好的。 宗教美国政府对于美国人的宗教信仰并没有作过正式的登记,不过,2001年一次民间进行的调查显示有76.7%的美国成年人自认为基督徒,52%的的成年人自认为属于新教的某个特定教派;24.5%则是天主教徒;而即使少如犹太教(1.4%)、摩门教(1.3%)、以及其他各形各色的宗教也都对美国文化有著深刻影响。 不过,也有14.2%的人在调查中自认为没有特定的宗教信仰。 在所有发达国家中,美国是宗教气氛最浓厚的一个国家。 2004年一项盖洛普调查显示,大约41%的美国人都至少每星期参加一次宗教活动(这个比例高于欧洲国家几倍:法国15%、英国7%、以色列25%)。 不过全国分布的情况很不相同。 比如在南方和中西部的圣经地带,人们参加宗教活动要多一些,在东北和西岸要少一些。 南方州中,浸信会是最大的教派,其后是卫理公会;而在东北地区和中西部一大片地区中,天主教是占主导地位,因为当地的人口很多都是欧洲天主教地区(如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和波兰)移民的后裔,或者是北美洲其他地方(如魁北克和波多黎各)移民的后裔。 美国其他的大部分地区的基督教人口则都是多种教派混合在一起。 尽管大多数美国基督徒信奉基督教新教,但因为新教徒往往属于各个不同的教派,因此天主教教会拥有最多的成员。 美国保障宗教自由的权利,政府实行政教分离制度,不支持也不反对任何一种宗教。 但宗教在美国政治中相当活跃。 大多数美国总统都宣称是基督教新教信徒,只有建国初期的几位总统是自然神论者,另有一人是天主教徒。 健康美国有著全世界最先进的医疗和保健技术,每年有大量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民前往美国以接受更好的医疗照顾,数不尽的医学技术和创新也是由美国发明的。 不过,美国也面临一些公共健康问题: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口有著肥胖、吸烟的问题,同时艾滋病的问题也是隐忧之一。 与其他西方国家不同,美国政府并没有一套全民健保的制度,这是因为相信个人(而非社会)应该替自己负起责任。 健康保险是透过私人的契约加以提供的,而对于那些没有能力负担保险费用的人,联邦政府提供资金、州政府运作的医疗援助(Medicaid)[3]使他们能够享有基础的医疗服务,但很多人仍没有得到完善的医疗服务。 私人慈善机构和保险公司在医疗保健支出方面起重要作用。 医疗保险在美国是员工福利的一部分,很多情况下有法律强制。 同时,无论病人是否有能力支付费用,医院必须提供急诊服务。 在美国,医药费是导致个人破产的最大因素。 另一方面,国家在国家健康研究院这类联邦机构投入了巨额研究资金。 音乐美国音乐的种类和风格之多,正反映出美国的文化大镕炉特色。 摇滚乐、节奏布鲁斯、爵士乐和乡村音乐等世界闻名的音乐类型都是源自美国。 在20世纪初,从美国灌录、复制的唱片流行音乐逐渐传播至全世界,一些美国的流行音乐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听到。 美国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早期美国原住民的传统宗教音乐,随著大量欧洲国家移民的到来,替美国音乐增添了基督教合唱、音乐乐谱的的色彩。 之后的每波移民潮都带来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和特色的音乐。 大量的非裔美国人也带来了具有非洲特色的传统音乐,19世纪后期开始浮现的美国流行音乐很大一部分都是源自这些非裔美国人的布鲁斯,以及1920年代开始发展的福音音乐。 非裔美国人音乐成为了美国流行音乐的根基,混合了欧洲与土著的音乐成分。 美国也有大量的民间音乐以及来自乌克兰、爱尔兰、苏格兰、波兰、墨西哥和犹太人等移民的音乐。 许多美国城市和乡镇也都发展出独立的地区音乐。 底特律、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大城市以及数不尽的小城市都发展出自己的音乐风格。 文学如同其他所有国家一般,美国的文学是由其独特的发展历史所塑成的。 在早期,美国是由东岸的一系列英国殖民地所形成的,因此美国文学的传统较亲近于英国文学。 不过,随著历史的进展和不断的移民潮,美国文学的特色和宽广度都已经超出英国文学的范畴。 在最早的殖民时期,美国文学主要的题材是赞扬新大陆替殖民者和欧洲母国所带来的利益。 宗教信仰上的争议也是题材之一。 随著革命战争的爆发和美国的独立,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潘恩等人写下的政治著作在文学和政治上都有极大影响,也催生了新国家的独立意识。 写下了独立宣言并在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托玛斯·杰弗逊也被认为是美国早期最具天份的作家之一。 随著1812年战争和对于独立文学特色的渴望,更多新的、具有美国特色的作家如爱伦·坡等人逐渐崭露头角。 奴隶制度的冲突和接踵而来的内战也对美国文学有深刻影响,到了19世纪末,由于工业化的进展和国土开拓时期的结束,美国文学脱离了原先的边境文学,马克·吐温成为第一个不在东海岸出生的主要作家,开启美国本土文学之先河。 英国作家毛姆认为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记》是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地位更在马克吐温等人之上。 进入了20世纪,工业化带来的社会转变使美国文学发展的更为多元和复杂。 海明威反映了人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厌恶情绪。 1925年费滋杰罗出版《大亨小传》代表著20年代经济大恐慌前美国人的迷梦。 黑人文学、南部文学、以及现代文学也在同时期兴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世代、和新的种族、地区、社会特征都与之前的世代大不相同,大量的移民文学和新兴的女性主义文学也成为美国文学的一部分了。 影视与戏剧并非所有的美国文化都是源自其他国家,电影的诞生和发展便都是源自美国的。 英国出生的美国摄影师Eadweard Muybridge拍下了人类史上第一部电影奔跑的马匹。 自从那时开始,美国的电影产业便开始高速发展,加利福尼亚州的好莱坞成为人类电影发展的重镇,绝大多数电影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都是源于好莱坞,好莱坞电影也成为美国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 在1920年代,美国每年平均产出高达800部正规电影,查理·卓别林的喜剧、依据小说飘改编的乱世佳人、和超人等电影流传至几乎每个大陆和国家,成为家喻户晓的美国象征。 这些电影的出口也使美国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润。 除了电影之外,由迪士尼开创的卡通技术也是源自美国。 美国也是世界上电视技术发展和普及最早的国家之一。 在今天,美国有著数千家电视台,电视是美国人文化和生活的一部分,喜爱看电视也是大多数美国人的少数共同特征之一。 美国民众透过电视得知国内外的新闻时事,观看电影、比赛、卡通和肥皂剧。 99%的美国家庭至少有一部电视机,绝大多数家庭还拥有两部。 美国梦所谓的美国梦(American Dream),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 通常这代表了人们在经济上的成功或是企业家的精神。 许多欧洲移民都是抱持著美国梦的理想前往美国的。 尽管有些人批评美国梦过度强调了物质财富在衡量胜利和快乐上扮演的角色,但许多美国人的确认为,这种获致成功的机会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找不到也并不存在的。 因为与其他大多数国家不同的是,在美国拥有的经济自由相当多,政府扮演的角色相当有限,这使得美国的社会流动性极大,任何人都有可能透过自己的努力迈向巅峰。 从美国独立直至19世纪末期,广大的土地都无人居住和拥有,任何有心人都可以加以占据并投资和开垦。 而到了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庞大的自然资源和先进的工业技术则使得快速的社会流动变的可能,而且这种趋势仍在一天一天的增加中。 依据历史学家的说法,美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工业扩张并非只是因为美国的自然资源丰富,更是因为所有人都有机会藉由自己的奋斗获取财富。 美国梦成为了吸引世界各地人民移民美国的主要原因—无论过去或现在。 在今天,每年有超过一百万的人成为合法的美国公民,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国家。 美国教育文化概览美国教育是美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教育形成于其对一定社会文化的理解,反过来又促成这一社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美国人认为,社会需要各界人士的高度参与,人们只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参与社会事务。 换言之,人们必须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使其职业技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负起一定的责任。 在美国,人们普遍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也有义务接受教育。 各州都有强制性入学的法律规定。 所有16岁以前的儿童,除非有严重残疾,必须进学校学习。 美国有80%的孩子能接受中等教育,50%的中学毕业生能够进入高等教育机构学习。 美国有些学校为公立。 公立学校由地方财政来支持,并由地方官员负责管理。 私立学校一般都要收费,不直接接受社会管理。 私立学校分为两类:宗教学校和非宗教学校。 宗教学校由宗教团体支持,占私立学校的绝大部分。 非宗教性质的私立学校主要为中学或学院。 公立学校承担着88%美国儿童的教育任务。 美国的公立学校有四个特点:地方管理,不受宗教影响,男女同校,财政支持。 每个州均选举或指定一个州教育委员会,负责制定有关教育的方针和政策。 公立学校不讲授宗教课程。 由于美国公立学校不属于任何宗教派别,各种宗教信仰的孩子在一起上课。 这种不分宗教派别的公立教育使得具有不同背景的人们形成了一种共同的文化。 为了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美国的学校把教学的实用性放在首位。 按照杜威的哲学,最有用的知识是那些可以应用的知识。 这一观点深深地影响着美国的教育工作者。 他们不愿讲授那些很快就被遗忘的没有用的东西,他们希望培养人们的观念和技能,造就有用的、负责的、快乐的人。 美国各类教育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参与。 课上任何时候都鼓励学生的讨论和提问。 课堂参与的程度被列为期终的成绩评定。 在课上教师不仅仅提供给学生食物——知识,而且通过实际练习教给学生学会如何自己获取食物的技能。 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安排课外活动。 长期以来,美国高等教育至少在数量上一直领先于世界。 1825年英国仍然只有两所大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然而这时的美国尽管人口不多,但却拥有50多所学院。 现在美国除初级学院、师范学院和一些特殊学校之外,有2000多所大大小小的、公立的或私立的、出名的或不出名的大学、学院或其它类似的教育机构。 美国的高等教育仍然在高速发展,并早已远远超过了欧洲。 最早的大学由私立慈善机构设立,这些机构大多为宗教团体。 哈佛、耶鲁、普林斯顿都是私立大学。 每个州在其本土内都至少建有一所大学,大一点的州有几十个校区。 有些州立大学是综合性的,可以提供各类教育,但也有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学院,比如农学院等。 近来一些这样的学院已转为综合性大学。 每所州立大学都向本州的居民免费或收取较低的费用提供教育机会,当然学习过程中的书本费、生活费由自己负担。 一些大学由较大一点的城镇支持,一些原为私立的大学如今部分或全部由城镇支持。 较大的私立大学有许多优势——悠久的历史传统和长期的信誉。 他们不断地通过校友会筹集巨额资金。 小费与礼节关于小费在美国接受服务之后有付小费的习惯。 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不太习惯。 在西海岸的城市,很多都把小费写在账单上。 小费是对劳动的报偿,有很多以此为生的人,所以要支付小费。 开门服务员机场搬运人员 每件行李$1-2。 下雨时不好叫出租车,叫到出租车给小费$1。 餐馆用餐时 消费额的15%-20%是用餐后恰当的小费金额,但当餐馆收取服务费时可相对减少小费金额。 另外,在酒吧每杯酒给调酒员$1。 出租车 小费为总额的15%。 至少给$1。 人数多或行李多时还要相应增加。 机场小巴 $1-3组有,按规定线路运行的大巴可以不给小费。 饭店搬运行李员 一件行李$1。 看大门的人 如果只是简单的问题不要小费,但是如果请他帮忙买比较难买的票的话根据难易度给$10、20、30的小费 打扫房间的人 如果是叫人来的话一般是服务费的10%-15%,要毛巾等物品的话$1。 观光巴士 大型观光巴士1日游或专线游$1-2,小型面包车1日游$5基本的礼仪常识 美国是一个习惯、宗教、文化等有众多不同的多民族国家。 因此与人接触时要多加小心。 同时,遵守公共礼仪是必须注意的。 稍有不慎也许会引起诉讼。 这就是美国社会。 稍与人碰撞就说声“ Sorry”“Pardon”以示歉意 给别人添麻烦或要求别人让开时,常说“ Excuse me” 在邮电局及公共场所要排队等候。 不过超市除外。 一般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如果你想吸烟时,别忘了向周围的人问一声:“ May I smoke?” 遵守“女士优先”。 坐电梯等场合,让女士,尤其是年长的女士先行。 给老人孕妇让座! 在私人住宅厕所不使用时不要关门 不论在什么场合与人打招呼先说声“ Hi”或“Good Morning” 在酒吧等允许饮酒的场所要携带身份证明,几乎所有的州允许饮酒的年龄为21岁以上 饮酒必须在餐馆、酒吧、夜总会等褂讪场所。 严禁在公园或者边走边饮酒 美国除褂讪的吸烟场外,禁止吸烟、严禁边走边吸烟 在美国,有些餐馆对着装非常严格,着休闲服装的人不得入内,特别是高级饭店,预定座位时最好确认一下对服装的要求
新民调显示半数美国人认为美国梦遥不可及
在美国,经济形势的悲观情绪正在蔓延。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一项民意调查,高达83%的受访者对经济持悲观态度。 这种情绪的蔓延可以归因于多个因素。 首先,不断上升的生活成本是主要原因之一。 美国经历了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导致汽油价格创下历史新高。 这些价格上涨直接影响了美国家庭的预算,加剧了经济压力。 其次,美国家庭对个人经济状况的不满也在增加。 许多受访者担心,他们的生活水平在未来不会有显著提升。 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经济停滞的感觉,导致了广泛的悲观情绪。 此外,美国社会的政治分裂也加剧了经济悲观情绪。 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美国社会在关键价值观上存在严重分歧,并且这种分歧短期内不会有解决迹象。 这种政治上的不一致削弱了对美国梦的信心,即通过个人努力可以实现更好的生活。 最后,调查还揭示了美国两大政党在文化问题上的分歧,这进一步加剧了国内政治的分化。 这种政治不稳定也是导致经济悲观情绪的一个因素。 总体而言,美国民众对经济的不满已经达到了近年来前所未有的水平。 这种悲观情绪不仅对经济有深远影响,也可能对美国的政治体制和国际领导地位产生影响。
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辩论词(弊大方)要有实例
主持人:各位评委,各位辩手,各位观众,大家好,. 今天我们的辩题是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在今天我们看到了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益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它给我们带来一些弊端,我们要怎样来看待这样的利和弊了,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了,下面请我们的双方辩手给我们一个精彩的答案. 首先请双方一辩各自开场陈说正方一辩:关于科技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这个辨题,我方辨友一致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于弊。 人类的生存方式,20万年前与10万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3000年前与2000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600年前与500年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但是,今人与古人其实早已今非昔比,即使是现在与100年前相比,也已完全不一样。 是什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什么让人类开始了新的生存方式?我说,这便是科技,是科技的发展才推动了人类的进程,是科技的发展才使人类有着这崭新又美好的生活。 纵观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视科技的发展?回首过去,看四大发明,独具鳌头;观天文历法,为之惊叹;览赵州拱桥,设计精妙;窥《本草纲目》,东方巨典;瞻圆周率值,七位小数;眺丝绸之路,发展经济;端青花瓷器,扬名海外。 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第一动力,没有科学,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能吃到杂交二号?我们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反方一辩:人类跨入21世纪,世界发生了多少惊人的变化。 在人们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欣喜之余,又经历了更好的不安甚至灾难。 除了对高科技特别是生物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恐慌之外,战争和疾病似乎直接将人类带到了地狱之门。 各种病毒的侵入,汽车身后的尾气,工厂的废气等等无补侵害着我们美丽的家园.试问为什么我们的家园受到了威胁,为什么树木被大量的砍伐,为什么空气不在新鲜,这一切一切正是科技带来的种种罪证.现代科技是给我们带了一些舒适与方便,可同时也带了幅面影响,试问没有了美好的环境人类该怎么舒适生存呢?如果人们还不赶快对自己犯下的错误进行补救的话,人类终将会被科技所毁灭.主持人:好,节下来请双方二辩陈述己方观点正方二辩:在古代,人们迷信鬼神,认为人的一生是天定的,生老病死是天来掌控的;在现代,人们通过科技的发展,证明了迷信思想是不可取的,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生活。 在古代,许多人得了重病,大夫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痛苦地死去.可现在,通过科技的发展,大部分疑难杂症已能成功治愈,人们不用为生病而烦恼。 ……以上所举的例子,只是科技发展为人类造福事例的冰山一角。 科技发展得如此迅速是古代人想都不敢想的。 为什么电视上、报纸上,几乎天天说要提倡科技发展,因为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圆的?是科技的发达;通迅的便捷是什么造成的?是科技的发达;身患重病的人为什厶能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是科技的发达!如果说科技的发展是错误的,那么,伽利略、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发明家、科学家,为什么要将自己宝贵的一生献给科学?为什么要将那么多宝贵的时间用在“错误”的事业身上?难道他们是没有判断能力的吗?有谁认为他们的死毫无价值,又有谁认为他们为科学献身,根本没有意义?反方二辩:科技发展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好处,这点我们并没有否认.但是我方认为科技带来的弊处大于利的.首先汽车虽方便了我们的出行,但牌坊的尾气造成环境的污染,影响人类健康.其次,电视等娱乐设施的出现,虽然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但是却无形的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人情淡薄.还有就是网络的出现,是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扰乱人们的生活等等着一系列你们所谓的高科技所带来的副作用,是不可否认,试问我们怎么能坐视不理呢?主持人:好刚才双方都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陈述,节下来进入自由辩论环节,双方各有3分钟的时间,请好好珍惜!有正方3辩开始正方三辩:科技的发展当然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本来这些影响应是很小的,可人类却如一个放大镜,把这些负面影响放大。 如果人类能自觉的把塑料袋重新利用,而不是随意乱扔,会造成这么严重的白色污染吗?如果人类能有竭制的开采资源,会造成现在的资源短缺吗?如果人类能节约用水,工厂不违规排放污水,会造成现在严重缺水的状况吗?还有许多诸如此类的事情正在上演,而有些人不但不自省,反而一味的把责任指向“科技”。 我为这些人感到可笑,感到无可救药。 反方三辩:刚才对方辩友所提的只不过是假设罢了.请回到现实中,试问如果没有科技的阻挠又和需现在费这么大力气去宣传保护环境呢?再说现在的网络问题正是大家所苦恼的,网络是许多本该是祖国幸福的花朵的少年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你说网络虽然可以方便我们查找资料,可是这么一个小优点又怎能和祖国的未来相比呢?正方四辩:可是科技的发展还有更多的好处,火箭的升空,圆了中国人民的百年飞天梦,鸟巢水立方的建成,圆了中国的奥运梦想,试问没有科技中国人怎么能圆梦呢?有何必抓住网络这个问题不放呢?反方四辩:对方辩友,网络问题事关重大,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靠的就是青少年,网络把少年引入歧,网络害得多少少年无法自拔,倘若祖国的下一代都沉迷与网络,那么我们的祖国还有更多的梦想又怎么实现呢?请问对方辩友.正方一辩: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赶上了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这不光光是我们的祖先在进化时选择了发展,选择了进步,也包括了所有人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我们今天的日子时有多少辛勤的科学家们用智慧甚至生命换来的。 因为法拉第,我们生活的周围才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电器;因为达尔文、因为孟德尔,我们才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认知自己;因为扁鹊,因为华佗,因为李时珍,我们的生命才能得到保障我们周围的一切,不都是他们给我们换来的吗?生活如此舒适,生活如此惬意,生活如此美妙,我们的平均寿命比古代提高了30岁,看望亲友甚至不用出家门,这不都是科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吗?反方二辩:在原始时代,人类只需地表面的资源就能生活,只需要溪水,树上的果子,草籽等生活资源也能其乐浓浓啊.后来出现了工具 ,然后养殖,资源利用到破土一尺,再后来煤矿,金属等资源深入到底下100米,再后来深入5000米,人类加速的向地球深层索取资源,当人类利用地核资源时,地球也就到了灭绝的时候了,对方辩友,这足以说明科技发展总有一天回毁灭地球的,到时候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正方辩友:只要我们有利的把持住,控制住科技,地球也不会毁灭的.主持人:三分钟以到,刚才经过双方的激烈角逐,也应该有所总结了,现在进入总结陈词环节.正方四辩先来.正方四辩:谢谢主持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促进了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说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当代科技发展的火车头科学技术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 科学发展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素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我过要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首先要靠科学技术的发展。 从构成生产力的要素来看,科学技术可以使劳动工具得到不断改善和更新,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可以使劳动对象得到充分利用。 总之,科技发展可以极大地解放生产力,甚至产生新的产业部门和导致国民经济的突飞猛进。 我们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才能使经济增长方式摆脱粗放型的老路,转移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切实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电视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我们可以看新闻,了解国内外的事;可以看动画片,放松一下;还可以不去现场看节目、表演;比如说,这次奥运会吉祥物揭晓,就可以在家看转播等等一系列的科技着实给我们带来好处,所以我方坚持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与弊!反方四辩: 当今社会,科学发展迅速,许多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电脑、汽车、洗碗机、洗衣机……已经走入寻常人家的生活。 它们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与此同时,它们也使人类的基本能力逐渐丧失。 有了电脑,人们不再用人脑去思考一些东西,因为只要利用电脑就能办到;有了汽车,人们不再习惯走路散步,取而代之的是开车兜风;有了洗碗机,人们不再用手去洗碗,也许有一天人类会忘记怎样洗碗。 科技的发展,让人欢喜让人忧。 喜的是它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忧的是它终有一天会让电脑代替人脑,机器代替双手,到时主宰这个世界的不再是我们自以为聪明的人类,而是那些人类发明的机器!所以,我认为:科技的发展会抑制人的全面发展!再如飞机、火箭、网络、卫星最初都是为军事战争而出现的相同的科技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被用作毁灭人类的帮凶。 所以我方认为:科技发展弊大于利!主持人:辩论结束!对于“ 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这个问题双方辩手都举例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我来做个总结,科技发展确实给人类提供了便利,但是同时也应治理由此出现的种种问题,为我们这个地球——人类的家园,更加美好,让我们共同努力吧